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模拟试卷(附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88635/0-17125119292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模拟试卷(附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88635/0-17125119293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模拟试卷(附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88635/0-17125119293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模拟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3月月考地理模拟试卷(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导致“黑河—腾冲线”西北部人口密度较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交通条件C.自然条件D.经济水平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B.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多,第三阶梯人口少
C.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少
D.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人口多,汉族集中地区人口少
3.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下列关于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
C.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4.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 )
A.老龄人口增加,人口死亡率上升B.婚育观念转变,人口出生率下降
C.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人口出生率下降D.抚养成本高,育龄妇女生育意愿降低
下图为1960—2017年中、印、日、美4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比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改革开放后,关于四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美国占比高于中国、印度B.日本、美国增速快于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两国在波动中上升D.中国先升后降,印度一直上升
6.与日本相比,美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没有出现明显拐点的主要原因是美国( )
A.人口性别比平衡B.人口年龄结构年轻C.没有出现老龄化D.劳动人口迁入量大
7.下图为甲、乙两地的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甲、乙两地在T时开始控制人口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②人口数量的不同,体现了( )
A.人口容量的临界性B.人口容量的相对性
C.人口合理容量的警戒性D.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
8.“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题: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产业发展
C.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D.资源消耗降低
9.最新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流动老年人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占流动人口总量的8.2%。据此分析。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照顾幼龄后代 ②进城养老 ③异地务工 ④外出旅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虹吸效应”是指区域的中心城市吸收了周边城市的各种资源,随着资源的聚集,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周边城市的人才会逐渐流失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受政策影响以及过度聚集的拥挤导致其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等向外围地区迁移,从而促使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现象。下图为广东省2012-2017年户籍人口逐年净迁移人数(万人)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上图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穗深人口迁入2013年达最大值B.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2013年达最大值
C.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持续上升D.2015-2016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
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宁夏立足区域自然、社会和文化条件,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态移民工程。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下图)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主要承接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居民迁入。红寺堡原来是片戈壁,移民迁入后,人工植树4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国家大力支持宁夏生态移民的主要目的是( )
①改善移民生产和生活环境②拓展开发空间③保护和恢复迁出区生态环境④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红寺堡作为生态移民迁入地的突出优势是( )
A.热量丰富B.水源充足C.人口稠密D.工业发达
13.开展生态移民后,红寺堡地区( )
A.气候趋于干旱B.人口容量增加C.居住压力缓解D.交通拥堵改善
14.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因此人口总量最大
B.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稠密的国家,经济都欠发达
D.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
15.内涝过后,北京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渗水功能②加强暴雨天气的预警和预报
③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④做好低洼地区居民整体搬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读我国某乡村土地利用图。该乡村最可能位于( )
A.青海B.河北C.浙江D.内蒙古
17.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旧石器时代
B.世界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 ”形
C.在旧石器时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很大
D.历史上,人口增长一直很慢
18.影响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本因素是( )
A.气候与生物资源B.土地与水资源
C.对外开放的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
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区某村是以小米、小麦、小杂粮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的丘陵沟壑山村。改革开放后,一度出现村庄发展"空壳"、集体经济"空心"、农户家庭"空巢"的"三空"现象。2013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推测该村"三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移民迁出B.城市化发展导致人口迁出
C.生育观念改变D.生态退耕提速,自然环境改善
20."三空"现象易使农村( )
A.留守儿童、老人增加B.年龄结构年轻化
C.耕地压力趋于紧张D.城乡经济差距缩小
武汉市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2018年7月14日公布大学生留汉落户试行政策通知: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至2020年1月6日,新增留汉大学生109.5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湖北省的几个地级市中,城市服务范围最广的是( )
A.武汉市B.黄冈C.孝感D.随州
22.武汉市实施这一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扩大城市人口规模B.吸纳高端人才C.减轻农村人口压力D.城乡均衡发展
23.大学生留汉落户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当地 ( )
①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②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④增加城市发展活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4.西安城市景观的特征为( )
A.城区方正、中轴对称B.依山傍水、楼宇层叠
C.古迹众多、高楼林立D.街河相邻、水陆并行
25.如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国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划分为22个省级行政区。全国人口约336万(2020年),首都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图示意蒙古国的年降水量分布。
(1)描述蒙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指出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成为全球第三大韩国人移居地。望京地处北京东北部,距市中心约15千米,距首都国际机场仅10千米。2000年前,望京缺乏大型商业设施,交通不便。随着城市的发展,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下图示意望京韩国人聚居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指出1992~1998年韩国人在北京居住的主要目的。
(2)简述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的原因。
(3)与西欧相比,分析中国成为韩国人移居地的突出优势。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德国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分布图。
(1)简述目前我国“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2)对比我国集中式的城镇化特点,推测德国的城市规模及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城市化模式的优点。
(3)德国的去中心化城市发展模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早在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多使用石块垒砌而成,一般高3层,多建于险峻的山石上,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碉房。下图为碉房景观图及碉房各层功能示意图。
(1)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碉房多用石块垒砌而成的主要原因。
(2)说出当地将碉房修筑于险峻的山石上的益处。
(3)简析碉房第三层用作晒台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1.C2.A3.C4.C5.D 6.D7.D8.B9.A10.B
11.C 12.B 13.B14.D15.A16.C17.B18.B19.B 20.A
21.A 22.B 23.D24.C25.D
26.(1)半数人口集中于首都乌兰巴托,其余地区地广人稀。
(2)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取决于当地各类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的承载力;蒙古国降水稀少,是各类资源承载力的短板,限制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增长。
27.(1)1992~1998年韩国人在北京居住的主要目的为求学与外交雪需要。
(2)外国人居住地限制解除,政策优势明显;学校、外交机构集中搬迁进入或靠近望京居住区。
(3)中国与韩国距离较近,便于迁入;中国与韩国处在东亚文化圈,文化差异较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西欧低,移民居住成本较低。
28.(1)布局紧凑、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投资;相关配套设施集中布局,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人口集中分布,方便生产协作。
(2)特点:城市规模小、数量多、分布相对均衡
优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城市问题;产业、教育等均衡分布,利于各地经济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便治理环境污染,利于整体生态的保护;就地城镇化,降低了居民的部分生活成本(房租、交通等),竞争压力小,利于生活质量提高。
(3)国家可通过立法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新城;政府可通过规划均衡城乡各种资源的二次分布,避免因资源的倾斜而引起人员的流动;完善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生活和出行;引导产业和企业分散布局以及教育分享的多种选择,增加中小城市的就业岗位和收入,为中小城镇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9.(1)该地区地势崎岖,夯土稀缺,石块广布,选用石块垒砌便于就地取材;交通闭塞,用于修筑房屋的其他材料不易运进。
(2)在险峻的山石上修建碉房易守难攻,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保障人员、财产的安全;险峻的山石上地势相对较高,视野较好,光照条件较好;山石地基牢固,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安全性。
(3)碉房第三层光照条件较好,且风力较大,用作晒台有利于晾晒农产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考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海水的运动方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