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热点练12 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docx
    • 解析
      热点练12 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docx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01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02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03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01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02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文件包含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docx、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针对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的命题趋势,中考语文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能力:考生需要能够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并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
    结合上下文分析:命题可能会要求考生结合文章中的具体段落或句子,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并探究其对文章主题、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说明文的特征是客观、准确、条理清晰,因此,中考语文对于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的命题,可能会更加注重考生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结合实际生活: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传达知识或信息,因此,中考语文可能会结合实际生活,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对于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的命题趋势,会更加注重考生对说明文特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考生对文章结构、逻辑性和条理性的掌握。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加强对说明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模块一
    说明对象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或介绍事物;或介绍事理,从而使人获得知识。
    介绍事物性的说明文往往从形状、构造、种类、成因、功能、性质、制作方法、关系等角度来介绍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理性的说明文往往从概念、种类、来源、演变、异同、内部规律、本质属性等方面来介绍对象的特征。
    在阅读说明文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说明对象。多数说明文标题即说明对象。
    其次,我们不仅要把握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还要明确文本从哪几个角度去介绍,分析文本的结构层次。
    【例题】
    唐朝的清明节
    ①在我国节日发展史上,唐朝出现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节日,比如清明。
    ②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将春分后的这一节气称为“清明”。不过,节气终究只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一种反映,是气候、物候变化的标志,与富有人文意义、充满情感、包含特定活动的节日在性质上并不相同。到了唐朝,清明节气才因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发展成为节日,拥有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成为大唐非常富有特色的节日之一。
    ③扫墓,又称墓祭、上墓、上坟等,是到逝者坟墓前祭祀的活动。清明扫墓,源于寒食墓祭。据文献记载,唐朝初年,寒食墓祭已在民间蔚然成风。清明扫墓正是寒食扫墓的延续与挪移,在唐朝二者并存。白居易有两首关于扫墓的诗,一名《寒食野望吟》,一名《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从中可见寒食扫墓和清明扫墓同时存在。
    ④中国人讲究返本追始,慎终追远,清明扫墓以表思时之敬,是缅怀逝者、感恩先人的表现,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自此以后,扫墓就成了清明节的核心习俗,长期发挥着敦亲睦族、培育感恩情怀的重要作用。
    ⑤踏青赏春是清明时节的重要习俗。杜甫《清明》诗中的“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蹄骄啮膝”,描绘了男女老少乘船骑马、踏青赏春的热闹情景。荡秋千是清明节另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唐朝十分盛行,有“半仙之戏”的美称。“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诗人韦庄用“杨柳”“花树”“女郎”“秋千”,构成了清明时节的又一动人图景。
    ⑥无论踏青、荡秋千,还是蹴鞠、放风筝这些娱乐习俗都吸引着人们流连于户外,流连于大自然的春色之中。
    ⑦此外,由于清明节也是节气,所以与农事有关的活动也成为清明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⑧唐朝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日渐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恢宏自信的大唐气象。清明节正是因此得以形成并发展的。唐朝清明节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融悲情与欢乐为一体,扫墓习俗让它承载了慎终追远、感恩先人的传统,娱乐习俗则使它拥有盛大的仪式,农事习俗让它秉承了顺天应时、循时而动的精神。
    ⑨唐朝清明节奠定了清明节的习俗与格调,也成为清明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影响深远。直到今天,清明节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成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在国家法定假日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8.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唐朝清明节的三类习俗。
    9.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写种说明方法)
    (1)在我国节日发展史上,唐朝出现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节日,比如清明。( )
    (2)节气终究只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一种反映,是气候、物候变化的标志,与富有人文意义、充满情感、包含特定活动的节日在性质上并不相同。( )
    10.由第⑧段内容可知,“清明”能在唐朝由节气发展成为节日的原因是什么?
    11.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诗句与清明节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C.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模块二
    说明对象特征之说明性语段信息提取
    ·模块二 说明对象特征之说明性语段信息提取

    说明性语段信息提取
    什么是信息提取:一般的来讲,就是从文中找寻有用信息,就是把一段文字的内容或者中心提取出来;把它说得广泛一点呢,把文章的内容或文段的内容简要地找出来。
    要求: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3、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常见题型:第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段说“‘上海中心’是一座‘绿色’摩天楼”,其依据是(请分条概述)
    第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段加点词“别致”的具体表现是?
    大剧院“迷人的风采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本文第⑵段画线句中“有事了”,具体指什么事?
    在第⑼段中作者认为“信箱值得被拍摄”的原因是?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的原因是?
    第④段中,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
    常出现的字眼:具体指、原因是、具体表现为/是、其依据是……
    【例题】
    物候的南北差异
    竺可桢
    ①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很分明。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
    ②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许多亚热带植物如竹子、茶叶、杉木、柑橘等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间有例外,只限于一些受到适当地形的庇护而有良好小气候的地方。白居易于唐元和十年(815)从长安初到江西,作有《浔阳三题》诗并有序云:“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花,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怜悯、安慰)之。”其中《湓浦竹》诗云:“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热),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白居易是北方人,他看到南方竹如此普遍,便不免感到惊异。
    ③苏轼生长在四川眉山,是南方人,看惯竹子的,而且热爱竹子。青年时代进士及第后不久,于宋嘉祐七年(1062)到京北路(今陕西省)凤翔为通判,曾在宝鸡去四川路上咏《石鼻城》,诗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句。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很好的一个标志。
    ④秦岭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热带的特征是:“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换言之,在热带里,干季和雨季的分别比冬季和夏季的分别更为突出。而五岭以南即有此种景象,可于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得之。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就是二月里正应该是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北方部分地区)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最普遍的常绿乔木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这是春天还是秋天?苏轼在惠州时,有《食荔枝二首》记惠州的物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在《江月五首》诗的引言里说:“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领以日月为断(判断标准)也。”温带植物如菊花、桂花在广州终年可开;但是即使在热带,原处地方植物的开花结果,仍然是有节奏的。苏轼在儋耳有诗云:“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相传阴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如今海南岛儋耳地方的物候未见记录,可能还是如此。1962年春分前一周,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尚未抽青,在韶关、郴州一带,却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
    ⑤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柳宗元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柳州梅雨在小春,即农历三月。杜甫《梅雨》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即成都(唐时曾作为“南京”)梅雨是在农历四月。苏轼《舶棹风》诗:“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作此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时是夏至节后的15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5月。现在我们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确从南方渐渐地推进到长江流域。
    ⑥前面讲过,我国的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从世界范围来说,也一定是这样。霍普金斯的物候定律,只谈到物候的纬度差异、经度差异和高度差异,如果以物候的南北差异而论,须有商榷之处,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应用霍普金斯定律。以欧洲为例,据英国气象学会的长期观测,从最北苏格兰的阿贝丁到南英格兰的布里斯特耳,南北相距640公里,即6个纬度弱,11种花卉的开花期,南北迟早平均相差21天,即每一纬度相差3.7天。而且各种物候并不一致,如7月开花的桔梗,南北相差10天;而10月开花的常春藤,则相差至28天。由此可知南北花期,不但因地而异,而且因时季、月份而异。
    ⑦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珠;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3月,南京平均温度尚比北京高3.6摄氏度,到4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在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15.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逻辑严密。阅读文章,将行文思路补充完整。
    16.文章第一段说:“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请结合第④段分析其“质的不同”的具体表现。
    17.大量引用古诗文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请分析作者用意所在。
    18.简要分析第⑦段的语言特点。
    模块三
    说明对象特征之说明性语段信息概括
    ·模块三 说明对象特征之说明性语段信息概括
    什么是信息概括:一般的来讲,就是从文中找寻有用信息,就是把一段文字的内容或者中心提取出来并进行概括归纳。是比提取进一步的深度加工。大多数情况下提取是基础(除有中心句或总结性句子的情况除外)。
    要求:1、结合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来进行概括。
    2、筛选信息,去粗存精。
    3、用自己的语言缀连成句。
    常见题型:第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段说“‘上海中心’是一座‘绿色’摩天楼”,其依据是(请分条概述)
    第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段加点词“别致”的具体表现是?
    大剧院“迷人的风采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本文第⑵段画线句中“有事了”,具体指什么事?
    在第⑼段中作者认为“信箱值得被拍摄”的原因是?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的原因是?
    第④段中,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
    总结:由常见题型的一致性我们就可以发现提取大部分情况下是概括的基础。他们两者紧密相连。提取出的材料还需要进行加工才能够形成准确的答案。
    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表达?
    1、题干要求要看清
    2、用笔勾画信息点
    3、着眼标题作用大
    4、牢牢抓住关键句
    5、词语标点带提示
    6、全面梳理再归纳
    三种答题意识: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
    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 过渡句、中心句等,准 确、深入理解 。
    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找全, 简洁回答。
    【例题】
    机器人做手术,你放心吗
    作者:赵洁 余致远
    ①伴随政策的支持、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将越来越广泛。与传统人工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有哪些特点?机器人做手术,能让人放心吗?
    ②“机器人手术,不是机器人去完成手术,而是成为医生的手术助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坐在控制台操作机器人,机器人模拟医生的动作实行手术。手术床和机器人完全分离,能极大缓解医生连续站着做手术导致的疲劳。”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主任医师安伟说。
    ③从2020年5月引入医疗机器人至今,安伟带领团队做了近300台机器人手术。安伟告诉记者,机器人手术在根治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时更有优势,机器人携带的微型摄像头能把病人体内的图像放大10倍以上,并能合成高清的3D画面,机械臂则有7个自由度,540度旋转,精准度更高,手术视野更好。
    ④手术机器人在国外有30多年历史,在国内也发展了20多年。“医疗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高端化、智能化医疗设备。结合人工智能、医学诊断等更先进的技术,医疗机器人可极大扩展诊疗能力,提升手术质量。”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杜志江说。
    ⑤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苏永刚介绍,在传统的骨科手术中,手术路径的规划依赖X光线透视图像,手术操作完全依赖医生徒手操作的经验。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手术系统后,机器人可将X线导航图像输入电脑,医生在电脑上借助手术人机交互软件进行路径规划。
    ⑥“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的图像定位算法,机械臂就能执行医生手术规划的指令。”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孙大辉说,机器人能将复杂手术简单化,但无法替代医生规划手术路径。手术路径的选择基于医生对骨骼立体解剖结构的理解、对影像的准确判断和大量的临床经验,机器人只是通过自动导航,找到手术规划所选择的最佳通道螺钉位置。
    ⑦当初次提及机器人手术时,大部分患者最关心的还是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记者了解到,目前机器人手术的优点在于稳定性、精准性和不易疲劳等特点,而且全程手术都是在医生参与下完成。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手术机器人的了解,是患者接受机器人手术的底气。
    ⑧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国家卫健委对医生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零风险”,手术中不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零风险”是硬性要求,落实起来靠的是实施机器人手术的医生过硬的实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韩钦告诉记者,即使有详细的术前说明,还是会有一些患者提出疑问,担心机器人在手术中出问题。对此,韩钦会耐心细致地和患者沟通。“机器人系统内置紧急处理模式,我们医生更会提早做好预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⑨进行机器人手术的医生都有丰富的传统手术临床经验,能够处理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此外,进行机器人手术的医生和助手都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规范的培训。
    ⑩“机器人手术是软件控制下的程序执行过程,有它的一套软件系统和硬件操作系统。临床上如有新的需求,或者为了更方便操作,医生会和研发机器人的工程师直接沟通,无论是软件更新还是功能改进,一直有一个沟通机制,从而更利于临床操作。”倪端宇说。
    ⑪除了安全性,费用也是患者极为关心的问题。仔细算起账来,机器人手术自有它的优势。“以骨盆骨折为例,在传统手术下,使用进口钢板患者大致需要花费8万~10万元,使用国产钢板费用则在6万~8万元,但如果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导航,全部费用为4万~5万元。患者的整体花费少了,微创手术效果更好,还可以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切口长、创伤大、容易感染等缺陷。”孙大辉说。
    选自《文萃报》
    24.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机器人做手术是指机器人模拟医生的动作,通过执行医生手术规划的指令来完成工作任务。
    B.医疗机器人在未来成为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高端化、智能化医疗设备。
    C.医生规划手术路径是机器人不可替代的,但是机器人能通过自动导航,找到手术规划所选择的最佳通道。
    D.“在传统手术下,使用国产钢板费用则在6万~8万元,但如果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导航,全部费用为4万~5万元。”这句话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5.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备受人们关注。阅读⑦—⑩段,填充下表。
    26.机器人手术和传统人工手术相比较,具有哪些优势?请简单概括。
    技巧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在阅读说明文时,首先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即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和属性。这可以通过对文章中关键性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实现。
    技巧二: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说明文的段落和层次通常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因此,在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按照逻辑顺序来概括特征。
    技巧三: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在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文章中每个句子和段落的作用,以及它们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
    技巧四: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通常比较准确、客观,因此在概括特征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不要使用过于主观或模糊的语言。
    技巧五:注意主旨和情感表达
    在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不要偏离主题或过于个人化。
    总之,要准确把握说明文的特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层次,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并注意主旨和情感表达。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概括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①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②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注】①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1.结合对全文的理解,简要概括瓷板书画的特点。
    2.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阅读《古人去哪里找“热搜”》,回答问题。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奋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A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繋!”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B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C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1)“古人去哪里找‘热搜’”里的“热搜”在文中指的是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类书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3)文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
    B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天气预报为何总让人觉得不准
    ①“今夜阴转阵雨,明天白天阵雨或雷雨……”在收到此类天气预报时,你是否会好奇:为何气象预报工作人员能够知晓未来的天气状况?当你制订一个月后的旅行计划时,却发现未来某一个时间段的天气预报结果一直在变化。这时你是否会感到有一丝疑惑?带着这些好奇和疑惑,我们一起来探索天气预报的奥秘吧!
    ②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通过气象谚语来预报天气。气象谚语可以便捷地帮助人们估测常见的天气和气候趋势,安排好生产生活。如“清明阴雨加堤岸,谷雨西风没小桥”,诸多谚语富有文学色彩和哲学思想,但多数气象谚语是人们观察当地天气状况的经验总结,仅适用于局地小范围。
    ③许多年前,传统天气图的诞生,催生了新的天气预报方式。当时的天气预报将全球各个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电报的方式汇总填图,根据“外推法”来预报天气。例如根据之前的雨区移动速度和降雨强度,估算雨区今天会移动到哪里。但“外推法”也只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预报员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④直到近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得到大力发展之后,人们将各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代入方程组中,利用超级计算机不断循环迭代计算,就会得到不同时刻的天气预报结果。数值天气预报的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它使得天气预报从传统的以统计和经验为主的天气图方法转变成为客观定量的科学。我们现在能获取到的一周以上的天气预报,基本来自数值天气模式的计算结果。
    ⑤每个时代里,预报科学和实践都经历了重大改变与突破,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一直在提高。我们有时候吐槽的“天气预报不可信”,恰恰是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确的表现。
    ⑥众所周知,天气预报是对未来天气现象的一种预测。气象数据信息是实时收集、实时进行运算和订正的。随着预报时间的延长,通过数学模型运算出来的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就会下降。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距离预报时刻越近,运算结果也就越精准。此时,气象部门就要及时地对天气预报进行修订,所以预报结果也会更高频次地变化。
    ⑦同时,过去我们接收天气预报的方式就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而如今经修订后的天气预报马上就能通过手机网络到达用户端,使得人们觉得天气预报变化特别频繁。
    ⑧另外,人们主观感受的差异也造成了“没有报准”的印象。以暴雨为例,气象学上所指的暴雨量级,指的是累计降雨量,即24小时的降雨量。发生短时强降水时,可能几分钟内雨量很大,但累计降雨量不一定达到很大量级,甚至都达不到大雨量级,更称不上是暴雨。相应地,有时暴雨下得比较平缓,累计降雨量大,但人们感受不深,甚至有人会误以为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不止是暴雨,对于高温,有时候人们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研究表明,夏季中午至午后,地面与2米高处的温差可超10℃,这就造成了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之间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体感温度除了受预报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湿度、风速和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仅凭预报温度来判断个人感受,就会因此产生“科学的误会”。
    (选自《科学24小时》2023年第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加点词“多数”起限定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什么是“外推法”。
    C.第⑤段是过渡段,把天气预报的发展和“天气预报为何总让人觉得不准”的解释连接起来。
    D.全文采用时间顺序,由生活中的疑惑谈起,阐释了天气预报总让人觉得不准的原因。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常常通过气象谚语来估测常见的天气和气候趋势。
    B.我们现在能获取到的一周以上的天气预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预报员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C.有时雨累计降雨量大,但下得比较平缓,有人会误以为预报不准,这其实是主观感受造成的。
    D.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之间的差异会让人对天气预报产生“科学的误会”。
    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我们吐槽的“天气预报不可信”,恰恰是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确的表现。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从手指到AI,人类如何算数
    ①人类是如何计算的?
    ②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小朋友们欢着手指数数。对于进化程度尚不高的人类祖先,手指为人类计算历史写下了里程碑式的第一页。
    ③不久前中国第一家综合收藏型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携手合肥子木博物馆,以“运筹”“机巧”“掣电”3个单元,展示了80件东西方历史上重要的计算器具。
    ④其实,博物馆目前已经收集到4000多件科学仪器藏品,并对历史上实物已经失传、带有文字记录的中外著名科学仪器和技术发明进行研究性复原。此次展览的80件计算器具中,博物馆研制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复制了古巴比伦数学泥板、战国竹简《算表》,复原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里程计、宋代的计里鼓车,用乐高搭建了古希腊安提凯希拉装置,研制了席卡德计算器、斯卡计算器和菜布尼计算器的互动模型。
    ⑤计数是算数的基,人的10个手指成为最简单方便的技术工具,这大概也是十进制计算的根本原因。在古代世界,“手指计数法”被发挥到了极致。现在的人们可能想象不到,欧洲中世纪的手指计数方法,甚至可以用两只手来表示多达99的数字。直至今日,手指计数仍然在口语、手语和手势交流中广泛使用。
    ⑥作为人类早期计算实践的起点,除了手指,我们的祖先还利用绳结、算筹、算数等来代表离散数的单元,以移动和排列这些单元的方式来实行简单的运算。对于较为复杂的运算和语数,人们会将计算结果排列成表格或用比例规、计算尺、列线图等模拟计算装置,这些早期的计算工具主要依手动,没有分化出明确的输入和输出装置。
    ⑦在我国,2017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发现了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算表》,并在同年获得吉尼世界纪录认证。《算表》星表格形态,核心部分是由“九”至“一”及其积“八十ー”至“一”构成的九九法表。《算表》还可以通过丝线交叉,运用交换律将两位数乘法转为4个交叉点数相加,实现快捷运算。
    ⑧而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这样的计算器具已经不够用了。
    ⑨17世纪,机计算器的构想首次付实或,19世纪中叶真正实现商用。机械计算器的广泛使用,符合迅速发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差分机和分析机是机械计算器发展的顶峰,分析机已经具备了程序制的思想,也预示着未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⑩但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电子计算机则是科技史上的一次伟大综合。把电力引入计算机器,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计算速度。从此,计算不再只是算术,而是智能活动,计算机也不再只是计算工具,而成了人工智能。
    ⑪如今,到处可见的智能手机不再被称作“计算器具”。这种对计算的遗忘,恰恰证明了计算已经深陷在人类活动的每个角落。世界的数字化也让一切问题都化为计算问题。
    ⑫计算器具无处不在,但却隐而不彰,预示着人类或将进入智能计算的AI时代。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1月03日12版,作者叶雨婷)
    7.人类计算器具的发展“从手指到AI”之间经历了哪些变化?
    8.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9.文章第④段与第⑦段都提到了《算表》,重复了吗?请简述理由。
    10.请指出文章第5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1.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手指为人类计算历史写下了里程碑式的第一页“形象地说明了手指是人类计算历史上第一个工具。
    B.“复制了古巴比伦数学泥板、战国竹简《算表》,复原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里程计、宋代的计里鼓车”中用词准确,“复制”与“复原”不能调换。
    C.这种对计算的遗忘,恰恰证明了计算已经深陷在人类活动的每个角落”这句话中的“遗忘”含蓄地表达了现代人因过于依赖机器而退化了人类的计算能力。
    D.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博物馆目前收集到的科学仪器藏品之多。
    阅读《探寻月球的背面》,回答小题。
    探寻月球的背面
    ①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架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了太空。一个人类前所未有的科学探测之旅开始了。
    ②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的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因此出现了“潮汐锁定”现象——它始终以同一面对看地球,地球上的人类因而只能看到大约月球表面的59%,其余41%的月球表面似乎是永远地隐没于黑暗之中。因此,从地球的角度来说,月球的表面也就自然分为冲着地球的“正面”和背向地球的“背面”。这一次,嫦娥四号探测器所要探测的正是月球神秘的背面。
    ③月球的背面与正面在诸多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从外观上看,月球多有由冷却的岩浆形成的表面相对平滑的大面积“海”,差不多覆盖了月球表面17%的区域,这些区域几乎都在月球的正面,而且出于人们目前还无法理解的原因,月球正面的辐射强度要比背面更大。探测显示,月球背面的月壳也比正面更厚。科学家们相信,在形成初期,月球处于一种熔化的高温液体状态,之后才逐渐冷却下来。月球的背面冷却速度相对更快,因此这一面的月壳厚度更大。
    ④另外因为一直背向地球,不会受到来自地球的无线电波的影响,月球背面也是人类进行太空探测的绝佳位置,能否在这里设立天文望远镜?这个区域的岩石和土壤构成与正面有何不同?人类是否能够加以利用?对于这些问题,嫦娥四号都会试着寻找答案。
    ⑤嫦娥四号进行的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着陆,也将是在月球的高纬度极地进行的首次着陆。实际上,这是中国一系列月球探测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在嫦娥四号完成任务之后,计划中的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会将探测更进一步,它们将带着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样本返回地球。
    ⑥对于中国人来说,月球似乎有着独特的意义。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这颗地球的自然卫星寄托了深厚的感情。无数的诗词歌赋都是以月亮为题,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中国人愿意相信,自身命运的发展,感情的走向,都在冥冥之中与这个在夜空中不断变化形状的天体有关。如今,中国制造的探测器正在探测月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也必定会引发中国人更深层的思索和感慨。
    (选自《今日文摘》)
    12.选文第③段介绍的月球的背面与正面有哪些不同?
    13.从选文看,嫦娥四号要试着寻找答案的问题有哪些?
    14.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写一种说明方法)
    (1)从外观上看,月球多有由冷却的岩浆形成的表面相对平滑的大面积“海”,差不多覆盖了月球表面17%的区域。( )( )
    (2)月球的背面冷却速度相对更快,因此这一面的月壳厚度更大。( )
    15.为什么说“月球背面也是人类进行太空探测的绝佳位置”?
    阅读《维生素A的是是非非》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有些人一到了晚上光线黯淡的地方,就看不清东西,医学上叫夜盲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症,他们认为“肝主目”,直到现在,有的中国父母在鼓励孩子吃鸡肝、猪肝时,还会说:“吃肝明目。”
    ②经长期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维生素A的活性形态叫视黄醇,视黄醇能变成视黄醛,视黄醛与视网膜感光细胞中的感光蛋白结合,形成感光色素。如果缺乏视黄醇,就会影响到感受弱光的色素视紫红质的再生,导致夜盲症。吃肝脏能治疗夜盲症,是因为动物的肝脏碰巧是储存几种维生素的地方,其中就有维生素A。一个动物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足够满足其一两年的需求。所以吃肝脏能治疗夜盲症,不是因为“肝主目”,而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A.如果体内不缺乏维生素A,吃再多的肝脏也不会让你的眼睛变得更明亮。维生素A参与了人体诸多生理功能,除了正常视力,对骨骼生长、生殖、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也很重要。所以缺乏维生素A除了夜盲,还有其他的症状,例如皮肤干燥。
    ③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缺乏它,有可能导致死亡。但是吃得过多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历史上,就有北极探险家因为吃了北极熊的肝脏导致维生素A中毒差点死掉的事例。那么,一天摄入多少维生素A合适呢?推荐量是男性每天900微克,女性每天700微克,安全量的上限是每天3000微克,超过了这个量,就有导致肝中毒、畸胎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危险。
    ④维生素A缺乏症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很常见。据估计,全世界5岁以下的儿童大约三分之一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每年有几十万名儿童由于维生素A缺乏症而失明、死亡。所以也不能因为担心维生素A中毒而忽视了补充维生素A。要补充维生素A,有比吃肝脏更安全的方式,例如鸡蛋、牛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但是量又不至于高得离谱。
    ⑤此外,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胡萝卜素有几种,其中转化成维生素A效率最高的是β-胡萝卜素,在油脂中每2微克β-胡萝卜素相当于1微克维生素A。日常饮食中β-胡萝卜素通常不是溶在油里吃的,所以吸收效率较差,但也不像有人说的吸收不了,而是12微克β-胡萝卜素相当于1微克维生素A.这么算下来,吃100克生胡萝卜摄入的β-胡萝卜素的量,相当于841微克维生素A,足以满足一天的需求了。而且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过量的。这是因为人体对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存在负反馈控制,如果维生素A的量够了,就不再转化了。所以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的,如果吃得实在太多,也只是让皮肤暂时变黄色而已,并无害处。
    ⑥除了胡萝卜,还有甘薯、南瓜、菠菜、哈密瓜等蔬菜瓜果也富含胡萝卜素。不幸的是,大米不含胡萝卜素,所以以大米为主食的贫困地区的人口容易得维生素A缺乏症。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人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大米也能产生胡萝卜素,这样的大米从白色变成了金黄色,称为“金大米”。吃金大米,即使不吃别的食物,也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可以消灭维生素A缺乏症。
    (选文有删改)
    16.文章写了维生素A的哪些“是”与“非”?
    17.第③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18.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症,但并不是吃得越多眼睛越好。
    B.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吃得过多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
    C.植物中转化成维生素A效率最高的是β-胡萝卜素,并且人体对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存在负反馈控制,不用担心过量,所以吃富含β-胡萝卜素的瓜果蔬菜是补充维生素A较好的选择。
    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让大米生产维生素A,这样即使不吃别的食物,也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
    保障措施
    实施方法
    国家制度
    国家卫健委要求“零风险”,手术中不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
    医生素质

    硬件配置

    相关试卷

    热点练12 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热点练12 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docx、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重难点练15+作文之如何避免内容空洞-专练.zip: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重难点练15+作文之如何避免内容空洞-专练.zip,文件包含重难点练15作文之如何避免内容空洞-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练15作文之如何避免内容空洞-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重难点练13+中考作文的结构-专练.zip: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重难点练13+中考作文的结构-专练.zip,文件包含重难点练13中考作文的结构-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练13中考作文的结构-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上海专用)热点练12+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专练.zip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