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三)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会将损伤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结合下图所示的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c、d分别是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线粒体
B.f表示b和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特点
C.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
D.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2.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进行渗透吸水或失水。将生理状态相同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甲、乙、丙)溶液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甲糖溶液中细胞未发生变化;②乙糖溶液中细胞体积变大;③丙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实验后,若测得甲糖溶液浓度不变,则甲组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实验后,乙、丙糖溶液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3.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溴麝香草酚蓝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随着CO2浓度的增高,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A.50min后2号试管中X代表的溶液颜色为黄色
B.5号试管中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C.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
D.本实验中,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呼吸作用引起的
4.在同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中,不同的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为了研究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常常需要整个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这叫做细胞周期同步化,人们常采用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处于同一阶段的细胞群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对于处于分裂期细胞没有影响
B.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能抑制分裂间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群体处于间期
D.利用细胞周期调控中对某一条件依赖的突变株细胞在限定条件下培养也能实现同步化
5.某种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否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研究发现,该种植株只要存在A或B中的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其他配子正常可育;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考虑是否抗除草剂时,该种植物群体有6种基因型
B.该种植物(AaBb)产生的可育花粉AB:Ab:aB:ab=1:1:2:2
C.该种植物(AaBb)自花传粉,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是8/9
D.♀(aaBb)×♂(Aabb)的杂交组合,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3/4
6.产妇年龄增大是导致婴儿发生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的重要因素。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Ⅰ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不再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在受精时完成减数分裂Ⅱ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产生的两个极体分布在卵细胞膜与透明带的间隙,并最终退化。现有一对色觉正常的高龄夫妇,妻子是红绿色盲携带者,二者想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后代。为降低后代患遗传病概率,可在体外受精时对分离得到的极体进行遗传筛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区分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
B.若第一极体染色体组成正常,则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也正常
C.若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正常,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也正常
D.若对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第二极体进一步基因组测序,就可推知卵细胞是否含有色盲基因
7.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和测定DNA的热稳定性可以判断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实验思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NA的提取利用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存在差异的特点
B.获得的杂合双链DNA分子,配对的碱基对越多,结构越稳定,变性温度越高
C.T甲-甲-T甲-丙大于0说明甲和丙的DNA序列不同,但甲与丙细胞色素C的结构可能相同
D.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与乙的亲缘关系比甲与丙的亲缘关系近
8.科学家发现很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第22号染色体比正常人的要短一小段,而9号染色体比正常人的要长一小段。又有研究发现在正常人体细胞中,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表达量很低,其表达产物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必需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中,ABL基因被转移到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发生融合,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BCR-ABL基因(简称BA基因),如图所示。该融合基因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过强的酶活性,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L基因可能属于抑癌基因
B.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
C.图示基因融合后,细胞中基因的排列顺序和数目发生改变
D.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9.自主呼吸运动是指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如睡眠时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大脑皮层可以随意控制呼吸,在一定限度内可以随意屏气或加强加快呼吸,属于随意呼吸运动。化学因素如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发生变化,可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O2浓度发生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也有神经调节
B.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导致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受抑制
C.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能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0.一定的刺激引发皮肤上的痒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组胺刺激也能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PTEN是一种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TRPV1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在抓挠反射中都能发挥作用,科研人员用组胺分别刺激正常小鼠、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的皮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鼠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B.推测PTEN蛋白能减弱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进而抑制小鼠产生痒觉
C.TRPV1基因控制合成的TRPV1蛋白抑制痒觉的产生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11.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能够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小胶质细胞的清除能力受影响,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内堆积。CD22是一种仅表达在小胶质细胞表面的膜蛋白,能调控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进而影响清除能力。研究人员给实验组小鼠的大脑注射CD22单克隆抗体(单抗),对照组不注射,以评估CD22单抗对小胶质细胞清除能力的影响,48小时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B.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
C.推测衰老小鼠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22表达量要高于年轻小鼠
D.小胶质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12.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蛋白质
B.胚芽鞘切段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抑制了左侧的生长
C.乙组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是因为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相同
D.若用云母片仅将甲组琼脂块均分隔开,则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也基本相同
13.近年来某草原上的鼠数量明显增加,当地有关部门为了解鼠害的现状,采用了有效洞法估计鼠的种群数量,即在该草原上选定适宜数量、适宜大小的样方,统计样方内总洞数,再将样方内所有鼠洞用土堵住,隔天检查盗开的洞口数(有效洞数),以各样方有效洞数与总洞数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示鼠的相对种群密度。如图曲线表示该草原上近几年来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当地居民为了防治鼠害,在e时刻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并将数量控制在K/2以下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有效洞法使操作更加简便,调查完成所需时间更短
C.气候干旱导致鼠种群数量下降,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D.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增大
14.小龙虾作为一种水产资源被广泛开发利用。小龙虾有挖洞筑巢的习性,以昆虫、稻田杂草、某些小鱼等为食。农业技术人员建立稻虾共作的田间工程(如图所示),通过挖掘环形沟环绕稻田,为小龙虾提供繁殖和栖息环境。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稻虾共作的田间工程表述不合理的是( )
A.小龙虾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且可同时处于多个营养级
B.稻虾共作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低
C.稻虾共作中小龙虾的粪便可减少化肥的使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D.稻虾共作中常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的水稻品种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15.酱油是以大豆、小麦或麦麸为原料,依靠微生物发酵而生产的一种液态调味品。如图展示了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通入空气并搅拌,可判断米曲霉属于异养好氧微生物
B.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真核生物
C.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D.发酵池中加入的食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和繁殖
16.我国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耐盐植株的过程(如图所示),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用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甲和乙的融合
B.由愈伤组织得到④需要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
C.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表现出双亲的优良性状
D.再分化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
二、读图填空题
17.资料1:1961年,由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依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ATP的形成机制,提出了ATP的化学渗透假说:光照引起水的光解,水分解为O2和H+并释放电子,结果类囊体膜内侧H+浓度高而膜外侧低,于是膜内外产生H+浓度差和电位差,当H+借助ATP合酶顺质子梯度扩散至类囊体膜外时,ATP合酶催化ADP和Pi合成为ATP。
资料2:研究发现,某种真核微藻在低氧环境中,其叶绿体内产氢酶活性提高,部分NADPH会参与生成H2的代谢过程。
图甲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叶绿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光反应过程的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该实验中所用溶液应满足的条件是___(答出2点即可)。
(2)水光解产生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最终可以传递给NADP+与H+结合形成NADPH,在暗反应阶段NADPH的作用是___(答出2点即可);H+通过膜上的ATP合酶回到膜外,据图乙可知将ADP和Pi合成ATP所需的能量直接由___提供。
(3)为了研究叶绿体的完整性与光反应的关系,制备了四种完整性不同的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叶绿体A、B、C、D四组的ATP产生效率相对值分别为1、0.66、0.58、0.41,据此推测叶绿体中类囊体结构破坏程度最大的是___组,结合图乙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___。
(4)在低氧环境中,生成H2的代谢过程会使该微藻生长不良。根据题目信息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该微藻生长不良原因:___。
18.光照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由光敏色素B(phyB)作为受体感知。光敏色素B(phyB)由phyB基因控制合成,在光的诱导下被激活,可以促进出土幼苗正常发育,机制如图所示。
(1)光敏色素的本质是___,主要吸收___。
(2)phyB能从___水平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3)由图可知,光敏色素B调控出土幼苗形态发育的机制是___。
(4)phyB基因缺失突变体见光后,能否正常发育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
19.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是目前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植物疫苗时存在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启动子的串联能增强外源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拟构建含有两个35s启动子(35s启动子是花椰菜花叶病毒的一种强启动子)串联的转基因苜蓿。一个35s启动子包括1个A区和2个B区。图甲表示35s启动子及其附近区域分布的限制酶识别位点,已知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得到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图乙表示待转入第二个35s启动子的重组质粒的构成组件及其上的限制酶识别位点。
(1)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35s启动子,PCR技术的原理是___,此技术设计引物很关键,引物是___。利用此技术扩增的35s启动子可以在PCR扩增仪中自动完成,完成以后,常采用___来鉴定PCR的产物。
(2)根据限制酶识别位点,为了让第二个35s启动子准确串联在待转入的重组质粒上,应选择___限制酶切割图甲的DNA片段。
(3)为了筛选出正确串联了两个35s启动子的新重组质粒菌落,研究人员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平板类型丙和丁加入的抗生素分别是___、___,得到①②③三类菌落,其生长状况如下表(+代表生长,-表示不生长)。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___(填“①”“②”或“③”)类。若新获得的转基因苜蓿中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大幅增加,可以说明串联两个35s启动子能___。
三、填空题
20.家鸽(ZW型性别决定)体内有一种蛋白质多聚体能识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实现磁场导航。该多聚体由蛋白质M和蛋白质R共同构成,对应的基因M和基因R均为显性,且独立遗传(不考虑位于W染色体上),在家鸽的视网膜细胞中共同表达。若某一基因失去功能(分别用m或r表示),家鸽会出现飞行紊乱。现有三个纯种家鸽品系,甲品系能合成蛋白质M和蛋白质R,乙品系只能合成蛋白质M,丙品系只能合成蛋白质R,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鸽视网膜细胞表达蛋白质M的基本过程是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甲品系家鸽某个体的所有体细胞是否都含有并表达M和R基因?你的判断及理由是___。
(3)为进一步确定这两对基因(M/m、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请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测结果。
设计思路:___,统计雌性后代是否具备磁场导航能力。
预期结果:
①若所有雌性后代均能磁场导航,则两对基因(M/m、R/r)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②___,说明M/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___,说明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21.如图为遭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可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__。
(2)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据图分析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
(3)图中所有生物___(填“是”或“否”)构成一个群落,理由是___。
(4)若要研究大米草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答出3点即可)。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图中a是高尔基体,b是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A正确;
B、f表示b和e正在发生膜融合,膜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特点,B正确;
C、水解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将细胞中一些物质或结构水解,从而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将生理状态相同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甲、乙、丙)溶液中,分析题干所给结果可知,甲糖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乙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丙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故实验前,丙的浓度>甲的浓度>乙的浓度,A错误;
B、实验后,若测得甲糖溶液浓度不变,则甲组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整个过程由水分的进与出,但是二者量相等,B正确;
C、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进行渗透吸水或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实验后,乙、丙糖溶液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C正确;
D、细胞膜的伸缩性较大,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取决于细胞失水量的多少,D正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2号管遮光条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消耗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3号试管,黄色应该比3号管更深,故2号管颜色应为黄色,A正确;
B、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B正确;
C、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环境能导致试管内溶液CO2浓度下降,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C正确;
D、据表分析可知,1号试管中无水草,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目的是排除环境影响试管内溶液CO2浓度变化的可能,2至7号试管中溶液颜色发生不同的变化,又因为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两种都会影响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2至7号试管中的实验结果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生理活动)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DNA合成抑制剂作用于间期的S期,利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对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没有影响,A正确;
B、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B正确;
C、纺锤体的形成时期为前期而非间期,C错误;
D、利用细胞周期调控中对某一条件依赖的突变株细胞在限定条件下培养也能实现同步化,D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A正确;
B、该种植物(AaBb)正常情况下产生花粉为:AB:Ab:aB:ab=1:1:1:1,由于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因此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B正确;
C、该种植物(AaBb)自花传粉,由于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因此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但是雌配子正常:AB:Ab:aB:ab=1:1:1:1,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故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1—1/9=8/9,C正确;
D、♀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2∶2,子代中的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为2/3,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第一极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而第二极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这两类细胞染色体形态存在差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区分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A正确;
B、若第一极体染色体组成正常,则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不一定正常,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与卵细胞相同,若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正常,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也正常,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与卵细胞相同,若对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第二极体进一步基因组测序,就可推知卵细胞是否含有色盲基因,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DNA的提取利用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存在差异的特点,如DNA不溶于酒精,蛋白质溶于酒精,A正确;
B、获得的杂合双链DNA分子,配对的碱基对越多,形成的氢键就越多,结构越稳定,变性温度越高,B正确;
C、T甲-甲-T甲-丙大于0说明甲和丙的DNA序列不同,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甲与丙细胞色素C的结构可能相同,C正确;
D、根据实验结果可得T甲−乙<T甲−丙,说明甲与丙配对的碱基多,二者亲缘关系近,故乙和甲的亲缘关系更远,D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原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增强,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过强的酶活性,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故ABL基因可能属于原癌基因,A错误;
B、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染色体变异,所以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变异,而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不能观察到,B错误;
C、图示BCR基因与ABL基因融合后形成新的基因(BA基因),因此基因的总数目会减少,基因的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C正确;
D、该染色体变异发生在造血干细胞中,该病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CO2浓度发生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作为体液调节因子)也有神经调节(刺激相应的感受器),A正确;
B、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导致脑干的呼吸中枢受抑制,B错误;
C、自主呼吸运动是指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能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C正确;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正确;
B、PTEN基因敲除使得小鼠单位时间内抓挠次数升高,即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升高,故PTEN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降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进而抑制小鼠产生痒觉,B正确;
C、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基因+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相比,前者痒觉更剧烈,故TRPV1基因控制合成的TRPV1蛋白可以促进痒觉的产生,C错误;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会经过突触,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均属于白细胞,A正确;
B、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Aβ)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故此可推测,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Aβ)的清除,B正确;
C、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多发于老年,由此推测,衰老小鼠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22表达量要高于年轻小鼠,C正确;
D、小胶质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D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小分子有机物,生长素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A错误;
B、生长胚芽鞘切段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促进了左侧的生长,B错误;
C、题表可知,乙组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相同,导致乙组琼脂块左、右侧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几乎相同,故乙组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a角基本相同,C正确;
D、若用云母片仅将甲组琼脂块均分隔开,则并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仍然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导致右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左侧,则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大于左侧,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b时刻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达到K/2,因此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鼠害防治,并将数量控制在K/2以下,A正确;
B、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有效洞法使操作更加简便,调查完成所需时间更短,B正确;
C、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干旱导致鼠种群数量下降,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C错误;
D、蛇是鼠的天敌,投放蛇后鼠的种群数量会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增大,D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小龙虾有挖洞筑巢的习性,以昆虫、稻田杂草、某些小鱼等为食,小龙虾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且可同时处于多个营养级,A正确;
B、普通稻田的农田生态系统,由于成分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比稻虾共作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B错误;
C、稻虾共作中小龙虾的粪便可减少化肥的使用,粪便经分解者分解产生无机物被生产者利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正确;
C、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也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稻虾共作中常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的水稻品种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A、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通入空气并搅拌并直接利用现有有机物,可判断米曲霉属于异养好氧微生物,A正确;
B、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酵母菌既可以有氧呼吸也可以无氧呼吸(乙醇发酵类型),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
D、食盐具有杀菌作用,发酵池中加入的食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和繁殖,D正确。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用于动物细胞融合,而甲、乙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故不可用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甲和乙的融合,A错误;
B、杂种细胞得到愈伤组织属于脱分化,由愈伤组织得到④需要再分化等过程,B错误;
C、由于存在细胞分化,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不一定能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所有优良性状,C错误;
D、生长素具有促进生根作用,再分化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D正确。
故选D。
17.答案:(1)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
(2)作为还原剂;提供能量;类囊体薄膜两侧H+浓度差
(3)D;ATP的合成依赖于水光解的电子传递和氢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囊体薄膜上的ATP合酶,叶绿体A、B、C、D类囊体薄膜的受损程度依次增大,因此ATP的产生效率逐渐降低
(4)光反应中,水分解释放的电子传递给H+和NADP+,该物质接收电子后形成NADPH。该微藻在低氧环境中,其叶绿体内产氢酶活性提高,部分NADPH会参与生成H2的代谢过程,这样参与暗反应的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进而导致该微藻生长不良。
解析:(1)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得到的细胞器应保持正常的活性,故该实验中所用溶液应满足的条件是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
(2)水光解产生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最终可以传递给NADP+与H+结合形成NADPH,在暗反应阶段NADPH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提供能量;H+通过膜上的ATP合酶回到膜外,据图乙可知将ADP和Pi合成ATP所需的能量直接由类囊体薄膜两侧H+浓度差提供。
(3)分析图乙: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存在电子传递链,电子在传递的过程中使得膜两侧H+以主动运输至类囊体腔,类囊体腔中的H+再以协助扩散运出,H+的浓度差带来的势能使得ADP和Pi在ATP合酶的催化下合成ATP,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叶绿体A、B、C、D四组的ATP产生效率相对值分别为1、0.66、0.58、0.41,据此推测叶绿体中类囊体结构破坏程度最大的是D组,合成的ATP最少,H+的浓度差最小,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存在电子传递链存在一定的破坏。
(4)结合图乙,光反应中,水分解释放的电子传递给H+和NADP+,该物质接收电子后形成NADPH。该微藻在低氧环境中,其叶绿体内产氢酶活性提高,部分NADPH会参与生成H2的代谢过程,这样参与暗反应的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进而导致该微藻生长不良。
18.答案:(1)蛋白质;红光和远红光
(2)转录
(3)光敏色素B在光的诱导下被激活,导致Ca2+内流进而激活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PK6和CPK12,诱导phyB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出土幼苗形态发育转变
(4)不能;phyB基因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光敏色素B,无法感受光刺激,无法促进出土幼苗形态发育转变,导致不能正常发育
解析:(1)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故光敏色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据图可知,phyB通过转录因子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是在转录水平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3)分析题图可知:光敏色素B在光的诱导下被激活,导致Ca2+内流进而激活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PK6和CPK12,诱导phyB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出土幼苗形态发育转变。
(4)phyB基因缺失突变体无法合成光敏色素B,无法感受光刺激,无法促进出土幼苗形态发育转变,故见光后仍无法正常发育。
19.答案:(1)DNA半保留复制(和DNA的热变性);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
(2)XbaI和HindIII
(3)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②;增强外源基因(目的基因)的表达
解析:(1)PCR技术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PCR过程需要引物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PCR扩增完成以后,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PCR的产物。
(2)构建表达载体时,应将35s启动子插入质粒的T-DNA区域,这样才能将目的基因随T-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所以不能选择SalI限制酶;限制酶不能破坏35s启动子的完整性,所以不能选择BamHI;为了防止限制酶切割后35s启动子和质粒自身环化及反应连接,常选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同时切割35s启动子和质粒,所以不选EcRI。综上:为了让第二个35s启动子准确串联在待转入的重组质粒上,应选用XbaI和HindIII两种限制酶切割图甲的DNA片段。
(3)构建表达载体的成功率达不到100%,所以得到的质粒有些是含有35s启动子的重组质粒,有些是不含35s启动子的质粒,在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可能得到三种类型的细胞:未导入质粒的农杆菌、导入了不含35s启动子的质粒的农杆菌、导入了含有35s启动子的重组质粒的农杆菌。未导入质粒的农杆菌不能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导入了不含35s启动子的质粒的农杆菌能在含有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导入了含有35s启动子的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由于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被限制酶XbaI切割后破坏,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为了筛选出正确串联了两个35s启动子的新重组质粒菌落,平板类型丙和丁加入的抗生素分别是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①只能在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是未导入质粒的农杆菌;②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且不能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是导入了含有35s启动子的重组质粒的农杆菌;③在不含抗生素和含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都能存活,为导入了不含35s启动子的质粒的农杆菌,所以应选择的菌落是②。若新获得的转基因苜蓿中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大幅增加,可以说明串联两个35s启动子能增强外源基因(目的基因)的表达。
20.答案:(1)
(2)否,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除视网膜细胞外其他细胞虽都含有基因M/和基因R但均不表达
(3)将乙品系和丙品系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的后代个体中雌性后代不能通过磁场导航,反交组的雌性后代均能通过磁场导航;正交组的雌性后代均能通过磁场导航,反交组的雌性后代不能通过磁场导航
解析:(1)鸽视网膜细胞表达蛋白质M需要经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故家鸽视网膜细胞表达蛋白质M的基本过程是:。
(2)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而来,故甲品系家鸽某个体的所有细胞都存在基因M和基因R,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不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
(3)结合分析可知,判断两对基因(M/m、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用正反交的方式判断,实验设计思路为:将乙品系和丙品系进行正反交实验(或“正交:♀乙品系×♂丙品系反交:♂乙品系×♀丙品系”;正反交可互换),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①根据题意可知,若基因M和基因R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乙品系基因型为MMrr,丙品系基因型为mmRR,两组杂交子代均能通过磁场导航。
②若基因M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R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品系基因型为rrZMZM、rrZMW,丙品系基因型为RRZmZm、RRZmW,两组杂交子代正交的后代个体中一半(或只有雄性个体)能通过磁场导航,反交组的后代个体均能通过磁场导航。
③若基因R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品系基因型为MMZrZr、MMZrW,丙品系基因型为mmZRZR、mmZRW,两组杂交子代正交组的后代个体均能通过磁场导航,反交组的后代个体中一半(或只有雄性个体)能通过磁场导航。
21.答案:(1)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营养关系,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
(3)否;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图中只是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4)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解析:(1)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可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营养(捕食)关系,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由于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所以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3)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图中只是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4)要研究海螺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度
20.4
9.0
9.1
平板类型
①
②
③
甲:无抗生素
+
+
+
乙:卡那霉素
-
-
+
丙:?
-
+
+
丁:?
-
-
+
2024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三)(三模)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三)(三模)生物含解析,共33页。
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三)(三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三)(三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3页。
2024届贵州六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三)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贵州六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三)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