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如图所示为学校附近常见的防止噪声的交通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减小噪声的速度B.防止噪声的接收
C.防止噪声的传播D.防止噪声的产生
2.(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把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其中“寒露”节气中“露”的形成涉及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固
3.(2分)下列所描述的四种光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②③④
4.(2分)夏天清晨,在公园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植物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 )
A.露珠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露珠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C.看到的“叶脉”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看到的“叶脉”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5.(2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经过研发,使中国单晶晶圆实现量产。如图所示,“晶圆”是指集成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主要使用的是( )
A.复合材料B.超导材料
C.纳米材料D.半导体材料
6.(2分)每年端午节,各地都开展赛龙舟活动,在图中,若说运动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上的标语栏B.河水
C.岸上的观众D.龙舟
7.(2分)没有精确测量仪器的情况下,估测能帮我们粗略的认识物体。下列最符合实际的( )
A.一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1500N
B.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00m/s
C.电视机的额定功率大约为2kW
D.手机电池电压约为3.7V
8.(2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降落伞相继打开,反推发动机启动,向下推动空气,于9时56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下列关于返回舱返回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着陆前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利用电磁波向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C.反推发动机对它施加向下的力
D.与空气摩擦,它的内能逐渐减少
9.(2分)如图所示是某款智能手表,可续航两周,其内置线圈,手表实现无线充电。以下图片与手表充电过程工作原理相同的( )
A.B.
C.D.
10.(2分)《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越飞越高的风筝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1.(2分)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进行比较(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
D.人耳能听见超声波
12.(2分)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和桥有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行人对桥的压力是由鞋的形变产生的
B.浸在水中的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C.行驶在大桥上的汽车以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D.行驶到桥上的汽车,如果所有力消失,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3.(2分)“安全用电无小事,时时刻刻要牢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
A.电线绝缘皮破损仍然继续使用
B.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可以同时使用
D.电冰箱的地线断了继续使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奏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多选)14.(3分)如图是某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的电路原理图,R0为定值电阻,R1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多选)15.(3分)如图所示是四个实验情景,关于每个实验的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
A.甲中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受阻力停止时,木块一定也跟着小车停止
B.乙中橡皮膜探头竖直向下移动,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会增大
C.丙中向玻璃管中吹风,U形管A管中的水面上升,B管中水面下降
D.丁中容器侧壁的塞子同时拔出,水从a孔喷射最远,从c孔喷射最近
(多选)16.(3分)如图是用蒸锅在天然气灶上烧水蒸包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B.包子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
C.蒸包子过程中蒸锅也变得很烫,这是通过做功方式增加内能的
D.如果全程大火然,锅盖有可能被蒸汽“顶起”,该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7.(2分)端出一碗刚出笼的粉蒸肉,浓浓的粉蒸肉香味扑鼻而来,这是 现象;端碗时感到烫手,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8.(2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我们要保护环境,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光伏发电是将 转化为电能。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正在逐步被人们开发和利用,核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9.(2分)如图,悬挂在一起的两个气球,用毛织品摩擦过后彼此排斥分开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电风扇工作一段时间后的风扇叶片粘有不少灰尘,这是由于带电体具有 (选填“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性质。
20.(2分)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车厢内已实现wifi近网络全覆盖,网络信号是通过 波作为载体来传递的,动车上都配有可以提供充电的插座,插座各孔分别接在 线、零线和地线上。
21.(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1始终闭合。当开关S2断开时,灯L1、L2均发光,则灯L1、L2是 联的;当开关S2闭合时,灯L1仍发光、L2熄灭,则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分)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B的边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为pA,由图像可知B的重力为 N,当L=2.5cm时,pA:pB等于 。
四、作图题(共4分。)
23.(2分)如图所示,小球受到的浮力为4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
24.(2分)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水中照亮了水底的鹅卵石。请画出该束光在水面处的反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共25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5.(5分)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将小球沿着同一斜面由静止释放,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中选择甲、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球的质量一定时, 越大,则动能越大。
(2)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应选择 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球的速度一定时, 越大,则动能越大。
(3)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是 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26.(6分)小明买了蜡烛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小明在纸杯底部开一圆孔,用塑料薄膜蒙住杯口,由于薄膜 从而可以发出声音。并且观察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如图乙,小明用该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小明拿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蜡烛匀速向平面镜靠近,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用蜡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正确组装并调节后,如图丙所示 (选填“虚”或“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27.(7分)小明同学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个不吸水的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1)把托盘天平放在 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此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乙所示,首先往烧杯中加入适量(可淹没石块)的水;然后,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取出小石块慢慢往烧杯中加水,水面到达标记处时停止加水;由此,可以推断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4)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5)在将石块从烧杯中取出时带出一些水,这将导致所测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8.(7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同学们利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和20Ω的定值电阻进行探究,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实验过程如下:
(1)先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如图甲所示,正确连接电路后 (选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1A和0.5V。再移动变阻器的滑片1时,电流表的指针恰好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1。
(2)断开开关,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正确操作1,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2。
(3)分别把15Ω和20Ω的电阻单独接入电路,重复上面的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定值电阻R两端的控制电压U1= 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1、R2的大小关系是R1 R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实验中,应该保持四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 V不变。
(4)实验中小亮发现他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模糊不清,他想知道它的最大阻值是多少。于是他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一个电流表、电源(电压未知)和开关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的表达式;
①闭合开关,将滑片移至a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②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③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 。(用所测及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由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清算过程的,不得分)
29.(6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图是国内某型号的新能源汽车3kg,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000m,用时50s6J。求满载时:
(1)汽车的总重力;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
30.(8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监测湖水水位的报警装置,其原理如图1。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0的阻值为30Ω;R是竖直放置的长条形电阻片。浮子可带动金属滑杆AP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AP与R组成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设定数值时,表示水位达到警戒水位,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U﹣I图像如图2所示。
(1)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求电源电压和电路的最小功率。
(3)滑杆AP从底端上移到顶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均匀变化,记录下几组水位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水位达到警戒值,求警戒水位。
31.(10分)某校物理兴趣小组改装了一个压力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轻质杠杆的支点为O,不吸水的实心圆柱体A通过轻质细线悬于杠杆左端C点A=50cm,上表面与容器中的水面刚好相平,下表面与置于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底部刚好接触但无挤压。物体B通过轻质细线悬于杠杆右端D点,压力传感器可以显示B对其支撑面压力F的大小,连接杠杆和物体A、B间的细线承受的拉力有一定限度。现对该装置进行测试3/min的速度将圆柱形容器中的水缓缓抽出,10min恰能将水全部抽尽,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杠杆始终静止在水平位置,不计细线的形变,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S=200cm2,杠杆OC:OD=1:2.求:
(1)A的底面积;
(2)t=0min时刻A所受到的浮力和t=6min时刻圆柱形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3)A和B的重力GA、GB。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如图所示为学校附近常见的防止噪声的交通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减小噪声的速度B.防止噪声的接收
C.防止噪声的传播D.防止噪声的产生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图中是禁止鸣喇叭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结合实例考查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注意其运用,属声学基础题。
2.(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把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其中“寒露”节气中“露”的形成涉及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固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2分)下列所描述的四种光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②③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②日食,④树荫下的光斑都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①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③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2分)夏天清晨,在公园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植物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 )
A.露珠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露珠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C.看到的“叶脉”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看到的“叶脉”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透明的物体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只要是凸透镜,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和成像情况都是相同的。
露珠是一个凸透镜,露珠看叶脉跟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解答】解:AB.露珠中间厚,相当于一个水凸透镜;
CD.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放大的虚像,D正确。
故选:D。
【点评】透明材料制成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虽然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和成像情况是相同的。
5.(2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经过研发,使中国单晶晶圆实现量产。如图所示,“晶圆”是指集成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主要使用的是( )
A.复合材料B.超导材料
C.纳米材料D.半导体材料
【分析】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叫半导体。半导体在集成电路中有重要的应用。
【解答】解:集成电路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它属于半导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半导体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6.(2分)每年端午节,各地都开展赛龙舟活动,在图中,若说运动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上的标语栏B.河水
C.岸上的观众D.龙舟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BC、由题意知,运动员相对于河水、对岸上的标语栏来说,因此以它们为参照物,故ABC错误;
运动员随龙舟急速前进,如果说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龙舟。
故选:D。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7.(2分)没有精确测量仪器的情况下,估测能帮我们粗略的认识物体。下列最符合实际的( )
A.一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1500N
B.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00m/s
C.电视机的额定功率大约为2kW
D.手机电池电压约为3.7V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估测一些物理量,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0N,站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速度约为30m/s;电视机的额定功率大约为100W;数码相机电池电压约为5V。
【解答】解:A、一名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0N,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B、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30m/s;
C、电视机的额定功率大约为100W;
D、手机电池电压约为3.7V。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生活经验,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8.(2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降落伞相继打开,反推发动机启动,向下推动空气,于9时56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下列关于返回舱返回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着陆前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利用电磁波向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C.反推发动机对它施加向下的力
D.与空气摩擦,它的内能逐渐减少
【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
A、返回舱着陆前,是运动的;
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反推发动机向下喷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错误;
D、返回舱与空气摩擦,使的它的内能逐渐增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改变内能的方法、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度不大。
9.(2分)如图所示是某款智能手表,可续航两周,其内置线圈,手表实现无线充电。以下图片与手表充电过程工作原理相同的( )
A.B.
C.D.
【分析】无线充电器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手表的电池充电;分析各图中实验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解:
从题意中知道,手表中的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A、该图是奥斯特实验,即电流的磁效应;
B、通电螺线管的周围存在磁场,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是电动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是电磁感应现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现象中几个实验的掌握情况,知道无线充电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越飞越高的风筝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1)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
(2)对风筝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解:A.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惯性不变;
B、对风筝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风力和自身重力作用;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大小相等、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相互作用力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11.(2分)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进行比较(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
D.人耳能听见超声波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人听不到超声波。
【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一切声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故C正确;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来源于课本。
12.(2分)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和桥有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行人对桥的压力是由鞋的形变产生的
B.浸在水中的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C.行驶在大桥上的汽车以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D.行驶到桥上的汽车,如果所有力消失,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2)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将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它产生的压力,求出合力,即受到的浮力,从而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A、行人对桥的压力是由于鞋的形变,故A正确;
B、浸在水中的桥墩由于底面埋在淤泥下,因此桥墩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故B错误;
C、以桥为参照物,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弹力、浮力产生的原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是一道综合题。
13.(2分)“安全用电无小事,时时刻刻要牢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
A.电线绝缘皮破损仍然继续使用
B.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可以同时使用
D.电冰箱的地线断了继续使用
【分析】(1)电线绝缘皮破损了不能继续使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
(2)在使用试电笔时,笔尖接触导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当试电笔的氖管发出红光时,说明试电笔接触的是火线;
(3)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会使干路中的电流过大;
(4)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解答】解:A.电线绝缘皮破损了不能继续使用,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在使用试电笔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说明试电笔接触的是火线;
C.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使电路过载工作,故C不正确;
D.电冰箱地线断了;地线的作用是为防止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保护,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奏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多选)14.(3分)如图是某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的电路原理图,R0为定值电阻,R1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确定气敏电阻R1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R=分析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闭合S,当所测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时1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可知,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3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根据R=可知0的阻值,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C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会分析气敏电阻的阻值与浓度的变化关系是本题的突破口。
(多选)15.(3分)如图所示是四个实验情景,关于每个实验的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
A.甲中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受阻力停止时,木块一定也跟着小车停止
B.乙中橡皮膜探头竖直向下移动,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会增大
C.丙中向玻璃管中吹风,U形管A管中的水面上升,B管中水面下降
D.丁中容器侧壁的塞子同时拔出,水从a孔喷射最远,从c孔喷射最近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当向管中吹风时,相同时间内,风经过A管上方和B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压强不同,液柱上升的高度不同。
【解答】解:A、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木块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液体密度一定时,越深的位置其压强越大,故B正确;
C、A管上面的玻璃管比较细,A管上方的压强小于B管上方的压强,所以A管水面上升,故C正确;
D、液体密度一定时,越深的位置其压强越大,所以水的压强最小;c最深,水喷射最远。
故选:BC。
【点评】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要寻找出问题的相似性,正确理解各种物理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多选)16.(3分)如图是用蒸锅在天然气灶上烧水蒸包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B.包子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
C.蒸包子过程中蒸锅也变得很烫,这是通过做功方式增加内能的
D.如果全程大火然,锅盖有可能被蒸汽“顶起”,该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分析】(1)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是燃料的燃烧值,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情况无关;
(2)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3)水蒸气膨胀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
B、包子的温度越高、状态不变,故B正确;
C、蒸包子过程中蒸锅也变得很烫,故C错误;
D、锅盖被蒸汽“顶起”,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选:BD。
【点评】本题围绕热学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了考查,包括热值的概念、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内能的概念、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7.(2分)端出一碗刚出笼的粉蒸肉,浓浓的粉蒸肉香味扑鼻而来,这是 扩散 现象;端碗时感到烫手,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分析】(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
【解答】解:端出一碗刚出笼的粉蒸肉,浓浓的粉蒸肉香味扑鼻而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手从碗上吸收了热量。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及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8.(2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我们要保护环境,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光伏发电是将 太阳能 转化为电能。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正在逐步被人们开发和利用,核能是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1)太阳能电池在太阳光照射下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由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要求来看,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
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核能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太阳能;不可再生。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太阳能和核能的利用的了解,属于基础性题目。
19.(2分)如图,悬挂在一起的两个气球,用毛织品摩擦过后彼此排斥分开 同种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电风扇工作一段时间后的风扇叶片粘有不少灰尘,这是由于带电体具有 吸引 (选填“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性质。
【分析】(1)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解:
被毛织品擦过后的两只气球带有电荷,两气球彼此排斥分开;
电风扇工作时,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带电后吸引轻小的灰尘。
故答案为:同种;吸引。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性质,属于基础性题目。
20.(2分)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车厢内已实现wifi近网络全覆盖,网络信号是通过 电磁 波作为载体来传递的,动车上都配有可以提供充电的插座,插座各孔分别接在 火 线、零线和地线上。
【分析】(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2)三孔插座的正确连接方式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解答】解: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车厢内已实现wifi近网络全覆盖,网络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作为载体来传递的,插座各孔分别接在火线。
故答案为:电磁波;火。
【点评】知道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知道插座的正确连接方式。
21.(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1始终闭合。当开关S2断开时,灯L1、L2均发光,则灯L1、L2是 串 联的;当开关S2闭合时,灯L1仍发光、L2熄灭,则电压表的示数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首先应根据电路图正确判断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然后进一步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1始终闭合。当开关S2断开时,灯L2、L2是串联的,两个灯泡共同承担电源电压。
当开关S2闭合时。灯L4会被开关S2短路,电源电压全部加在灯泡L2上,所以电压表示数会变大。
故答案为:串;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22.(2分)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B的边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为pA,由图像可知B的重力为 200 N,当L=2.5cm时,pA:pB等于 16:21 。
【分析】(1)由乙图可知L的最大值为10cm,所以正方体A的边长为10cm=0.1m,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则B的边长为20cm=0.2m,进一步计算B的底面积,当L=0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根据压强公式列方程可得B的重力,当L=10cm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根据压强公式列方程可得A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计算A切去一半后A对地面的压强;
(2)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当L=5cm时,A对地面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进一步计算pA:pB的值。
【解答】解:由乙图可知L的最大值为10cm,所以正方体A的边长为10cm=0.1m。
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5倍,则B的边长为20cm=0.2m,B对地面的压强为8×103P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压强公式=5000PaB=200N。
当L=10cm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6000Pa,即,
解方程可得GA=40N,
当L=2.5cm时,A对地面的压强pA===4000Pa,
B对地面的压强pB=,
则pA:pB=4000Pa:5250Pa=16:21。
故答案为:200;16:21。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四、作图题(共4分。)
23.(2分)如图所示,小球受到的浮力为4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
【分析】小球受到的浮力竖直向上,已知浮力大小,再按照力的图示要求画出浮力。
【解答】解:浮力的大小为4N,方向竖直向上,取标度为2N
。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力的图示时,力的大小一定要能被标度整除,正确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4.(2分)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水中照亮了水底的鹅卵石。请画出该束光在水面处的反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分析】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作出反射光线;
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左侧作出反射光线;
光射入水中照亮了水底的鹅卵石,连接入射点和鹅卵石的连线为折射光线
。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光路的作图,确定反射角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关键。
五、实验探究题(共25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5.(5分)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将小球沿着同一斜面由静止释放,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中选择甲、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球的质量一定时, 速度 越大,则动能越大。
(2)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应选择 甲、丙 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球的速度一定时, 质量 越大,则动能越大。
(3)实验中,通过比较 木块移动的距离 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是 转换 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分析】(1)(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可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实验中小车的动能大小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反映,是转换法的运用。
【解答】解:(1)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滚下的高度不同、乙两个图进行比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动能大,速度越大。
(2)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速度相同,实验中应选择甲,小球的质量越大,动能大,质量越大。
(3)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故答案为:(1)速度;(2)甲、丙;(3)木块移动的距离。
【点评】掌握动能的影响因素,能正确运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26.(6分)小明买了蜡烛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小明在纸杯底部开一圆孔,用塑料薄膜蒙住杯口,由于薄膜 振动 从而可以发出声音。并且观察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2)如图乙,小明用该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小明拿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蜡烛匀速向平面镜靠近,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用蜡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正确组装并调节后,如图丙所示 实 (选填“虚”或“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投影仪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拍打薄膜;观察到烛焰在晃动;
(2)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匀速向平面镜靠近时;
(3)经正确组装并调节后,如图丙所示,此时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小于像距,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振动;能量;不变;投影仪。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实验,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27.(7分)小明同学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个不吸水的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1)把托盘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零刻线 处,此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 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62 g;
(3)如图乙所示,首先往烧杯中加入适量(可淹没石块)的水;然后,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取出小石块慢慢往烧杯中加水,水面到达标记处时停止加水;由此,可以推断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31 cm3;
(4)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 2×103 kg/m3;
(5)在将石块从烧杯中取出时带出一些水,这将导致所测密度 不变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从指针的偏转判断天平横梁哪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天平的示数是砝码质量和游码示数之和,据此读出小石块的质量;
(3)根据题意求出取出小石块后往烧杯中加水的质量,再根据ρ=求出加水的体积,即小石块的体积;
(4)再根据ρ=求出小石块的密度;
(5)取出小石块时虽带出一部分水,但是再加水时会补充上,不会对测量石块体积有影响,据此解答。
【解答】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说明天平的右侧上翘。
(2)小石的质量为:m=50g+10g+2g=62g;
(3)由题可知,取出小石块后往烧杯中加水的质量为:m水=174g﹣143g=31g,
加水的体积为:V水===31cm3,
小石块的体积为:V=V水=31cm3;
(4)小石块的密度为:ρ===2g/cm3=2×103kg/m3;
(5)虽然取出小石块时带出一部分水,但当往烧杯中加水时,通过图乙第5,所以密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等。
故答案为:(1)水平桌面;零刻度线;右;(3)313;(5)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注意天平的使用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28.(7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同学们利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和20Ω的定值电阻进行探究,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实验过程如下:
(1)先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如图甲所示,正确连接电路后 右 (选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1A和0.5V。再移动变阻器的滑片1时,电流表的指针恰好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0.4 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1。
(2)断开开关,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正确操作1,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2。
(3)分别把15Ω和20Ω的电阻单独接入电路,重复上面的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定值电阻R两端的控制电压U1= 2 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1、R2的大小关系是R1 小于 R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实验中,应该保持四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 2 V不变。
(4)实验中小亮发现他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模糊不清,他想知道它的最大阻值是多少。于是他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一个电流表、电源(电压未知)和开关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的表达式;
①闭合开关,将滑片移至a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② 闭合开关,将滑片移至b端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③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 。(用所测及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分析】(1)正确连接电路后,开关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即最右端;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3)当电路中接入电阻为5Ω时,电流为0.4A,可知控制的电压U1且不变,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当接入电阻为5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1,当接入电阻为10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2,所以R1小于R2;
(4)如图丙可知,闭合开关,将滑片移至a端时,电路中只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可求得电源电压;闭合开关,将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和定值电阻R0并联,电流表在干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I0=I2﹣I1,也可求得电源电压,从而求得R。
【解答】解:(1)正确连接电路后,开关闭合前,即最右端,分度值0.02A;
(3)当电路中接入电阻为R1=4Ω时,电流I1=0.3A,所以控制电压U1=I1R5=0.4A×2Ω=2V且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根据串联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1,当接入电阻为10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6,则R1小于R2;
(4)如图丙可知,闭合开关,电路中只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4,则电源电压:U=I1R……①
闭合开关,将滑片移至b端时0并联,电流表在干路8,则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I0=I4﹣I1,
则电源电压:U=I0R6=(I2﹣I1)R2……②
由①②解得:R=。
故答案为:
(1)右;0.2;
(3)①2;小于;
(4)②闭合开关,将滑片移至b端;③。
【点评】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用法,欧姆定律,基本的实验能力,难度不大。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由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清算过程的,不得分)
29.(6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图是国内某型号的新能源汽车3kg,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000m,用时50s6J。求满载时:
(1)汽车的总重力;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
【分析】(1)根据公式G=mg求汽车的总重力;
(2)根据速度公式v=求出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3)根据W=Fs求出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
【解答】解:
(1)该汽车的总重力:G=mg=1.6×103kg×10N/kg=1.6×106N;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v===20m/s;
(3)根据W=Fs可知,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
答:(1)汽车的总重力为7.6×104N;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20m/s;
(3)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为1500N。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速度、功的计算,比较简单。
30.(8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监测湖水水位的报警装置,其原理如图1。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0的阻值为30Ω;R是竖直放置的长条形电阻片。浮子可带动金属滑杆AP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AP与R组成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设定数值时,表示水位达到警戒水位,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U﹣I图像如图2所示。
(1)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求电源电压和电路的最小功率。
(3)滑杆AP从底端上移到顶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均匀变化,记录下几组水位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水位达到警戒值,求警戒水位。
【分析】(1)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电路的电流,
当滑片P置于最下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最大阻值,电流表示数为0.1A,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2)通过电路的最小电流为0.1A时,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电压,根据最小电流计算电路的最小功率;
(3)当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25 A、0.3A时,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滑杆AP从底端上移到顶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均匀变化,分析电阻改变与水位的关系,由此关系得出0.25 A时的水位高度。
【解答】解:(1)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通过电路的电流,
当滑片P置于最下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最大阻值,则电压表示数为6V: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R==;
(2)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2A时P+I′R0=6V+2.1A×30Ω=9V;
电路的最小功率P=UI=4V×0.1A=6.9W;
(3)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7A时,
电路的总电阻R总===30Ω;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滑=R总﹣R0=30Ω﹣30Ω=0;
根据滑杆AP从底端上移到顶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均匀变化,
则从7.1A到0.4A,电阻减小了60Ω,电阻每减小3Ω;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5A时,
电路的总电阻R'总===36Ω;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滑=R'总﹣R0=36Ω﹣30Ω=5Ω;
根据电阻每减小3Ω,水位升高1cm得;
此时电阻比5.3A时的电阻大6Ω,说明水位30cm小3cm,即警戒水位是28cm。
答:(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60Ω。
(2)求电源电压是9V,电路的最小功率是0.6W。
(3)警戒水位是28cm。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图像和表格数据找到有用的信息,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
31.(10分)某校物理兴趣小组改装了一个压力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轻质杠杆的支点为O,不吸水的实心圆柱体A通过轻质细线悬于杠杆左端C点A=50cm,上表面与容器中的水面刚好相平,下表面与置于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底部刚好接触但无挤压。物体B通过轻质细线悬于杠杆右端D点,压力传感器可以显示B对其支撑面压力F的大小,连接杠杆和物体A、B间的细线承受的拉力有一定限度。现对该装置进行测试3/min的速度将圆柱形容器中的水缓缓抽出,10min恰能将水全部抽尽,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杠杆始终静止在水平位置,不计细线的形变,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S=200cm2,杠杆OC:OD=1:2.求:
(1)A的底面积;
(2)t=0min时刻A所受到的浮力和t=6min时刻圆柱形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3)A和B的重力GA、GB。
【分析】(1)由题意可知,以500cm3/min的速度将圆柱形容器中的水缓缓抽出,10min恰能将水全部抽尽,据此求出容器内水的体积,实心圆柱体A上表面与容器中的水面刚好相平,根据V水=(S﹣SA)h求出圆柱体A的底面积;
(2)根据V=Sh求出t=0min时刻A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求出此时A所受到的浮力;t=6min时,根据题意求出容器内水的体积,然后求出水的深度,利用p=ρgh求出圆柱形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3)根据图乙t=0min时刻压力传感器示数,绳子对D端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减去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此时C端绳子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根据图乙读出t=6min时刻,压力传感器示数然后求出绳子对D端的拉力,根据V=Sh求出A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A所受到的浮力,此时C端绳子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根据图乙可知t=6min以后连接杠杆和圆柱体A的绳子断开,此时B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GB,最后联立等式求出物体A和B的重力。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以500cm3/min的速度将圆柱形容器中的水缓缓抽出,10min恰能将水全部抽尽,
则容器内水的体积V水=500cm3/min×10min=5000cm4,
又因实心圆柱体A上表面与容器中的水面刚好相平,
所以,由V水=(S﹣SA)h可得,圆柱体A的底面积:
SA=S﹣=200cm2﹣=100cm2;
(2)t=0min时刻,A排开水的体积:
V排=VA=SAh2=100cm2×50cm=5000cm3=4×10﹣3m3,
此时A所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7.0×103kg/m3×10N/kg×5×10﹣3m4=50N;
t=6min时,容器内水的体积:
V水′=5000cm3﹣500cm3/min×6min=2000cm3,
容器内水的深度:
h===20cm=8.2m,
圆柱形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p=ρ水gh=1.6×103kg/m3×10N/kg×7.2m=2000Pa;
(3)由图乙可知,当t=0min时刻8=F3,则绳子对D端的拉力FD=GB﹣F5,
此时C端绳子的拉力:
FC=GA﹣F浮=GA﹣50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C•OC=FD•OD,
即(GA﹣50N)×1=(GB﹣F0)×2﹣﹣﹣﹣﹣﹣﹣﹣﹣﹣﹣①
当t=6min时刻,压力传感器示数F2=F0,即绳子对D端的拉力FD′=GB﹣F3,
此时A排开水的体积:
V排′=SAh=100cm2×20cm=2000cm3=6×10﹣3m3,
此时A所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7.0×103kg/m4×10N/kg×2×10﹣3m2=20N,
此时C端绳子的拉力:
FC′=GA﹣F浮′=GA﹣20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C′•OC=FD′•OD,
即(GA﹣20N)×1=(GB﹣F0)×7﹣﹣﹣﹣﹣﹣﹣﹣﹣﹣②
由图乙可知,当t=6min以后,此时B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GB,
则GB=4F2﹣﹣﹣﹣﹣﹣﹣﹣﹣﹣﹣﹣﹣﹣﹣﹣③
由①②③可得:F0=10N,GA=80N,GB=40N。
答:(1)A的底面积为100cm2;
(2)t=3min时刻A所受到的浮力为50N,t=6min时刻圆柱形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2000Pa;
(3)A的重力为80N,B的重力为40N。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和杠杆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等,从图乙中读出有用的信息和分清各力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水位h/cm
10
15
20
30
电流I/A
0.1
0.12
0.15
0.3
水位h/cm
10
15
20
30
电流I/A
0.1
0.12
0.15
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4.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试卷结构及参考样卷,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三),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二),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