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解析版).docx
    • 练习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考试版).docx
    • 练习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参考答案).docx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解析版)第1页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解析版)第2页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解析版)第3页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考试版)第1页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考试版)第2页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考试版)第3页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参考答案)第1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考试版docx、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22·23下·济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目前,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这些新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等。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应变局、育先机、开断局。
    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涵养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要特别注重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王蔚《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所谓文化公平,是指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的机会和权利,从而能够实现满足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尽管当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和较大突破,但文化不公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把文化公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推动。
    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文化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不公,其根结在于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性。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特殊群体教育的投入,但城乡、地区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首先,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政府要转变角色,重点履行好规划引导方向、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规范市场、优化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的作用;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构建形式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依法依规参与、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其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消费终端延伸拓展;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适应性,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再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发挥。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社会服务功能。
    要关注城乡文化的融合问题。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的冲突和隔阂问题尤为突出,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的文化认同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从而消解城乡文化冲突与隔阂,增强农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与融入,最终促成城乡文化共融发展。首先,要树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这需要遵循发展规律,确立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观念,为乡村文化的融合塑造一种和谐、共生的共同价值观和提供一种良性的发展机制。其次,要构建城乡文化融合的文化符号体系,一方面,可在城市选择一定范围建立体现特色农业的城市农业发展区,让城市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创新和再包装,并扩大在城市的宣传推介,增强城市市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体验感,以此来获得市民的认同感。再次,要加大乡土文化记忆的重构,特别是要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记忆的复原和重构作为城乡文化融合的重要交流平台,通过对地方性文化的再次弘扬,使其与现代文化交融发展。
    (刘艳云《以文化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B.坚持正确导向就是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C.城乡、地区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体现了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性,折射出教育不公的问题。
    D.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作用,构建适合的社会组织体系,才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才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错误,依据“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政府要转变角色,重点履行好规划引导方向、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规范市场、优化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的作用;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构建形式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依法依规参与、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可知“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作用,构建适合的社会组织体系”并不是“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党和政府在前进方向、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方面引领与规划。
    B.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需要在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等方面做出努力。
    C.文化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为文化不公是当下我国面临的重大困难。
    D.解决城乡文化的冲突隔阂问题,需要适合的理念、文化符号,加大乡土文化记忆重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因为文化不公是当下我国面临的重大困难”错误,依据“尽管当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和较大突破,但文化不公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把文化公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推动”可知并没有说“文化不公是当下我国面临的重大困难”。
    故选C。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上海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举办市民文化节。
    B.宜春上高南港镇建设紫薇文化产业园,发展“紫薇经济”,走融合发展路。
    C.桐城阅读空间运用大数据实现阅读点服务效能数据化、实时化、可评价。
    D.大同鼓楼街的《游龙戏凤》沉浸式古装剧演绎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围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B.“宜春上高南港镇建设紫薇文化产业园,发展‘紫薇经济’”属于发展旅游经济,而不是公共文化。
    故选B。
    4.两则材料都提到公共文化服务,但是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1)材料一,重点论述了如何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2)材料二,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问题作为实现文化公平的一个方面来论述,分别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精准供给和强化功能发挥方面具体论证。(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材料一,依据“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应变局、育先机、开断局”可知文本就如何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来重点论述;同时,依据“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可知作者认为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2)材料二,依据“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可知文本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问题作为实现文化公平的一个方面来论述,同时,依据“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发挥”可知作者分别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精准供给和强化功能发挥方面具体论证。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观点,分析安庆市是如何推进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6分)
    2022年安庆市文化馆、教研室联合创排黄梅戏校园课间操,自2022年5月以来,已对60余名体育、音乐教师进行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师资培训,其后在全市55所学校实行试点推广并举行那市级展演。同时,组织黄梅戏广场舞展演,累计完成基层展演62场,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
    【答案】(1)坚持正确的导向。安庆市文化馆、教研室对当地的公共文化进行了方向引领,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2)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黄梅戏与广播体操、广场舞的结合,有助于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安庆市通过黄梅戏进校园、黄梅戏广场舞表演的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4)能够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政府参与指导、培训、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黄梅戏变身课间操、广场舞,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找到了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坚持正确的导向。材料一认为“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安庆市文化馆、教研室联合创排黄梅戏校园课间操,组织黄梅戏广场舞展演,累计完成基层展演62场,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对当地的公共文化进行了方向引领,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2)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材料一认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而安庆市文化馆、教研室将黄梅戏与广播体操、广场舞的结合,有助于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材料一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而安庆市通过黄梅戏进校园、黄梅戏广场舞表演的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累计完成基层展演62场,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4)能够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材料二认为“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政府要转变角色,重点履行好规划引导方向、政策支持、……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而安庆市文化馆、教研室联合创排黄梅戏校园课间操,组织黄梅戏广场舞展演就属于政府参与指导、培训、推广的行为;同时,材料二认为“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适应性,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发挥。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社会服务功能”,而富有地方特色的黄梅戏变身课间操、广场舞,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找到了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22·23下·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月不知心里事
    周克芹
    脱下汗湿的灰布衣服,换上一件崭新的月白色的的确良衬衫,容儿跨出小屋。
    屋外的院墙爬满了丝瓜藤,还有牵牛花。丝瓜是娘种的,牵牛花是容儿种的。上肥的时候,母亲偏心眼儿,丝瓜苗吃得又饱又足。如今藤儿爬起来,这派势可壮了,把又瘦又小的牵牛藤儿掩盖在它肥大的绿叶下,露不出脸儿来。
    容儿在院墙下站了站。她已经忘记了牵牛花的委屈;就算还没忘吧,她也不计较这件事情了。近日来,她心头装着更大的委屈。
    天上有一抹淡淡的浮云。初升的圆月在薄薄的云后面窥视大地。山峦、田野、竹园、小路,一切都是这样的朦朦胧胧。
    容儿和巧巧约好去看小翠。朦胧的月光照着两个姑娘,她们顺着一条拐了弯的田坎往前走去。
    巧巧成天爱说爱笑,她的话已经往哪州哪国绕了一圈,容儿不知道。这会儿,定了定神,却听她说:“小说还没写完,小翠抢了去看,却又叫她哥哥发现了……”
    “你没对我说过,你在写小说。”
    “我怕你呢。因为我写了一家人:老娘自私透了,克得很;儿子呢,三十岁娶不上亲,又穷又懒;一个姑娘呢,二十多岁,成天劳动,还做着团支书和科研小组组长的工作,因为队里穷,家里穷,她一年四季都穿着又厚又粗的衣服,布的颜色又老,想买一件的确良衬衫吧,手上没有一个零钱……”
    “去去去……别说了。”容儿狠狠地拧了她一把。月亮在水田里慢慢移动,伴着她的缓缓的脚步。容儿看看天,天上的浮云已不知去向。
    容儿想起小翠的哥哥,那个“怪人”!那些青年们,上过学,除了一年四季庄稼经,他们心里装着比父母兄嫂更丰富的东西。他们给农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在这个大队,小翠的哥哥读的书比谁都多,他担任大队会计以后,大胆地推行起生产责任制来,什么“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等。起初大队支书都反对他。他因此得罪了一些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可他满不在乎,社员们不反对他,一年下来,大家都得到了好处,那些记恨他的人也少了。
    转过田角,容儿听到“嚓嚓”的响声。有人还在那儿挖地。麦桩地里站着一个男的,光着膀子,拄着一把锄头。容儿望着他,月光下,他显得很矫健。其实呢,他的相貌平常,个子也不高。
    这会儿,他已经认出了两人。“二位到哪儿去呀?”
    巧巧的嘴不让人:“嗨,你好哩!你妹子明天就出嫁了,你不在家里帮忙?”
    那人依然笑着。容儿想问:“你为什么在这儿挖地呀?这不是你们家的包产地呀。”小翠曾告诉过她:“我哥假积极,没人包的山坡地,他包。累死我们了。”
    “正好,我有些事要给你们说,在田埂边坐一会儿吧。”明全说着,把单衣披在肩上。
    三人坐在田坎上。容儿盯着面前的田水,她又看见水里的月亮了。刚才,她走,月儿也跟着走,这阵她坐下,月儿也不走了,就这么静静地守候在身旁,等待着她。
    明全点燃一支纸烟,问:“巧巧,你的小说快发表了吧?”
    “还没有写完呢。”
    “还没写完?不就只差个结尾了嘛。”明全说,“小说里那家人有什么变化,你如实地写出来就好了嘛!那个儿子大变样了,还娶了媳妇。小春粮食超产一千斤,老大娘高兴得不得了,这一回,据说老人家一点儿也不‘克’啦,把卖粮食的钱全数交给儿女去安排!那个女儿,新添了两套‘料子’,衬衣是月白色的……这个结尾不是很真实么?容儿,你说真实不真实?”
    巧巧怕容儿生气,忙拉着她的手要走。容儿没有动。不知怎么的,她愿意在这潮湿的田坎上多坐一会儿。听凭清风吹拂她滚烫的面颊。
    近两年,容儿家里的生活明显变化。然而,却只有在今夜,在此刻,对于变化了的生活,她才强烈地感觉到了。
    巧巧见容儿不动,便又向明全说:“你不是有事要给我们说么?”
    明全笑着说:“自从生产责任制搞起来以后,大家都不再缺口粮了,这是第一步。现在……我要转告二位:明天晚上吃过夜饭到大队开会,研究科研组的工作。”
    巧巧忙说:“科研组不是都散伙了嘛!”
    “嘿嘿嘿,这事儿该我做检讨。不能散。还要办一个农业技术夜校,把青年们组织起来学习科学技术。”
    容儿突然插嘴问:“是么,这是真的么?”
    明全认真地说:“今天支委会上决定的。你们的忧虑,也是当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级注意到了。”
    容儿依旧淡淡地说:“注意到,就好了。”暗地却吐了口长长的气,心里感到说不出的舒坦。
    明全说:“不过,科研组不能像过去那样吃大锅饭。”
    容儿答道:“我们都不是懒人。我们小组愿意给生产队订立承包合同。”
    明全忙说:“当然,也不会叫你们吃亏。”他说罢,纵声大笑起来。这笑声有一种力量,冲击着这初夏夜晚的宁静。
    一个老汉拄着棍走过来了。容儿认得老汉姓马,同时,她忽然想起:马大爷的老伴害病进了医院,儿女都到医院服侍老母亲去了,土地没有人来种。“这个怪人!”容儿心里这样说。
    马大爷和明全说什么,容儿完全没听。她望着明全那消瘦下去了的脸频,心中暗暗责备起自己来。而那种讨厌的委屈情绪,已随着清风,在宁静的月夜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容儿回到家里了。她和巧巧在小翠家没呆一会儿,两人约定明晚一块儿去大队参加会议。
    矮墙里,满院子如水的月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选取“丝瓜藤”“牵牛花”“田坎”等典型意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文中“的确良”“吃大锅饭”“社员”等词语既能看出农村的发展变化,又使本文具有时代特色。
    C.“吐了口长长的气”“心里感到说不出的舒坦”可以看出容儿听到能再次开展科研工作而放下忧虑了。
    D.明全在小翠眼中是“假积极”,在容儿眼中是“怪人”,这表明有理想、勇于开拓的农村新青年与当时环境的矛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D.“这表明有理想、勇于开拓的农村新青年与当时环境的矛盾”错误,“容儿回到家里了。她和巧巧在小翠家没呆一会儿,两人约定明晚一块儿去大队参加会议”可知,她们原来不理解而现在理解了明全的行为,这样写刻画了走在时代前列的农村新人形象,他们有理想,有追求,勇于开拓,敢于担当。
    故选D。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圆形结构,从容儿出门始,至容儿归家终,首尾呼应,章法谨严。
    B.从“天上有淡淡的浮云”,到“浮云已不知去向”不仅交代了环境的变化,还暗示容儿将消除对明全的芥蒂。
    C.全文以容儿的视角展开叙述,不仅刻画了明全等人物形象,而且表现了容儿的内心世界。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容儿、巧巧相约送别小翠途中偶遇明全的平常生活片段,折射出农村改革的社会背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全文以容儿的视角展开叙述”错误,全文写容儿与巧巧在一月光溶溶的夜晚相约去看明天就要嫁人的“闺蜜”小翠,在月夜、在月光下、在不远的一段路上,容儿与巧巧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构成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可见应该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故选C。
    8.小说中“写小说”的情节设计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与小说本身的内容形成呼应,补充了容儿的家庭、职业等信息,使情节更加完整;②丰富了容儿能干、追求进步的形象,人物更加立体饱满;③更好地表现容儿一家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下的农村变迁;④叙事灵活,增加叙事的层次感,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我怕你呢。因为我写了一家人:老娘自私透了,克得很;儿子呢,三十岁娶不上亲,又穷又懒;一个姑娘呢,二十多岁,成天劳动,还做着团支书和科研小组组长的工作,因为队里穷,家里穷,她一年四季都穿着又厚又粗的衣服,布的颜色又老,想买一件的确良衬衫吧,手上没有一个零钱……”可知,容儿的母亲自私,哥哥又穷又懒,自己做着团支书和科研小组组长的工作。与小说本身的内容形成呼应,补充了容儿的家庭、职业等信息,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合原文“容儿答道:‘我们都不是懒人。我们小组愿意给生产队订立承包合同’”“容儿回到家里了。她和巧巧在小翠家没呆一会儿,两人约定明晚一块儿去大队参加会议”可知,丰富了容儿能干、追求进步的形象,人物更加立体饱满;
    结合原文“小说里那家人有什么变化,你如实地写出来就好了嘛!那个儿子大变样了,还娶了媳妇。小春粮食超产一千斤,老大娘高兴得不得了,这一回,据说老人家一点儿也不‘克’啦,把卖粮食的钱全数交给儿女去安排!那个女儿,新添了两套‘料子’,衬衣是月白色的……这个结尾不是很真实么?容儿,你说真实不真实?”可知,更好地表现容儿一家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下的农村变迁;
    结合原文“巧巧成天爱说爱笑,她的话已经往哪州哪国绕了一圈,容儿不知道。这会儿,定了定神,却听她说:“小说还没写完,小翠抢了去看,却又叫她哥哥发现了……”“巧巧的嘴不让人:‘嗨,你好哩!你妹子明天就出嫁了,你不在家里帮忙?’”“巧巧怕容儿生气,忙拉着她的手要走容儿没有动”“巧巧见容儿不动,便又向明全说:‘你不是有事要给我们说么?’”“巧巧忙说:‘科研组不是都散伙了嘛!’”可知,穿插巧巧的内容,叙事灵活,增加叙事的层次感,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9.有人评价周克芹先生的这篇小说是“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景物描写营造意境美:文中对月亮的描绘,营造了乡村夜晚朦胧静谧的景象,为小说增添诗情画意美。②人物塑造表现人性美:明全晚上帮马老汉种田,表现了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如果从有追求、有理想、勇挑重担等角度分析亦可;也可以分析容儿的勤劳质朴和巧巧的心思细腻体贴。)③语言叙述体现诗意美:运用散文化笔法,淡化情节,叙事细腻,使小说富有诗意美。④把“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村改革和向科学进军的重大题材放入普通而诗意生活片段的叙述中。(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合原文“天上有一抹淡淡的浮云。初升的圆月在薄薄的云后面窥视大地。山峦、田野、竹园、小路,一切都是这样的朦朦胧胧”“矮墙里,满院子如水的月光”可知,景物描写营造意境美:文中对月亮的描绘,营造了乡村夜晚朦胧静谧的景象,为小说增添诗情画意美;
    结合原文“一个老汉拄着棍走过来了。容儿认得老汉姓马,同时,她忽然想起:马大爷的老伴害病进了医院,儿女都到医院服侍老母亲去了,土地没有人来种。‘这个怪人!’容儿心里这样说”可知,人物塑造表现人性美:明全晚上帮马老汉种田,表现了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
    结合原文“巧巧怕容儿生气,忙拉着她的手要走容儿没有动”可知,巧巧的心思细腻体贴;
    结合原文“一个姑娘呢,二十多岁,成天劳动,还做着团支书和科研小组组长的工作”“我们都不是懒人。我们小组愿意给生产队订立承包合同”可知,容儿勤劳质朴;
    结合原文“屋外的院墙爬满了丝瓜藤,还有牵牛花。丝瓜是娘种的,牵牛花是容儿种的。上肥的时候,母亲偏心眼儿,丝瓜苗吃得又饱又足。如今藤儿爬起来,这派势可壮了,把又瘦又小的牵牛藤儿掩盖在它肥大的绿叶下,露不出脸儿来”“她望着明全那消瘦下去了的脸频,心中暗暗责备起自己来。而那种讨厌的委屈情绪,已随着清风,在宁静的月夜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可知,语言叙述体现诗意美:运用散文化笔法,淡化情节,叙事细腻,使小说富有诗意美;
    结合原文“在这个大队,小翠的哥哥读的书比谁都多,他担任大队会计以后,大胆地推行起生产责任制来,什么‘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等。起初大队支书都反对他。他因此得罪了一些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可他满不在乎,社员们不反对他,一年下来,大家都得到了好处,那些记恨他的人也少了”“自从生产责任制搞起来以后,大家都不再缺口粮了,这是第一步。现在……我要转告二位:明天晚上吃过夜饭到大队开会,研究科研组的工作”可知,把“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村改革和向科学进军的重大题材放入普通而诗意生活片段的叙述中。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22·23下·石家庄·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人已胜智氏,归而缮甲砥兵。楚王恐,召梁公弘曰:“晋人已胜智氏矣,归而缮甲兵,其以我为事乎?”梁公弘曰:“不患,害其在吴乎?夫吴君恤民而同其劳,使其民重上之令,而人轻其死以从上。臣登山以望之,见其用百姓之信,必也勿已乎,其备之若何?”不听,明年,阖庐袭郢。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壑深,蓄积多。”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蓄积多则赋敛重,赋敛重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壑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兴兵伐之,遂取陈。
    石益谓孙伯曰:“吴将亡矣!吾子亦知之乎?”孙伯曰:“晚矣,子之知之也,吾何为不知?”石益曰:“然则子何不以谏?”孙伯曰:“昔桀罪谏者,纣焚圣人,剖王子比干之心。袁氏之妇,络而失其纪,其妾告之,怒弃之。夫亡者,岂斯人知其过哉?”
    齐桓公将伐山戎、孤竹,使人请助于鲁。鲁君进群臣而谋,皆曰:“师行数千里,入蛮夷之地,必不反矣。”于是鲁许助之而不行。齐已伐山戎、孤竹,而欲移兵于鲁。管仲曰:“不可。诸侯未亲,今又伐远而还诛近邻,邻国不亲,非霸王之道。君之所得山戎之宝器者,中国之所鲜也,不可不进周公之庙。”桓公乃分山戎之宝,献之周公之庙。明年起兵伐莒,鲁下令丁男悉发,五尺童子皆至。
    智伯欲袭卫,故遗之乘马白璧,卫君大悦,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卫君曰:“大国礼寡人,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节选自《说苑·权谋》,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B.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C.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D.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没有理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是灾祸的先兆啊!我们没有前去给他送礼物,他却给咱们送来礼物,因此忧虑。”于是卫国君主下令整修桥梁渡口,同时整备边城。智伯听闻卫国军队驻扎在边境上,于是就退兵了。
    “我未有往”的意思是“我们没有前去给人家送礼物”,意思完整;“彼”指代智伯,是“有以来”的主语,如果断到“彼”后,那么“有以来”缺少主语,所以应断到“往”后边,可排除 AC。
    “卫兵在境上”是“闻”的宾语,同时“智伯”是“乃还”主语,所以应断在“上”的后边,可排除 D。
    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与齐桓公、晋文公的“桓”“文”都是谥号,谥号是对人物盖棺定论的评价。
    B.“罢”意思是“疲乏,疲劳”,与《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中的“罢”含义不同。
    C.“谏”意思是“进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的“谏”含义不同。
    D.“鲜”意思是“少”,与《陈情表》“终鲜兄弟”中的“鲜”含义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正确。罢:疲乏,疲劳/结束。句意:那么百姓力量衰竭了。/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C.错误,两个“谏”的含义相同,都是“进谏,劝谏”的意思。句意:过去桀惩罚进谏的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
    D.正确。句意:是华夏诸国很少见的。/又没有兄弟。
    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人战胜智氏后依然进行军备的行为,让楚王很害怕,可梁公弘认为不必担心晋人,吴国才是祸患的来源,并分析其中原因,但楚王没有听从。
    B.在是否讨伐陈国的问题上,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不一。宁国指出陈国横征暴敛,滥用民力,百姓生怨,派兵讨伐,一定会取得胜利。
    C.石益、孙伯都认为吴国将要灭亡,石益想请孙伯和他一起向吴王进谏,孙伯认为吴王和桀、纣一样,不仅进谏没有作用,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D.智伯想攻打卫国,先给卫国国君送来礼物迷惑他,卫国国君和大夫们很高兴,只有南文子对此感到忧虑,他向卫君说明了自己忧虑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石益想请孙伯和他一起向吴王进谏”错,原文说的是“然则子何不以谏”,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您为何不进谏呢”,由此可知是石益请孙伯进谏,而不是要一起进谏。
    故选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吴君恤民而同其劳,使其民重上之令,而人轻其死以从上。
    (2)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蓄积多则赋敛重,赋敛重则民怨上矣。
    【答案】(1)吴国国君体恤百姓并和他们一起劳作,使他的百姓看重君主的命令,百姓不惜牺牲生命来服从君主。
    (2)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积蓄很多赋税就沉重,赋税沉重,那么百姓就怨恨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恤”,体恤;“同”,和……一起;“重”,看重,“轻”,看轻;“从”,服从。(每处1分)
    (2)“夫陈,小国也”,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蓄积”,财粮的积蓄;“赋敛”,赋税;“怨上”,怨恨君主。(每处1分)
    14.齐桓公为什么要攻打鲁国?管仲向齐桓公建议不要攻打鲁国,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鲁国答应齐国帮助齐国讨伐山戎、孤竹,最后却没有派兵;(1分)管仲认为成就霸业的关键在于诸侯的亲附、信服,攻打远方的国家后又讨伐鲁国,会导致与邻国为敌,不利于成就霸业。(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四段“齐桓公将伐山戎、孤竹,使人请助于鲁。鲁君进群臣而谋,皆曰:‘师行数千里,入蛮夷之地,必不反矣。’于是鲁许助之而不行。齐已伐山戎、孤竹,而欲移兵于鲁”可知,齐桓要攻打鲁国的原因是鲁国答应齐国帮助齐国讨伐山戎、孤竹,最后却没有派兵;
    根据原文第四段“管仲曰:‘不可。诸侯未亲,今又伐远而还诛近邻,邻国不亲,非霸王之道。君之所得山戎之宝器者,中国之所鲜也,不可不进周公之庙。’”可知,管仲认为成就霸业的关键在于诸侯的亲附、信服,攻打远方的国家后又讨伐鲁国,会导致与邻国为敌,不利于成就霸业。
    参考译文:
    晋国人已经打败了智氏,回国后他们修治铠甲,磨利兵器。楚王很惊恐,召见梁公弘说:“晋人已经打败智氏了,回去又整治军备,他们是否在打我们的主意呢?”梁公弘说:“不要担心,祸害恐怕会来自吴国吧?吴国国君体恤百姓并和他们一起劳作,使他的百姓看重君主的命令,百姓不惜牺牲生命来服从君主。我爬到山上观望他们,看见他们的国家获得百姓的信赖,其野心必然不会中止,我们要防备他们,君上以为如何?”楚王没有听从,第二年,吴王阖闾率兵攻击郢都。
    楚庄王想要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积蓄很多赋税就沉重,赋税沉重,那么百姓就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百姓力量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派军队去讨伐它,于是攻下了陈国。
    石益对孙伯说:“吴国将要灭亡了!您也知道吗?”孙伯说:“已经晚了,您已经知道了,我为什么不知道呢?”石益说:“既然这样,那么您为何不进谏呢?”孙伯说:“过去桀惩罚进谏的人,纣王烧死圣人,挖出王子比干的心。袁家的妻子,缠丝找不到头绪了,小妾告诉了她,她很生气把小妾抛弃了。要灭亡的人,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过错呢?”
    齐桓公准备征伐山戎国、孤竹国,派人向鲁国求助。鲁君让群臣进殿商议,都说:“出兵数千里,攻入蛮夷地界,一定不能返回。”于是鲁国口头答应相助却没有派兵前去。齐桓公征讨山戎、孤竹胜利回师后,想要挥师进军鲁国。管仲说:“不行。当前诸侯对我们还不亲近,现在又讨伐远方的敌人,而返回后讨伐近邻,邻国与我们不亲近,这不是成为霸王的方法。您得到的山戎国的宝物,是华夏诸国很少见的,不可以不进献给周公的庙宇。”齐恒公于是拿出部分山戎国的宝物,进献于周公的庙宇。第二年齐国出兵讨伐莒国,鲁国发布命令征发全部成年男子,就连身高五尺的童子也全都到了。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良马和一块白璧,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很高兴,只有南文子不高兴。卫君说:“大国给我送来礼物,只有你不高兴,有忧虑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南文子说:“没有理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是灾祸的先兆啊!我们没有前去给他送礼物,他却给咱们送来礼物,因此忧虑。”于是卫国君主下令整修桥梁渡口,同时整备边城。智伯听闻卫国军队驻扎在边境上,于是就退兵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23·24上·鞍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齐天乐·萤
    王沂孙①
    碧痕初化②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磷③。练裳④暗近。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误我残编⑤,翠囊⑥空叹梦无准。
    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省?但隔水余晖,傍林残影。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注】①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②化: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所化。③磷:俗称鬼火,实为动物骨酸中的氧化发出的淡绿色的光。④练裳:素色罗衣,代指着衣之人。⑤残编:指读书太用功而把书翻烂:编,书籍文章。⑥翠囊,因囊内盛有萤火虫而成青绿色。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碧痕”状写萤火虫飞过的痕迹,化静为动,画面色彩鲜明,形象新颖秀美。
    B.“相趁”二字描写了萤火虫相互追还、嬉戏无忧之状,细节真切,动态传神。
    C.结尾二句总束前文凄凉的景象,衬出当下悲怆的心境,细细体味,催人泪下。
    D.词的上片写萤的情态,下片深寄词人的幽恨。全词借咏萤倾注了一腔郁闷心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化静为动”错,应该是化动为静。
    故选A。
    16.这首表达故国之思的词作抒发了哪些“幽恨”,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①发奋苦读却功业无成的失落感。“误我”二句是词人反用囊萤夜读其事说明自己纵使如车胤苦读诗书,志高博学,而功业成就之梦亦无凭准,难以实现,只落得个自误而已。②国家灭亡、王朝兴衰、时代更选、世事无常的沧桑感。“汉苑秦陵”,加之以飘苔坠叶、点点萤光与漫漫长夜,正是宋亡之景的真切写照,其间深蕴的家国仇民族恨,也正是其“幽恨”所在。国破家亡,让词人不由得发出“千古凄凉不尽”的无限悲慨。③自伤身世、孤独寂寞、凄凉萧瑟之感。“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二句,以秋萤备感萧疏不堪、秋夜漫长寒冷难以忍受煎熬,暗寓词人之艰难处境。(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发奋苦读却功业无成的失落感。“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这般美景使我耽误了读书大业,对着翠囊空叹即使没有耽误,功成名就之梦亦无凭准。“误我”二句是词人对自身现实境遇的无限哀叹。《晋书》载车胤好学,囊萤夜读,后成就功名。词人一改俗套,反用其事说明自己纵使如车胤苦读诗书,志高博学,而功业成就之梦亦无凭准,难以实现,只落得个自误而已。
    ②国家灭亡、王朝兴衰、时代更选、世事无常的沧桑感。“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汉代的宫苑长满苔藓,秦朝的帝陵满地落叶,千年的凄凉不尽。词人面对的是更为惨痛的历史巨变,他亲眼目睹了异族入侵,血洗中原,临安陷落,崖山败亡,词中这“汉苑秦陵”,加之以飘苔坠叶、点点萤光与漫漫长夜,正是宋亡之景的真切写照。蕴含词人深蕴的家国仇民族恨。国破家亡,让词人不由得发出“千古凄凉不尽”的无限悲慨。
    ③自伤身世、孤独寂寞、凄凉萧瑟之感。“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已经感觉凄凉萧瑟,哪堪这秋天的夜晚还很长。以秋萤备感萧疏不堪、秋夜漫长寒冷难以忍受煎熬,表面怜萤,实则怜己,暗寓词人国破家亡之际,前路茫茫之艰难处境。
    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22·23下·长沙·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之句;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叙说由秦入蜀难行,这两句诗是“ , ”。
    (2)《过秦论》中,秦朝鼎盛时以天下为家业,以崤山、函谷关为宫殿,灭亡时“ , ”,最终被天下人耻笑。
    (3)《王风·黍离》中,作者紧紧围绕着黍这种植物的生长情况,描写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古代诗歌也常常借草木来表达忧国之叹,如“ , ”。
    【答案】(每空1分)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扪”“膺”“隳”“雀”。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2·23上·南京·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及紫砂壶,文人往往舌灿莲花;但关于如何“做”壶, ① 。毕竟,占有物品可以标榜品位,使用物品能够制造区隔,至于制作嘛,那是匠人的事儿。雕虫之技,算不得高雅的人文知识,不值得细究,更无须记录。
    他们只谈“壶”,不谈“做”, ② ,也是因为“不能”。紫砂壶的制作,和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技艺一样,属于一种难以言说的“隐性知识”。技艺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包含着无数细小的日常行动,与掌握它的匠人不可分离。它的延续靠的是师徒相授、父子秘传,很难用语言、文字、图表、符号来表述。如此一来,技艺愈是高超,就显得愈加神秘,然而,神秘也意味着封闭。
    懂得了古代文人的不屑与不能,便能明白徐风《做壶》的突破与创新。徐风是幸运的,他有一位合作者——制壶行家葛陶中先生。他们俩,一个是用紫砂泥做壶, ③ 。《做壶》的“做”字,体现出对双手的最大敬意。做壶、做事、做人,并无不同。任何技艺,终究是打磨人生;精进匠艺的同时,也在淬炼着灵魂。凭这一点,我当向他敛衽致意。
    18.下列句子中的“嘛”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让小刘来参加活动吧,人多力量大嘛!
    B.这种情况,大家刚才不是都看见了嘛。
    C.你快点儿走嘛,要不咱们该迟到了。
    D.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伤感嘛,有时是难免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表示“唤起听话人对于下文的注意”。
    A.表示“理应如此”的意思;
    B.表示“事实显而易见”的意思;
    C.用在祈使句中,表示期望或劝阻;
    D.表示“唤起听话人对于下文的注意”。
    故选D。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案】示例:①他们却总是缄默不语 ②不全因为“不屑” ③ 一个是用文字做壶(每句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但”表示前后文意转折,前句“文人往往舌灿莲花”是说他们喜欢并善于谈论,此处应表达他们对于做壶不了解,也就是不语的情形,可填:他们却总是缄默不语。
    ②处,上文有“雕虫之技,算不得高雅的人文知识,不值得细究,更无须记录”是文人对“做”壶的不屑,而此处分析原因,“也是因为”说明“不屑”不是全部原因,据此应填:不全因为“不屑”。
    ③处,前文说“徐风《做壶》”指的是文人创作,“他有一位合作者——制壶行家”,说的是用紫砂泥做壶,他们俩在做壶上是不同的,此处指的是徐风的文人创作,可填:一个是用文字做壶。
    (22·23上·南京·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告诫人们听从忠言;“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提醒大家不要轻易议论他人。因此,古人常用 ① 等成语告诫人们要知晓不恰当语言的危害。
    先哲告诉我们,判断人品,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平凡的世界》中在洪水灾难中采访的田晓霞,因工眼睛、脸部严重受伤的孙少平,《老人与海》中只身同厄运搏斗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大卫·科波菲尔》中历经磨难不屈不挠获得成功的科波菲尔“言”少“行”多。 ② 的慷慨陈词不等于身体力行、埋头苦干,巧言令色的吹嘘追捧更不等于心悦诚服、亦步亦趋。
    刘基说:“惟能灼见利害之实者,为能辨人言之忠与邪也。”所谓利害有他人口中的利害和刘基所说的“利害之实”的现实中真切存在的利害两种理解。如何透过云遮雾罩的语言烟幕,灼见事实真相,明了事件的 ③ ,通晓利害就成为重中之重。“灼见利害之实”就成为辨言、辨人的“试金石”。当真相、利害了然于胸,语言的烟幕就会散去,言说者的真面目就暴露在我们面前:真诚虚伪、君子小人……判然而别。当然,要获得“灼见利害之实”的能力恐怕非一日之功,需要切身体会、终生修行。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祸从口出 ②天花乱坠 ③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提醒大家不要轻易议论他人”和后文“等成语告诫人们要知晓不恰当语言的危害”可知,此空应填人们对他人的议论的危害的成语,据此可填入“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祸从口出”等成语。众口铄金: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人言可畏: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把谣言当成事实。祸从口出:灾祸从嘴上产生。用来指说话不谨慎会招致灾祸。
    ②处,根据空后“的慷慨陈词不等于身体力行、埋头苦干”可知,此空成语指语言上的浮夸,词义与“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相对,据此可填入“天花乱坠”。天花乱坠:传说古代有个和尚讲佛经,感动天神,天花纷纷坠落。后多形容能说会道,言语动听而不切实际。
    ③处,根据前文“如何透过云遮雾罩的语言烟幕,灼见事实真相”可知,此空应填与事件真相有关的成语,根据前文“明了事件”的提示,可知此空应填有关事件经过的成语,据此可填入“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成语。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由来或事情发展的原委经过。前因后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示例:所谓利害,或是他人口中的利害,或是现实中真切的利害,而后者是刘基所说的“利害之实”。(每句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是对利害的解释,其有两种观点,分别是他人口中的利害,现实中真切的利害,而现实中真切的利害是刘基所说的“利害之实”。将长句化为短句,只需以主谓句的形式分别列举其观点即可。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示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出现了喻体“烟幕”;以此比喻掩盖真相或本意的言语;形象地凸显了语言蕴藏的巨大影响力;暗示人们要透过语言烟幕,灼见事实真相,明了事实。(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只出现了喻体“烟幕”,没有出现本体,根据语段内容可知此句的本体是掩盖真相或本意的言语,据此分析该比喻句的含义及效果。本比喻句用“烟幕”比喻“掩盖真相或本意的言语”,根据比喻的句前的句子“如何透过云遮雾罩的语言烟幕,灼见事实真相”和句后的句子“言说者的真面目就暴露在我们面前:真诚虚伪、君子小人……判然而别”可知,此比喻句的表达效果重在暗示人们要透过语言烟幕,灼见事实真相,明了事实。
    七、作文(60分)
    23.(22·23下·黄冈·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以上漫画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一生择一事”足矣
    读了漫画《今胜昔》让我感慨颇深,两年出4本书,这“飞一般”的速度,10年甚至几十年写一本书与之相比真是“弱爆了”。然而,真的是“今胜昔”吗?恐怕“胜”的是“数量”,败的是“质量”吧。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慢工出细活”,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有时“一生择一事”足矣。
    前几年,《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于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陈忠实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为文学而努力。为了让自己完全融入写作氛围,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在正式动笔前,他借助短篇写作,为这部长篇进行形式上的探索;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是在用自己的人生长度去丈量文学的高度。《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让他抵达自己的人生巅峰。
    当今多元化社会,为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理想实现增添了无穷可能。有些人在经历不断的尝试、选择、努力后,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有些人在这种过程中,展现出多方面的才华,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这些都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这种环境下也容易滋生出浮躁心态,追名逐利的社会氛围让“一生择一事”显得十分“奢侈”。一段时间里,所谓“成名要趁早”,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认同。踏实认真地做小事、做一件小事的社会土壤,正日益贫瘠。
    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期盼着我们的青少年都懂得这其中的道理,这样才可能真的做到“今胜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图画式材料作文题。
    画面上有四个人,分别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游记》的作者徐霞客、举着一摞书的当代作家。考生应特别注意文字解说:“我写了10年”“我写了30年”“我写了34年”“我两年出了4本”。另外,也要抓住第四个图片中的细节:散落一地的剪刀、浆糊和纸片,这说明他的“写作”是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缺乏原创性的。漫画将古人“著书”的时间、产量和今人“出书”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古人用10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辛苦撰写的作品,已经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而“两年出了4本”的书,则缺乏独创品质,可能只是快餐文化,难以成为精品。
    写作时,可以由图画出发,概括出其意图:批判写作界存在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抄袭拼接等行为。接下来可进一步探究原因:古人写书,能耐住寂寞,坐得冷板凳,以踏实作风,以严谨态度,以匠心精神,慢工出细活;而今人处于一个喧嚣浮躁、功利实用的物质时代,时间成本更高昂,经受的诱惑更多,因而写作者多有不顾质量、只求速度的习气。然后,可指出解决之道:耐得住寂寞,具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当然,考生还可以从著书层面延伸到诸多行业领域,比如读书、做学问、搞科研,加以对举、分析、反思,而突出和肯定“匠心”“专注”“笃志”“沉潜”等品质的可贵。
    立意:
    1.抵制诱惑,沉心静气做学问。
    2.身处浮躁时代,葆有工匠品质。
    3.看数量,更看质量。
    4.保持勤勉本心,切勿急功近利。
    5.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6.一生择一事,慢工出细活。
    7.踏实沉潜专注,方可成就经典。

    相关试卷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广东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考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考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考试版docx、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