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第1页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第2页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A.AB.BC.CD.D
    2.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商品经圣多美、好望角运往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运抵圣多美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这样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材料反映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联系的加强
    C.海外扩张和掠夺D.商品经济的发展
    3.1937至1938年,农业国保加利亚的关税由75%增至90%,工业国德国的关税由27%增至82.5%。在世界范围内,不论农业国还是工业国都大幅度提高关税。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开始席卷全球B.金本位制走向全面崩溃
    C.国际经济秩序严重不稳D.新的世界大战日趋临近
    4.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的价格独立性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上海至伦敦电报线路的接通而丧失。这反映出( )
    ①中国进出口市场受到世界市场的控制②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③中国民族经济崛起参与欧美市场竞争④便捷的交通通讯推动经济实现全球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下图是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473-前1458年在位)陵墓壁画(局部),图中古埃及通过红海和亚丁湾与东非的蓬特(今索马里)进行贸易。这说明古埃及
    A.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活动
    C.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D.一度垄断了非洲市场的贸易
    6.荷据台湾时期,为增加税收,东印度公司允许大陆商人赴台经商,但规定不得与公司经营相同货物。大陆商人以台湾为据点,将大陆和台湾土货输往海外,把东南亚的香料及台湾出产的货物运回大陆,而这些商品是荷兰人开展贸易的重要商品。这说明大陆商人的商业活动( )
    A.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环节B.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C.冲击了荷兰人的殖民利益D.依赖于荷兰人的贸易活动
    7.英国1875年颁布的《食品及药物销售法令》规定,所有到达英国口岸的茶叶必须通过政府指定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通关,美国1897年颁布的《茶叶进口法案》也通过规定标准茶样和设定关键指标对进口茶叶进行审查。此类法令的颁布( )
    A.维护了自由贸易原则B.确立了茶叶生产标准
    C.规范了市场贸易秩序D.扩大了对华贸易规模
    8.1813年,英国议会展开了对东印度公司贸易独占权的辩论,有人尖锐地指出:“印度的棉织品和丝织品还能以比英国制造品低5%到6%的售价在英国市场上赚钱!”据此可知,当时( )
    A.自由贸易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B.英国纺织业机械化程度低
    C.亚洲商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D.印度传统手工业仍有优势
    9.17世纪60年代,英国贵族请客,会给客人几片茶叶,泡水喝完,客人把茶叶夹在汉堡里吃掉。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商品贸易网的逐步形成B.工业革命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
    C.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D.茶叶受到了英国民众的普遍接纳
    10.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11.如图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据结果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日益加重
    C.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D.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2.漫画是一种以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以下漫画反映的时期是( )

    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 )
    A.是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B.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C.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D.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并进行经营活动
    14.据于素云《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1871~1893年间中国主要出口货物变动趋势如下表:
    由此可知( )
    A.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世界资本主义工业正快速发展
    C.国内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D.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15.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这一重大变故( )
    A.标志着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衰落B.推动了美国全球霸权的扩张
    C.客观上给全球经济带来消极影响D.终结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16.美国政府于1934年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美元的官方价格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该规定
    A.解决了经济危机B.防止了通货膨胀
    C.扩大了贸易出口D.维护了美元霸权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一直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受战争影响,一度成为石油进口国。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苏联石油生产迅速恢复,石油生产超过了国内需求后开始大量出口。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通过石油降价,加紧对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国家销售石油。50年代末,苏联利用廉价的石油扩大了在古巴和印度的政治影响。1960年,意大利、西德成为苏联石油最大进口国。苏联通过与西方国家的石油贸易不仅赚取外汇得以获取西方的工业技术,还打破了美国石油公司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美国石油公司极力控诉苏联的降价行为,要求西方消费国拒绝购买苏联石油,声称依赖共产主义国家的石油具有政治上的危险性。美国政府也限制向苏联出口输油管道和油轮,并向西欧施压,削减苏联石油的进口量。至60年代末,凭借廉价的石油优势,苏联石油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石油成了苏联国际贸易的关键商品,石油美元也成为苏联外汇贮存的主要来源。
    ——据赵庆寺《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与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结构、进程与变革》
    材料二 一战后美国加速海外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1928年,美国与英法荷三国签署《红线协定》,美国取得中东地区“平等的石油开采权”。20世纪30年代,美国先后获得了中东各国石油开发的特许权。二战后,美国政府通过国际石油公司,进一步卷入中东石油事务,确立了美国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构建起美国的石油安全体系。至1950年,受美国政府支持的埃克森公司、莫比尔公司等七家国际石油公司已占世界石油市场份额的98.3%,并控制了除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以外的国际石油市场,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主人。至1973年,随着中东石油危机以及阿拉伯产油国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出现,国际石油公司的世界石油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美国二战以来构建起来的传统石油安全体系濒临瓦解。
    ——据杨绪《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研究:1944-195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苏联石油出口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争夺国际石油市场的不同之处,并指出美国传统石油安全体系濒临瓦解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石油贸易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学理论兴起并迅速发展……1933年3月,罗斯福签署《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1933~1942年,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超过200万英亩。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后,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作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到20世纪40年代,通过合作项目植树超过1.5亿棵,其中多数树木用于控制土壤侵蚀。治理后的田纳西河全程通航,并在“美国雨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建成一种近于完美的雨水控制体系”。
    ——摘编自王向红、邢小鹏《美国资源与环墙保护运动的第二个高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护林木资源的特点。
    19.中国古代素有修成德、服远人的传统,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不绝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丝银之路”(如下表)。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贸易打造的世界》是一部讨论全球贸易的经典著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贸易打造的世界》书籍目录
    ——【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根据材料,概括两个影响世界贸易形成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读。(要求:明确写出两个影响因素,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年份
    荼(担)
    丝(担)
    豆(吨)
    棉花(担)
    1871~1873
    1022159
    37529
    57560
    8486
    1881~1883
    1238145
    39345
    84760
    17473
    1891~1893
    1055064
    59946
    760522
    290417
    航线
    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
    备注
    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马尼拉—墨西哥
    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中国—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丝和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贸易大循环——“丝银之路”。
    目录
    具体内容(节选)
    Ⅰ市场准则的形成
    中国朝贡制度;交易与折磨:世界贸易与近代初期法律文化。
    Ⅱ运输手段
    木材、风、造船、货运:中国为何未雄霸海上;稳赚的生意和部分实现的希望:英属印度的铁路建设。
    Ⅲ致瘾性食品的经济文化
    咖啡社会角色的转变;甜味革命;
    鸦片如何使世界运转。
    Ⅴ暴力经济学
    没人性的买卖,道理何在;西印度群岛海盗—当年的企业狙击手;
    奴隶制终结后的解放、契约仆役、殖民地种植园。
    Ⅶ世界贸易、工业化、去工业化
    蔗糖业:最早的工厂;值钱纤维:棉花如何成为工业时代的织物。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没有垄断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排除A项; 17世纪中叶,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B项时间错误,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这反映了世界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拓展,B项正确;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题干涉及时间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这与史实严重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贸易而不是掠夺,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材料的表象,本质是世界联系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据材料“在世界范围内,不论农业国还是工业国都大幅度提高关税”,可知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相继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贸易战,导致国际经济秩序严重不稳,C项正确;经济危机开始于1929年,排除A项;关税的提高,并未直接反映汇率变化,无法体现货币制度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世界大战的临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推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导致中国市场的价格独立性丧失,反映出近代中国进出口市场日益受到世界市场的控制,中国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说法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中国民族经济崛起、参与欧美市场竞争同“中国市场的价格独立性丧失”不符,便捷的交通通讯推动经济实现全球化与材料主旨不符,说法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
    5.A
    【详解】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金字塔壁画上,已经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那时的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A正确;B“最早”说法错误;C是古希腊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根据材料可知,荷兰殖民者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不准大陆商人与其经营相同的货物,但事实情况是大陆商人却大量经营,这会冲击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利益,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陆商人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排除A项;材料侧重强调的是大陆商人的商业活动与荷兰殖民者的关系,而非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排除B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大陆商人依赖荷兰人,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据材料可知,英国在1875年颁布的《食品及药物销售法令》和1897年美国颁布的《茶叶进口法案》均对各自进口茶叶的诸多指标做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能够规范市场贸易秩序,C项正确;英美通过提高进口农产品质量标准,限制进口,被称为绿色壁垒,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排除A项;确立茶叶生产标准从本质上来讲,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秩序,但材料只是英美自设茶叶进口标准而非国际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排除B项;材料涉及英国和美国均对各自进口茶叶的诸多指标做了明确规定,但材料中并没有从哪个国家进口茶叶的信息,不能反映对华贸易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13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由东印度公司所垄断销售的印度的传统纺织品,在英国市场上仍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折射出印度传统手工业对英国侵略的抵制作用,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人对“贸易独占”弊端的质疑,但不足以说明自由贸易思想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蒸汽机已在英国纺织业中推广,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印度产品在英国销售的价格优势,并没有与这些商品文化内涵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由材料可知,英国的茶叶供给量大增,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说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A项正确;工业革命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这一时期世界贸易中心仍然在地中海沿岸,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茶叶受到了英国民众的普遍接纳,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表格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表格中时间是1921年以及表格中税款数字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体现出固定粮食税的作用,故本题选择B项。A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与题干信息不符合;D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11.A
    【详解】从这两组数字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轻工业之间增长率的差距,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缩小了,同时,“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这些改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轻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这有利于改善当时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排除B;“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与史实不符,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依据也不足,排除。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材料“中国经济向民营经济伸出了手,欢迎民营经济的加入”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符合漫画内容,D项正确;建国初期本来就有民营经济,而不是“增加上民营经济”,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应该是逐渐将民营经济改造成国营经济,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单一公有制经济,并未恢复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其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可知,东印度股份制贸易公司由国家授权,在东印度进行垄断贸易,殖民掠夺,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C项正确;垄断组织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说明其十分重视经济利益,不能说政治目的比经济目的更重要,排除B项;东印度公司受到政府的支持,享有多种特权,但材料中由政府颁发特许状并不意味着由政府主导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中国的生丝、大豆和棉花等工业原料的出口多呈现上升趋势,为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工业原料,适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中国大量出口丝、豆、棉花等初级产品,提高了民族工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国内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外国进口货物,没有进出口贸易额总比较,不能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并且该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1年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遭遇严重困难,迫切需要通过增发货币刺激经济,这就需要首先突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束缚,故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这一做法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客观上致使国际货币金融市场出现一度的混乱局面,C项正确;霸权地位体现在多方面,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美国全球霸权地位衰落,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不利于美国全球霸权的扩张,排除B项;美元依然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可知,美元有一定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故选C项;这一调整仅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之一,排除A项;美元官方价格调整,不会影响美元的市场供应量,排除B项;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排除D项。
    17.(1)二战后世界经济恢复与石油能源地位的上升;苏联石油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美苏冷战与苏联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2)不同:美国既争夺石油销售市场,又争夺中东石油产地;苏联主要争夺石油销售市场(或“出口的石油资源,美国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苏联主要来源于本国”)。美国注重拉拢盟国并依托垄断公司来构建石油贸易体系;苏联则通过地缘优势和石油降价来争夺国际石油市场。美国是政府与私人石油公司联手;苏联主要是政府行为。美国争夺国际石油市场的出发点是服务于全球扩张;苏联则首先是适应本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其次才是对抗美国霸权。
    影响:冲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石油霸权;有利于国际石油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与经济发展。
    (3)国际石油贸易与大国博弈关联密切;国际石油贸易与国际局势相互影响;国际石油贸易的变化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建的内在需求。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60年代苏联。根据所学,从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史实可分析出,二战后世界经济恢复与石油能源地位的上升;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苏联石油生产迅速恢复,石油生产超过了国内需求后开始大量出口”可分析出苏联石油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石油成了苏联国际贸易的关键商品,石油美元也成为苏联外汇贮存的主要来源”可分析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根据材料“苏联利用廉价的石油扩大了在古巴和印度的政治影响”可分析出美苏冷战与苏联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2)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不同:根据材料“进一步卷入中东石油事务,确立了美国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构建起美国的石油安全体系”可分析出美国既争夺石油销售市场,又争夺中东石油产地;根据材料“借廉价的石油优势,苏联石油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可分析出苏联主要争夺石油销售市场(或“出口的石油资源,美国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苏联主要来源于本国”)。根据材料“美国政府通过国际石油公司”可分析出美国注重拉拢盟国并依托垄断公司来构建石油贸易体系;根据材料“意大利、西德成为苏联石油最大进口国”可分析出苏联则通过地缘优势和石油降价来争夺国际石油市场。根据材料“受美国政府支持的埃克森公司、莫比尔公司等七家国际石油公司已占世界石油市场份额的98.3%”可分析出美国是政府与私人石油公司联手;结合苏联经济体制可分析出苏联主要是政府行为。结合美国在全球的扩张可分析出美国争夺国际石油市场的出发点是服务于全球扩张;根据材料“石油美元也成为苏联外汇贮存的主要来源”可分析出苏联则首先是适应本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其次才是对抗美国霸权。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结合美苏冷战史实可分析出,国际石油贸易与大国博弈关联密切;根据材料“随着中东石油危机以及阿拉伯产油国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出现,国际石油公司的世界石油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美国二战以来构建起来的传统石油安全体系濒临瓦解”可分析出国际石油贸易与国际局势相互影响;结合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可分析出国际石油贸易的变化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建的内在需求。
    18.特点: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政府干预;把森林资源保护与解决城市青年失业联系在一起;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
    【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中“罗斯福签署《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可知,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资源;根据“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可知,把森林资源保护与解决城市青年失业联系在一起;根据“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作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可知,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护林木资源的做法,属于罗斯福新政内容之一,体现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19.(1)特点:①交流范围遍及亚洲国家;②交流内容有政治、经济和文化;③交流路线有两条:一个陆路、一个海路。
    原因:①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②唐朝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③交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中外交流。
    (2) 特点:以特色产品贸易为主;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居于出超);以澳门为中心;贸易范围扩大(链接三大洲);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国际贸易大循环形成。
    影响:促进封建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客观上推动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高产农作物引进、出现西学东渐,如利玛窦来华,徐光启、宋应星吸收西方科技成果);但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可知,交流范围遍及亚洲国家;根据材料“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可知,交流内容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根据材料“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可知,交流路线有两条:一个陆路、一个海路。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而开展,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中外交流。
    (2) 特点:根据材料“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可知,以特色产品贸易为主;根据材料“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居于出超);从贸易中转看,以澳门为中心;根据材料“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可知,贸易范围扩大(链接三大洲);从商路的主导群体看,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根据材料“中国—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丝和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贸易大循环——‘丝银之路’”可知,国际贸易大循环形成。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银之路促进封建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使得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银之路客观上推动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高产农作物引进、出现西学东渐,如利玛窦来华,徐光启、宋应星吸收西方科技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银之路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20.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与金融因素。
    解读:文化指的是一组特定群体所持有的价值观、信仰、规则和制度。 文化可以涵盖社会结构、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态度、语言和个人交流。涉足全球贸易,了解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涉足全球贸易,了解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理解社会文化差异对于员工管理也很重要。
    经济差异同样可能会搅乱全球市场,从金融角度看,墨西哥人用比索物,中国人用人民币购物,韩国人用韩元购物,日本人用日元购物,美国人用美元购物。在全球货币中,美元被视为强势而稳定的货币,但其市场价值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货币价值随全球货币市场对货币的供求情况而“浮动”。这种货币供求关系是由全球外汇交易员创造的,他们根据一国的贸易和投资潜力,为该国创建货币市场。跨国公司的劳动力成本可能会随着货币价值的波动而发生巨变,因此要不断调整各个国家的生产。
    从法律法规、自然因素等角度解读也可,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要求:选择两个因素,史论结合。
    首先,明确两个影响世界贸易形成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世界贸易与近代初期法律文化。致瘾性食品的经济文化”可知,可以概括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根据材料“暴力经济学,世界贸易、工业化、去工业化”可知,另一个因素为经济与金融因素。
    其次,结合选择的两个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文化差异、世界货币系统的情况等角度进行解说,如:文化指的是一组特定群体所持有的价值观、信仰、规则和制度。 文化可以涵盖社会结构、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态度、语言和个人交流。涉足全球贸易,了解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涉足全球贸易,了解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理解社会文化差异对于员工管理也很重要。 经济差异同样可能会搅乱全球市场,从金融角度看,墨西哥人用比索物,中国人用人民币购物,韩国人用韩元购物,日本人用日元购物,美国人用美元购物。在全球货币中,美元被视为强势而稳定的货币,但其市场价值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货币价值随全球货币市场对货币的供求情况而“浮动”。这种货币供求关系是由全球外汇交易员创造的,他们根据一国的贸易和投资潜力,为该国创建货币市场。跨国公司的劳动力成本可能会随着货币价值的波动而发生巨变,因此要不断调整各个国家的生产。
    也可从法律法规、自然因素等角度解说,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专练: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专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