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核心素养教案1~8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件出示复习题,学生独立思考,展示活动成果,活动日历的优点和缺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如何计算经过时间?知道做一件事情需要多长的时间。
②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③思维与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认识时间,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理解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课件出示复习题,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集体讲解。
二、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活动意图:复习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为后面解决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做准备。
环节二:探究新知
一、1.课件出示教科书P84例3。
师:放暑假了,小红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请看情境图。
二、1.师:通过观察情境图,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师:会解决吗?先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学生独立解答后,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首先要统一计时的方法,再用“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
2.师:你们能区分时刻和时间吗?师生小结:上午9:00、下午6:00表示时间的一刹那,是时刻;时间一般指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出所含的数学信息。
(1)火车上午9:00出发,下午6:00到站。要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2)请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找出的数学信息,全班交流。
(3)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解答后,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2.借助钟表模型,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
预设方法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准备的钟表模型拨一拨。
(2)预设方法2:先算上午坐了几个小时,12-9=3(小时),然后再加上下午坐的6小时,就是一共坐了9个小时的火车。
(3)预设方法3:火车开车时刻是上午9:00,到达时刻是下午6: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两个时刻分别是9:00 和18:00,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即:18-9 =9(时)。
3.区分时刻和时间。
小组合作:结合具体的例子理解时刻和时间。
分组汇报,并把每小组学生得到的结论写到黑板上。
师生小结:上午9:00、下午6:00表示时间的一刹那,是时刻;时间一般指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
4.小结: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先把所有时间转化成统一计时◎教学笔记
法计算,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学生活动:
1.(1)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出发(开始)时刻是上午9点,到达(结束)时刻是下午6点,要求的是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2.(1)学生汇报方法1: 拨一拨钟表模型,数一数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经过了9小时,所以坐了9个小时的火车。
(2)学生汇报方法2:先算出上午坐了几个小时,12-9=3(小时),然后再加上下午坐的6小时,就是一共坐了9个小时的火车。
(3)学生汇报方法3:火车开车时刻是上午9:00,到达时刻是下午6: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两个时刻分别是9:00 和18:00,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即:18-9 =9(时)。
3.(1)小组合作:结合情境图的具体例子理解时刻和时间的区别,分组汇报。
(2)小结:上午9:00、下午6:00表示时间的一刹那,是时刻;时间一般指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
4.师生小结: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先把所有时间转化成统一计时◎教学笔记
法计算,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活动意图:本环节在处理教学难点计算经过时间时,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探究得出结论,而且还推理出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知识。
环节三: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1.完成教科书P84“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查找问题和特例。
2.完成教科书P85“练习十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查找问题和特例。
完成教科书P85“练习十八”第4题。
4.完成教科书P85“练习十八”第5题。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请学生板演,交流,集体订正。
活动意图: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更准确地计算。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
(2)巩固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提升作业
自己编1道经过时间计算的应用题并解答。
6.板书设计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分段计算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中午12时→下午6时 下午6:00是18:00
12-9=3(时),3+6=9(时) 18-9=9(时)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课
课型:练习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复习12时、24时计时法、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熟练地判断平年和闰年。
③思维与表达:巩固和掌握24时计时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④交流与反思: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思政元素:培养小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品质。
2.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年、月、日的相关基础知识,能应用时间单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PPT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基础练习一
一、复习年、月、日、平年和闰年的相关知识。
PPT出示习题。
教师活动:
PPT展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学生活动:
1.认真读题,仔细思考,完成题目。
2.集体评价。
活动意图:通过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年、闰年的知识,对其判断更加熟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环节二:综合练习
复习24时计时法。
PPT出示练习题。
教师活动:
PPT展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边交流边解答,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学生活动:
1.说说自己是如何快速解决的。
2.学生汇报,其余学生指正。
3.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4.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订正。
活动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换算,还要明白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如果是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要统一化成24时计时法后再计算。
环节三: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1.完成教科书P86“练习十八”第6题。
2.完成教科书P86“练习十八”第7题。
3.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八”第8题。
4.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八”第9题。
5.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八”第10题。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集体讲评。
活动意图:通过巩固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应用。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
(2)巩固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提升作业
自制钟表模型,并选择3个不同的时刻,分别用12时、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
《练习课》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制作活动日历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在制作活动日历的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③思维与表达: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思政元素: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2.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制作活动日历的思路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用恰当的方法在两个正方体上表示出一个月中的任意一日。
3.教学准备:课件、4个正方体木块或纸盒、一个底座、长方体盒子、彩笔等。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卖锄头的人为什么笑吗?学生自由思考,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
故事导入:古时候,两个人在腊月三十到集市上买东西,一个人卖锄头,一个人卖皇历。过了中午,卖锄头的人说:“不卖了,回家过年,等来年春天卖个好价钱。”卖皇历的人一看,也学着卖锄头的人说:“不卖了,回家过年,等来年春天卖个好价钱。”卖锄头的人听了哈哈大笑。
听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卖锄头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学生活动: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思考并互相交流。
活动意图:本节课开始以笑话引入,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愉快,让学生明白“过期作废”的道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在笑过后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学习制作活动日历,同时了解日历的作用。
环节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一、组织学生交流日历的特征。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见过的日历有哪些特征呢?
二、组织学生讨论制作方案。
1.活动一:
师:活动日历要表示出任意月、日、星期,如何用四个正方体木块和一个长方体盒子,做一个可以摆出任意某月某日某星期的活动日历呢?
师:先独立思考,再和组内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2.活动二:
师:同学们,怎样用两个正方体表示每个月的任意一天呢? 你是怎么想的?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日历的特征。
师生小结:日历可以看日期,知道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还可以记录家人的生日。
2.组织学生自制活动日历。
师:活动日历要表示出任意月、日、星期,如何用四个正方体木块和一个长方体盒子,做一个可以摆出任意某月某日某星期的活动日历呢?
学生活动:
1.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日历的知识,同桌间相互交流、讨论。
2.学生自己利用学具制作活动日历,教师巡视。
3.学生代表汇报交流。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意图:在活动中,充分展开小组讨论,并通过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环节三:探讨、提升制作方案
一、小组合作修改制作方案。
师:还有同学能想出更完整、一目了然的制作方案吗?
请同学们再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制作方案。
二、小组合作完成日历的制作。
师:请同学们按照上面修改的制作方案,开始动手制作活动日历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展示活动成果。
四、活动日历的优点和缺点。
师:我们制作的活动日历,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教师活动:
1.小组合作修改制作方案。
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方法。
2.小组合作完成日历制作。
3.分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小组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制作方法。
4.全班交流活动日历的优缺点。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修改制作方案。
2.小组合作完成日历制作。
3.分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小组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制作方法。
4.全班交流活动日历的优缺点。
活动意图:让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在不断修正中制作活动日历,达到制作出能够摆出任意月、日、星期的日历的目的,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而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
(2)巩固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提升作业
向家人介绍自己制作日历的方法。
6.板书设计
制作活动日历
一个木块标上0,1,2,3,4,5。
另一个木块标上0,1,2,6,7,8(6上下调转可作9用)。
表示日期:翻动木块找出对应的月、日、星期。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导学生有序回答,请学生指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6 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识,导入课题,探究试商方法,巩固新知,拓展提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回顾反思,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