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命题:徐红艳 审题:谢长益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非遗学是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20世纪后半期,人类开始认识到前人留下的历史创造中,除去物质性的遗址、建筑、器物、艺术品之外,还有大量精神性的遗产保存在代代相传的口头、活态、无形的行为与技艺中。它们和物质遗存一样,同样是必须永远保存的历史财富。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类文化遗产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是公约最早的缔约国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被简称为 “非遗”。
早在非遗概念出现之前,人们将这一类型和范畴的文化称为“民间文化”,并建立起相应的科学而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譬如民俗学、民艺学、民间文化学等。到了20世纪后期,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冲击,民间文化才快速消散和面临濒危,致使一些敏感而先觉的人士与学者急切地呼吁抢救和保护。此时,对民间文化的称呼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过的改变,比如在 “民间文化”后边加上“遗产”二字,称为“民间文化遗产 ;再比如本世纪初进行的大规模的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
于是,这一时期 (21世纪初),同时出现两个概念:民间文化遗产和非遗。这两个概念本质相同,不同的是,民间文化遗产的概念来自学界,非遗的概念来自政府,因为非遗是由各国政府共同确定的。政府作为遗产的第一责任人,为了便于对遗产进行管理,必须将遗产分类。于是文化遗产被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质性的文化遗产,一种是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即非遗。
在人类传统的概念中,遗产是指先人留下的私人化的财富。主要是物质性财富。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这个传统的遗产观渐渐发生了变化。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在《法国对遗产的认识过程》中写道:“在过去的二十年,遗产的概念已经扩大,发生了变化。旧的概念把遗产认定为父母留给子女的财物,新的概念被认为是社会整体的继承物。”父母留给子女的是私人遗产或家庭遗产;社会整体继承的是公共遗产,即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必须由社会保护和传承下去。正是出于这个遗产观,联合国制定了第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人类在文化遗产保护上迈出了第一步。然而,这第一步所保护的文化遗产只是物质性的,主要是历史建筑、考古遗址、文物。那时人们还没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概念。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了“非遗”。这使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一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见证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传承至今并依然活着的文化生命。这便构成了人类当代的遗产观。
非遗学,正是从遗产的立场出发,来认识民间文化的。但不是所有的民间文化都是非遗。非遗是其中历史文化的代表作,是当代遴选与认定的必须传承的文化经典。
是不是遗产是不同的,当一个事物有了遗产的属性,便多了一种性质、意义、价值,多了一种社会功能。这些都不是民俗学所能解释的。一件事物可以同时身在不同的知识范畴,从属于不同的学术范畴。比如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既属于建筑学的经典,也属于遗产学的瑰宝。它们既有共同的文化内涵,也有各自的学术关切。建筑学关注它建筑的构造、设计、美学特征与创造性;遗产学更关注它自身的历史特征、档案、等级、保护重点与方法,以及如何传承得久远。非遗学更关注它的存在与生命,是保护和延续它生命的科学,一个此前没有的学科。决定非遗学独立性的根本是——遗产。
学术是具有使命的。对于非遗学,使命二字尤为重要。它不仅在学者身上,还在学术本身。这也是遗产的本质决定的。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也是我们留给后人的,我们要好好享用它,还要把它完好地交给后人,中间不能损坏。特别是非遗,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很容易变异和丢失,要分外呵护好和传承好,这个使命理所当然就落在非遗学中了,民俗学没有这个使命。民俗学的使命是记录民众生活和建构民间文化,再往深处是探寻和呈现一个民族的民族性。
民俗学注重民俗事象的过去,非遗学注重非遗活生生的现在。民俗学把民间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在民俗学者眼中,民间文化是相对静止的、稳定的、很少变化的。非遗学者把非遗作为一种文化生命;在非遗学者眼中,非遗是活态的、动态的、应用的,在时代转型中充满不确定性。民俗学的工作是总结历史与描述现在,而非遗学则要通过对现存的非遗的研究,来探索它们通往明天的合理的道路。就像医学是为了守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一样,非遗学是为了非遗生命的存续、文化命脉的延续。学科的使命决定了学科的特征。于是,非遗学的使命首先决定了它的工具性。非遗学具有很强的工具性。
它既是一种纯学术,追求精准、清晰、完整、谨严、高深;又是一种工具理论,为非遗构建知识,为非遗排难解纷,因而与当下的非遗的保护实践息息相通和紧密相关。非遗学毫不隐讳要直接为非遗服务,甚至为非遗所应用。
为此,非遗学是一门田野科学。在田野中认知,在田野中发现,在田野中探索,在田野中生效,从始至终都在田野。如果只是在田野采风和搜集材料,就不是非遗学了。田野就是民间,就是活生生的民间文化。只有问道于田野,才能得到切实的答案,才能感悟到非遗的精髓与神韵,彻悟到非遗的需要,以及非遗学的学术使命是什么。
(摘编自冯骥才《非遗学原理(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遗”这一概念提出之前,其涵盖的文化在我国被称为“民间文化”。
B.“民间文化遗产”与“非遗”是本质相同但没有物质与非物质之分的概念。
C.当代遗产观是指人类对遴选与认定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D.“田野”在文中指涵盖城乡的包蕴着历史文化及其传承的民间这一大概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为民间文化遗产带来严重危机,也为它带来新的机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制定了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B.人们对“遗产”的认知逐渐突破传统的局限,将其外延扩展至整个社会,且认为遗产包括历史见证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至今并依然有生命的非遗。
C.基于遗产立场的非遗学认为,只有那些必须传承的文化经典才堪称非遗,它是从民间文化遗产中甄选、传承至今,并依然具有文化生命的非物质遗产。
D.民俗学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分支,它以总结历史与描述现在为主要工作,注重研究历史积淀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民俗事象而与关注动态的非遗学相区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存在世代相传的口头、活态、无形的行为与技艺中的精神性遗产是非遗的主体,并由此兴起新兴学科非遗学。
B.将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置于非遗学视域下,我们应更关切它如何传承得久远,以及如何延续它的文化生命。
C.遗产的本质决定非遗学的使命,非遗学研究的对象是活态的文化,这与民俗学注重稳定而静止的民间文化不同。
D.作为动态的、应用的非遗,非遗研究者对这门新的独立的田野科学要有清醒认知,明确其学术性与工具性属性。
4.非遗学的学术使命是什么?遗产学与非遗学的关系如何?(4分)
5.为了较为清晰地阐述“非遗原理”,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日出日落
朱山坡
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
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一条乌黑的河穿过镇区,两岸有一些低矮而杂乱的房子,其中一些是被丢弃的旧厂房,屋顶千疮百孔,墙面残破,机械拆掉后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寥可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
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
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
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在我身后大约有三十米的距离。她步履蹒跚,走得很慢,走几步便要停下来歇一阵,一副很不情愿回家的样子。担心她走着走着便睡着了,我得经常回头唤她,尽管她未必能听得到。
①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
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
我摇了摇头。
“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要让所有的人知道。
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不容易。
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区别。”
我摇摇头。
“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
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
我还是摇了摇头。
②“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
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
外祖母的家在金沙巷的巷头,靠近主街道,豆腐铺的旁边。周边还有裁缝铺、打铁铺、理发铺和麻将馆,但傍晚时节冷冷清清的。小镇并不小,在矿业兴旺的那些年,这里曾经辉煌一时。外祖母说,那些年,四面八方的人拥进来,镇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像大都市。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有三四间砖瓦房。屋顶的黑瓦几乎没有一片是完好的,上面还有一些长得老高的杂草。围墙很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果再细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
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
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
“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围墙的高度才到他的膝盖,他只需要抬脚便可跨出来跟我握手。两个院子,彼此能一览无余。
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
“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得心应手。
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
“你见过日出吗?”他问。
我不能肯定。
“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
我也不能肯定。
“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
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
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
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
“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
我觉得哪里不对头,但又说不出来,突然醒悟:可能是跟一个外人说的话太多了。于是我转身要回屋子里去。
“你得像我一样,不要虚度光阴,每天都要干有意义的事情。”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我回过头回答,好的。
然后,他还急切地告诉我,今天不要吃豆腐,③因为他闻出豆腐铺的豆腐不够新鲜。
“做豆腐的老杜今天早起了十五分钟,意味着今天的豆腐老了十五分钟。”
我回到屋子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不要听对面的人胡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
然而,我从没有见过高个子做坏事,相反,我还看到他做过不少好事,比如,清理巷子水沟里的死老鼠,帮街坊捣掉屋檐下的马蜂窝,给外乡人带路,帮被风雨摧毁巢穴的鸟重建家园……
高个子不仅晴天去看日出和日落,下雨天也去。“不管下不下雨,太阳每天都会出来的,也会落下去。”他说,“我想去海边看一次日出日落,很想。”
我告诉高个子一个秘密,而且他相信了:只要一直沿着这条河走,一定能看到大海。为此,他十分兴奋,仿佛是迎来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
但我很快便后悔了。不止外祖母、舅舅,还有镇上所有的人,都责怪我做了一件错事。因为几天之后,高个子第一次离开石羊镇,沿着河流,去见识大海。
④高个子的消失在镇上引起经久不息的恐慌。仿佛他离开后石羊镇的人口骤减了大半,街道、店铺、院落和内心都突然变得空空荡荡。他从没有过那么让人牵挂,甚至还有人将他的离开作为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性事件。
“连他都走了,证明石羊镇彻底没有希望了。”
可是,高个子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觉得石羊镇有什么希望。
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我告诉了他去往大海的秘密。他们认为,高个子此去必死无疑……虽然他是一个傻瓜、懒汉,死不足惜,但他毕竟也是我们的街坊,他的母亲还是一个好人……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9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和高个子的关系从陌生人发展到能分享秘密的熟人,在这种变化中,高个子的形象得以逐步展现。
B.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扎根现实的基础上展现一个小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光芒。
C.高个子执着于看日出日落,并不在意人们的看法,看上去是荒唐可笑的行为,这其实是小说独特韵味的元素之一。
D.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牵挂他,还将他的离开作为小镇的标志性事件,说明人们对高个子有着矛盾复杂的心理。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①表明外祖母可能对高个子有偏见,与后文她对高个子的评价形成照应。
B.句②表现出高个子希望“我”和小镇上的人们不一样,及对他们的失望。
C.句③中写高个子能闻出豆腐的不新鲜,表明高个子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敏感。
D.句④中写高个子的消失引起恐慌,是因为人们认为他留在小镇有着重大的意义。
8.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是在小镇上演的,请比较文本中石羊镇和《祝福》里的鲁镇社会环境有何不同。(4分)
9.有评论说“朱山坡的短篇小说有一种藏得住秘密的大优雅”,请从高个子形象塑造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巴、蜀相攻急,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路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资治通鉴·周纪》)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亲魏善A楚B下C兵D三川E塞轘辕缑氏F之G口H当I屯留J之道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争利者于市”与“交广市鲑珍”(《孔雀东南飞》)中的“市”意思相同。
B.“去王业远矣”的中“去”字与“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的“去”意思不同。
C.“而天下不以为暴”与“秋以为期”(《氓》)两句中的“以为”意思相同。
D.“而使陈庄相蜀”中的“相”与“悔相道之不察兮”(《离骚》)中的“相”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秦国应该是先攻打蜀国还是先韩国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但他们两人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希望帮助秦国实现王业。
B.司马错认为秦国要实现王业,必定先要“三资者备”,他所说的“三资”指“三个条件”,就是他自己前面提到的“广地”“强兵”“富民”。
C.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见解精辟,其分析逻辑严谨,所以,他最终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也让秦王下定决心先攻打蜀国。
D.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收服了蜀国,秦国因此也更加强大,轻视其他诸侯,后来,白起派司马错通过蜀进攻楚国,迫使楚献出汉北和上庸。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2)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14.张仪主张先讨伐韩国的理由有哪些?请根据二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戏为六绝句(其六)①
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②复先谁。
别裁③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论诗十绝句(其四)
戴复古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当时人们对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评。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予以回应。②祖述:效法;仿效。③别裁:区别淘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和戴诗题目相近,题材相同,以绝句形式从不同角度表达各自诗歌创作理念。
B.杜诗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戴诗首句强调创作要精心构思追求变化。
C.杜诗表示借鉴不分先后,与《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诗对此无涉及。
D.杜甫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风流儒雅,戴诗认为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16.化用前人诗句是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如戴诗第二句“笔端有力任从横”化用了杜甫的“凌云健笔意纵横”。请结合两首诗主题,谈谈你对诗歌创作化用现象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
《离骚》中写自己肩披江离与白芷,将秋天的兰花连缀起来做成配饰的句子是:
, 。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小,我对雪是 ① 的,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 ② ,与众不同。
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大雪 ③ ,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再啄一下。只有喜鹊依然兴高采烈,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的喜鹊。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入夏后气温明显升高,大汗淋漓成了日常。不过夏季出汗别不当回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更要 ① 。
健身一族夏季运动出汗量大,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 ② ,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如瘦猪肉、海产品、牛肉、小白莱、油莱等。
③ ,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但多汗儿童,须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
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和金属成分发生反应,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这时应及时摘去首饰,否则过敏症状加重,形成血疹、水肿甚至出现溃疡。
21.下列句子中的“接触”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电灯不亮、电脑起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
B.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多接触群众,干部才能增长才干、增长见识。
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邵东一中2024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B【解析】B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第三段“这两个概念本质相同”可知,“民间文化遗产”并没有排除其有物质与非物质之分,也即是说“民间文化遗产”是有物质与非物质之分的。
2.(3分)A【解析】A项,强加因果,材料中并没有信息表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3.(3分)D【解析】A项,错在“是非遗的主体”,根据第一段对非遗阐述可知,“这类文化遗产”就是非遗,而不仅仅是“主体”。B项,“更关切它如何传承得久远”是遗产学的工作内容而不是非遗学。C项,“在民俗学者眼中,民间文化是相对静止的、稳定的、很少变化的。”表述过于绝对化。
4.(4分)①非遗学的使命是呵护好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非遗生命、延续文化命脉。(2分)②非遗学关注的是遗产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学是遗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5.(6分)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由浅入深,先解释了“非遗学”的源起,再阐述其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使命等;
②运用了对比论证,为了论述非遗学原理,文章将“民俗文化”“民俗学”“遗产学”与“非遗学”等进行比较,突出了“非遗学”作为新的独立学科的独特之处;
③运用了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国际公约、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等例子,将“非遗原理”阐述得既具体又有条理;
④运用了比喻论证,作者以医学、田野等来比喻非遗学使命及特点,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6.B.【答案解析】“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错。我和高个子的对话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
7.D.【答案解析】高个子消失引起了恐慌,不是因为他留在小镇有意义,是小镇和镇上的人们因此而“空空荡荡”,甚至有人认为是“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
8.石羊镇:①处在经济转型期,破败凋敝;②人们的思想并不是完全的封闭落后,有危机意识但又不愿主动改变现状,仍然按部就班,消极颓废。
鲁镇:①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闭沉闷;②人们受封建思想束缚,落后保守,麻木愚昧。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4分,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社会环境的理解和课文迁移对比的能力。一般而言,社会环境包括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等。开头的环境描写及中间对小镇过去繁华的介绍告诉我们,小镇的社会环境较为特殊,和鲁镇的封闭沉闷不同,它处在经济转型期,呈现了在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场景;人们的思想并不是完全的封闭落后,有危机意识但又不愿主动改变现状,仍然按部就班,消极颓废。鲁镇,通过小说《祝福》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闭沉闷。在封建思想统治下,人们思想落后保守麻木愚昧。
9.藏得住秘密:①通过“儿童”视角观察,真实地把“我”眼中的高个子形象展示出来,让读者思考其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②以第一人称叙事,其视角的有限性,让小说有一种神秘感,给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③运用象征手法含蓄表达,每天“看日出日落”象征了高个子对理想的坚持。④白描式的外貌描写,简略地勾画出人物的特征,但普通的外貌下隐藏着与众不同的追求。(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4分)
大优雅:指的是主人公高个子的坚持理想、追求美好,热情友好、真诚善良。(2分)
评分参考: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藏得住秘密”4分,分析“大优雅”内涵2分,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本文的主题是展现高个子坚持理想,热情真诚的人物形象。故通过探究塑造主要人物性格指向主题。“藏得住秘密”是从塑造人物的手法方面思考,“大优雅”指人物耀眼的形象。全文主要内容是高个子看日出日落,这一事件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含蓄地体现了高个子坚持理想的性格。本文以第一人称儿童视角叙述,儿童看世界的真实与成人形成对比,从而让读者思考更多。作者塑造了高个子普通的外在形象,但普通的外貌下,隐藏着他与众不同的追求,反衬了人物的理想主义光芒。
10.B E H
【答案解析】原文停顿:“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正确断句从动词入手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动词就涉及到动作的发出者,即主语,也涉及到动作涉及的对象,即宾语。本句动词包括“亲、善、下、塞、当”等,其主语都是“秦”。“亲魏善楚”相对容易理解;“下”所涉及的对象是“兵”;“塞……之口”与“当……之道”句式一致。
11.D【答案解析】D项中两个“相”意思不同,第一个“相”是“辅佐”的意思,第二个“相”是“观察”的意思。A项错误,两个“市”意思不同,第一个“市”是“市场”的意思,第二个“市”是“购买”的意思。 B项错误,两个“去”的意思相同,都是“距离”的意思。 C项错误,两个“以为”意思不同。前一个“以为”是“认为”的意思,后一个“以为”是“把……作为”的意思。
12.A【答案解析】B项“三资”不是指“广地”“强兵”“富民”。而是“广其地”“富其民”“博其德”。 C项“他最终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于文无据。 D项,是秦王而不是白起派司马错进攻楚国。
13.
1)蜀国是戎狄的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够用来成就威名;得到那里的土地,不足够来获得利益。(得分点:“长”,首领; “敝”“劳”都是使动用法; 句意1分。 )
2)蜀国已经归附,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得分点:“属”,附属、归附;“益”,更加; “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句意1分。)
14.①攻下韩国之后可以威逼周天子交出九鼎,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
②韩国和周是天下的中心,夺取了韩国和周有利于成就王业。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
15.D
16.①化用现象,应该像杜诗所说要多方面向前人学习,既有所选择批评,又充分尊重、博采众长;②又要如戴诗所说贵在创新,强调独创,不应该因循守旧。
17.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8.①情有独钟 ②超凡脱俗 ③铺天盖地(纷纷扬扬)(每个词1分,共3分)
19.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喜鹊,它们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4分,每个短句1分,句子通顺、无逻辑错误得1分)
20.第一处是反问句,强调雪的气质与“尘世气息”的不同,增强语气。第二处是设问句(选择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穿越风雪原因的思考,发人深思。(每处2分。指出是什么问句得1分,说出什么表达效果再得1分。)
2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A.“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B.“接触”,意思是接近并交往;
C.“接触”,意思是了解;D.“接触”,意思是了解;故选A。
22. ①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 ②一旦缺钾过多(答“一旦缺钾”得1分)③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每句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前文指出夏季出汗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在此处是“尤其”的意思,强调“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要注意出汗对身体的影响,故可填写“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后文“……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可知,此处强调钾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故可填写“一旦缺钾过多”之类的句子(并不是一缺钾就有症状显现)。第③空,根据后文“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可知,此处强调锌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故可填写“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类的句子。
23.【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哲理类材料作文题,准确理解“抵达大海”和“流经更多的土地”并作出判断是写好这道题目的关键。
“抵达”:“大海”是终点,理想的目标,带有终极性暗示,不是一些小目标、暂时的阶段性成果,而是宏大的目标、理想、终极目标。
“流经更多的土地”:“流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流淌、滋润、灌溉”;二是经历、体验、穿越。前者是利他,滋养更多的生命;后者是利己,丰富自己的生命。“更多”,从“曲折”而来,相对“直”而言,曲折意味着河流必然要流经更多的土地。“土地”,指地面,代表着接地气,强调现实社会经历、社会历练、对社会的贡献等。
提炼概括观点:三层次
第一层:①目标与过程的关系:人生曲折向前,过程比目标更重要/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讨论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第二层:②行为与目标、过程的关系:人生曲折向前,是为了达成目标和体验过程。
第三层:③行为与过程、目标的思辨关系:利他与利己(利已又分丰富与飞跃两个层次)的动机,共同推动人生在曲折中不断前行。
【评分标准】
一类文,54~60:结合材料,紧扣“河流”的三个要素(曲折向前、目标、过程),能够准确清晰、具体充分地揭示“曲折”“抵达大海”“流经更多土地”等关键要素的内涵。准确清晰揭示目的(两个“为了”)与行为(“曲折向前”)的深层关联(兼顾价值和动力两个层面第三层意蕴)。作文写得通透,向上能“通”向抽象思考,揭示社会主题和人生意义,所说的道理有深刻性;向下能“透”入具体现实,结合现实中的人和事物具体分析,所写的事例有现实性。作文由此及彼,展开丰富联想;论据充实,论述充分;语言通畅;结构严谨;文章有亮点。
二类文,48~53:结合材料,紧扣“河流”的三个要素:曲折向前、目标、过程,对“曲折”“抵达大海”“流经更多土地”等关键要素分析得比较准确、清晰;深入分析目的(两个“为了”)与行为(“曲折向前”)之间的深层关联(侧重于价值层面,第二层意蕴);道理比较深刻,例证比较丰富,能由此及彼,有联想思考;论据充实;语言通畅;结构严谨;文章有亮点。
【优秀作文】
向前为达大海,曲折为经土地
①如若一条河流永远一往无前没有曲折,或许它很快能抵达大海,但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抵达大海,也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河流如青年,这河流涌动之道也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之奥义:向前为达“大海”,曲折为经“土地”,在追寻目标时向前,在曲折中拓展自己生命的广度并灌溉他人与社会。
②“大海”是我们的理想,而“流经更多的土地”,就字面意思,是河流灌溉土壤,而就其深层本质意义,是吾侪青年拥有更丰富的经历、更广的生命宽度,也是我们给予社会他人的回报,河流曲折向前就是我丰富的人生旅途,在追寻理想时丰盈生命并造福社会与人民。
③“大海”是我们需要不断向前才能实现的追求。汉米尔顿立志证明自己的价值并带领美国人民打退侵略者获独立,尽管出身低微,但他始终向上奋进,最终成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实现理想抱负。这体现了追求“大海”的意义,其激励我们勇攀生命的高峰而自我实现。朝鲜云山之役中涌现的“神炮将军”,深耕肝学科的吴孟超老人,俯首稻田大半生的袁隆平院士,他们的传奇一生都书写了“追逐大海”的重要性。
④但曲折而流经土地可以丰盈我们的生命,拥有宝贵的经历。莫言曾言:“人活不是一个点,人活起伏。”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总会遭遇弯路与失败,但这些也是财富,共同拼成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拼图。徐梦桃由于腿伤曾多次无缘滑雪冠亚军,但她从中学会了坚韧的力量,于北京冬奥会再战,一举夺冠;狄更斯在初写作时很少有报接稿,但他因此丰富了“冷遇”的经历,更明白经济大萧条下人们的困境,终成振聋发聩的《双城记》,这都是曲折丰盈生命的体现。
⑤曲折流经土地也可灌溉更多土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人民,“盲人电影解说员”杜诚诚尽管双腿残疾,无法继续原来的人生航道,但她通过盲人解说电影重获价值感的同时给予黑暗里的人一束光亮。王阳明离开原本河道的官职,独身进入龙场潜心冥想,终成阳明心学解无数人的困惑。
⑥诚然我们应朝着大海前进,但曲折流经土地不仅可以丰盈我们青年个人的人生,也可回报社会与他人。
⑦曾国藩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吾侪青年应心怀流进大海的理想,曲折流经更多土地,丰盈自我,造福社会与人民!以青年之杲杲耀灵,托举新时代之光风霁月。
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