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的教案
展开二、班会背景:
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且暴力行为逐渐呈现出低龄化、女性化趋势,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 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 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需要学生共同努力。
三、班会目标:
- 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应对欺凌。
- 倡导同学间的友善相处,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预防和应对欺凌。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欺凌事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五、班会时间:2024年3月×日
六、班会地点:教室
七、班会流程:
- 引入话题(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校园欺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案例一:河北邯郸一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学杀害并掩埋:据多家媒体报道,受害人是一名男孩,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3月10日下午,该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
案例二:近日,重庆奉节一名初中女生遭遇多名女生掌掴欺凌,遭受欺凌的女生父亲拒绝接受和解,声称“要为女儿找回尊严”。
案例三: 2023年10月,冷水江市发现网友自称女儿在学校遭遇霸凌的视频后,第一时间组织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工作。经公安部门初查,张某(女,7岁)与李某(女,7岁)、朱某(女,7岁)、张某(女,7岁)、谢某(女,7岁)、崔某(女,7岁)、谢某某(女,7岁)均为该市渣渡镇某小学二年级同班同学。10月20日中午13时许,因张某等同学在操场跳绳时出现争执,发生相互打闹约1分钟,期间张某被另外几名同学短暂围住拍打。
案例四:2023年10月30日,一段关于福建龙岩市侨育中学一名男生被逼吃粪便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一名男生在厕所中用手指伸入排泄物后,被身旁的同学逼迫将手指放入嘴中,拍摄视频一方还提出“吃、全部吃进去”的要求。
案例五:江西永新县多名女初中生对另一位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涉案人员刘某被刑拘。
- 知识讲解(10 分钟):介绍校园欺凌的定义、常见形式和危害,让学生对欺凌有更清晰的认识。
校园欺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主要表现为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习)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者群体)单次或者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凌、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者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事件。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校园欺凌的类型:
1. 言语欺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欺凌方式,包括辱骂、嘲笑、威胁、诽谤等。特征是通过语言伤害他人,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压力。
2. 身体欺凌:包括推搡、殴打、抢夺财物等。这种欺凌通常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3. 社交欺凌:指的是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行为。社交欺凌会让受害者感到被边缘化,影响他们的社交生活。
4. 网络欺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多。它包括通过网络平台发送恶意信息、曝光隐私等。网络欺凌的影响范围更广,可能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伤害。
校园欺凌的特征:
1. 重复性:欺凌行为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会反复发生。
2. 力量不平衡性:欺凌者通常在身体、社交或心理上具有优势,而受害者处于劣势。
3. 故意性:欺凌行为是故意的,欺凌者有意识地选择对特定目标进行攻击。
4. 伤害性:无论是言语、身体还是心理上的欺凌,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
5. 隐蔽性:有些欺凌行为可能比较隐蔽,不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
6. 群体性行为:有时欺凌可能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可能涉及到一群人对一个人的欺凌。
- 案例分析(15 分钟):分享一些校园欺凌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中的角色、行为和后果,引导学生思考。
1.15岁辍学在家的女孩马某莲,因生活琐事对车头小学的六年级女生熊某心生怨恨。马某莲纠集镇中学八年级学生何某和七年级学生施某、夏某、刘某四人,尾随放学回家的熊某并胁迫其到偏僻处,五人轮流对熊某掌掴。同时,马某莲让围观的小学四年级女生熊某用马某莲的手机拍下现场视频。当晚,马某莲将视频传至本人的微信好友圈,随后该视频被转发扩散。
处置结果:警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何某进行治安拘留(因其系初次违反治安管理,裁决不投监所);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马某莲、刘某进行治安拘留(裁决不投监所);对不满14周岁的夏某、施某、熊某某、刘某,责令其监护人分别严加管教。
案例启示:与人相处偶有矛盾是正常的,要学会包容和合法合理去解决矛盾。纠集他人对自己有矛盾之人进行殴打,并拍下现场视频转发扩散。不仅对被打者造成不良后果,对自己和其他参与者也会留下不良后果。
2.刘某某系某中学初中学生,因琐事与一同学发生矛盾,指使无业青年主父笑某、文某教训这名同学。肖某、文某等人赶到学校门口时,与刘某某有矛盾的同学已经离开学校。刘某某想起朋友殷某某与同学王某某有矛盾,随即指使肖某、文某等人在学校附近对王某某拳打脚踢,致王某某轻伤。
处置结果:法院认为,被告人肖某、文某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鉴于其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赔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酌情从轻处罚。据此,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和一年。
案例启示:该案系校内学生纠集社会闲散人员,欺负、伤害校内学生的校园欺凌案件。同学之间偶有矛盾是正常的,要学会合法合理去解决矛盾,虽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但是学校对其严肃处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被告人肖某、文某作为成年人,不但不帮助未成年人正确处理矛盾,反而逞强滋事,无故殴打未成年学生,不仅伤害了被害人身体健康,也伤害了被害人的心灵,其在学校周边滋事的行为也影响了校园安全,法院依法对其从严惩处。
3.被告人井某某,与被害人朱某某均系在校学生。二人在路上偶遇,因言语不合,朱某某等人殴打了井某某。同年4月1日,井某某到网吧找朱某某等人未果,随即离开,朱某某等人听说后即驾车追赶,井某某被追上后,见朱某某将车窗玻璃摇下,即持匕首捅刺车内的朱某某,朱某某亦持斧头将井某某面部划伤。经鉴定,朱某某的损伤构成轻伤,井某某的损伤构成轻微伤。
处置结果:法院认为,井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身体健康权,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被告人井某某系未成年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了谅解,且被害人朱某某无故殴打、追逐井某某有过错,依法对井某某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案例启示:本案系遭受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以暴制暴”而触犯刑律的典型案件。井某某本是受害人,但他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由被害人沦为被告人。朱某某虽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已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 应对方法(15 分钟):请学生们头脑风暴,讨论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如避免冲突、及时报告、寻求帮助等。
如果我或我身边的人遇到了校园欺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
1.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尽量避免与欺凌者发生冲突。
2. 寻求帮助: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信任的成年人报告欺凌行为,让他们来帮助解决问题。
3. 收集证据:如果可能的话,记录欺凌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和具体行为,这有助于处理欺凌事件。
4. 增强自信:通过锻炼、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信,让欺凌者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5. 避免独自行动:尽量和朋友一起行动,减少被欺凌的机会。
6. 参加培训:参加一些自我保护的培训课程,学习应对欺凌的技巧。
7. 帮助他人:如果看到别人受到欺凌,要勇敢地站出来制止,不要做旁观者。
8. 保持乐观:尽量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让欺凌事件影响自己的生活。
- 角色扮演(10 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欺凌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应对技巧。
- 总结与承诺(5 分钟):总结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承诺不参与欺凌行为,共同营造和谐校园。
八、班会延伸:
- 设立“反欺凌信箱”,让学生可以匿名举报欺凌行为。
- 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友善精神。
九、注意事项:
- 确保班会氛围安全、尊重,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
-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和讨论内容。
- 提醒学生,如果遇到欺凌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的教案: 这是一份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的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这是一份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拒绝校园欺凌 主题班会教案: 这是一份拒绝校园欺凌 主题班会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