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01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02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03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01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02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益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深地影响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如胡塞尔所提出的,自伽利略以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一直致力于将自然界数学化、机械化的目标,而这正是西方科学和文化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姑且不论胡塞尔的论断准确与否,但他确实引发了人类对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反思浪潮。而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自诞生至今在短短几十年内便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之中。在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便捷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担心:人工智能在未来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主体,跟人类一样拥有自我意识和情感并最终取代人类?是否会破坏而不是增进人类的福祉?这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伦理忧思,从这个角度看,彭家锋、虞昊、邓玉龙等三位青年学者聚焦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与科学应对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就怎样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进行学理阐释,并就如何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进行深入研讨,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人类的意识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何为意识?到目前为止,“意识”的产生机制仍令科学家们困惑不已。其实意识并非人类所独有的,有些动物也有相对于人类而言比较简单的意识,例如狗就会看家护院,它们会在陌生人进入家中时感觉到不安全而吠叫。人们认为,意识是生命感知与适应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从而保护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意识的产生与生物的神经中枢——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但遗憾的是,我们对人的大脑如何产生意识这个根本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幸运的是人类拥有地球上最高级最强大的大脑,它使得我们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意识行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能通过执行人类的指令完成某些工作,产生类似人类的智能反应,但它并不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
    在人们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比人类更“聪明”。其实人工智能的“聪明”仅仅是人类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控制的,或者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关键因素是人类为它们量身打造的一串串操控代码,人工智能仅仅是在完成人类的指令而已。因此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强大,它也仍然只是在人类编制的智能程序对大量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得到的结果。目前来看,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都是专能的。人类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轻松应对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的难题,也能灵活处理陌生的未曾遭遇的困境;虽然目前不管是计算智能、翻译智能、手术智能、围棋智能、家政智能、聊天智能、驾驶智能还是字符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领域的人工智能都发展迅猛,但它们仅能执行内置程序所规定的任务,对于超出程序规定和数据库的内容和情形它们都无法处理。更重要的是,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个领域出色地完成人类规定的任务,但它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完成该项任务,更不会在此过程中拥有快乐、满足的情感体验。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是人类用以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人类发明和发展它们,目的是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自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人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其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成为取代人类自身的主体。一部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不断发展和创造工具以服务于人类自身的历史。从石器到铁器,再到电器,到现在的人工智能,都是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延伸,都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增强了人类某些方面的能力。地球上唯有人类拥有高度复杂的大脑结构、无比精细的意识与情感状态。无论人工智能有多“聪明”,它也不可能拥有类似于人类的“智慧”与意识。其他碳基生物虽然有低等的意识,但与人类的智慧与意识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人类主观上不会让人工智能发展成一个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和情感的主体,但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拓展正在按下“快车键”的当下,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新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前瞻研判人工智能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着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通过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更好适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摘编自张今杰《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技术诞生才短短几十年就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
    B. 狗在陌生人进入家中时感知到了环境的变化,它便调整自身行为,即大声吠叫,以此来保护自己,这是它大脑中的意识在发生作用。
    C. 人类通过一串串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操控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不需要知道完成任务的原因,只需出色地完成任务。
    D. 虽然作者认为人类不可能让人工智能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但他依然对人工智能在未来是否会拥有类似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充满担忧。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述胡塞尔的观点,证明近代西方文明引发了人类对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反思浪潮。
    B. 第三段综合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说服力强。
    C.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结尾指出科学应对人工智能难题的具体措施。
    D. 最后一段中“快车键”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与第四段中“聪明”“智慧”的引号的用法均不相同。
    3. 下列选项,能体现“科技向善”文化理念的一项是( )
    A. 当校园防欺凌报警器识别到“救命”等声音时,会进行声光报警,对现场欺凌者进行震慑警告,并将报警信息实时发送到学校保安手机上。
    B. 目前,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使用AI算法来推广特定类型的新闻或观点,使得用户接收到的信息高度倾向于某种立场或利益。
    C. 某家拥有先进AI算法的公司在广告、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领域中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从而排除其他竞争者。
    D. 某人最近在电商平台搜索、选购了五常大米,不久之后,电商平台就铺天盖地推荐,页面总是重复出现相关广告、同类视频。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与《规划》中2020年的战略目标相符合。
    B.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规划》要求至2025年其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 完善、健全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有助于实现2030年目标。
    D. 人工智能是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推动其向善发展能够助力智能社会的建设。
    5. 2024年2月16日,OpenAI推出文生视频大模型Sra,输入寥寥数语,就能生成场景逼真、动作丝滑、细节丰富的60秒视频。对此,有人担忧演员、编剧、导演等影视行业从业者将被Sra取代。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A 4. B
    5. 示例:我认为演员、编剧、导演等影视行业从业者很难被Sra取代。①文生视频大模型Sra作为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类似于人类的智慧、意识和情感,无法取代需要创造力、情感表达的演员、编剧、导演等工种。②Sra生成视频是基于算法和大数据来执行人类的旨令,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本质上是对大量数据处理的结果,属于人类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③Sra是专能的,仅能执行内置程序所规定的任务,而无法处理超出程序规定和数据库的内容和情形,并不能取代演员、编剧、导演等工种来应对未曾遭遇的困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但他依然对人工智能在未来是否会拥有类似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充满担忧”错误,从原文“无论人工智能有多‘聪明’,它也不可能拥有类似于人类的‘智慧’与意识”可知,作者并没有充满担忧,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也不会拥有类似于人类的自我意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证明近代西方文明引发了人类对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反思浪潮”错误,从原文可知,应是胡塞尔的话引发了人类对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反思浪潮。
    B.“运用……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错误,第三段并未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D.“与第四段中‘聪明’‘智慧’的引号的用法均不相同”错误,第四段中“聪明”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智慧”的引号表示强调,“快车键”与“聪明”的引号用法相同。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说校园防欺凌报警器具有制止校园欺凌,保护学生安全的作用,能体现“科技向善”文化理念。
    B.是说通过AI算法来推广的特定类型的新闻或观点,可能带有倾向性,从而影响人们的判断,不能体现“科技向善”文化理念。
    C.是说某家公司掌握先进AI技术,排除其他竞争者,这可能导致市场垄断,不能体现“科技向善”文化理念。
    D.是说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对用户隐私和选择权的侵犯,不能体现“科技向善”文化理念。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B.“《规划》要求至2025年其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错误,从图表可知,2025年战略目标要求“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选项缺少限制“部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我认为演员、编剧、导演等影视行业从业者很难被Sra取代。
    ①“人类的意识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能通过执行人类的指令完成某些工作,产生类似人类的智能反应,但它并不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其实人工智能的‘聪明’仅仅是人类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控制的,或者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个领域出色地完成人类规定的任务,但它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完成该项任务,更不会在此过程中拥有快乐、满足的情感体验”,文生视频大模型Sra作为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类似于人类的智慧、意识和情感,而演员、编剧、导演等是需要利用人的意识、智慧进行创造的,文生视频无法取代这样的工种。
    ②“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关键因素是人类为它们量身打造的一串串操控代码,人工智能仅仅是在完成人类的指令而已”“从石器到铁器,再到电器,到现在的人工智能,都是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延伸,都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增强了人类某些方面的能力”,Sra生成视频是基于算法和大数据来执行人类的指令,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本质上是对大量数据处理的结果,属于人类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
    ③“它们仅能执行内置程序所规定的任务,对于超出程序规定和数据库的内容和情形它们都无法处理”,Sra是专能的,仅能执行内置程序所规定的任务,而无法处理超出程序规定和数据库的内容和情形,并不能取代演员、编剧、导演等工种来应对未曾遭遇的困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年古莲
    万宁
    这些日子,郁澍在村里散步,走着走着,就走到麦家祠堂,也就是他和村人正在筹建的古罗村村史馆。他不是古罗村人,只因妻子蓝青林在这租了院子,在院前开了个叫“古罗旧事”的卖工艺品的店铺,巧的是租的房子正好是蓝青林外婆麦含芳小时候待过的房子。几个月前,他们把外婆接了过来。
    早几天,一家人围着火炉烧水煮茶。外婆在一旁清理着她的一口黄色皮箱,她从里边的隔层找出一本纸相册。照片里有一张很特别,是一个青年,留着西式分头,穿着浅色西装,侧着身子,很严肃地站在麦家祠堂开满荷花的池塘边。
    外婆拍着蓝青林:“这是我四叔麦加洪,我祖父讲他净做空事,他在日本学习植物学,特别痴迷古植物,最后好像去了美国,好多好多年没有联系了,怕是不在世上了。”
    故事从外婆嘴里缓缓流出。
    20世纪二十年代初,四叔在省会枫城洋人办的学堂念书,暑假时,他带回两位老师,一个美国人杰克西,一个日本人田边一郎,他们随他来看罗水湖上的悬棺。
    他们晚上住在麦家,白天就驾着木船在罗水湖上勘察。
    他们从绝壁悬崖上进到一个岩洞里,发现了古墓。一副棺材放在正中间,四周摆满坛坛罐罐,坛罐里除了装着五谷,还装了各种植物种子。四叔用布袋子装下几个坛罐,小心翼翼地怀抱了出来,其中一罐是黢黑的带壳莲子。
    四叔从古墓里出来,对这些个种子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他足不出户,做着各种培植试验。他在莲子的外壳上钻一个小洞,或者用锉刀把莲子两头锉开一至两毫米,还将它们浸泡在清水里,他做梦都想这些莲子能够发芽。
    四叔没有等到这些莲子发芽,就离开了古罗村。
    他走了后,不再有人惦记水缸里的莲子。只是在一个初夏,四叔做梦都想着的莲子有了动静。它们在石缸里发芽,展叶,舒苞,开花,结籽。在那些个日子里,一波又一波的荷叶,舒展开来,亭亭玉立。一朵又一朵荷花,慢慢盛开,女神般迎风摇曳,它们在人们眼睛里美丽着,却又仅仅只是静静掠过。直至有一天,四叔从日本写信回来,问及石缸里的莲子是否发了芽。众人这才恍惚,一院子里的人惊讶起来,大家一致做证,这莲子发了芽开了花。
    听说四叔在日本收到回信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然后又痛哭流涕,他后悔自己没在古罗村,没有拍下照片,错过了这神话般的盛开。收到信的时候,正是寒冬腊月,还是夜晚。他捏着信一路狂奔,大声呼喊:“老师,老师,古莲子开花了。”
    从房子里出来的田边一郎,站在屋檐下,很是恍惚,但他只有片刻的呆愣,便伸出双手,要看麦加洪手中的家信。
    田边一郎是一位研究古植物的专家,当年,他也从古墓里带回一坛莲子,他没有培植,只是用专业的考古设备检测古莲子的年龄。检测的结果是这些莲子上千岁了。
    千年的古莲子复活,开花结籽,这意味着什么呀?
    外婆的四叔以一份加急电报惊扰了古罗村人。
    他说,石缸里的荷花,是千年前的古莲子开的,要好好保护。长出来的莲子,要收集保存好,来年播种到水塘里,让这些荷花开遍古罗村。麦家祠堂前的池塘里,在那个时候也播种下这些千年前的古莲长出来的莲子。
    郁澍听闻这个故事时,他完全惊呆了。
    几天后,他站在麦家祠堂石坪前泮池中间的拱桥上,隆冬的凛冽使得他全身一哆嗦,哆嗦之中,他的眼睛忽然一闪:一望无际,竟是一片荷海。郁澍像被电击中了一般,忽然全身抖动!用麦加洪的故事,引出千年古莲!在古罗村的村史馆前辟出几十亩地来,种上这些千年古莲。
    郁澍想早点回家,去听外婆再讲讲她这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潜心研究古植物的四叔。
    外婆与赵妈在厨房里做着灌肠的扫尾工作,一到腊月,古罗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忙乎起来,灶台上方,挂起了腊鱼腊肉腊鸡腊鸭腊鹅,每天烟熏火烤的。
    这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外婆才在火塘边坐下:“我家都从简了,都没蒸酒,也没做米粿,不知祖宗会不会生气?”
    “您的四叔会回来吗?”郁澍问着自己的心事。
    外婆若有所思:“他会回来的。因为他的胞衣还在麦家大院厨房里的灶火旁,我母亲讲过,一个人不管去了哪,到最后他还是要回来取这件衣服。”
    郁澍知道古罗村有个习俗,每家每户,房子无论怎样修缮,但厨房的灶台与地面是不能动的。因为灶台边的地底下,埋着家人的胞衣,只要是在这屋里出生的,他们的胞衣都会由族人存放在这。
    凌晨过后,郁澍钻进被窝。忽然郁澍看见外婆的四叔,他说想看那片欲要开种的荷田,说着说着,他的脸竟成了一朵纯白色的荷花。
    这年六月,古罗村举行了千年古莲乡村旅游节。村史馆大受欢迎,馆前拱桥下的泮池里,荷花气势恢宏地开出了千年前的时光味。有位神秘的嘉宾,带来他爷爷麦加洪的若干笔记,关于那年寻访古墓的,关于培植古莲的。他说这些纸片一直在波士顿他家楼阁上沉寂。只有放到村史馆,纸片上的每个字才会璀璨。郁澍却想,有这些纸片的到来,千年古莲就不是传说了。
    (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婆由一张麦加洪站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的照片,开启了对千年古莲的故事的追述。
    B. 绝壁岩洞、悬棺古墓等一系列独特的地域性景致,为外婆讲述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C. 田边一郎觉得古莲子不可能复活,因此他没有进行培植,只是简单检测了古莲子的年龄。
    D. 麦加洪想让麦家祠堂前的池塘里长满千年古莲的愿望,最终被素未谋面的郁澍实现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古罗村村史馆的筹建开头,以建成的村史馆大受欢迎结尾,这样设置使得小说首尾呼应,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B.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刻思考千年古莲子复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小说意蕴的拓展。
    C. 小说运用梦境幻觉法对郁澍的心理进行描写,既表现了他筹建村史馆的尽心尽力,又表现了他对麦加洪的敬仰之情。
    D. 小说在现实情节和历史回忆的交替进行中展开,突破了时空的束缚,这使得麦加洪和外婆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
    8. 小说结尾部分对古罗村埋胞衣习俗的介绍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标题“千年古莲”具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C 7. D
    8. ①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为下文麦加洪的孙子从国外带回麦加洪的笔记作铺垫。②从形象塑造角度看,烘托了麦加洪虽身在海外却魂牵故里的人物形象。③从主旨表现角度看,揭示了叶落归根的家国情怀,丰富了小说的主旨。
    9. ①“千年古莲”指麦加洪从悬崖古墓中带出来的植物种子,在经过麦加洪的各种培植试验后,千年古莲重新焕发生机。②“千年古莲”象征着高洁、坚韧的精神品性,也隐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专注于古植物研究的麦加洪具有这些纯粹的精神品质。③历经千年而复活的“千年古莲”体现出了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象征着华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田边一郎觉得古莲子不可能复活”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写到田边一郎没有培植古莲子,并未提及他不培植古莲子的原因。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这使得麦加洪和外婆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错误,小说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事方式主要是凸显了麦加洪的人物形象,历史回忆中外婆并未出现,外婆只是引出麦加洪。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从情节本身、人物、主题等角度分析。
    ①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介绍埋胞衣的习俗时外婆说“他会回来的。因为他的胞衣还在麦家大院厨房里的灶火旁,我母亲讲过,一个人不管去了哪,到最后他还是要回来取这件衣服”,而下文外婆的四叔虽然没有回来,但他的孙子带着他的笔记回来了,也算是印证了这个习俗。因此对古罗村埋胞衣习俗的介绍为下文麦加洪的孙子从国外带回麦加洪的笔记作铺垫。
    ②从形象塑造角度看,四叔麦加洪在这里出生,他的胞衣就埋在这屋里的灶台下,后文他的孙子带着他的笔记回来,这应该是麦加洪的嘱托,表明他虽身在海外却魂牵故里的人物形象。
    ③从主旨表现角度看,胞衣埋在出生的屋里的灶台下,人无论在哪里都要回来取这件胞衣,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叶落归根,这段关于埋胞衣的习俗的介绍,揭示了叶落归根的家国情怀,丰富了小说的主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标题内涵一般要由浅层到深层,深层含义一般与人物精神、主题等有关。
    ①浅层涵义。小说写麦加洪等人从古墓中取了一些植物种子,其中就有“千年古莲”的种子,麦加洪精心培育这些种子,“他足不出户,做着各种培植试验。他在莲子的外壳上钻一个小洞,或者用锉刀把莲子两头锉开一至两毫米,还将它们浸泡在清水里,他做梦都想这些莲子能够发芽”,后来他去了日本,再后来人们发现石缸中的古莲真的开花了,“它们在石缸里发芽,展叶,舒苞,开花,结籽。在那些个日子里,一波又一波的荷叶,舒展开来,亭亭玉立。一朵又一朵荷花,慢慢盛开,女神般迎风摇曳”。“千年古莲”指麦加洪从悬崖古墓中带出来的植物种子,在经过麦加洪的各种培植试验后,千年古莲重新焕发生机。
    ②深层含义之一。田边一郎用考古设备检测过这些种子,发现这些莲子都上千岁了,后来古莲开花,田边一郎也不敢相信,他“站在屋檐下,很是恍惚,但他只有片刻的呆愣,便伸出双手,要看麦加洪手中的家信”,千年古莲还能开花,足见这些种子的坚韧顽,生命力之顽强;而荷花自古就是高洁的象征,郁澍想象中四叔和荷花融为一体“忽然郁澍看见外婆的四叔,他说想看那片欲要开种的荷田,说着说着,他的脸竟成了一朵纯白色的荷花”,表明荷花和麦加洪的精神品质一致,都坚韧而高洁。麦加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潜心研究古植物”,即使离开了祖国仍然心系古莲,潜心研究,因此“千年古莲”象征着高洁、坚韧的精神品性,也隐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专注于古植物研究的麦加洪具有这些纯粹的精神品质。
    ③深层含义之二。古莲历经千年依然能够复活,生机勃勃,开花结子,这正如我们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历经苦难依然延续;也如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生生不息,世代传承,不会枯死。因此历经千年而复活的“千年古莲”体现出了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象征着华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帝从之,令民入粟于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
    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
    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
    材料二:
    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故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则民不得无田,无田不得不易其食。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故民之力尽在于地利矣。
    (节选自《商君书·外内》)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王在A上而民不冻B饥者C非能耕D而食之E织F而衣之也G为开其资H财之道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县官,朝廷、官府,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的“县官”意思不同。
    B. 幸,敬辞,表对方行为使人感到幸运,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不同。
    C. 窃,私下,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的“窃”意思相同。
    D. 地利,土地生产,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的“地利”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晁错认为,百姓都是很希望能得到高等爵位和免除罪罚的,若以此来促使百姓缴纳粮食给边塞,那么不到三年,边塞的粮食一定很多了。
    B. 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命令百姓向边塞缴纳粮食,使得边塞粮食充足,能够支撑五年;晁错便又建议命令百姓转而向郡县缴纳粮食。
    C. 汉文帝曾多次颁发诏书来鼓励百姓从事农耕,但未见成效,他认为这是因为官员没有尽心尽力地接受他的命令,而且他们并不顾惜百姓。
    D. 材料二指出,粮食便宜,农民就贫穷,钱贵重,商人就富有;如果不约束工商业,手工业者就会获利,不从事农耕而游荡求食的人就会增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
    (2)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14. 如何促使百姓务农?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0 CEG
    11. A 12. B
    13. (1)我亲自率领天下百姓耕种,到如今已有十年,然而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面有饥色。
    (2)如果能使商人和手工业者不那么多,那么国家想要不富,也是不可能的。
    14. ①提高粮价,以粮食为贵,使百姓把粮食作为赏罚依据。②根据实际情况减免农民租税。③增加不务农之人的赋税,加重对贸易之利的租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圣明的君王在上位而百姓不挨冻受饿,不是(君主)耕作而为他们提供食物,纺织而为他们提供衣物,而是为他们开辟积累财物的道路。
    “而”字连接“圣王在上”和“民不冻饥者”,中间不断开,“者”放在上句句末,是判断句的上句,后面C处断开;
    “耕而食之”“织而衣之”结构一致,中间断开,即E处断开;
    “非能……也”是判断句的下句,后面G处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都指朝廷。句意:现在招募天下百姓向朝廷缴纳粮食。/朝廷每天供给膳食。
    B.正确。敬辞,表对方行为使人感到幸运;宠幸。句意:陛下让天下百姓缴纳粮食到边塞以授予爵位。/妇女没有被宠幸的。
    C.正确。句意:我私下担忧边塞士兵的粮食不足以使天下粮食充分分散。/我私下认为跟您往来交好的日子很久。
    D.正确。土地生产;有利形势。句意:所以百姓的力量都集中到土地生产上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使得边塞粮食充足,能够支撑五年”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当边塞的粮食足够支撑五年时,就可以命令百姓将粮食缴纳给郡县,这是晁错再次上奏的建议,而并非已经发生的事实。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农”,耕种;“辟”,开垦;“不登”,收成不好。
    (2)“苟”,如果;“繁”,多;“不可得也”,判断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欲民务农,在于贵粟,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可知,提高粮价,以粮食为贵,使百姓把粮食作为赏罚依据。
    ②由“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可知,根据实际情况减免农民租税。
    ③由“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可知,增加不务农之人的赋税,加重对贸易之利的租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晁错对汉文帝说:“圣明的君王在上位而百姓不挨冻受饿,不是(君主)耕作而为他们提供食物,纺织而为他们提供衣物,而是为他们开辟积累财物的道路。现在的当务之急,莫过于让百姓务农。要让百姓务农,关键在于以粮食为贵。以粮食为贵的办法,在于使百姓把粮食作为赏罚依据。现在招募天下百姓向朝廷缴纳粮食,可以授给爵位,也可以免除罪罚。粮食,对君王的用处很大,是为政的根本要务。现在百姓缴纳粮食得到爵位至五大夫以上,才免除一个人的徭役,这和(养殖)战马的功劳相差太远了。爵位,是君王所专有的,从口中说出且(数量)没有穷尽;粮食,是百姓所种植的,在土地中生长且不会缺乏。获得高等爵位和免除罪罚,是人们非常渴望的。让天下百姓将粮食缴纳给边塞,以得到爵位、免除罪罚,那么不到三年,边塞的粮食一定很多了。”
    汉文帝听从晁错的话,下令百姓缴纳粮食给边塞,授予的爵位等级按照缴纳的粮食多少来决定。
    晁错又上奏说:“陛下让天下百姓缴纳粮食到边塞以授予爵位,这是很大的恩惠。我私下担忧边塞士兵的粮食不足以使天下粮食充分分散。边塞的粮食足够支撑五年,可以令(百姓)将粮食缴纳给郡县;郡县的粮食足够支撑一年以上,可以随时诏令恩赦,不收取农民的租税。这样,恩德福泽加给万民,百姓更加勤勉务农,生活就会非常富庶安乐了。”
    汉文帝又听从晁错的话,下诏说:“引导百姓的途径,在于(让他们)从事农耕。我亲自率领天下百姓耕种,到如今已有十年,然而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面有饥色;这是从事农耕的人还少,而官员没有尽到职责。我多次颁发诏书,每年鼓励百姓种植而未见成效,这是官员没有尽心尽力接受我的命令且鼓励百姓不明确。况且农民生活十分艰苦而官员并不顾惜他们,(这样)将用什么来鼓励百姓呢?特赐农民今年的租税减半。”
    材料二:
    民众的家内事务,没有比农事更苦的了,所以轻治不能役使他们(从事农业)。什么叫轻治?就是农民穷而商人富,所以粮食便宜而钱就贵重,粮食便宜则农民贫穷,钱贵重则商人富有;不约束商业和手工业,手工业者就会获利,不从事农业而求食的人就会增多。因此农民用力最为辛苦,却获利很少,不如商人和手工业者。如果能使商人和手工业者不那么多,那么国家想要不富,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想发展农业来使国家富裕,那么国内的粮价必须要贵,而对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赋税必须增多,对贸易之利的租税必须加重。那么百姓不得不去种田,不种田就不得不买粮食。粮食贵则种田者获利,种田者获利则务农的人增多。粮食贵,买粮就不划算,而又加重赋税,那么百姓就不得不放弃经商、手工业而从事土地生产。所以百姓的力量都集中到土地生产上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旱
    白居易
    太阴不离毕①,太岁仍在午②。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铄③,况兹禾与黍。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④者,出门何所睹。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注】①太阴,月。离,接近。毕,星宿名。古人认为月离于毕为雨象。②古人认为午年主旱。③销铄:熔化。④望岁:盼望丰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照应标题,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述,揭示这个夏天发生旱灾的事实。
    B. “金石”两句写金石都快要熔化,更何况禾、黍等庄稼呢,进一步强调干旱严重。
    C. “欣然”句语意一转,写出农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气”滋润而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
    D. 结尾两句中诗人用问天的方式,发出何时才能下雨缓解旱情,结束旱灾的感叹。
    1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对天灾的不满。“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直抒胸臆,表达对旱灾不止的不满;“金石欲销铄”运用夸张手法,极写环境之恶劣。②对农民的怜悯。“唯农最辛苦”直抒胸臆,表达对农民的怜悯。③对粮食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恶苗”四句,运用反讽,借写渴求苍天长期不雨以助恶苗生长,侧面表达对维护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农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气’滋润而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错。“恶苗承沴气”说的是“病谷得到了灾害不祥之气”,由此可知,诗中的“欣然”并非是农民的欣喜,更多的是人们的愤慨,不涉及“干枯作物受‘沴气’滋润而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对天灾的不满。通观全诗,首二句照应标题,通过对“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的天文现象的描述,反映出遭遇夏旱的现实,引起后文。“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叙事兼抒情,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旱灾不止的不满;“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运用夸张手发,借写“金石”销铄,凸显天气干燥炎热,极写环境之恶劣。
    ②对农民怜悯。“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直抒胸臆,他以这份哀悯之心将农民心理刻画得真实可感,令人潸然,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怜悯。
    ③对粮食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转入对农业生产的关注,表达对对粮食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恶苗”四句,运用反讽,借写渴求苍天长期不雨以助恶苗生长,侧面表达对维护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作物生长环境的关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客至》中,杜甫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写寂寞之中,佳客临门,备感欣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师说》中指出,如果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就会导致“______,______”。
    (3)荷花又称莲花、芙蓉、菡萏等,历来为中国文人所偏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花径不曾缘客扫 ②. 蓬门今始为君开 ③. 其为惑也 ④. 终不解矣 ⑤. 制芰荷以为衣兮 ⑥. 集芙蓉以为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缘”“蓬”“芰”“喧”“圆”“楫”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张家口的根,其实在堡子里。②堡子里,隐居在张家口市区繁华商业街——武城街的偏西一隅,穿越六百年时光。③当人们开始寻根,开始关注张家口的历史源头,堡子里便再也掩藏不住自己的光泽。④只有看过堡子里,才能了解这座城的 A ,看懂这座城的地域性格。
    始建于明万历九年的玉皇阁,乃当年堡子里的最高建筑,雄踞北城墙正中。玉皇阁飞檐画壁,烽火相连,融精神信仰与军事防御于一体。特别是塞外晴空掩映着日暮斜阳时,驻足玉皇阁下抬头仰望,愈发显出人如 B 般微小。文昌阁,则与玉皇阁南北相对,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位于堡子里的中心地段。墩台高8米,四门洞穿越墩台通向东西南北四条街。堡子里的居民,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开汽车,带着老人孩子,载着四季果蔬,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在四门洞中 C 。昔日的神圣庄严,终究敌不过芸芸众生的热烈生活,在漫长的时光中,染上最民间的味道,愈发亲和可爱。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这两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
    20. 下列句子中的“特别”与文中加点的“特别”,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老张刚刚跟我说,他这次过年回家,特别带了很多黑龙江特产来送给我们。
    B.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那些美丽的冰雕背后,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就是冰雕师傅。
    C. 2月24日,在釜山世乒赛女团决赛中,中国队3:2险胜日本队,赢得特别艰难。
    D. 跑步需要掌握正确的技巧,特别是跑步之前要适当热身,以降低对身体的伤害。
    【答案】18. A来龙去脉(来踪去迹) B沧海一粟(太仓一粟) C来往如梭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由“寻根”“历史源头”可知,堡子里蕴藏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历史,看过它才能了解城市的前世今生,可填“来龙去脉(来踪去迹)”。来龙去脉: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来踪去迹:指人的来去行踪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B此处是说人非常渺小,可填“沧海一粟(太仓一粟)”。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太仓一粟: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C处,前面说“四门洞穿越墩台通向东西南北四条街”,人们在这里来来往往,可填“来往如梭”。来往如梭:来去不停,象织布机上的梭子似的;形容来往频繁。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重心在后半句,指更高层次的隐逸是在繁华街市之中,①③④三处的下文都是说通过堡子里寻根张家口,只有②处下文提及堡子里的位置在张家口的繁华商业街,与这两句话衔接最紧密,故最适合放置这两句话的位置是②处。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特别”为副词,指尤其。
    A.副词,指特地。
    B.形容词,指不普通的。
    C.副词,指格外。
    D.副词,指尤其。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地球不同,太空中的重力非常微弱。由此产生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称为“太空晕”。在地球上,我们身体的平衡受到重力很大的影响。耳朵深处有一个被称为“前庭”的平衡器官,这个器官将身体受到的重力和加速度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发送到大脑,大脑接收重力信息以帮助身体维持平衡。 ① ,来自前庭器官的信息发生变化,导致大脑混乱,从而引发太空晕。但不用担心, ② 。在太空停留几天后,太空晕会逐渐减轻。此外,回到地球后,受到地球重力影响,也会出现类似太空晕的“重力晕”症状。
    在太空中,脸部水肿很常见。在地球上,像血液等体液流动受到重力的影响,更多移向身体的下半部分。当到达太空时,由于重力减小, ③ ,导致脸部水肿。由于这种影响,鼻腔粘膜也会肿胀,因此宇航员经常出现“鼻塞”的情况。在太空逗留一段时间后,体液平衡会恢复,通常几周内脸部水肿会消失。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答案】21. ①在重力非常微弱的太空中;②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③体液会积聚在上半身
    22. 虽然在太空中宇航员会因重力减小出现脸部水肿、鼻塞等情况,但通常几周内这些情况就会消失。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这里在阐述“太空晕”产生的原因,由前面分析可知,地球上有重力,人的“前庭”平衡器官可以发送信号给大脑,大脑接收重力信息以帮助身体维持平衡;而太空因为“重力非常微弱”才导致来自前庭器官的信息发生变化,导致大脑混乱,从而引发太空晕。可填:在重力非常微弱的太空中;
    ②后面“在太空停留几天后,太空晕会逐渐减轻”,说明出现太空晕不用太担心,因为这种情况不会太久,可填: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
    ③太空重力减小,出现的情况应与“血液等体液流动受到重力的影响,更多移向身体的下半部分”相反,造成“脸部水肿”,可填:体液会积聚在上半身。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及变换句式的能力。
    第二段前三句先说太空会出现脸部水肿的情况,后面解释了原因;第四句说会出现鼻塞的情况,也解释了原因。概括起来就是,前四句说的是在太空会因为重力减小而出现脸部水肿和鼻塞等情况;
    最后一句说的是在太空逗留一段时间后,“通常几周内脸部水肿会消失”。
    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连接,答案为:虽然在太空中宇航员会因重力减小出现脸部水肿、鼻塞等情况,但通常几周内这些情况就会消失。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年来,各种网络购物节层出不穷,多个平台低价和让利也确实诱人,但消费者并没有展现出以往的购物“狂热”。年轻人对消费已经学会了权衡性价比,他们会在价格的基础上更多地衡量商品的品质、性能以及个人的喜好。
    材料二: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
    材料三:《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上述材料能给人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关键句在第二句,年轻人的消费观已经趋于理性,他们会权衡性价比,关注价格的同时更多衡量商品的品质、性能以及个人的喜好,其实还可以加上一句,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回想前几年,谁还没有在购物节“打折”“促销”的广告之下盲目购买一堆商品?冷静下来才发现这些东西或者并不平价,或者根本不适合自己。如今的理性消费观无疑才是正确的,也避免被物欲所累。材料二,梭罗希望过一种“扎实,简单”的生活,那么如何过这样的生活?那就是“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材料一的消费观不正是梭罗观点的印证吗?材料三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节制就不会遇到危险。强调“知足”“知止”。这三则材料,后两则是观点,有着某种相似性,第一则是具体做法。考生可在三则材料的提示下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
    概括一下,材料一讲消费选择,消费者呈现出走向平价消费、理性消费的心理趋势;材料二讲生活态度,表达出梭罗深入生活本真,摒弃外在的、多余的芜杂事务,追求扎实、简单的生活态度;材料三讲知足、知止的好处。
    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考生可以从消费领域谈去奢取平、理性选择的问题;也可以从生活态度方面谈如何过一种本色质朴、简单扎实的生活,体会人生的本真;还可以从价值追求角度谈,比如减少欲望,寻求平衡,不要追求过高的理想目标等等。
    立意:
    1.去奢取平,理性选择。
    2.返朴归真,本色生活。
    3.过犹不及,贵在适度。
    4.摒弃浮华,回归本我。
    相关试卷

    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部分校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