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18-22)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 (含解析)
(18-22)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考点 27 常见的盐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18-22)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考点 27 常见的盐 (含解析),共269页。
★学霸笔记考点归纳【有笔记归纳、易错点、容量大试题、随时可用】
归纳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归纳2 复分解反应及盐的化学性质
归纳3 盐的性质
归纳4 中考易错提醒、技巧提升:含碳酸根、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酸、碱、盐溶液中离子或溶质共存的判断;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碱的变质探究
归纳5 2022年、2021年、2020年、 2019年、2018年五年化学中考试题《常见的盐》汇编(容量大、一次下载、值得拥有)
(可供考生、教师:暑期自学、学霸笔记、备课、新课、期中复习、期末复习、
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考试、中考备考复习、组卷等等所用)
★考点归纳
归纳1 生活中常见的盐
1.盐:一类组成里含有 金属离子 (或铵根离子)和 酸根离子 的化合物。如NaCl、NH4HCO3等。
2.几种常见的盐
3.其他盐及盐的统称
(1)有毒性的盐:亚硝酸钠(NaNO2),它的外观和味道与NaCl极为相似,所以多次出现误食NaNO2中毒事件。
(2)含有相同的阴离子的盐归为一类,给予统称:如Na2CO3、CaCO3、BaCO3等统称为碳酸盐。含有相同的阳离子的盐归为一类,如NH4Cl、NH4HCO3、NH4NO3统称为铵盐。
归纳2 复分解反应及盐的化学性质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 化合物 的反应。
2.反应表示为AB+CD→AD+CB。
3.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4.反应类型(盐的化学性质)
(1)盐+酸→新酸+新盐;如:CaCO3+2HCl===CaCl2+H2O+CO2↑
(2)盐+碱→新碱+新盐;如:CuSO4+2NaOH===Cu(OH)2↓+Na2SO4(有蓝色沉淀产生)
Na2CO3+Ca(OH)2===2NaOH+CaC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盐+盐→新盐+新盐(必须是可溶性的盐)Na2CO3+CaCl2===2NaCl=+CaCO3↓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如:Fe+CuSO4===FeSO4+Cu
5.反应条件: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后有 气体 或有 沉淀 或有 水 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6.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归纳3 盐的性质
(1)盐的溶解性:
①一般说来,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在水中都是可溶的。
②氯化物中除氯化银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外,多数是可溶的。
③硫酸盐中除硫酸钡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外,其余多数是可溶的。
④碳酸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可溶,碳酸镁微溶外,其余都难溶。
(2)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记忆方法
归纳4 中考易错提醒、技巧提升:含碳酸根、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酸、碱、盐溶液中离子或溶质共存的判断;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碱的变质探究
易错提醒
(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2)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但作用各不相同。
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3)经溶解、过滤后只是将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而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如Ca2+、Mg2+、等无法分离,因而得到的食盐不属于纯净物。
(4)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俗称纯碱,但它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5)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但胃溃疡患者不能服用,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胃膨大而加重病情。
(6)因盐不像酸、碱那样能离解出共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盐无化学通性,但盐都是由金属离子(铵盐除外)和酸根离子组成,因此,盐在化学性质方面存在相似性。
(7)KNO3、NaNO3一般不参与复分解反应;K、Ca、Na等活动性太强的金属和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反应较复杂,不是单纯的置换反应。
(8)有盐类物质参加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除与酸反应外,因为初中范围内的酸都是可溶的)时,盐都必须是可溶的。
技巧提升
1、正确认识“盐”,谨防走进误区
误区一:盐和食盐是一个概念
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一种物质,专指氯化钠。食盐是盐的一种,二者不是一个概念。
误区二: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大多数盐含有金属元素,但铵盐如NH4Cl中的阳离子是,没有金属元素。
误区三:纯碱属于碱。
纯碱是碳酸钠(Na2CO3)的俗名,属于盐,不属于碱。它的俗名是源于其水溶液显碱性。
误区四:苏打和小苏打指的是同一种物质。
苏打是Na2CO3的俗名,苏打和纯碱是指同一种物质;小苏打是NaHCO3的俗名,故苏打和小苏打不是同一种物质。
2、C (或HC)的检验
(1)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Ca2+或B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此类反应一般不用来鉴别C,因为Ca2+或Ba2+与其他一些离子(如S)也会产生沉淀。
(2)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除含有C (或HC)的盐外,还有活泼金属,故必须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
实验步骤:
3、酸、碱、盐溶液中离子或溶质共存的判断
1.答题时应明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离子之间不能结合为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2.溶液中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
(1)与H+不能共存的离子:OH-、有C、HC等。
(2)与OH-不能共存的离子:H+、N及与OH-结合生成不溶性碱的金属离子,如Cu2+、Fe3+、Mg2+等。
(3)与C不能共存的离子:H+及与C结合生成不溶性碳酸盐的金属离子,如Ca2+、Ba2+等。
(4)与Cl-不能共存的离子:Ag+。
(5)与S不能共存的离子:Ba2+。
4、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1.粗盐提纯除去了不溶性杂质,制得的精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1)方案1流程:
(2)方案2流程
(3)方案3流程
小结:
①碳酸钠的作用:除去粗盐中的CaCl2,同时还要除去加入过量的BaCl2,故Na2CO3必须加在BaCl2后面。
②稀盐酸的作用: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故加入足量。
③若一种药品同时除去MgCl2和Na2SO4,可加入Ba(OH)2。
5、碱的变质
1.NaOH变质的探究
(1)NaOH变质的原因:NaOH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探究NaOH是否变质
①分析:从NaOH变质的原因分析,变质的NaOH中含有Na2CO3,因此只需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
②试剂选择:选择能与CO32-发生明显反应现象的试剂。
由于NaOH、Na2CO3两种物质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因此不能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NaOH是否变质。
(3)探究NaOH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①分析变质后的成分 部分变质:有NaOH和Na2CO3 全部变质:只有Na2CO3
由于NaOH变质后生成Na2CO3,两种物质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因此应该先除去CO32-,再鉴别OH-是否存在。
②试剂选择
除去CO32-的同时,不能引入OH-(引入的OH-会影响NaOH的检测),因此不能选择碱。
除去CO32-的同时,不能与OH-发生反应(反应后会影响NaOH的检测),因此不能选择酸。
可选择CaCl2、Ca(NO3)2、BaCl2、Ba(NO3)2等盐,既可以与CO32-反应,又不影响OH-的检验。
(注意:当溶液中存在大量OH-的时候,加入Ca2+,可能形成微溶于水的Ca(OH)2达到饱和从而沉淀,干扰实验)
实验室常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溶液中是否含OH-。
③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4)如何除去NaOH中的Na2CO3
可向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 = 2NaOH+CaCO3↓
保存:NaOH应该密封保存。
【原因:氢氧化钠固体遇空气中水蒸气潮解(物理变化),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化学变化)】
Ca(OH)2变质的探究
(1)Ca(OH)2变质的原因
Ca(OH)2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 = CaCO3↓+H2O
(2)探究Ca(OH)2是否变质
①由于Ca(OH)2微溶于水,因此不能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沉淀来判断Ca(OH)2是否变质。可通过试剂与CO32- 反应
产生明显现象来判断Ca(OH)2是否变质,因此可选择盐酸、稀硫酸等进行检测。继而再通过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或通入CO2来判断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②实验设计
★五年真题
2022年全国化学中考真题
1. (2022年黄冈市中考)向盛有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稀硫酸,其中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钠
B. b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7
C. 原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15.4g
D. 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答案】D
【解析】
【分析】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一共能产生两种沉淀,而硫酸钡难溶于酸,氢氧化铜能与酸反应
【详解】A、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沉淀的质量在增加,而能与硫酸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钡离子,说明钡离子剩余,故无硫酸根离子,A错,不符合题意;
B、加入硫酸,bc段沉淀的质量却不变,说明硫酸和其他物质反应但不产生沉淀,也不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说明是和氢氧化钠反应,b点溶液中氢氧化钠,pH值大于7,B错,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钡是不与稀硫酸反应的沉淀,故d点沉淀质量不变,说明是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为23.3g可知钡元素的质量 SKIPIF 1 < 0 ;而钡元素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氢氧化钡中钡元素的质量也为13.7g,故氢氧化钡的质量 SKIPIF 1 < 0 ,C错,不符合题意;
D、cd段沉淀的质量在减少,题目中能与硫酸反应的沉淀是氢氧化铜,故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故选D。
2.(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某化学实验小组书写的化学式、俗名以及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NaOH、苛性钠、碱B.C2H5OH、酒精、无机物
C.CO2、干冰、有机物D.Na2CO3、小苏打、盐
【答案】A
【解析】
A、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属于碱,说法正确;
B、乙醇化学式为C2H5OH,俗称酒精,属于有机物,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属于无机物,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俗称纯碱、苏打,为盐类,说法不正确。
故选A。
3.(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CO3属于碳酸盐B.贝壳和珍珠中含有CaCO3
C.CaCO3易溶于水D.CaCO3可用作补钙剂
【答案】C
【解析】
A、CaCO3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属于碳酸盐,故A正确;
B、贝壳和珍珠中主要成分是CaCO3,故B正确;
C、CaCO3难溶于水,故C错误;
D、CaCO3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用作补钙剂,故D正确。
故选C。
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自然界中含氮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NO2B.NH3C.NH4NO3D.HNO3
【答案】C
【解析】
A、NO2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NH3属于化合物,不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NH4NO3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符合题意;
D、HNO3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实验室中的药品要求分类存放。某实验室1号柜存放的是单质,2号柜存放的是酸,3号柜存放的是碱,4号柜存放的是盐。纯碱应存放的实验柜是( )
A.1号柜B.2号柜C.3号柜D.4号柜
【答案】D
【解析】
纯碱化学名碳酸钠,是由钠离子或碳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故选D。
6. (2022年百色市中考)氮化锶(Sr3N2)是生产高端荧光粉的主要原料。已知Sr3N2中N的化合价为﹣3,则Sr的化合价为( )
A. ﹣3B. ﹣2C. +2D. +3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Sr3N2中N的化合价为﹣3,设Sr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3x+(-3)×2=0,x=+2。
故选C。
7. (2022年百色市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Cu(NO3)2、KCl、HClB. K2SO4、NaOH、NH4Cl
C. HNO3、NaCl、Ca(OH)2D. KNO3、Na2SO4、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三种物质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但是硝酸铜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硝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三种物质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且均是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2年百色市中考) 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溶液温度升高的是NaOH固体,符合题意;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均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氯化氢能溶于水形成盐酸,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酸和碳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溶液变红,不能说明含有HCl,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然后蒸发可得精盐,不符合题意;
B、铜和银均与稀盐酸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后,无法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C、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可除去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分离KCl和MnO2固体,利用两者的溶解性不同进行分离,加水溶解,过滤,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固体,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检验软硬水可以加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B正确,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碳酸钠,过量的碳酸钠会成为氯化钠溶液中新的杂质,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加入活性炭,氯气起到的是杀菌消毒的作用,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2年安徽省中考)某自热火锅的发热包成分标识如下图。下列各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可选用排除法进行快速排除,即只要发现一种物质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A、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苛性钠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是混合物,它是将木炭精加工后制得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碳酸钠是由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含碳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钠是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D、铁粉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铝粉是由铝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可用闻气味的鉴别酱油和食醋,有酸味的是食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3.(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加入足量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碳酸钙,可得氢氧化钙溶液,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B、粗盐中的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蒸发结晶可得精盐,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钙固体,研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题意;
D、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物质对应的主要成分不正确的是( )
A.铁锈-Fe2O3·xH2O
B.食用小苏打—NaHCO3
C.天然气—CH4
D.石灰石—Ca(OH)2
【答案】D
【解析】
A. 铁锈主要是含有水的氧化铁,Fe2O3·xH2O,正确;
B. 食用小苏打为碳酸氢钠,NaHCO3,正确;
C.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正确;
D.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错误;
故选D。
16.(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
【答案】A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含铁离子的溶液为黄色,故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
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说明稀硫酸完全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因为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中的氢;又因为镁比铁活泼,镁消耗完等质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比铁少,故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守恒,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的减少,当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开始不产生二氧化碳,当把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2年新疆中考)下列有关鉴别和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硫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钠能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不溶的是硫酸钡,溶解的是硫酸钠,选项正确;
B、二氧化锰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故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放出气体的就是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的是木炭粉,选项正确;
C、铁活动性比铜强,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加入过量的铁后能将硫酸铜除尽,过滤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溶液,符合除杂要求,选项正确;
D、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由于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则最终碳酸钠有剩余是新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答案为:D。
19.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分析、推理、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 氯化钠、硫酸锌等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故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则该物质中一定含C、H,可能含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是混合物不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如铁和铜的混合物,由不同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是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硫酸锌等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但是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氯化铵,不符合题意;
D、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元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氧化物:SO2、CuO、KMnO4
B.酸:HCl、H2SO4、HNO3
C.碱:NaOH、Ca(OH)2、NH3•H2O
D.盐:NH4Cl、AgNO3、BaSO4
【答案】A
【解析】
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SO2、CuO属于氧化物,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HCl、H2SO4、HNO3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C、NaOH、Ca(OH)2、NH3•H2O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D、NH4Cl、AgNO3、BaSO4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1.(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B.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纯碱
C.铵态氮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D.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
【答案】B
【解析】
A、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的合金,青铜是铜的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C、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均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且属于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
D、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白酒是酒精等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pH大于7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Ba2+、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B.Mg2+、K+、 SKIPIF 1 < 0 、Cl-
C.Na+、Ba2+、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D.Na+、Ba2+、OH-、Cl-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溶液pH大于7,所以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OH-,且各种离子之间不反应。
A、H+、 SKIPIF 1 < 0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Ba2+、 SKIPIF 1 < 0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
B、Mg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
C、Ba2+、 SKIPIF 1 < 0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共存,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3.(2022年江西省中考)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成就美食,维护健康。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
A.食盐—调味剂B.蔗糖—甜味剂
C.碳酸钙—预防骨质疏松D.小苏打—预防甲状腺肿大
【答案】D
【解析】
A、食盐是氯化钠,具有咸味,能作调味剂;正确;
B、蔗糖具有甜味,可以食用,则可以作甜味剂;正确;
C、钙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碳酸钙能预防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正确;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含有碘元素;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加碘食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错误。
故选D。
24.(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故可用于生产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可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钡、硫酸钡,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氧气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仅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加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C。
27. (2022年邵阳市中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 碳酸钠俗称纯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不显电性,但分子、中子也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碳酸钠显碱性,但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氧化物是指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该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28.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则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CO2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说法正确;
D、盐是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则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C。
29.(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 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A. 鉴别K2CO3溶液和NaOH溶液用无色酚酞溶液
B. 鉴别羊毛和涤纶用灼烧法
C. 除去 CaO中少量的 CaCO3用高温煅烧法
D. 除去CO气体中少量的CO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钾溶液与NaOH溶液都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错误;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涤纶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C、CaO高温下不反应,CaCO3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把杂质碳酸钙除去;正确;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A。
30. (2022年邵阳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A. O2(N2):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O2(CO):通入氧气后点燃
C. 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的是氧气。A错。
B、通入氧气后点燃会引入新杂质氧气。B错。
C、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C正确。
D、过量的BaCl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除去硫酸钠,引进了氯化钡。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31.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为了验证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进
行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充分反应后发现试管中均有少量固体残留。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最终得到无色溶液a和固体b(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以下结论:①反应前后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均发生明显变化;②固体b中至少含有1种金属;③固体b中最多含有四种金属;④溶液a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⑤该实验能得出4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Fe>Cu。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第1支试管在反应前溶液为无色,稀盐酸与锌粉反应后生成氯化锌,溶液仍为无色。第2支试管在反应前溶液为无色,稀盐酸与铁粉反应后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变为浅绿色。第3支试管在反应前溶液为蓝色,镁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后生成氯化镁,溶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反应前后只有2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故该条结论错误;
②当把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后,最终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由此可知,溶液中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已完全反应,则固体b中至少含有铁和铜两种金属,故该条结论错误;
③当在甲图实验中镁粉过量时,不仅能把第3支试管中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剩余的镁粉在倒入烧杯后,还会和氯化亚铁、氯化锌反应,把铁、锌置换出来,所以固体b中最多含有镁、锌、铁、铜四种金属,该条结论正确;
④当镁粉过量时,镁粉会和氯化铜、氯化亚铁、氯化锌反应,那么反应后的溶液只含有氯化镁一种溶质,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只有镁离子,所以溶液a中至少含有1种金属离子。故此条结论错误;
⑤通过图甲中实验可知,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比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快,说明锌>铁,镁粉能把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镁>铜。把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只烧杯中最后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此现象无法比较镁与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此条结论错误;
综上所述,故答案选A。
32.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A. K+、Fe3+、 SKIPIF 1 < 0 B. H+、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C. Na+、Ba2+、Cl-D. SKIPIF 1 < 0 、K+、 SKIPIF 1 < 0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不符合题意;
B、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C、钠离子、钡离子、氯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相互不反应,而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符合题意;
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其难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下列选项中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可以通过在氧气流加热混合物的方法除去碳粉,故A选项错误;
B.蒸发溶液时应该在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完全蒸干会造成固体溅出,故B选项正确;
C.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加适量的Ba(NO3)2溶液,会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新生成的硝酸钾成为新的杂质难以除去,故C选项错误;
D.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这个做法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34. (2022年黄冈市中考)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颗序,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
B. 实验③中溶液的质量变大
C. X可能为锌,Y可能为硫酸亚铁
D. 只做实验③和④,一定不能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实验①②验证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H)>Cu,实验③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所以通过实验①②③不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③中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SKIPIF 1 < 0 ,由此知,每56份的质量铁和160份质量的硫酸铜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④中,要证明Zn>Fe,则X可能为锌,Y可能为硫酸亚铁,锌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可以说明锌比铁活泼,故C符合题意;
D、实验③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若实验④中X为锌,Y为硫酸亚铁,则证明Zn>Fe,所以通过实验③和④,可以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Cu,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 (2022年邵阳市中考)有关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向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B. 表示将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物质分别加热制取氧气
C. 表示向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D. 表示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只减少,至完全反应减少至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的质量又开始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B、将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物质中,纯氯酸钾中含有的氯酸钾多,最终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多;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根据公式 SKIPIF 1 < 0 的值与产生氢气质量成正比,则铝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A。
36. (2022年黄冈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盛有80℃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氧气,观察到通入氧气的白磷燃烧,未通入氧气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高温煅烧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变,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鉴别NaCl、NaOH与NH4NO3三种固体,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同温等体积水中,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不变的是NaCl,溶液的温度升高的是NaOH,溶液的温度降低的是NH4NO3,故C不符合题意;
D、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7. (2022年抚顺本溪辽阳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加适量二氧化锰后,充分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符合题意;
C、点燃甲烷,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说明甲烷中含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D、取样,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说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8. (2022年福建省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入的熟石灰会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硫酸钾与熟石灰固体不反应,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不能伸到瓶中,选项错误;
C、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木炭,木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能除去氧气,但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不能完成除杂,选项错误;
D、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和铁都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只能证明锌最活泼,无法验证铜和铁的活动性顺序,选项错误;
答案为:A。
39. (2022年河南省中考)甲、乙、丙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甲、乙、丙依次为( )
A. CaO、Ca(OH)2、CaCO3
B. H2、H2O、H2O2
C. CuO、Cu(OH)2、CuSO4
D. C、CO2、H2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O+H2O==Ca(OH)2,CO2 + Ca(OH)2 == CaCO3 ↓+ H2O ,CaCO3 SKIPIF 1 < 0 CaO+CO2↑,
符合题意;
B、2H2+O2 SKIPIF 1 < 0 2H2O ,H2O无法反应生成H2O2,H2O2无法反应生成H2,不符合题意;
C、CuO无法反应生成Cu(OH)2、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CuSO4无法反应生成CuO,不符合题意;
D、C +O2 SKIPIF 1 < 0 CO2、CO2 + H2O = H2CO3,H2CO3无法反应生成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0. (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合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钾不与硝酸钙反应,碳酸钾和硝酸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后得到了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引入了新杂质硝酸钾;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不符合题意;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鉴别硬水和软水,通常用肥皂水;取等量的样品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1.(2022年抚顺本溪辽阳市中考)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是氧化物,A、E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问题。
(1)D的类别为_________(填“酸”、“碱”或“盐”)。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写出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4)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盐 (2)H2O
(3)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4) SKIPIF 1 < 0 (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是碳酸钙;B、C是氧化物,B、D能相互转化,D能生成C,则B是二氧化碳,C是水;D、E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E能生成D,B(CO2)C能与E反应,则E是氢氧化钙,A、E物质类别相同,E能生成A,则A可以是氢氧化钠,代入验证,推导正确。
【小问1详解】
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是碳酸钙,属于盐。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C是水,化学式为H2O。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E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A可以是氢氧化钠,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
42. (2022年黄冈市中考)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请依据H、C、O、Na、Cl、Fe等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 (填字母序号)利用上述总分元素组成的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A. 侯德榜B. 张青莲C. 屠呦呦
(2)写出厨房常用调味品的化学式_______。(任写一种)
(3)热水瓶胆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_______来洗涤(任写一种)。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目前,我国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请写出工业炼铁的原理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甲、乙、丙、丁是由上述部分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别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甲为氧化物,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甲一定是二氧化碳
B. 乙一定是酸
C. 丁可能是碳酸钠
D. 甲→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答案】(1)A (2) SKIPIF 1 < 0 (合理即可)
(3)白醋(或者醋) (4) SKIPIF 1 < 0 (5)C
【解析】
【小问1详解】
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是侯德榜,故选A。
【小问2详解】
调味品常用的是食盐,主要成分 SKIPIF 1 < 0 ,或者写食醋等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家里常见的能和水垢反应的是白醋,故填白醋((或者醋)。
【小问4详解】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故填 SKIPIF 1 < 0
【小问5详解】
甲、乙、丙、丁是由 SKIPIF 1 < 0 中部分元素组成的,且物质类别不同,甲为氧化物。
A、若甲为氧化铁,乙为盐酸,丙为氢氧化钠,丁为氯化铁,整个过程也能实现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则甲不一定是二氧化碳,A错,不符合题意;
B、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氢氧化钠,丙为盐酸,丁为碳酸钠,也能实现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乙为氢氧化钠溶液,不一定是酸,B错,不符合题意;
C、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氢氧化钠,丙为盐酸,丁为碳酸钠,也能实现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故丁可以为碳酸钠,C对,符合题意;
D、若氧化物转化成丁是置换反应,则丁只能为金属单质,则丙只能为盐酸,与氧化物反应的乙只能为单质,乙丁二者物质类别相同,或无法实现甲乙之间的反应,D错,不符合题意。故选C
43. (2022年山西省中考)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以图形转换的形式将六种常见物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如下整合。已知A俗称生石灰,三角形中的“→”指一种物质可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指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
(1)分析1:A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2)分析2:B生成E或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分析3: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答案】(1)氧化物 (2)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3) ①. 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②.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给出物质是常见物质,已知A俗称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和酸反应,生石灰能转化为C,且BC能发生反应,则B是盐酸、C是氢氧化钙,D能与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则D是可溶性碳酸盐,盐酸可转化为E和F,且EF能发生反应,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则E、F是二氧化碳和水,带入验证合理。
【小问1详解】
A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B生成E或F盐酸与碳酸盐反应,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C与D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盐反应,其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4.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
(1)物质G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E的过程中会_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3)物质D所属类别是________;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CuCl2
(2)放热 (3)盐
(4) SKIPIF 1 < 0
【解析】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水;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E、C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D、E、C是单质、碱、盐其中的一种,且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并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D能够生成水,则D是一种盐;G可以由HCl反应得到,并含有铜离子,则G是氯化铜;C能和氯化铜反应,则C是一种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铁;F能和盐、金属单质反应并且能生成盐酸,则F是硫酸。
【小问1详解】
物质G的化学式是CuCl2。
【小问2详解】
A→E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过程,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小问3详解】
物质D所属类别是盐。
【小问4详解】
F是硫酸,B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故F→B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45.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原子___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标注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4)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构成它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
【答案】(1)3H (2)CH4
(3) SKIPIF 1 < 0
(4) SKIPIF 1 < 0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3个氢原子3H;
【小问2详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小问3详解】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 SKIPIF 1 < 0 ;
【小问4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构成它的阴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 SKIPIF 1 < 0 。
46.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毅然回国,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成功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氨气可用氢气和氮气合成,工业上获得氮气的方法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______。
(3)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分离液态空气法 (2)过滤
(3) SKIPIF 1 < 0
(4) SKIPIF 1 < 0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是氮气的廉价来源,则工业上得到氮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
【小问2详解】
操作①后得到了固体和溶液,则其名称是过滤;
【小问3详解】
以饱和食盐水、NH3、CO2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反应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晶体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小问4详解】
纯碱碳酸钠,烧碱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是: SKIPIF 1 < 0 。
47.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某同学利用含MgCl2、Na2SO4、CaCl2杂质的粗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请结合物质溶解性表,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1)步骤二中使用的三种试剂为:①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③NaOH溶液,依次加入试剂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2)步骤二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经过滤,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滤纸破损
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仪器不干净
(4)步骤三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用经X操作后得到的6gNaCl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1)③②①(合理即可)
(2) SKIPIF 1 < 0
(3)①②③
(4) ①. 蒸发##蒸发结晶 ②. 94
【解析】
【小问1详解】
粗盐中含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杂质,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可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加入碳酸钠应在加入氯化钡之后,才能将过量的氯化钡除去,故顺序为:③②①;
【小问2详解】
步骤二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小问3详解】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选①②③。
【小问4详解】
步骤三操作X的名称是蒸发,可将氯化钠溶液变为氯化钠晶体;
用经X操作后得到的6gNaCl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6g÷6%=100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6g=94g。
48. (2022年抚顺本溪辽阳市中考)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2)实验二,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物质总质量减小,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铁钉生锈,B、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通过对比A、B、C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_和氧气等同时接触。
(4)实验四,加热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答案】(1)与氧气接触
(2)生成氢气,逸散到空气中
(3)水##水蒸气##H2O
(4)较多固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一,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则热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小问2详解】
实验二,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物质总质量减小,原因是稀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的气体逸散在空气中;
【小问3详解】
实验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均接触,铁钉生锈,B中铁钉只接触水,C中铁钉只接触氧气,B、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通过对比A、B、C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等同时接触;
【小问4详解】
实验四,加热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9.(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竹麻通过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浸泡以及打浆、抄纸等步骤可制得纸张。某兴趣小组模拟古代造纸技术,他们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澄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含有KOH; 猜想二:含有KOH、______; 猜想三:KOH、Ca(OH)2
【设计实验】
【交流反思】
(1)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含有KOH、Ca(OH)2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同学对废水做如下处理(见下图)。C烧杯中出现______现象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答案】 K2CO3 无明显现象 K2CO3 产生白色沉淀 SKIPIF 1 < 0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分析】
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生石灰会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之后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据此回答。
【详解】
猜想假设:溶质的成分可能包括生成的氢氧化钾和没有反应完的碳酸钾。
设计实验: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结论说明猜想二不正确,则溶质中不含碳酸钾,那么加入稀盐酸后不会看到气泡产生,故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结论说明猜想三正确,则溶质中含有氢氧化钙,要验证氢氧化钙的存在,一般加入的试剂与氢氧化钙产生沉淀即可判断,故可以选择加入碳酸钾溶液等可溶性碳酸盐,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反思:(1)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2)A烧杯中含有的溶质为KOH、Ca(OH)2,B烧杯中加入酚酞后溶液遇碱变红,C烧杯中加入稀硫酸会与KOH、Ca(OH)2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红色会逐渐变淡,当溶液由红色完全变为无色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50.(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同学们为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室练习如下实验:
实验完毕后,小明误将A试管中的物质倒入B试管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到混合后溶液为无色。小明对该无色溶液的成分产生兴趣并展开探究(温馨提示:本题中番号①~⑤为答题卡上的序号)。
【提出问题】混合后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查阅资料】NaCl溶液、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NaCl、CaCl2;
猜想二:NaCl、CaCl2、HCl;
猜想三:NaCl、CaCl2、Ca(OH)2;
经分析猜想三错误,其理由是_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反思与拓展】
Ⅰ.有同学提议将上表操作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药品或用品:________(除金属外),也可得出猜想二正确的实验结论。
Ⅱ.小明误倒后,如果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 溶液为无色,不能含Ca(OH)2 有气泡产生(冒气泡/有气泡) SKIPIF 1 < 0 碳酸钠(合理即可)
OH-、Cl-
【解析】
猜想与假设:混合后溶液为无色,而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中不可能含氢氧化钙,猜想三错误;
设计并进行实验:结论为猜想二正确,故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取少量混合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现象为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反思与拓展:Ⅰ、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含氯化氢,则猜想二正确;
Ⅱ、小明误倒后,如果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试管B中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由于生成了氢氧化钠,故溶液中一定含氢氧根离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故溶液中一定含氯离子,故填:OH-、Cl-。
51.(2022年重庆市中考)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机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
(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填序号)。
(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__________ (填 “10”“50”或“100”) 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酒精灯
(2)D
(3)引流
(4) 50 偏大
【解析】
(1)
由图示可知仪器C是酒精灯;
(2)
第一步实验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量筒,第二步实验是用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所以部两步均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量筒,故填D;
(3)
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起到的作用是引流;
(4)
配置溶液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水的密度是1g/mL,则需要用到的水为50mL×(1-5%)=47.5mL,应选择与之最接近的量筒,所以应选50mL量筒,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少,氯化钠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52. (2022年盘锦市中考)科学探究是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近年来,自热食品种类繁多。只需将撕去塑料膜的发热包放入凉水中,就能享用美食,很受年轻人的追捧。实验小组同学买来一份自热食品进行以下探究。
【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偏铝酸钠溶于水。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组同学取出发热包,撕去塑料膜,放入适量凉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固体迅速膨胀,同时还可观察到发热包内固体变硬结块,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使用发热包过程中,禁止明火的理由是______。
探究二:反应后混合物中部分成分的探究。
根据以上操作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
(4)根据现象①得出:滤液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根据现象②③分析得出: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综合分析得出:现象③中产生的气体,其成分的组成可能为______。
(5)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进行反思总结,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B.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C.禁止用湿手接触发热包
D.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通风
【答案】①.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有气体产生 ②. SKIPIF 1 < 0 ③. 铝粒、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空气中遇明火燃烧,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④. 过滤 ⑤. 碳酸钠##Na2CO3 ⑥. 氢氧化钙、碳酸钙 ⑦.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⑧. BCD
【解析】
【分析】由【资料】可知:发热包去塑料膜,放入适量凉水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SKIPIF 1 < 0 (放热)
SKIPIF 1 < 0 (产生白色沉淀)
SKIPIF 1 < 0 (有气体产生)
【详解】(1)由分析可知:取出发热包,撕去塑料膜,放入适量凉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有气体产生,固体迅速膨胀;观察到发热包内固体变硬结块,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故填: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有气体产生; SKIPIF 1 < 0 ;
(2)由分析可知:在使用发热包过程中,禁止明火的理由:铝粒、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空气中遇明火燃烧,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故填:铝粒、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空气中遇明火燃烧,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3)操作Ⅰ后得到固体和滤液,实现了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4)由分析可知:滤液A中可能含有的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偏铝酸钠,根据现象①无气泡产生,其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知滤液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碳酸钠,故填:碳酸钠(Na2CO3);
固体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氢氧化钙,铝粉,由现象②可知固体B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根据现象③可知固体B可能含有铝粉,所以固体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钙、可能含有铝粉,故填:碳酸钙、氢氧化钙;
综合分析得出:现象③中产生的气体,其成分的组成可能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故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5)A、发热包用于自加热食品,所以发热材料不能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说法错误;
B、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所以应密封防潮保存,说法正确;
C、禁止用湿手接触发热包,避免水与发热包成分反应,造成危险,说法正确;
D、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会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有限空间内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说法正确。
故选BCD
53.(2022年百色市中考) 在校园“消防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NaHCO3。
②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
③NaHCO3溶液呈碱性,且不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H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NaHCO3和Na2CO3。
【进行实验】
【提出质疑】小玫认为小东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 Ba(NO3)2溶液代替BaCl2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碳酸钠##Na2CO3 ②. 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③.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④. 产生白色沉淀 ⑤. SKIPIF 1 < 0
⑥. 能 ⑦. Ba(NO3)2也能跟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
【详解】提出猜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碳酸氢钠,也可能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故猜想二:固体成分为:Na2CO3;
提出质疑: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小东的结论错误;
实验探究:①实验结论为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故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拓展延伸: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产生白色沉淀,也能得出固体中含碳酸钠,故能用硝酸钡代替氯化钡溶液。
54.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同学们为进一步认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由__________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3)乙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乙、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静置片刻,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大家对得到的上层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小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NaOH、Na2CO3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反思拓展】
(5)小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HCl+NaOH= NaCl+H2O
(2)红 (3)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
(4) ①. NaCl 、BaCl2、NaOH ②. 无明显现象 ③. Na2CO3(或硫酸钠等) ④. 白色沉淀
(5)CaCO3、Ba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试管中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方程式为:HCl+NaOH= NaCl+H2O。
【小问2详解】
由于甲试管中装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开始溶液显红色,随着稀盐酸加入,当试管中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小问3详解】
由于氯化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的生成,因此两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做出猜想:乙试管不反应,丙试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发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混合后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说明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混合时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上层清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结合猜想一和二,可知猜想三为NaCl 、BaCl2、NaOH。
设计实验:①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因此滴加过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
②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欲证明猜想三成立,只需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即含有钡离子,因此可以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碳酸钠或硫酸钠等,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
③由②分析可知,出现白色沉淀。
【小问5详解】
由[做出猜想]的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
55. (2022年福建省中考)ZB是常用的阻燃剂。已知:
I.用硼酸(H3BO3)与ZnO、H2O合成ZB,ZB的组成会受温度等合成条件的影响。
Ⅱ.ZB受热,先释放出水;当温度高于350℃,生成ZnO和B2O3固体;继续升温到400℃以上,B2O3熔化为玻璃态物质。
(1)ZB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种)。
(2)为研究温度对合成的ZB组成的影响,研究小组在不同温度下制取ZB。实验如下:
x、y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3)为检测102℃时合成的ZB含水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如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进行实验。
①需要不断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②实验时,需要称量获得的数据有:ZB样品的质量、_______的质量。
(4)为评估102℃时合成的ZB的阻燃性能,进行木材粉末灼烧残重实验:某温度下,灼烧质量相同的两份干燥的木材粉末(一份经ZB处理)30min,测量残留固体质量;调整温度,重复实验,得到木材粉末灼烧后固体残留率(w)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
(注:w = SKIPIF 1 < 0 ×100%;残留固体质量已扣除ZB的残余质量)
①低于200℃时。两份木材粉末质量均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
②图中曲线_______(填“a”或“b”)对应的木材粉末是经ZB处理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5)为寻找阻燃性能最佳的ZB的合成温度,应开展的实验是_______。
【答案】(1)B2O3熔化成玻璃态物质能隔绝空气
(2) ①. 28 ②. 10
(3) ①. 使产生的水蒸气全部从玻璃直管排出 ②. 含样品的玻璃直管加热前后
(4) ①. 木材尚未燃烧 ②. a ③. 曲线a对应的固体残留率比b的大
(5)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取不同温度下合成的ZB,进行木材粉末灼烧残重实验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ZB受热会先后释放出水,水能起到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作用,而释放出的ZnO和B2O3固体以及玻璃态的B2O3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所以ZB能起阻燃作用,故填:B2O3熔化成玻璃态物质能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如图表可知温度对ZB成分的质量没有影响,故实验2中 SKIPIF 1 < 0 的值是28,实验3中 SKIPIF 1 < 0 的值是10,故填:28;10;
【小问3详解】
①为了使产生的水蒸气全部从玻璃直管排出,所以要不断通入干燥空气,故填:使产生的水蒸气全部从玻璃直管排出;
②由于加热使ZB释放出水,故整个玻璃管以及管内固体质量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生成水的质量,故除了测得ZB样品的质量外还需称量含样品的玻璃直管加热前后的质量,故填:含样品的玻璃直管加热前后;
【小问4详解】
①由于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而如图低于200℃时。两份木材粉末质量均保持不变,说明木材为燃烧,故填:木材尚未燃烧;
②由于加入ZB会起到阻燃的作用,如图a的暂留固体占木材粉末的百分比大说明a中木材燃烧的少,故a对应的木材粉末是经ZB处理的,故填:a;曲线a对应的固体残留率比b的大;
【小问5详解】
为寻找阻燃性能最佳的ZB的合成温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应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取不同温度下合成的ZB,进行木材粉末灼烧残重实验。
56.(2022年抚顺本溪辽阳市中考) 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物质的鉴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气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空气与氧气
【操作及结论】
活动二: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
【操作与结论】分别取少量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到其中一种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固体为_________,而表面无明显变化的为另一种固体。
【交流与讨论】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活动三: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操作】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甲溶液为__________,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
乙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拓展延伸】下列物质还可以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氧化铜 C.铜
活动感悟: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_________,最后才能达到物质鉴别的目的。
【答案】 ①. 复燃 ②. 氢氧化钠##NaOH ③. 升高 ④. 稀硫酸 ⑤. SKIPIF 1 < 0 ⑥. AB##BA ⑦. 不同的实验现象
【解析】
【详解】{操作及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复燃。
{操作与结论}氯化钠不具潮解的性质,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潮解的性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变得潮湿,即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固体为氢氧化钠或NaOH,故填氢氧化钠或NaOH。
{交流与讨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填升高。
{实验结论}稀硫酸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产生气泡,即加入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的甲溶液是稀硫酸,故填稀硫酸;
乙溶液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拓展延伸} A、稀硫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酚酞溶液能够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选项正确;
B、稀硫酸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后溶液呈蓝色,碳酸钠与氧化铜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即氧化铜能够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选项正确;
C、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无明显变红,碳酸钠也不能与铜反应,所以铜不能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选项错误。
故填AB;
活动感悟:由上述可知,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最后才能达到物质鉴别的目的,故填不同的实验现象。
57. (2022年广东省中考)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1,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I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______(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BaC12溶液
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1】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1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2】如1图所示,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根据干燥管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若结果大于10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讨论】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______更优。
【拓展】2图为Na2CO3和NaC1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NaC1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t2℃,t1一t2的最优范围是______(填字母)。
a.40-10 b.60-30 c.70-40
【答案】 ①. 有气泡 ②. 白色沉淀 ③. b ④. SKIPIF 1 < 0 ⑤. 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蒸气或氯化氢气体 ⑥. 一 ⑦. a
【解析】
【详解】纯碱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①填有气泡;
结论是样品中氯化钠,加入硝酸银,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故②填白色沉淀;
因为纯碱加入稀盐酸也会产生氯化钠,故无法证明样品中是否有氯化钠,因此需用其他物质代替,a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也产生氯化钠,不符合题意;b稀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不影响,符合题意;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也产生氯化钠,不符合题意;故③选b;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④填 SKIPIF 1 < 0 ;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增重来测二氧化碳的质量,但这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会带出水蒸气,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导致质量偏大,故⑤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蒸气或氯化氢气体;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方案一更优,故⑥填一;
碳酸钠溶解度在1 SKIPIF 1 < 0 随温度升高,适合用降温结晶,氯化钠随温度变化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用降温结晶提纯碳酸钠温度控制在1 SKIPIF 1 < 0 ,故⑦选a。
58.(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 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到华蓥山石林研学旅行,震惊于溶洞内千姿百态的石笋、钟乳石。回校后查阅教材,知道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
【提出问题】兴趣小组在研究溶洞成因后提出: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吗?
推测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反应。
猜想二: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相互不反应。
【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步:制备检测样品。向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通过系列的操作制得了固体,并干燥固体待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制得的固体加热,以检验固体中是否有碳酸氢钠。
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在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___________。
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固体样品放入试管并加热。
【证据和推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猜想___________成立。请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同学们实验后讨论认为此实验设计不严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或许来自碳酸钠分解。于是补充设计了图二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同学们在大试管里放碳酸钠(直接受热),小试管里放碳酸氢钠(间接受热)。一段时间后,出现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中编号)的现象,则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由此推出图一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碳酸氢钠的分解。
A.烧杯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B.烧杯A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烧杯A和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D.烧杯A和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均不变浑浊
【探究结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反应。
【答案】 ①. 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发生反应 ②. 气密性 ③. 一 ④. Ca(OH)2+CO2=CaCO3↓+H2O ⑤. B
【解析】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反应;
猜想二: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发生反应;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在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固体样品放入试管并加热。
证据和推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猜想一成立;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大试管里放碳酸钠(直接受热),小试管里放碳酸氢钠(间接受热)。一段时间后,出现烧杯A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则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选B。
59. (2022年黄冈市中考)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航天员王亚平带来了有趣的“太空泡腾片实验”,地面上的同学同步做了对照实验并进行了如下拓展探究。
【查阅资料】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维生素
辅料: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蔗糖、柠檬酸、橙味香料等
该泡腾片中含有营养素除了_______外,还含有糖类、无机盐等。
【对照实验】同学们将该泡腾片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与太空中相似的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闻到橙汁香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橙汁香味的原因,_______。
拓展深究一:探究气泡中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该气泡中可能含有CO2.猜想依据是_________。
【设计实验】
拓展探究二:探究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范围(二氧化碳源是指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步骤如下:Ⅰ.称取10.00g该泡腾片粉末装入烧瓶中,松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Ⅱ.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00g,夹上弹簧夹K,滴加足量的稀硫酸;Ⅲ.松开弹簧夹,再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Ⅳ.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88g。
【讨论解释】步骤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结论】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_______。
【答案】 ①. 维生素 ②.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 泡腾片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 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吸收装置D中 ⑥. SKIPIF 1 < 0
【解析】
【详解】[查阅资料]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维生素,辅料: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蔗糖、柠檬酸、橙味香料等,所以该泡腾片中含有的营养素除了维生素外,还含有糖类、无机盐等。
[对照实验]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香气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得人能够闻到。
拓展深究一:探究气泡中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 泡腾片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气泡中可能含有CO2。
[设计实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是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探究二:
[讨论解释]步骤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吸收装置D中。
[实验结论]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可能是NaHCO3、Na2CO3、CaCO3、它们之间两两或三者的混合物。根据反应前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00g,反应后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88g。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0.88g-220.00g=0.88g。设若生成0.88g二氧化碳时分别消耗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y,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z。
若只有碳酸氢钠,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x=1.68g;
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 SKIPIF 1 < 0 ;
若只有碳酸钠,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y=2.16g;
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 SKIPIF 1 < 0 ;
若只有碳酸钙,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z=2.00g;
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 SKIPIF 1 < 0 ;
所以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 SKIPIF 1 < 0 。
60.(2022年河南省中考) 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它们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吸水性 c.氧化性 d.脱水性
(2)请简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3)中和反应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①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该反应的式子可写为______。
②若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则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
(4)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除可用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晾晒海水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下图是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
①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填“烧杯”“漏斗”或“玻璃棒”)。
②固体甲中所含有的难溶性物质为BaSO4、______、CaCO3和BaCO3。
③请设计实验验证溶液乙中所含有的杂质。______(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及现象)
(5)工业废水需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以免造成水体污染。某造纸厂欲排放200t含NaOH的废水,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用废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来处理该废水至中性,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b (2)改良酸性土壤
(3) ①. SKIPIF 1 < 0
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 ①. 玻璃棒 ②. 氢氧化镁##Mg(OH)2 ③. 取适量溶液乙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
(5)19.6t
【解析】
【小问1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故选b;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小问3详解】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 SKIPIF 1 < 0 ;
②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稀盐酸过量,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问4详解】
①溶解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②粗盐中含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钡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固体甲中含BaSO4、Mg(OH)2、CaCO3和BaCO3;
③溶液乙中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故:取适量溶液乙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
【5详解】
解:设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是x,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x=19.6t
答: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是19.6t。
61. (2022年百色市中考)向100g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求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4.9 (2)8%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4.9g;
【小问2详解】
解:设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x=8%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62. (2022年邵阳市中考)取一定量NaCl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逐滴加入样品中,边加边搅拌,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g;
(2)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计算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1)4.4 (2)NaC1、HC1 (3)3.6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恰好反应时产生气体质量为4.4g。
【小问2详解】
由于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a点时表示加入的盐酸已经过量,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为NaCl、HCl。
【小问3详解】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x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解得:x=3.65%
答: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63. (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制碱法以食盐为原料制备纯碱,产品中会混有少量氯化钠。某学习小组为了探测产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将5g纯碱样品溶于20g水中配成溶液,再加入3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反应后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4.5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后的滤液质量为___________g。
(2)求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0.5 (2)95.4%
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滤液质量为:5g+20g+30g-4.5g=50.5g;
【小问2详解】
设样品中纯碱的质量为x
SKIPIF 1 < 0
解得x=4.77g
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SKIPIF 1 < 0 ×100%=95.4%
答: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95.4%
64.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__________;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_________g时,恰好完全反应;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1)5.8 (2)80 (3)20%。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
【小问2详解】
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
【小问3详解】
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
SKIPIF 1 < 0
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
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SKIPIF 1 < 0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021年全国化学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共108道题):
1. (2021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叙述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俗称苏打B. 碳酸氢钠属于碱
C.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2HCO3
【答案】C
【解析】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A错误。
B、碳酸氢钠是由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B错误。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正确。
D、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D错误。
故选:C。
2.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物质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 NaOH—苛性钠B. Ca(OH)2—生石灰
C. Na2CO3—烧碱D. NaHCO3—苏打
【答案】A
【解析】
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正确;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错误;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错误。
故选A。
3.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铁回收含铜废液(主要为CuSO4溶液)中的铜: SKIPIF 1 < 0
B.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Ca(HCO3)2 SKIPIF 1 < 0 CaCO3+CO2↑
C. 点燃镁条:Mg+O2 SKIPIF 1 < 0 MgO
D. 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 SKIPIF 1 < 0
【答案】A
【解析】
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单质铜与硫酸亚铁,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A选项正确。
B、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HCO3)2 SKIPIF 1 < 0 CaCO3+CO2↑+H2O,故B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 SKIPIF 1 < 0 2MgO,故C选项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SKIPIF 1 < 0 ,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4. (2021年临沂市中考)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下列选项不符合该转化关系的是
A. CO、C、CO2
B. NaCl、NaOH、Na2CO3
C. MgCl2、Mg、MgO
D. Ca(OH)2、CaCO3、CaCl2
【答案】D
【解析】
A、C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CO,在氧气充足时燃烧会生成CO2;CO2在高温条件下会和C反应生成CO,与镁在点燃时会生成C,符合转化关系;
B、NaOH与盐酸反应有生成NaCl,与CO2反应能生成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有NaCl生成,与Ca(OH)2反应有NaOH生成,符合转化关系;
C、Mg与氧气反应有MgO生成,与盐酸反应有MgCl2生成;MgO与盐酸反应有MgCl2生成,在加热时与氢气反应有Mg单质生成,符合转化关系;
D、Ca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但不能一步转化为Ca(OH)2;CaCl2可以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但不能一步转化为Ca(OH)2,不符合转化关系;
故选D。
5.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不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A. 溶解B. 蒸发C. 结晶D. 升华
【答案】D
【解析】
A、“扫取以水淋汁后”涉及到溶解,不符合题意;
B、“乃煎炼而成”涉及到蒸发,不符合题意;
C、“乃煎炼而成”涉及到蒸发,然后溶质浓缩结晶,也涉及到结晶,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归属于盐,其性质难于升华,上述提纯方法也没有涉及到升华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6. (2021年四川乐山化学中考)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aO俗名叫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
B. “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C. 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
D. 反应③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
【答案】D
【解析】
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由钙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也就是反应①的变化,正确;
C、反应②发生时,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的反应,不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错误。
故选D。
7.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下列每组中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 FeCl3、NaCl、Na2SO4B. K2CO3、NaCl、H2SO4
C. BaCl2、Na2SO4、NaOHD. MgCl2、Na2SO4、HCl
【答案】D
【解析】
A、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氯化镁、硫酸钠、盐酸混合时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且是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8.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下列选项中各溶质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NaCl、BaCl2、KNO3
B. CuSO4、NaOH、KCl
C. BaCl2、Na2SO4、HC1
D. CaCl2、Na2CO3、KNO3
【答案】A
【解析】
A、氯化钠、氯化钡、硝酸钾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B、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 Ag+、K+、 SKIPIF 1 < 0 、Cl-B. Fe3+、Ca2+、Cl-、 SKIPIF 1 < 0
C. Ba2+、Na+、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D. Mg2+、Na+、 SKIPIF 1 < 0 、Cl-
【答案】D
【解析】
A、Ag+、K+、 SKIPIF 1 < 0 、Cl-,氯化银是白色沉淀,在pH=3的酸性溶液中不溶解,碳酸根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存在,不符合题意;
B、Fe3+、Ca2+、Cl-、 SKIPIF 1 < 0 在pH=3酸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但溶液显浅黄色,不符合题意;
C、Ba2+、Na+、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硫酸钡是白色沉淀,在pH=3的酸性溶液中不溶解,碳酸氢根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存在,不符合题意;
D、Mg2+、Na+、 SKIPIF 1 < 0 、Cl-在pH=3酸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符合题意;答案:D。
10. (2021年成都市中考)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
A. SKIPIF 1 < 0
B. SKIPIF 1 < 0
C.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D. SKIPIF 1 < 0
【答案】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氯化钡和硫酸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硫酸钡,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铝比铜活泼,铜和硫酸铝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钠和氢氧化钾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碳酸氢钠(NaHCO3)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NaHCO3属于:
A. 酸B. 碱C. 盐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C。
12.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下列试剂中,能将稀H2SO4和Na2SO4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 酚酞溶液B. 稀盐酸 C. NaCl溶液 D. K2CO3溶液
【答案】D
【解析】
A、稀H2SO4显酸性,Na2SO4溶液呈中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稀盐酸与稀H2SO4和Na2SO4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无法鉴别,故B错误;
C、NaCl溶液与稀H2SO4和Na2SO4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无法鉴别,故C错误;
D、K2CO3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而Na2SO4溶液与K2CO3溶液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3. (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鉴别羊毛和棉线可用灼烧的方法B. 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 NH4NO3溶于水放出热量,水温升高D.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解析】
A、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味,棉线燃烧有烧纸味,鉴别羊毛和棉线可用灼烧的方法,A正确。
B、稀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正确。
C、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C错误。
D、熟石灰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正确。
故选:C。
14.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
A. 不锈钢耐腐蚀——可制造医疗器械
B.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C.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D. 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
A、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有咸味,但是亚硝酸钠有毒,不可作调味品,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易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1年海南省中考)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A、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B、加入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水溶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钾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的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滤,除去了碳酸钙,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 称量B. 溶解
C. 过滤D. 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
A、用天平称量固体物品,应把固体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不符合题意;
B、溶解固体不能使用量筒,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C、过滤操作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待滤液倾倒洒落到漏斗外,不符合题意;
D、蒸发结晶时要用蒸发皿,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符合题意。
故选D。
17.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通过解决能源、环境、材料与粮食等问题二推动社会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液化氢气作为火箭燃料无污染
B. 酸性废水直接排放后再撒熟石灰处理
C. 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D. 大量施用肥料NH4NO3以提高产量
【答案】A
【解析】
A、液化氢气具有可燃性,作为火箭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产物无污染,说法正确;
B、酸性废水先撒熟石灰中和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水资源,说法错误;
C、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说法错误;
D、大量施用肥料NH4NO3浪费化肥且污染环境,应该合理施用化肥,说法错误;
答案:A。
18.(202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C
【解析】
解: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会导致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水分,质量偏大,导致产率偏高,故选项正确。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会导致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影响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的因素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9. (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在化工生产中通过除杂得到较纯净的产品。以下除杂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设计合理;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设计不合理;
C、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和硫酸钡沉淀,加入适量Ba(NO3)2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硝酸中的硫酸,设计合理;
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氯化镁,且不引进新杂质,设计合理;
故选B。
20.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 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 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
D. 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因此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也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故B符合题意;
C、自来水净水的过程中没有煮沸,故C不符合题意;
D、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因此不能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常见物质性质的熟记和对比。
21.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物质不属于酸、碱、盐的是
A. SO2B. Na2CO3 C. H2SO4 D. Ba(OH)2
【答案】A
【解析】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分析,SO2不属于酸、碱、盐,Na2CO3是盐,H2SO4是酸,Ba(OH)2是碱;
故选择A;
22.(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H2SO4、CuSO4、MgCl2
B.CaCl2、AgNO3、MgCl2、CuCl2
C.Na2SO4、Na2CO3、NaCl、稀HCl
D.Na2CO3、BaCl2、Na2SO4、稀HCl
【答案】D
【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B、CuCl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Cl2溶液,能与Cu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AgNO3溶液与CaCl2、MgCl2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CaCl2、MgCl2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C、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能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23.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 海水晒盐B. 葡萄酿酒
C. 燃放礼花D. 冶炼金属
【答案】A
【解析】
A、海水晒盐是一个蒸发结晶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
C、燃放礼花发生燃烧爆炸,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D、冶炼金属生成新物质金属,化学变化。
故选A。
24.(2021·营口)只用水这一种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KNO3和NH4NO3B.CaCO3和Ca(NO3)2
C.NaOH和NaClD.K2SO4和NaNO3
【答案】D
【解析】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硝酸钾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Ca(NO3)2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用水能鉴别开来;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K2SO4和NaNO3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均无明显的温度变化,现象相同,用水不能鉴别。
25.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硝酸铵和硝酸钾都易溶于水,加水搅拌,看是否溶解,无法区分;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二氧化碳越多,石灰水越浑浊,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可以区分;
C、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常用肥皂水鉴别,品尝味道,无法区分;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
答案:B。
26.(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a2+、NO3﹣、Cl﹣B.Ag+、H+、Cl﹣、NO3﹣
C.NH4+、K+、OH﹣、SO42﹣D.Na+、Fe3+、SO42﹣、Cl﹣
【分析】A
【解答】
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B.Ag+和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铁离子是有色离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27.(2021·营口)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CuO能与适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适量的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AlCl3能与适量的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钾,应再进行过滤、蒸发;BaCl2溶液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28.(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KCl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钙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硫酸铜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9. (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水银——HgB. 酒精——C2H5OH
C. 生石灰——CaOD. 熟石灰——CaCO3
【答案】D
【解析】
A、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选项对应正确;
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选项对应正确;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选项对应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选项对应不正确。
故选D。
30.(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下列物质转化能够一步实现的是( )
A.BaCl2→Ba(OH)2B.CO2→CO
C.Cu(NO3)2→AgNO3D.Fe2O3→Fe(OH)3
【答案】B
【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A、氯化钡转化为氢氧化钡,假设能行,对应的另一种生成物是氯化物,应难溶于水,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反应物是氢氧化银,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能够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C、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硝酸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铁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1.(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解:A、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钾带入氯化钾,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粉,该选项方法正确;
C、二氧化锰和碳粉都难溶于水,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得到氯化亚铁溶液,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析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2.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保证实验的安全、顺利完成,要特别注意一些操作事项。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事项,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粗盐提纯中蒸发结晶,要边用酒精灯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将水蒸干为止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将点燃的过量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或广口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待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才能把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B
【解析】
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失掉,正确;
B、粗盐提纯中蒸发结晶,要边用酒精灯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出现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错误;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将点燃的过量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或广口瓶)中,并塞紧橡皮塞,防止气体逸出引起误差,正确;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待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才能把导管伸入集气瓶中,防止收集到装置排出的空气导致气体不纯,正确。
故选B。
33.(2021年广西贵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盐的是( )
A.生活中用作调味品的食盐
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
C.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
D.作为建筑材料的大理石
【答案】B
【解答】解: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金属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属于碱,不属于盐,故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错误;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金属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种类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结合盐的概念进行。
34.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 干冰
B. 生石灰
C. 蒸馏水
D. 纯碱
【答案】D
【解析】
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C、蒸馏水是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D。
【点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5.(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氯化钠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
B. 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 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D. 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答案】C
【解析】
解:A、氯化钠是最常见的食品调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钠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海水,不能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得到的氯化钠中混有泥沙、氯化镁、氯化钙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氯化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氯化钠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6.(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某考古团队在发掘被火山灰覆盖的绘画时,用激光设备打
碎其表面附着的极小的石灰岩,这个过程会释放出钙离子,钙离子与火山灰周围的氟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CaF2)。氟化钙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A.酸B.碱C.盐D.氧化物
【答案】C
【解答】解:CaF2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物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7.(2021年新疆中考)梳理和归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关于NaHCO3的描述错误的是:
A.俗称:苏打
B.用途:可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C.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D.化学性质:可与稀HCl、稀H2SO4反应
【答案】A
【解析】
NaHCO3俗称小苏打,故A错误;
B.NaHCO3可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故B正确;
C.NaHCO3是白色固体,故C正确;
D.NaHCO3可与稀HCl、稀H2SO4反应生成氯化钠(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38.(2021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中考)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A. 碳酸钠、Na2CO3、纯碱B. 乙醇、C2H5OH、酒精
C. 氧化钙、CaO、消石灰D. 氢氧化钠、NaOH、烧碱
【答案】C
【解析】
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为:Na2CO3,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B、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
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9.(2021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2+、Ag+、Cl﹣、NO3﹣B.H+、NH4+、CO32﹣、OH﹣
C.Mg2+、Ca2+、CO32﹣、OH﹣D.Na+、K+、Cl﹣、NO3﹣
【答案】D
【解答】
解:A.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含有Fe2+的溶液是浅绿色的,故选项错误。
B.H+与OH﹣能结合成水,NH4+与OH﹣能结合成氨气和水,H+与CO32﹣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Mg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Ca2+与CO32﹣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40. (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B. 石墨用作电极
C.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 碳酸氢钠用作制发酵粉
【答案】B
【解析】
A、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石墨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1.(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Ca2+、Cl﹣B.Ba2+、SO42﹣、Cl﹣
C.NH4+、H+、OH﹣D.H+、Na+、CO32﹣
【答案】A
【解答】
解: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42.(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硫酸氢钠(NaHSO4)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小明预测其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预测NaHSO4能与含Ba2+的盐反应
B.向NaH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NaHSO4能与含Ba2+的盐反应
C.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入NaHSO4溶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验证NaHSO4与碱反应的预测是否正确
D.向NaHSO4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证明NaHSO4溶液呈酸性
【分析】C
【解答】
解:A、依据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硫酸氢钠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则可预测NaHSO4能与含Ba2+的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氢钠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向NaH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NaHSO4能与含Ba2+的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NaHSO4溶液是无色溶液,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入NaHSO4溶液,没有颜色变化,不能验证NaHSO4与碱反应的预测是否正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酸钠溶液能与酸性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向NaHSO4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证明NaHSO4溶液呈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D
【解析】
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先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硫酸钾能与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锌粉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AD。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44.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烧碱能中和酸,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CO2,可用于灭火
C. 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压成很薄的片
D. 钨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答案】A
【解析】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B、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C、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可压成很薄的片,不符合题意;
D、钨的熔点很高,故可用于制作灯丝,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5.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归纳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形成的混合物,错误;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为盐,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C、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错误;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46.(2021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空气、水银B.化合物:氢气、乙醇
C.氧化物:水、五氧化二磷D.混合物:自来水、氯化钠
【答案】C
【解答】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A、单质:水银,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化合物:乙醇,氢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混合物:自来水,氯化钠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7.(2021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Fe2+、Ag+、Cl-、 SKIPIF 1 < 0 B. H+、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C. K+、Ca2+、 SKIPIF 1 < 0 、OH-D. Na+、Mg2+、Cl-、 SKIPIF 1 < 0
【答案】D
【解析】
A.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含有Fe2+的溶液是浅绿色的,故选项错误。
B.H+与 SKIPIF 1 < 0 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a2+与 SKIPIF 1 < 0 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48.(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A.无色溶液中:K+、Na+、SO42﹣、MnO4﹣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的溶液中:Zn2+、Ba2+、NO3﹣、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
【答案】B
【解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含有MnO4﹣的溶液是紫红色,不合题意;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符合题意。
C.pH=11的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氢氧根离子,Zn2+能与OH﹣结合成氢氧化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D.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49. (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B. 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泥沙—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
D. 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答案】C
【解析】
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不符合题意;
C、溶解,加入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锌和反应生成的铜,可得硫酸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0. (2021湖北省黄石市中考)下列常见物质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所以用蒸发溶剂的结晶方法,当两种混合,谁多用谁的方法.现在氯化钠较多,所以蒸发结晶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钾和氯酸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高温煅烧反而会将碳酸钙变成氧化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51. (2021年成都市中考)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 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 液氮制造低温环境D. 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正确。
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错误。
故选:B。
52.(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
A.ZnCl2 KNO3 KMnO4
B.K2SO4 Al(NO3)3 BaCl2
C.Na2CO3 NaNO3 KCl
D.Na2SO4 KNO3 MgCl2
【答案】D
【解答】解: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KMnO4的水溶液显紫红色,故选项错误。
B、K2SO4、BaCl2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2CO3和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和特定离子的颜色。
53.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 镁原子和镁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高一一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 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溶液具有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A、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所以性能不同,A正确。
B、最外层电子决定化学性质,镁原子和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正确。
C、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液体容易飞溅,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低,C错误。
D、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54. (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透明的,用观察颜色是看不出来的,所以A错误;
B、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锌粉和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都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所以B错误;
C、分离 SKIPIF 1 < 0 和泥沙的固体混合物,需要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所以C错误;
D、鉴别 SKIPIF 1 < 0 和 SKIPIF 1 < 0 固体,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外壁,温度低的是 SKIPIF 1 < 0 ,温度高的是 SKIPIF 1 < 0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牢记各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5. (2021年重庆市中考B卷)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苦泉"的溶质之——CuSO4
B. "把其水熬之"——蒸发溶剂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置换反应
D. 将浓缩的"苦泉"与NaOH溶液混合——制农药波尔多液
【答案】D
【解析】
A、根据硫酸铜晶体的制取可知,"苦泉"中有溶质CuSO4,故A叙述正确;
B、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可知该过程通过蒸发浓缩制得晶体,属于蒸发溶剂结晶的过程,故B叙述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叙述正确;
D、制农药波尔多液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制取,不用氢氧化钠,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56. (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中国碦斯特地貌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地形区域。由于煤炭的大量使用,对这样的地质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下列气候变化对该地影响最大的是
A. 潮湿B. 干早C. 严寒D. 酸雨
【答案】D
【解析】
A、冷暖空气交替就会使天气变得潮湿,对地质结构没有破坏,所以A错误;
B、干旱是长时间不下雨导致的,对地质结构也没有影响,所以B错误;
C、严寒是天气温度低造成,对地质结构也没有影响,所以C错误;
D、酸雨中会存在硫酸和硝酸,酸会和碳酸盐反应破坏地质结构,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酸与碳酸盐反应,破坏地质结构,酸雨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57. (2021年临沂市中考)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高温煅烧石灰石
B. 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 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D
【解析】
A、高温煅烧石灰石能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时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后来不再改变,不会减少至零,故选项错误;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SKIPIF 1 < 0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反应前分子个数为3,反应后分子个数为2,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反应开始时,硫酸少量,铁粉和锌粉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待硫酸足量时,铁产生的氢气多,铁消耗硫酸的质量大;故选项错误;
D、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先溶解,溶液质量增加,待溶液饱和后,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8、(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下列稀溶液,仅用酚酞及同组物质之间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 NaOH H2SO4 HNO3
B. KOH HCl Ba(OH)2
C. NaOH NaCl Na2CO3
D. NaOH NaCl HCl
【答案】D
【解析】
A、NaOH能使酚酞变红,利用酚酞能鉴别出NaOH, NaOH和H2SO4和HNO3的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选项不符合题意;
B、KOH、Ba(OH)2都能使酚酞变红,利用酚酞可检验出HCl,HCl与两种碱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选项不符合题意;
C、NaOH、Na2CO3都能使酚酞变红,利用酚酞可检验出NaCl,但无法鉴别NaOH、Na2CO3,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分别取溶液取溶液少许,滴加酚酞试液,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然后将鉴别出的氢氧化钠分成两份,分别与剩余的溶液混合,红色消失的是盐酸,红色不消失的是氯化钠,故能鉴别出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根据选项中给出了三种物质,在鉴别出物质的酸碱性之后,再利用两两之间的反应出现明显现象的即可完成鉴别.
本题难度较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题中提供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59.(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下列除杂方法中,错误的是
【答案】D
【解析】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碳酸钠溶液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0.(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 溶解粗盐B. 过滤食盐水
C. 蒸发食盐水D. 冷却蒸发皿
【答案】A
【解析】
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刚加热完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 故选:A。
61. (2021河北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B. 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C.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
D. 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验证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当一氧化碳的浓度较低时无法点燃,不符合题意;
B、溶解、过滤、蒸发,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故可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符合题意;
D、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锌均能与硝酸银反应,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镁、锌比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镁、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2021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答案】D
【解析】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和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63. (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下面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铁片和铜片—观察颜色
B. 羊毛和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C. 氯化铵和氯化钾一加入氢氧化钙研磨闻气味
D. 氯化镁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
A、铁片是银白色,铜片是紫红色,颜色不同,观察颜色可以区分,A正确。
B、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燃烧没有烧焦羽毛味,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B正确。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和氢氧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现象相同无法鉴别,D错误。
故选:D。
64.(2021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答】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难溶于水的是CaCO3,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K2CO3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5.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A、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酒精燃烧,因为氧气中含氧元素,无论酒精是否含氧元素,都能检测到氧元素,A错误。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引入新杂质,B错误。
C、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可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C正确。
D、分离Cu粉和Fe粉的混合物,既要得到铜粉还要得到铁粉,加入稀硫酸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66.(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C、根据蚕丝和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H2和CH4燃烧均生成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蚕丝和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点燃后,闻气味,均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故选项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7.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A、CuO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Na2SO4加入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MnO2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杂质,故选项正确;
D、MgCl2加入AgNO3溶液反应会有新的沉淀氯化银产生,氯化铝也会和硝酸银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8.(2021·宁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答案】B
【解析】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是木条熄灭的是N2,能够燃烧的是CH4、CO,A不能检验;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稀H2SO4,产生沉淀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B可以鉴别;
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KNO3、NaCl都有析出,C无法分离;
取样,加入稀盐酸,Fe、Fe2O3都和稀盐酸反应,D无法除杂。
故选:B。
69.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大理石做华表
B. 海水晒盐
C.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D. 黄铜与铜相互刻画
【答案】C
【解析】
A、大理石做华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只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利用红磷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黄铜与铜相互刻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0. (2021年陕西省中考)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溶解粗盐B. 称烧碱质量
C. 滴加盐酸D. 加热水
【答案】A
【解析】
A、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操作正确;
B、用天平称量物质时,应左物右码,故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深入到试管中,故操作错误;
D、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操作错误;
故选择A。
71.[2021·呼和浩特]下列各组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答案]C
[解析]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木炭和O2反应生成CO2,生成了新的杂质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
除去KCl中的少量CuCl2,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过量的KOH溶液,CuCl2与KOH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和KCl,可以除去杂质CuCl2,但是由于加入的KOH过量,又引入了新的杂质KOH,不符合除杂原则;
鉴别氮肥尿素[CO(NH2)2]和(NH4)2SO4,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NH4)2SO4,无明显现象的是CO(NH2)2,可以鉴别;说法正确;
可以通过加热煮沸,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答案:C。
72.(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Fe
B.两个水分子:2H2O
C.纯碱:NaOH
D.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O3
【答案】C
【解析】
解:A.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铁元素表示为Fe,故A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水分子表示为2H2O,故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钠为+1价,碳酸根为﹣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C错误。
D.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O3,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73.[2021·呼和浩特]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相应转化中的其他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物Y可以用来检验CO2
C.反应①不属于置换反应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发生反应②
【答案】B
【解析】
CO和X反应生成CO2,X可以是O2或Fe2O3等金属氧化物;CO2和Y反应生成Na2CO3,则Y为NaOH,NaOH不能用来检验CO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碳酸的分解反应。
答案:B。
74.(2021·绍兴)向一定质量的 SKIPIF 1 < 0 和 SKIPIF 1 < 0 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和 SKIPIF 1 < 0 ,可能有 SKIPIF 1 < 0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由于在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因此金属锌和铁都可以和硝酸铜溶液反应,但不能和硝酸镁溶液反应;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铁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增加,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则说明锌和铁都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要与硝酸铜反应完全后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说明反应后锌一定没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铁,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铜;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答案:C。
75. (2021年贵州铜仁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可加入过量铁粉,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过量的铁粉和铜,得到氯化亚铁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设计方案合理;
B、炭粉和氧化铜均难溶于水,该方法不能除去杂质,此选项设计方案不合理;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此选项设计方案合理;
D、KOH溶液显碱性,CaCl2溶液显中性,无色酚酞溶液与碱变红,遇酸不变色,向试管中滴加的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是KOH溶液,溶液不变色则是CaCl2溶液,此选项设计方案合理。
故选B。
76.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Fe在氢前,Cu在氢后。向Fe(Cu)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铜,不能得到铁,此选项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将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到MnO2,不能得到KCl,此选项错误;
C、CO2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CO是不会燃烧的,另外氧气是一种气体,会引入新杂质氧气,此选项错误;
D、将物质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CaCl2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再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即可。
77.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SKIPIF 1 < 0 、Na+、C1﹣、 SKIPIF 1 < 0
B. H+、Na+、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C. K+、Ba2+、OH﹣、 SKIPIF 1 < 0
D. K+、Ag+、 SKIPIF 1 < 0 、C1﹣
【答案】A
【解析】离子能在水中大量共存,就是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
A、四种离子之间不能反应,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B、H+和 SKIPIF 1 < 0 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Ba2+和 SKIPIF 1 < 0 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Ag+和C1﹣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8.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硝酸铵和硝酸钾都易溶于水,加水搅拌,看是否溶解,无法区分;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二氧化碳越多,石灰水越浑浊,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可以区分;
C、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常用肥皂水鉴别,品尝味道,无法区分;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
答案:B。
79.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A、CuO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Na2SO4加入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MnO2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杂质,故选项正确;
D、MgCl2加入AgNO3溶液反应会有新的沉淀氯化银产生,氯化铝也会和硝酸银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0.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实验室为测定铁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1.2g该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不溶性固体在空气中加热,待其完全变为黑色固体(CuO)后,称量黑色固体为15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A. 64%B. 40%C. 56%D. 50%
【答案】D
【解析】
设实验室为测定铁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铁、铜的质量分别为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黑色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 SKIPIF 1 < 0 ,原固体质量为11.2g,可得等量关系: SKIPIF 1 < 0 ,由 SKIPIF 1 < 0 可知:每有56分质量的完全反应可以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可得等量关系: SKIPIF 1 < 0 ,解得: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
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SKIPIF 1 < 0 ;
答案:D。
81. (2021年荆门市中考)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稀盐酸呈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酚酞在酸性或中性溶液都呈无色,不能鉴别,方法错误;
B、生石灰变质生成氢氧化钙,然而生石灰滴加酚酞试液,生石灰也会与酚酞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检验生石灰是否变质,不能用加入酚酞溶液,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该方法错误;
D、足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方法正确。
故选:D。
82. (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由于杂质二氧化锰固体不溶于水,而主要物质氯化钾易溶于水,故可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由于最后要得到的是氯化钾晶体,故要将滤液蒸发结晶,A错误;
B、主要物质FeSO4溶液和杂质CuSO4溶液都能与锌粉反应,故二者均被除去,错误;
C、杂质FeCl3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NaCl,而主要物质NaCl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FeCl3,但由于NaOH溶液过量,即会有剩余,故会带入新杂质,错误;
D、主要物质Cu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杂质铁反应,故除去的是主要物质,D正确。
故选:D。
83.(2021年眉山市中考)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木炭,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多余的碳酸钙,可得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且带新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4.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氧化铜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除去杂质二氧化锰;
C、氯化铝与适量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钾,再进行过滤、蒸发,不符合除杂原则;
D、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D。
85.(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酒精燃烧D.烧制陶瓷
【答案】A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A、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析时要答案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6. (2021年眉山市中考)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表示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B.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B、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硫酸反应: SKIPIF 1 < 0 ,铁与稀硫酸反应: SKIPIF 1 < 0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小,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D、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铁与硫酸铜反应: SKIPIF 1 < 0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7. (2021年眉山市中考)某无色混合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其个数比为A13+: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M=1:1:3:2,则M为
A. Cu2+B. Na+C. C1-D. Mg2+
【答案】D
【解析】溶液不显电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设A13+、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M的个数分别为1、1、3、2,则已有正电荷总数为3×1=3、负电荷总数为1×1+2×3=7,则M应带7-3=4个单位正电荷,则1个M所带正电荷数为 4÷2=2;
由分析得:
A、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不符合无色混合溶液特点,错误;
B、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错误;
C、氯离子带负电荷,错误;
D、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正确
故选D。
88. (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作导线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除味剂
C. 氧气可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D.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解析】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用作除味剂,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9. (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盐酸、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
C.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D.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答案】A
【解析】
A、向盐酸、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难溶于酸,故一开始硫酸钠就开始逐渐减少至零,符合题意;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金属过量,酸不足,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C、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甲烷和氧气反应: SKIPIF 1 < 0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分子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电解一定质量的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0.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B. 加工腊肉时放入大量亚硝酸钠防腐
C. 用洗洁精洗去衣物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D. 合成材料用途广泛,但其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答案】B
【解析】
A、煤炭中的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因此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此选项表述正确;
B、亚硝酸钠可以做防腐剂,但由于亚硝酸钠有毒,所以加工腊肉时不能放入大量亚硝酸钠防腐,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此选项表述错误;
C、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此用洗洁精洗去衣物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故此选项表述正确;
D、合成材料用途广泛,其化学性质较稳定,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所以其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B。
91. (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除去下列括号内的余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A. CaO(CaCO3):足量稀盐酸B. Fe(Zn):足量硫酸亚铁溶液
C. MnO2(KC1):足量水D. NaCl(MgCl2):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
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B、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过滤,可除去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 金刚石硬度大——裁割玻璃
D. 苏打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条件下可以夺走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可用于冶炼金属,说法正确;
B、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割玻璃,说法正确;
D、苏打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一般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93.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果上市可往水果上喷洒农药B. 过氧化氢溶液可作消毒剂
C. 霉变食物洗后可继续食用D. 坏血病是因为汞元素缺乏所致
【答案】B
【解析】
A、农药有毒,水果上市后,不可往水果上喷洒农药,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作消毒剂,符合题意;
C、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D、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4.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 H2O→Ca(OH)2B. KNO3→K2SO4
C. CO2→COD. Na2CO3→NaOH
【答案】B
【解析】
A、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B、硝酸钾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钾,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B。
95.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 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C. 向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Zn粉、Al粉、Mg粉
D.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A、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更快,加热时间短,都是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够产生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说法错误;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水时,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说法错误;
C、等质量Zn粉、Al粉、Mg粉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镁最先反应结束,锌最后反应结束,其中铝产生的氢气最多,锌产生的氢气最少,说法错误;
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说法正确;
故选:D。
96.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下列生产工艺(或方法)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 “五粮”酿酒B. 纺纱织布
C. 高炉炼铁D. 联合制碱
【答案】B
【解析】
A、酿酒生成了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高炉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联合制碱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97.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条件下生成铜,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和水,引入新杂质氯化镁,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引入新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故选A
98.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B. 用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D. 硝酸铵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B
【解析】
A、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除去钙镁离子,故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错误;
B、用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可以把油污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错误。
故选B。
99.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铁和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铜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铜,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然,故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C、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正确;
D、碳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正确。
故选B。
100.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 )
A. 碳酸钠溶液B. 氯化钡溶液C. 硫酸钠溶液D. 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则说明甲是氯化钡,乙和丁是碳酸钠、硫酸钠,丙是盐酸。
故选B。
101. (2021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检验铵根离子
B. 处理酸性废水
C. 检验气体成分
D. 证明反应发生
【答案】A
【解析】
A、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检验铵根离子,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钾和水,氢氧化钾过量,又导致废水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和食醋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无法检验气体成分,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和氯化铁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反应,无法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2021年中考重庆A卷)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B. b→c段有水生成
C. b点溶液溶质为硫酸铜
D. 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A、a→b段溶液溶质减少,但是溶剂增加,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减小,A错误。
B、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b→c段表示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没有水生成,B错误。
C、b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此时溶液溶质为硫酸铜,C正确。
D、b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沉淀硫酸钡沉淀,d点硫酸、硫酸铜都完全反应,且氢氧化钡过量,此时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故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C。
103. (2021年湖北恩施州中考)下列替换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木炭替换红磷
B. 烹调食物时,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替换食盐
C. 扑灭图书着火时,用干粉灭火器替换二氧化碳灭火器
D. 细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用细沙替换瓶底少量的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相似概念的识别。
A、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使装置压强不变,不能达到进水的效果,故A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烹饪食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干粉灭火器在灭火时会有残留物质,因此不能代替二氧化碳灭火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细沙替换瓶底少量的水,都可以达到保护瓶底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在记忆化学知识时,需要注意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04. (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早在二十世纪初,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制纯碱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侯氏制碱法,生产出Na2CO3的同时得到副产品NH4Cl,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实验测得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100g的Na2CO3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
B. t1℃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C. t2℃时,Na2C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 将t2℃的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NH4Cl晶体析出
【答案】A
【解析】
A、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20g碳酸钠,则120g的Na2CO3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符合题意;
B、t1℃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C、t2℃时,碳酸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40g碳酸钠或氯化铵,则Na2C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D、将t2℃的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NH4Cl晶体析出,因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5. (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碳酸氢钠(NaHCO3)是发酵粉主要成分,常用于制作糕点、馒头的发泡剂。某同学为探究发酵粉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他取样品20.0g,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假设样品中除NaHCO3之外的其他成分加热不发生变化,也不与盐酸反应,直接进入固体B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加热产生CO2的质量为3.1g
B. 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7.5g
C. 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B中含有剩余的HCl
D. 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0%
【答案】D
【解析】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样品20.0g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3.1g,说法错误;
B、样品20.0g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3.1g,根据 SKIPIF 1 < 0 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44:18,则生成固体A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为2.2g、0.9g,设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则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解得x=5.3g,说法错误;
C、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B中不会含有剩余的HCl,说法错误;
D、根据钠元素守恒,设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为y,则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解得y=16.8g;
原发酵粉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SKIPIF 1 < 0 ,说法正确;
故选:D。
106. (2021年四川乐山化学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A、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剩余的是硫酸,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 反而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所需水的质量为50g-5g=45g,即45mL,故称取5gNaCl加入45mL水中完全溶解,可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7.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 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答案】D
【解析】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会使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08.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如图一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二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B. b点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 a点表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 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
【答案】A
【解析】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碱性,表示的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
D、c点pH”)7.反应时,溶液中生成的NH4Cl中含有原子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过滤时,若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
(3)热解时,NaHCO3分解得到Na2CO3、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铵根离子 (2)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3) SKIPIF 1 < 0
【解析】
(1)饱和氨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氨气,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氨气溶于水是氨水,呈碱性;故饱和氨盐水的pH大于7,溶液中生成的NH4Cl中含有原子团是NH4+,名称是铵根离子;
(2)过滤时,若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3)加热后,NaHCO3分解得到Na2CO3、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5.(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2021年6月8日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据如图回答:
(1)海水制镁,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 。
(2)海水晒盐。通常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通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 (写化学式)。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
(5)步骤⑦用烧碱低温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是 。
【答案】(1)Mg(OH)2+2HCl=MgCl2+2H2O;母液中镁离子浓度高;
(2)蒸发;除尽粗盐中的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3)NH3、CO2;2NaHCO3Na2CO3+H2O+CO2↑;
(4)NaCl和H2O;
(5)NaCl。
【解答】
解:(1)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母液是蒸发水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母液中镁离子浓度高;故填:Mg(OH)2+2HCl=MgCl2+2H2O;母液中镁离子浓度高;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海水晒盐,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分析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和加入除杂试剂顺序可知,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尽粗盐中的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故填:蒸发;除尽粗盐中的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3)分析流程可知,流程中步骤⑧的反应原理是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NH3,使溶液呈碱性,再通入CO2,有利于碳酸氢钠的生成;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故填:NH3、CO2;2NaHCO3Na2CO3+H2O+CO2↑;
(4)分析流程图可知,步骤⑥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的反应原理为2NaCl+2H2O2NaOH+Cl2↑+H2↑,则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NaCl和H2O,故填:NaCl和H2O;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守恒,分析Cl2+2NaOH═X+NaClO+H2O可知,反应前Cl、Na、O、H的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已知物质中Cl、Na、O、H的个数分别为1、1、2、2,则X物质中含有1个Na和1个Cl,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流程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6.(2021年福建省中考)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 。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约为 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 。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 100g、NaCl 39.8g、MgCl2 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 g NaCl析出(溶解度见表)。此时, (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 。
【答案】(1)蒸发结晶;(2)150;生产等量的海盐,后者消耗燃料更多;:3.8;没有;20℃时溶液中的氯化镁未达到饱和状态。
【解答】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2)①1000g“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蒸干后,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约为1000g×15%=150g;故填:150;
②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降低,生产等量的海盐,消耗的燃料比用“上等卤水”消耗的燃料更多,所以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故填:生产等量的海盐,后者消耗燃料更多;
③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所以会有39.8g﹣36.0g=3.8g氯化钠析出;该温度下,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8g,此时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镁未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没有氯化镁析出,故填:3.8;没有;20℃时溶液中的氯化镁未达到饱和状态。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7.(2021年福建省中考)为方便推测某些复杂物质的化学性质,可将其化学式改用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如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推测其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
(1)举重运动员常用碱式碳酸镁[Mg2(OH)2CO3]粉末抹在手掌以增大摩擦力。
①参照上述方法,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改写为 。
②该物质兼具 碱 (填“酸”或“碱”)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③该物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2(OH)2CO32X+H2O+CO2↑,X的化学式为 。
(2)某种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可表示为2Na2CO3•3H2O2)。将过碳酸钠溶解于热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当不再产生气泡后,往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①Mg(OH)2•MgCO3;②碱;③MgO;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答】解:(1)①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则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可改写为Mg(OH)2•MgCO3。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推测其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则碱式碳酸镁兼具Mg(OH)2和MgCO3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镁属于碱。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镁、氢、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2、5、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镁、氢、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0、2、3、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镁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镁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MgO。
(2)过碳酸钠,可表示为2Na2CO3•3H2O2,兼具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过碳酸钠,可表示为2Na2CO3•3H2O2,兼具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当不再产生气泡后,往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
(1)①Mg(OH)2•MgCO3;②碱;③MgO;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酸和碱的特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1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性质③中,X代表 酸 类物质。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一个)。
【答案】(1)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2)酸。(3)NaCl+AgNO3═AgCl↓+NaNO3。
【解答】
解:(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填: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2)在性质③中,X代表酸类物质,即酸能和某些盐反应。
故填:酸。
(3)氯化钠是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
故填:NaCl+AgNO3═AgCl↓+NaN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2021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 。
(2)沉淀B的化学式是 。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过滤。(2)CaCO3。(3)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也可能全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解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解:(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
故填:过滤。
(2)沉淀B是碳酸钠和运气好该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
故填:CaCO3。
(3)小科的判断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也可能全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故填: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也可能全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 十堰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的有关资料,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组同学取污水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的污水的pH=2,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检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兴趣小组确定了废水的成分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后,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氢氧化钠; ②. NaOH+HCl═NaCl+H2O。 ③. 氯化钡溶液 ④. BaCl2+Na2SO4═BaSO4↓+2NaCl ⑤. 取适量废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解析】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
【实验探究】实验一: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的污水的pH=2,说明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原理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故填:氢氧化钠;NaOH+HCl═NaCl+H2O。
实验二:根据甲同学做的实验现象可知,有白色沉淀生成,从结论中可知,该污水中一定有硫酸钠,故白色沉淀是BaSO4。据此推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故可以判断加入溶液为氯化钡。实验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故填:氯化钡溶液;BaCl2+Na2SO4═BaSO4↓+2NaCl。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后,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取适量废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是水和氯化氢蒸发后剩下的硫酸钠。故填:取适量废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11.(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已知A、B、C、D、E、F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铁溶液中的一种。小明同学为鉴别以上六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Ⅰ:观察颜色
发现只有E溶液呈黄色,其余为无色。
Ⅱ:将无色溶液两两混合
F与D,有气体生成;D与B,有白色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E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无法鉴别出两种物质,它们是 。为一次鉴别二者,可选用以下试剂或用品中的 (填序号)继续实验。
a石蕊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pH试纸
d.氯化镁溶液
【答案】(1)FeCl3 (2)K2CO3+BaCl2=BaCO3↓+2KCl (3)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钠;abcd 溶液
【解答】解:E溶液呈黄色可知E溶液为氯化铁溶液;F与D反应生成气体,D与B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则D为碳酸钾;因此F为稀盐酸、B为氯化钡,剩余两种无法区分;
(1)根据分析过程,E为氯化铁溶液,溶质为氯化铁,故填:FeCl3;
(2)根据分析过程,B为氯化钡、D为碳酸钾,则B与D的反应方程式为:K2CO3+BaCl2=BaCO3↓+2KCl,故填:K2CO3+BaCl2=BaCO3↓+2KCl;
(3)根据分析过程,A和C为氢氧化钠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无法鉴别;为一次性鉴别二者,可加入石蕊溶液,变蓝的为氢氧化钠,无变化的是硝酸钠;可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溶液;可用pH试纸进行测定,pH值大于7的为氢氧化钠溶液,pH值等于7的为硝酸钠溶液;可加入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abcd。
【点评】此题需要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之间相互反应的现象,难度稍大。
12.(2021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碳酸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试管3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A。
【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活动探究】
1.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 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
2.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呈 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 。
【答案】实验现象记录如下:溶液变红色;Na2CO3+Ca(OH)2═CaCO3↓+2NaOH。
猜想假设:NaOH和Ca(OH)2。
活动探究: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反思与评价:碱。反应物是否过量。
【解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硝酸钠。
解: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3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溶液变红色;Na2CO3+Ca(OH)2═CaCO3↓+2NaOH。
【猜想假设】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OH
猜想二:碳酸钠过量时是NaOH和Na2CO3
猜想三:氢氧化钙过量时是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故填:NaOH和Ca(OH)2。
【活动探究】
1.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故填: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2.进行实验: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二。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故填:碱。
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完成“探究某种盐的性质”实验,填写下表。
(2)处理“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检验”实验废液。全班同学完成该实验共产生1000g含HCl废液(固体已除,大理石中杂质未参加反应),不能直接排放。
【实验方案】先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再用熟石灰处理废液至中性。
【实验操作】①称量______NaOH固体,溶解,配制30g5%的NaOH溶液。
②取100mL小烧杯,倒入20g废液样品,插入pH计测定溶液的pH,向废液样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③投入______g熟石灰处理剩余废液(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有同学提出也可以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直接加热废液除去杂质HCl,并得到CaCl2。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
【答案】 ①. Na2CO3 ②. 碱 ③. Na2CO3+2HCl=2NaCl+CO2↑+H2O ④. 4.925 ⑤. 1.5g ⑥. 35.77g ⑦. 同意,HCl具有挥发性,蒸发后剩余固体是氯化钙
【解析】
(1)该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能和氯化钡生成沉淀,能和稀盐酸生成气体,该盐是碳酸钠,显碱性,丙中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填:Na2CO3;碱;Na2CO3+2HCl=2NaCl+CO2↑+H2O。
实验计算:
解:设生成白色沉淀质量为x。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x=4.925g
故填:4.925。
(2)[实验操作]
①配制30g5%的NaOH溶液,需要氢氧化钠30g×5%=1.5g,故填:1.5g。
③解设20g废液中HCl的质量为y,需要氢氧化钙质量为z。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y=0.73g,HCl质量分数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Z=35.77g
[实验反思]
同意,HCl具有挥发性,蒸发后剩余固体是氯化钙,故填:同意,HCl具有挥发性,蒸发后剩余固体是氯化钙。
14.(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同学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利用所学知识对稀盐酸与如图中的三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 生成。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钙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评价】
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总结归纳】
(1)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拓展延伸】
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答案】实验验证:有水(或H2O);
实验探究: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又由红色变成无色
实验评价: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氯离子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或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总结归纳:Ca(OH)2+2HCl=CaCl2+2H2O
拓展延伸: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
【解答】
解:实验验证: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水(或H2O);
【实验探究】小羽取少量Ca(OH)2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加入稀盐酸,溶液又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钙消失,二者发生了反应;
【实验评价】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氯离子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或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总结归纳】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拓展延伸】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可设计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实验验证:水(或H2O);
【实验探究】: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又由红色变成无色;
【实验评价】: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氯离子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或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总结归纳】:Ca(OH)2+2HCl=CaCl2+2H2O;
【拓展延伸】: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5.(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难溶于水和乙醇且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CuCl的制备流程如图:
(1)“操作Y”名称是 。
(2)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请配平“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CuCl2+ Na2SO3+ H2O= CuCl↓+ NaCl+ H2SO4。
(4)在“滤液Ⅱ”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填化学式)
(5)“醇洗”的目的是 ,防止后续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
【答案】(1)过滤 (2)+1 (3)2;1;1;2;2;1。(4)NaCl (5)隔绝水
【解析】
解:(1)过滤能够除去难溶于水的物质。(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4)在“滤液Ⅱ”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NaCl。(5)“醇洗”的目的是隔绝水,防止后续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
(1)“操作Y”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2)CuCl中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
故填:+1。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2CuCl2+Na2SO3+H2O=2CuCl↓+2NaCl+H2SO4。故填:2;1;1;2;2;1。
(4)在“滤液Ⅱ”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NaCl。故填:NaCl。
(5)“醇洗”的目的是隔绝水,防止后续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故填:隔绝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析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是由17号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丁是黑色固体,戊是紫红色金属;常温下A是液态,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 ;B为 。(填化学式)
(2)在电解A实验中,与电源 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物质乙。
(3)工业上常用丙和F制漂白粉[CaCl2和Ca(ClO)2],同时生成A。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D和A反应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1)H2;CaCO3;(2)正;(3)Cl2+Ca(OH)2=Ca(ClO)2+CaCl2+H2O;(4)放出。
【解析】
解:常温下A是液态,A通电分解成为甲和乙,则A是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丙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是由17号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则丙为氯气;乙能与戊反应,且戊为紫红色的金属单质,则戊是铜、乙是氧气、H是氧化铜,则甲是氢气;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G,则G是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J是氯化铜;乙与丁反应生成C,丁是黑色固体单质,则丁是碳、C是二氧化碳;C与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E,E是一氧化碳;F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氢氧化钙;D和A反应生成F,则D是氧化钙;B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则B是碳酸钙;A是水、B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钙、E是一氧化碳、F是氢氧化钙、G是氯化氢、H是氧化铜、J是氯化铜、甲是氢气、乙是氧气、丙是氯气、丁是碳、戊是铜,代入验证,符合图示;
(1)根据推断过程,甲是氢气,B是碳酸钙,故填:H2;CaCO3;
(2)根据推断过程,乙是氧气,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故填:正;
(3)根据推断过程,丙是氯气、F是氢氧化钙、A是水,故该反应为Cl2+Ca(OH)2=Ca(ClO)2+CaCl2+H2O,故填:Cl2+Ca(OH)2=Ca(ClO)2+CaCl2+H2O;
(4)根据推断过程,D是氧化钙,A是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这个反应会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点评】推断题是中考化学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题型多样,变化复杂,条件隐蔽,容易出错,是一种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的题型.解题的关键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
17.(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将50.0g盐酸、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0%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最大质量为7.8g。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已知:Al(OH)3+NaOH═NaAlO2+2H2O
(1)B点溶液中所含溶质是 (填化学式)。
(2)求图中A点的坐标: 。
(3)原混合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NaCl、NaAlO2 (2)(120,13.6) (3)19%。
【解析】
解:根据将50.0g盐酸、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0%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氯化镁和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和水,由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最大质量为7.8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即可。
(1)B点,氢氧化铝沉淀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点溶液中所含溶质是NaCl、NaAlO2。
故答案为:NaCl、NaAlO2。
(2)设与氢氧化铝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Al(OH)3+NaOH═NaAlO2+2H2O
78 40
7.8g x
x=4g
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20.0%=20g,则图中A点的横坐标是140﹣20=120。
3NaOH+AlCl3=Al(OH)3↓+3NaCl
120 78
y 7.8g
y=12g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2g÷20.0%=60g。
(3)与氯化镁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20g﹣20g﹣60g=40g,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20.0%=8g。
设原混合溶液中MgCl2的质量z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w。
2NaOH+MgCl2=Mg(OH)2↓+2NaCl
80 95 58
8g z w
z=9.5g
w=5.8g
图中A点的纵坐标是7.8g+5.8g=13.6g。
则图中A点的坐标是(120,13.6)。
则原混合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100%=19%。
答:原混合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19%。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析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18.(2021·营口)如图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请将上述操作进行合理排序: (填序号)、计算;请改正操作④中的错误 。
(2)操作②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还需依次用到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三种药品均过量);
①碳酸钠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②稀盐酸的作用是 。
【答案】(1)⑤③①④② 没用玻璃棒引流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除去氯化钙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析】
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把粗盐和水转移到烧杯中,加入水搅拌溶解,再过滤,蒸发即可得到精盐,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⑤③①④②;操作④中的错误是没用玻璃棒引流。
操作②是蒸发操作,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①碳酸钠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除去氯化钙,;②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19.(2021•岳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未知浓度的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将制得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②AgCl为白色且难溶于水的固体
③CO2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④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2CO3═2NaHCO3
⑤CO2不与AgNO3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
甲同学的猜想: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乙同学的猜想: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 (填化学式)气体杂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B试管中是AgNO3溶液,C试管中是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后通入气体X。
①盛有AgNO3溶液的B装置的作用是: 。
②若A、B、C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 ,则甲、乙同学的猜想都正确。
【实验反思】要除去上述CO2中的气体杂质,可以将气体通入到 (填字母)中。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答案】【作出猜想】HCl 【实验探究】①验证HCl是否除尽 ②A产生白色沉淀 B没有沉淀产生 C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实验反思】C
【解析】
【作出猜想】盐酸具有挥发性,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HCl气体。
【实验探究】①要验证气体X含有CO2 和HCl,通入A装置,HCl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验证HCl的存在;B装置的作用是验证HCl是否除尽,防止干扰CO2的鉴别;②甲、乙同学的猜想都正确,气体X含有CO2 和HCl,A中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B中无沉淀产生,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澄清石灰水变质。
【实验反思】CO2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CO2与Na2CO3溶液、NaOH溶液都能反应,除去CO2中的气体杂质,可以将气体通入到饱和NaHCO3溶液。
20.(2021·临沂) 如图是“盐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如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利用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反应①中金属为铝,选用的盐是_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③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3)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CuCl2 (2)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
SKIPIF 1 < 0
【解析】
如果反应①中金属为铝,选用的盐是CuCl2,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
若反应②、③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②、③是盐与碱、盐的反应,一定有沉淀生成,反应实质是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
(3)反应④为酸与盐的反应,如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21.【2021呼伦贝尔、兴安盟中考】已知某无色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甲组:取少量该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原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认为原溶液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丙组:认为乙组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丙组继续探究。
【反思与拓展】
(1)在丙组的实验中,BaCl2溶液的用量对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_______(填“有”或“无”)
影响。
(2)根据原溶液中既有碳酸钠也有氢氧化钠的结论,写出甲组的实验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行实验] Na2CO3 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也会变红,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然显红色
[反思与拓展](1)有 (2)NaOH+HCl=NaCl+H2O
【解析】
[进行实验] 甲组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乙组中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原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认为原溶液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丙组认为乙组的结论不正确,因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也会变红,不能认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为进一步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丙组继续探究,由于丙组的实验结论是原溶液中既有碳酸钠也有氢氧化钠,那么丙组在乙组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足量的BaCl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显红色。[反思与拓展](1)在丙组的实验中,若加入BaCl2溶液的量不足,则BaCl2溶液不能将碳酸钠完全除去,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产生影响。(2)原溶液中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甲组的实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2.(2021•温州)温州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其中“灰汤粽”特别受欢迎。制作灰汤粽的关键是做好“灰汤”。
(1)作为粽子品质改良剂、防腐剂的灰汤富含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这是碳酸钾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制作灰汤时,用沸水浇淋草木灰(如图),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酸钾溶液。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 影响。
(3)灰汤粽是将糯米用粽叶包裹,放在灰汤中煮制而成。灰汤粽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是 。
【答案】(1)化学性质 (2)温度 (3)糖类
【解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用沸水浇淋草木灰,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酸钾溶液,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3)灰汤棕中含有糯米,糯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23. (2021·宁波)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1)表中n=_____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9.0 (2)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3)10.6%。
【解析】
(1)加入碳酸钠溶液先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有剩余,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后两次生成的沉淀相等,说明生成的沉淀,最多只能够达到9.0g,所以n=9.0g。
(2)当加入50g碳酸钠溶液时,生成气体2.2g,没有生成沉淀,说明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3)解:设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24. (2021年重庆市中考B卷)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3个水分子______。
(2)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3)人体血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4)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
【答案】 (1). 3H2O (2). CH4 (3). Fe2+ (4). D
【解析】
(1)水分子为H2O,3个水分子为3H2O。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3)人体血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的符号是Fe2+。
(4)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氯离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是,故选D。
25.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26.5g该样品,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分析并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1)8.8g;(2)80%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2.5g﹣163.7g=8.8g;
(2)设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x=21.2g
SKIPIF 1 < 0 ×100%=80%。
答: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0%。
26. (2021年眉山市中考)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钾、稀硫酸、氢氧化钙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①碳酸钠俗称纯碱,属于_______类(填序号字母)
A 酸 B 碱 C 盐
②写出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
③写出溶液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候德榜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等。则X的化学式为____。
【答案】(1) ①. C ②. Na2CO3 ③. SKIPIF 1 < 0 (2) NH4C1
【解析】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钾、稀硫酸、氢氧化钙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B+E反应有气体生成,则B和E碳酸钠或硫酸中一种,A+B和B+C都有沉淀生成,则B是碳酸钠,E是硫酸,由A+E有沉淀生成,则C是氢氧化钙,A是硝酸钡,D是氢氧化钾;
①碳酸钠俗称纯碱,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②溶液B是碳酸钠溶液,其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
③A与E反应是指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反应前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1个碳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X中包括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H4Cl。
27.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NaCl和CaCl2中都含有的阴离子_______;
(3)广泛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运输,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____;
(4)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所制得的纯碱_______。
【答案】 ①. Al ②. Cl- ③. CO2 ④. Na2CO3
【解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铝元素表示为Al;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aCl和CaCl2中都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表示为Cl-;
(3)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化学式为CO2;
(4)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钠为+1价,碳酸根为-2价,故化学式为Na2CO3。
28.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向40.0gBaCl2溶液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9.7;(2)10%。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是19.7g。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x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解得x=11.7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SKIPIF 1 < 0 。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29.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石灰石、大理石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主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的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则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利用F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
(4)F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广泛,请任举一例:___________。
【答案】(1).NaHCO3 (2). SKIPIF 1 < 0 (3). SKIPIF 1 < 0 复分解 (4).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O、Na、Cl、N、H的个数分别是1、3、1、1、1、5,生成物中含C、O、Na、Cl、N、H的个数分别是0、0、0、1、1、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C、3个O、1个Na、1个H,故D的化学式为:NaHCO3;
(2)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为氧化钙,反应④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3)F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F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0.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BaSO4 ②. HNO3、Mg(NO3)2、NaNO3(或硝酸、硝酸镁、硝酸钠)
【解析】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钠,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镁;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1)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所以步骤②中沉淀乙为硫酸钡,其化学式为BaSO4,故填:BaSO4;
(2)由步骤①可知,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则滤渣甲为铜,滤液A为硫酸镁和过量的硫酸;
由步骤②可知,滤液B中溶液呈无色,则无色滤液B中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
由步骤③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可推知,步骤②中的无色滤液B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和硝酸钠;
步骤④中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说明滤液C中一定不含硫酸根,一定含有阳离子有钠离子、镁离子和氢离子,一定含有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所以滤液C中一定含有硝酸钠、硝酸镁和硝酸,故填:HNO3、Mg(NO3)2、NaNO3(或硝酸、硝酸镁、硝酸钠)。
31.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小明用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滤后滤液中溶质为 ,其质量分数是 。
【答案】(1) SKIPIF 1 < 0 (2)氢氧化钠;10%
【解析】
(1)氢氧化钠样品含有碳酸钠,向样品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KIPIF 1 < 0 。
(2)根据图示信息,加入101.7g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滤液中溶质只含有氢氧化钠,包括样品中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设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则:
SKIPIF 1 < 0
则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SKIPIF 1 < 0 ,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SKIPIF 1 < 0 。
故分别填:氢氧化钠;10%。
32.(2021年海南省中考) 氯化钠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烧干海水变银山”是郭沫若对海南莺歌海盐场的赞美诗作。海水“晒盐”是通过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食盐。
(2)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创立“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生产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制碱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物质是_______,产物中可作氮肥的是_______。
②产物中 NaHCO3比NH4Cl先结晶析出。请结合生产原理及图解释其原因:_______。
【答案】 ①. 蒸发结晶 ②. CO2 ③. NH4C1 ④. 同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且反应时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大
【解析】
(1)海水“晒盐”是通过太阳光照射,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食盐,属于蒸发结晶;
(2)①由工艺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能循环利用;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氮肥,可用作氮肥的是氯化铵;
②由氯化铵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同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且反应时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大,所以产物中 NaHCO3比NH4Cl先结晶析出。
33.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和它慢慢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了钟乳石。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结接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入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______7(填:“>”、“7
【答案】B
【解析】图中发生反应的顺序: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 Na2SO4。
A、据图判断A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正确;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错误;
C、AB段有Cu(OH)2沉淀生成,故正确;
D、F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7,故正确。
故选B。
11.(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由CaCO3、Na2CO3、Na2SO4、NaCl、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下列实验(微溶物质按可溶处理)。
①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溶解,静置后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
②过滤,将白色沉淀A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无色溶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得到溶液C;
④在溶液C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BaSO4和CaCO3
B.该固体粉末中乙一定有CaCO3、Na2SO4、Na2CO3和Ba(NO3)2
C.无色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Na2CO3和NaCl
D.该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2SO4、Ba(NO3)2和Na2CO3,可能有CaCO3和NaCl
【答案】C
【解析】
解: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①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溶解,静置后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
②过滤,将白色沉淀A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白色沉淀A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可能含有碳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
③取无色溶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得到溶液C,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碳酸钙;
④在溶液C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所以
A、白色沉淀A中一定含有硫酸钡、碳酸钡,可能含有碳酸钙,故A错误;
B、该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2SO4、Na2CO3和Ba(NO3)2,可能含有CaCO3,故B错误;
C、硫酸钠、碳酸钠会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无色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Na2CO3和NaCl,故C正确;
D、该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2SO4、Ba(NO3)2和Na2CO3和NaCl,可能有CaCO3,故D错误。
故选:C。
12.(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硫酸铵能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的是H2,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应选用100mL量简,且缺少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2020·广西防城港�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C.CD.D
【答案】D
【解析】
A、碳粉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钙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过滤除去氢氧化铜,得到氯化钠溶液,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硝酸银,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过滤,除去氯化银,可得硝酸钾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0·广西防城港�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HCl 、KNO3、 H2SO4、 NaCl
B.MgCl2 、KOH 、NaOH、 NaCl
C.NaCl 、HNO3、MgCl2 、K2CO3
D.NaNO3 、KCl 、FeCl3 、Ba(NO3)2
【答案】A
【解析】
A、 HCl 、KNO3、H2SO4、 NaCl四种物质都能溶于水,均能形成无色溶液,相互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符合题意;
B、MgCl2与KOH 、NaOH都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HNO3与K2CO3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NaNO3、KCl 、FeCl3、Ba(NO3)2四种物质都能溶于水,相互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溶于水形成黄色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2020·广西防城港�中考真题)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CO
B.CO2→CO
C.CuSO4→CuCl2
D.KNO3→NaNO3
【答案】D
【解析】
A、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能够一步实现;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能够一步实现;
C、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能够一步实现;
D、硝酸钾不能够和其他物质一步变成硝酸钠。
故选D。
16.(2020·广西防城港�中考真题)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丁是水,则该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C.若甲、丁均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A、若丁是水,该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
B、若丙为沉淀,甲、乙中不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如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若甲为单质,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故正确;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钠(碱)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盐)和水,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C。
17.(2020·辽宁锦州�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可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然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除去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通过稀硫酸,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干燥氢气,应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0·贵州毕节�中考真题)下列做法能达到其预期目的的是( )
A.A B.BC.CD.D
【答案】A
【解析】
A、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量的氧化铜不溶于水,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将液态空气升温,氮气的沸点低,N2先逸出,氮气逸出后,液氧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和氯化钾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验满时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推断题
19.(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A和F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固体,A为红棕色,F为黑色。C和E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气体。B和D是固体单质,D能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反应生成D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C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做D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一些水,目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1) SKIPIF 1 < 0 置换反应 (2) 蓝色 (3)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SKIPIF 1 < 0
【解析】
【分析】
【详解】
A和F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固体,A为红棕色,F为黑色,A与B反应、A与C反应均能得到D和E,B和D是固体单质,D能与稀盐酸反应,D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则A为氧化铁,D为铁,E为二氧化碳,F为四氧化三铁,B、C为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C和E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气体,则C为一氧化碳,B为碳;代入验证正确;
(1)A和B反应生成D和E,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KIPIF 1 < 0 ,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C是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3)在实验室里,做D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一些水,目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点燃条件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KIPIF 1 < 0 。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2020·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C为一种红色固体单质,请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若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为水,请写出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 SKIPIF 1 < 0 置换 (2) SKIPIF 1 < 0
【解析】
(1)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较常见的物质,A为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则A应是碳,C为一种红色固体单质,则C应是铜,则B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正确;则该反应为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较常见的物质,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为甲烷,D为水,则B是氧气,C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正确;则该反应为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点睛】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
21.(2020·湖北十堰�中考真题)A、B、C、E、F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物质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E俗称纯碱。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__________种。
【答案】(1)水或H2O (2)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3)四
【解析】A、B、C、E、F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物质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故A是水;E俗称纯碱,可推出E为碳酸钠;A能与B相互转化,C能转化为B,C能与碳酸钠反应,C可能是酸,如稀盐酸,B为氢气;C能与F反应,F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可推出F为氢氧化钠,D能与水反应,D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A是水或H2O。
(2)A→B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E→F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3)A→B: SKIPIF 1 < 0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B→A: SKIPIF 1 < 0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当然该转化也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C→B: SKIPIF 1 < 0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A与D反应: SKIPIF 1 < 0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D→E: SKIPIF 1 < 0 ,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E→D: SKIPIF 1 < 0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与E反应: SKIPIF 1 < 0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与F反应: SKIPIF 1 < 0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E→F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F→E: SKIPIF 1 < 0 ,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图中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四种。
22.(2020·辽宁锦州�中考真题)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C、D、E为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G常用作食品干燥剂,D和E之间发生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请回答:
(1)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2)F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3)G→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4)A-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1)改良酸性土壤等合理答案 (2) 酸 (3)化合反应 (4)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5) SKIPIF 1 < 0
【解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为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可推出B为氧化铁,D和E之间发生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故D与E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且E能与氧化铁反应,则E是稀盐酸,D是碳酸钙,G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且D能转化为G,可推出G为氧化钙,G能转化为C,C能与E反应,可推出C为氢氧化钙,A能与稀盐酸反应,且B能转化为A,可推出A为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C是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F能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故F是酸;
(3)G→C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4)A-E反应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5)B-E反应为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三、科学探究题
23.(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常用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了(如图)。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 SKIPIF 1 < 0 猜想2: SKIPIF 1 < 0 猜想3: SKIPIF 1 < 0
猜想4: SKIPIF 1 < 0
(查阅资料) SKIPIF 1 < 0 溶液显碱性, SKIPIF 1 < 0 溶液不与 SKIPIF 1 < 0 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
(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 。
(2)为了确定该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 SKIPIF 1 < 0 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SKIPIF 1 < 0 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猜想 _______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
②另取 SKIPIF 1 < 0 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拓展思考)小丽和小强都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同?
(延伸探究)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向 SKIPIF 1 < 0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
故出现小强的实验现象。
(应用提升)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若不另加任何试剂要将二者鉴别开,你的鉴别方案是 ____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答案】(实验探究)1、4 (交流讨论)(1) SKIPIF 1 < 0 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意思相同且表达准确均可得分) (2)①2 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应用提升)分别将两瓶溶液编号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取少量 SKIPIF 1 < 0 ,将 SKIPIF 1 < 0 滴入 SKIPIF 1 < 0 中,若立即产生气泡,则 SKIPIF 1 < 0 是稀盐酸, SKIPIF 1 < 0 是碳酸钠溶液。(说明:用互滴法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即可或用蒸发法;取少量无色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若有固体残留,则该溶液时碳酸钠溶液,另一溶液为稀盐酸等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实验探究:小丽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mL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故猜想1、4不成立;
交流讨论:(1)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1、2、3成立猜想4不成立,故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
(2)①取 SKIPIF 1 < 0 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SKIPIF 1 < 0 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故由此得出猜想2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应用提升:由以上分析可知,向 SKIPIF 1 < 0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故向碳酸钠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一开始无气体产生,故分别将两瓶溶液编号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取少量 SKIPIF 1 < 0 ,将 SKIPIF 1 < 0 滴入 SKIPIF 1 < 0 中,若立即产生气泡,则 SKIPIF 1 < 0 是稀盐酸, SKIPIF 1 < 0 是碳酸钠溶液。
24.(2020·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______,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
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__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两
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8-22)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考点 28 化肥 (含解析),共87页。
这是一份(18-22)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考点 25 常见的酸和碱(含解析),共230页。
这是一份(18-22)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考点 19燃料利用与开发 (含解析),共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