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展开地理试题 2024.0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 年12 月6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成功抵达罗斯海海域。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163°42'E,74°56'S)开站。秦岭站将主要用于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底地质、冰川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同时作为中国开展南极内陆考察的重要支撑点。图1示意南极秦岭站位置,图2示意我国极地科考船行进路线。据此完成1~3题。
1.秦岭站选址在罗斯海区域沿岸的主要原因有
①距离我国最近,航行距离短 ②弥补我国太平洋扇区南极科考站空白
③兼具海陆环境,科考价值高 ④纬度最高,有利于开展南极内陆考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秦岭站建站条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风从海上吹来,较温暖 B.冻融作用强,岩石易风化
C.地形平坦,易于施工 D.地处海湾,补给方便
3.在从上海出发沿图示线路抵达秦岭站途中,科考船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①海域行船顺风顺水 B.②海域国旗始终飘向西南
C.③海域船体吃水较深 D.④海域遭遇大风大浪
云贵高原是孕育谷雾的“温床”。经辐射散热冷却后的空气,由于密度增大,沿洼地下沉,水汽达到饱和时,就会在谷底形成谷雾。谷雾的出现,让高原平添几分飘逸脱俗之美,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图3为贵州某山区谷雾景观照片。据此完成4~6题。
4.云贵高原上观赏谷雾景观最佳的时间是
A.”日出 B.正年 C.傍晚 D.子夜
5.云贵高原是孕育谷雾的“温床”,其原因有
①光照充足 ②降水丰沛 ③山高谷深 ④植被茂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云贵高原拍摄谷雾景观最佳季节在春秋,其原因主要是
A.多晴朗天气 B.昼夜温差大 C.多大风天气 D.太阳辐射强
林火对植被和多年冻土的影响较大。 图4 为稳定气候条件下北方某地区林火发生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林火发生后的一段时期活动层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反射强 B.积雪厚度大 C.地面辐射弱 D.植被覆盖少
8.林火发生后土壤深层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减少,缺少枯枝落叶补充 B.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分解加快
C.地表塌陷,土壤被冲刷带走 D.大火燃烧充分,有机碳燃烧殆尽
酵素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其生产流程如图5 所示。位于浙江山区的箭岭村自2017年起使用酵素种植大米、果蔬等农产品。该村的许多酵素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较高,往往在刚种下时就被预定一空。 目前,酵素农业在我国发展较快,但还属于“小众”农业。据此完成9~10题。
9.箭岭村发展酵素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土壤板结状况 B.丰富农产品的种类
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减少生活垃圾污染
10.酵素农业的规模化推广面临的困难有
②单产水平较低 ②酵素液产量不足 ③劳动力成本高 ④产品价格较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社区公园为儿童游憩活动提供了场地和设施,不同年龄段儿童游戏场地活动设施和空间要求不同。图6 示意德国某市儿童游戏场地不同年龄段分级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市儿童游戏活动场地
①0~6岁服务范围最小 ②6~12岁服务范围最小
③12~16岁服务范围最大 ④0~12岁服务范围最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2.依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市城市空间类型为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模式
13.该市西南部儿童游戏活动场地较密集,其主导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环境优美
C.人口密集 D.教育发达
水足迹是指某区域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图7为2005—2019 年黄河流域不同省区水足迹的影响因素占比分解图,表1为山东省与甘肃省人口、经济及水资源情况比较。据此完成14~15题。
注:人口效应表示人口规模变动,城镇化效应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之比,规模效应表示 GDP 的变化,禀赋效应表示城镇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结构效应表示产业结构,技术效应表示水资源利用效率。
表1
14.从整体上看,影响黄河流域各省区水足迹最显著的拉动效应和抑制效应分别是
A.人口效应 禀赋效应 B.规模效应 城镇化效应
C.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D.人口效应 技术效应
15.山东省与甘肃省禀赋效应对水足迹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其原因是
A.产业结构差别大 B.经济水平差别大
C.节水技术差别大 D.人口压力差别大
省份
常住人口
(万人)
经济总量
(亿元)
人均水资源
(m³)
人均用水量
(m³)
万亿 GDP
用水量(亿m³)
山东省
10165
73129
369
219
30.4
甘肃省
1852
6233
964
183
56.7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图8),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由众多白色新月形沙丘组成,雨季降临时沙漠上会出现成千上万个微小湖泊,形成“千湖沙漠”奇景(图9)。
亚乌孙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干支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蜿蜒曲折,沙洲、河漫滩数量众多。亚马孙河口(图10)极为宽阔,入海水量巨大,拥有壮观的涌潮,然而却没有出现河口三角洲。
(1)在图9上方标注指向标,下方沙垄处用箭头画出风向。(2分)
(2)推测‘千湖沙漠”的形成过程。(6分)
(3)说明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尘卷风是春夏季午后常见的对流旋涡,直径只有几米到十几米,可见高度多为几十米到一二百米,持续时间不超过 30分钟,多发生在沙漠、戈壁、干河滩等地区。图11为尘卷风形成示意图。
肖塘位于沙漠边缘(如图12),一年四季均可观测到尘卷风。图13为肖塘地区 1992年~2017 年尘卷风月发生日数与月平均地气温差、风速、相对湿度和气压变化统计图。
(1)说明尘卷风难以预测和防范的原因。(4分)
(2)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肖塘地区尘卷风日数较多的原因。(10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姜席堰水利工程(图14)地处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江下游,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 600多年历史,是古代山区河流引水工程的典范。该工程由姜堰(上堰)、沙洲、席堰(下堰)、泄洪冲沙闸和渠首分水闸等部分组成,借用沙洲实现自动分水、引水、排沙和安全度汛。姜席堰采用松木石框架结构(图 15),建筑材料以当地松木、卵石为主。
据史料记载,姜席堰高峰时期灌溉农田5 万余亩。灌渠沿途各种筒车、水碓、磨坊、油坊等纷纷兴起,发展起稻谷、桕籽、茶籽等农产品加工贸易,使灌区渐渐演变成粮油贸易集散地。
(1)说明姜席堰水利工程巧借沙洲实现自动分水、引水的原理。(4分)
(2)说出姜席堰堰体采用松木石框架结构的理由。(4分)
(3)简述姜席堰水利工程蕴含的人地和谐理念。(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数据,“算”是算力。东数西算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2022年2月,国家决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图16)。
(1)描述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空间布局特点,比较东西部算力中心的区位优势。(7分)
(2)从区域协调和绿色发展的角度,简述建设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意义。(6分)
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 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 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