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 “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 “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 “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行移
2. 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 经济因素C. 社会文化因素D. 政治因素
3. “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禁止人口迁入B. 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 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D. 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历史上的“下南洋”是指我国人口向东南亚地区的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闯关东”“孔雀东南飞”“走西口”是国内人口迁移。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题详解】
“孔雀东南飞”的人口迁移现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即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正确,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都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大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因此该区域应该加快产业转移,促进本地产业升级,从而缓解人口压力,C正确;禁止人口迁入不切实际,A错误;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B错误;该区域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的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不适合扩大传统工业规模,因而应该加快产业转移,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宗教、文化、战争等。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②环境恶化、灾害频发、资源耗竭的地区人口大量迁出。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B. 气候C. 河流D. 土壤
5. 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图中信息不能反映气候、河流、土壤是影响当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排除B、C、D。故选A。
【5题详解】
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低于1,②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致为1,③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大,大约平均为3,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量大于4,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源)两种。高原主要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平原聚落分布密集,有沿河形成的聚落,由沿海形成的聚落;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是聚落的分布地。
数据分析显示,2019年“五一”期间,外省来兰州的总人数为170万余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6.04%。其中陕西省来兰人数最多,达到26.74万余人次,青海省20.6万余人次,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3.6万余人次。“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以旅游为主,包括自驾游、户外游、乡村游等多种形式。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属于( )
A. 省际人口迁移B. 人口流动C. 国内人口迁移D. 国际人口迁移
7. “五一”期间流入兰州的人口主要来自陕西、青海等地的原因是( )
A. 空间距离较近B.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自然环境差异D. 交通条件的改善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停留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B正确。而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处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的距离之外并改变其居住地的行为,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移动叫做人口流动。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与国际人口迁移。本题故选B。
【7题详解】
陕西、青海、宁夏等地和兰州所在的甘肃省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因此从上述省份来兰州的人口较多,A正确。
读某区域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影响图示区域人口密度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
A. 地形B. 河流C. 气候D. 经济发展水平
9. 下列关于该区域人口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 老龄化问题突出C. 饥饿贫困D. 劳动力短缺
【答案】8. B 9.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北美北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如北部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人口密度小)、地形(如西部高原高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密度小)及经济发展水平(如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从图中来看,河流影响较小。故选B。
【9题详解】
该区域属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达,饥饿贫困问题较少。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①地形:如平原和低山丘陵区,人口较密集。②气候:如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③河流:如人口最早大多聚集在河流附近。④淡水资源:如干旱区的人口分布大多依水源分布。⑤矿产资源:如矿产资源丰富会吸引人口集聚。⑥自然灾害:如自然灾害频发地,人口数量少。
(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如交通便利处人口较多。②开发历史:如开发历史早,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多。③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④政治因素、宗教、习俗、政策等。
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 a1→a2B. a1→b1C. b1→b2D. c1→c2
11. 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 a1→a2、a1→b1B. a1→b1、b1→b2
C. a1→a2、b1→b2、c1→c2D. c1→c2、a1→c1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国际人口迁移即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图中A、B、C表示三个不同的国家,图中a1→b1、a1→c1两类人口迁移跨越了国界,应属于国际人口迁移,选项B符合题意;而a1→a2、b1→b2、c1→c2表示的人口迁移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排除选项ACD。故选B。
【11题详解】
目前发展中国家大多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国内乡村向国内城市迁移,题意表明,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则a1→a2、b1→b2、c1→c2属于国内农村向国内城市的人口迁移,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①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②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安徽省2009—2018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安徽省常住人口从净迁出转变为净迁入的年份是( )
A. 2011年B. 2013年C. 2015年D. 2018年
13. 2011年以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的变化反映了该省( )
A. 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增加B. 老年人口数减少
C. 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 投资环境的改善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表示人口净迁出,人口净迁移率大于0表示人口净迁入,读图可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由小于零转为大于0的年份是2013年,即从净迁出转变为净迁入的年份为2013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2011年以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由小于0逐渐变为大于0 ,说明该省由原来的净迁出变为净迁入,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增强,这种回流一般是在该省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多的背景下出现,反映了该省投资环境的改善,对产业的吸引力增强,排除A,D正确;该省人口净迁移率由负转正不能说明老年人口减少,但有可能导致常住人口数量增加,排除BC。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486.76万人(2018年末),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制约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
A. 耕地资源B. 水资源C. 矿产资源D. 草场资源
15. 为提高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
A.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B. 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 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迁入D. 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制约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为水资源,B正确;本地区耕地资源面积较大,油气丰富,草场资源较为丰富,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提高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提高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节约用水,A正确;扩大水稻种植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排除B;吸引人口迁入,用水量增加,并没有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排除C;降低人们消费水平不符合现实状况,排除D。故选A。
【点睛】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一个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一个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合理或者适宜的数值。两者共同的影响因素:资源、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其中与消费水平呈现负相关,其他均呈正相关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a曲线B. b曲线
C. c曲线D. d曲线
17. 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居住区B. 工业区
C. 商业区D. 文化区
【答案】16. C 17. C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用地地租水平大致由市中心向郊区降低,图中a和b曲线表示的地租变化不符合城市用地地租空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因此排除A、B;影响城市用地地租水平的主要因素除了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之外,交通通达度也是影响地租的重要因素,城市外围的主干道附近及交汇处可能形成地租水平的次级高值区,因此城市用地地租水平一般不会由中心向四周单调递减,中间应为一般起伏,读图可知,c曲线由城市中心向郊区波动下降,而d曲线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单调递减,因此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c曲线,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2.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地租高,一般交通便捷,一般会集聚(在这些地区)付租能力较高,对交通要求高的功能活动,如商业功能,因此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商业区,C符合题意;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一般居住区、工业区、文化区不会布局在地租水平很高的地区,因此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不会形成居住区、工业区、文化区,排除A、B、D。故选C。
【点睛】影响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地租和付租能力)、交通通达度、历史文化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形、河流)、环境因素。影响城市用地地租水平的主要因素: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等。
下图为江苏和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 城镇的用地规模B. 城镇的人口数量
C. 大中小各级城镇总体数量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19. 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1990年两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总数相同B. 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慢于贵州省
C. 2000年城镇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D. 2000年后江苏省级行政区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
20. 导致江苏、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区域发展B. 地域文化C. 气候条件D. 城市布局
【答案】18. D 19. C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9题详解】
图中显示,1990年两省城镇化水平相同,但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当时两省的总人口数,也无法得知两省城镇人口总数,A错。2000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约为40%,贵州省约为28%,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比贵州省高,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贵州省,B错,C对。由图可知,江苏省2000年后的城镇化速度和2000年前的城镇化速度相比没有明显加快,D错。故选C。
【20题详解】
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导致二者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发展的差异,A正确。地域文化、气候条件及城市布局对两省城镇化水平差异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镇化的意义:1.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有利于资源的集中,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是一种促进。2.缩小城乡差距。包括收入水平的均衡、基础设施的共享。3.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4.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5.长久来看,城镇化必将大力促进第一产业的深入发展。
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 )
A. 人口分布日益均衡B. 中原文明得到推广
C. 汉族分布更集中D. 人口分布更分散
22. 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 )
A. 气候湿热B. 河网密布C. 地势低平D. 地质稳定
23. 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 )
A. 减少实用面积B. 排水效果减弱C. 防御功能增强D. 通风采光减弱
【答案】21. B 22. A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象征,融合了古代汉族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因此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文化交流融合发展,使中原文明得到推广,B正确。福建土楼文化,反映的是文化的交流、融合,不是人口分布,不能直接影响人口的分布特征,A、D错误;汉族分布没有更集中,民族融合更广,C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土楼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反映了当地气候降水多,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墙体厚,利于隔热,利于屋内阴凉,说明天气炎热,反映当地气候湿热,体现了民居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A正确;“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圆形土楼为主的建筑特点与河网密布、地势低平、地质稳定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同样的周长,圆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1.273倍,那么用相同量的建筑材料造土楼,圆形土楼比方形土楼能获得更多的院内空间,所以实用面积增大,A错误;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对排水效果影响变化不大,B错误;土楼建筑除居住功能外,最重要的便是防御功能,方楼多死角,视野窄,不利于防卫。圆楼无死角,视野宽,所有方向都可开窗面向室外,利于防卫。无论盗贼从哪个方向冲击,土楼内的人员都可以从高处发现,所以防御功能增强,C正确;圆形的土楼由于圆形没有死角,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圆楼对风的阻力要小得多,同时露天的圆顶通风性也很好,可获得更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D错误;故选C。
【点睛】福建土楼的结构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内有环,具有通风、采光、抗震、隔音、保温、防卫等功能。福建土楼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 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文化进步推广交流。建筑风格反映了环境特点,双坡屋顶,墙体厚实,反映了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和谐。
“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RS、GPSB. RS、GISC. GPS、GISD. GPS、数字地球
25.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A. 道路清扫B. 医疗救护C. 幼儿看护D. 事故处理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从题干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使用地理定位,应用了GPS。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GIS技术,故选C。R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机器人没有用到这种技术,排除AD。
【25题详解】
智能机器人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清扫道路,故A正确。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排除BCD。
【点睛】“3S”技术手段的区别: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 即“看” 。
二、综合题(共25分)
26.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为什么功能区?说明其判断理由。
(2)若②为批发市场,则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何处适合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说明理由。
(3)M处曾经布局火电厂,后火电厂迁至N处,简述其原因。
【答案】26. 商业区。判断理由: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位于市中心,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
27. 甲处。靠近批发市场,方便货物的集散;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便捷;位于城市边缘,低价较低。
28. M处有煤矿,曾经布局火电厂是因为接近原料产地,利于降低成本。M处靠近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火电厂易造成市区大气污染,而N处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市区大气污染小,且交通便捷,故火电厂由M处迁至N处。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功能区、工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小问1详解】
①功能区是商业区。判断理由是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或条带状分布;位于市中心,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适合商业活动的发展。
小问2详解】
甲处交通条件优越,距批发市场近,又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低廉,最适宜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
【小问3详解】
M处沉积布局火电厂是因为附近有煤矿,接近原料产地,生产成本较低;但是据风频图可知,M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火电厂有大气污染,对市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N处交通便利,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利于城市大气环境的保护,故火电厂由M处迁至N处。
【点睛】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很像一样的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缺)”。
(1)“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几月?为什么?
(3)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地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
(4)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区,为什么?
【答案】(1)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严重。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时间:8~10月。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3)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不能吸纳大量人口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也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详解】(1) “农民工”像鸟一样的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现象。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大量流动人口,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容易形成交通拥堵问题。流动人口数量大,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严重。根据图中曲线,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等,空间分布特点是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 根据图中曲线,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时间在8~10月。
(3)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不能吸纳大量人口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有独特民族文化影响,也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1987A超新星最可能是, 大气层中最靠近地表的是, 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