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 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七个重难点突破)(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4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七个重难点突破)(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6立体几何的最值、范围问题(强化训练)(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7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六个混淆易错点)(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3.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九个重难点突破)(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5空间向量的探索性问题(强化训练)(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5空间向量的探索性问题(强化训练)(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5空间向量的探索性问题强化训练原卷版doc、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5空间向量的探索性问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一平行中的探索性问题
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面,底面为正方形.
(1)求证:面;
(2)已知,在棱上是否存在一点,使面,如果存在请确定点的位置,并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点为线段的中点时,面,理由见解析
【分析】(1)通过证明和即可证明面.
(2)由几何知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点在棱上,设出正方形边长,的长,进而表达出点坐标,通过面解出点坐标,即可确定点的位置.
【详解】(1)在四棱锥中,面,面,面,
∴,,
在正方形中,,
∵面,面,面,,
∴面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
设,
则
∴,,,,
∴,
在面中,,,
设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即,解得,
当时,,即,
若面,则,
∴,
解得:,
∴,
∴当点为线段的中点时,面.
2.如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是,点为侧棱上的点.
(1)求正四棱锥的体积;
(2)若平面,求二面角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侧棱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答案】(1)
(2)
(3)当时,平面.
【分析】(1)作出辅助线,找到正四棱锥的高,并求出长度,利用锥体体积公式求出答案;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二面角的大小;
(3)在第二问的基础上,设,通过得到的坐标,结合求出的值,求出答案.
【详解】(1)连接BD与AC相交于点O,连接SO,
因为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是,
所以SO⊥平面ABCD,,
即SO为正四棱锥的高,
故正四棱锥的高,
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
(2)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轴、轴正方向,
建立坐标系如图.由(1)知高.
于是,
,,
故,从而,
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锐角,设所求二面角为,
则,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3)在棱上存在一点使平面.
由(2)得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且,设,
则,
而,即当时,,
而不在平面内,故平面.
3.已知直角梯形中,,,,,,为的中点,,如图,将四边形沿向上翻折,使得平面平面.
(1)在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为的中点时,平面,证明见解析;
(2)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分析】(1)取的中点为, 证明,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平面;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1)当点为的中点时,平面,证明如下:
由已知,
所以四边形为矩形,
所以,,
已知,点为的中点,则,
又,,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所以在上存在一点,使得平面;
’
(2)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又,
以点为原点,分别以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所以,故,
取,可得,
所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所以,故,
取,可得,
所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则,观察图象可得,
所以.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4.如图,直三棱柱中,,D是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3)在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2)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3)存在点,使得平面,此时.
【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直线与的方向向量,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求夹角;
(2)求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求结论;
(3)设,再求的坐标,由条件列方程求,由此可得结论.
【详解】(1)以点为原点,以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
所以,,
所以,
设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则,
又,所以,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2)因为,,,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故,
令,则,,
所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
观察图象可得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3)假设存在点,使得平面,
设,
因为,,,
则,所以,又
所以,
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已知,所以,
所以,
所以存在点,使得平面,此时.
5.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企业不仅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更需要努力培育工人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是传承工艺、革新技术的重要基石.如图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是正方形,平面,,点,是,的中点.
(1)若要经过点和棱将木料锯开,在木料表面应该怎样画线,请说明理由并计算截面周长;
(2)若要经过点B,E,F将木料锯开,在木料表面应该怎样画线,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
(2)详见解析.
【分析】(1)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设的中点为,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得就是应画的线,然后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结合条件可得截面周长;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平面的法向量,设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的位置,进而即得.
【详解】(1)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
设平面平面,则,
设的中点为,连接,则,又,
所以,即为,就是应画的线,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即截面为直角梯形,又,
所以,,
所以,截面周长为;
(2)以点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令,可得,
设平面,设,又,
∴,,
由,可得,即,
即为的三等分点,连接,即就是应画的线.
6.如图,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柱中,侧棱底面,为的中点,且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证:;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平面?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当F满足时,有平面.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平面,即可证明;
(2)建立空间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即可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结合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取的中点,连结,,
∵,∴,
∵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
∴四边形为正方形,∴,
又,为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平面,由平面,∴.
(2)∵平面平面,且,
∴平面,∴,
由,,两两垂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
则,,
∴,
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3)存在,且时,有平面,
证明如下:由,,
∴,,
设平面FBD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
∵,即,
∵平面,∴平面.
即当满足时,有平面.
7.如图1,在平面内,ABCD是且的菱形,和都是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分别沿,折起,使与重合于点.设直线过点且垂直于菱形所在的平面,点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位于平面同侧(图2).
(1)设二面角的大小为,若,求线段的长的取值范围;
(2)若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平面平面,求与BE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证明:当时,恒有.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设菱形的中心为,以为原点,对角线,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得到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从而得到二面角的余弦值的表达式,再根据其范围,得到的范围;
(2)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点,令,从而得到点坐标,得到∥平面,则,得到等式,解出.
【详解】(1)因为,平面,故平面,
设菱形的中心为,以为原点,对角线,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令得.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令得.
二面角的大小为,由题设可得.
,,
,整理得且,
又,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2)设BE=t,t>0,,
令,则,
解得,则,
,,
且,则为平行四边形,从而,
平面,平面,得平面,
由平面平面,得平面,,
,化简得:,(ta),即,
所以当0<t<a时,,即当时,恒有.
8.如图,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侧面是等边三角形,.
(1)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设为侧棱上一点,四边形是过两点的截面,且平面,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求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
(2)在侧棱PD上存在点Q且当时,使得平面BEQF⊥平面PAD.
【分析】对于(1),取AB中点为H,先由条件证得PH⊥平面ABCD,后可得答案.
对于(2),由(1)分析可知AB⊥AC,建立以A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找到平面BEQF,平面PAD法向量,后可得答案.
【详解】(1)证明:取棱AB长的一半为单位长度.
则在中,AB=2,BC=4,∠ABC=60°,根据余弦定理,
得
得,故AB⊥AC.
又PB⊥AC,PB∩AB=B,平面PAB,AB平面PAB,故AC⊥平面PAB.
又平面ABCD,AC⊥平面PAB,则平面ABCD⊥平面PAB.
取AB中点H,连接PH,CH.
因是等边三角形,则PH⊥AB,又PH 平面PAB,
平面ABCD 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故PH⊥平面ABCD.
得∠PCH是CP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在直角三角形中,,
,.
故,即为所求.
(2)假设存在点Q,使得平面BEQF⊥平面PAD.
如图,以A为原点,分别以为x,y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
,
设是平面PAD的法向量,则
,取.
设,其中.
则
连接EF,因AC∥平面BEQF,,平面PAC∩平面BEQF=EF,
故AC∥EF,则取与同向的单位向量.
设是平面BEQF的法向量,
则,
取.
由平面BEQF⊥平面PAD,知,有,解得.
故在侧棱PD上存在点Q且当时,使得平面BEQF⊥平面PA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涉及线面角,及立体几何中的动点问题.对于(1),关键能在各种线面关系中做出相应线面角的平面角.对于(2),求动平面的法向量时,可利用线面平行关系找到动平面内向量的共线向量.
题型二垂直中的探索性问题
9.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满足PB⊥平面ABCD,且AB=3,PB=4.
(1)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
(2)线段BP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DE⊥平面PAC,若存在,求出该点位置,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答案】(1);
(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分析】(1)利用等积法,根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结合条件即得;
(2)利用坐标法,设,结合条件可得,进而即得.
【详解】(1)由题意,,
由PB⊥平面ABCD,PB⊂平面PBC,
可得平面PBC⊥平面ABCD,
而DC⊥BC,且平面平面,平面ABCD,
∴DC⊥平面PBC,平面PBC,
可得DC⊥PC,
∵CD=3,PC=,
∴,
设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h,则,
即h=,
∴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2)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C、BA、B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3,3,0),C(3,0,0),P(0,0,4),
设,则,,
若DE⊥平面PAC,则,
解得,不合题意,
故线段BP上不存在点E,使得DE⊥平面PAC.
10.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1D1,A1A的中点.
(1)求证:BC1∥平面CEF;
(2)在棱A1B1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EG⊥CE?若存在,求A1G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
【分析】(1)连结AD1,则FE∥BC1,由此能证明BC1∥平面CEF.
(2)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在棱A1B1上存在点G,使得EG⊥CE,且.
【详解】(1)连结AD1,则BC1∥AD1,AD1∥FE,∴FE∥BC1,
∵FE⊂面CEF,BC1⊄面CFE,
∴BC1∥平面CEF.
(2)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假设棱A1B1上是存在点G,使得EG⊥CE,设A1G=λ(0≤λ≤1),
则G(1,λ,1),,C(0,1,0),
,,
∵EG⊥CE,∴, 解得.
∴在棱A1B1上存在点G,使得EG⊥CE,且.
11.如图,在三棱柱中,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平面,,,点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
(3)证明: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并求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分析】(1)连接,,记两直线的交点为,证明,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平面;
(2)证明,,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平面;
(3) 以为原点,,,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由垂直关系列方程求出即可.
【详解】(1)连接,,记两直线的交点为,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为的中点,又点为的中点,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因为,,,所以,所以,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3)因为平面,,故以为原点,,,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设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且, 则,
所以,
因为,若,则,解得:,
所以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且.
12.正△ABC的边长为2,CD是AB边上的高,E、F分别是AC和BC边的中点,先将△ABC沿CD翻折成直二面角.
(1)求二面角E-DF-C的余弦值;
(2)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一点,使AP⊥DE?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
(2)在线段BC上存在点,使,证明见解析.
【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结合向量夹角公式可求二面角E-DF-C的余弦值;
(2)设,由条件列方程求点坐标即可.
【详解】(1)由已知,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二面角为直二面角,所以,
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设平面EDF的法向量为,则,即,
取,则,
所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又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二面角E-DF-C的余弦值为.
(2)设,则,
因为,
所以,
∴,
又,,
∵,
∴,
∴,
把代入上式得,
∴,
∴,
∴在线段BC上存在点,使AP⊥DE.
13.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CD,平面ABCD,且,E为BC的中点.
(1)证明:平面ABCD
(2)在线段AN上是否存在点S,使得平面AMN,如果存在,求出线段AS的长度.
【答案】(1)证明过程见详解
(2)
【分析】(1)连接,由题意可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证明;
(2)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相关点的坐标,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
使得平面,求得的坐标,可设,由平面可得关于的方程组,
解得的值,可得的坐标以及的值,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1)证明,连接,
因为平面ABCD,平面ABCD,
所以,又因为,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平面,,所以平面ABCD.
(2)由题意知:两两垂直,以点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平面,连接,设,
因为,,
所以,则,
由平面可得,,即,解得:,
此时,,
故当时,平面.
14.如图,在长方体中,点为的中点,且,,点在线段上.
(1)问:是否存在一点,使得直线平面?若存在,请指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是线段的中点,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
【答案】(1)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2)
【分析】(1)假设直线平面,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则有,进而可证明,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证明不成立;(2)分别以,,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法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即可.
【详解】(1)不存在.
理由如下:若直线平面,则必有.
如图,连接,假设,
因为平面,所以,
又因为,所以平面,
所以,显然不成立,
所以线段上不存在点,使得直线平面.
(2)分别以,,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易知点,,,,,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令,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令,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
所以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1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是PA的中点.
(1)求证:平面BDE.
(2)若直线BE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PA的长度.
(3)若PA=2,线段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AF⊥平面BDE?若存在,求出PF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PA长为2或4
(3)存在,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平面ADP,进而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求出平面BDE的法向量,再证明即可;
(2)由(1),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得出,再根据线面角的向量方法求解可得或;
(3)令,再根据,与平行列式求解,进而根据空间向量模长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1)因为平面ABCD,平面ABCD,所以.
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
又,且平面ADP,所以平面ADP.
如图,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则,,,,,,
所以,,.
设平面BDE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得.
由题意得.
因为平面BDE,所以平面BDE.
(2)由(1)知,,.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得,
又,
设直线BE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
则,解得或,所以PA长为2或4.
(3)存在,理由如下:因为,所以,
令,所以,
,,
所以,解得,则,
故.
16.如图所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垂直平面,且.
(1)证明:;
(2)在平面内寻求一点,使得平面,求此时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即可证明;
(2)根据四点共面、线面垂直等求出点的坐标,再利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即可求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弦值.
【详解】(1)因为,、都垂直平面,如图,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则,故;
(2)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令,则
设,则,由于平面,所以,则,所以,即,
又平面,故存在实数,且满足,使得,
故,解得,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又
则,令,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又
则,令,则,
所以,所以
则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弦值为.
题型三夹角中的探索性问题
17.在三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棱的中点,且与底面所成角为,点为线段上一动点.
(1)求证:;
(2)是否存在点,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求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且点为的中点
【分析】(1)证明出,,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平面,再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
(2)分析可知,平面,,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点,其中,利用空间向量法可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证明:连接,为等边三角形,为的中点,则,
因为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点,则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2)解:因为平面,,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平面,所以,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则、、,设点,其中,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则,
由已知可得,可得,
,解得,即点.
因此,当点为的中点时,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8.如图,在中,,为边上一动点,交于点,现将沿翻折至.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且,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不包括端点),使得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
【分析】(1)由条件证明,,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平面,根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平面平面;
(2)证明平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平面的法向量,由条件列方程求即可.
【详解】(1)因为,,
所以,所以,
所以,又因为,
,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因为,,∴,
又∵,,平面,
∴平面,
∴、、两两垂直,以点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
所以.
则,,,,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
,
,
设平面法向量为,
则,所以,
取,则,,
故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
解得,符合题意
即,∴.
【点睛】
19.四棱锥中,侧面底面,,底面是直角梯形,,,,.
(1)求证: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侧棱上是否存在异于端点的一点,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存在,且
【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推导出平面,可得出,利用勾股定理推导出,再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
(2)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设,其中,利用空间向量法可得出关于的等式,结合可求得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取的中点,连接,
在直角梯形中,,,,,
因为为的中点,则,且,
所以,四边形为正方形,所以,,且,
所以,,,
因为,所以,,故,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2)解:因为平面,,
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由(1)知平面,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因为,则,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解:设,其中,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可得,
因为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则,
整理可得,因为,解得,
且当时,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锐角,
因此,侧棱上存在异于端点的一点,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为,且.
20.如图,圆柱的轴截面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下底面圆的一条弦交于点,其中.
(1)证明:平面平面;
(2)判断上底面圆周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求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点,的长为.
【分析】(1)将面面垂直转化为平面,根据圆和圆柱的性质可证;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可解.
【详解】(1)证明:由题意可知:在下底面圆中,为直径.
因为
所以为弦的中点,且.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
设平面交圆柱上底面于,交于点.
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分别以下底面垂直于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因为,底面圆半径为3,所以.
则,设.
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即:
令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即:
令可得
所以
化简得,解得:或(舍).
即:.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且为的中点.
所以.
所以存在点,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为的长为.
21.如图,四棱锥,平面,且,,,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3)线段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若存在,请指出点E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详解;
(2);
(3)存在,点与点重合.
【分析】(1)取中点为,连结.由已知可得出,,进而可得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进而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
(2)以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由已知可得即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然后根据向量法,即可求出结果;
(3).然后表示出,根据向量法求出线面角.令,整理即可得出的值.
【详解】(1)如图1,取中点为,连结.
因为是中点,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因为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是中点,
所以,所以,所以.
则在四边形中,有,,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
由已知平面,平面,
所以,.
以点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的直线为轴,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有,取,可得,
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平面,所以即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
所以,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
(3)存在,当点与点重合时,满足条件.
设.
由(2)知,,所以,
所以.
又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令,整理可得,,
解得或(舍去).
所以,,即当点与点重合时,满足条件.
22.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若存在,求出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
【分析】(1)先证明,结合,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定义证明,取中点G,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证明平面,由此可得,最后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平面;
【详解】(1)为等边三角形,D为中点,
,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
取中点G,连接,
为等边三角形,
,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
与相交,,平面,
平面;
(2)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x轴,y轴,过C且与平行的直线为z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设,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所以,
取,可得,
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解得,此时,
在线段上存在点F使得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且.
23.已知底面是正方形,平面,,,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3)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存在;或
【分析】(1)法一:分别取、的中点、,连接、、,证明出平面平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可证得结论成立;
法二:以点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证得结论成立;
(2)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3)假设存在点,使得,其中,求出向量的坐标,利用空间向量法可得出关于的方程,解之即可.
【详解】(1)证明:法一:分别取、的中点、,连接、、,
由题意可知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点、、、四点共面,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法二:因为为正方形,且平面,所以、、两两互相垂直,
以点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所以,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2)解: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取,可得,
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与平面夹角为,
则,
所以平面与平面夹角余弦值为;
(3)解:假设存在点,使得,其中,
则,
由(2)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题意可得,
整理可得.即,
因为,解得或,所以,或.
24.如图,正三棱柱中,,点为线段上一点(含端点).
(1)当为的中点时,求证:平面
(2)是否存在一点,使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
【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方法证明,结合,化简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平面;
(2) 设,,求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求两向量的夹角余弦,由条件列方程求即可.
【详解】(1)由已知,平面,为等边三角形,
以点为原点,为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作轴,,,
则,
则,
而
∴
∴
由菱形性质知
∵平面,平面,
∴平面;
(2)由(1),,
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则
所以,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取可得,,
所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与平面所成角为,则
解得:或(均符合题意)
所以存在一点,,使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题型四距离中的探索性问题
25.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中,侧面为长方形,,,,.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T,使得点T到直线的距离是,若存在求的长,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存在,
【详解】(1)由于,所以,
根据直三棱柱的性质可知,由于,所以平面,
由于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设N是的中点,连接,则,MA,MB,MN,两两相互垂直.
以M为空间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令,可得,
设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为,则;
(3)设,则,
过T作,则,
∵,
∴,
∴,∴或(舍)
∴.
26.如图,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E为PD的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大小;
(3)在侧棱PC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点F到平面AEC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存在;
【分析】(1)作出辅助线,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证明线线垂直;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求解二面角;
(3)设出F点坐标,用空间向量的点到平面距离公式进行求解.
【详解】(1)证明:连接BD,设BD与AC交于点O,
连接PO.因为,所以.
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则.
又,所以平面PBD,
因为平面PBD,所以.
(2)因为,所以,所以由(1)知平面ABCD,
以O为原点,,,的方向为x轴,y轴,z轴正方向,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所以,,,
设平面AEC的法向量,则,
即,令,则
平面ACD的法向量,,
所以二面角为;
(3)存在点F到平面AEC的距离为,理由如下:
由(2)得,,
设,则,
所以点F到平面AEC的距离,
解得,,所以.
27.图1是直角梯形ABCD,,,四边形ABCE是边长为4的菱形,并且,以BE为折痕将折起,使点C到达的位置,且,如图2.
(1)求证:平面平面ABED;
(2)在棱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到平面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析
(2)存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分析】(1)作出辅助线,得到⊥BE,⊥BE,且,由勾股定理逆定理求出AF⊥,从而证明出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出点P的坐标,从而得到线面角.
【详解】(1)取BE的中点F,连接AF,,
因为四边形ABCE是边长为4的菱形,并且,
所以均为等边三角形,
故⊥BE,⊥BE,且,
因为,所以,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F⊥,
又因为,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D,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ABED;
(2)以F为坐标原点,FA所在直线为x轴,FB所在直线为y轴,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
故,
解得:,
故,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故,
令,则,故,
其中
则,
解得:或(舍去),
则,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8.如图,在梯形中,,,分别是的中点,且交于点O,现将梯形沿对角线AC翻折成直二面角.
(1)证明:平面;
(2)证明:;
(3)若,试问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三棱锥的体积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存在,
【分析】(1)由中位线证明线线平行,进而证明线面平行;(2)作出辅助线,证明出线线垂直,利用题干中的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进而证明出线线垂直;(3)利用余弦定理得到,利用第二问结论和等体积法求出,利用体积之比得到线段之比.
【详解】(1)因为梯形中,,分别是的中点,且交于点O,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是的中点,故是△的中位线,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取得中点,连接
因为,CD=2,所以AG//DC,AG=DC,∴四边形ADCG是平行四边形,
∴CG=AD=2,∴CG=AG=GB,∴∠ACB=90°,即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
(3)存在点,得三棱锥的体积为,此时,理由如下:因为∠ADC=60°,则△AC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2,∠BAC=60°,因为,由余弦定理可得:,解得:,由(2)知:平面,所以,
又因为,所以,因为,所以,.
29.图是直角梯形,,,,,,,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的位置,且,如图.
(1)求证:平面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到平面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二面角的大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长度关系可证得为等边三角形,取中点,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和勾股定理可证得、,由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可证得结论;
(2)以为坐标原点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存在且,由共线向量可表示出点坐标,利用点到面的距离的向量求法可求得,进而由二面角的向量求法求得结果.
【详解】(1)在图中取中点,连接,,
,,,,,
,,,四边形为矩形,,
,又,为等边三角形;
又,为等边三角形;
在图中,取中点,连接,
为等边三角形,,,
,又,,,
又,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2)以为坐标原点,正方向为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棱上存在点且满足题意,
即,解得:,即,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令,则,
,
到平面的距离为,解得:,
,
又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又二面角为锐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为.
30.图1是直角梯形ABCD,,∠D=90°,四边形ABCE是边长为2的菱形,并且∠BCE=60°,以BE为折痕将△BCE折起,使点C到达的位置,且.
(1)求证:平面平面ABED.
(2)在棱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P到平面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直线EP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
【分析】(1)在图1中,连接,交于O,由几何关系可得,,结合图2易得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进而得证;
(2)以,, 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求得,同时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由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求得,进而求得,结合向量公式可求直线EP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如图所示:
在图1中,连接,交于O,因为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菱形,并且,所以,且.
在图 2 中, 相交直线 ,均与 垂直, 所以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因为 , 所以 ,,所以平面 平面 ;
(2)由 (1) 知, 分别以,, 为 x,y,z 轴建立如图 2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设 ,,
则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则, 即 , 取 ,
因为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
所以 , 解得 ,
则 , 所以 .
设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所以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31.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直角梯形,,,,为线段上一点.
(1)若,求证:平面;
(2)若,,异面直线与成角,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若存在请指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线段上存在点,为靠近或靠近的三等分点
【分析】(1)过点作,交于点,连接,通过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证明出平面,过点作交于点,并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利用空间向量法结合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求出的值,再利用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1)过点作,交于点,连接,
∵,∴,
∴,∴,
∵,∴,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
∵平面,平面,
∴平面;
(2)由异面直线与成角,即,
∵,,∴平面,
∵,过点作交于点,
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则,,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则,,
可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于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则,解得,
则,
假设线段上存在点,使得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设,
∴,
则,
∴,,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解得或,
所以线段上存在点,为靠近或靠近的三等分点时,使得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题型一
平行中的探索性问题
题型二
垂直中的探索性问题
题型三
夹角中的探索性问题
题型四
距离中的探索性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3.6求离心率(强化训练)(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36求离心率强化训练原卷版doc、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36求离心率强化训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6立体几何的最值、范围问题(强化训练)(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6立体几何的最值范围问题强化训练原卷版doc、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6立体几何的最值范围问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4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七个重难点突破)(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4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七个重难点突破原卷版doc、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重难点突破期末复习专题14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七个重难点突破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