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分层练习+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精品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祝福精品课时练习,共5页。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心理学上讲,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 ),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这绝不是 ① ,事实就是如此。不用多说,只要打开鲁迅的《彷徨》,看看《祝福》中的祥林嫂,一切都 ② 了。
祥林嫂是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不只安分,手脚也非常勤快——“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她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权利,她就心满意足了。可是祥林嫂如此朴素简单的人生愿望却因身边的种种人和事而无法实现,她虽然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但“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始终没有到来。在一片欢欣的“祝福”声中,在漫天的大雪之中,在族权、夫权和神权的重重枷锁之下,怀着对地狱的恐惧,一直被人们 ③ 的祥林嫂,最终“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和身体所受的折磨相比,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
B.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C.身体所受的折磨是无法和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相比的
D.因为它不但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更为主要的是,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
D [根据语段陈述的内容可知,括号里的句子以“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为主语更合适,据此排除A、C两项。根据括号后的句子“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可知,括号中的句子突出的应是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带给人的不好的影响,D项比B项的表述更能突出重点,且句子中“因为……,更为主要的是……”的表述与“从而……”衔接更紧密。故选D。]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 ② ③
[解析] 第①处,结合原文“这绝不是……,事实……”可知,应用“危言耸听”。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第②处,文中有“不用多说”,应用“显而易见”。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第③处,语境是表现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根据课文内容可知,应用“厌弃”。厌弃:厌恶而嫌弃。
[答案] ①危言耸听 ②显而易见 ③厌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画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前后分句的主语并不相同,故每一分句的主语都应放在关联词之后,所以应把“她”移至“虽然”之后;二,不合逻辑,“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和“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应互换位置。
[答案] 虽然她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并在不断地进行抗争,但“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始终没有到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众所周知,鲁迅的谦虚低调是出了名的。实在必须从正面肯定自己的工作, ① 。比如说“要让中国好起来”,我们应该如何如何。这种虚拟语态在《鲁迅全集》中只出现过两次。只有内心足够强大、充实的人,才会表现出如此彻底的谦虚。谦虚,其实就是文化上的自信。
② 。一次是1935年3月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说“五四”前后“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就是他本人。另一次是1936年7月,鲁迅的学生冯雪峰在给捷克友人撰写的文章中,把鲁迅和屈原、陶渊明、杜甫排在一起,认为这些作家都“显示了中国民族与文化的可尊敬的一方面”。鲁迅担心捷克人可能不知道屈原、杜甫,也担心自己因此会被某些敌人嘲笑,但他并没有把冯雪峰这句话给删掉。前者是因为在文学史叙述中,必须实事求是。“五四”前后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确实是鲁迅。鲁迅不可能虚构一个谁来代替自己。后者是面对国际友人,鲁迅代表着整个中国新文化。中国新文学断送了古典文学的伟大传统? ③ 。事实是中国新文学在许多积极方面都跟古典文学一脉相承。鲁迅本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4.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
B.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巨大的天津风情画卷,语言充满津味,人物具有传奇色彩。
C.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D.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A [此题考查人称代词的作用。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是泛指,选项A是特指,而B、C、D 项是泛指,没有指具体。]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填的是一个分句。根据上文,得出第①处句子主语是“他”,从前文“鲁迅的谦虚低调是出了名的。实在必须从正面肯定自己的工作”可以看出此处应用“宁可、宁愿”这样的语气,由下文“这种虚拟语态”得出“虚拟语态”,故此处应填“他宁可使用虚拟语态”。第②处位于段首,为总起句。根据下文内容以及“一次、另一次”可知这是鲁迅“不谦虚”的两个事例。所以首先要有转折“但、然而”,接着下文有“一次是……”“另一次是……”可知,应是“两次”,故此处应填“但也有两次破例”。第③处填的是一个整句。根据上文的问句“中国新文学断送了古典文学的伟大传统”以及下文“中国新文学在许多积极方面都跟古典文学一脉相承”可知,中间接一个问句的答句,且为否定句。又由下文的“事实是”可知,答句中应包含“事实”一词。故此处应填“这不是事实”一类的句子。
[答案] ①他宁可使用虚拟语态 ②但也有两次破例
③这不是事实
[综合素养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铸 剑[注]
鲁 迅
(父亲)因替王铸造了绝世好剑而被王所杀。刚满十六岁的眉间尺便踏上了为父报仇之路。
他换好衣,背上剑,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走来王浩浩荡荡的队伍。
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但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起来时,肋下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
路旁的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
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
“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黑色的人说。
“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
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
“我会给你报仇。”
“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眉间尺紧紧盯着两粒磷火一样的眼睛。
“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
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
“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
“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
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向王城扬长地走去。
午后,国王一起身,就又有些不高兴,待到用过午膳,简直现出怒容来。……他常常要发怒;一发怒,便按着青剑,总想寻点小错处,杀掉几个人。
“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王解闷,因此特来奏闻。”
“传进来!”
并不要许多工夫,黑色人已站在殿阶下。
“臣名叫宴之敖者;生长汶汶乡。少无职业;晚遇明师,教臣一把戏。这把戏一个人玩不起来,必须在金龙之前,摆一个金鼎,注满清水,用兽炭煎熬。一到水沸,这头便随波上下,跳舞百端,且发妙音,欢喜歌唱。这歌舞为一人所见,便解愁释闷,为万民所见,便天下太平。”
“玩来!”王大声命令说。
那黑色人玩起把戏来,果然那头唱起歌来,转着圈子,一面又滴溜溜自己翻筋斗,人们还可以隐约看见他玩得高兴的笑容。
忽然歌声一停,沉了下去。
“怎了?”等了一会,王不耐烦地问。
“大王,”那黑色人半跪着说。“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团圆舞,不临近是看不见的。臣也没有法术使他上来,因为作团圆舞必须在鼎底里。”
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刚在惊疑,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
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处。王又狡猾,趁眉间尺偶一疏忽,咬住了他后项窝,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
黑色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怦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挣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先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后来只能躺着呻吟。
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待到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 1924年至1926年间,是鲁迅“心的裂痕和思想的矛盾陷得最深”的时期。个人的遭遇,社会的动荡和剧变,亲历“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的血与火,使鲁迅感到异常痛苦。同时,也使得他更深刻地认识到“革命无止境”,必须“永远进击”。而《铸剑》正是此间的创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描述眉间尺一上场就“提起脚”,随即又“跌了一个倒栽葱”,展现他少年复仇者的形象。
B.晏之敖之所以要借眉间尺的剑与头,是因为他要借此来使王丧失警惕,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寻找机会刺死王。
C.眉间尺对晏之敖“有些狐疑”,但仍然坚定地献上自己的头,充分说明他涉世未深,心无城府,容易相信别人。
D.眉间尺头颅不敌王的头,晏之敖斩头落鼎,参与决斗。这不惜以死敲响的悲钟是作者对一个时代的呐喊。
C [“涉世未深,心无城府,容易相信别人”错,说明眉间尺对复仇的决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擅长人物刻画。比如“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晏之敖的干练,暗示晏之敖能取得胜利。
B.眉间尺走上复仇之路出师不利,遇晏之敖重燃复仇希望;本陷于败局,但最终取得胜利,情节一波三折。
C.小说形象富有象征性。剑与头颅象征信念与牺牲。两位复仇者借它们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意向上的交接。
D.三头搏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作者对其进行细致描绘,突出了主旨,但也让叙事显得更压抑。
D [“让叙事显得更压抑”分析错误,本篇小说叙事呈现出鲜明的怪诞性和讽刺性,并没有压抑之感,“更压抑”更是无从谈起。]
8.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向”是“向来”的意思,“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是指晏之敖在眉间尺和他父亲身上看到了百姓遭受暴政之苦。②“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说明晏之敖无私无畏,是个侠义英雄。他的报仇之举寄寓了作者对在暴政之下的人民要复仇要反抗的期望。
9.看客、闲人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刻画眉间尺与干瘪脸少年发生争执时的那群闲人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物方面,通过对比突出复仇者的觉醒。作者描写的这群闲人是一群“看客”,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十分愿意欣赏别人的难处与尴尬,以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空虚与无聊。他们与为“复仇”而献身的晏之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强烈的反差,突出了复仇者的觉醒。②环境方面,突出了当时民众麻木不仁、愚昧落后的社会环境。作者笔下的这群看客集中反映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下复杂的民族心态,挖掘出民族的劣根性。③主题方面,借此来表现要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深刻主题,同时揭示了改造国民劣根性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第六单元12 祝福同步测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选择题,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祝福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祝福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