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课件PPT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57923/0-17118471572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课件PPT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57923/0-17118471572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课件PPT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57923/0-17118471573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课件PPT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57923/0-171184715732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课件PPT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57923/0-171184715735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课件PPT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57923/0-171184715738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课件PPT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57923/0-171184715741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课件PPT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57923/0-171184715744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第一课时复习练习题
展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从军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对语文古诗词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够通顺流利的朗读古诗,但这首古诗所写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所以学生理解有较大困难。学生对爱国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诗人抒发的爱国之情,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多形式地朗读古诗来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2】田园诗:《乡村四月》《望庐山瀑布》《村夜》 4.教师小结:我们刚刚交流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5.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诗。6.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7.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3】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
8.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9.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从军行)10.出示《从军行》。【出示课件4】11.引导了解从军行:【出示课件5】“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1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6】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8】(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3)指导书写会写字。【出示课件9】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玉门关 楼兰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10、11】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2、学习诗句。3.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1)读一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2)说一说:①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出示课件12】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暗,荒凉,阴沉。(板书:青海 暗雪山)(3)看一看:【出示课件12】雪山景象。①学生欣赏雪山景观。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4)想一想。①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5)全班再次齐读——青海长云暗雪山。
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1)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关”。【出示课件13】(出示图片)(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了解玉门关。【出示课件14】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
(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引导总结:①“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 玉门关)(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6)小结过渡【出示课件15】: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多。)(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烈。)(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板书:百战 穿金甲)(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板书:不破 终不还)(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感受将士的征戍之苦,体会将士的报国之志。结合诗句,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18】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9】: 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五)、拓展交流。(1)征人思亲人:①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学生自由发言。)②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不能。)他又能怎么办呢?(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平定战争,早日回家。)(2)亲人思征人:①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说一说。②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新意。】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1. 现在,我们拥有和平快乐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有人为守护它。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生活,感谢守护我们的战士们。2.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4.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从军行》板书 【唐】王昌龄 青海 暗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本节课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在古诗诵读中相机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课后作业。(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参考答案】(一)、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从军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一、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二、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三、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97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课一练</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第四课时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300002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梅花魂第四课时测试题</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第二课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9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景阳冈第二课时课时练习</a>,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