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练课件(63份)
-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时练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课时练第3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课时练第40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课时练第41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练第42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员选拔与管理及变法与改革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课时练第39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课时练第39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共40页。
1.(2023山东聊城三模)近代以来,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一主线是( )A.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B.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关系的变化C.产业资本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政策的调整
解析 材料中的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则都突出市场的调节作用,第三条道路是将前两种思想结合起来,所以材料主线是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关系的变化,故选B项。
2.(2023广西北海二模)1946年,法国正式颁布国有化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业实行国有化,以加强国家对它们的统筹管理。在金融领域,法兰西银行和四大商业银行以及34家保险公司都实行了国有化。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B.福利制度日渐完备C.金融资产阶级的实力增强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据材料可知,法国国有化政策是为了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统筹管理,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表现,故选D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依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法国国有化政策,不能说明福利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金融领域的国有化,不能增强金融资产阶级的实力,排除C项。
3.(2023湖北联考)下面是1960—1969年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率和实际GDP变化率关系图。这一变化表明美国( )A.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要素的推动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C.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力有限D.经济发展深陷“滞胀”局面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增大货币供应量,GDP与货币供应量大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是到1966年以后,GDP变化率不增反降,这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即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是有限的,故选C项。
4.(2023福建泉州三模)20世纪70年代,纽约市长爱德华·科赫在就职演说中表明:长期以来,纽约是无家可归者的救生艇、饥饿者的粮仓、求学者的图书馆。那些针对确有其需者的项目最终都以满足贪婪者而告终,公民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都交给政府做。这旨在( )A.激发劳动者积极性B.宣扬西方民主原则C.推动美国经济复苏D.树立纽约公共形象
解析 材料中爱德华认为应该为真正有生存、居住和学习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而不是为贪婪者提供保障,即反对为单纯依靠政府救济为生的人提供帮助,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救济政策的新观点,与民主原则、经济复苏和公共形象无关,排除B、C、D三项。
5.(2023湖北武汉一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英、法、德等七国的首脑在每年一度的经济峰会上相聚就经济形势进行磋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将全世界24个先进工业国家召集在一起,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继续举行多个“回合”的贸易谈判以削减关税。材料反映出( )A.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不断加深B.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更趋平衡C.地区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日益突出D.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开始起步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削减关税有利于促进这些国家间贸易的发展,使这些国家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有利于地区稳定,A项正确,C项错误。西方发达国家不等于“国际经济力量”,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仍然不平衡,B项错误。“开始起步”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6.(2023广东联考)下图为美国政府支出在不同年份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例的变化。它揭示了美国( )A.彻底化解了特定时期的危机B.政府干预经济力度时强时弱C.破坏了经济全球化有序发展D.联邦政府职责与作用的扩大
解析 材料强调历史上美国政府在一些特定时期加大了财政支出,虽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特定时期的危机,但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职责与作用,故选D项。
7.(2023广东六校一联)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控制通货膨胀,鼓励企业自由竞争,让已经实现国有化的企业重新私有化,使萎靡的英国经济暂时走出衰退状态。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A.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解析 由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英国出现经济“滞胀”,因此英国政府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英国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体现,A项正确;英国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完全放弃,也没有回归战前的自由放任政策,B、C两项错误;该措施只能调节资本主义的矛盾,不能完全解决,D项错误。
8.(2023河北唐山摸底)据下表可知,美国( )1913—1970年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覆盖的人数比重
A.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面覆盖B.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一定成效C.基层治理获得了坚实的物质保障D.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日益巩固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13—1970年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覆盖的人数比重明显增加,这说明国家强化了通过个人所得税对社会财富的调控,也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故选B项。
9.(2023浙江绍兴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与此相适应,“重、厚、长、大”的工业产品逐渐让位给“轻、薄、短、小”的产品。这说明( )A.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B.人工智能成为新兴产业C.新材料技术应用范围广D.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解析 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下降,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工业占比上升,即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排除A项;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都是“朝阳工业”之一,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B、C两项。
10.(2023山东济南二模)下表是美国1960—1993年科技研发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情况(%)。表中数据说明美国科技发展过程中( )
A.经费来源结构日趋合理B.市场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C.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小D.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弱
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在推动科技发展过程中,企业越来越成为主要力量,据此可知,市场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故选B项;企业投入超过政府并不能说明经费来源结构合理,排除A项;没有将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C项的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政府对科技的支持不仅体现在科研经费上,也与教育、人才、税收等密切相关,排除D项。
11.(2023云南昆明一模)下图所示为某一主题研究梳理出的发展主线,最合理的研究主题是( )A.西方福利制度演变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雅尔塔体系的演变D.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兴起的应该是福利制度,经过1973年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普遍缩减了福利规模,A项正确。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在1973年没有陷入困境,B项错误。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建立的,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D项错误。
12.(2023湖南邵阳一模)那些西方国家在冷战中更多感受到共产主义的政治竞争,因而致力于不断扩展社会政策。在法国、瑞典、英国与联邦德国,“福利国家”从未如冷战时期那样成长迅速,即便在这场对峙的最后十年,“福利国家”的开销压力已经迫使它们部分缩减了相应花费。由此可知( )A.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实践多于西方B.西方福利体制是苏联输出革命的产物C.东西方福利的竞争加速东欧剧变D.体制之间的竞争有助于“福利国家”扩展
解析 材料说明,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与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有关,资本主义国家以福利制度来体现资本主义的“优越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福利水平的信息,A项错误。福利制度是西方国家主动实施的,与苏联输出革命无关,B项错误。材料没有东欧剧变的信息,C项错误。
13.(2023湖南益阳一模)20世纪80年代,某一经济学理论认为,解决贫困和社会不公平不能依赖政府的再分配,而是通过有产者追求自己利益时产生的积极成本的层层渗透来改善不公。该经济理论的实施( )A.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B.缩小了贫富差距C.解决了社会的不公平D.造成经济“滞胀”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该经济学理论为新自由主义,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应对“滞胀”的经济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缩减福利,故选A项;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扩大了贫富差距,造成了更严重的社会不公平,排除B、C两项;该理论是为了解决“滞胀”困境而提出的,D项因果颠倒,排除。
14.(2023江苏南通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第一、第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显著增加,同时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1950—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在就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36.7%上升为52.1%,而“蓝领工人”的比重从41.2%下降到31.79%。这一变化( )A.源于发达国家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B.表明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工作积极性C.反映出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多层次化D.促使美国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据材料可知,战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增长,也使一部分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白领出现,成为“中间阶层”,使工人阶级内部的结构更加多元化,故选C项。
15.(2023广东新高考调研)下面是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
据此可知,英国的福利制度( )A.造成了财政不堪重负B.缓和了社会矛盾C.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D.引发了贫富冲突
解析 据表格材料数据可知,因收入少而缴税少、补贴多,反之收入多而纳税多、保险缴纳高且缺乏补助的客观项目,使得原本收入差距很大的人群最终实际收入差距减少,有利于减少贫富分化,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项。
16.(2023广东高考研究会检测)1970年尼克松总统在一次声明中指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欺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这表明,“家庭援助计划”的目的是( )A.激励没有工作的人工作并接受训练B.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实行援助C.政府应该提高家庭援助计划的效率D.希望福利更合理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这段材料有两个内容,一是尼克松指出美国对穷人实行的援助计划存在严重弊端,引起纳税人的不满;二是福利制度是必要的,并介绍了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使美国的福利制度更为合理,D项说法符合题意。
17.(2023福建莆田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信、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其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到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一)》
材料三 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摘编自贺佳雯《渐进的国企改革》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参考答案 特点联邦德国:对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改革方式灵活;保留政府控制权。中国: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由承包经营到改制上市;重点抓大型企业改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改革分阶段进行,不断深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参考答案 背景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经济“滞胀”;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国有企业业绩不佳;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凸显;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决策的出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推动;国企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思想不断得到解放。
18.(2023山东菏泽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材料 1958年4月17日,布鲁塞尔世博会正式开幕,主题为:“科学主导的文明与人道主义”,共有5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原子球塔是布鲁塞尔世博会中影响最大的标志性建筑,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原子球塔内展览的就是国际核能技术的和平应用。两个超级大国的共同参与也给这届世博会增添了很大的轰动效应。苏联展馆内还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成果,包括世界上第一座核电厂的模型和一艘核破冰船的模型。美国展馆主要展出洗衣机、洗碗机和电视等产品,天天安排时装表演,彩色电视机放映着电影。
在本次世博会上,苏联馆和美国馆相互毗邻,是世博园区内最受关注的展馆。布鲁塞尔世博会成了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亮相的唯一一届世博会,此后的历届世博会,两国都互相拒绝参展,一直延续到1991年。——摘编自周志《新希望: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特点做出合理解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课时练第41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课件,共26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课时练第40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件,共30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课时练第3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