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沛县歌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44分)
我回黄河流域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圭表,主是平放的尺,表为直立的标杆,圭与表垂直且固定。古人通过测量当地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合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圭表模型(如下图所示)在校园内观测一年内正午日影的变化。图中圭上的黑点表示二分二至日正午表影端点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圭表测量正午日影时,表影位于表的( )
A. 正东方B. 正西方C. 正南方D. 正北方
2. 该兴趣小组测得表影端点位于M位置时,此时节气是(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3.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圭表可以( )
①辨识方向 ②判断节气 ③确定正午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1. D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黄河流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因此表影应位于表的正北方,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图可知,M位置距离表最远,因此是一年中影子最长的时候,而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则越长,根据所学知识,一年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春、秋分日相等,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因此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古人通过测量当地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而圭表的使用原理就是根据影子长度可确定二分二至日,因此②正确。同时一天之内太阳东升西落,影子的位置也会随太阳的位置变化,因此可用来辨识方向,①正确。根据圭表的原理,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置在正南方,影子在正北方,因此可通过影子的位置判断正午,③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高度角是从太阳直射点地(此处为90°)所在纬度向南北递减,减少的度数等于当地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一南纬、一北纬地区的差,为其数值之和)。
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体组成并沿谷地或山坡缓慢移动的混合体,常见形态有舍状和叶状等。石冰川是高寒山地环境下的产物,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石冰川结构。据此完成问题。
4. 影响石冰川形态的主要因素有( )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冰岩比重D. 地形地势
5. 岩屑堆的形成过程是( )
①冰川运动②冰体融化③碎屑堆积④吸纳碎屑
A. ②①③④B. ④②①③C. ①④②③D. ③④①②
6. 石冰川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弱于冰川,是因为石冰川( )
A. 分布地区太阳辐射弱B. 内部冰体的储量较少
C. 表层岩石碎屑隔热好D. 前端植被调节气温强
【答案】4. D 5. C 6. C
【解析】
【4题详解】
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体组成并沿谷地或山坡缓慢移动的混合体,常见形态有舍状和叶状等。它的形态主要是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滑动形成,因而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D正确;纬度位置主要影响的是热量,进而影响冰川的体量,对冰川的形态影响小,A错误;海陆位置主要影响的是降水,进而影响冰川的体量,对冰川的形态影响小,B错误;冰岩比重会影响冰川的体量,也会影响石冰川的滑落速度,对石冰川的形态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岩屑堆主要是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过程中,将岩体碎屑带到低处,冰川融化后,岩屑堆积而成,其本质是冰碛堆积物;所以其形成过程应该为①冰川运动④吸纳碎屑②冰体融化③碎屑堆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材料显示,石冰川主要由岩石碎屑层和冰岩混合层组成,且岩石碎屑层覆盖在冰岩混合层上方,这样表层岩石碎屑就阻隔了冰岩混合层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起到了隔热效果,使得石冰川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弱于冰川,C正确;冰川分布区与石冰川分布区海拔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差异小,A错误;石冰川内部冰体的确储量较少,掺杂有岩体碎屑,这样会使得石冰川温度变化更剧烈,受外部气温的影响更大,B错误;石冰川前端主要分布为岩屑堆,植被覆盖少,调节气温能力弱,D错误;故选C。
【点睛】冰川地貌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在高山高纬度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形成冰斗,角峰等冰川侵蚀地貌;山下低平地区,冰川消融后,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平原等冰川堆积地貌。
亚速海海域季盛行偏北风,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黑海相比,亚速海( )
A. 面积更大B. 水温更高C. 盐度更低D. 冬季航运更繁忙
8. 近年来亚速海盐度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B. 填海造陆C. 入海河流量减小D. 刻赤海峡修建堤坝
9. 自然状态下,亚速海西海岸和刻赤海峡的表层海流对应的流向分别为( )
A. 向南向北B. 向南向南C. 向北向南D. 向北向北
【答案】7. C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黑海面积更大,A错;与黑海相比,亚速海水城面积更小,纬度更高,水温应该更低,B错;亚速海有两条河流注入,且海域较封闭,盐度更低,C对;结合材料,亚速海海域冬季盛行偏北风,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加上冬季河流封冻,难以航运,D错。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入亚速海的两条河流附近人口较多,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引更多的河流水用于生产生活,所以注入亚速海的河流水变少,导致亚速海盐度上升,C对;气候变暖对亚速海盐度有一定的影响“蒸发量大也能够增加海水的盐度”,但不是近年来亚速海盐度明显升高主要原因,A错;填海造陆对速海盐度影响不大,B错;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亚速海的盐度一般低于黑海,亚速海盐度升高一般是黑海海水大量进入所致,修建堤坝会阻止黑海海水进入亚速海,使亚速海盐度降低,D错。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冬季盛行偏北风,亚速海西岸表层海流应向南流;刻赤海峡因两海区盐度差异,为密度流,表层海流由盐度低、水面高的亚速海海区,流向盐度高、水面低的黑海海区,也是向南,B对,ACD错。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盐度低。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据等压线推测,该日最接近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
A. 惊蛰B. 小暑C. 寒露D. 立冬
11. 判断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B. 偏西风
C. 西南风D. 偏北风
12. 该日,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 巴西高原草木繁茂B.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C.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低值期D. 澳大利亚小麦正忙收割
【答案】10. B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澳大利亚陆地气压高于海洋,且有高压中心,可判断应该为澳大利亚冬季。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与我国季节相反,故我国应该处于夏季。因此最有可能是小暑节气,B正确,惊蛰是春季节气,寒露是秋季节气,立冬为冬季节气,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可知,甲地西北方为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垂直于等压线,由西北指向东南,该地位于南半球,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可判断出其风向为偏西风,B对,ACD错。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此季节为南半球的冬季,因此巴西高原应该呈现一片枯黄的景象,A错误;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正值雨季,长江入海径流量大,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较低,C正确;澳大利亚主要种植冬小麦,此时小麦刚播种不久,D错误。故选C。
【点睛】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的地点和时间不同引起的。因为地轴的倾斜和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光和热就多一些,为夏季,南半球则为冬季。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间歇性上升时,会形成多级阶地。下图为科考队绘制的某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高阶地与中低阶地坡度相差较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地壳上升高度不同B. 地壳上升速度不同
C. 河流流量不同D. 风力大小不同
14. 该地中阶地地形相对平缓,但岩层物质不同,推测其原因是( )
A. 前期抬升快,后期抬升慢
B. 前期地表坡度大,后期地表坡度小
C. 前期河流流量大,后期河流流量小
D. 前期上游多沙丘沙,后期上游多粉沙和黏粒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处地壳间歇上升,高阶地地势起伏大,中、低阶地地势相对平坦,是因为高阶地先形成,海拔比周围地区高,最先受到外力侵蚀,发展为陡坡。中、低阶地后形成,坡度低,受侵蚀程度较弱,地势相对平坦。因此,地壳上升高度不同是导致高低阶地内部坡度差异的主要原因,A正确;地壳上升的速度无法影响阶地坡度,B错误;河流流量对地壳上升无影响,C错误;高阶地与中低阶地的风力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中阶地岩层的组成物质不同,可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堆积物,与上游地区的存在物质没有关系,D错误;中阶地地势起伏不大,说明与坡地上升速度和坡度影响关系较小,AB错误;其原因应是流量变化的作用,前期河流流量大,流水携带粉砂—黏粒堆积,后期随着流量减小,区域气候转干,风沙活动增强,堆积沙丘沙,使得岩层物质不同,C正确。故选C。
【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江苏海洋资源丰富,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为此,江苏着力推动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图为“江苏省海洋经济隆起带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江苏沿海三市( )
A. 岸线长度相当B. 深水良港遍布C. 滩涂资源丰富D. 淡水资源欠丰
16. 与苏南比,制约沿海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B. 交通条件C. 开放政策D. 劳力素质
17. 推动江苏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 增建沿海港口,促进要素流动B. 大力围滩造陆,增加土地资源
C. 加快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D. 建设油气基地,缓解能源不足
【答案】15. C 16. B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示海岸线分布可知江苏沿海的海岸线分布相对平直,这说明沿海地区泥沙淤积较为严重,海岸类型主要为淤泥质海岸,海水较浅,少深水良港,多沿海滩涂,B错误,C正确;盐城市的海岸线长度明显长于连云港,A错误;江苏沿海三市地处沿海,水汽来源充足,是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水资源并不缺乏,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苏南位于长江三角的核心地带,北濒黄金水道长江,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属于上海1小时辐射圈内),交通便捷,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国内外流动便捷,经济发展迅速,而苏北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且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弱,所以相对于苏南地区发展较慢,B正确;苏北地区拥有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短缺的江苏以及华东地区具有重要地位,A错误;开放政策在一省之内差异不大,C错误;没有信息说明苏北地区的劳动力素质较苏南地区差,无法判断,排除D。故选B。
【17题详解】
由于江苏省的海岸类型多为淤泥质海岸,港口条件并不是优势,增建沿海港口对推动经济发展作用有限,A错误;大力围滩造陆会破坏沿海生态环境,B错误;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产业的推动,这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助推江苏省产业转型,C正确;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并不充足,况且能源产业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D错误。故选C。
【点睛】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江苏省的经济重要引擎。苏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较为完善,主要以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为主。苏北地区的农业也发展迅速,主要以稻谷、油料、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
仓储会员店是一种以中高收入人群为目标顾客,实行储销一体、批零兼营的零售业态。仓储会员店营业面积大,选址通常在城郊的交通要道。随着独身、小家庭数量的增多,为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部分外国仓储会员店一改本国模式,在选址上门店变小、更靠近市区,在选品上缩减商品品类,改小包装。依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8. 外国仓储会员店将商品包装改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提高商品利润B. 减少物流成本C. 方便商品存储D. 消费群体变化
19. 外国仓储会员店在我国不惜缩小门店规模,靠近市区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 靠近市场B. 减少地租C. 便利交通D. 加大宣传
【答案】18. D 19. A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独生小家庭数量的增多,为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因此将商品品类缩减,改小包装,D正确;将商品包装改小并没有明显提高商品利润,也没有减少物流成本,并没有方便商品储存,排除ABC。故选D。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外国仓储会员店在我国不惜缩小门店规模,靠近市区布局,主要原因在于市区人口流量较大,便于接近消费市场,A正确;市区地租水平较高,排除B;市区交通较为便利,同时有利于加大宣传,但不是靠近市区布局的主要目的,排除CD。故选A。
【点睛】服务业区位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劳动力、人才和科技创新、交通运输条件、信息化水平、地价和企业竞争能力、生态环境、政策等方面。其中,市场、交通等人文因素是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横断山区南部腹地,地形垂直分异显著,分为低山区(海拔低于800m)、中山区(海拔800~2000m)、中高山区(海拔1420~2000m)和高山区(海拔高于2000m)。区域内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哈尼族、彝族、傣族等民族在此交错分布,聚落间交流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元江干、支流沿岸聚落分布显著不同,最可能是干流沿岸( )
A. 全年多雨,洪涝多B. 雨林广布,沼泽多C. 气候干热,稻田少D. 地势陡峻,平地少
21. 图示聚落之间交流频繁,说明该流域内( )
A. 文化相近、世代繁衍B. 聚落开放、山水相连
C. 山岭不高、水流平缓D. 商贸频繁、语言相通
22. 推测该流域的稻田主要分布在( )
A. 中低山区B. 中山区、高山区C. 高山区D. 中山区、中高山区
【答案】20. C 21. C 22. D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图像信息显示,元江干流沿岸聚落数量低于海拔较高的地方。由材料“区域内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哈尼族、彝族、傣族等民族在此交错分布”可知,水稻种植业是该地区聚落存续的基本生计条件。元江干流沿岸处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干热,稻田有限,限制聚落的形成与发育,C正确,A错误;元江干流相对于支流,地势较低缓,D错误;沼泽地多发于低平的平原地区,B错误。所以选C。
【21题详解】
已知山高谷深的地形格局会阻隔人们的交往,图示流域聚落交流频繁,说明哀牢山虽山岭纵横却相对低矮,虽水网密布却非浩荡湍流,不同民族得以相互交流,以共同的稻作基础形成相似的人居环境,C正确;区域内有哈尼、彝、傣等民族,文化相差较大,A错误;图中聚落多位于山间河谷,盆地,受地形的影响,不是很开放,B错误;区域内多少数民族,南方少数民族方言繁杂,D错误。所以选C。
【22题详解】
由上面分析,该区域度干热谷,低于800m的低山地区降水少、气温高而蒸发旺盛,高于2000m的高山区降水虽多但气温太低,两区间的梯田都很少;800~2000m之间的中山区、1420~2000m之间的中高山区,降水增多,热量适宜,具备适宜水稻生长的水热条件,梯田主要分布于此区间,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二、综合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印度南部夏季一日内往往出现两轮降水云团东移的现象。西高止山脉西坡下午降水强度最大,其降水云团向东越过山脊后东移,降水强度逐渐减弱。夜间,东海岸附近形成另一降水云团,云团东移入海,强度逐渐增大,直到日出之后再减弱。下图示意印度南部沿11°N一日内两轮降水云团的形成及移动。
(1)简析西高止山脉西坡下午形成最大降水强度的条件。
(2)分析下午降水云团在东移过程中降水强度逐渐减弱的原因。
(3)说明夜间东海岸降水云团的形成及加强的过程。
【答案】(1)(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地面辐射加热大气需要时间,下午气温最高,对流最强;下午太阳位于西侧,西坡太阳实际照射角度大,温度高;近地面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由山麓吹向山坡的局地风,加强西南季风,抬升更显著。
(2)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东移过程中水汽减少;地表海拔逐渐降低,云团距离地面(热源)越远,雨滴在下降过程中易被蒸发;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对流减弱。
(3)夜晚,山坡降温,近地面气流下沉,冷空气堆积,周边气流上升补偿;上升气流与越过山脊的西南季风相遇辐合,形成降水云团;在西南季风的驱动下,降水云团东移入海;夜晚,海上温度比陆地高,对流较强,降水云团增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南部沿11°N一日内两轮降水云团的形成及移动,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降水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降温过程,凝结核;由所学知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地面辐射加热大气需要时间,故下午气温最高,空气对流运动最强;下午太阳位于西侧,西坡太阳实际照射角度大,温度高,气流上升;读图可知,近地面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足,由山麓吹向山坡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同时加强西南季风,抬升更显著,降水强度大。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由西南季风携带水汽东移,在东移过程中水汽逐渐减少;降水云团向东越过山脊后东移,地表海拔逐渐降低,云团距离地面(热源)越远,雨滴在下降过程中易被蒸发;下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气温降低,对流减弱。
【小问3详解】
夜晚,山坡降温速度快,近地面气流下沉,冷空气堆积,周边气流上升补偿;读图可知,上升气流与越过山脊的西南季风相遇辐合,上升过程中气温较低,形成降水云团;在西南季风的驱动下,从23:30到05:30降水云团东移入海;夜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上温度比陆地高,对流较强,降水云团增强。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部黄河上游,是华北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具有“葡萄之乡”“乌金之海”等美誉。乌海市已探明矿藏37种,其中煤炭资源累计查明储量33.45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乌海市从195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城市以工矿和企业为中心布局,2010年乌海市第二产业比重高达71.7%,以煤炭、化工、电力、特色冶金等资源型产业为主。2011年乌海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走上了产业转型之路。基于自然优势和种植基础,乌海市不断壮大葡萄种植业和加工业,打造葡萄和葡萄酒品牌,举办中国乌海·红酒文化节,加强葡萄酒文化对外交流。下图示意乌海市地理位置。
(1)分析乌海市成为全国重要煤炭基地的有利条件。
(2)阐述乌海市发展资源型产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3)简述乌海市产业转型选择发展葡萄产业的原因。
【答案】(1)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好;临近华北地区,距离煤炭消费市场近;中国煤炭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临近黄河,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为华北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陆路运输便利;沙漠广布,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2)以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主,大气、土壤、水污染严重;开采矿藏破坏地表,易引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3)临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当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上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所产葡萄品质较高;葡萄可加工为葡萄酒,继而发展葡萄酒文化产业,产业链较长,经济效益较高;市场对葡萄加工产品需求较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乌海市煤炭资源开发及其产业转型升级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开发的不利影响以及产业转型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乌海市成为全国重要煤炭基地的有利条件即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既要分析自然因素也要分析人文因素。自然方面,由材料“乌海市已探明矿藏37种,其中煤炭资源累计查明储量33.45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可知,乌海市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好;读图可知,临近黄河,黄河可以为煤炭基地的建设提供充足水源;乌海是周边沙漠广布,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人文方面,此处临近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煤炭的需求量大,煤炭消费市场距离近;此外,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始终占据较大比例,国内市场化广阔;且此处为华北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陆路运输便利。
【小问2详解】
题目要求从“生态环境”角度来分析乌海市发展资源型产业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则主要从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来进行逐阶段的分析。首先,乌海市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周边植被覆盖率低,开采煤炭等矿产资源,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其次,开采地下煤炭等矿产资源会造成地下空洞,引起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利用以及基于此发展的工业多为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三废排放量大,会造成大气、土壤、水等污染。
【小问3详解】
乌海市产业转型选择发展葡萄产业的原因即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文因素。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乌海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乌海市临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由材料可知,乌海是发展葡萄产业不仅有自然优势,还有种植基础,说明其葡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材料中提及乌海市打造葡萄和葡萄酒品牌,举办中国乌海·红酒文化节,加强葡萄酒文化对外交流,则其发展葡萄产业的原因还有葡萄可加工为葡萄酒,继而发展葡萄酒文化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再者,市场对葡萄以及葡萄酒的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初,阿根廷铁路通车里程近3万千米,内陆大量农产品通过铁路运至港口然后海运出口,
阿根廷当时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铁路私有化后,管理维护不善,事故频发,农产品运至港口大多选择公路运输,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2011年,阿根廷实施铁路振兴计划,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中企承担了连接首都和北部重镇萨尔塔、穿越农业主产区铁路线的升级改造。2019年该铁路线升级改造完工后,货运列车时速提至70千米以上,运力增长数倍。
(1)归纳阿根廷图示区域铁路线布局的特点。
(2)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阿根廷内陆农产品运至港口基本放弃铁路运输的原因。
(3)说明阿根廷改造中铁路升级完工后对提高沿线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益处。
【答案】25. 线路密度大;线路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线路少),多连接内陆和港口。
26. (私有化后)铁路及配套设施年久失修,事故多;铁路运输缺乏统一调度管理,速度慢;运输效率低(成本高),灵活性差。
27. 运输能力提高,运输线路和能源消耗减少,缩短运输时间和库存时间,农产品运输及库存成本降低,从而使农产品销售价格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一带一路”、阿根廷铁路建设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阿根廷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及其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铁路线的特征描述,可从密度(不同方位)、线路走向、布局等方面进行描述。从图上信息可知,该区域的铁路密度大,且呈现南密北疏的特点;线路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线路少);多连接内陆和港口。
【小问2详解】
放弃铁路运输的原因主要从铁路运输的特点分析。从材料可知,阿根廷铁路私有化后,管理维护不善,事故频发,设备陈旧,运行速度慢,运输成本高,灵活性差,很多农产品被迫放弃铁路运输而选择公路运输。
【小问3详解】
铁路建设对农产品的作用从运输量、运输速度等角度分析,铁路改造完工后,通行能力增强,运行速度提高,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运输效率的提高,节约能耗,降低运输成本,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运输效率的提高,缩短运输时间和库存时间,降低成本,从而使农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湖南省攸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攸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攸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攸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A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A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A卷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地理试卷A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