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考试知识点复习与专题训练(苏科版)
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考试知识点复习与专题训练-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考试知识点复习与专题训练-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6~7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B.原子核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2.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是在“谋杀”你的颈椎!“短信脖”是新一代人全球性疾病!据报道,当人前倾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颈部肌肉承受着相当于一个正常中学生质量的50%的负载,这个负载大约是( )
A.25kgB.50kgC.100kgD.150kg
3.如图是可用蒲公英顶起的最轻金属结构——微晶格材料,它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组合,并且可以从超过50%的压缩量中恢复,由此可知微晶格材料具有的特点是( )
A.密度小、硬度小B.密度大、塑性好
C.强度低、弹性好D.密度小、弹性好
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细菌的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D.油分子间的引力能使纸面上靠得很近的两个小油滴自动结合成大油滴
5.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可译为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子、干草等的微小屑末(芥)。这一记述说明( )
A.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电荷 B.摩擦起电实质是创造电荷
C.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D.同种电荷之间会相互吸引
6.下列各组物质在室温下全是液态的是( )
A.酱油、醋、食盐B.水、煤油、铝
C.石蜡、钢铁、水D.酒精、煤油、水银
7.小红测量了五个体积、质量各不相同的铝块将所得数据描绘成图表,如图所示能与实验结果吻合的是( )
A.B.
C.D.
8.当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警惕。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及微粒尺度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原子、夸克、质子 B.新冠病毒、原子、质子、夸克
C.原子、新冠病毒、质子、夸克 D.原子、质子、夸克、新冠病毒
9.关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跟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10.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天落叶纷飞 B.病毒在空气中传播
C.人闻到消毒水的气味 D.点燃的艾条飘出袅袅烟雾
11.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①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②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
③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④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12.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为5g,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发现加上5g这种砝码后指针偏右,减去这个砝码后,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A.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后读数
B.将被测物体转移至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
C.调节横梁左边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D.在左盘加上5g砝码,设法使天平横梁平衡后读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 ,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
14.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地球绕 旋转。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如右图的 结构模型,其中电子带 电荷。
15.如图,在机械制造行业,常在齿轮、轴等表面层中渗碳、渗硅,来改善其表面性能,这是利用一切物质的分子 ,为了加快渗透速度,通常采用提高温度的方式,这是由于分子运动的剧烈情况与 有关。
16.冬季的晴天空气往往很干燥,小明乘坐小汽车回家,开车门时被电击了一下,这是因为小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与空气、尘埃摩擦而带上了 。车门上粘有很多灰尘,说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
17.(1)如图甲所示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玻璃板 (选填“上面”或“下面”)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ρ二氧化氮>ρ空气)。
(2)如图乙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水不容易被压缩,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3)如图丙所示,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为95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
18.某人在调节天平时,忘了将游码归零,这样测量的结果会偏 。发现错误后,他将游码归零。在称重时,他将物体放在托盘的右边,砝码放在左边,移动游码到0.6g处,天平平衡,砝码质量为50g,则此物体的质量为 。
19.小华用热水冲了一杯200mL的牛奶,测得牛奶的质量为220g,那么该牛奶的密度是
kg/m3,小华喝了三分之一后,又向杯中加些热水,则此时牛奶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如图,在一架放在水平面上、已经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个天平盘里,分别放入正方体A、B两个实心物体,天平仍然保持平衡。A、B两个正方体棱长之比为2:1,则可知mA mB(选填“>”、“=”或“<”),ρA ρB。小红用这架调好的天平测其中一物体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1g,她用通常方法记录下的质量是38.4g,整理器材时,才突然发现物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物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g。
21.利用天平和烧杯测量了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该液体密度为 kg/m3,烧杯质量为 g,当液体体积为100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g。
22.如图所示,用最大测量值200g、标尺分度值0.2g的托盘天平测得50枚大头针的质量是
g,每枚大头针的质量是 g,用此托盘天平能不能直接测量1枚大头针的质量,原因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6分)
23.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说等于2啊。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你就会怀疑你的智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 。
(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如图丙所示,在量筒的下方装入 (选填“清水”或“硫酸铜溶液”),静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 了。
(4)如图丁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 快 ,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 有关。
24.用如图甲所示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g等,估计待测物体的质量在30g左右。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20g、 g砝码各一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加上 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此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m= g。
25.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 ,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
(2)将鹅卵石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 g;同时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90g;
(3)如图乙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丁所示,烧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丙所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
(5)根据所测数据,鹅卵石的体积为 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kg/m3;
(6)若小明在第(4)步的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
26.实验小组准备了天平和量筒测量酸奶的密度。
(1)实验时,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明先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天平平衡时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则m1= g。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容器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来5mL针筒(如图丙),抽取酸奶至5mL刻度处,测得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6.3g。由此可测得酸奶的密度ρ测= kg/m3。
(3)小明发现5mL针筒的0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部分体积并不计入针筒标记的刻度中,这会导致实验中ρ测 ρ真(选填“>”、“<”或“=”)。
(4)不用图乙所示量筒,而选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的优点是 。
(5)另一组同学正确操作,完成实验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有一个缺角,因为这一原因,所测酸奶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27.一底面积为60cm2圆柱形容器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待冰完全熔化后,测出水深6cm,再放入一个实心铝球,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如图甲所示,此时容器、水与铝球的总质量是528g。接着又放入一个较小的实心铜球,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水与两个球的总质量是607g。(ρ冰=0.9×103kg/m3,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ρ水=1.0×103kg/m3)
求:(1)冰的质量为多少g?
(2)铝球的质量为多少g?
(3)铜球的体积是多少cm3?
28.某品牌瓶装水,净含量为550mL,常温下瓶底是凹进去的,放入冰箱冷冻完全结冰后,瓶底就凸了出来。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求:
(1)这瓶水质量是多大;
(2)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
29.在疫情期间广泛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是由无水酒精和水混合而成的(忽略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如图是小明在药店买的一瓶体积为200mL、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酒精浓度是指消毒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与消毒液总体积之比,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这瓶消毒液的密度;
(2)现有48g无水酒精要配制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需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g;
(3)瓶内的消毒液喷到被消毒的物体表面,过不了一会儿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消毒液中的酒精极易挥发,若没有密封保存,则时间久后,消毒液的密度将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0.“双减”之后学生的兴趣活动多了,小华同学喜欢航拍,找到了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ρ木=0.8g/cm3,ρ塑料=1.2g/cm3,ρ碳纤维=1.8g/cm3)
(1)无人机在拍摄地面景物时,所成的是 的实像。
(2)无人机螺旋桨材料一般采用木、塑料或碳纤维,他用量筒测得一支螺旋桨的体积为9cm3,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螺旋桨的材料是什么?
(3)高端无人机的螺旋桨采用碳纤维包裹木的方式,既减少质量,又增加强度。现在用这种方法制作了一支质量为9.7g的实心螺旋桨,若外层包裹的碳纤维体积为2.5cm3,则碳纤维的质量是多大?内层木的体积又是多少?
起飞质量
1213g
飞行时间
约25min
镜头焦距
2.8mm
螺旋桨(实心)质量
10.8g/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考试知识点复习与专题训练-期中考试模拟测试03(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考试知识点复习与专题训练-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1(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考试知识点复习与专题训练-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3(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g=10N/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