2024年江苏省昆山市六校中考联考(一模)化学试题(一模+一模)
展开单项选择题
1.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废旧报纸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A. B. C. D.
2. 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硫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16
B. 元素符号为S
C. 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D. 一个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2
3.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B. 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化学变化
C. 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4. 下列相关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KNO3B. CO2C. K2SD. C
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B. 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C 醋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水垢D. 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6. 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制取CO2B. 收集CO2
C. 验证CO2已集满D. 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7. 下列说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8. 《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苏南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 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g
B. 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9: 10: 2
D. 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B.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 用铁桶长时间存放硫酸铜溶液D. 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10.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质均属于难溶物质
B.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 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1.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B. 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
D. 氯化铵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12. 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C.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13. 下列有关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无色碘化钾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B. 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白雾
C. 在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滴加数滴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 铵盐与碱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4. 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A. CO2气体(CO)点燃
B. 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 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
D. 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C. 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 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16.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17. 下列对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 浓硝酸滴入鸡蛋清,蛋清凝固变白
C. 为加速过滤,将待过滤的悬浊液先静置D. 食盐水蒸发结晶将液体蒸干再停止加热
1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鉴别:用熟石灰鉴别NH4Cl固体和NH4NO3固体
B. 除杂:用浓硫酸除去O2中混有少量水蒸气
C. 检验: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
D. 制备: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
19. 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B.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20.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 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 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 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非选择题
21.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______。
(2)可用______(填名称)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铁元素是人体必需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______。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_。
(6)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______。
22. 如图归纳出了盐酸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X可以是(填化学式)______。
(2)根据如图所示物质间关系,写出X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 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并尝试回收部分药品。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_____(填字母)。
(3)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gMnO2作催化剂),并对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已知反应原理为:)
①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欲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________(填字母)。
a.5 mL
b. 10 mL
c. 20 mL
d. 30 mL
③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1晶体的最佳方法是___。
24. 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时,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名称),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②配制该溶液需要______g水。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10%。(填“大于”或“小于”)
(2)向1~5号小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
①______中溶液变为红色(填“试管1”或“试管2”)。
②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金属活动性Cu比Zn______(填“强”或“弱”)。
③试管5中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判断溶液X是______,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反应过程中______能量的结论(填“吸收”或“释放”)。
25.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 kg,要将其变成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6. 关于实验的探究
【实验1】:
二氧化碳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碳中和”领域研究热点。捕集烟气中CO2,将其再释放出来可实现资源化利用,相关物质转化如下:
(1)将CO2资源化利用,可减弱______效应。
(2)“颗粒反应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填化学式)。
(4)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如下:
①阶段Ⅰ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生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阶段Ⅱ的物质转化如图2所示。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推测每个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醛______甲醇(填“>”、“=”或“<”)。
【实验2】:分别将极稀的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有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反思】在【实验3】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5)①结合图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刚开始没有气泡的原因______。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______碳酸钠(填“>”、“<”或“=”)。
(6)在检验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时, 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 能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并解释原因?
(7)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某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探究。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g该品牌的洁厕灵,再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HCO3溶液120g,反应结束后溶液的总质量是215.6g。试计算下列问题:
已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洁厕灵中其他成分均不跟NaHCO3反应。
①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②该实验中,你认为NaHCO3溶液加入“足量”对测定结果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实验3】: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三分之一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8)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______。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
(9)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_。
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10)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_。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
【扩展延伸】
(13)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原因是______。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多校一模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多校一模联考化学试题,共4页。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多校中考一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多校中考一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一模】2023年无为市七校中考一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化学一模】2023年无为市七校中考一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