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2.下列有关人类与类人猿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3.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 S 形 的曲颈,一段时间后,两瓶中的肉汤变化最可能是( )
A.甲瓶肉汤变质,乙瓶肉汤变质
B.甲瓶肉汤不变质,乙瓶肉汤变质
C.甲瓶肉汤不变质,乙瓶肉汤不变质
D.甲瓶肉汤变质,乙瓶肉汤不变质
4.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属于藻类植物作用的是( )
A.提供氧气B.可食用
C.提取工业原料D.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5.下列各组生物生活环境相同的是( )
A.金鱼和衣藻B.章鱼和麻雀
C.壁虎和睡莲D.狗和虾
6.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让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属相,代表着全中国所有人的精神风貌。下列哪项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 )
A.体温恒定B.用肺呼吸C.胎生哺乳D.体表被毛
7.将一条鱼放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时它正在( )
A.喝水B.呼吸C.玩耍D.摄取食物
8.下列动物中,有口有肛门并营寄生生活的是( )
A.珊瑚虫B.血吸虫C.蛔虫D.涡虫
9.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因细胞中没有叶绿素,故呈褐色
B.藻类植物有输导组织,因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极广,如萝卜、板栗等
10.下列几组植物中,均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银杏—玫瑰—海带B.葫芦藓—肾蕨—水稻
C.睡莲—大豆—苹果D.红豆杉—桫椤—大豆
11.表中的动物类群及其特征与图中关系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12.涡虫、绦虫等动物属于扁形动物,依据是( )
①身体呈辐射对称
②身体呈两侧对称
③背腹扁平
④体表有刺细胞
⑤有口无肛门
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3.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
A.带鱼、鲳鱼、大黄鱼、小黄鱼
B.鲤鱼、鲫鱼、草鱼、鲢鱼
C.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D.石斑鱼、比目鱼、鲸鱼、鲳鱼
14.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莱芜汶河展示出“野鸭欢歌、群鱼嬉戏”的勃勃生机。下列特点与野鸭适于飞行关系不大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B.体温恒定
C.有气囊,辅助肺呼吸D.前肢变成翼
15.黑熊喜吃植物的浆果、竹笋、苔藓,也吃蜂蜜、蛙、鱼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熊是杂食性动物
B.黑熊对植物的繁殖和分布产生不良影响
C.黑熊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黑熊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16.池塘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该池塘被有毒物质污染后,这 条食物链中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大鱼、小鱼B.小鱼、水蚤C.大鱼、藻类D.水蚤、小鱼
17.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物圈就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等基本条件
D.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18.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荒漠B.草原C.农田D.热带雨林
1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可以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B.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增加煤、石油的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并行
D.开展围海造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20.下图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③和④分别表示( )
A.消费者、能量B.自我调节、能量
C.能量、森林D.生物部分、自我调节
21.如将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核废水最终会污染( )
A.海洋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整个生物圈
22.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B.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3.现代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B.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
C.为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D.环境对不同个体的选择作用
24.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B.抗生素是某些真菌所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C.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D.不同抗生素适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因此要大力宣传、推广使用
25.下列有关生活中食品保存和发酵食品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腐乳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作用
B.真空包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
C.白酒酿造过程中,首先需要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杂菌
26.疫情期间,许多人开始尝试在家制作美食。下列操作中不需要用到发酵技术的是( )
A.压榨果汁B.制造米酒C.家酿酸奶D.自制泡菜
27.下列生物均是在现代生物技术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利用的技术与其他不同的是( )
A.抗冻番茄B.发荧光的老鼠C.抗虫棉D.多莉羊
28.我国首个国产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于今年3月份获批上市。其研制过程是将病毒的S蛋白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里,使之合成S蛋白。再用收集、提纯的S蛋白制成疫苗。该过程的核心技术是( )
A.嫁接技术B.转基因技术C.克隆技术D.发酵技术
29.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用火,制作衣服
②制造和使用工具
③直立行走
④人工取火,会使用语言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
二、读图填空题
30.读图理解。如图为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
(1)图中B代表的是______动物,E代表的是______动物。
(2)A的体表有角质层,有______有______。
(3)B、C、D三类动物相比较而言亲缘关系更近的是______和______。
(4)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图中______(填字母)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为它的生殖和发育彻底脱离了对水的依赖。
(5)生物分类由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______、科、属、______;其中C、D属于______这一分类等级。
31.资料分析。
资料:丹参(如图1)的根肥厚,可以入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常用的药材。人工栽培丹参的历史悠久,农民总结了一整套的田间管理方法,如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等。丹参易受棉蚜、叶蝉等害虫的危害。为减少药材的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在丹参田里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治虫,部分食物网如图2所示。
(1)丹参是典型的绿色开花植物,在分类学上属于______(填“裸子”或“被子”)植物,叶子为网状脉,因此又可将它细分为______植物。
(2)杂草和丹参争夺养料,两者之间存在______关系。据食物网可知,叶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棉蚜的天敌有______和______。
(3)政府规定农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4)该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并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三、探究题
32.“落叶归根”需依赖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同学发现落叶在冬天的分解速度比夏天要慢,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速度呢?该同学开展了如下表探究实验。
Ⅰ实验准备:落叶、纱布、烧杯、潮湿的土壤、恒温箱等。
Ⅱ实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各组烧杯内的落叶和土壤都应该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组温度中,______℃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
(4)进一步分析:除该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对落叶分解速度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______和______。
(5)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落叶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彻底分解后,其中的水和______被根直接吸收,从而真正实现了落叶归根。
四、填空题
33.综合探究。
关于米酒、酸奶的家庭制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A.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①蒸熟米饭并冷却→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
B.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鲜奶煮沸→②冷却→③加入某原味酸奶→④发酵→⑥保存食用。
(1)A步骤中该酒曲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其所属的生物类群是____。
(2)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____。
(3)B步骤②和③的目的是分别是____和____。
(4)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所含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____。
(5)新鲜酸奶常用____方法保存。
(6)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____,它是以____方式进行繁殖的。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形成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B不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通过不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C不正确;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古代原始哺乳动物进化时的情况不同,D不正确。
2.答案:A
解析: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不能说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A错误。
B.黑猩猩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
C.由A可知: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C正确。
D.由A可知: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环境的不同,D正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A正确。
B.石花菜、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食用,B正确。
C.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供工业和医药上作用,C正确。
D.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起不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5.答案:A
解析:A.金鱼和衣藻都生活在水中,都是水生生物,生活环境最相似,符合题意。
B.麻雀是陆生动物,章鱼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C.壁虎是陆生动物,睡莲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D.虾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狗是陆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B
解析:丑牛、巳蛇、酉鸡分别属于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蛇的体温不恒定,牛体表被毛,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用肺呼吸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
故选B。
7.答案:B
解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断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是鱼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营自由生活,A错误。
B.血吸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是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营寄生生活,B错误。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C正确。
D.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营自由生活,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因细胞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以及叶黄素,故呈褐色,A错误。
B.藻类植物确实没有输导组织,但适应陆生能力不强的最重要原因是生殖发育没有摆脱水的限制,B错误。
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没有果实,而“银杏”又叫“白果”实际是它的种子,C错误。
D.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如潍县萝卜、诸城板栗等,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玫瑰属于被子植物,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海带属于藻类植物,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B错误。
C.睡莲、大豆、苹果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都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
D.桫椤属于蕨类植物,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点是有口无肛门,与图中关系相符,A正确。
B.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身体都分节,与图中关系相符,B正确。
C.鱼类用鳃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与图中关系不相符,C错误。
D.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与图中关系相符,D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扁形动物是一类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呈两侧对称,因此,②身体呈两侧对称、③背腹扁平、⑤有口无肛门可作为判断涡虫、绦虫等动物属于扁形动物的依据。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四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温的作用,适于在空中飞行,A不符合题意。
B.鸟类体温恒定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
C.鸟类的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鸟类飞行时充足的氧气,适于飞行,C不符合题意。
D.前肢变成了翼,是飞行的器官,适于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A.黑熊喜欢吃植物的浆果、竹笋、苔藓等植物,也吃蜂蜜、蛙、鱼等动物,属于杂食性动物,A正确。
B.黑熊吃了植物的果实,种子会被传播,对植物的繁殖和分布起重要的作用,B错误。
C.黑熊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C正确。
D.黑熊能促进物质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中,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它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藻类营养级别最低,因此它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A.地球的直径长达一万多千米,而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正确。
C.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和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C正确。
D.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关联的,它们形成了统一的整体。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全球的大气和水是进行环流的;从地域来说:各类生态也是相互关联的。例如:聊城黄河流域所过之处有各种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果实,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A。
18.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选项中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了代价,是为了保护生物圈,A错误。
B.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B正确。
C.应该减少煤、石油的利用来保护环境,C错误。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破坏了生物圈,D错误。
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题图中的①代表生物部分,②代表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因此,③代表自动(我)调节。
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④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⑤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D
解析: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河流连通着海洋;森林通过强大的蒸腾作用增加降雨,又通过茂密的枝叶和根系来保持水土,因此,森林也影响着河流;海洋蒸发的水蒸气,随着大气飘向陆地上空,又能变成雨或雪。在寒温带的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完全停止,但是那里的人们并没有感到缺氧,这是因为其他温暖地区的植物在不断释放出大量的氧,氧能够随着大气的流动而流向四方。由此可见,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核废水直接污染海洋生态系统,但最终会污染整个生物圈,D符合题意。
故选D。
22.答案:D
解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蝉属于昆虫纲,小龙虾属于甲壳纲,蝉和小龙虾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D。
23.答案:D
解析:这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具体内容是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就是说环境对不同个体具有选择作用。
24.答案:B
解析: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A错误;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我们把这些物质叫抗生素,B正确;使抗生素变质的微生物很多,不止细菌,C错误;抗生素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D错误。
25.答案:C
解析:A.制作腐乳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作用,A正确。
B.真空包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B正确。
C.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杂菌,D正确。
故选C。
26.答案:A
解析:A.果汁是用水果经机械加工成水果汁,与发酵无关,A符合题意。
B.制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C不符合题意。
D.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答案:D
解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生物技术。抗冻番茄、发荧光的老鼠、抗虫棉都属于转基因生物。
克隆技术是指人工遗传操作动物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克隆后代与亲代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成。克隆羊多莉是利用克隆技术克隆的后代,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选D。
28.答案:B
解析:A.嫁接技术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不符合题意。
B.病毒的S蛋白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里,使之合成S蛋白。再用收集、提纯的S蛋白制成疫苗,这属于转基因技术,符合题意。
C.克隆技术是利用体细胞来繁育生物体的一种无性繁殖技术,不符合题意。
D.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生产食品,酒精等等的技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答案:C
解析:据分析和已有的知识得知:③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②开始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①用天然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极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④慢慢学会人工取火,并会使用语言,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故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按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项C正确。
故选C。
30.答案:(1)节肢;哺乳
(2)口;肛门
(3)C/D;D/C
(4)D
(5)目;种;纲
解析:(1)蝗虫属于B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作用,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于陆地生活。家兔胎生、哺乳,属于E哺乳类。
(2)蛔虫是A线形动物,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B、C、D三类动物相比较而言,B属于无脊椎动物,C和D都属于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更近。
(4)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D爬行动物最早成为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主要是因为该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彻底脱离了对水的依赖。
(5)生物分类由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C、D分别属于两栖纲和爬行纲这一分类等级。
31.答案:(1)被子;双子叶
(2)竞争;消费者;食蚜蝇;三突伊氏蛛
(3)自动调节能力
(4)3;丹参→棉蚜→食蚜蝇→三突伊氏蛛
解析:(1)丹参是典型的绿色开花植物,能够开花、结果,在分类学上属于被子植物;叶子为网状脉,因此又可将它细分为双子叶植物。
(2)杂草和丹参争夺养料、生存空间等,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据食物网可知,叶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棉蚜的天敌有食蚜蝇和三突伊氏蛛。
(3)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有:丹参→棉蚜→食蚜蝇→三突伊氏蛛,丹参→棉蚜→三突伊氏蛛,丹参→叶婵→三突伊氏蛛,共3条;最长一条为:丹参→棉蚜→食蚜蝇→三突伊氏蛛。
32.答案:(1)温度影响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速度吗
(2)温度;相同
(3)0
(4)水分;空气(合理即可)
(5)分解;无机盐
解析:(1)有同学发现落叶在冬天的分解速度比夏天要慢,为了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速度而设置了对照实验,根据表格可知,该探究实验中设置的温度不同,所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影响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速度吗?
(2)由(1)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除了温度不同外,各组烧杯内的落叶和土壤都应该相同。
(3)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组温度中,0℃条件下落叶基本没有腐烂,说明0℃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
(4)除该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对落叶分解速度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水分、空气等。
(5)土壤中一些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将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能被根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和无机盐。
33.答案:(1)霉菌、酵母菌;真菌
(2)适宜的温度
(3)防止高温杀死乳酸菌;接种乳酸菌
(4)细胞核
(5)冷藏
(6)乳酸菌;分裂
解析:(1)制造米酒时要加入酒曲,酒曲中含霉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霉菌首先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在酵母菌无氧条件的作用下,将其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保温发酵的目的是:满足酵母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提高代谢速度,加速酒精的形成。
(3)鲜奶煮沸是为了杀灭鲜奶中原有的杂菌,然后冷却,是为了降温,防止高温杀死接种的乳酸菌。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
(4)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新鲜酸奶常用冷藏的方法保存,低温抑制微生物繁殖。
(6)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的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乳酸菌,它属于细菌,是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选项
Ⅰ
Ⅱ
Ⅲ
A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有口无肛门
B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身体分节
C
鱼类
两栖动物
用肺呼吸
D
鸟类
爬行动物
卵生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处理
45天后落叶的腐烂程度
甲组
将用纱布包裹好的落叶置于各组烧杯内的土壤中
放置在0℃的恒温箱中
基本没有腐烂
乙组
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
少部分腐烂
丙组
放置在40℃的恒温箱中
大部分腐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