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 专项备考宝典 (含解析)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 专项备考宝典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 专项备考宝典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借助名词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借助对比,借助语法结构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考点梳理: 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
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
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在句首的关联词:
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
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顶真: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句
典例剖析: 穷 则 变 变 则 通 通 则 久
纪昌学射是勤王冕挂角是勤李白铁杵磨成针也是勤
方法六、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TIPS
习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释】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
③辄复不遂 辄: ④鲁直所谓 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乙亥北行日记》(节选),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6.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阡陌交通
②自恨不如远甚也
7.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十二篇献资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①纵而不问,乡闾②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③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④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注释)①职方君:指苏序,苏洵的父亲。②乡闾:乡亲、亲族。③茂材异等:出众的优秀人才。④六经、百家:《六经》指孔子整理先秦典籍,后成为儒家经典。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10.小丹在阅读本文时,不理解“即”的意思就去查阅了字典,他发现,“即”原本写作如图,左边一个和“豆”一般的食器,右边一个人跪坐在食器旁边张着大大的嘴巴,准备享用食器中的美食。由此可以推测,“即”的本义是 。现在,“即”有下列几种意思:
①就是;②到;③当下,目前;④靠近,接触;⑤就,便。文中“及即之”中的“即”的意思是 。
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 之 文 博 辩 宏 伟 读 者 悚 然 想 见 其 人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
13.班级讨论时小溪提出,苏洵多次科举“不中”就“退”而放弃,范进从 20 岁考到 54岁最终中举,范进比苏洵更能够证明君子应自强不息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该观点?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14.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无 鸡 者 弗 食 鸡 则 已 耳 去 饥 寒 犹 远
15.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17.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乙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然则何时而/乐耶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19.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醉翁之意不在酒
C.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之男有分,女有归
20.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以记叙描写为主。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胸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俄而/雪骤
C.白雪纷纷/何所似D.撒盐/空中/差可拟
2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B.俄而雪骤(步骤)
C.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D.公欣然日(高兴地)
2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为满意。
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25.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古诗文阅读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26.下列对画线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虞人期猎 / 虽乐 / 岂可不一会期哉
B.吾 / 与虞人期猎虽乐 / 岂可不一会期哉
C.吾与虞人期猎 / 虽乐岂 / 可不一会期哉
D.吾 / 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 / 不一会期哉
27.请翻译句子“魏于是乎始强”,并结合这句话的含义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认识。
2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B.天又雨,公将焉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 语 》)
C.乃往,身自罢之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魏于是乎始强强人所难(现代汉语词典)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 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 (yú):句末语气词。
2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尊君在不
④下车引之
⑤方与之食
⑥恐其自食其言也
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1.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3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请说明理由。
33.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乙】
修之来此①中,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②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④刺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3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乐其地僻而事简/念无与为乐者
B.既得斯泉/斯是陋室
C.安此丰年之乐/安知鱼之乐
D.以名其亭/有仙则名
3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6.【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
37.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乙】巫山神女峰
[宋]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3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可悉见
②四顾无纤翳
3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40.本文写巫山神女峰主要突出了什么特点?哪些句子表现了这个特点?
文言文阅读
【甲】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①,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②,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③,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④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⑤,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
【乙】
黄溪夜泊⑥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③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④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⑤屯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⑥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4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而终不可掩者 其谁与归
42.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
C.如公器质之深厚 盛衰兴废之理
D.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
4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公 仕 宦 四 十 年 上 下 往 复 感 世 路 之 崎 岖
44.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
45.王安石在【甲】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
对比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46.下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或王命急宣 或立于陂田
C.其间千二百里 作亭于其上
D.故名之曰“放鹤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4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 ( )
绝巘多生怪柏( )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明年春( )
48.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49.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50.两文都写了四季的景色,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白:杯,酒杯;客:客居;辄:总是;谓:说(认为)
3.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4.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寂静)
5.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可借助虚词“常”和“虽”字,分别是“经常”和“虽然”的意思,应在句首,“意怡如也”是一个主谓句,主语是“意”,意为内心,故应在“常”“虽”和“意”前断开。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⑷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⑸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更定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
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能实现。是行是止,任小船飘荡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1.句意: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暗窗红火”点明所处环境;“任意看数卷书”为作者的所作所为;“亦复有少趣”表现作者感受到的情趣(所感)。故断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故答案为: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①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白:杯、酒杯。
②句意: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③句意:总是不能实现。辄:总是。
④句意:鲁直所说的。谓:说(认为)
故答案为:白:杯,酒杯
客:客居
辄:总是
谓:说(认为)
3.重点词有:大作:大起。时:当时。欲:想、打算。为:被。
故答案为: 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4.【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意思是: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大雪接连下了几日之后,湖中连行人、飞鸟的踪迹都没有了,侧面体现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意思是: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此句以动写静,从听觉角度,以声衬静,表现夜很静,雪下得很大。
故答案为:湖中人鸟声俱绝
夜的寂静(寂静)
5.【甲】文,“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意思是:这天更定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选择特定的时间(寂静的雪夜)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作者特立独行,与世独立的性格,体现了作者的“雅趣”;“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意思是:(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张岱赏雪时巧遇知音,即使萍水相逢,也如故人般尽情把酒言欢,展现了作者的“雅趣”;【乙】文,“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意思是: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袁中道爱好独特,喜欢在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可见其趣之雅;“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意思是: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可见责中道在雪夜“暗商红火”“大雪敲竹”的环境中,安然读书,可见其悠闲自在的心态,足见其趣之雅。
故答案为: 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答案】6.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遗憾
7.①老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和谐安宁,自得其乐(意思对即可)
【解析】【点评】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等,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要求答题即可。
参考译文:
【甲】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6.①交通,古今异义词,交错相通;
②恨,古今异义词,遗憾。今义,多指仇恨。
故答案为: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遗憾。
7.重点字:
①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高兴的样子。
②俱,都;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田间耘”。
故答案为:①老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8.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有”是谓语动词,应断开,因此,按照题目要求,结合语言习惯,这句话的停顿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故答案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通过对文中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的分析可知,【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的共同之处是: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答案】10.“即”的本义是“食”;④
11.君 之 文 /博 辩 宏 伟/ 读 者 悚 然 想 见 其 人
12.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
13.不同意,二者虽然都是考科举,但是考科举的目的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范进考科举是为了考取功名,热衷于功名利禄,学习上只顾着死读书,没有研究透彻;但是苏洵并不是为了功名而考,后期为了专研学说,在文章中写到苏洵闭门读书潜心研究六经和百家学说,更加证明了他的学习方式是专研学术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二者的自强不息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所以不能说范进比苏洵更能证明君子应自强不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眉山县人。苏君的品行和道义,在家里修养而成,在家乡广为传播,在蜀地的百姓中出名已经很久了。在至和、嘉佑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把它献给了朝廷。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们争相传阅。
苏洵的文章广博雄辩,气势宏大,读到的人感到惊讶并由此想到他(神采飞扬)的样子。不过,见到了他,却温和得好像不会说话。等到接近了他,跟他相处越久,就会发现他越发可爱。他偶尔发表见解,越是辩驳深入,就越层山不穷。唉,可以称得上是纯明笃实的君子了!
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他的父亲也放任他而不过问,乡邻和亲戚都感到奇怪,有人询问原因,他的父亲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而苏洵本人也依然我行我素。到27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还是没有考中。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于是潜心地研究了六经和百家的学说,考证古今太平与动乱、成功与失败的变迁和圣贤们的挫折、顺利、出仕、退隐的原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概地说:“可以了!”从此文思敏捷,一下笔顷刻便几千字,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阔自如,必定达到深远幽微的境界才停下来。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才能,学习他的文章,并以他的文章为写作榜样。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
10.本题考查对图形的理解和联系能力。根据题意“左边一个和‘豆’ 一 般的食器,右边一个人跪坐在食器旁边张着大大的嘴巴,准备享用食器中的美食”可知,“即” 的本义与吃有关。“及即之”句意为:等到接近了他。即:靠近,接触。与④相符。
故答案为: “即”的本义是“食” ; ④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 苏洵的文章广博雄辩,气势宏大,读到的人感到惊讶并由此想到他(神采飞扬)的样子。“君之文”,“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领属或关系,意为“君(苏洵)的文章”,故断开。“博辩宏伟”是对文章的评价,“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更换主语,故中间断开。
故答案为: 君 之 文 /博 辩 宏 伟/ 读 者 悚 然 想 见 其 人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益:更加。绝:停止。
故答案为: 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
1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依据自己的文学积累,分析苏洵和范进的不同之处,结合题意和自己的理解作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不同意,二者虽然都是考科举,但是考科举的目的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范进考科举是为了考取功名,热衷于功名利禄,学习上只顾着死读书,没有研究透彻;但是苏洵并不是为了功名而考,后期为了专研学说,在文章中写到苏洵闭门读书潜心研究六经和百家学说,更加证明了他的学习方式是专研学术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二者的自强不息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所以不能说范进比苏洵更能证明君子应自强不息。
【答案】14.无 鸡 者/ 弗 食 鸡 则 已 耳 /去 饥 寒 犹 远
15.闭上眼睛;③;完,没有;偷
16.①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②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善于捉老鼠和鸡。
17.赵人因为鼠患,而养猫。儿子因为猫吃掉鸡,而要除掉猫。父亲告诉儿子养猫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推断词语意思的能力。考生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阅读启示,提出个性化观点和看法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14.句意: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无鸡者”偏正结构,“者”表提顿,应在“者”后停顿;“弗食鸡则已耳”主谓结构,“耳”表限制语气,应在“耳”后停顿。故可断为: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故答案为:无 鸡 者/ 弗 食 鸡 则 已 耳 /去 饥 寒 犹 远。
15.①句意: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根据提示推测,瞑是闭上眼睛的意思。②根据“暴”字的常用词义推测,“暴”是突然的意思。③根据“骨已尽矣”中“尽”为“完,没有”的意思推断,“鼠尽而鸡亦尽”的“尽”也应是“完,没有”。④根据“鼠窃狗盗”中“窃”是“偷”的意思,推断“窃吾食”中的“窃”也是偷的意思。 故答案为:闭上眼睛;③(突然);完,没有;偷。
16.①重点词语:乃,才。悟,醒悟、明白。假寐,假装睡觉。盖,大概,原来是。以,来。敌,敌方。句意: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②重点词语:之,代赵国人。善,擅长。及,和。句意: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
故答案为:①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②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善于捉老鼠和鸡。
17.根据乙文“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可知,赵人告诉儿子,老鼠之害是“吾将饥寒”,猫的害处是“无鸡”吃而已,距离“饥寒犹远”,孰大孰小让儿子思考。因此,本文的寓意是不能因小失大,要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故答案为:赵人因为鼠患,而养猫。儿子因为猫吃掉鸡,而要除掉猫。父亲告诉儿子养猫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
【答案】18.C
19.B
20.D
21.①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②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附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18.A.句意为: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正确停顿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句意为: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正确停顿应为:然则/何时而乐耶;D.句意为: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正确停顿应为: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故答案为: C
19.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结构助词,的;C.副词,或许/副词,有时;D.动词,回去/动词,指女子出嫁;
故答案为: B
2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D.范仲淹的“忧”是为天下人、百姓的忧愁而忧;欧阳修的“乐”是为天下人的、百姓的快乐而快乐,他们都是为天下百姓着想,都具有民本思想。范仲淹的“乐”是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立意比“与民同乐”更深。“‘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D.
21.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述,记述;以,用;“者……也”是判断句式。
故答案为:①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②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答案】22.A
23.B
24.A
25.①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②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2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A.有误,翻译为: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故断句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CD.正确;
B.有误,翻译为:不久,雪下得大了。骤:大。
故答案为: B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有误,“俄而雪骤”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未若:不如;因:凭借。 何:什么;似:像。
故答案为: ①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②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答案】26.A
27.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或心情就违背承诺。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有关。(合理即可)
28.A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 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故答案为: A
2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主旨理解。重点词:于是乎,从此;强,强大。句意:魏国从此变得强大。本文通过讲述魏文侯信守约定的故事,揭示了文章主旨:做人治国都要守信。
故答案为: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或心情就违背承诺。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有关。(合理即可)
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约定。
B.去/代词,这里指学问和学业。
C.于是/才。
D.强大/勉强。
故答案为: A
【答案】29.约定;舍弃;同否;拉,牵拉;才;害怕,担心
30.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3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32.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示例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示例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33.甲文元方的态度和乙文“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都说明了为人守信的重要性。考生能围绕守信的重要性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倍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⑸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29.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委:放弃;
③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吗;
④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⑤句意:才同他一起吃饭。方:才;
⑥句意: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恐:怕。
故答案为: 约定 ; 舍弃 ; 同否 ; 拉,牵拉 ; 才 ; 害怕,担心
3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至,到;乃,才。
故答案为: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
故答案为: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32.本题考查人物评价。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此题可以两方面回答,不失礼,因为对方虽然作为长辈,却目中无人,对儿子侮辱其父亲。失礼,友人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并且知错能改了,就应该原谅。示例:失礼。因为“友人”毕竟是长辈,也应该尊重长辈;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也不失为有识之人;不能因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要给人改错的机会,并且我们应该始终礼貌待人。
故答案为: 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示例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示例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3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陈太丘的朋友因为不守信用,而遭到七岁孩子陈元方的批评,可见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L都瞧不起他。吴起宁肯自己不吃饭而等老友,可谓守信之人,能使三军信服。
故答案为: 甲文元方的态度和乙文“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都说明了为人守信的重要性。考生能围绕守信的重要性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倍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答案】34.B
35.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6.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37.滁州山水(风景)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34.A.乐:喜欢/快乐,高兴;
B.斯:这/这;
C.安:安定/怎么;
D.名:命名/出名。
故答案为: B
3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故答案为: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乙]选文中“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描绘了四季景色。
故答案为: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37.结合甲乙两文的主要内容,找出表现欧阳修乐趣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注意要从“景色优美”“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故答案为: 滁州山水(风景)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
【答案】38.全,都;遮盖,这里指云
39.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40.突出了纤丽奇峭(奇异或神奇)的特点,表现在①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②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要语句的断句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合仙人、神女停驻。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时候,有弹琴吹笛的音乐,在峰顶飘荡,山里的猿都鳴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庙的后面,山的半山腰有个石坛,平坦宽敞。据《神仙传》记载:"夏禹会见神女,在这里向她颁发符书。”在石坛上观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38.①句意为:不能全部看到。悉:全,都。②句意为:四周天空无云。翳:遮盖,这里指云。
故答案为:全,都;遮盖,这里指云。
39.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有”的宾语是“白云数片”,故在“片”后断开,“如鸾鹤翔舞”是白云的特点;“亦可异也”是作者的评价,其前后都应断开。据此断句为: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故答案为: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40.文中“峰峦上入霄汉”意思是峰峦高耸冲上云霄,此句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高的特点;文中“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意思是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此句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奇、秀的特点。 故答案为:突出了纤丽奇峭(奇异或神奇)的特点,表现在①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②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答案】41.埋没;归依
42.D
43.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44.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先生在世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
45.①王安石认为,欧阳修的文章“怪巧瑰琦”、神奇瑰丽,《黄溪夜泊》的第二联就体现了这种特点,“万树”一联,诗人从大处落墨,描绘出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在这幅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如高山、丛林、溪水和明月,本已把画面装饰得既壮美又幽深。②王安石认为欧阳修的文章“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诗中描绘了峡川月夜的苍茫、辽阔、凄清之美,抒发了作者无辜被贬的深沉感慨,又有思乡怀归的惆怅之情印证了这一点。③王安石认为欧阳修的文章“豪健俊伟”“雄辞闳辩”,从诗歌最后一联“不因迁谪岂能来”可以看出诗人于解嘲中的放达,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阅读能力。解答时要读懂文本,理解文意,找准文本中照应的内容,注意对文本的比较阅读。
参考译文:
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又悲伤什么呢!先生具有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再加以精深的学术功底。因此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豪迈雄伟,精巧奇特。他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长江黄河之水的积储;他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音韵,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博大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自从先生做官四十年,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困难,不得升进,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已被压制,又被起用,于是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
4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王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掩:埋没。
(2)大意: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归:归依。
4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指弦乐器。B:都是表转折。C:都是结构助词,的。D:副词,极、非常/动词,消散。故选D。
4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自从先生做官四十年,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据此断句: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4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回到语境,正确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① 从:跟从。乐:快乐。乐:以为乐。②闻:闻名。传:著述。
4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甲文中提到欧阳修诗文特点的语句是“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大意是: .王安石认为欧阳修的文章神奇瑰丽。乙诗《黄溪夜泊》的第二联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乙猿哀"正好体现了欧阳修诗文神奇瑰丽的特点。诗人从大处落墨,描绘出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在这幅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如高山、丛林、溪水和明月,本已把画面装饰得既壮美又幽深,再加上“猿哀"一笔,显得更加凄怅苍凉。气象宏阔,以景逆情,进一步渲染作者谪居他乡的愁苦心情。
【答案】46.C
47.同“缺”,空缺;极;早晨;第二年。
48.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49.①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②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50.甲文描绘三峡神奇秀丽的四季景色,表达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文描绘放鹤亭四周恬静美好的四季景色,抒发自己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怀。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一般来说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都在文中。
4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在/如果; B.不同,有时/或者; C.相同,它; D.不同,代词,亭子/助词,的。故答案为:C。
4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阙:同“缺”,空缺。②句意为: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极。③句意为: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旦:早晨。④句意为:第二年春天。明年:第二年。
4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据此断句为: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4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句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②中重点词语有:故,因此。名,取名。句意为: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50.本题考查主旨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乙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放鹤亭所欣赏到的四季美景和观看山人放养两只鹤的闲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方法
参照
解释加点词
根据造字方法推测
瞑,古字形为,翕目也。翕,合也。目,人眼也。
目似瞑
根据语境选择
“暴”字的常用词义有:①凶恶残酷的;②鼓起来;③突然;④过分急躁的。
屠暴起 (填序号)
根据课文迁移
骨已尽矣
鼠尽而鸡亦尽
根据成语推断
鼠窃狗盗
窃吾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 专项备考宝典 议论文阅读之论点分析概括(含解析),共29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 专项备考宝典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鉴赏(含解析),共6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用作代词, 用作助词, 用作动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 专项备考宝典 记叙文阅读之主旨情感分析(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析文章标题,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分析文章层次与人物事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