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进阶课件
专题一0九 文明与家园——2024届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进阶课件【人教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0九 文明与家园——2024届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进阶课件【人教部编版】,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考情分析,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难点复习,典型例题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内容 1.守望精神家园 2.建设美丽中国
考情分析 近几年中考中,守望精神家园、建设美丽中国属于高频考点。对于前者,一是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的重大活动 来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1)形成: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学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2)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3)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4)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我们既要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2)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社会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文化不断求新求变,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又为文化进步提供条件和养料。
5.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作用(1)形成: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2)作用:①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②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③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6.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7.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原因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陷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2)践行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②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青少年要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思想情感、文化传统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也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的结晶。
9.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1.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2)要求①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②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1.如何认识人口问题?
2.我国的人口的现状及特点
(1)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3.我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
4.正确认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要求: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意义: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我国资源环境面临怎样的危机?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6.我国面临怎样的资源现状(形势)?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对我国发展有什么影响?
(1)现状(形势)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形成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3)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7.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 其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1)形势: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2)原因: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8.面对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
9.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0.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内容补充)
11.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1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决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能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行为选择: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4)制度保障: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3.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是什么?
(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我们既要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2)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社会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文化不断求新求变,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又为文化进步提供条件和养料。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要求①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②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3.如何认识人口问题?
4.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原因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陷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2)践行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②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青少年要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2.面对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
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决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能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2)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行为选择: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4)制度保障: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2023·海南·中考真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一精神形成于(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2023·海南·中考真题)近年来,海南省牢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对此,我们应该( )A.拒绝购买有包装的产品,践行绿色理念B.宣传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C.捕猎珍稀动物,彰显自己的勇敢品质D.随意放生红耳彩龟,体现自己的爱心
3.(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地处祖国正北方,生态地位极为重要。2022年,呼和浩特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街边看花……一系列生态布局与建设为市民提供了离生活最近的“诗与远方”。其中蕴含的发展道理有( )①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美丽青城 ④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2023年5月10日,有着103万粉丝,名为“看老照片”的博主去世。知情者透露,这位博主竟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孙女。她的微博从未提及李大钊,而是分享展现中国近现代真实影像的历史照片。评论区中,最让人感动于她的品质的是( )A.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您,一路走好B.您不以祖辈的功勋索名求利,值得我们学习C.如果碰到您的爷爷,记得告诉他,如今的盛世中国如他所愿D.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和风骨,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实现伟大复兴
5.(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勤”的本义是辛苦地劳动。早期先民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用农具在黏土地上劳作,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很辛劳。能够承担这种辛勤劳动的品质被称为“勤”。如图说明(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④勤劳是中华传统美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一0六崇尚法治精神——2024届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进阶课件【人教部编版】,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中考考情分析,基础知识复习,一尊重自由平等,公平的含义及内涵,二维护公平正义,如何坚守公平,如何守护正义,重点难点复习,如何践行平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0八 民主与法治——2024届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进阶课件【人教部编版】,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中考考情分析,基础知识复习,一追求民主价值,二建设法治中国,重点难点复习,典型例题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0八 民主与法治——2024届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进阶课件【人教部编版】,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中考考情分析,基础知识复习,一追求民主价值,二建设法治中国,重点难点复习,典型例题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