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01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02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基于多学科汇聚交叉研究,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推出阶段性科研成果——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该剧场借助尖端影像建模、数据交互大屏、三维沉浸投影、XR虚拟叙事等数字设备,融合人文历史、信息管理、文学艺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构建了“数字孵化—虚实融合—协同演绎—沉浸体验—智慧服务”五位一体的完整创新链条,以支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在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内,借助数据交互大屏,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精品馆藏的3D模型在记者的指尖触碰下被放大、翻转,甚至还能打开一些器物的盖子察看器物内部的铭文。戴上VR眼镜,可以瞬间置身于敦煌石窟的虚拟空间中,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与形式。数字时代,数字采集记录技术可以处理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多种形式的数字文献。这些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通过抽取、分类、标引等数据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经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进一步对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蕴含的概念实体、知识单元和文化基因进行细粒度编码表示和跨域链接,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形成可信的、跨模态的、富语义的、可追溯和再利用的智慧数据资源集合,最终完成文化遗产的数据态转型。
    在运用现有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由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副主任黄先锋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实景三维集群建模软件——“重建大师”,突破了实景三维构建过程中数据量庞大、渲染缓慢的技术瓶颈,构建了高质、高效、智能语义的智能三维重建引擎。该软件打破了国外实景建模软件Cntext Capture的长期垄断。在“珞珈三号01星”发射升空后,该软件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和文化遗产地进行快速精准建模。“重建大师”已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国家大型活动,以及长城保护和上百个城市三维数字底座建设中。以京郊怀柔区八道河乡境内的箭扣长城为例,该长城坐落于海拔千余米的险峰断崖上。部分城墙、烽火台、楼梯在岁月侵蚀下破损严重,亟待保护和修缮。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双鱼倾斜摄影机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多角度影像15000余张,对箭扣长城进行了实时三维重建。通过地面补拍实现局部毫米级精度,砖瓦缺失、墙面裂痕等破损细节得以精准呈现。黄先锋向记者介绍称,三维建模完成后,他们发现表面破损的细节可以在模型中更细致地放大并呈现出来。通过深度学习网络和模型对多形态数据进行一系列级联神经网络处理,他们检测出箭扣长城的破损部分及其结构缺陷,监测判断出需要修缮的墙面裂痕和砖瓦缺失,并生成相应的3D形状和砖墙。这让箭扣长城的修缮工作得以更快、更准确、更高效地进行。
    针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纹理与模型错位问题,以及图像色差、纹理分块映射带来的几何与色彩接缝问题,黄先锋团队研发了可一站式解决三维模型纹理贴图的专业软件——贴图大师。该软件实现了从二维影像到三维几何模型的精准映射。先扫描再贴附的技术目前已应用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山西窦大夫祠、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几十家文博单位的数字化项目。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教授张帆牵头的数字文化遗产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技术,能实现低质量二维图像分辨率提升2倍,三维模型重建精度提升20%,低质量三维模型纹理信息分辨率提升2倍。这一技术可帮助实现数字文化遗产数据质量持续增强,提升对文化遗产本体的数字化时空关联感知能力,为数字文化遗产数据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提供保障,已在云冈石窟得到应用推广。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向数字空间迁移过程中,形成了对社会、文化和地理跨时代演变的映射,拓宽了人文研究的时空跨度与研究尺度。为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实验室主任王晓光提出了“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概念。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智能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蕴含的信息与知识进行采集、记录、分析、组织、挖掘、表达、关联、传播、展示活动的总称。他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现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探索文化遗产大数据驱动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以促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现实世界向数字空间迁移,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和全景化展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明海英《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创新链条支撑文化遗产活化》)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支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基于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隆重登场。
    B. 人们借助数据交互大屏,可以瞬间置身于虚拟空间中,将敦煌石窟的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
    C. 通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等,可以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
    D. 突破实景三维集群建模瓶颈的“重建大师”因能实现快速精准建模而得以在国外被广泛应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超大规模实景三维集群建模软件“重建大师”研制出来后,就可以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进行快速精准建模。
    B. 先三维扫描文物,再针对色彩、纹理等问题进行贴附处理,这就是实现了三维几何模型精准映射的“贴图大师”的工作原理。
    C. 数字文化遗产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的技术,能使低质量二维图像分辨率成倍提升,有望在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山西窦大夫祠等推广使用。
    D.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过程,既拓宽了人文研究的时空跨度和研究尺度,又提高了不同人群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化遗产借用数字技术得以活化”观点的一项是( )
    A. “数字敦煌”通过“互联网+”实现30个经典洞窟整窟高清数字化图像及全景漫游的全球共享。
    B. 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地图携手研发,共同推出“玩转故宫”小程序,以轻应用玩转“大故宫”。
    C. 杭州亚运会以“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D. 《你好!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深度权威讲解三星堆考古挖掘近百年的前世今生。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涉及文理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术,数字化技术“克隆”出的文物三维模型惟妙惟肖。
    B. 为了说明文化遗产的数据态转型的过程,文章第二段按照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一般详尽地介绍了转型过程。
    C. 文章列举重建大师、贴图大师、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技术,主要说明将实体文物转化为智慧数据需要多种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D. 王晓光提出的“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概念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
    5. 假如你是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要对安徽省博物院的“云纹铜五柱器”进行数字活化,更好地传承与推广古代文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1. A 2. A 3. C 4. A
    5. ①运用新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扫描、精准建模。
    ②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纹理与模型错位问题,以及图像色差、纹理分块映射带来的几何与色彩接缝问题,运用贴图大师进行贴附、修正。
    ③借助数据交互大屏、三维沉浸投影等数字设备,使人们与文物互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人们借助数据交互大屏,可以瞬间置身于虚拟空间中”错误。由“戴上VR眼镜,可以瞬间置身于敦煌石窟的虚拟空间中,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可知,要将敦煌石窟的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在借助数据交互大屏之外,还要“戴上VR眼镜”。
    C.“通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等”错误。由“数字时代,数字采集记录技术可以处理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多种形式的数字文献。这些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通过抽取、分类、标引等数据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可知,选项张冠李戴。
    D.“得以在国外被广泛应用”错误。由“‘重建大师’已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国家大型活动,以及长城保护和上百个城市三维数字底座建设中”可知,选项扩大了应用范围,表意不当。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研制出来后,就可以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进行快速精准建模”错误。由“在‘珞珈三号01星’发射升空后,该软件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和文化遗产地进行快速精准建模”可知,要达到目的,仅把“重建大师”研制出来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卫星数据的辅助。选项表意绝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杭州亚运会”不是文化遗产,它以“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并不能支持“文化遗产借用数字技术得以活化”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按照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一般”错误。根据内容,可知先用数字采集记录技术“形成多种形式的数据文献”,再通过数据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然后“形成可信的、跨模态的、富语义的、可追溯和再利用的智慧数据资源集合”,最终完成文化遗产的数据态转型,是层进式的思路。
    C.“主要说明将实体文物转化为智慧数据需要多种设备和技术的支持”错误。主要说明“在运用现有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重建大师、贴图大师、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技术是技术创新研究成果。
    D.“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错误。由“他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现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探索文化遗产大数据驱动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以促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现实世界向数字空间迁移,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和全景化展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知,“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是王晓光的希望,并非真正实现。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观点的能力。
    安徽省博物院的“云纹铜五柱器”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与形式,对其进行数字活化,更好地传承与推广古代文物很有意义,传承与推广可借鉴以下方法。
    由“数字时代,数字采集记录技术可以处理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多种形式的数字文献”可知,要运用新技术对“云纹铜五柱器”进行数字扫描。
    由“重建大师”“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和文化遗产地进行快速精准建模”可知,可以运用黄先锋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实景三维集群建模软件——“重建大师”对“云纹铜五柱器”进行快速精准建模。
    由“针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纹理与模型错位问题,以及图像色差、纹理分块映射带来的几何与色彩接缝问题,黄先锋团队研发了可一站式解决三维模型纹理贴图的专业软件——贴图大师”的相关内容可知,可以运用“贴图大师”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纹理与模型错位问题,以及图像色差、纹理分块映射带来的几何与色彩接缝问题进行贴附、修正。
    由“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教授张帆牵头的数字文化遗产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技术”可帮助实现数字文化遗产数据质量持续增强这一功用,联系前文“基于多学科汇聚交叉研究,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推出阶段性科研成果——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的特点,可推知,可以借助数据交互大屏、三维沉浸投影等数字设备,使人们与文物互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雨燕以及行者
    ——对理想作家的比喻
    李敬泽
    一代一代的北京人都曾抬头看见天上那些鸟——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鸟类。①它有一个诨号,叫“无脚鸟”,它的四趾只适合抓住高处的树枝或梁木,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它日复一日不停歇地飞,它在飞翔中睡觉,在飞翔中捕食,在飞翔中俯冲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溅起的水滴。
    如果让我用一种鸟来形容来比喻我理想中的作家,那就是北京雨燕。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他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界认定为他的根性和天命。他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让大地把他拘禁在此时此地、此心此身。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飞行家,就是齐天大圣、行者悟空。《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在玉真观歇脚,第二天启程上灵山,金顶大仙要给他们指路,悟空嘴快,说:“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大仙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当从本路行。”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大疑惑,既然目的就是取经,孙悟空一个筋斗飞过去,把经书拎回来交给师父不就得了吗?看到第九十八回,作者才作出了回答,②飞在天上、走“云路”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人之为人的问题是,他必须走“本路”,他无法直接抵达终极,人总是要死的,但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人是在向死而去的一天一天里,在“本路”、在地上的路获得他活着的意义。所以,“云路”上取的经不是真经,在大地上用双脚一步一步走过去,在人世的苦、人生的难中走过去,这才算得了真经。
    孙悟空,这伟大的行者,他的本性是飞,他也终于学会了落地,学会了在地上一步一步走,走过万里长路而成佛。现在,我心里马上就有了一个像行者那样的作家,他就是杜甫。
    年轻时的杜甫是凤凰,心高万仞,壮志凌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时杜甫二十四岁,壮游山东、河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遥望泰山,他的目光随飞鸟而上,他的心凌绝顶而小天下。
    这样的速度和激情,这样的一往无前、万里横行的豪气,不是杜甫了,是李白了。杜甫在天宝三载遇到了李白,那一年李白四十四,杜甫三十三。第二年,他们同游齐赵,杜甫写下了《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写的是李白,也是自己。
    李白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北京雨燕。他毕生不落地,他是“无脚鸟”、他是“谪仙人”,他只活在他自己那空阔无边的尺度里。他的伟大,让杜甫、让后来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格,就在于他真是不累,真是不牵挂,真是在飞,他在人世、在红尘中如此一意孤行、如此飞扬跋扈放浪轻狂。李白走的一直是“云路”,他一生都在飞。③杜甫一生都深情地遥望着怀想着李白,他那么爱李白,放不下李白,他爱的其实是他心中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青春勃发飞在“云路”上的自己。
    但一定有一个时刻,生命里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国诗歌和中国精神的一个关键时刻,杜甫忽然想明白了,他不是李白,他做不成李白,他注定要在这泥泞的人间踽踽独行,他的路就是人的“本路”,历经横逆、失败、劳苦,艰辛地为一餐饭、一瓢饮而奔忙,为夜雨中的一把春韭、为人和人的一点温情而感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卑微到了泥土里。但也就是在泥土与泥泞中,在漫漫长路上,他才看得见“三吏”、看得见“三别”,在生命和生活的根部、底部,在寒冷、逼仄中,他的心贴向别人的心,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朋友、路上那些陌生的受苦的人们。他成了负重前行的行者,背负起人世的沉重,成了诗歌中的圣人。哪里有什么“飞扬跋扈”,而是一步一步、步步惊心,战栗着喘息着,流淌汗水和泪水,从极度劳顿的身体中提炼出来句子。那是一个行者一个登山者的顿挫喘息,那就是生命之累之艰难苦恨。
    杜甫之伟大就在于,他竟能把一切提炼为精悍的韵律、提炼为诗。他是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行者,他是第一个走过并且写出“本路”的诗人,第一个直接面对累和喘息的诗人,第一个在累和喘息中为生命唱出意义的诗人。
    李白是纯粹的雨燕,他的持久魅力也正在这份常人没法模仿、不可企及的纯粹。而杜甫曾经是雨燕,后来落了地,他竟在地上长出了脚,一步一步走过去,这何其难啊,李白和王维那样绝顶的心智都做不到。杜甫身体里的那只雨燕真的飞走了吗?没有,还在,他翱翔于天之高、地之阔、江河万古,然后,他缓缓地落下,落到此时此刻、此人此心。④杜甫也是雨燕,在绝对的重中依然能轻,在石头缝里望见了明月,他是悲、他是欢,他是穷途末路、他是通达安泰,他能收能放能屈能伸能快能慢,由此,他才能把艰难苦累淬炼成诗。
    当这么谈论杜甫时,我重新想到了曹雪芹。曹雪芹,我说他是雨燕,但他其实同时也是行者。这个人作为作家的横绝古今,正在于他既飞在“云路”上、又走在“本路”上,他的路既是“本路”又是“云路”。《红楼梦》没有写完,实在是一大恨事,我甚至大逆不道地怀疑,《红楼梦》写不完,其实是真的写不下去了,“云路”和“本路”越走越合不到一起,雪芹之死是把自己活活难死。
    当我这么谈论杜甫和曹雪芹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苏东坡,留给你们去想吧,记起你们见过的雨燕、你们遭遇的行者。这些伟大的灵魂,在往昔的日子、现在的日子里一直陪伴着我们,他们是我们的理想作家天上地下的路,他们替我们走过,他们将一直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雨燕”“行者”比喻他心目中的理想作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李白、杜甫等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B. “云路”与“本路”分别对应着“雨燕”和“行者”,贯穿了全文,内涵丰富,颇具启发意味。
    C. 作者认为曹雪芹横绝古今,是因为他既走“云路”又走“本路”,这也是《红楼梦》没有写完的原因。
    D. 文章多用整句、短句,使文章语言生动灵活、富有表现力;多处引用诗歌,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处,“无脚鸟”“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等写出了北京雨燕的特点,为下文写作者心中的作家张本。
    B. 第②处,在此可以看出作者否定作家走“云路”,肯定走“本路”,认为走“本路”才有意义。
    C. 第③处,杜甫对李白的遥望怀想,其实是在怀念当年那个青春勃发、壮志凌云的自己。
    D. 第④处,作者认为杜甫既是“行者”,心中也有“雨燕”,这也是杜甫能把苦难淬炼成诗的原因。
    8. 文中的“雨燕”和“行者”各有怎样的特点和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 作者说“当我这么谈论杜甫和曹雪芹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苏东坡”,可见在作者心里,苏轼既是“行者”也是“雨燕”。请结合文本以及苏轼的人生经历或文学创作进行分析,说一说你对“行者”苏轼和“雨燕”苏轼的理解。
    【答案】6. C 7. B
    8. ①“雨燕”一生在天空飞翔,抗拒、承担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比喻作家心怀天下,仰望天空,追求更自由更高远的创作理想与人生状态。
    ②“行者”,指在地上一步步行走跋涉,历经泥泞坎坷的人。比喻作家脚踏实地,心怀天下,体察人间疾苦,在艰难苦累中唱出生命之诗。
    9. ①“行者”苏轼:苏轼像行者那样用双脚一步步走过人世的苦难。苏轼后半生几乎是在流放中度过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其一生的写照。
    ②“雨燕”苏轼:苏轼在苦难中追求心灵的超脱旷达。面对苦难,苏轼如“雨燕”般抗拒着大地的引力,不肯拘禁在此,追求心灵的超脱旷达,发出“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慨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这也是《红楼梦》没有写完的原因”错误。根据原文“《红楼梦》写不完,其实是真的写不下去了,‘云路’和‘本路’越走越合不到一起”,可知作者认为《红楼梦》没有写完的原因是“云路”和“本路”越走越合不到一起而写不下去。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B.“否定作家走‘云路’”错误。文中说“云路”上取的经不是真经,必须走“本路”,获得活着的意义,体现了作者只是了肯定走“本路”,认为走“本路”才获得活着的意义,并没有否定作家走“云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雨燕:“它日复一日不停歇地飞,它在飞翔中睡觉,在飞翔中捕食,在飞翔中俯冲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溅起的水滴”中用三个“在飞翔中”凸显了雨燕一生在天空飞翔的特点。“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他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界认定为他的根性和天命。他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让大地把他拘禁在此时此地、此心此身”,赞扬雨燕能让人“目光拉得更远”,用“雨燕”比喻心目中的理想作家,他们心怀天下,抗拒、承担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追求自由高远的理想和人生态度,“不让大地把他拘禁在此时此地、此心此身”。
    行者:“这伟大的行者,他的本性是飞,他也终于学会了落地,学会了在地上一步一步走,走过万里长路而成佛”,行者值得是在地上一步一步走,走过万里长路的人。他让“我心里马上就有了一个像行者那样的作家”,作者用“行者”比喻作家;“他成了负重前行的行者,背负起人世的沉重,成了诗歌中的圣人。哪里有什么‘飞扬跋扈’,而是一步一步、步步惊心,战栗着喘息着,流淌汗水和泪水,从极度劳顿的身体中提炼出来句子。那是一个行者一个登山者的顿挫喘息,那就是生命之累之艰难苦恨”,像行者那样的作家脚踏实地,负重前行,在艰难苦恨中“为生命唱出意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作答时要结合文本以及苏轼的人生经历或文学创作分析对“行者”苏轼和“雨燕”苏轼的理解。
    根据原文“他注定要在这泥泞的人间踽踽独行,他的路就是人的“本路”,历经横逆、失败、劳苦,艰辛……他卑微到了泥土里……他成了负重前行的行者,背负起人世的沉重,成了诗歌中的圣人”,可知“行者”苏轼是指他历经横逆、失败、劳苦,艰辛,负重前行。苏轼后半生命运多舛、颠沛流离,数次被贬到当时的荒蛮之地,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乌台诗案,贬黄州,贬惠州,六十二岁的时候被贬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苏轼后半生几乎是在流放中度过的。
    根据原文“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他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界认定为他的根性和天命。他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让大地把他拘禁在此时此地、此心此身”“李白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北京雨燕……他只活在他自己那空阔无边的尺度里……就在于他真是不累,真是不牵挂,真是在飞,他在人世、在红尘中如此一意孤行、如此飞扬跋扈放浪轻狂”,可知“雨燕”苏轼是指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被大地拘禁在此时此地、此心此身,在艰难苦累中唱出生命之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旷达。面对苦难,苏轼始终都能以一颗坦然旷达的心境去面对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表现出一种不被世俗所拘囿、不被得失所牵绊、超然于物外、坦然于内心的超脱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①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有兄曰完子,仁且有勇。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田成子患之。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请必战,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田成子曰:“夫必与越战可也。战必败,败必死,寡人疑焉。”完子曰:“君之有国也,百姓怨上,贤良又有死之臣蒙耻。以完观之也,国已惧矣。今越人起师,臣与之战,战而败,贤良尽死,不死者不敢入于国。君与诸孤处于国,以臣观之,国必安矣。”完子行,田成子泣而遣之。夫死败,人之所恶也,而反以为安,岂一道哉?故人主之听者与士之学者,不可不博。
    尹铎为晋阳,下之绛,有请于赵简子。简子曰:“往而夷夫垒。我将往,往而见垒,是见中行寅与范吉射也②。”铎往而增之。简子上之晋阳,望见垒而怒曰:“嘻!铎也欺我!”于是乃舍于郊,将使人诛铎也。孙明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浊世矣。简子当此。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以至于危。耻无大乎危者。
    (节选自《吕氏春秋·似顺》)
    【注】①宁国:楚国大臣。②中行寅与范吉射专晋君权,曾率兵伐赵简子,围晋阳。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世主A之患B耻C不知D而矜自用E好愎过F而恶听谏G以至于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与《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两句的句式相同,其中“道”的词义也相同。
    B. “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木兰诗》中“出郭相扶将”意思是父母到外城迎接木兰。
    C. “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中的“逆”意为“迎击”,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的“逆”词义不同。
    D. “君其图之”中的“图”是“考虑”的意思,与《陈情表》“本图宦达”的“图”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物的真实存在与现象呈现之间可能并不一致,只有真正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才能明白“至长反短,至短反长”这句话。
    B. 宁国赞成楚庄王伐陈,正是由于他看清了陈国虽然城墙高、护城河深、蓄积粮财多,但仍然是个小国这一问题实质。
    C. 完子具有“仁爱、勇敢”的品格,然而败兵越师这件事中他“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的理念在今天看来不值得称道。
    D. 与那些停留在抽象的理论表述层面不同的是,本文能将辩证法思想与具体事例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田成子患之。
    (2)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
    14.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尹铎能受到赏赐的原因。
    【答案】10. BEG
    11 D 12. B
    13. (1)越国起兵讨伐田成子,说:“为什么杀死国君而夺取他的国家?”田成子对此很忧虑。
    (2)尹铎的意思本来是说:遇见享乐之事就会过度放纵,遇见忧患之事就会争相图治,这是人之常理。
    14. ①尹铎所作所为便国利主。②孙明能够为尹铎直言进谏。③赵简子能够虚心纳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今君主的弊病,在于把不知当作羞耻而把刚愎自用当作荣耀,喜欢坚持错误而厌恶听取规谏之言,以至于陷入危险的境地。
    “世主之患”作主语,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其后断开,选B;
    “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中“而”连词,“耻不知”“矜自用”“好愎过”“恶听谏”属并列关系的句子,两句之间各自断开,选EG。
    故选B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式为判断句。“道”是事物的规律。句意:白昼到了最长的时候就要反过来变短,到了最短的时候就要反过来变长,这是自然的规律。/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
    B.正确。
    C.正确。“逆以煎我怀”的“逆”是预先,预料。句意:完子请求率领士大夫迎击越军。/预料恐怕会违背我的心意,让我心中煎熬。
    D.错误。“本图宦达”的“图”是希望。句意: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本来希图官职显达。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仍然是个小国这一问题实质”错误。原文“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可知,宁国看到陈国赋税繁重,民力疲敝,那么人民就怨恨君主,就可以起兵进攻。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诛”,讨伐;“奚”,为什么;“患”,忧虑。
    (2)“固”,本来;“淫侈”,过度放纵,极度浪费;“诤”,以直言劝告,使人改正错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可知,尹铎所作所为便国利主。
    由原文“孙明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可知,孙明能够为尹铎直言进谏。
    由原文“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可知,赵简子能够虚心纳谏。
    参考译文:
    事物有很多似乎悖理其实是合理的,有很多似乎合理其实是悖理的。如果有人知道看似合理其实悖理、看似悖理其实合理的道理,就可以跟他谈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了。白昼到了最长的时候就要反过来变短,到了最短的时候就要反过来变长,这是自然的规律。
    楚庄王想要进攻陈国,派人去侦察陈国的情况。派去的人回来说:“陈国不能进攻。”庄王说:“什么缘故?”回答说:“陈国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蓄积的粮食财物很多。”宁国说:“陈国是可以进攻的。陈国是个小国,蓄积的粮食财物却很多,说明它的赋税繁重,那么人民就怨恨君主了。城墙高,护城河深,那么民力就疲敝了。起兵进攻它,陈国是可以攻取的。”庄王听从了宁国的意见,于是攻取了陈国。
    田成子之所以能够享有齐国直至今天,是因为他有个叫完子的哥哥,仁爱而且勇敢。越国起兵讨伐田成子,说:“为什么杀死国君而夺取他的国家?”田成子对此很忧虑。完子请求率领士大夫迎击越军,并且请求准许自己一定同越军交战,交战还要一定战败,战败还要一定战死。田成子说:“一定要同越国交战是可以的。交战一定要战败,战败还要一定战死,这我就不明白了。”完子说:“您据有齐国,百姓怨恨你,贤良之中又有敢死之臣认为蒙受了耻辱。据我看来,国家已经令人忧惧了。如今越国起兵,我去同他们交战,如果交战失败,随我去的贤良之人就会战死,即使不死的人也因羞愧不敢回到齐国。您和他们的遗孤居于齐国,在我看来,国家一定会安定了。”完子出发,田成子哭着为他送行。死亡和失败,这是人们所厌恶的,而完子反使齐国借此得以安定,做事情哪能只有一种方法呢!所以君主听取意见和士人学习道术,不可不广博。
    尹铎治理晋阳,到绛向赵简子请示事情。简子说:“去把中行氏和范氏那些营垒拆平。我将到晋阳去,如果去了看见营垒,就像看见中行寅和范吉射似的。”尹铎回去以后,反倒把营垒增高了。简子到晋阳,望见营垒,生气地说:“哼!尹铎欺骗了我!”于是住在郊外,要派人把尹铎杀掉。孙明进谏说:“据我私下考虑,尹铎是该奖赏的。尹铎的意思本来是说:遇见享乐之事就会过度放纵,遇见忧悲之事就会争相图治,这是人之常理。如今你见到营垒就想到了忧患,又何况群臣和百姓呢?有利于国家和君主的事,即使加倍获罪,尹铎也愿意去做。顺从命令以取悦于君主,一般人都能做到,又何况尹铎呢?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简子说:“如果没有你这一番话,我几乎犯了错误。”于是就按使君主免于患难的赏赐赏了尹铎。德行最高的君主,喜怒一定依理而行,德行次一等的君主虽然有时不依理而行,但一定经常改正,这样的君主即使没有达到大贤的境地,仍足以超过乱世的君主了。简子跟这类人相当。当今君主的弊病,在于把不知当作羞耻而把刚愎自用当作荣耀,喜欢坚持错误而厌恶听取规谏之言,以至于陷入危险的境地。耻辱当中没有比使自己陷入危险再大的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①(节选)
    欧阳修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②,学得琵琶不下堂③。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注】①本诗为嘉祐四年在汴京作,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史馆编修。②洞房:犹指深闺。③下堂:此指宫女被遗弃。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用语含而不露,表达了怨刺之意。
    B. 大漠风沙摧残着王昭君如玉的容颜,“无情”二字寄寓了作者的怜悯之情。
    C. 王昭君流落塞北,终其一生不见一个汉人,于是作《思归曲》抒发内心的孤寂。
    D. 第五、六句承上启下,由王昭君的人生遭遇过渡到琵琶入汉后的情景,层次井然。
    16. 这首诗的最后六句意蕴深刻,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C 16. ①汉宫女子学弹明妃的琵琶曲,却不能理解明妃的幽怨悲苦,表达了作者对明妃的同情。②含蓄批评汉朝统治者追求享乐,喜好新声的奢侈生活。③以汉喻宋,谴责宋朝君臣居安忘危、不思振作,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终其一生不见一个汉人,于是……”错误,应该是出门很难看到中原人,于是作《思归曲》抒发内心的孤寂。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最后六句是写琵琶“传入汉家”以后的反应。“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意思是汉宫里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汉宫女子虽学弹明妃的琵琶曲,却不能理解明妃的幽怨悲苦,表达了作者对明妃的同情。
    明妃的“思乡曲”,本应引起“汉家”的悲悯、同情与愤慨;然而“汉宫”中却将其视为“新声谱”来“争按”,以别人的苦楚,供自己享乐。汉宫中“纤纤女手”“学得琵琶不下堂”,正是因为统治者喜好这种“新声”的缘故;而喜好这种“新声”,正是因为他们“生于深宫之中”,根本不知道边塞之苦。含蓄批评汉朝统治者追求享乐,喜好新声的奢侈生活。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意思是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诗人以汉喻宋,宋朝君臣居安忘危、不思振作,表达对国事的揭露与谴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把笔直的木头制成车轮,即使又经风吹日晒,结果也“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2)古诗常有“以阔境显孤危”的写法,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先以雄健笔力描写洞庭湖的阔大景象,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孤苦凄怆的生活处境。
    (3)“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诗词中常借它表示收复失地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不复挺者 ②. 輮使之然也 ③. 亲朋无一字 ④. 老病有孤舟 ⑤. 王师北定中原日 ⑥. 家祭无忘告乃翁(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輮、孤、祭、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人可以亲近自然,可以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虔信的民族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②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最终使自身受到伤害,可谓(a)。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像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b)地奴役和蹂躏地球,否则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然而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一些。于是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c)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
    ③人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但是,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
    ④人习惯于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海德格尔则呼吁我们与万物平等相处,摆脱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这样,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要知道,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而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18.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放在段首,最合适的位置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画波浪线处连续使用“可”和“不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C 19. a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b肆无忌惮 c不容置疑
    20. ①句中反复使用“可”与“不可”,构成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和谐,节奏协调,强调了人的行为的自由与不自由。
    ②“可”与“不可”形成对比,突出“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的道理。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老子的意思是人应该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具有顺其自然的本性。他强调的是人应该遵循自然。
    A.第①处,其后由“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谈起人应该敬畏自然。与老子的话的侧重点不一致。
    B.第②处,其后是指出人应该在为自己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反省的事实。与老子的话的侧重点不一致。
    C.第③处,其后是在肯定人是自然之子的基础上,讲不可违背自然之道,这和老子的话是相关联的。
    D.第④处,其后是说“人习惯于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与老子的话的侧重点不一致。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根据语境看,要填的成语是要说明人破坏环境,然后最终却伤害自己的情况,可用“自食其果”或“自作自受”或“咎由自取”。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自作自受,指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招致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咎由自取,指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
    b处,根据语境看,所填词语是要说明人“奴役和蹂躏地球”的状态,该状态类似于奴隶主对待奴隶,联系前文“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可推知成语可用“肆无忌惮”。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
    c处,根据语境,要填的是对“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这一问题的认识,结合“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可推知,此处对这一认识和特权提出了疑问,用疑问句表意,成语可填“不容置疑”。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能力。
    从形式上看,“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和“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这两处,都具有结构相同的特征,句式整齐和谐,节奏协调,用的排比修辞,前者强调可以做的事情,后者强调不能做什么,反复使用“可”与“不可”,分别强调了人的行为的自由与不自由。
    从内容上看,“可”与“不可”领起的内容,彼此间又形成对比,用在语段中,突出说明人是自然之子,但不可违背自然的规定。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蒹葭》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一种什么植物呢?其实, A 。据考证,《蒹葭》中的“蒹”即我们通常说的荻,而“葭”,则指的是芦苇。现代植物学研究证明,芦苇与荻虽然同科, B 。芦苇,属于芦苇属,具有粗壮的根状茎,株高有三到四米,茎中空。而荻属于荻属,同样具有根状茎,但株高通常只有半米到两米。
    古人对芦苇和荻的利用至少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新鲜的芦苇茎叶可用来编制苇帘、苇席,而粗壮枯朽的则可以作为薪柴。相比芦苇,荻的材质“强脆而心实”。古代西北边区也常用荻来夯筑城墙及护堤,以 C ,提高抵御外敌的能力。
    除了为人所用,芦苇和荻在自然生态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①它们纵横交错的根状茎形成强大的地下网络系统,②并大量在根茎节上延伸出不定根,③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④其茂密生长的根茎叶不仅丰富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⑤还为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A蒹和葭并非同一种植物
    B却不同属
    C增加建筑的强度
    22. 第②句,“大量”调至“延伸出”后。
    第④句,“丰富”改为“增加”。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承接前文问“蒹葭是一种什么植物呢?”,需要在“其实”后对“蒹葭”做出理解。根据后文考证结果,可知“蒹”和“葭”并不是同一种植物。所以可填:蒹和葭并非同一种植物。
    B处,根据“芦苇与荻虽然同科”,可知要填转折语意,由后文介绍芦苇属于芦苇属,而荻属于荻属的内容,可知二者不同属,所以可填:却不同属。
    C处,前文说“古代西北边区也常用荻来夯筑城墙及护堤”,句中“以”是目的连词,可知后面应填采取这种做法要达到的目的,根据“提高抵御外敌的能力”这一结果,所以可填:增加建筑的强度。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②句,语序不当。“大量”是“不定根”的特征,不能修饰“在根茎节上”,应该作定语,放在“延伸后”后,改成“并在根茎节上延伸出大量不定根”。
    第④句,“丰富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搭配不当,应将“丰富”改为“增加”。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而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蕴含的道理,在更广泛的领域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迪。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尊重与平等,架起心灵之间的桥梁
    《诗经》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互投以好的美好。的确,无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都应以尊重与平等的态度真诚以待,才能化解隔阂,建立真正的和谐融洽的关系。
    人与自然平等尊重,才可成就绿水长流,青山不改的和谐画面。李白曾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黑格尔也曾警告:“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生命的个体,都有生命的尊严,唯有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君可见,曾经因人类俯视自然,极端天气时时出现,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大量生物消失在历史深处……令人心痛。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让我们以平等尊重之姿与自然相处,青藏铁路的设计建造尊重自然,让天路上的藏羚羊始终如精灵般跳跃;港珠澳大桥建设尊重自然,最终实现了海洋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对自然的尊重,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生态更多样性,自然万物更和谐。
    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才可成就其乐融融,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唐太宗尊重臣下的不同见解,以平等的态度接纳之,才成就了后世称赞的贞观之治。梁思成尊重林徽因的人生追求,以平等之姿相待,夫妻一唱一和,一动一静,行走于世间,谱写最好的年华,成就举案齐眉的夫妻典范。蒂亚戈尊重生活在底层的清洁工人,以平等之姿相待,用画笔成就了不起的涂鸦艺术,美化了一座城市的心灵。尊重与平等,是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社会更加和谐美好的前提。
    国与国之间平等尊重,才可成就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地球家园。每一个国家,每个方文明,都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唯有平等尊重,才能百花齐放春满园。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用满含尊重与平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搭建了新中国外交的广阔舞台,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新时期,我们用尊重与平等的理念,提出合作共赢的理念,包容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发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成就大国外交新风范。
    尊重平等,是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践行,让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充满美好和谐,共创美好未来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首先引用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的两句话,意在表明,人不应以主人自居,居高临下地看待自然,要能够用交流和倾听的方式对待自然,才能真正领会自然的神韵和妙处。由此可知,这两句话的基本含义是:人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自然平等相处。然后告诉考生,这样的道理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即这两句话蕴含的道理不局限于对待自然,可以运用在其它许多领域,如对孩子的教育,为人处世,人与人沟通交流,国与国外交等方面。
    从观赏者这个身份出发,不管花有多美,人还是人,而花还是花,人与花地位有别,尊卑不同:这句话表达了对尊重与平等的呼唤。只有当观赏停止时,交流和倾听才真正开始,两个主体之间不应是赏与被赏的关系,而应彼此互动,相互沟通,沟通交流是打破障壁、消除误会、建立互信、改善关系的有效途径:这句话表达了倾听交流对沟通的重要性。居高临下地观赏,只能欣赏到花的外在美,而深入地倾听和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内在价值,生活中浮光掠影、只重表面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凡事凡物,我们都可以放下身段,用心倾谈,把内在美和内在价值的体悟作为追求,这样才能走得更高,看得更远:这句话表达了倾听交流对追求内在价值的重要性。有人说:“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不仅是园丁与花朵的关系,而更应该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善待,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陪伴:这句话表达了倾听交流对教育的真谛的重要性。
    总之,这两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既适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适用于人际关系、教育关系等等。
    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在开头提出“唤醒沉睡的灵魂,学会倾听心灵的声音”。在论证部分,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如主体部分可以分别从“学会倾听窗外的虫鸣鸟语,唤醒沉睡的清晨,拉开生活序幕,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学会倾听街头巷尾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唤醒沉睡的感觉,感受身边不起眼的美好,感受充满大地上的烟火气息”“学会倾听历史长河先贤们的高歌呐喊,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学会担当与坚守”。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如在文章最后发出号召,让我们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怀揣着梦想,勇往直前,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篇章。
    立意:
    1.尊重与平等,是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
    2.尊重促进和谐相处,平等有利多元共生。
    3.唤醒灵魂,从倾听开始。
    相关试卷

    2024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

    2024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语文试卷讲评+课件44204356pptx、语文pdf、皖北协作区语文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