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复习专项习作作文写作技巧专题(授课课件+范文实例)之07
展开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明代的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这些古人的理论,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鲁迅的《故乡》的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用饱含哲理的句子来收尾,深化主题,发人深省。 ◎彭荆风《驿路梨花》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文章结尾引用陆游诗句,给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同时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寓意深刻。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结尾:“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等人极其崇高的赞誉,在全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结尾常见失误点: 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考场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篇篇文章的结尾都像“豹尾”一样有力,但也要力求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作文犹如赛跑,一路艰辛,越到最后,就越显疲乏,自然也就易出问题。那么,中考作文结尾存在哪些问题呢?
①画蛇添足。这是作文结尾最常见的毛病。本来可以自然结尾,给人留下想象或思考的余地,却偏偏啰嗦几句,把无需交代的人物下落一一交代,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大杀风景。有的为追求新颖、靓丽的作文形式,开头有“题记”,最后再搞一个“后记”,画虎类犬,多此一举。 ②空喊口号。在一些考生的心中,似乎以为,通过喊口号、发号召、表决心的方式结束全文,更能“震撼”人心,更能“突出”主题,更能富有“感染力”。这也是作文结尾常见的“通病”之一。我们必须懂得,这种结尾,必须在,也只能在全文表达非常充分的基础上使用,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③拖泥带水。结尾要干脆果断,见好就收。有的考生写作文,结尾意思已经明了,本可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却因拖泥带水,游离文章主旨或话题之外,遭遇红灯。 ④缺少点题。结尾点题有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等作用,但有的考生缺乏点题意识,所写作文给人一种偏题或离题的感觉。
⑤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是文章结构最起码的要求。仔细推敲文章结尾,精心拟写漂亮的结尾,用精彩的结尾让文章华丽转身,应该成为自觉的追求。不少同学因时间分配不合理,或因功力不够,或认识上的误区,结尾草草收兵,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常言道:“文无定法。”作文结尾方法千万,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
二、常见结尾方法: ①自然收束法。这种结尾,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 ②首尾呼应法。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可给阅卷老师以紧扣文体、一目了然之感。
如《紫藤萝瀑布》的结尾是这样的: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回应了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作者的行动经历了一个“走——停——走”的过程:开头的“走”,可能是在散步,但被路边盛开的紫藤萝吸引住了,于是停下来欣赏:结尾的“走”,意义更深一层——人在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作者深受鼓舞,于是走向新的生命支点。这种首尾的回应,很能强化读者的认同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③卒章显志法。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的结尾,着重点明全文的主题、题旨、观点或基本思想,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突出或强调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篇末所显之志,也就成为全文的重心。如鲁迅《故乡》的结尾: 我想,希望是本无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表现出警策性很强的哲理,寄托了作者的心志,让人们去思索社会和人生,去得到战斗的鼓舞,去吸取奋斗的力量。
④画龙点睛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是要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写几句精粹有力的话,把主题思想明显地表现出来,使全篇文章生色、动人。“龙”须点睛而飞,“文”须点睛而活。 著名的古代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句话,讲的就是画龙点睛的意思。画龙点睛可挽救考场上由于匆忙而导致的主题不明确,甚至离题造成的损失,起到妙手回春的功效。
如朱自清《春》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用比喻突出了春天三个特点:新、美、力,从全新的角度,以精辟的语言,总结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⑤引用诗文法。“文”有诗书气自华。结尾时若巧引诗文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增添文学情趣。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陆游诗句作结,在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在内容上又深化了主题,这不得不让读者拍案叫绝。
⑥留白拓展法。运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音袅袅,耐人回味。如朱自清的《背影》结尾这样写道:“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一句唉叹,把思念父亲的感情完全表露了出来,而这唉叹之后,留下的是一片空白,让读者去体会,使读者、作者感情完全溶在了一起。
⑦直抒胸臆法。所谓直抒胸臆,又称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接抒发为现实生活所激起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不借助别的对象直接表达和倾吐思想感情。它不借助于一定的景、物、事、理,而是直接地赤裸裸地把内心情感渲泄出来。由于这种抒情并不讲究委婉曲折,而是毫无掩饰地把真诚、朴质的感情坦露无遗,所以也易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茅盾《白杨礼赞》的结尾大声疾呼道: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
⑧出乎意料法。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来安排人物的最终命运,而且在这时候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荒谬诡谲。如《麦琪的礼物》的结尾就非常出人意料,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小说一直用悬念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被捂的盖子才被揭开:德拉卖掉了一头飘逸的长发买了一根白金表链,而杰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买了一把梳子。结尾出人意料,增添了小说的感染力。
⑨虚实错位法。如鲁迅《藤野先生》的结尾 :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文章借幻像使虚实错位,把实有的感受抽象化,从而提升作品的格调,这就是使用虚实错位法的结尾。 也可借梦境使虚实错位,如《荔枝蜜》的结尾: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通过写梦,将文章的寓意推到更高层次,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意境。
⑩再现情境法。如鲁迅《故乡》的结尾: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结尾处再现优美的情境,既是对前文的照应,也是对作品主旨的强调,表达了鲁迅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
可用典型的形象再现,如朱自清《背影》的结尾: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再现父亲买橘背影,真切感人,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我们在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的时候,应该多留意它们的结尾,尤其要注意那些能够给我们触动的结局,比如让我们很感动、很快乐、很出乎意料的结尾,还有能够给我们留下深深回味的作品结尾。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作者是怎么构思,怎么组织语言的,然后可以着力模仿,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巧妙的结尾风格,让自己的作品获得读者最终的好评。
写作导引范文展示名师点评
◆2016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请以“值得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值得”一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价钱相当,合算,如“东西好,价钱又便宜,值得买”;二是指这样去做有好的结果,有价值,有意义,如“值得研究”“值得推广”。 文题中的“值得”,它应当体现出一种被珍视的价值,也就是说,你所选择的写作对象,应当是有意义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值得”的事情并不一定代表“收获”和“成功”,它可以体现一种普遍的价值,也可以表达出你个人的见解,体现出你在成长路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我们做过的事,尽了很大的努力,结果惨遭失败,但却是值得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坚定中我们英气不减,逐渐走向成熟和强大。
人际交往中感情沉浮,付出真诚,未必得来回报,但却是值得的,纵使“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却依然能在“灯火阑珊”中寻得几分人生况味,沉浮中尽显人生的大智慧。大智若愚,写一写做过的愚笨之事,欲扬先抑,付出时间和关爱,在旁人看来幼稚如斯,尽做这等“无用”之事,但“我”心里明白,这就是青春本色!如若每一时刻都去做一些循规蹈矩的“有用”“正确”的事情,这样的青春往往就是一种“荒废”和“蹉跎”。 善于写作情感感悟类的同学可以将这类内容转化为“值得”的素材,亲情、友情、师生情,在一次相逢中写出足以温暖整个岁月的感人画面,为了我们所爱的人所关心的人付出奉献,这是值得的。
青春是青少年笔下经常性的主题,而“青春”无非是“自我”和“个性”两个主题词,这两个主题词也可以转化为“值得”的话题。立意当积极阳光,大考之中,稳中求胜是上策。作文的选材应尽量避免学校和学习生活,多将目光投射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谈谈家长里短,说说身边的奇人轶事,讨论一下鲜活的社会现象,主动去表达一下你对于这个“新”时代的看法。谈一谈“新旧”对比,哪些值得留恋,哪些值得舍弃,说出其中价值,评述一下取舍间的心中滋味。并不难写的作文,在立意先人一步,越过“平庸”,就能有优秀的可能。
值得怀念的玻璃球天津考生 啪——啪——耳畔时常回想起玻璃球撞击的声音,循着这一声声脆响,我恍若又回到记忆深处的七号楼前,回到那黄昏中蒙着灿灿夕阳的我的天地。 或许有十年光景了,那时,每天傍晚弹玻璃球是我和老三的必修课,地点就在我家门口,七号楼前,准时准点,兜里鼓鼓囊囊揣着玻璃球的老三会扯着嗓子在楼下喊我,声音尖利细长。邻居大婶打开窗看,最终也只能在老三调皮地吐吐舌头之后叹一句:“林家的女娃怎么比个男孩子还野。”的确,老三几乎每天都在土堆上滚爬,衣兜儿仿佛一个仓库:弹弓,没了捻的鞭炮,花花绿绿的贴片……当然,肯定少不了玻璃球!
我和老三就在楼前的空地上弹起了玻璃球,或坐或趴,裹了一身泥巴,看着光滑的玻璃球从指间滑出,准确撞上另一颗,发出一声脆响,心里便升腾起一股奇妙的开心……那样简单的游戏,那样小的一方天地,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欢声笑语。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大人们陆陆续续回来了,只记得两家的大人冷眼相对,默不作声,各自将孩子领回家。我总感觉大人的世界怪怪的,吃饭时我还喋喋不休地讲述与老三玩耍时的欢乐,换回的却总是沉默。我没多想,依旧与老三疯闹。
时间如同指间的玻璃球一样滑过。渐渐地,我知道了两家大人之间的矛盾,也读懂了那冷眼,那无言……老三没有变化,依旧在楼下喊我,我却受到大人的影响,慢慢地疏远老三。当我在楼上看到老三失望的背影时,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不知是庆幸解脱还是巨大的失落,夕阳依然温柔地照耀着七号楼前那块空地,我却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天地在崩塌,随着我和老三的友情一起。
再后来搬家升学,离开了七号楼,也尘封了那罐我和老三之间几易其主的玻璃球。我们竟就这样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了,在纯净玻璃球和大人眼里的“懂事”之间,我可悲地选择了后者。 偶尔回到七号楼看看,那里依然有一群浑身灰尘的孩子弹玻璃球,仿佛当年的我和老三。然而我明白,这已不是当初我的那方天地。我在想,他们长大了,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一个大人的世界呢?
1.选材新鲜,构思巧妙。本文通过对 “我”儿时简单、欢乐的小天地的失落的叙述,表达了对成长的困惑和无奈,对复杂的成人世界的排斥,选材新鲜,立意独特而深刻。 2.描写细致,详略有致。作者用“或坐或趴,裹了一身泥巴”“看着光滑的玻璃球从指间滑出,准确撞上另一颗,发出一声脆响”,儿时玩玻璃球的描写十分细腻,而大人的矛盾则作点击,并未详细交代,详略有致,重点突出。 3.结尾巧妙,发人深省。结尾写重回七号楼,看见一群浑身灰尘的孩子弹玻璃球,然后发问:他们长大了,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一个大人的世界呢?只设问,并不作答,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作文题◆以“我想清楚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 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我想清楚了”是主谓短语,朴素平常五个字,很早就认得了,看似平淡无奇,但联想起来,仔细咂摸,味道就出来了。“我”——推出“我”,写“我”,一个青涩少年,主体呈现,这是要“树人”。“想”——是脑门一拍一锤定音,还是三回六转深思熟虑,是茕茕孑立独立支持,还是呼朋引伴亲友助阵,是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还是冥思苦想独挑孤灯,是左思右想左右为难,还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痛苦、艰难地“想啊想”,千姿百态啊。“清楚了”——关乎理?关乎行?关乎情?是与非?得与失?是一人决断还是兼听则明,是熊掌先鱼还是二者兼得,是续取合还是断舍离……明亮地宣告“清楚了”,“人”淬火重生,立起来了。在中考作文命题中,这样从“我”出发观照写作主体内心、从而达到“树人”目的的题目,一直是充满内在魅力的、长盛不衰的。
“我想清楚了”,这个完整的判断句,描述一种情景,一段经历,最宜写成一篇记叙文。其中,“想”是文章重要情节,文章的重头戏,最需枪林弹雨浓墨重彩。“清楚了”是“想”的结果,是对一个问题的回答,饱含“自己”的独立思考。写出独立思考当然很好,但独立思考的结果是错误的,就有问题了,所谓的“清楚”就打折扣了,错误的“清楚”实际上还是“不清不楚”。“清楚了”应当符合公序良俗、主流价值观与民族讲理审美传统。“我想清楚了”预设有两种情境下的下笔思路:顺叙架构——先问题当面,“我”经历左思右想,“想清楚了”;倒叙架构——先直陈结果,“我想清楚了”(内容),再交代所面问题,再细写“我”左思右想的过程。两种架构下,“我想清楚了”以后的“自己决定”(怎么做),都是题外,不写或略写,不能喧宾夺主,累言赘语。
我想清楚了 人的成长中有无数的第一次: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第一次帮妈妈做家务、第一次自己独立生活……然而,令我难忘并且印象深刻的要数我第一次练毛笔字。 记得那是上三年级的一天,妈妈说给我报了学校的书法班,每天下午第三节上课开始练。我想:书法班一定会提高我的写字水平,我的字迹十分难看,没少挨妈妈的训,我得好好学。 上课了,老师先教我们如何拿毛笔:什么头要正、身要直、肩要平、足要稳,不是说的坐姿嘛。“今天的任务是写‘一’字”,这个太简单了吧,哈哈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别说一年级,学前班大家都会。
于是我便拿起毛笔,蘸饱墨汁,信心十足地开始写了,从左到右,一道又长、又黑、又粗、又弯的“一”字跃然纸上。抬头和黑板上老师写出的“一”字一比,真是天壤之别啊。老师写的“一”既清秀又刚劲,像个美术作品,而我写的,如同黑色的蚯蚓,好灰心啊!老师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鼓励我们说:“大家写的不错,要多练习,手要稳,腕要硬。”老师说的对,多练我就不信写不出一个像样的“一”字。一节课我写了又写,足足写了三张宣纸,还是没写出像样的“一”字,看起来,这毛笔字还真不好写,我有点想放弃。
这时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刷刷刷”几下,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那字迹一个字——“美”,真令我又吃惊又羡慕。老师说:“大家只要努力,多练,都能成为书法家。”我下定决心要跟着老师好好学习,争取自己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随后的课堂上,老师谆谆教导,让我们学会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我们也先后练习了“横、撇、竖、捺、钩、提……”,也写了“大、小、木、水……”等独体字,以及较为复杂的汉字,我们也懂得了什么叫“永”字八法。最令人高兴的是,我竟然参加了学校的书画大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写了“伟大时代”竖幅作品。老师的评价是“苍劲有力、缩放自如”,我的这幅作品还被收录到学校的书画作品集中,我兴奋极了。 由此,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我也懂得了人生就像练毛笔字,即便坎坎坷坷,跌跌撞撞,都在所难免,但不论跌了多少次都要勇敢、坚强地站起来,这样多做几次,坚持不懈,总会成功。
文章记叙自己练习毛笔字的过程,“做”多而“想”少。文章最后写道:“由此,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我也懂得了人生就像练毛笔字,即便坎坎坷坷,跌跌撞撞,都在所难免,但不论跌了多少次都要勇敢、坚强地站起来,这样多做几次,坚持不懈,总会成功。”这不正是“想”吗?最后终于想清楚了,这是卒章显志啊!
2024中考语文复习专项习作作文写作技巧专题(授课课件+范文实例)之06: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复习专项习作作文写作技巧专题(授课课件+范文实例)之06,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义解说,经典解读,策略解密,常见开头方法,真题解析,写作导引,范文展示,名师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中考语文复习专项习作作文写作技巧专题(授课课件+范文实例)之04: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复习专项习作作文写作技巧专题(授课课件+范文实例)之04,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义解说,经典解读,策略解密,拟题原则,拟题要求,拟题方法,真题解析,写作导引,范文展示,名师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中考语文复习专项习作作文写作技巧专题(授课课件+范文实例)之03: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复习专项习作作文写作技巧专题(授课课件+范文实例)之03,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义解说,经典解读,策略解密,关于布局,关于选材,真题解析,写作导引,范文展示,名师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