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
最新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9 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9 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褶皱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重书本抓主干
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注重书中特别案例的学习,和特殊国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状况的学习。
2、重原理抓过程
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
3、勤归纳会比较
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把平时遇到的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平素总结,把知识归纳成一个系统。
4、多读图勤考虑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
5、重标准有条理
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考点19 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
考点热度 ★★★★☆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
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特别提示〗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而外营力(动力)主要有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三、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不易侵蚀常形成山。
③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特别提示〗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2)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
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②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3.火山
(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2)组成eq \b\lc\{\rc\ (\a\vs4\al\c1(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图文拓展]
1.构造地貌的形成
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叫构造地貌。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论从构造解释地貌,或从地貌分析构造,都必须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如图反映了向斜成山和断层地貌。
2.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eq \a\vs4\al(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部,碰撞挤压使亚欧板块隆起,形成青藏高原和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3.非洲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
非洲的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附近,因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了一个南北狭长的断陷盆地,积水成湖,因此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马拉维湖是由断层形成的。
考向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地表水平运动D.地表垂直运动
【答案】1.D
考向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主要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二、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
【答案】1.A 2.C
考向三 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2.板块运动边界类型
读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A.山地B.平原C.裂谷D.盆地
2.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
【答案】1.A 2.C
考向四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
1.常见的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
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C.③处是背斜山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
2.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
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答案】1.D 2.C
【解析】1.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故选D。
2.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故选C。
考向五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学科~网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I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答案】1.B 2.C
2.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C正确。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A错误;图中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B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D错误。故选C。
(2018届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等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2.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2018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右图)。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公斤。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据此完成3—4题。
3.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A.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B.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沉积岩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D.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
4.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A.岩石间风化差异B.海水的强烈侵蚀C.风力的搬运作用D.冰川的缓慢堆积
(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斯喀基拉海槽位于挪威西南海域,是大陆架上的水下谷地。读斯喀基拉海槽位置示意图,完成5—7题。
5.斯喀基拉海槽最深处约为
A.349米B.449米C.549米D.649米
6.导致挪威海岸线曲折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生物风化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7.斯喀基拉海槽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下俯冲B.地壳断裂下陷,海平面上升
C.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
(2018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0—3km,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于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有宽有窄。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下列大陆边缘属于上图中A类大陆边缘的是
A.我国东海岸B.墨西哥西海岸C.新西兰东海岸D.菲律宾东海岸
9.下列山脉属于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的是
A.阿特拉斯山脉B.西高止山脉C.安第斯山脉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10.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
①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 ②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 ③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 ④洋壳与洋壳张裂分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018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考试)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12.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D.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2018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13—14题。
13.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一沉积一断层B.沉积一断层一褶皱C.沉积一褶皱一断层D.断层一褶皱一沉积
14.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②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③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④岩浆喷发冷却成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15—16题。
15.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A.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B.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D.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
(2018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下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B.②地地形成因与喜马拉雅山成因相同
C.③处河流西岸可能采到金砂D.④处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18.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图中相关信息判断
A.①处河道河流侵蚀东岸B.①处河道形成与断层有关
C.①处河道比③处狭窄,①地位于③地上游D.①处流量一定大于③处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题。
4.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5—6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
(2018年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
8.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
(2017年天津卷)读图,回答第9题。
9.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
11.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
(2016年北京卷)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12题。
12.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2016年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题。
13.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 东侧大B.背斜 东侧小C.向斜 西侧大D.背斜 西侧小
(2016年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下题。
14.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2016年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回答15—16题。
15.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16.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
(2015年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17.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
(2015年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8—19题。
18.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19.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砂岩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D.安山岩 玄武岩
(2015年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0.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1.(2017年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考点冲关
【答案】1.B 2.A
【答案】3.C 4.A
【解析】3.寒武纪时,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材料中没有关于岩浆活动的提示,这里也不是岩浆活跃区,A、B错;根据材料,“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不是中生代,也不会有恐龙。故选C。
4.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导致石蛋依靠物不稳而滑落。这里没有海域,B错;贵州的风不大,风力不能搬运这些量大体重的石蛋,C错;这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冰川,D错。故选A。
【答案】5.C 6.B 7.D
7.斯喀基拉海槽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形成海槽,D对。该地位于板块内部,不是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A错;地壳断裂下陷、地壳抬升是内力作用,U形谷是外力作用形成,B、C错。故选D。
【答案】8.A 9.C 10.C
【解析】8.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C图)两大类。A图为稳定型,未处在大板块交界处,如我国东海岸。活动型(B图和C图),根据海底地貌为海沟,陆地构造地貌为边缘山脉或岛弧,此大陆边缘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图,B类型形成边缘山脉,像科迪勒拉山系(墨西哥西海岸包含在其中),C类型形成岛弧,如亚洲东部的岛弧链,(菲律宾群岛包含其中)、新西兰南北二岛。故选A。
9.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A阿特拉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B西高止山脉位于印度半岛为陆陆板块碰撞形成;C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洋板块碰撞;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故选C。
10.C类大陆边缘为岛弧,应为挤压边界,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故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故选C。
【答案】11.B 12.C
【解析】11.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是断块山,B对;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D错;根据图示指向标,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C错。故选B。
12.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C对,A、D错。图示区域地质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故选C。
【答案】13.C 14.B
【解析】13.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故选C。
14.图示是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没有岩浆活动现象。故选B。
【答案】15.C 16.D
【点睛】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廓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答案】17.C 18.B
【解析】17.①处为断层线,修水库容易渗漏.而且易引发地质灾害,A错误;②处为断块山,喜马拉雅山脉为褶皱山,B错误;③处为河流沉积岸,可能有金砂沉积,C正确;④处为向斜成山,D错误。故选C。
18.①处河道东岸有堆积物,则河流侵蚀西岸,A错误;根据海拔高度可知①处为河流下游,C错误;断层沿线河水容易渗漏,①处流量不一定大于③处,D错误;①处河流位于断层线上,B正确。故选B。
直通高考
【答案】1.A 2.C
【解析】1.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2.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答案】3.C
【解析】3.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答案】4.D
【答案】5.A 6.A
【解析】5.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选A。
6.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选A。
【答案】7.D 8.C
【解析】7.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D正确,A、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B错误。故选D。
8.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C正确。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差异、地壳运动差异应相似或相同,A、B、D错误。故选C。
【答案】9.B
【解析】9.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B正确、D错误。故选B。
【答案】10.B 11.B
【解析】10.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故选B。
11.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层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故选B。
【答案】12.D
【解析】12.读图可知,平顶海山为海底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由岩浆岩构成;顶部形态由外力作用形成;随着板块移动,平顶海山逐渐没入水下。故选D。
【答案】13.C
【答案】14.C
【解析】14.③描绘的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故选C。
【答案】15.A 16.A
【解析】15.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故选A。
16.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故选A。
【答案】17.A
【解析】17.图中X处有河流流经,可判断此处可能是谷地;由材料“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可确定为背斜。故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故选A。
【答案】18.C 19.A
【解析】18.据岩层新老关系及形态可知甲地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地地质构造为背斜。据地形剖面可知甲地为山峰,乙地为山谷。乙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故选C。
19.岩层①—⑧层理结构明显,最可能为沉积岩。故选A。
【答案】20.C
【解析】20.火山喷发是岩浆沿断层带上升、喷出地表的过程,故先有岩层断裂,再有岩浆喷发。喷发至地表的该矿物首先位于岩浆岩中,后受风化、侵蚀、搬运,最终堆积于河滩泥沙中。故选C。
21.【答案】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解析】据图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来源:学&科&网]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
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流水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
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戈壁
冰川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
波浪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风力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
波浪
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
沙滩、潟湖
冰川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内容
理论要点
①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是地壳活跃带
解释
与运用
板块张裂
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
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分类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
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从形
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
的新老
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地质
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1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1 大气的水平运动,共15页。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0 热力环流,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