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两小儿辩日(原卷版+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05514/0-17106598255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两小儿辩日(原卷版+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05514/0-17106598255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两小儿辩日(原卷版+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505514/0-17106598256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4综合运用(含名著导读)(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寒食(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马诗(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十五夜望月(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石灰吟(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两小儿辩日(原卷版+解析)
展开①孔子路遇两小儿辨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孔子看见两小儿在争辩,向他们询问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②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以: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
②语言描写。点出一个小孩几的观点: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③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③语言描写。点出另一个小孩儿的观点:认为“日初出远”“日中时近”。与前一个小孩的观点恰好相反。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④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孟,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车盖:古代车上迷雨蔽日的篷,多为圆形。及:到,到了。则:就。盘立: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为:是。】
④语言描写。一个小孩几从视觉角度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孟”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睛看到的太阳的大小。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貌似很有说服力。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⑤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开水。】
⑤语言描写。另一个小孩儿从触觉角度出发,用“如探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貌似也很有说服力。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重点叙述了两小儿是怎样争辩的。
孔子不能决也。⑥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决:分辨,判断。】
⑥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何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实事永是,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令人赞许。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⑦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孰:谁。为:同“谓”,认为。汝:你。知,同“智”,智慧。】
⑦两小儿讥笑孔子固然不对,但从另一方西,博学多闻的孔子尚且不能解答,侧而反映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孔子和两小儿的态度。
2.感悟主题
《两小儿辩日》通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做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以及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写法鉴赏
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全文仅一百来字,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从而表现了两小儿的大真可爱善于观察、物学好问,以及大学同家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文中的“孔子”被后人尊为“_______”。
5. 解释加点字
(1)问其故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
6. 翻译句子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7. 你从“两小儿”身上学到了什么?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7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孔子是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与本文要表达的主题联系最不紧密的一项是( )(2分)
我们要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我们要学会能言善辩,争取多辩好胜。
我们要学会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面对学海,要领会到学无止境的真谛。
(三)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
5. 解释加点词语。
(1)及日中(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6. 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思路、运用的思维方式是不一致的。
B. “两小儿”辩斗时充满自信,寸步不让;嘲弄孔子时又有着小孩子的调皮与天真。
C. 孔子不能决,虽受窘,却能坦然面对,也不失宗师风范。
D. 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6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2.上文选自《列子·汤问》,本书的作者相传是 时期道家学派的 (人名)。(2分)
13.下列对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做决断之事。
B.在古代“汝”多用于平辈之间的称呼或长辈称小辈。两小儿称孔子为“汝”,似乎稍有不逊,但也可见孩童不拘礼俗的任性。
C.从“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D.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
14.两小儿对同一现象,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你从他们的争论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分)
(五)(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 《两小儿辩日》的作者相传是______(朝代)时的列御寇。文中的孔子是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 解释加点字。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
6. 翻译句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7. 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六)阅读下文,完成9—11题(7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孔子是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与本文要表达的主题联系最不紧密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B.我们要学会能言善辩,争取多辩好胜。
C.我们要学会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D.面对学海,要领会到学无止境的真谛。
(七)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7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本文选自《 》一书,本文提及的孔子是________学派创始人。(2分)
12.用现代汉语理解画线句。(2分)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
13.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角度出发,另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从他们身上,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 (3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6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中提及的孔子是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1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则故事中两小儿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最终结果“孔子不能决也”,从中表现出孔子 的态度。(3分)
(九)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8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请从上文中分别找出一组近义词。(2分)
近义词:( )和( )
12.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文出自《列子·汤问》,该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列御寇和文中的孔子是同一时期的思想家。
C.孔子,名丘,字仲尼,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
D.孔子为儒家代表人物,列御寇为道家代表人物。
13.翻译下列语句。(2分)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4.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
C.古人在认识自然时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D.认真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学派的创始人。(3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问其故( ) (2)及其日中如探汤( )
10.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
两小儿辩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始出时去人近()(2)孰为汝多知乎()
9.翻译: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分)
10.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2分)
(十二)阅读下文,完成篱8-10题。(8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孔子东游( ) (2)孔千不能决也( )
9.翻译下列句子(3分)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0.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两小儿辩曰》
1.课文解析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①。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辨,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辩斗:争辩,争论。其:代词,他们,指两小儿。故:原因,缘蔽。】
①孔子路遇两小儿辨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孔子看见两小儿在争辩,向他们询问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②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以: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
②语言描写。点出一个小孩几的观点: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③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③语言描写。点出另一个小孩儿的观点:认为“日初出远”“日中时近”。与前一个小孩的观点恰好相反。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④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孟,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车盖:古代车上迷雨蔽日的篷,多为圆形。及:到,到了。则:就。盘立: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为:是。】
④语言描写。一个小孩几从视觉角度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孟”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睛看到的太阳的大小。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貌似很有说服力。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⑤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开水。】
⑤语言描写。另一个小孩儿从触觉角度出发,用“如探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貌似也很有说服力。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重点叙述了两小儿是怎样争辩的。
孔子不能决也。⑥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决:分辨,判断。】
⑥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何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实事永是,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令人赞许。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⑦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孰:谁。为:同“谓”,认为。汝:你。知,同“智”,智慧。】
⑦两小儿讥笑孔子固然不对,但从另一方西,博学多闻的孔子尚且不能解答,侧而反映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孔子和两小儿的态度。
2.感悟主题
《两小儿辩日》通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做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以及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写法鉴赏
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全文仅一百来字,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从而表现了两小儿的大真可爱善于观察、物学好问,以及大学同家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文中的“孔子”被后人尊为“_______”。
5. 解释加点字
(1)问其故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
6. 翻译句子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7. 你从“两小儿”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4. ①. 《列子·汤问》 ②. 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等
5. ①. 原因、缘故 ②. 等到
6. 另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7. 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选自《列子·汤问》。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人称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故:原因、缘故。
②句意为: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及:等到。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以,认为;日,太阳;初:刚刚;日中,正午。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感悟启示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来分析。结合内容分析。注意审题,回答从“两小儿”身上得到的启示。要从“两小儿”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作答。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两小儿”的争辩,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据此分析得出答案。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上海市罗南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评价测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7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孔子是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与本文要表达的主题联系最不紧密的一项是( )(2分)
我们要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我们要学会能言善辩,争取多辩好胜。
我们要学会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面对学海,要领会到学无止境的真谛。
9、《列子》,儒
10、及1分;汤1分;沧沧凉凉1分
11、B
(三)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
5. 解释加点词语。
(1)及日中(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6. 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思路、运用的思维方式是不一致的。
B. “两小儿”辩斗时充满自信,寸步不让;嘲弄孔子时又有着小孩子的调皮与天真。
C. 孔子不能决,虽受窘,却能坦然面对,也不失宗师风范。
D. 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
【答案】4. 《列子》(《列子·汤问》)
5. ①. (1)到,到了 ②. (2)距离 6. 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或《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到了中午。及:到,到了。
(2)句意: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去:距离。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
A项“思路、运用的思维方式是不一致的”判断错误;“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是方式都是举例子,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6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2.上文选自《列子·汤问》,本书的作者相传是 时期道家学派的 (人名)。(2分)
13.下列对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做决断之事。
B.在古代“汝”多用于平辈之间的称呼或长辈称小辈。两小儿称孔子为“汝”,似乎稍有不逊,但也可见孩童不拘礼俗的任性。
C.从“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D.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
14.两小儿对同一现象,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你从他们的争论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6分)
12.战国 列御寇(2分)(列子扣分)
13.D(2分)(送分)
14.因为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是从触觉角度思考问题
启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或片面地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1')
(五)(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 《两小儿辩日》的作者相传是______(朝代)时的列御寇。文中的孔子是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 解释加点字。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
6. 翻译句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7. 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答案】4. ①. 战国 ②. 儒家
5. ①. 距离 ②. 同“智”,智慧
6.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7. 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六)阅读下文,完成9—11题(7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孔子是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与本文要表达的主题联系最不紧密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B.我们要学会能言善辩,争取多辩好胜。
C.我们要学会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D.面对学海,要领会到学无止境的真谛。
9、《列子》,儒
10、及1分;汤1分;沧沧凉凉1分
11、B
(七)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7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本文选自《 》一书,本文提及的孔子是________学派创始人。(2分)
12.用现代汉语理解画线句。(2分)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
13.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角度出发,另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从他们身上,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 (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1.(1+1分)《列子》 儒家
12.(2分)谁说你有很多智慧的呢?
13.(1+2分)视觉 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6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中提及的孔子是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1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则故事中两小儿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最终结果“孔子不能决也”,从中表现出孔子 的态度。(3分)
【答案】
1.春秋
2.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
3.太阳是早上距离人近还是正午距离人近;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孔子是春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以,认为。始,开始,刚刚。去,距离。句意: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文章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九)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8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请从上文中分别找出一组近义词。(2分)
近义词:( )和( )
12.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文出自《列子·汤问》,该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列御寇和文中的孔子是同一时期的思想家。
C.孔子,名丘,字仲尼,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
D.孔子为儒家代表人物,列御寇为道家代表人物。
13.翻译下列语句。(2分)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4.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
C.古人在认识自然时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D.认真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
11、始 、初
12、B
13、(孔子)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14、D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学派的创始人。(3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问其故( ) (2)及其日中如探汤( )
10.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列子·汤问 道家 儒家
9.(1)原因(2)热水
10.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 中午离人远; 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
两小儿辩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始出时去人近()(2)孰为汝多知乎()
9.翻译: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分)
10.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2分)
【答案】
8.距离 同“智”,智慧
9.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10.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十二)阅读下文,完成篱8-10题。(8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孔子东游( ) (2)孔千不能决也( )
9.翻译下列句子(3分)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0.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答案】
8.(1)向东(2)判断
9.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10.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竹石(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竹石(原卷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非然也,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迢迢牵牛星(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迢迢牵牛星(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感悟主题,写法鉴赏,下列队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