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读我国三江并流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是( )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南高北低,横断东西
C.板块挤压,地壳抬升D.流水侵蚀、切割作用
2.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之一为流域面积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水流湍急B.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
C.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D.该河为地上河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
B.上海进入雨季时,东北地区小麦丰收
C.7、8月份,黄河、松花江水系进入汛期
D.9、10月份,雨带从大陆撤退时,南方迎来新一轮降雨
4.关于图中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口纬度低,光能资源丰富
B.拉萨海拔高,热量稀缺,昼夜温差小
C.呼和浩特气温年较差大,适合谷物生长
D.广州雨热同期,利于发展水田农业
每年11月中下旬,我国渤海海域开始形成海冰,平均厚度10—40厘米,多分布于近岸水域,0~10公里内生成量最大。海冰的形成与温度、盐度、水深等密切相关,在结冰过程中,海水中会析出大量盐分。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渤海海冰的成因,错误的是( )
A.三面环陆,受到冬季风强烈影响B.大量河流注入,盐度较低
C.渤海平均深度浅,易结冰D.寒流影响,海域温度低
6.关于海冰面积、厚度、形成位置的说法是( )
A.先大后小,先大后小,近岸先生成
B.先小后大,先大后小,近岸先生成
C.先大后小,先小后大,远海先生成
D.先小后大,先小后大,远海先生成
7.下列关于海冰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有效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稀缺的处境
B.冰封港口,阻塞航道,影响航运
C.破坏沿海堤坝、港口等基础设施
D.影响沿海水产养殖,造成经济损失
鱼鳞坑指的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挖掘出半月形的坑穴,因其呈品字形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下图为鱼鳞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地区最适合修建鱼鳞坑的是( )
A.云贵高原B.两广丘陵C.大兴安岭地区D.黄土高原
9.关于鱼鳞坑的生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拦截地表水流,增强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B.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C.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恢复
D.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区域气候
10.以下工程措施与鱼鳞坑最相似的是( )
A.打坝淤地B.石头方格C.植树种草D.草方格
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1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1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分配,缓解了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随着用水现状、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制定了新的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图示意该流域部分省市水量分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1999年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管理与调度分配,主要缓解的问题是( )
A.断流B.凌汛C.水库淤积D.水质恶化
15.两次方案中四川省分配水量均较低,主要原因是四川省在黄河流域内( )
①面积较小
②蒸发量较大
③节水技术较高
④工农业需水量较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影响冀津地区黄河水量分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B.经济水平C.环保意识D.资源调配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用“压砂技术”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
(3)图中B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说明B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及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3)分析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600米,年均温1.4℃,年降水量753毫米,草甸广布。黄河上游的支流黑河、白河均发源于该县中部,海拔约4300米,随后流经中国三大湿地之一的若尔盖湿地,最后在九曲黄河第一弯附近注入黄河。
材料二:“红原”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红原县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加工,其中红原牦牛奶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产业和经济发展,带动牧民增收,该县于2018年正式脱贫。
材料三:左图为“红原县及周边位置图”,右上图为“黑河、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季节变化过程图”,右下图为“黑河、白河多年平均含沙量变化过程图”。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试从径流量和输沙量的角度,比较白河与黑河水沙特征
(3)结合材料,分析白河、黑河对该河段黄河水沙特征的影响。
(4)列举红原县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实现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北高南低、山高谷深;流水侵蚀、切割作用是三江并流形成的外力作用,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是其形成的内力作用,它们不是地形特点。故选A。
2.答案:C
解析:三江并流地区河流水系流域面积小主要是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故选C。
3.答案:C
解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A错误。上海进入雨季是6月中旬左右,而东北地区的小麦丰收一般在8-9月,B错误。7、8月份是中国的夏季,这个时候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黄河、松花江水系等河流会进入汛期,即雨水较多,河水位上涨的时期,C正确。9、10月份是中国的秋季,这个时候雨带从大陆撤退,南方的降雨减少,不会迎来新一轮降雨,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海口虽然纬度较低,但由于受到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多雨,光能资源并不一定丰富,A错误。拉萨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相对稀缺,昼夜温差较大,B错误。呼和浩特气温年较差大,但水热条件较差,不适合谷物生长,C错误。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发展水田农业,D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渤海三面环陆,受到冬季风的强烈影响,冬季风寒冷干燥,使得海域温度下降,有利于海冰形成。渤海是中国最大的内海,许多河流(如黄河、辽河)注入其中,带来了大量的淡水,渤海的盐度相对较低,这降低了海水的结冰点,有利于海冰的形成。相比其他海域,渤海的平均深度较浅,约为18米。浅水海域在冬季更容易受到低温影响,有利于海冰的形成。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渤海受寒流影响较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海冰的形成通常在渤海海域的近岸水域开始,然后逐渐向远海扩散。海冰的面积和厚度在最初形成时可能较大,然后逐渐减小,这是海冰的生长和消融过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答案:A
解析:海冰开发难度大,并不能有效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稀缺的问题,A不正确,符合题意。海冰的形成会导致港口和航道结冰,使得船只无法进出港口或航行受阻,对航运造成影响。大块的海冰运动时可能对沿海的堤坝、港口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增加了维修和修复的成本。海冰的存在会对沿海水产养殖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如冻死养殖物种、破坏养殖设施等,导致经济损失,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D
解析:由示意图可知,鱼鳞坑的作用体现在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适合修建在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最适合修建鱼鳞坑,D正确;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土层薄,下渗严重,不适合修建鱼鳞坑,A错误;两广丘陵位于华南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不需要修建鱼鳞坑,B错误;大兴安岭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植被覆盖率高,不需要修建鱼鳞坑,C错误。所以选D。
9.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鱼鳞坑可以拦截径流,减弱径流对地表的冲刷,增加下渗,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有利于植被恢复,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鱼鳞坑对气候的影响并不大,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所以选D。
10.答案:A
解析:鱼鳞坑的作用体现在截流、保水、保肥、促进植被恢复,适合应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打坝淤地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沟道中,以拦泥蓄水为目的而修建的工程,A正确;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较为平缓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风力,因此近地面的输沙量会减少。草方格指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一方面阻止沙体流动,一方面增加含水量。石头方格与草方格多应用于北方或西北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BD错误;植树造林为生物措施,不属于工程措施,C错误。所以选A。
11.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正确答案选D。
12.答案:A
解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正确答案选A。
13.答案:B
解析: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经济差距,而不是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正确答案选B。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的增加,黄河入水量不断减少,导致黄河出现断流,A正确;凌汛主要发生在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段,根据材料“随着用水现状、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制定了新的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可知,并不是为了缓解凌汛,B错误;材料中未提及水库淤积和水质恶化的问题,CD错误。故选A。
15.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黄河在四川省的面积较小,①正确;蒸发量大与原因无关,②错误;两次方案中四川省分配水量均较低并不是因为四川省节水技术较高,主要是因为当地不缺水,工农业需水量较少,③错误,④正确。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冀津地区除了有黄河水量分配外,还有南水北调水量的分配,D正确;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环保意识并不是影响冀津地区黄河水量分配变化的主要因素,ABC排除。故选D。
17.答案:(1)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而在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原因是: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侵蚀(或者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3)B湖面积缩小原因:身居内陆,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过度引用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措施: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1)据图数据可知,东南一条等干燥度线数值是0.75,西北一条等干燥度线数值是30,故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同理,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原因是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受夏季风影响,但西北地区因距海远,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且蒸发量大,干燥度大;而在西部山地干燥度分布规律是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图中山脉为祁连山,东南风遇山地(祁连山),因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所以西南干燥度小。
(2)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铺一些小石块,是为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肥力,白天石块吸热快,夜晚降温快,增大瓜田日温差,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以达到增加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3)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此区域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B湖面积缩小主要与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有关;与全球变暖,蒸发增强密切相关.结合区域位置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要使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治理环境,具体措施有: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实行滴灌和喷灌等。
18.答案:(1)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低;人地矛盾尖锐。
(2)由内地迁往沿海。原因:东部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有利影响:直接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解析:(1)成为劳务大省,有剩余劳动力、经济差距大等条件。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安徽省相对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较慢,产业结构不多元,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作报酬低。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所以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
(2)如图所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是由内地迁往沿海。原因是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经济收入要高,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直接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促进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是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问题,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前景好,有政策支持,矿产资源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19.答案:(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为山地,中部为高原;地势起伏大,中部地势平坦。
(2)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高于黑河;白河多年平均输沙量高于黑河。
(3)黑河、白河流域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流经湿地,入黄径流多,泥沙少。
(4)利用高原环境,发展高原夏菜;利用当地动植物资源,发展中医药、藏药产业;围绕牦牛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乳畜业。利用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
解析:(1)观察左图可知,四周多为山地,地势起伏较大,中部地势较为平坦,为高原的特征,因此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势四周为山地,较陡峭,中间为高原平地。
(2)观察右上下图可知,从径流量上看,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各月均大于黑河,从多年平均含沙量上看,白河的含沙量低于黑河;输沙量大致是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总和,由于白河径流量与黑河相差较大,含沙量相差较小,故多年平均输沙量依然高于黑河。
(3)阅读材料可知,红原县年降水量753毫米,因此区域内的白河和黑河的降水较多;材料显示黄河上游的支流黑河、白河均发源于该县中部,海拔约4300米,随后流经中国三大湿地之一的若尔盖湿地,最后在九曲黄河第一弯附近注入黄河。若尔盖湿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且流经地势较为平坦的湿地,泥沙沉积,最后进入黄河的泥沙较少。
(4)根据材料显示,红原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海拔较高,山地起伏较大,可以在夏季发展种植蔬菜,增加收入;垂直地带性差异较大,动植物资源丰富,利用牦牛或一些药用植物,发展中医药、藏药产业;利用特有的牦牛做宣传,大力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如牦牛奶等;材料显示“红原”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利用其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与四周独特的高原山地风光,打造旅游产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选做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