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上海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化学(上海卷)(全解全析).docx
    • 练习
      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docx
    • 练习
      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3).docx
    • 练习
      化学(上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 练习
      化学(上海卷)(答题卡).pdf
    化学(上海卷)(全解全析)第1页
    化学(上海卷)(全解全析)第2页
    化学(上海卷)(全解全析)第3页
    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第1页
    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第2页
    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第3页
    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3)第1页
    化学(上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
    化学(上海卷)(答题卡)第1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上海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上海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化学上海卷全解全析docx、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docx、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3docx、化学上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上海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锻炼学生的心态。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锻炼学生管理时间。通过模拟考试就会让同学们学会分配时间,学会取舍。
    3、熟悉题型和考场。模拟考试是很接近中考的,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考场的气氛和布局。
    中考的取胜除了平时必要的学习外,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良好心态。此外,通过模拟考试还能增强学生们面对高考的信心,希望考生们能够重视模拟考试。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化学·全解全析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K—39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 SiB. FeC. AlD. O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选D。
    2. 酸性最强的液体是
    A. 柠檬汁(2.0〜3.0)B. 番茄汁(4.0〜4.4)
    C. 饮用水(6.5〜7.5)D. 肥皂液(9.5〜10.5)
    【答案】A
    【解析】
    【详解】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2.0〜3.0)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
    3. 下列物质中含有硫酸根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表示二氧化硫,不含硫酸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CaCO3中含有碳酸根,不含硫酸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CuSO4中含有硫酸根,该选项符合题意;
    D、AgNO3中含有硝酸根,不含硫酸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依次属于单质、化合物的是
    A. 水、氢氧化钠B. 金刚石、石灰石
    C. 五氧化二磷、氮气D. 石墨、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详解】A.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氢氧化钠由钠、氧和氢三种元素组成,所以水和氢氧化钠都属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但是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是一种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五氧化二磷油磷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氮气由氮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石墨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汞元素:B.酒精:
    C.2个镁离子:D.60个碳原子:
    【答案】B
    【解析】A、元素符号书写时应”一大二小“,则汞元素的符号为Hg,该选项书写不正确;B、酒精为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C2H5OH,该选项书写正确;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镁离子的符号为2Mg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D、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60个碳原子的符号为60C,该选项书写不正确。故选B。
    6.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水和双氧水B. 氧气和液氧C. 冰和干冰D. 金刚石和碳-60
    【答案】D
    【解析】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详解】A、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氧气和液氧,同一种物质两种不同状态,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冰和干冰,冰是水的固体物质,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两者属于不同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和碳-60,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 中国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价B. ﹣3价C. +2价D. +3价
    【答案】B
    【解析】
    【详解】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4)×3+4x=0,x=-3,故选B。
    8. 对食品中各种“剂”的物质描述错误的是
    A. 食盐作调味剂 B. 生石灰作干燥剂
    C. 干冰作制冷剂 D. 氧气作防腐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所以食盐作调味剂。A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收某些物质中的水分。B正确;
    C、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制冷,所以干冰作制冷剂。C正确;
    D、氧气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不能用作防腐剂。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洁精和汽油均可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 2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为1:5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油污,而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质子数不变,则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C、改变温度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2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和水的质量比为20%:(1-20%)=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
    A. 一种新分子B. 一种新原子C. 一种新化合物D. —种新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这种新物质可能是由分子组成,是一种新的分子,也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但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不能生成新的原子。
    故选B。
    11.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放入干燥的氧气中燃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 B. 能观察到淡蓝色火焰
    C. 产物无污染 D. 能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不纯,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说法正确;
    B、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C、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被称为清洁能源,说法正确;
    D、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表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D。
    12. 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煤炭粉碎能使其燃烧得更充分
    C.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可灭火D. 油锅着火时可以用水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A不正确;
    B、将煤炭粉碎,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燃烧更充分。B正确;
    C、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可灭火。C不正确;
    D、油的密度比水小,用水灭火,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油锅着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3.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 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 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目给出的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示,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选择错误的认识。
    【详解】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所以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生成物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符合题意。故选D。
    14. 某反应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物质X是单质 B. n一定为1
    C. 与恰好能完全反应 D. 生成,需要参加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N、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12、6,反应后N、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个、12个、6个,因此X为N2,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物质X是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n一定为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每68份质量的氨气与96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反应,因此4gNH3与3gO2不能完恰好全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生成,需要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 在室温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到室温,实验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 溶质的质量B. 溶液的质量C. 溶液的状态D. 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在室温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到室温,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中溶剂的量减少,原溶液中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故A符合题意;
    B、由A可知,饱和溶液中溶剂的量减少,原溶液中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故B符合题意;
    C、由A分析可知,溶液始终为室温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状态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由A分析可知,溶液始终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由于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6. 常温下,某反应:M+酸→N+盐,其中M、N的物质类别可能是
    A. 盐、碱B. 碱、酸C. 单质、单质D. 氧化物、氧化物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所以M、N的物质类别不可能是盐、碱,故A错误;
    B、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M、N的物质类别不可能是碱、酸,故B错误;
    C、若发生置换反应,根据反应M+酸→N+盐,M与N可能是金属单质和氢气(单质),故C正确;
    D、若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M+酸→N+盐,M是金属氧化物时生成盐和水,N应为水,M与N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CD。
    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分液漏斗中装双氧水B. 打开活塞K,将液体全部放入
    C. 反应结束,瓶中二氧化锰质量会减少D. 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大于产生氧气的体积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分液漏斗中装液体药品双氧水,故A正确;
    B.打开活塞K,将液体逐滴放入,不是全部放入,故B错误;
    C.反应结束,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会减少,故C错误;
    D.由于滴入双氧水的体积会排出气体,过氧化氢分解是放热的,则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大于产生氧气的体积,故D正确;
    故选:A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18. (8分)联系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_____ 。
    (2)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 性。
    (3)取氯化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 _____ 色;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汗水中的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4)醋酸(CH3COOH)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CH3COOH的摩尔质量为 _____ ;1ml CH3COOH中约含有 _____ 个H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_____ (填微粒名称)。
    【答案】 ①. CO2 ②. 吸附 ③. 黄 NaCl+AgNO3=NaNO3+AgCl↓ ④. 60g/ml 2.408×1024 ⑤ 碳原子、氧原子
    【解析】
    【详解】①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CO2;
    ②在冰箱中放入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③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取氯化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
    ④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4+16×2=60,故醋酸的摩尔质量是60g/ml;醋酸是由醋酸分子构成的,1ml醋酸中含有6.02×1023醋酸个分子,1个醋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1摩尔醋酸分子中约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1ml×4×6.02×1023个=2.408×1024个;
    ⑤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碳原子、氧原子。
    19. (8分)用双氧水、二氧化锰和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1)写出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装置甲做发生装置,先将二氧化锰加入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再将双氧水加入分液漏斗,打开活塞,滴加双氧水,生成氧气。
    (3)用装置乙收集氧气,判断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改用装置丙收集氧气。
    ①若观察到水槽中的导管口生成气泡速度过快,可通过__________的操作,调节气流速度。
    ②若装置甲中观察不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常温常压下,0.03ml氧气的体积为720mL。
    相同条件下,若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备720mL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氯酸钾?(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3分)
    【答案】(1)
    (2)锥形瓶 (3)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复燃则氧气集满
    (4) ①. 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滴加双氧水的速度减慢 ②. 消耗完
    (5) 由已知,720mL氧气质量为0.03ml,质量为0.03ml×32g/ml=0.96g,
    解:设理论上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需要2.45g氯酸钾。
    【解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用装置甲做发生装置,先将二氧化锰加入锥形瓶中,再将双氧水加入分液漏斗,打开活塞,滴加双氧水,生成氧气。
    (3)装置乙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判断氧气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复燃则氧气集满。
    (4)①若观察到水槽中的导管口生成气泡速度过快,可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滴加双氧水的速度减慢,从而减慢反应发生的速率。
    ②若装置甲中观察不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已经消耗完,不再产生氧气。
    (5)见答案。
    20. (7分)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
    (1)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产生了兴趣,于是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
    ②碳酸氢钠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50℃以上)分解均生成 Na2CO3、H2O和CO2。
    ③很多浓酸稀释过程中都伴随着放热过程。
    探究1: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 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0.8℃。
    (2)实验中配制的 NaHCO3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3)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 (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 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 。
    探究2: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两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下表,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
    (4)连通器的作用是 。
    (5)由图像中信息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请结合上表中的信息,分析得到这一结论的理由: 。
    【答案】(1)NaHCO3+HCl═NaCl+H2O+CO2↑
    (2)不是
    (3) 吸热 盐酸的稀释过程也可能放热
    (4)保持压强平衡
    (5)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详解】(1)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后胃液中含有盐酸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2)因为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则10ml水最多溶解0.96g的碳酸氢钠,题目中加入0.5g所以为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向盛有0.5 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可以看出温度降低,则为吸热。
    (4)连通器的作用是为了保持压强的平衡便于液体流下。
    (5)由图像中信息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理由为: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1. (7分)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炭粉与氧气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利用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向装有一定量炭粉的密闭容器中通入纯净O2,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炭粉完全消失。
    【提出猜想】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剩余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I:只有CO2
    猜想II:只有CO
    猜想III:CO 和CO2的混合气体
    猜想IV:CO 和O2的混合气体
    (1)经分析, 猜想IV不合理的原因是 。
    【查阅资料】实验室常用能与CO2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
    【实验现象】小组成员通过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一段时间后A、C中均出现浑浊。
    【现象探讨】成员甲: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猜想Ⅲ成立。
    (2)成员乙:不认同甲的结论,猜想 (填序号)也能出现相同现象。
    【装置改进】
    (3)基于以上探讨, 可在A、B之间再增加如图装置,其中 的作用是 。
    【实验现象及结论】
    (4)小组成员发现除A、C中均出现浑浊外,B中还出现 现象,并写出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猜想III一定成立,容器内生成CO的原因可能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从环保的角度,装置还需改进的是 。
    【答案】(1)高温条作下 和 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2) I
    (3)检验D装置是否将 吸收完全
    (4) 黑色粉末变成紫红色 / 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1)因为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生成物有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不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物,如果剩余这两种气体它们会继续反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氧化铜不反应,故猜想Ⅰ,容器中剩余气体为只有CO2,A、C中均出现浑浊;
    (3)图4装置D中氢氧化钠可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4)猜想Ⅲ一定成立,则容器中剩余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B中装置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容器内生成CO的原因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因为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需进行处理,则在C装置后面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如放置一只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只气球等。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
    8.1g
    9.6g
    11.1g
    12.7g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相关试卷

    (上海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上海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上海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上海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doc、上海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doc、上海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doc、上海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碳酸钾叙述正确的是,有三重含义的符号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3,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碳酸钾叙述正确的是,有三重含义的符号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