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中考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全国通用)
专题06 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6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原卷版docx、专题06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例如:
①在熔化过程中物质温度应该不断上升。
②每一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应该不同。
【设计实验】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 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 实验器材:海波、石蜡、铁架台、 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大试管、温度计 、搅拌器、水、火柴。
3.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 实验注意事项:
①实验装置应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组装:先按照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固定好放置石棉网的铁圈,在石棉网上放好烧杯,再根据装固体的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固定试管,最后再调整温度计的悬挂高度。
②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或蜡)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实验时为使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地进行搅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分别将蜡和海波放入试管中,并用酒精灯加热。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把数据填入表格。
3.数据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0
42
45
48
48
48
48
51
56
56
石蜡温度/℃
28
34
39
44
46
49
52
56
60
66
【分析与论证】
用图像进行分析,图像可以很直观的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的变化情况。我们用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根据表中记录的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海波与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首先根据海波图象的特征,可分为三段:AB段、BC段和CD段,结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AB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BC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但温度不变。
CD段:海波的状态是液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2. 再根据石蜡熔化图象的特征,通过分析知道,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为液态,整个过程一直在吸热,温度一直在升高。
3. 实验结论: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石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升高,需要继续吸热。
【交流与讨论】
1. 选用小颗粒固体的原因:①使固体受热均匀;②便于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
2. 烧杯中的水要适量,原因是:①水太多会延长实验时间;②水太少不能使固体浸没,会造成固体受热不均匀.
3. 试管插入烧杯中的深度要适当,“适当”的含义:①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②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要浸没在水中.
4. 温度计的使用: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③温度计的读数:物体温度=大格示数+小格数×分度值。
5. 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方法:①用温水;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真题汇编
1.(2022·吉林·中考真题)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 ,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 ,第时海波处于 (填物质的状态)。
【答案】 均匀 晶体 液态
【详解】[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可以时海波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乙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海波为晶体。
[3]由图乙可知,第9min海波已经熔化结束,处于液态。
2.(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 ;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 C C 38 晶体 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
【详解】(1)[1]实验中为了让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组装器材时,要从下到上组装,则应先固定C。
(2)[2]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可以使被加热液体受热均匀,故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使得测量的温度准确,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3]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温度为38℃。
(4)[4]由图丙可知,BC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该物质由固定的熔点,故该物质是晶体。
(5)[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实验时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
3.(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所示图像,可知, AB段该物质是 态, BC段 (选填“需要”或“不需”)吸热; 由实验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答案】 -3 固 需要 晶体 增大 降低
【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三个刻度,所以温度计示数为-3℃。
(2)[2][3][4]观察图像可知,冰在B点还未开始熔化,即 AB段该物质为固态;在C点已经完全熔化,而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
(3)[5][6]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压力一定,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部分受力面积较小,增大了压强,从而降低冰的熔点,使金属丝下方的冰块先其它部分的冰熔化。
4.(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答案】 36℃ 吸热 不变 B
【详解】(1)[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此时读数为36℃。
(2)[2][3]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由图可知,室内温度为20℃,海波和石蜡温度组件下降;5min的时候海波和石蜡温度同为48℃,由于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故选B。
探究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和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例如:
①水沸腾时会产生很多气泡;②水沸腾以后,如果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③如果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越来越高。
【设计实验】
1.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秒表、火柴等。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 实验注意事项:
①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烧杯里面的水用热水,且加盖。水不宜过多,但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②安装实验器材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③实验结束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 在烧杯中加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
2. 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 撤掉酒精灯,停止对烧杯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4. 表格设计与记录(见下)。
【分析与论证】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水中气泡
变化情况
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未到水面就消失不见了。
沸腾时: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
1. 将所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标在坐标纸上,然后再将这些占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AB段——水吸热,温度会不断升高;
BC段——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虽然水还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以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 实验现象:
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未到液面就消失。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气泡内的水散发到空气中。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3. 实验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探究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交流与讨论】
回顾实验中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说出改进的措施。
①在实验中,水的沸点一定是100℃吗?若不同的话,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温度计有误差,也可能是受外界大气压的影响。
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有什么比较好的措施?
提高加热前水的温度、减小水量(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等。
真题汇编
1.(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A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 加热。接着将铁圈B向 移动,调节温度计到恰当的位置;
(2)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图丙所示情形可能为表中第 min时气泡上升的状态;
(3)沸腾后撤去酒精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 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持续 。
【答案】 外焰 上 95 98 立即 吸热
【详解】(1)[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A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最快。
[2]接着将铁圈B向上移动,调节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不碰到杯壁与杯底。
(2)[3]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
[4]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5]图丙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形可能为表中第时的状态,即沸腾状态。
(3)[6]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停止对水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立即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持续吸热。
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纸锅烧水来观察水的沸腾,如图甲所示。
(1)由上表可知,本实验应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2)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
(3)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纸的着火点为183℃,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500℃,纸锅却不会被点燃,其原因主要是: 。
【答案】 水银 94 停止加热 见详解
【详解】(1)[1]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沸腾时温度接近100℃,由上表可知,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因此本实验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2)[2]水沸腾时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水的沸点为94℃。
(3)[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否需要吸热,可以撤去酒精,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4]纸锅内水沸腾后吸热,温度维持94℃不变,纸锅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不能被点燃。
3.(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 焰对纸杯加热。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 ℃;
(2)当水温升高到后,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 ;
(3)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
(4)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 ,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答案】 外 66 温度保持不变 水蒸气 吸热
【详解】(1)[1]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2)[3]图丙所示的图像中,水沸腾时图线变得平直,温度不再上升,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4]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4)[5]因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杯没有燃烧。
4.(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海在劳动课实践中发现,水滴入热油锅中,油花四溅。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小海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如下探究。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水沸腾并持续加热一段时间。
(1)小海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了相应的点,如图乙所示;
①请你根据图乙中描出的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②根据绘制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
(2)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如果被这样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同温度的水会 大量的热;
(3)小海发现,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食用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所以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汽化,引起油花四溅。
【答案】 100 液化 放出 高
【详解】(1)①[1]根据图乙中描出的点,用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②[2]根据绘制的图像,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上升到100℃后不再上升,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2)[3][4]水蒸气烫伤时,水蒸气在人体皮肤表面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放出热量,所以比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3)[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表明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要高一些,所以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沸腾,引起油花四溅。
5.(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小明在厨房炖汤,向沸腾的汤中加入盐,汤瞬间沸腾得更剧烈了。在跟同学讨论后,大家对水加盐后的变化,提出了丰富的猜想:
猜想1: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猜想2:盐水的比热容比水小。
为验证猜想,小明用两只同型号的电水壶,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盐水和水,同时加热,用温度传感器测出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描点作出水的温度t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小红、小亮用其他型号电水壶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与小明相似;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中描点作出盐水温度t盐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2)实验中,盐水的沸点是 ℃。小明认为盐水沸点低于100℃,所以猜想1是正确的;小红认为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你赞同谁的观点? ;
(3)进一步分析数据和图像可知,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 ;
(4)小亮分析表中数据认为“水加盐后能更快沸腾”,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
【答案】 温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盐水和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盐水和水仍然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99.8 小红 正确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首先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作出盐水温度t盐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下图
[2]由图像知道,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随着加热的进行,盐水和水都是吸收热量,不断升高;当沸腾时,盐水和水仍然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沸点。
(2)[3]由图像中数据知道,盐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8℃不变,所以盐水的沸点为99.8℃。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表格中数据知道,水的沸点是99.3℃,可知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由于此时盐水保持不变的温度比水保持不变的温度高,所以,说明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
(3)[5][6]观察根据表格中数据知道,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故猜想2正确。
(4)[7]由表格数据知道,水沸腾所用时间是6分钟,盐水沸腾所用时间是5分钟,所以小亮可靠。
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
(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 现象;
(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 热量;
(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
【答案】 秒表 汽化 扩散 保持不变 吸收 方便安全(或省时,受热均匀,保持营养等合理即可)
【详解】(1)[1]实验中要测量时间,实验室用秒表测量时间,故还需要秒表。
(2)[2][3][4]汽化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其中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奶香四溢,是牛奶分子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闻到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3)[4][5]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可知,牛奶加热到2.5min以后温度保持不变,故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并且沸腾过程中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牛奶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4)[6]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不会“潽锅”,因为牛奶达到沸点后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故不会沸腾,出现“潽锅”。另外水浴法加热,牛奶受热均匀,能有效锁住牛奶营养。
7.(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铁圈A还是铁圈B?( )
(2)调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后,每隔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后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此时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
【答案】 铁圈B 98 低于 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不变
【详解】(1)[1]组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根据酒精灯高度固定铁圈B,再根据烧杯内水的高度固定铁圈A。
(2)[2]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描出对应的各坐标点,然后连线,如图所示:
(3)[3][4]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8℃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大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所以此时当地大气压 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4)[5]分析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探究实验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提出问题】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例如:
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②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升高的温度有关。
③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设计实验】
1. 实验器材: 质量相等的水与食用油,温度计2支,电加热器2个,秒表等。
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
①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升高温度的多少,升高温度小的吸热能力强。
②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 取质量相等的水与煤油各50克。
2. 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器材。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下加热前水和食用油的温度。
3. 接通电源,同时对烧杯中的水和食用油加热3~5min(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 停止加热,同时读出两只温度计的示数,记下水和食用油的温度。
5. 算出加热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各升高多少℃。
6. 记录实验数据(见下):
液体
质量m/g
初温t0/℃
末温t1/℃
(t1-t0)/(℃)
吸收的热量
(加热时间)
水
40
20
35
15
多
食用油
40
20
55
25
少
【分析与论证】
质量相等的水与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相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多。质量相等的水与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的多。
换用其他物质进行实验,也可以得到上述结论。
实验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交流与讨论】
1. 探究方法的应用
该实验用到了两种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取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实验中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使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②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 判断物质吸热能力强弱的两种方法
①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
②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
真题汇编
1.(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情况,甲、乙两装置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两玻璃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质量相等的液体a和液体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的热量 b吸收的热量(选填“”“”或“”);
(2)本实验运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和转换法。
【答案】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分析表格可知,质量相等的液体a和b,升高相同温度时,a液体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a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即a吸收的热量大于b吸收的热量
(2)[2]实验中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情况,控制了加热器的规格相同、用于加热的液体质量相同、初温也相同,比较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需要的加热时间,所以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所以还用到了转换法。
2.(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相同的100g水,200g水、100g煤油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差异应选择 (选填“甲、乙、丙”中的两个)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水沸腾时,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是 (选填“A”、“B”或“C”)图;
(3)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组成员绘制了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丁,分析可知100g煤油对应的图像是 (选填“b”或“c”),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答案】 甲、丙 B c
【详解】(1)[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差异,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改变物质的种类,故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2]水沸腾时,烧杯中的水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故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是B图。
(3)[3]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相比,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时,煤油的温度变化量比较大,故100g煤油对应的图像是c。
3.(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各取质量为50g、初温为20℃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2)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法;
(3)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则2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是 J,所使用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 (q酒精=3.0×107J/kg,c水=4.2×103J/(kg·℃))。
【答案】 水 转换 6.3×103 21%
【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量更大,故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2)[2]实验中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应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故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将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加热时间,运用了转换法。
(3)[3][4]因2min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由Q=cmΔt可得
Q吸=c水m水Δt水=c油m油Δt油=4.2×103J/(kg·℃)×0.05kg×(50℃-20℃)=6.3×103J
由Q=mq可得,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Q放=m酒精q酒精=1×10-3kg×3.0×107J/kg=3.0×104J
故可得所使用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
4.(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
(2)实验时,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此实验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液体 (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答案】 自下而上 质量 热传递 加热时间的长短 33 B
【详解】(1)[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组装器材时,先安装酒精灯,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安装。
(2)[2][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时,选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4]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5]由乙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为33℃。
(5)[6]根据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加热时间长,B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根据Q=cmΔt,在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B放热多,故液体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5.(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在探究了“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小明又探究了不同密度的盐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1)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配制好的盐水密度,实验原理为 。
(2)如图甲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盐水的温度,错误的操作是 。
纠正错误后,小明用相同热源对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盐水1、盐水2和纯水()进行加热,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3)初步得出盐水的沸点随盐水密度变化的规律是 ,实验时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4)两种盐水从相同初温加热至刚好沸腾, 吸收的热量更多(选填“盐水1”或“盐水2”);请结合本实验推理,如果内陆地区一个水量不变的咸水湖随着含盐量逐渐升高,其对周围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会变 (选填“强”或“弱”)。
【答案】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盐水密度越大沸点越高 小于 盐水2 弱
【详解】(1)[1]小明用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m,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V,实验原理是。
(2)[2]图甲中错误的操作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3)[3]已知,由图乙可知,盐水1的沸点大于盐水2的沸点,所以可以得出盐水的沸点随盐水密度变化的规律是:盐水密度越大,沸点越高。
[4]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所以实验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4)[5]由乙图可知,盐水2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比盐水1长,因此盐水2吸收的热量更多。
[6]根据吸热公式可知,在吸收热量和质量一定时,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小。由图乙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盐水1温度变化比盐水2温度变化大,所以盐水1的比热容比盐水2的比热容小,又知盐水1的密度大于盐水2的密度,故水量不变的咸水湖随着含盐量逐渐升高,其对周围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会变弱。
6.(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加热质量均为的水和食用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1)由图乙和表丙可知,小明选用的是 (选填“酒精”、“煤油”或“水银”)温度计;
(2)由图乙可知, 的吸热能力较强;
(3)水在0~4min吸收的热量是 J;
(4)小明分析图乙后,想到端午节妈妈煮粽子时,先用大火将水烧开,再改用小火加热,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保持水继续沸腾将粽子煮熟。原因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
【答案】 水银 水 不变
【详解】
(1)[1]由图乙可知,食用油的沸点为,大于酒精和煤油的沸点,小于水银的沸点,故小明选用的是水银温度计。
(2)[2]由图乙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故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3)[3]水在升高的温度为
水吸收的热量是
(4)[4]沸腾是吸热过程,但温度保持不变。煮粽子时,先用大火将水烧开,再改用小火加热,原因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保持水继续沸腾将粽子煮熟。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0
92.3
93.8
96.1
97.1
98.0
98.0
98.0
98.0
98.0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
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T/min
0
1
2
3
4
5
6
7
8
t盐水/℃
32
50
65
79
89
98
99.8
99.8
99.8
t水/℃
32
48
62
75
84
92
98
99.3
99.3
时间/min
温度/℃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记录次数
1
2
3
4
升高的温度(℃)
5
7.5
10
12.5
加热a的时间(min)
2
3
4
5
加热b的时间(min)
1
1.5
2
2.5
物质
加热时间/min
消耗酒精/g
末温度/℃
物质
加热时间/min
消耗酒精/g
末温度/℃
食用油
1
0. 5
54
水
1
0. 5
35
2
1. 0
88
2
1. 0
50
3
1. 5
122
3
1. 5
65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煤油
150
水银
35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7 物理探究实验(2)——光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7物理探究实验2光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原卷版docx、专题07物理探究实验2光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科学探究与探究方法 (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4科学探究与探究方法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原卷版docx、专题04科学探究与探究方法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物理量与公式 (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3物理量与公式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原卷版docx、专题03物理量与公式精选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