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山东省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山东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山东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环己烷的制备原理如图,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Mg 24 Cl 35.5 Ga 7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简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
B.丝帛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金”的冶炼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D.“石”中的古代陶瓷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A.竹简是由植物竹子的茎秆制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A正确;B.丝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其充分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N2等,B错误;C.“金”是指金属,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涉及金属矿物的富集、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等过程,因此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C正确;D.“石”中的古代陶瓷是硅酸盐,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叙述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使用进行饮用水处理
B.矿石中的含硫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缓慢转化为硫酸盐
C.用铝硅酸盐分子筛对酒精进行吸附脱水处理制备无水乙醇
D.苹果和土豆切开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发生褐变
【答案】C
【解析】A.使用ClO2进行饮用水处理(即杀菌消毒),是利用其氧化性,A项错误;B.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低价硫,硫酸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该转化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铝硅酸盐分子筛中有许多笼状空穴和通道,具有强吸附性,对酒精进行吸附脱水处理制备无水乙醇是物理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D.苹果和土豆切开一段时间后表面发生褐变的原因是二者均被氧气氧化,该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选C。
3.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f可用于蒸发结晶B.c和d均有“0”刻度
C.b、e和g常用于物质分离D.d、f、g使用前需检漏
【答案】C
【解析】A.a为泥三角、f为坩埚,泥三角和坩埚均可用于灼烧,而不是蒸发结晶,故A错误;B.c为量筒无“0”刻度,d为碱式滴定管其零刻度在上端,故B错误;C.b、e、g分别为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和球形分液漏斗,常用于物质的分离,故C正确;D.d、f、g分别为碱式滴定管、坩埚和球形分液漏斗,其中只有坩埚在使用前不需捡漏外其余在使用前均要捡漏,故D错误;答案选C。
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易溶于,可从和都是非极性分子的角度解释
B.对羟基苯甲酸存在分子内氢键,是其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酸的高的主要原因
C.溶于氨水,是由于与反应生成了可溶性配合物
D.熔融能导电,是由于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和
【答案】B
【解析】A.单质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易溶于,A正确;
B.分子间氢键可以增大其熔沸点,则对羟基苯甲酸存在分子间氢键,是其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酸的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
C.银离子可以和氨气形成配合物离子,导致氯化银可以溶解在氨水中,C正确;
D.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产生了自由移动的和,从而可以导电,D正确;
故选B。
5.环己烷的制备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3-丁二烯和乙烯属于同系物
B.环己烷中混有的环己烯可通过滴加足量溴水,静置后分液除去
C.根据反应①推测,可由和乙烯为原料制备
D.已知,则椅式环己烷比船式环己烷更稳定
【答案】D
【解析】反应①是1,3-丁二烯与乙烯发生1,4-加成的成环反应,环己烯与发生加成反应可以生成船式环己烷,也可以生成椅式环己烷,都是放热反应。
A.1,3-丁二烯结构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分子式为,而乙烯结构中只含有1个碳碳双键,分子式为,不符合同系物结构相似、组成相差若干个“”原子团,A错误;
B.环己烯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环己烷能溶于环己烷中,B错误;
C.反应①是1,3-丁二烯与乙烯发生1,4-加成的成环反应,与乙烯发生反应生成,C错误;
D.环己烯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船式环己烷或生成椅式环己烷都是放热反应,根据可知,生成船式环己烷放出的热量小于生成椅式环己烷放出的热量,说明椅式环己烷能量更低,更稳定,D正确;
答案选D。
6.氟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能形成多种氟化物。四种氟化物的熔、沸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
B.比易与形成配离子
C.、、、
D.中存在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答案】B
【解析】A.中心原子(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则OF2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A正确;
B.F的电负性大于N,N−F中成键电子对偏向F,导致中的N原子核对孤电子对的吸引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则不易与形成配离子,B错误;
C.中的、的电荷数与中的阳、阴离子的电荷数相同,但、的半径小,的离子键更强,熔、沸点更高,则x −144.8,C正确;
D.与的相互作用为离子键,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中存在极性键,则中存在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D正确;
故选B。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A.亚硫酸钠和氯化钡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A不符合题意;
B.向5mL浓度均为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银离子不足,而先产生黄色沉淀,证明,能达到实验目的,B符合题意;
C.乙醇和水均会和钠单质生成氢气,不能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C不符合题意;
D.氯水溶液中HClO具有漂白性,无法用pH试纸准确测量其pH,,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向酸化的KI溶液中通入,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KI溶液可能是用硝酸酸化的B.a→b的过程中生成了一种单质
C.b→c的过程中做氧化剂D.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答案】D
【解析】向酸化的KI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溶液变黄色并出现浑浊,说明生成了I2和S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I-+SO2+4H+=S↓+2I2+2H2O,继续通入SO2,又发生反应I2+SO2+2H2O=2I-++4H+。
A.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把I-氧化为I2,A错误;
B.a→b的过程中生成了S和I2两种单质,B错误;
C.b→c的过程中生成了硫酸根离子,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C错误;
D.a→b的过程中生成2mlI2消耗4mlH+,pH值变大,b→c的过程中1mlI2参加反应生成4mlH+离子,2mlI2参加反应生成8mlH+离子,氢离子浓度变大,c的pH值小于a,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D正确;
答案选D。
9.利用α粒子(即氦核)轰击不同原子,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和,合成反应如下:;。其中元素Y、Z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Y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山东卷)(考试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环己烷的制备原理如图,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辽宁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湖南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