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04求数列的通项(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5525057/0-17110779762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04求数列的通项(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5525057/0-17110779763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04求数列的通项(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5525057/0-1711077976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04求数列的通项(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04求数列的通项(原卷版+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利用Sn求通项,累加法、累乘法,构造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见考点
考点一 利用Sn求通项
典例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递增等比数列满足,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为.
变式1-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变式1-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变式1-3.已知数列的首项,其前n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求n.
考点二 累加法、累乘法
典例2.已知数列满足,且.
(1)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变式2-1.已知在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设,求的前项和.
变式2-2.已知数列中,.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
变式2-3.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满足,其中.
(1)分别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考点三 构造法
典例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前n项和.
变式3-1.在下列条件:
①数列的任意相邻两项均不相等,,且数列为常数列;②;③中,任选一个条件,补充在横线上,并回答下面问题.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__________,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
变式3-2.在下列条件:①;②(,);③中任选一个,补充在横线上,并回答下面问题.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并满足______.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为.
变式3-3.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
(i)求、、;
(ii)求数列的前项的和.
巩固练习
练习一 利用Sn求通项
1.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将数列与的所有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新数列,求的前10项的和.
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前项和.
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4.已知数列中,,,其前项和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练习二 累加法、累乘法
5.已知等差数列中,,前5项的和为,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
6.已知数列满足.
(1)设,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的通项公式.
7.在数列中,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8.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的表达式
练习三 构造法
9.已知数列,a1=2,
(1)求证: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0.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数列满足且
(1)求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11.已知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且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12.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该问题.
已知数列中,,满足___________,求数列的前n项和.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第二篇 数列
专题04 求数列的通项
常见考点
考点一 利用Sn求通项
典例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递增等比数列满足,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为.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先求,再由求出,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由条件可得,解出结合条件可得答案.
(2)由(1)可得,利用错位相减法可求
(1)
,当时,,
也满足上式,∴,则.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由得,解得或.
因为是递增等比数列,所以,
.
(2)
①
①
① ②:
∴
变式1-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得到,再结合为等比数列求出首项,进而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而利用公式法即可求出.
(1)
解:(1),
,
当时,,即,
又,为等比数列,所以,
,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2)由(1)知,
则,
数列的前项和
变式1-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与的关系可求通项公式;
(2)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解.
(1)
因为,所以.
所以当时,.
当时,,
显然时上式也成立,
所以.
(2)
由(1)知,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
两式相减得,
所以,
所以.
变式1-3.已知数列的首项,其前n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求n.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条件得,则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答案;
(2)利用裂项求和求出,再根据可求出n.
(1)
由得,
从而数列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2)
由(1)得
,
由得
又,所以.
考点二 累加法、累乘法
典例2.已知数列满足,且.
(1)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依题意可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即可求出的通项公式,再用累加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可得,再利用错位相减法计算可得;
【详解】
(1)由知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故,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又满足上式,所以;
(2)由(1)可得
所以①;
②;
①②得,
所以
所以
变式2-1.已知在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设,求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当时利用累加法得到,再检验时也成立,即可得解;
(2)由(1)可得,再利用分组求和及裂项相消法计算可得;
【详解】
解:(1)因为,所以
当时,
所以,,所以,,又当时,满足条件,所以;
(2)由(1)可知,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变式2-2.已知数列中,.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利用累乘法即可求解;
(2)由(1)可得,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解.
(1)
解:由题意,,又,
所以,
所以.
(2)
解:由(1)可得,所以,
记,
则
由得
由得,
故.
变式2-3.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满足,其中.
(1)分别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求利用公式法,即与的关系式;求利用累乘法;
(2)数列为一个等差数列×一个等比数列,所以可以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1)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由已知,
可得,
两式相减可得,
即,整理得,可知,
已知,令,得,
即,解得,
故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由得:
,
那么,
以上个式子相乘,
可得,
,又满足上式,
所以的通项公式.
(2)
若,
所以,
,
,
,
则,
两式相减得:
,
所以.
考点三 构造法
典例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的关系可得,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写出的通项公式,进而可得的通项公式;
(2)利用的关系求的通项公式,结合(1)结论可得,再应用分组求和、错位相消法求的前n项和.
(1)
.①
当时,,可得.
当时,.②
①-②得,则,而a1-1=1不为零,
故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
∴当时,,
当时,,又也适合上式,
∴,.
∴,.
令,,
则,又,
∴.
变式3-1.在下列条件:
①数列的任意相邻两项均不相等,,且数列为常数列;②;③中,任选一个条件,补充在横线上,并回答下面问题.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__________,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
【答案】选①,,;选②,,;选③,,.
【解析】
【分析】
选①:由常数列的性质得出,再由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是等比数列,最后分组求和得出前n项和;选②:由与的关系得出,以下同①;选③:先证明是等比数列,进而得出,再由与的关系得出.
【详解】
选①:因为,数列为常数列,所以,解得或,又因为数列的任意相邻两项均不相等,且
所以数列为
所以,即,
所以,又.
所以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
即;
所以
选②:因为,易知,
所以两式相减可得,即
以下过程与①相同;
选③:由,可得,
又,故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即
当时,,
又也满足上式.
综上所述:,.
变式3-2.在下列条件:①;②(,);③中任选一个,补充在横线上,并回答下面问题.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并满足______.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为.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所选的条件,应用构造法及的关系求的通项公式.
(2)由(1)得,应用错位相减法求.
(1)
选①:,而,
所以,易得,即,;
选②:当时,,则,两式相减可得:,
所以,又,故,
当时,,又,即,解得或(舍),
所以,是首项、公差均为1的等差数列,故,;
选③:有,且,故是首项为1,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所以,即,
当时,,又也满足通项公式,故,;
(2)
由(1)可得:,
所以,则,
则,故,.
变式3-3.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
(i)求、、;
(ii)求数列的前项的和.
【答案】(1);
(2)(i),,;(ii).
【解析】
【分析】
(1)推导出数列为等差数列,确定该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即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2)(i)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结合题中定义可求得、、的值;
(ii)分别解不等式、、,结合题中定义可求得数列的前项的和.
(1)
解:因为,,则,可得,
,可得,以此类推可知,对任意的,.
由,变形为,
是一个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且首项为,
所以,,因此,.
(2)
解:(i),则,
,则,故,
,则,故;
(ii),当时,即当时,,
当时,即当时,,
当时,即当时,,
因此,数列的前项的和为.
巩固练习
练习一 利用Sn求通项
1.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将数列与的所有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新数列,求的前10项的和.
【答案】(1);
(2)570.
【解析】
【分析】
(1)由给定的递推公式结合进行变形推导即得为等差数列,再求其通项得解.
(2)根据给定条件求出数列的通项即可计算作答.
(1)
由,可知,两式相减得,
即,因,则,
又,,解得,即是首项为3,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的通项公式.
(2)
由(1)知,,数列与的公共项满足,即,,
而,于是得,即,此时,,
因此,,即,数列是以3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令的前项和为,则,
所以的前10项的和为570.
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知①,当时,②,用①减去②得,再根据得数列为等比数列,即可求出的通项公式;
(2)把(1)求出的代入中,得到,再利用错位相减可求出的前项和.
(1)
①,当时,② ,①减去②得,,.可得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
,①,
②
①减去②得
.
.
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及的表达式,代入计算,即可得答案.
(2)当,可求得,当时,根据裂项相消求和法,计算即可得答案.
(1)
时,,
而不满足上式,
(2)
当时,,
当时,
综上:
4.已知数列中,,,其前项和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可将条件中已知的三项之间的关系,拆中间项,前后两两组合,然后利用进行整合化简,即可得到的关系,然后通过已知的,,验证当时,此关系式依然成立,从而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然后在求解通项公式;
(2)把第(1)问计算出的带入中,利用对数的运算,对通项进行拆解,然后得到的是一个等差数列和可裂项求和数列之间的和的关系,然后使用分组求和,各自求解即可完成.
(1)
时,
而也满足上式,,
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
练习二 累加法、累乘法
5.已知等差数列中,,前5项的和为,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进而可得,再利用累加法可求,即得;
(2)由题可得,然后利用分组求和法即得.
(1)
设公差为d,由题设可得,
解得,
所以;
当时,
,
∴,
当时,(满足上述的),
所以.
(2)
∵.
当时,
.
当时,
.
综上所述:.
6.已知数列满足.
(1)设,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的通项公式.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分析可得,由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已知可得,利用累加法与错位相减法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1)
解:由已知可得.
当时,则有,可得,
当时,由可得,
上述两个等式作差可得,所以,,
满足,故.
(2)
解:由(1)可得,
设,则,
上述两个等式作差可得
,
所以,,
由已知可得,,,,
累加得,所以,,
因此,,
因为符合上式,
所以.
7.在数列中,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计算出的值,推导出,利用累乘法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等比数列的公比,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得;
(2)求得,利用错位相减法可求得.
(1)
解:因为,①
所以当时,,得.
当时,,②
①②得,即,所以.
因为当时也满足,
所以,所以,所以.
设的公比为,则,所以;
(2)
解:因为,所以,
,
两式相减得
,
所以.
8.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的表达式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根据可得,再根据累乘法即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利用并项求和法,先求出为偶数时的表达式,即可求出为奇数时的表达式,从而解出.
【详解】
(1)当时,,即,
当时,,
即,因此,
所以
即,经检验,时成立,所以.
(2),
所以,当n为偶数时
;
当n为奇数时,.
综上所述,.
练习三 构造法
9.已知数列,a1=2,
(1)求证: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把给定公式两边都加上3,再验证a1+3不为0即可得解;
(2)由(1)求出数列的通项即可得解.
【详解】
(1)由an+1=2an+3,得an+1+3=2an+6=2(an+3),而a1+3=5,
所以是以a1+3=5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1)知,则,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
10.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数列满足且
(1)求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由,当时求出,当时,,两式作差即可得到,从而得到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可求出通项公式,由,可得,则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可求出的通项公式;
(2)由(1)可知,再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可;
【详解】
解:(1)因为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当时,,解得或(舍去),
当时,,所以,即,即,,所以,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
因为且,所以,即,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则
(2)因为,所以,所以①;
②;
①②得,
所以
所以
11.已知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且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首先证得是等差数列,然后求出的通项公式,进而求出的通项公式;
(2)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
【详解】
(1)因为,令,则,又,
所以,
对两边同时除以,得,
又因为,所以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所以,故;
(2)由(1)得:
所以,
则
两式相减得
所以
故
12.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该问题.
已知数列中,,满足___________,求数列的前n项和.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若选①,由可得,即数列是以3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然后可求出,然后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出答案即可,若选②,由可得,即数列是以2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可得,然后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出答案即可,若选③,由可得,即数列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然后可求出,然后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
若选①,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数列是以3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即
所以
即
整理得
若选②,因为
所以
因为,所以数列是以2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即
所以
所以
若选③,因为
所以
因为,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即
所以
即
整理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归纳讲义 专题10 数列 10.3数列求通项 题型归纳讲义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0数列103数列求通项题型归纳讲义解析版docx、专题10数列103数列求通项题型归纳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26 数列的通项公式 (原卷版),共28页。
这是一份高考 数学 第3讲 构造辅助数列求通项(原卷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