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A. 粮食酿酒B. 冶炼生铁C. 烧制陶瓷D. 棉纱织布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化学变化,错误;
B、冶炼生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错误;
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错误;
D、棉纱织布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
2. “见微知著”,研究微观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内容,下列正确的是
A. 2H2O2:只能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B. :只能表示硫酸根离子
C. :只能表示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 Ag:只能表示金属银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2只能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故说法正确;
B、只能表示亚硫酸根离子,故说法错误;
C、当x=17时表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说法错误;
D、Ag可以表示银元素、一个银原子和单质银,故说法错误。
故选A。
3.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镓元素在周期表中应位于Z处B. 镓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C. 镓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m=3D. 氮化镓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GaN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镓元素原子序数是31,位置在Z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31=2+8+18+m,m=3,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31=2+8+18+m,m=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氮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在化合物中Ga为+3价,N为-3价,因此,氮化镓的化学式是GaN,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书香”含有糖醛(C5H4O2),测定糖醛的含量可以检测书籍年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 糖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 糖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D. 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5%
【答案】B
【解析】
【详解】A、糖醛是由糖醛分子构成的,1个糖醛分子由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B、糖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15:1,故错误;
C、糖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糖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2.5%,故正确。
故选B。
5. 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B. a 等于 26
C. 丙可能是催化剂D. 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结束后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前的总质量,知64+10+1+16=0+42+b+48,可得b=1,可看出甲的质量减少,乙的质量增加,丙的质量不变,丁的质量增加,所以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或者没有参与反应,所以反应为甲→乙+丁。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乙+丁,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故选项正确;
B、反应过程中甲乙的质量比为64:(42-10)=(64-32):(a-10),所以的a=26,故选项正确;
C、丙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改变,所以丙可能为催化剂或者没有参与反应,故选项正确;
D、甲、丁反应的质量比64:(48-16)=2:1,为可设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y,又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所以2x:y=2:1,可得x:y=1:1,故选项不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确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得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从而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6.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是由碳、氢2种元素组成的
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所以是CO2使石蕊变红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例如恒温蒸发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组成的,那么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并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择B。
7. 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B.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D.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点燃前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故A合理;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若氧气纯度不够铁丝可能不能发生燃烧,故B合理;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剩余气体受热膨胀,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进水量偏少,故C合理;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使过滤速度慢,但不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故D不合理;
故选:D。
8. 善于归纳知有利于培养化学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①煤矿矿井中含有可燃性的甲烷气体,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加热会发生爆炸,所以进入煤矿矿井前不能做灯火实验,以防发生爆炸,煤矿矿井要通风,以降低煤矿矿井中甲烷气体的含量,此说法错误;②在实验室不能用手去拿药品,此说法正确。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①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不能禁止,此说法错误;②随手关灯,可节约用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此说法正确。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①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同种原子构成的,此说法正确;②软水中含有较少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纯水一定是软水,但软水不一定是纯水,此说法正确。此选项符合题意;
D. ①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原子、分子、离子,此说法正确;②可加热仪器有试管、蒸发皿,不能给量筒加热,此说法错误。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B. 反应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
C. 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和原子个数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减少温室效应,甲醇可作为燃料,则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将固体X加入水中,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是,Y是
B. X是NaOH,Y是
C. X是CaO,Y是水
D. X是,Y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减小,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变浑浊。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装置内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变大,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B不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变大,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C不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1. 下列有关碳和碳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为+4
B. 用6B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C. 金刚石、石墨、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 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4中,氢元素为+1价,碳元素的化合为-4价;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用6B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只含有碳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物质结构发生改变,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面粉厂内,禁止吸烟B. 燃气泄漏,关闭阀门
C.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D. 室内起火,打开门窗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面粉厂内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应当禁止吸烟,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燃气泄漏,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降低燃气浓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Ag、CuB.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没有Mg
C. 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D. 滤液中一定有Al(NO3)3、Mg(NO3)2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干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H)>Cu>Ag,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之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铝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不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说明滤液中没有铜离子,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铝粉剩余。
【详解】A、根据分析知,铝粉没有剩余,铝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有Ag、Cu,故A说法正确;
B、滤液无色,说明硝酸铜与铝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Cu,故B说法错误;
C、铝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故C说法正确;
D、铝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硝酸镁不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Al(NO3)3、Mg(NO3)2,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4. 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某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m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
【答案】C
【解析】
【详解】A、某温度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40g,故某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说法正确;
B、m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说法正确;
C、此图未能提供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能力,所以不能说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说法错误;
D、G和m的区别是G中有100g水,m中有80g水,溶质相同都是20g,所以G中溶质质量分数要小于m中质量分数,G、m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w和z都在曲线上,都属于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有因为温度没变,溶解度就不变,所以W和Z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因为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5. 下列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锌粉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引入新的杂质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MnO2难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将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过滤,然后洗涤、干燥,即可得到MnO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除去N2中的O2,不能伸入燃着的蜡烛,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氮气大量存在时,蜡烛不能在混合气体中燃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将KNO3固体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得到饱和溶液,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然后降温结晶,大部分硝酸钾结晶析出,过滤,滤出硝酸钾,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硝酸钾固体,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6.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渐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根据、可知,每56 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反应开始时,金属都有剩余,酸相同且不足量,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两条线一致,不断加入酸,金属完全反应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更大,故A错误;
B、等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锌比铁活泼,锌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金属过量,酸不足,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B错误;
C、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故C错误;
D、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即每65份质量的镁可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即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向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时,刚开始相同质量的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为铁大于锌,在图中表示为相同的横坐标时,铁的图像位于锌上方;由于锌和镁过量,因此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盐酸,又因为稀盐酸是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因此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g。该温度时,二者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②t2℃时,将40g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Na2CO3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③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要使接近饱和的Na2C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2)小明同学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①图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②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
③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④若要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的溶液,需要另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g。
(3)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打开可乐瓶,溢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40℃,则t2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
【答案】(1) ①. 36.5 ②. 能 ③. 2:5 ④. 降低温度
(2) ①. ① ②. ②①⑤③④ ③. D ④. 400
(3) ①. 小 ②. 大于40℃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t1℃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由表格数据可知,30℃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为36.5g,所以t1℃时,NaCl的溶解度是36.5g;在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②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则将40g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0g碳酸钠固体,则所得Na2CO3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g:50g=2:5;
③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要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降温,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小问2详解】
①使用托盘天平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的是①,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
②配制配制100g 10%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③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不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④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有100g×10%=(100g+x)×2%,解得x=400g;
【小问3详解】
①打开可乐瓶,压强减小,溢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溶解度越小;
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由图2可知:t1时的溶解度要大于t2时的溶解度;图中t1对应的温度40℃,所以t2对应的温度对应的温度要大于40℃。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g,再用100.0g硫酸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求: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由图像可知,锌的质量为10g-3.5g=6.5g
解:设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为x
x=9.8g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解析】
【详解】见答案。
19. 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如图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及其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被省略)。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C为红色金属,B、D为氧化物,F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
请根据图示回答: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D→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①. O2 ②. CO
(2)
(3)
【解析】
【分析】A、B、C、D、E、F等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C为红色金属,所以C是铜,B、D为氧化物,A为黑色单质,A和E反应会生成B、D,B和E会转化成D,碳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是氧气,F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二氧化碳会转化成F,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F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小问1详解】
E是氧气,化学式为O2;B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小问2详解】
A→C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D→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0. 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用黑钨矿(主要含FeWO4)制得金属钨(W)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Na2WO4溶液为无色;H2WO4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固体;WO3难溶于水。
(1)FeWO4与Na2WO4中W的化合价相同,由此可以判断FeWO4中Fe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压煮器中反应为4Na2CO3+4FeWO4+R4Na2WO4+2Fe2O3+4CO2,R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目的是_______。
(4)还原炉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金属钨(W)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2 (2)O2
(3)使反应充分进行,加快反应速率
(4)
【解析】
【小问1详解】
钠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是-2价,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得Na2WO4中W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若FeWO4中W元素化合价相同,则F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结合该反应方程式,该反应中反应前有8个钠原子、4个碳原子、28个氧原子、4个铁原子、4个钨原子和一个R分子,反应后有8个钠原子、4个碳原子、30个氧原子、4个铁原子、4个钨原子,与反应前相比多了2个氧原子,所以R的化学式为O2;
【小问3详解】
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反应速率更快;
【小问4详解】
根据工艺流程图中还原炉进出料可知,该反应有WO3和氢气反应生成W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1.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对装置A做适当的改进,其做法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_。
(3)实验室常用_______(填药品名称)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选用F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其他优点是_______,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用铁丝盛放固体的原因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②. ③. 将带火星的小木头放在a玻璃导管处,小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
(3) ①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②. ③. 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对装置A做适当的改进,其做法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G收集氧气,氧气从b导管通入,集气瓶中空气从a导管逸出,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头放在a玻璃导管处,小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制取CO2,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若选用F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其他优点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因为铜丝网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将铜丝网深入稀盐酸反应开始,将铜丝网拉出稀盐酸反应停止,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用铁丝,依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2. I.央视科普栏目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明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实验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该“锡纸”中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与纸黏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I:该“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该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
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_。
②下列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中所得产物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常见铁的氧化物有关信息如表:
②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3)取一定量铁粉与湿棉花(棉花成分不参加反应)于装置A中。按如图实验,观察到C管口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气体是_______。
(4)甲同学发现A中剩余固体仍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准确称取mgA中剩余固体,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出现红色固体且有黑色固体残留,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A中剩余固体含有_______。
(5)乙同学取(2)中实验后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ng,则A中剩余固体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有m和n的式子表示)。
(6)若将(2)中实验后的剩余物置于空气中加热烘干,则计算出A中剩余固体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1)开始“锡纸”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但短路后能燃烧,是因为短路放热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2) ①.
②. Ⅱ ③.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 ④. D
(3)H2##氢气 (4) ①. ②. Fe、Fe3O4
(5) (6)变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开始“锡纸”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但短路后能燃烧,是因为短路放热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小问2详解】
已知,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根据实验现象,则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Sn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Zn、Sn、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 Zn>Sn;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即“锡纸”能置换出氯化锌中的锌,证明该“锡纸”的成分为铝,则猜想Ⅱ成立;
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锡纸”表面的杂质和氧化膜;
②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物质中,金属活动性必须在铝和锡之间;
A、铝和锡均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B、铝和锡均比银活泼,不符合题意;
C、钠比铝和锡活泼,不符合题意;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Fe>Sn,符合题意;
故选D;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生成的气体所含元素只能为铁、氢、氧,观察到C处管口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小问4详解】
铁和四氧化三铁都能被磁铁吸引,甲同学发现A中剩余固体仍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则可能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出现红色固体,说明含有铁,原因是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有黑色固体残留,说明有不和硫酸铜反应的四氧化三铁,故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A中剩余固体含有Fe、Fe3O4;
【小问5详解】
根据Fe+CuSO4=FeSO4+Cu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设铁单质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则A中剩余固体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6详解】
(2)中实验后的剩余固体物质是铜和四氧化三铁,将(2)中实验后的剩余物置于空气中加热烘干,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则称得固体质量偏大,则计算出参与反应的铁的质量偏大,故计算出A中剩余固体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13Al
铝
26.98
14
28.09
30
65.38
31
69.22
32Ge
锗
72.63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 时刻
32
a
x
y
反应后
0
42
b
48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环保
①进入煤矿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②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中无毒的药品
①保护水资源——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与农药
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手关灯
C.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②纯水一定是软水,软水不一定是纯水
①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②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量筒、蒸发皿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银粉
锌粉
加过量硫酸亚铁溶液
B
MnO2
KCl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N2
O2
伸入燃着的蜡烛
D
KNO3固体
NaCl固体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A.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B.等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
C.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D.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
温度
0℃
10℃
20℃
30℃
40℃
氯化钠溶解度/g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溶解度/g
6
10
18
36.5
50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锡纸”表面有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小明认为“锡纸”中可能是锡(Sn),请写出锡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_______(填“I”或“Ⅱ”)成立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粉末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6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棕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棕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推断与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