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测试卷(100份)
-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检测题(含解析)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检测题(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检测题(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9世纪70年代,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
A.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B.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
C.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D.金本位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2.如表是1934—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金融政策。据此可推断此时( )
A.国家固守原有货币体系B.金融制度半殖民化严重
C.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D.积极推动实现关务自主
3.“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是
A.战国人丁税B.北魏租调制C.初唐租庸调D.中唐两税法
4.“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5.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继美元、英镑、日元、欧元之后,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拥有l0.92%的权重。漫画“入篮”反映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中国国际影响力有较大提升
B.发展中国家主导了国际规则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D.世界货币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6.1886年,清政府总税务司署发布通令,补充对进口货物的验放规定。各关在实行进口货物检验时,要求货商到场查看,并亲自搬移货物及拆包开箱,对因查验而损坏的货物,海关概不负责。这一规定( )
A.利于整顿对外贸易秩序B.加剧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C.强化清廷的市场主导权D.提升中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
7.唐朝时,被用于“均田”的土地主要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触动所有权明确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唐朝中期,土地迅速向各类地主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 )
A.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B.消解阶级矛盾的可能性
C.限制社会流动的风险性D.重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
8.下图为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交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由此推知唐朝( )
图: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A.建立以道为中心的监察体系B.白银成为流通中主要货币
C.租庸调制助增政府财政收入D.私营手工业铸币技术高超
9.隋、唐、宋时期,政府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元世祖即位之初,即确立了州县户“口增者赏之,隐匿者罪之”的方针。明初,政府也将“田野辟,户口增”作为中原之急务。这些做法( )
A.不利于个体小农经济发展B.奉行男尊女卑的儒家理念
C.有助于发展生产增加税收D.表明人头税负担总体较轻
10.“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据此可知,租庸调制
A.加重了农民负担B.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扩大了收税对象D.解决了封建土地兼并问题
11.《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①,还规定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③,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④。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政权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的趋势。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的标志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一条鞭法
13.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此举( )
A.消除了通货膨胀B.避免了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
C.统一了全国货币D.导致白银退出中国商品市场流通
14.欧洲货币体系(EMS),是指欧洲共同体国家通过决议建立的货币集团,于1979年3月正式成立。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实行浮动汇率制,旨在共同体内部保持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稳定,避免美元不稳的影响。该体系的建立
A.削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B.推动世界多元化货币机制的形成
C.消除了欧共体国家间个体差异D.实现欧洲各国货币汇率持续稳定
15.1999年到2021年,美元计价外汇储备的全球份额从71%下降至59%,但同一时期美元、欧元的份额并未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元下降的份额主要由占比更少的多种货币分享。该现象表明( )
A.美元亟需国际金融的支持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D.美元的优势地位丧失
16.明朝中后期,地方州县为应付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 据此可知,白册制度( )
A.扩大了征税的范围B.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保障了国库的收入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初沿用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将代役丁银逐渐摊入田亩征收,将各种赋役合并征银。地方各种差役杂派有增无减,各级官吏贪污勒索,人民又遭受沉重的赋役之苦,被迫抗税、逃亡、隐匿地丁,以致了额无定,丁银难征,中央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规定依照上年各地的报丁数,固定税额,为以后征丁银的标准,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口减少时,以新增人丁抵补,税额不变。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开始在广东、四川等地实行摊丁入地的税制。摊丁入地的主要内容,以府或县为单位,把康熙五十年征收丁银的总额,按亩全部分摊到田赋中。由于各府县丁银和田赋的比数不同,每两银的田赋所摊加的丁银也不同,多数地区所摊数额,大致是每两银的田赋摊入丁银一、二钱。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从而彻底废除对人口的征课,完成了封建后期以来历次税制改革并役于赋、人头税归入土地税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蕃客”是宋代对外商的称呼,他们从事中外贸易主要有3个方向:一是沿陆路上丝绸之路前往西亚、中亚;二是从泉州、广州等港口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之后前往中东、非洲、欧洲;三是与朝鲜、日本的贸易。宋朝的铜钱随着贸易大量来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日本商人把货物运到中国来卖,却不采购返程货物,而是把铜钱运回日本,最多的一次日商在台州城收集了10万贯铜钱运回日本,结果台州城陷入了“钱荒”。此外,今阿拉伯地区、非洲东海岸发现过大量宋代铜钱。
——摘编自陈忠海《宋代铜钱的“国际化”》
材料二 英镑的国际化历程可追溯至18世纪。17世纪中后期,英国经历“金融革命”,信贷工具、银行网络产生,英国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发展,英国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输出国。18世纪后半期,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19世纪70年代,通过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主导了世界金融体系。19世纪后半期,英镑成为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摘编自于永臻《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国际化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铜钱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对宋朝的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铜钱和英镑国际化的共同因素。
19.北宋历史上多次出现严重的“钱荒”(在流通领域中,货币的数量不能满足流通需要),下面是揭阳市某中学的学生在研究北宋“钱荒”现象时收集的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北界(辽)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矣。
——[北宋]苏辙《论北朝所见于朝廷不便事》
材料三 从财政的角度看,现钱征收的过量,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就是货币回笼的过量——宋人谓之“敛”,只不过是行政性回笼而非经济性回笼而已。这无疑会大量减少社会流通领域的货币存量。
——摘自袁一堂《北宋钱荒:从财政到物价的考察》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北宋钱荒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北宋钱荒现象进行阐述。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建立始于二战后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建,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主要标志。如图所示,位于塔顶的美国采取了与在区域组织、跨国公司中占有控股性份额的方法,进而获得对IMF、WB、WTO、UN等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导性平台的控制权,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者,最终实现了对全球经济的掌控。
——摘编自傅瑜、杨永聪《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转型与重构》
材料提供了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蕴含了全球治理的一系列启示,请根据材料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时间
文件
政策内容
1934年4月
《财政部致关务署训令》
《财政部呈行政院报告》
以银条、银块、银锭及其他可供铸币之银类运送出口者,除中央造币厂厂条外,征税2.25%。银本位币净征7.75%,大条宝银及其他银类10%。
1934年9月
取缔标金外汇投机,改以中央银行所开之关金行市为结价标准。
1934年10月
《财政部呈行政院报告》
中央、中国和交通银行成立外汇平市委员会,委员会委托中央银行买卖外汇与生金银。
1935年2月
《奖励外银输入办法》
凡由国外输入现银,需向海关登记,将来复出口时,准其免纳正附各税。
史料
出处
是时,以福建铜钱数少,今建州铸大铁钱并行
[元]脱脱等《宋史》
东南六路……农民困于输钱,工商窘于射利,谓之钱荒,人情日急
[北宋]张方平《张方平集》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说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70年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黄金和各国货币可以随意兑换,意味着黄金成为国际贸易中广泛认可的通货,这说明当时金本位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D项正确;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排除B项;当时各国货币由黄金定值,货币的自由流通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金融政策,防止白银外流,打击外汇投机,可以推断当时政府在努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C项正确;国家固守原有货币体系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金融制度半殖民化严重与南京国民政府改革金融,维护国家金融利益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关税自主,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可知,材料中的赋税制度是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人丁税、租调制、租庸调与材料“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反映的是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反映的是唐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中的“庸”的内容,规定成年男子如不赋役,则以纳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反映的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规定赋役合并、一概征银;“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反映的是北魏均田制的内容,意思是农民凡是到达缴纳税粮的年龄,都给予田地耕种,年老或死亡不再交税则将分得的部分土地归还政府。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①③,D项正确;A项的排序不正确,排除A项;B项的排序不正确,排除B项;C项的排序不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国际货币金基组织会员国中“特别提款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中国拥有l0.92%的权重”表明中国国际影响力有较大提升,故A正确;目前世界经济秩序仍有发达国家主导,并不是发展中国家主导,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金基组织属于世界性国际组织,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故C 项错误;世界货币格局仍旧是以美元为中心,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点睛】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两大机构的不同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总税务司署于1886年发布通令,补充了对进口货物的验放规定,这有利于整顿进口贸易,规范对外贸易秩序,A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的做法不会加剧西方对华商品输出,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清政府总税务司署履行其职责,为进口贸易提供较良好的环境,并非强化清廷的市场主导权,排除C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正常的进口贸易活动,没有体现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唐初推行的均田制,没有触动地主士地所有制,到唐朝中期出现士地兼并严重的现象,均田制遭到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使得赋税制度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因此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由此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唐朝中期两税法推行的原因,因此材料可用于说明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A项正确;“消除”的说法绝对化,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社会流动风险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重建中央集权”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调整赋税制度”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唐朝依靠租庸调制征收赋税,租庸调制有助于稳定政府财政收入,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租庸调制,并未涉及唐朝的监察体系,排除A项;明朝时白银成为流通中主要货币,排除B项;材料中银饼由地方官府折纳,无法说明私营手工业铸币技术高超,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口增者赏之,隐匿者罪之”、“田野辟,户口增”等信息可知,政府鼓励生育,增加人口,进而发展生产,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项正确;增加人口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到男尊女卑的思想,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的信息无法看出人头税负担的轻重,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实行租庸调制,政府向百姓提供土地,百姓向政府缴纳租税、服役,既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又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项正确;排除A项;租庸调制没有扩大收税对象,排除C项;只要封建制度存在,土地兼并问题就不可避免,“解决了封建土地兼并问题”的说法成为,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④属于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评价,D正确;①②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ABC排除。故选D。
12.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制定的两税法规定“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征税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故选C;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征税标准都是人丁,排除AB;一条鞭法不是开始的标志,排除D。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统一发行法币,实行白银国有,禁止银元流通等措施,统一了全国货币,C项正确;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未能消除通货膨胀,排除A项;避免了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白银退出中国商品市场流通与“禁止银元的流通”不符,也非法币改革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实行浮动汇率制,旨在共同体内部保持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稳定,避免美元不稳的影响”可得出非成员国之间易形成多元化货币机制,B项正确;根据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已经结束,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可得出只是在成员国内形成统一货币汇率,不可能消除了欧共体国家间个体差异,排除C项;根据材料“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可得出只是在成员国内,不是整个欧洲,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1999年到2021年,美元计价外汇储备的全球份额从71%下降至59%,但同一时期美元、欧元的份额并未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元下降的份额主要由占比更少的多种货币分享。”可知,1999年到2021年,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份额下降,但美元和欧元没有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而是在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让多个国家的货币替代了美元下降的份额,C项正确;美元亟需国际金融的支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美元的优势地位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明朝中后期地方州县实行白册制度主要是应付征税,由此可知,这一制度有利于保障国库收入,故选C项;白册制度下的赋税征收仍然还是田赋,并没有扩大征税的范围,A项错误;征税的“定额化”并没有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指农产品面向市场,从材料中无从得知,D项错误。
【点睛】
17.(1)原因: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赋税负担沉重;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2)意义:一定程度上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农民人身地位提高;按田亩纳税,使无地农民在法律上不再纳税,赋役不均的现象有所缓和,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安定;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人口统计相对客观真实,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之上,大量剩余劳力可以流动,从事租佃、佣工、经营工商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分析】(1)
原因:根据材料“地方各种差役杂派有增无减,各级官吏贪污勒索,人民又遭受沉重的赋役之苦,被迫抗税、逃亡、隐匿地丁,以致了额无定,丁银难征,中央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得出,赋税征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负担沉重,中央政府收入减少,有现实的赋税制度改革必要。
(2)
意义:根据材料“从而彻底废除对人口的征课,完成了封建后期以来历次税制改革并投于赋、人头税归入土地税的历史进程”得出,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农民人身地位提高;由材料“摊丁入地的主要内容,以府或县为单位,把康熙五十年征收丁银的总倾,按亩全部分摊到旧赋中”可知按田亩纳税,使无地农民在法律上不再纳税,赋役不均的现象有所缓和,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安定;由材料“规定依照上年各地的报丁数,圈定税额,为以后征丁银的标准,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口减少时,以新增人丁抵补,税额不变”可知,赋税制度改革使得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人口统计相对客观真实,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之上,大量剩余劳力可以流动,从事租佃、佣工、经营工商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8.(1)特点:通过贸易流向国外。
影响:铜钱外流,导致“钱荒”;不利于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铜钱替代品铁钱,并促使纸币的出现。
(2)共同因素:经济强盛;外贸的发达;货币被其他国家认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
特点:根据材料“宋朝的铜钱随着贸易大量来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日本商人把货物运到中国来卖,却不采购返程货物,而是把铜钱运回日本”可知,通过贸易流向国外。
影响:根据材料“日本商人把货物运到中国来卖,却不采购返程货物,而是把铜钱运回日本,最多的一次日商在台州城收集了10万贯铜钱运回日本,结果台州城陷入了‘钱荒’。”可知,铜钱外流,导致“钱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利于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铜钱替代品铁钱,并促使纸币的出现。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近代英国。
共同因素:根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发展,英国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输出国。宋朝的铜钱随着贸易大量来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可知,经济强盛,以及外贸的发达;根据材料“今阿拉伯地区、非洲东海岸发现过大量宋代铜钱。世纪70年代,通过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主导了世界金融体系。19世纪后半期,英镑成为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可知,货币被其他国家认可。
19.(1)材料一属于一手文献史料,具有权威性,可用于研究宋代钱荒出现的具体表现;材料二属于文学作品类史料,叙述了北宋钱荒出现的原因,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材料三属于学者研究类文献史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北宋钱荒出现的原因。
(2)金属铸币外流到周边各族,铜钱日益减少,导致“钱荒”。北宋铸钱流入契丹、女真、西夏等少数民族地区或国家,其时候主要指流入契丹,也就是辽国。铜钱大量流往外邦,逐渐加大对社会的冲击力度,加剧了宋朝时期的钱荒,即缺铜,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钱无价值等社会经济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日常生活。这一现象成功地引起了宋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宋代政府对外流铜钱采取了一道又一道的措施,明确规定不得外流,但由于当时辽国等外邦对外流铜钱颇有好感,卖出铜钱可获得极高的利润。因此,即使统治者强力打压,仍无法阻止民间对外销售铜钱的行为,铜钱的外流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详解】(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北宋(中国)。分别对三则史料进行分析其类型及研究价值,根据材料“[元]脱脱等《宋史》”“[北宋]张方平《张方平集》”可知材料一属于一手文献史料,具有权威性,可用于研究宋代钱荒出现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苏辙《论北朝所见于朝廷不便事》”“北界(辽)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可知材料二属于文学作品类史料,叙述了北宋钱荒出现的原因,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根据材料“袁一堂《北宋钱荒:从财政到物价的考察》”“从财政的角度看,现钱征收的过量,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就是货币回笼的过量”可知材料三属于学者研究类文献史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北宋钱荒出现的原因。
(2)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北宋(中国)。首先,选取角度,根据材料“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矣”可知金属铸币外流到周边各族,铜钱日益减少,导致“钱荒”。
然后根据材料“北界(辽)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结合所学北宋钱荒相关知识加以阐述:北宋铸钱流入契丹、女真、西夏等少数民族地区或国家,其时候主要指流入契丹,也就是辽国。铜钱大量流往外邦,逐渐加大对社会的冲击力度,加剧了宋朝时期的钱荒,即缺铜,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钱无价值等社会经济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日常生活。这一现象成功地引起了宋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宋代政府对外流铜钱采取了一道又一道的措施,明确规定不得外流,但由于当时辽国等外邦对外流铜钱颇有好感,卖出铜钱可获得极高的利润。因此,即使统治者强力打压,仍无法阻止民间对外销售铜钱的行为,铜钱的外流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20.示例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
论证:二战后美国实力迅速膨胀,确立世界霸主地位,逐渐掌握了全球治理的主导话语权。美国操纵联合国,战后初期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强权政治进行争霸的工具;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依附美国,惟美国马首是瞻;战后美国拥有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对外贸易迅速膨胀;美国垄断核武器并在世界各地驻军,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全球治理的主导话语权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示例二:二战后现代全球治理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论证:吸取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二战后国际社会呼吁倡导建立有效机制防止悲剧重演。美国凭借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主导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1945年成立联合国,构建了一个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当代世界最有权威的全球性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起到了缓冲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作为支撑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两大支柱,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当然,二战后全球治理体系仍是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为主导,带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特点,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其他论题:全球治理要在创新中打破不合理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等
【详解】示例一 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由美国主导,美国采取了与在区域组织、跨国公司中占有控股性份额的方法,进而获得对IMF、WB、WTO、UN等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导性平台的控制权,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者,最终实现了对全球经济的掌控。由此可以提炼一个启示:全球治理的主导权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从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逐渐掌握了全球治理的主导话语权;操纵联合国作为推行强权政治进行争霸的工具;推行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主导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垄断核武器并在世界各地驻军,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予以说明。最后总结升华:全球治理的主导话语权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示例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全球治理的大方向上给出一个启示:二战后现代全球治理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吸取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国际社会呼吁倡导建立有效机制防止悲剧重演;政治上,成立联合国,成为当代世界最有权威的全球性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起到了缓冲作用;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推出,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等方面予以说明。最后总结:虽然现代全球治理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二战后全球治理体系仍是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为主导,带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特点,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本题为开放试题,拟定其他论题也可以,如“全球治理要在创新中打破不合理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专题训练--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大单元一轮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