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语言的表达效果类新题型(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A组单训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都摆列得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立于蜻蜓点水之岸,涟漪随风散,睡莲懒伸腰,蜻蜓舞水涟,落叶浮水面,倾听水莲吟,点点滴滴醉迷离,荷叶随风唱秋吟,水光潋滟荡秋色。这一汪秋水绵绵含秋情,这一汪秋水潺潺荡秋意,水有情,物有情,人有情,享这秋意温凉,心头泛起古筝柔柔。指尖点起的古筝之音就如这水这般轻柔,就如这蜻蜓这般清逸,就如这睡莲这般脱俗,闭眼这秋意竟让人如此沉溺,睁眼这秋色竟让人如此着迷。放逐那些胡乱的念想,沉溺于秋天的旖旎风光,陶醉于古筝的婉转弦调,尽享秋意温凉,尽享古筝柔柔。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指尖点起如这水般轻柔,如这蜻蜓般清逸,如这睡莲般脱俗的古筝之音”,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且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被带进我的心里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都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李屠户家里又杀猪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或者,似着深巷里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的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京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唐突,昨日还硬朗的风,今天就轻柔了许多。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昨天还是星星点点,今天就已花满枝头,春天的脚步就是这么任性。脱去厚厚的冬装,春风就这么温暖身子,春绿就这么跃入眼帘,点染着树梢,闪躲在角落里,不肯一下子揭下羞涩的面纱。
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远近的桃花开了,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也吐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声绽放。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针眼大小的花骨朵儿,今天再见,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的桃花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1.①原文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感。②原文“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将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对比,寻找不同之处,然后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发现,改句句子顺序进行了调整,“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 两句字数相同,句式整齐,更有节奏美感;“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前两句描写的兔儿爷“坐着”后两句描写的兔儿爷“站着”,描写顺序也很恰当。“有的肩着”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那么就可以从语序和用词的角度去分析原文的好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用词使用巧妙;“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两句为对句,“肩着”“背着”两个动作相对,句式整齐。四句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改句句子前后顺序不当,句式对应不整齐,故原句好。
2.“如这水般轻柔,如这蜻蜓般清逸,如这睡莲般脱俗”是修饰“古筝之音”的,原文将这些修饰成分放在了最后,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了古筝之音的“轻柔、清逸、脱俗”的特点,使读者加深了对古筝之音的印象,而改写句子则起不到强调、突出古筝之音特点的作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比较原句和改句,原句的主语是“古筝之音”,“就如这水这般轻柔,就如这蜻蜓这般清逸,就如这睡莲这般脱俗”独立成句,强调了古筝之音的“轻柔、清逸、脱俗”三个特点,使读者加深了对古筝之音的印象;改句“如这水般轻柔,如这蜻蜓般清逸,如这睡莲般脱俗”做“古筝之音”的定语,对“古筝之音”的特点起不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3.①原文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式也更活泼;②原文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有韵律美;③原文让“梧桐叶子”作主语,更能体现表述对象和话题的一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先找出原文和修改后句子的区别,然后一一分析原文的表述好在什么地方。原句的“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是短句 ,被改为“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且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的长句,句式有变化,原文画线句是三个短句,句式更活泼。而改句是一个长句,缺少了短句的活泼。
原句的“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被改成了“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这样,原句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叶落的连绵不绝,富有韵律美。而改句删去了“簌簌地落着”,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句子失却了音韵美,也不能更好地突出梧桐叶子飘落的连绵不绝。
原文“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这几个句子的主语都是“梧桐叶子”,改句“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被带进我的心里来了”换掉主语后则不连贯。
4.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②原文中“绿绿的”修饰“春天的味道”,化嗅觉为视觉,强化了春天绿意盎然的感受,而改句用它来修饰酒,仅指酒的颜色;③原句与上下文中的句式结构更相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首先,要特别注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单独成句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改变位置是为了强调;变换句子成分,使长句变成短句,则句式活泼,节奏明快。“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这些修饰语在原句中都前置,有强调的作用。其次,词语位置变化后,会带来语意的细微不同。原句中“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修饰的是承前省略的“春天的味道”,强化了春天绿意盎然的特点;改句中“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修饰的是“酒”,二者的语意指向是不同的。最后,整体分析句式结构特点。前文中“如花的草的”,后文中”红红淋淋,腥浓着”“紫褐色,一团一团”都是独立的短句,跟原句句式如“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等结构相似。
5.①原句三个修饰语单独成句,并且后置,有强调作用;②原句句式灵活、活泼自然,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③原句先总写桃花盛开,然后用三个短语分别写桃花的颜色、情状、盛况,符合认知规律,层次感更加明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了解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句子表达效果。从内容看,“远近的桃花开了”是句子的主体,而“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是后置定语,是对“桃花”的描绘,后置成分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突出了桃花的颜色、情状和盛况,描写层次清晰。改句“远近的、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的桃花开了”就是一个长单句,长定语使句子显得笨重,也不能起到强调作用。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原句是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从句子的形式看,“远近的桃花开了”是长句,而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是一组短句,这样长短句结合使用,使句式灵活,表达自由活泼,风格活泼自然,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一致,而改句是一个句子结构不是很平衡的单句,虽然意思没变,但语言风格和原文不符。
6.参考答案:①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明确原文和改句的区别,原文将“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这些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原文有长句,有短句。然后分析文中这种表述的效果。
如“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强调了榕树的枝丫多,“像滚滚而过的流云”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有空间感;如“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结合上句“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风格更加一致和谐,更符合具体语境。改句只有一个长句,没有这样的效果。
B组综合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学从1998年始,以“另类”“边缘”的姿态进军中国文坛,如今不仅登上文学正殿,而且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在创新性上要高于传统文学,尤其是对未知世界的开掘。网络文学作者一般更喜欢去尝试带有试验性质的新内容、新形式的写作,利用已有的知识储集,通过 ① 的想象,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表达新的主题和思想,使网络文学的表现空间在心灵的自由开发中得以无界限地延伸和拓展。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已触及天花板:出彩的作品很多;成就了众多作家的声名;在虚构的世界中创造了多种类型化的作品。但高产、速成的写作,近乎透支了一些网络作家的创意思维和精力。近几年网络文学明显地在向现实转向,切入当下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开始多了起来。
从文学网站的发帖,再到电子书、电影、电视剧、网游、手游、动漫、短视频等多种艺术和娱乐形态,网络文学已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文艺产业链。像当下在播的影视剧目中,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就占据着重头。不少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不仅收视率 ② ,而且重播率极高,在经济方面的回馈是很高的。网络文学广阔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但前行之路也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但不论怎样,顺应着新技术潮流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的网络文学,终会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天花板”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①天马行空
②居高不下 2.含义:天花板是一座建筑物室内顶部表面的地方,此处是用来比喻网络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状况,及网络文学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情况。 3.网络文学顺应着新技术潮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领地,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终会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表达新的主题和思想”可知,创作者的想象可发以说是超群不凡,可用“天马行空”修饰想象。天马行空: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才思豪放,超群不凡。
第②空,句中运用“不仅……而且……”表递进的关联词,表达出的意思是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的播放情况很好,后面说的是“重播率极高”,前面是说收视率,应该也是强调收视率很高,故此处可填“居高不下”。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从本义来看,天花板是一座建筑物室内顶部表面的地方。从比喻义来看,“天花板”是饭圈(粉丝圈)用语,通常用来表示程度很高、几乎不能或很难被超越,形容差不多到顶了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某一个或者某一类人在某个领域,具有比普通水平高出很多或处在顶级位置的能力。一般句式为“XX天花板”。此处描写“网络文学已触及天花板”则是用来比喻网络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状况。但结合选文及实际来看,很多迹象表明网络文学的发展高峰已过,网络文学在经历了它的爆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后,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高峰值。高产、速成的写作,近乎透支耗尽了所提及到的一些网络作家的创意思维和精力。因此这一说法也表明了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状况。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由“顺应着新技术潮流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的网络文学”可提炼出的中心词是“网络文学”,因此整个句子的主语即是“网络文学”,后面“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等都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而此处的“网络文学”的定语较长,可将其拆分为“顺应着新技术潮流”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因整句都是在说网络文学,故改后的第一句带上“网络文学”,后面的句子则将主语省略,故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改为:网络文学顺应着新技术潮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领地,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终会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凉了,我们都穿上了夹衣。这时候,熟成棕褐色的皂荚,密密匝匝,一嘟噜一嘟噜地挂满枝叶间。皂荚树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带着满身的硕果,慈祥地望着我。风吹过来,它的枝条很难再舞摆起来,只是须髯和衣襟稍稍动一下。没几天,我父亲准要在某个早晨,拿上一根长长的枣木杆子打皂荚。皂荚和带了叶子的碎枝噼哩叭啦落下来,厚厚地铺了一地。每次我都羡慕地想拿过杆子来打几下。有一回,终于在父亲打累了,抢过去,举起来,好沉,好沉,一下,两下,三下,好不容易打下一个,竟巧巧地落在我头上,砸得我眼泪都出来了。我生气地把那枚好看的皂荚跺成了两段,母亲赶紧过来拉住我。奶奶把那些又硬又厚的叶片拢成一堆,准备干了当柴烧。母亲把那些皂荚收拾到几个又粗又大的背篓里,装得满满的。每次洗衣服的时候,都用棒槌砸几个,很呛鼻子,母亲虽然扭着头,边砸还边笑,把几颗光溜溜的皂荚籽塞在我手里。我玩腻了,就 ① 地把它种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一遍一遍地给它浇水,还洒上炉灰当肥料,无奈它在阵阵秋风里是发不了芽的。等到第二年 ② 的时候,我已经忘了,它却探出娇黄嫩绿的小身子,在阳光下舞蹈。
4.下列句子中的“准”和文中“我父亲准要在某个早晨”的“准”,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要遵守纪律,上课不准迟到。B.墙上挂的钟表,走得不准了。
C.我说了要去,明天准去。D.我们都要以法律为准绳。
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抢着走过去,举起很沉的杆子,打了几下”,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4.C 5.示例:①煞有介事/郑重其事 ②春暖花开/春回大地 6.①原文运用对偶、反复、排比手法,既起到了强调作用,又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②突出了少年的好奇与兴奋,强调了杆子的沉重与打皂荚的艰难。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我父亲准要在某个早晨”的“准”意为“一定,肯定”,副词。A.准许;B.准确;C.一定,肯定,副词;D.标准。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是指我装模作样,故作正经地把它种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应用“煞有介事”,或者“郑重其事”。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形容装模作样,故作正经,让人相信真有其事。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第二空,语境是指等到第二年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的时候,应用“春暖花开”,或者“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形容春景美好,也比喻大好时机。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抢过去,举起来”为对偶,“好沉,好沉”为反复,“一下,两下,三下”为排比,原文运用对偶、反复、排比手法,既起到了强调作用,又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有一回,终于在父亲打累了,抢过去,举起来”,在父亲打累时,我抢过去,突出了少年的好奇与兴奋,“一下,两下,三下,好不容易打下一个,竟巧巧地落在我头上,砸得我眼泪都出来了”,好不容易打下一个,强调了杆子的沉重与打皂荚的艰难。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并不比他的敌人如何强悍,不过只是能忍耐,知等待机会,且稍稍敏捷准确一点儿罢了。当他被一个人欺侮时,他并不即刻发作,他显得很老实、沉默,且常常和气地微笑。
“大爷,你老哥要这样,还有什么话说吗? 谁敢碰你老哥?请老哥海涵一点……”可是,一会儿,“小宝”嗖地抽出来,或是一板凳一柴块打去,这“老哥”在措手不及情形中,哽了一声便被他弄翻了。完事后必须跑的自然就一跑,不管是税卡,是营上,或是修械厂。到一个新地方,住在棚里闲着,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饿得起,一见别人做事,就赶快帮忙去做,用勤快溜刷引起头目的注意。直到补了名字,因此把生活又放在一个新的境遇新的门路上当作赌注押去。这个人打去打来总不离开军队,一点生存勇气的来源却亏得他家祖父是个为国殉职的游击。①“将门之子”的意识,使他到任何境遇里皆能支撑能忍受。他知道游击同团长名分差不多,他希望做团长。②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7.请简要分析文中三个加点词语“海涵、嗖、勤快溜刷”的表达效果。
8.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分析其中的引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9.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常常”,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而这些地区常常会出现苔藓和草本植物。
(2)且常常和气地微笑。
【答案】7.①海涵,是请人原谅的敬辞,实际用来麻痹“老哥”,反差明显;②嗖,既体现了“他”动作的快速,又具有拟声的效果,生动形象;③勤快溜刷,指勤快利索,富有方言特色,突出“他”机灵的特点。 8.第①处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用“将门之子”来强调“他”热爱军队,继承祖父精神,并希望在军队中成长的特点;第②处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是对格言的具体解释,并以此说明“他”处于底层却“希望做团长”的志向。 9.(1)中的“常常”表示一般规律;(2)中的“常常”表示日常状态。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海涵,是请人原谅的敬辞,这里是写他受欺侮之后的语言,“谁敢碰你老哥?请老哥海涵一点……”,这是在给人家道歉、说好话,貌似很卑微;而后文写他的动作,“嗖地抽出来,或是一板凳一柴块打去”,与前面的语言形成反差,原来前面的所谓“海涵”实际用来麻痹“老哥”,反差明显;
②嗖,是拟声词,描写的是抽板凳的动作,既有动作又有声音,既体现了“他”动作的快速,又具有拟声的效果,生动形象;
③勤快溜刷,指勤快利索,富有方言特色,结合语境“一见别人做事,就赶快帮忙去做”,目的是“引起头目的注意”,突出“他”机灵的特点。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①处,“将门之子”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前面说“他家祖父是个为国殉职的游击”,这是“将门之子”称呼的来源;结合“这个人打去打来总不离开军队”,可见其热爱军队;“结合“他希望做团长”可知他希望在军队中成长。由此可知,用“将门之子”来强调“他”热爱军队,继承祖父精神,并希望在军队中成长的特点;
第②处,“万丈高楼平地起”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是对格言的具体解释,文中说他这句格言,联系前句“他希望做团长”可知,这句格言具有比喻象征性质,“平地”指他出身底层;“高楼”指他要做团长的志向,以这句格言说明“他”处于底层却“希望做团长”的志向。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语含义和效果的能力。
(1)句表述的这些地区在通常情况下会出现苔藓和草本植物,这类的“常常”表示一般规律;
(2)写的是他在受到欺侮时的一般表现,“常常”表示日常状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土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
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
10.请分析“驱邪扶正”、“绑票”、“异己”三个词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11.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10.“驱邪扶正”指的是铲除杂草,保留土豆秧。
“绑票”指的是稗草纠缠秧苗争夺生长的空间。
“异己”指的是杂草。
“驱邪扶正”“绑票”“异己”,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自然物人的特点,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1.句式整齐,语言节奏感强;从不同角度描述打猪草归来的形象,展现了打猪草生活的诗意和浪漫。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驱邪扶正”,指纠正错误倾向,扶持好的事物。结合“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可知,此处“驱邪扶正”指的是铲除杂草,保留土豆秧。
“绑票”,指犯罪分子通过强行劫持人质并勒索赎金的行为。结合“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可知,此处“绑票”指的是稗草纠缠秧苗争夺生长的空间。
“异己”,指与己见不同或敌对的人。结合“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知,此处的清除“异己”就是清除杂草,“异己”指的是杂草。
“驱邪扶正”“绑票”“异己”,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自然物人的特点,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式上,“肩上背的是……”“腰间别的是……”“左手……”“右手……”两组句子结构对称,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内容上,“肩上背的是……”“腰间别的是……”“左手……”“右手……”从不同角度描述打猪草归来的形象,“一束马莲”“黄花菜”展现了打猪草生活的诗意和浪漫。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读《老人与海》时,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漂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在寂寞的大海上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从漂浮的小船到海风和夕阳,那场与风浪、鲨鱼惊心动魄的漫长搏斗,尽显老人疲惫而又顽强的毅力, ① 不让我们为一个天涯漂流者的生命担忧着。一个老渔夫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体验,虽然拖回来的只是一副骨架,但我们却感觉到了一个悲壮英雄的回归。桑迪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面前,他坚强不屈、 ② ,甚至视死如归,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 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个“硬汉”。
1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2.①无时无刻 ②勇往直前 13.①比喻句由本体“老人”、喻体“叶子”和喻词“像”构成,将大海中捕鱼的老人比喻为“漂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②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老人置身大海中的孤单无助、随波飘荡的艰难处境。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前文“漫长”语境看,此处应该是说搏斗的时间问题,再结合后文“……不让”的否定句式语境,此空可填“无时无刻”。无时无刻:没有哪一时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
第二空,根据前文“坚强不屈”和后文“甚至视死如归”的语境,应该是说老人绝不退缩,故此空可填“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1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漂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运用比喻的修辞,“老人”是本体,“叶子”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此句将大海中孤单的捕鱼老人比喻成“漂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比喻恰当灵活。
此处用比喻来对老人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老人这一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置身大海中的孤单无助、随波飘荡的艰难困境。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一刻,亲历了北斗研制的人们 ① 。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二十六载 ② 、九千日夜集智攻关,实现了北斗系统的历史性跨越。
给别人指路,自己先要走出一条路。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始终坚持从现实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北斗圆梦全球,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院士感慨万千:“北斗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齐心协力干出来的,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共同托举起来的。”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北斗人 ③ ,对“一流北斗”始终精益求精、严慎细实的不懈追求。
仰望星空,一颗颗明亮的围绕地球飞翔的北斗导航卫星,见证着北斗事业星空筑梦的历史,也闪耀着熠熠生辉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这种既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血脉赓续,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强国征程上树起的凝聚着亿万人心血的又一座精神丰碑。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5.请将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改变语序、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14. 欢欣鼓舞 风雨兼程 急流勇进(迎难而上) 15.新时代北斗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血脉赓续;它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它凝聚着亿万人心血;它是中国航天人在强国征程上树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 16.①“是……干出来的”“是……拼出来的”“是……托举起来的”三个句子句式基本一致,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给人以整饬美和排山倒海之势。
②三个小分句,逐层展开,突出了党和国家、工程全线人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北斗圆梦的不同作用。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结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的语境,形容振奋的心情,可用“欢欣鼓舞”。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②处,结合下文“九千日夜集智攻关”的语境,强调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可用“风雨兼程”。风雨兼程:形容在风雨中仍然不停地赶路,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③处,此处是说“北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用“急流勇进(迎难而上)”。急流勇进:在急流中要勇于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迎难而上: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挑战。
15.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从“这种既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血脉赓续,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新时代北斗精神”看,阐述的主语是“新时代北斗精神”,据此可以把前文改成两个短句:新时代北斗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血脉赓续,它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后文“是中国航天人在强国征程上树起的凝聚着亿万人心血的又一座精神丰碑”,可以改写成以“新时代北斗精神”为主语的两个短句:它凝聚着亿万人心血,它是中国航天人在强国征程上树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最后梳理句子顺序即可。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从排比句的构成看,画线句由“是……干出来的”“是……拼出来的”“是……托举起来的”构成,三个句子句式整齐一致,有一种整齐美和节奏感。从表达内容看,三个小分句“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齐心协力”“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从不同角度分析党和国家、工程全线人员、广大人民群众在北斗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领导作用、科研作用和支持作用。三个分句,逐层展开,层次清晰。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 。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A“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 。
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B 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说起来石榴算是外来物种,汉朝时传入我国。先是在皇家苑囿中栽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硕果累累,让人 ,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 A、B 两处引用,一处没有提供出处,一处提供了出处,原因是什么?
19.文中画横线处描写了初夏石榴花盛开的景象,极富生气,请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答案】17.①神清气爽或心旷神怡;②娇艳欲滴;③大快朵颐。 18.①A处引用诗句描写石榴花开放的情景,无需交代出处,如果提供出处反而影响语义的连贯性;②B处引用是考证石榴的命名,加上出处可以增加权威性和说服力。 19.①运用叠词和排比手法,强调石榴花颜色之艳、数量之多。②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灼热”,化视觉为触觉,写花开得热烈,“烂漫”写花颜色鲜艳,“飞扬”写花飞舞,突显石榴花蓬勃的生命力。③多用短句,明快活泼,节奏感强,突出花的生气。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根据语境“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可知是雨后的绿意让人心情舒畅。可填“神清气爽”或“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②此处形容点染了露水的石榴花,可填“娇艳欲滴”。娇艳欲滴:娇嫩艳丽得好像要滴下来了,形容植物色彩美丽。一般是用来形容花。③前文额承接“硕果累累”,后文说“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可知是说大吃石榴,可填“大快朵颐”。大快朵颐: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处,为间接引用,引用诗句描写石榴花开放的情景,引用内容成了作者描述石榴花的一部分,所以无需交代出处,如果提供出处反而影响前后语义的连贯性;B处,为直接引用,引用内容是考证石榴的命名,交代了古代石榴名字的渊源,加上出处可以增加权威性和说服力。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树树”“簇簇”“团团”运用了叠词和排比,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数量之多,如此多的“红红的石榴花”,也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鲜艳。表达效果上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灼热”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红红的石榴花”本是视觉描写,运用了“灼热”化视觉为触觉,写出了石榴花开的热烈;“烂漫”则进一步写花颜色的鲜艳;“飞扬”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石榴花以人的行为,形象地写出石榴花蓬勃的生命力。
句子中多短句,如“灼热,烂漫,飞扬”这样的二字短句,“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这样的三字短句,都是描写石榴花的摇曳多姿,语言明快活泼,读来节奏感强,突出花的生气。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译既是语文表达的一种方式,牵此一发自然不能不动全身。文章曾有“化境”“醇境”之说,译笔精进之后,当然也能臻于此等境界。思果先生在《翻译研究》里却有意只谈低调。他指出,妙译有赖才学和两种语文上醇厚的修养,虽然应该鼓励,但是无法传授。同时,妙译只能寄望于少数译家,一般译者能做到不错,甚至少错的“稳境”,已经功德无量了。思果先生的低调,只是针对“恶性西化”或“畸形欧化”而发。“畸形欧化”是目前中译最严重的“疵境”,究其病源,竟是中文不济,而不是英文不解。事实上,欧化分子的英文往往很好,只是对于英文过分崇拜以至于泥不能出,加上中文程度有限,(1)在翻译这样的拔河赛中,自然要一面倒向英文。所以为欧化分子修改疵译,十之七八实际上是在改中文作文。这是我在大学里教翻译多年的结论。(2)思果先生的研究正好对症下药。他给译者最中肯的忠告是:翻译是译句,不是译字。句是活的,字是死的,字必须用在句中,有了上下文,才具生命。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不”采用了双重否定的方式,表达强烈肯定的意思,意在强调翻译的重要性。
B.“功德无量”指功业德行大到无法计算,此处作者用来形容少数译者,是褒词贬用。
C.“不济”意为差、不好,和《祝福》“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中的“不济”意思相同。
D.“泥不能出”中的“泥”读“nì”,和“泥古不化”的“泥”读音相同,意为不知变通。
21.从修辞的角度鉴赏文中两处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20.B 21.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 (1)把“翻译”比作“拔河比赛”,是一场中文和英文的较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化分子在翻译过程中倒向英文的危害;句(2)把“思果先生给译者的研究过程”比作“对症下药的治病过程”,通俗易懂,肯定了思果先生忠告的中肯性。
【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B.“是褒词贬用”错误,这里没有贬低少数译者的意思。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暗喻手法,均有本体和喻体,但没出现比喻词。句 (1)“在翻译这样的拔河赛中,自然要一面倒向英文”,本体为“翻译”,喻体为“拔河比赛”,二者不同类,但有“较量”这个相似点,是一场中文和英文的较量。从表达效果上看,暗喻修辞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化分子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倒向英文的,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说理形象透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句(2)“思果先生的研究正好对症下药”,本体为“思果先生给译者的研究过程”,喻体是“对症下药的治病过程”,二者具有相似性,都有针对性,灵活变通,正确无误。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比喻修辞的运用,使说理变得通俗易懂,肯定了思果先生忠告的中肯性和合理性,更易于读者的理解。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最深沉的感情,是对土地的感情。 甲 ,而是很具体的,每个人,对土地的感情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很多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时,诗人艾青写过这样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时读这样的诗句,很多心怀忧戚的中国人泪珠盈眶,热血沸腾。大半个世纪过去,时过境迁,今天我们读这两句诗, 乙 。为什么?因为,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依旧。尽管土地的色彩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是中国人对故乡、对历史、对民族、对祖国的感情并没有变。
很多年前,作为一个知青,我曾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劳动繁重,生活艰苦,然而没有什么能封锁住我憧憬和想象的思绪。面对着脚下的土地,我经常沉思默想。我在田野里干活时,凝视着脚下的土壤,情不自禁地会想:这一撮泥土,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来自唐古拉山,还是来自昆仑山?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还是来自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来自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矶,苍凉的金陵古都?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各补写一个包含成语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3.以上文字选自一则演讲稿,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22.甲:这种感情绝不是虚无缥缈的; 乙:依然会怦然心动/仍然会心潮澎湃 23.①采用“是……还是……(抑或是)”的句式以及词性相同、结构相同的短语,形式整齐;②选取全国代表性的景点,内容富有画面感,能激发听众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想象,引发共情与热爱;③以问句引出泥土来源的话题,又以多个问句构成排比,展开联想,增强语势,引人思考。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和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甲处:注意本题要求不是简单的情境补写,所填句子要包含成语,这是一种综合考查。①由后文“而是”可知此处应有“不是”或“绝不是”这样的表达;内容上要与后文的“具体”相对,因为话题说的是“感情”,可用成语“虚无缥缈”,可填:这种感情绝不是虚无缥缈的。
乙处: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不可捉摸。②过去读这样的诗句人们会“热血沸腾”,此处要填今天读这样的诗句的感受;由后文“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依旧”可知,感情没有变,读诗句的感受也不会变,此处需用用“依然会”这样的表达,所填成语与“热血沸腾”类似,可填:依然会怦然心动/仍然会心潮澎湃。怦然心动: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刺激,思想情感突然起了波动。也指心跳,突感不安;内心有所触动,产生想做某事的念头。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2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式方面,“是来自唐古拉山,还是来自昆仑山?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还是来自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采用“是……还是……(抑或是)”的句式以及词性相同、结构相同的短语如“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神农架的深山老林”“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矶”“苍凉的金陵古都”,形式整齐,有回环往复的音韵效果,富有抒情性和感染力。
画线句在回答这撮泥土来源的时候,选取了全国代表性的景点“唐古拉山”“昆仑山”“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神农架的深山老林”“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矶”“苍凉的金陵古都”,内容富有画面感,能激发听众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想象,引发共情与热爱;
画线句“这一撮泥去,是从哪里来的呢?”以问句引出泥土来源的话题,接着“是来自唐古拉山,还是来自昆仑山?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还是来自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来自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矶,苍凉的金陵古都?”又以多个问句构成排比,展开联想,引人思考,增强语势。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实在说来,这些年市面上有关陶瓷的书籍可谓①缤纷多彩,洋洋大观。但其中写给大众的通俗读物可以说②屈指可数。近年来,由于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下,坊间也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行销问世,但不是③花里胡哨,就是抄抄编编,难得有靠谱实用的普及性读物面世。可以说,这一领域的书籍向来④鱼龙混杂,甚至成为“国宝帮”觊觎的灰色地盘。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窑口众多,风格各异,既有时代的超越,也有多种风格的相互启发。回望中国瓷器发展,可谓层峦叠嶂,奇峰迭起。呈现中国瓷器历史,如果用“老夫子掉书袋”的写法,试图面面俱到,势必会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有鉴于此,陈克伦的《瓷器中国》,⑤不厌其烦,大胆根据釉彩工艺特点将瓷器分成七类,逐一予以阐述,好比给我们打开七间宝库或者七个宝盒,分门别类,⑥如数家珍,让人一目了然。
24.文中标了序号的6处成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换成恰当的成语。
2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26.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24.①汗牛充栋;④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不齐);⑤化繁为简(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25.近年来,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下,坊间也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问世行销。(或:近年来,由于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坊间也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问世行销。) 26.①俗语和成语并用,通俗与典雅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②多用短句,富有节奏感;③采用假言判断(或假设复句),强化面面俱到之弊,为下文肯定《瓷器中国》张本。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①处,“缤纷多彩”,过的多姿多彩,绚丽繁华,活的有滋味。此处语境是指有关陶瓷的书籍非常多,不能用“缤纷多彩”,应该用“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用来形容藏书非常多。
④处,“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形容的对象是“书籍”,应该用“鱼目混珠”,或者“泥沙俱下”“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用鱼眼假冒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泥沙俱下”,泥土和沙石一同被水冲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混杂在一起。“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也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
⑤处,“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此处语境是指陈克伦的《瓷器中国》针对“面面俱到”“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而采取另一种写法,直截了当,一开头就进入本题,应该用成语“化繁为简”,或者“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化繁为简”,越是复杂的事情越是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去化解,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青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一开头就进入本题。“单刀直入”,原指认定目标,勇猛前进。现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②屈指可数:形容数量稀少。此处指写给大众的通俗读物少,使用正确。
③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此处指书籍内容繁杂,使用正确。
⑥如数家珍: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此处指《瓷器中国》的阐述非常细致,说明了解深透,使用正确。
2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由于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下”结构混乱,“由于在……下”句式杂糅,去掉“由于”或者去掉“在……下”;
“行销问世”语序不当,“行销问世”语序不当,应改为“问世行销”。
2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俗语和成语并用,“老夫子掉书袋”为俗语,“面面俱到”“大费周章”“云里雾里”为成语,通俗与典雅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
多用短句,“试图面面俱到,势必会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均为短句,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
“如果用‘老夫子掉书袋’的写法,试图面面俱到,势必会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采用假设复句来假言判断,突出强调了强化面面俱到的弊端;在结构上为后文“有鉴于此,陈克伦的《瓷器中国》,单刀直入……”肯定《瓷器中国》而预设伏笔,为下文张本。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天是草原上的天。草原毫无遮拦,这样开阔,这样坦率,只是一个劲儿地绿。天呢,却是变化多端。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炽热的铁,红得发白。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
那云也奇怪。它仿佛不在天上,而在地上,应该说,就是在那天和地的交界上。像要往上飘,又像要往下落,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滴得下水来。忽然间云在空中活动起来,大块大块地往天边滑去,太阳马上就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想来那里一定会下大雨,让丰盛的草原畅饮一番。再等一会儿,这一“笔”勾销了,却又在天的另一边,添上了一笔。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那施云童子、布雾郎君,以及四海的龙王爷,在这一带的任务似乎特别繁忙,我真替他们累得慌呢。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草原毫无遮拦,开阔,坦率,一片碧绿。”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8.语言文字运用Ⅱ和现代文阅读Ⅱ中都有加点的词语“就是”,说说这两个“就是”在表意上的不同。
(1)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
(2)早先这儿就是有一个垂花门……
29.文中划波浪线处的“笔”字加了双引号,说说它具有什么效果。
【答案】27.①连用“这样”,强调现场感;②“一个劲儿地绿”运用比拟手法,突显“绿”的磅礴恣肆;③“只是”与下文“却是”形成呼应,引出天的变化多端。 28.(1)中的“就是”表示假设;(2)中的“就是”表示确认。 29.①“笔”即指“一笔浓墨”,表达简洁形象;②借用成语,语言灵动,富有新鲜感。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分析,原句“这样开阔,这样坦率”连用“这样”,强调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有画面感,表达出作者见到草原的兴奋、激动等情绪。
从修辞角度分析,“一个劲儿地绿”,运用比拟修辞,把草原人格化,突显草原“绿”的磅礴恣肆,强调草原绿的纯粹;也可从语体角度分析其“口语化”效果,与上下文语言风格和谐一致,语言生动活泼等。
从篇章结构角度分析,“只是”强调这个句子与后文的关系,可表达为“形成呼应”“与后文‘天的变化多端’形成对比”“与下文衔接紧密”等,引出天的变化多端。
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1)“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中“飞”是一种假设的状态,形容天空高远,句中的“就是”表示让步假设关系。或解释为“即使”“就算是”“哪怕”等表示姑且承认一个事实的让步假设词语。
(2)“这儿就是有一个垂花门”是对“这儿”空间建筑特点的介绍,句中的“就是”表示确认或表示肯定。
2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注意理解题干中的“它”是指“‘笔’字加了双引号”,不能仅理解为双引号使用的作用、效果。
从内容角度,“一‘笔’勾销”加引号有特殊含义,结合“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可知,此处形容云的变化,“笔”即指“一笔浓墨”,语言简洁生动。
从语言形式角度,“一‘笔’勾销”是借用成语“一笔勾销”,或“化用成语”“转用成语”“巧解成语”“移用成语”“故意曲解成语”等,化用成语使语言灵动,富有新鲜感,增强语言的趣味性,让语言生动活泼。
十二、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
禾木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神奇地方。
时值七月中旬,清晨的禾木草原,还透着几分寒意,在生长着禾本科植被的碧绿草原上,黄色的贯叶连翘、糙叶败酱、紫色的柳兰、薰衣草,红白相间的飞廉,紫粉相间的牛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争奇斗艳。
初升的太阳,揭开了蒙在禾木大地上的神秘面纱,站在观景台 ① ,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苍翠的阿尔泰山脉披金戴银,葳蕤的草原花海 ② ,散落草原的民居星罗棋布,矗立在村口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阳光下 ③ ,格外抢眼。
返回时我们抄近路,零距离寻访了禾木河。河道不宽,淡蓝色的河水波光粼粼。河两岸的白桦林,如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哗哗啦啦的流水声,是激昂悠扬的天籁,令人陶醉痴迷;奔腾的浪花,似蓝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给禾木平添了几分灵动和神秘。
回到车上,翻看途中拍摄的美图。欣赏窗外掠过的美景,我看到了美丽中国的生态画卷,也找到了深藏心底的那份静美诗意。禾木,真是人间天堂。
30.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
3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河流两岸生长着一排排笔直的白桦林:流淌的水声就是那激昂、悠扬、令人陶醉痴迷的天籁”。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30.①极目远眺;②姹紫嫣红;③熠熠生辉 31.①句式上,原句采用短句,明快惬意,与后文形成整齐、匀称句式结构,富有节奏感。
②修辞上,原句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两岸的白桦林比喻成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生动写出了白桦树整齐笔直的美丽形象。
【解析】3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站在观景台”,以及该句中的冒号,后面内容都是作者看到的景象(山脉、草原、村落等皆为远景,表明视线较远,视野开阔)可知应用“极目远眺”。极目远眺:指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②形容草原花海盛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儿,可用“姹紫嫣红”。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③由鲜艳的红旗“在阳光下”“格外抢眼”可知,可填“熠熠生辉”。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3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句式上,原句“河两岸的白桦林,如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哗哗啦啦的流水声,是激昂悠扬的天籁,令人陶醉痴迷”采用短句,明快惬意,与后文“奔腾的浪花,似蓝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给禾木平添了几分灵动和神秘”形成整齐、匀称句式结构,富有节奏感。
②修辞上,原句“河两岸的白桦林,如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两岸的白桦林比喻成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亭亭”写出白桦树身姿挺拔笔直;“一排排”写出白桦树的整齐,与“送行”的情境吻合,使白桦树富有人的情感色彩,生动写出了白桦树整齐笔直的美丽形象。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天空闪闪地鬼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3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她虽然冻得红惨惨地瑟缩着,但是笑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3.文中写“极细小的粉红花”和“枣树”,分别用了“她”和“他”,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32.①原句中“她于是一笑”放在句首,紧接上文,突出小粉红花想见春天到来后的心情;
②原句中“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均单独成句,从多角度强化了花所处的恶劣环境,及其在此环境下的情态,与“笑”形成对比。 33.两个称呼将物拟人化,“她”体现了“极细小的粉红花”有女性的弱小却坚忍的特点;“他”体现了“枣树”有男性饱经沧桑却顽强不屈的特点。赋予景物不同性别的人称,见出作者对自然景物丰富细腻的感知。
【解析】3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中“她于是一笑”放在句首,紧接上文“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突出小粉红花想见春天到来后的心情;改句没有突出强调的语意,“但”只是与前面“冻得红惨惨地瑟缩着”构成转折,写出了小粉花不怕恶劣的环境。
原句中“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均单独成句,描写了粉红花被冻的变了颜色,并且还瑟缩着,从多角度强化了花所处的恶劣环境,及其在此环境下的情态,与“笑”形成对比,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它还能“笑”,体现了它虽弱小却坚忍的特点。改句用一个句子表达,没有对比的效果。
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使用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她”为人称代词,用于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女性,此处用来写“极细小的粉红花”,是有意突出其柔弱、美丽、坚韧的特征。
而“他”作为人称代词,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一般只用来称男性,此处用来写“枣树”,是有意突出其强壮、经受磨难而依旧不屈向上的特质。
这两个人称代词的使用,都暗中将其各自比拟为人,赋予其人的特征、特质,生动鲜明地塑造了“极细小的粉红花”“枣树”的形象。赋予景物不同性别的人称,这足以见出作者对自然景物丰富细腻的感知。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万古丹山:武夷山》以既专业又富有诗性的语言介绍了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远古时代,“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宏阔壮观的景象。而此后,岁月剥蚀造就的丹霞之奇观,只是那场壮阔运动的序幕之后的正常剧目。”
山川河流的迷人,不仅在于险奇,更在其文化底蕴。在作者何向阳看来,真正能代表武夷山水文化底蕴的,非朱子文化莫属。然而,作品绝不是( ① )地介绍几则关于朱熹的逸闻,而是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武夷山水的文化之魂。作者敏锐追索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句中“泗水”的来龙去脉,将中国思想史上心学与理学论辩的“鹅湖之会”、发生在朱熹和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栻之间的“朱张会讲”向我们( ②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②作者沿着宋代以来重要的一条思想线索,③进入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场景。④通过对诗性山水的呈现,使作品尤其具有启发性。⑤所谓诗性山水,不是用诗化语言描述山水那么简单。事实上,诗性指向生命的非功利、哲思性和超越性的层面。诗意是对生命自身、对自我与世界相遇的凝思和顿悟。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资讯看似与我们的生活( ③ ),却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人与自身及世界对话的通道。无论是向内的证悟,还是向自然的返归,作品洋溢着对生命觉知的兴趣和执着。由山水而觉悟生命的智慧,这才进入诗性山水的层面。
34.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
35.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生动形象,请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答案】34.①轻描淡写②娓娓道来③息息相关 35.②改为“作者沿着宋代以来一条重要的思想线索”。
④改为“对诗性山水的呈现,使作品尤其具有启发性”。 36.①运用拟人手法,将大地在地质运动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成是“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赋予大地以人的动作和情态,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②运用比喻手法,将“丹霞之奇观”比作地质运动之后的“正常剧目”,形象地展现了丹霞奇观形成的过程,化平淡为生动,引发读者的联想。
【解析】34.本题考查学生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的语境是说何向阳的著作《万古丹山:武夷山》指出朱子文化是最能代表武夷山水文化底蕴的,其后写到作者“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武夷山水的文化之魂”,显然绝不是非常肤浅、简单地介绍几则关于朱熹的逸闻,即要选一个与“浓墨重彩”相反的成语,故可以填“轻描淡写”。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第二处,相关语境是说作者比较详尽地介绍“鹅湖之会”“朱张会讲”,因此其介绍可以是非常从容、详尽的,故可以填“娓娓道来”。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地、从容地讲述。
第三处,前面的语境是“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资讯看似与我们的生活……”,作者想表达的是资讯看似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故可以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35.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类型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句②,语序不当,数量词“一条”应放在“重要”前面;
句④,成分残缺,原句“通过……使……”造成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或“使”。
3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画横线的句子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取得的缘由,重点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首先,“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该句将地壳运动变化比拟成人雕塑自己的面容,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大地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赋予大地以人的动作和情态,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即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的。再次,“岁月剥蚀造就的丹霞之奇观,只是那场壮阔运动的序幕之后的正常剧目”,该句将地理上的丹霞地貌比喻为“正常剧目”,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丹霞奇观形成的过程,使所描绘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引发读者的丰富的联想。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我们镇上东关外有一座黄泥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时,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一想到这半空中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啊,飞!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趁天黑从堂匾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
3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有几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8.文中两处“仿佛”都是“好像”之意,但在句中的意义与作用又有所差异,请简要分析。
(1)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
(2)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
39.排比句的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排比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37.①原句由几个短句构成,句式灵活,各部分独立强调;改句叙述较平淡。②原句中“有……有时……有时……”,构成排比结构,画面感强,改句则没有这个效果。 38.(1)作动词用,表示“像、类似”,表比喻,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2)作副词用,不表比喻,表示描述,描述了想到“大鹏”时我的感觉。 39.①句子选用“不是……的飞”的句式,3个分句句式整齐,结构相似。②内容相近,列举的都是普通鸟类平庸的飞。③三个否定句语气强烈,与上下文形成对比,赞美文中的“飞”。
【解析】3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从句式结构来看,原句由一组小短句构成,句式简洁灵活,韵律感强,各部分独立强调;改句只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语气平淡。②从内容方面来看,原句中“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有……有时……有时……”的句式也形成了排比,为读者勾勒出生动鲜活的画面,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改句则只能体现一个画面。
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
(1)“‘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仿佛”用作动词,体现二者的相似性,“饿老鹰”在半空漂浮的状态和练习圆舞的姿态相似,这样表达使画面更具体形象。
(2)一想到这半空中的“饿老鹰”,“我”的感觉就如同“背上的小翅膀骨上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这是在描述“我”的感觉,而不是比喻,这里“仿佛”是副词,表示描述。
3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修辞手法的能力。①结构相似:“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趁天黑从堂匾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三句话都包含“不是那……的飞”结构,句式结构整齐。②内容相关:“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趁天黑从堂匾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都是平庸之辈,它们的“飞”境界太低,与文中强调的“飞”形成鲜明的对比。③语气效果方面:三个否定词,语气强烈,突出强调文中的“飞”与之不同。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冬天一拉开帷幕,就是一出长达半年的大剧,我们偎在火炉旁吃东西听故事的时候,山林的狍子野兔正努力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干枯的浆果和蘑菇,留乌在树缝中探寻僵死的虫子果腹。一场又一场壮丽的日落染红了西边天,一场又一场辉煌的日出,让我们懂得黑暗不是没有尽头的。人们进入腊月就忙年了,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买烟酒糖茶和罐头,买冻梨冻柿子,买花生瓜子,当然女孩子还要买漂亮的发夹和鲜亮的头绳,让彩蝶先于春天落到我们头上。大人们宰年猪,蒸年干粮,洗被扫尘。
熬过一冬,向阳山坡的积雪开始消融时,蓝紫色毛茸茸的耗子尾巴花就顶着冰凌开了。体恤我们的春天,想着这地方的人被寒风吹打了半年,怪不容易的,便把羽翼伸向这里了。它所到之处,冰雪作古,草木萌生,糊了一冬的窗纸和毛毡拆卸下来,屋子陡然明亮起来,鸡架被挪回园田,我们买来猪仔,了无生气的猪圈又有生气了。看门狗不必蜷缩在窝里,它们以主子的姿态,得意扬扬地站在院门口,审视过往行人。若是主人的亲戚和熟人,它们无需请示,摇着尾巴就迎进院子了;若是与我们没过往的,它们就汪汪叫,提醒着生人来了。
4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烟酒糖茶和罐头、冻梨冻柿子、花生瓜子。”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分号,分析其中的分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42.语言文字运用Ⅰ中“呵护孩子明亮的眼睛”和Ⅱ中“屋子陡然明亮起来”,都有“明亮”一词,请说明“明亮”在两则材料中的不同语意。
【答案】40.①原句每一小句都带有一个“买”字,突出了人们过年买东西的种类之多和忙碌状态,体现了人们过年的喜悦心情,有着浓郁的年味。②改写的句子只用一个“买”字,缺少了高高兴兴过年的味道,语言呆板不生动。 41.①分号让画线句子成为并列的两层意思,写出了狗面对不同的人的两种态度和表现;②分号标示的停顿,使文意的表达更加清晰,层次分明。 42.①材料一中的“明亮”是指视力健康,眼睛发亮;材料二中的“明亮”是指光线充足,屋子亮堂。
【解析】4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原句“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买烟酒糖茶和罐头,买冻梨冻柿子,买花生瓜子”连用了四个短句,每一小句都带有一个“买”字,组成一组由动宾短语组成的排比句,突出了人们过年买东西的种类之多和忙碌状态,体现了人们过年的喜悦心情,有着浓郁的年味。
②改写的句子“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烟酒糖茶和罐头、冻梨冻柿子、花生瓜子”是一个单句,宾语较长,是并列成分,只用一个“买”字,“买”的意味不够突出,缺少了高高兴兴过年的味道,语言呆板不生动。
4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①“若是主人的亲戚和熟人,它们无需请示,摇着尾巴就迎进院子了”“若是与我们没过往的,它们就汪汪叫,提醒着生人来了”分句内部用了逗号,分号将两个分句分隔开来,让画线句子成为并列的两层意思,层次清晰,写出了狗面对不同的人的两种态度和表现。
②分号标示的停顿,比逗号标示的停顿要长一些,使文意的表达更加清晰,层次分明。
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材料一中的“明亮”与“眼睛”搭配,是指视力健康,眼睛发亮;
材料二中的“明亮”与“屋子”搭配,是指光线充足,屋子亮堂。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脱颖而出,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4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44.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3.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 44.①未“躺平”写出了苏轼面对贬谪的乐观旷达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写出了苏轼不受自身遭遇的影响,一心为民。“一地鸡毛”写出了苏轼不幸的经历。②这些现代化的口语用来描写苏轼,通俗易懂,让读者更明白苏轼的经历和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也使苏轼在不幸的生活经历中积极乐观的形象更为鲜活。
【解析】4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关联词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改为“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二是成分残缺,“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后缺宾语中心词,应在其后添加“的立世准则”。修改后的句子为: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
4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指付诸行动,更加有干劲。结合语境“每到一地,他总是……”“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分析,“撸起袖子加油干”写出了苏轼不受自身遭遇的影响,一心为民。“一地鸡毛”,用来形容琐碎微小、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结合前后文“曾饱受贬谪之苦”“在苦难中”分析,“一地鸡毛”写出了苏轼不幸的经历。总之,使用富有现代气息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一个面对挫折,积极昂扬的苏轼形象。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进入腊月,宽广的乡村大地,便接踵上演起一部部关于亲情的贺岁大片。父母的叮咛,亲人的期盼,通过小小的电波,借助封封缱绻的短信,把 ① 的人们连在了一起。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这部贺岁片的镜头也越拉越近:离家的游子像归巢的小鸟,带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回到了 ② 的故乡……腊月,这个甜香氤氲的时刻,因为亲人的团聚而越发美丽:多少悠长的相思,都饱含在醇香的米酒里;多少无言的牵挂,都蕴藏在关切的目光中;多少真诚的祝福,都凝聚在深情的拥抱里……咂摸着这部贺岁片,亲情之花悠然绽放在人们的心间,淡淡的幽香也让腊月的乡村山含情,水含笑,美丽无比。
腊月的乡村,是世上最美的家园,铺展着世间最红、最火、最艳的颜色,流淌着人间最纯的真情,它是我们梦里挥之不去的深情眷恋。回到腊月里的乡村,就是一次排遣乡愁的旅行,每一个朔风吹拂的日子,都会因此温暖起来,并为来年积蓄新的动力。
4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6.选文第2段画线句连用五个“最”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45.示例:①天南地北(天南海北)②朝思暮想(念念不忘) 46.“最”表示程度达到顶点,没有能比得上的。连用五个“最”字,突出表现了腊月乡村的美好、红火、艳丽与纯真,表达了对腊月乡村的深切眷念与亲人之间的浓浓深情。
【解析】4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通过小小的电波,借助封封缱绻的短信”可知,把人们连在一起,此处语境形容人们相隔遥远,应用“天南地北”,或者“天南海北”。天南地北: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第二空,结合前文“带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可知,此处语境是形容对故乡思念之深,应用“朝思暮想”,或者“念念不忘”。朝思暮想: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念念不忘:用来形容人对某物或某事的深刻记忆和持续思念。
4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最”,相当于“极”“绝”,表示居于首要地位的,程度达到顶点的,没有能比得上的。此处“最美的家园”“世间最红、最火、最艳的颜色”“人间最纯的真情”连用五个“最”字,突出表现了腊月乡村的美好、红火、艳丽与纯真。联系前后文“腊月的乡村”“它是我们梦里挥之不去的深情眷恋。回到腊月里的乡村,就是一次排遣乡愁的旅行,每一个朔风吹拂的日子,都会因此温暖起来,并为来年积蓄新的动力”可知,表达了作者对腊月乡村的深切眷念及亲人之间的浓浓深情。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直认为父亲扶犁的样子是一幅最美的图画,头顶苍穹,脚踩大地,腰间系着一根草绳,微躬的身形和腿肚子上暴跳的青筋是一种力的显示。而他头上的那顶旧草帽和破衬衣上的几个洞,以及闪亮的犁铧掀起①黝黑而厚实的泥土,该是一部粗犷而壮美的图腾。
父亲是一个地道得不能再地道的农民。他用他的憨厚和纯朴,用他的汗水和心血种出了大麦、水稻、地瓜和玉米。他用这些粗粮作为他和他的一家生存的资本,并且心安理得地想用这种方法终老一生。他不是我的父亲,他是所有农民后代的父亲。在他的脚下,②肥沃的土地结出硕果,野花次第开放,生命无比绚烂。所以父亲用不着像退休工人那样养鸟养鱼养花,走到田野,田野是家;走到小溪,小溪是家;登上山顶,山顶也是家。鸟鸣鱼跃花开,什么都拥有了,所以父亲除了健康之外不再奢求什么。而健康,是因为可以多与土地亲近,多一些春播秋收的日子。
父亲像个豪情万丈的诗人一样,③大地作笺,锄头为笔,写出了一首首与大豆、黄瓜、小麦、青菜等有关的丰收的诗行。
47.请从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分析文中加点部分词语的表达效果。
4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具有“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9.同样写“土”,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处语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答案】47.①“地道得”一词后加上“不能再地道”,以否定(补语/重复)的形式,②补充说明“地道”的程度之深,③强调父亲是极其地道的农民。 48.①无理:“他”明明是“我”的父亲,作者却说“他不是‘我’的父亲”,“他”也不可能是所有农民后代的父亲,作者却说“他是所有农民后代的父亲”;
②妙处:通过看似无理之语,表达了父亲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父亲,还代表着所有农民后代的父亲,突出父亲具有老一辈农民的普遍本质特征。 49.①黝黑而厚实的泥土:写出“土”的颜色、厚度和密度,突出土的肥沃程度,写出了土地的生命力,蕴含着劳作时的希望;
②肥沃的土地:直接点明土地肥沃,与“结出硕果”紧密联系,突出“生命绚烂”,暗含丰收的喜悦;
③大地作笺:将大地比喻成纸笺,与父亲像个“诗人”相呼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亲在田间地头耕耘劳作的画面,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解析】4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与表达效果的能力。从结构形式来看,“不能再地道”这里用否定的形式表肯定含义;从语意效果来看,“地道”一词反复出现,起强调作用,加深程度;从情感方面来看,“农民”前面加修饰语,点明强调的内容,父亲是极其淳朴、勤劳的农民。
4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重要句子含义与作用的能力。其“无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从血缘关系方面来看,“他”明明是“我”的父亲,作者却说“他不是‘我’的父亲”,似乎否认父子间亲情关系;从逻辑事理关系分析,个体的作用是有限的,“他”也不可能是所有农民后代的父亲,作者却夸大“他”的作用,说“他是所有农民后代的父亲”。“妙处”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达出父亲的典型性,二是突出父亲所具有的老一代农民的普遍本质特征,也即老一辈农民的共性。
4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重要词语含义与作用的能力。
①“黝黑”写出“土”的颜色;“厚实”写出“土”的厚度和密度,突出“土”的肥沃程度;“泥土”前面加上这两个修饰语,能强调其孕育的生命力与希望;
②“肥沃”一词,直接点明土地的特点,与下文“结出硕果”内容相关,是“结出硕果”的前提,孕育着丰收;
③“大地作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承接上文将父亲比作诗人,此处将大地比作纸笺,下文将锄头比喻成笔,“诗人”“笺”“笔”三者的关系,如同“父亲”“大地”“锄头”之间的关系。这里将父亲在田间地头耕耘劳作的画面诗意化,意在赞美父亲。
专题24+名句名篇默写新题型(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24+名句名篇默写新题型(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24名句名篇默写新题型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专题24名句名篇默写新题型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26练语言表达 名句默写: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26练语言表达 名句默写,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表达新题型专项练习(共2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表达新题型专项练习(共2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