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别在聊天句尾加“哈”了
①语言的移风易俗,背后是价值观的迁变。就像群聊里越来越多的“收到”,代表了越来越多的人其实不想收到。而屏幕里如同尾行游戏的“哈”,则暗喻了某种普遍又诡异的新型社交心理。
②第一个在句尾加“哈”的人是谁已经无据可查,关于为什么要加这个“哈”也是众口不一。有人说是源于大湾区方言,有人说是南方省份的口语,甚至还有人说这个习惯其实是泰语。职场人士认为在句子结尾说“哈”,就掌握了与甲方沟通的心灵代码。办公室老手培养新人的第一步,就是往他的公关语言芯片里植入“啊呢哈噻呦”,其中“哈”是最精髓的,可以同时传达出尊敬与谦卑两种社畜(在公司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必备的品质。
③在这种新型社交心理下,“哈”仿佛无所不能。但一句话不加“哈”,影不影响意思呢?不影响。句尾的“哈”增加了语言的数量,却没能增加语言的质量。如果说它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那就是人们试图用这个“哈”消解对话的严肃感。在线上沟通时,说“好”,担心别人觉得你生硬,说“好的”又觉得情绪不到位,最后就成了“好的哈”“好的吧”“好的呀”。句尾加“哈”,可以说是十分鲜明的时代产物。
④在前网络时代,人们句末最爱用的语气助词还是“啊”。“啊”与“哈”的区别在于:“啊”往往代表了一种确定性,而“哈”却停留在一种尺度上的试探。也就是说,随着网络技术对人与人交往方式的改写,人们逐渐失去了社交的尺度。
⑤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社交刚刚被搬上网络,最心动的瞬间就是一天也不见得响上一次的QQ特别关注提示。而现在非工作时间微信一响,第一反应是啥呢?是恐惧和抵触。工作和生活、公域和私域、亲密和客气的界限统统被技术打破,我们被线上社交绑架了。社交聊天,都要消耗精力,精力有限的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微信好友,我们只能用一套聊天方法论来提高社交效率。
⑥句尾加个“哈”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发明,一个“哈”概括了社交诚意,一个“哈”也敷衍了社交规矩。
⑦其实,以“万物皆可+哈”为标志,代表我们正在越来越接近一个“脸谱时代”。我们近两年频频遭遇的各种社交怪象、汉语异变,正是人民群众线上捏脸谱的过程。这个“哈”,就是脸谱化进程的阶段性成果。我们线上社交的文字表意会越来越趋近于emji(表情符号),指向为一种量化的、精准的情绪画像。
⑧“哈”的背后不是一个字,而是一张张情绪固定的脸。好处是快、容错率高。而坏处,也许是网上“哈”太多了,你在现实生活中反而笑不出来了。
⑨网络无疑正在重新塑造我们的社交形象、表达权利和语言习惯。社交的边界,消失了。
⑩甲方让你快点干活,嘱咐你“辛苦了”;你又赔着笑让乙方加个班,现实中,面容僵硬的你此时有了三头六臂,聊天框里敲击出了各种开怀大笑的emji以及热情洋溢的“哈”“好呢”等优美汉语。
⑪生活与工作越来越模糊了,凌晨2点睡觉和凌晨5点起床没啥区别了。只有那个“哈”,让你很清晰地意识到,又要干活了。
⑫一个社畜崩溃的时候,没有一个“哈”是无辜的。
(选文有删改)
1. 作者认为句尾加上“哈”暗喻了一种新型社交心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 可拉近与职场老手沟通的心灵距离。B. 可同时传达自己尊敬与谦卑的品质。
C. 可以消解与人对话的严肃感。D. 是对对方在一种尺度上的试探。
2. 人们在聊天时句尾加“哈”的社会原因,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现代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人们逐渐失去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B. 社交聊天需要耗费精力,人们需要用句尾加“哈”的聊天方式提高社交效率。
C. 句尾加个“哈”是了不起的发明,既概括了社交诚意,也敷衍了社交规矩。
D. 是脸谱化进程的阶段性成果,线上的社交文字表意指向为量化的、精准的情绪画像。
3. 结合全文内容,句尾加“哈”揭示了网络时代人们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1. A 2. C
3. 社交生活无时无处不在,人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心理压力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根据第②段“办公室老手培养新人的第一步,就是往他的公关语言芯片里植入‘啊呢哈噻呦’”,“哈”是职场老手培养新人的第一步,“可拉近与职场老手沟通的心灵距离”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文意;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根据第⑥段“句尾加个‘哈’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发明,一个‘哈’概括了社交诚意,一个‘哈’也敷衍了社交规矩”可知,句尾加个“哈”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发明,“句尾加个‘哈’是了不起的发明”不符合文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结合文章第②段“职场人士认为在句子结尾说‘哈’,就掌握了与甲方沟通的心灵代码。办公室老手培养新人的第一步,就是往他的公关语言芯片里植入‘啊呢哈噻呦’”,第③段“在线上沟通时,说‘好’,担心别人觉得你生硬,说‘好的’又觉得情绪不到位,最后就成了‘好的哈’‘好的吧’‘好的呀’”,第⑤段“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社交刚刚被搬上网络”“社交聊天,都要消耗精力,精力有限的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微信好友”可知,社交生活无时无处不在;
根据第⑤段“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社交刚刚被搬上网络,最心动的瞬间就是一天也不见得响上一次的QQ特别关注提示。而现在非工作时间微信一响,第一反应是啥呢?是恐惧和抵触。工作和生活、公域和私域、亲密和客气的界限统统被技术打破,我们被线上社交绑架了”,第⑪段“生活与工作越来越模糊了,凌晨2点睡觉和凌晨5点起床没啥区别了。只有那个‘哈’,让你很清晰地意识到,又要干活了”,第⑫段“一个社畜崩溃的时候,没有一个‘哈’是无辜的”可知,网络时代,人们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心理压力大。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焦虑了,看陆游
①陆游活了85岁,没有出仕的时间大约30年,养活40口人。他喜欢白菜、芥菜、芹菜、竹笋、山药、茭白(菰)、枸杞叶、豆腐、茄子、荠菜等,自己种,自己做。
②据说,陆游精通厨艺,比苏东坡还精通,苏东坡是能发明菜,做的菜不见得道道好吃,而陆游烧菜,那是真的好吃。
③他85年的人生中,写诗写了60年,第一title(头衔)是爱国诗人。据说流传下来的诗有9000首,光是烹饪的诗歌就有上百首。陆游经常亲自下厨款待朋友。在《饭罢戏示邻曲》中写道:“今日山翁自治厨,嘉殽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其意思是用花椒调白鹅之味,用豇汁调和野鸡羹……是的,我们绍兴人,现在都还喜欢用花椒粉直接蒸鸭啊,鹅啊,小排等,看着真是亲切。
④陆游到了晚年,对饮食讲求“粗足”,他原来喜欢弄花,也喜欢种菜。他认为多吃蔬菜,简朴养生。“情盼作妖狐未惨,肥甘藏毒鸩犹轻。”吃那么多好东西,有时候是很重的负担,不如定期给身心都减减负。
⑤陆游33岁出仕,85岁去世,52年中,仕少闲多,总计在家近30年。他家里一共40口人。怎么养活呢?
⑥首先他的家底还是很厚的。陆游的父亲是个藏书家,位居浙中三大藏书家之首。所以陆游从小读书资源丰富,并且爱读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⑦陆游40岁做过镇江府通判,积累的这些收入,让他在绍兴鉴湖边盖了三山别业。后来,他陆续有了别的房产,比如云门寺边的房子,还有城东南的石帆别业。
⑧家里有地,可以种稻子、茶、花、药材等。绍兴一地水网密布,到处都是鲜美的鱼虾,可惜陆游不爱吃。他当过其他一些地方的官吏,也有一些收入。
⑨总之,人不求太多物质享受,随时能接受自己身份切换的话,是怎么都活得下去的。接受阶层下滑,接受生活动荡,给自己打好人生随时就来意外的疫苗。
⑩至于身体的病痛,也要承认和接纳。陆游60多岁就疾病缠身了。63岁时,他感觉身体大不如前。65岁二度罢官回乡之后,他就安心在乡间休养生息,经常主动去农家聊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啊!我们现在常用的这个词“柳暗花明”,是老人家在重复失望失落失意之后,还升腾起来的希望感,真的是不容易啊!
⑪所以,人啊,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就能恢复和重建自己。另外,人们总是写诗写文很矫情,其实,是忽略了它的一种“娱忧抒悲”的功能。这种功能,只有善于遣哀的人才能体会了。
⑫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认为陆游诗歌的抒情方式,与杜甫有明显的不同,因为陆游从苏轼那里继承了宏观的哲学与抵抗的哲学。
⑬抵抗,对这个充满倔强感的词语,一般修心的人不怎么喜欢用,他们更喜欢顺应自然。但抵抗,是具有现实的英雄主义的。必须先有力量抵达核心事件的矛盾时刻,沉浸式地接纳所有的悲凉、不满、绝望的袭击,然后在受尽折磨之后,有个时间段缓冲之后,重新崛起。
⑭有人总结过苏轼的宏观哲学的四个层次:以庄学的相对观承认悲哀的存在;用悲哀存在的普遍性否定对悲哀的执着;把人生视为一个漫长的持续的时间过程以减轻悲哀与绝望;把握人生的主动权与悲哀抗争,变绝望为乐观与希望。
⑮陆游的诗之所以既富于伤感,又不沉湎于感伤,是因为受了他所继承的由苏轼开创的宏观哲学的影响。
⑯人的灵心善感,若能在一个统一的安宁的心境框架里,那么社会意识、集体意识、历史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等,统统都能为我所用。
⑰苏轼以相对观,既看到人生的悲哀,又看到人生的欢乐,并且相信在漫长的持续的人生变化过程中,机遇和希望是永远存在的。你看,他被贬到天涯海角,最后居然也是等到了北还,到了他喜欢的江南,实现了他永远能从低谷崛起的人生事实。
(选文有删改)
4. 结合①至④段内容,陆游做菜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5. 读⑤至⑨段,说说陆游是怎样养活一家40口人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6. 读⑩至⑪段,失意的陆游为什么能写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7. 为什么作者建议我们“焦虑了,读陆游”?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4. 精通厨艺,做菜好吃;晚年讲求粗足,简朴养生
5. (1)家底丰厚;(2)出仕的收入积累。(3)田地(耕种)收入。
6. (1)保持对世界的好奇。(2)通过写诗文纾解情绪。
7. (1)不求太多物质享受,坦然接受人生随时就来意外。(2)用合适的方式排解焦虑。(3)拥有安宁的心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据说,陆游精通厨艺,比苏东坡还精通,苏东坡是能发明菜,做的菜不见得道道好吃,而陆游烧菜,那是真的好吃”可以概括:精通厨艺,做菜好吃;根据第④段“陆游到了晚年,对饮食讲求“粗足”,他原来喜欢弄花,也喜欢种菜。他认为多吃蔬菜,简朴养生”可知,晚年讲求粗足,简朴养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⑥段“首先他的家底还是很厚的。陆游的父亲是个藏书家,位居浙中三大藏书家之首”可知,陆游家底还是很厚的;根据第⑦段“陆游40岁做过镇江府通判,积累的这些收入,让他在绍兴鉴湖边盖了三山别业。后来,他陆续有了别的房产,比如云门寺边的房子,还有城东南的石帆别业”可知,陆游出仕的收入积累;根据第⑧段“家里有地,可以种稻子、茶、花、药材等。绍兴一地水网密布,到处都是鲜美的鱼虾,可惜陆游不爱吃。他当过其他一些地方的官吏,也有一些收入”可知,陆游还有田地(耕种)收入。所以才能养活一家40口人。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根据第⑩段“65岁二度罢官回乡之后,他就安心在乡间休养生息,经常主动去农家聊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啊!我们现在常用的这个词“柳暗花明”,是老人家在重复失望失落失意之后,还升腾起来的希望感,真的是不容易啊!”可知,陆游接受了身份的转换,调整了心态。根据第⑪段“人啊,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就能恢复和重建自己。另外,人们总是写诗写文很矫情,其实,是忽略了它的一种“娱忧抒悲”的功能。这种功能,只有善于遣哀的人才能体会了”可知,只有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另外,陆游在官场失意之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写诗文来纾解情绪。所以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面世。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⑨段“总之,人不求太多物质享受,随时能接受自己身份切换的话,是怎么都活得下去的。接受阶层下滑,接受生活动荡,给自己打好人生随时就来意外的疫苗”可知,人不要不求太多物质享受,坦然接受人生随时就来意外。根据第⑭段“有人总结过苏轼的宏观哲学的四个层次:以庄学的相对观承认悲哀的存在;用悲哀存在的普遍性否定对悲哀的执着;把人生视为一个漫长的持续的时间过程以减轻悲哀与绝望;把握人生的主动权与悲哀抗争,变绝望为乐观与希望”,第⑮段陆游的诗之所以既富于伤感,又不沉湎于感伤,是因为受了他所继承的由苏轼开创的宏观哲学的影响”可知,陆游向苏轼学习,把握了人生的主动权,能用合适的方式排解焦虑。根据第⑯段“”人的灵心善感,若能在一个统一的安宁的心境框架里,那么社会意识、集体意识、历史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等,统统都能为我所用”和第⑰段“苏轼以相对观,既看到人生的悲哀,又看到人生的欢乐,并且相信在漫长的持续的人生变化过程中,机遇和希望是永远存在的”可知,保持一个安宁的心境,乐观的态度就可以缓解焦虑。
三、(7分)
阅读《水浒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到水亭下,李立便请孔亮下了船,一同摇到金沙滩上岸,却上关来。孔亮看见三关雄壮,枪刀剑戟如林,心下想道:“听得说梁山泊兴旺,不想做下这等大事业!”已有小喽啰先去报知,宋江慌忙下来迎接。孔亮见了,连忙下拜。宋江问道:“贤弟缘何到此?”孔亮拜罢,放声大哭。宋江道:“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救解,与汝相助。贤弟且请起来。”孔亮道:“自从师父离别之后,老父亡化,哥哥孔明与本乡上户争些闲气起来,杀了他一家老小,官司来捕捉得紧。因此反上白虎山,聚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青州城里,却有叔父孔宾,被慕容知府捉了,重枷钉在狱中。因此我弟兄两个去打城子,指望救取叔叔孔宾。谁想去到城下,正撞了一个使双鞭的呼延灼。哥哥与他交锋,致被他捉了,解送青州,下在牢里,存亡未保。小弟又被他追杀一阵。次日,正撞着武松,说起师父大名来,他便引我去拜见同伴的: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青面兽杨志。他二人一见如故,便商议救兄一事。他道:‘我请鲁、杨二头领并桃花山李忠、周通,聚集三山人马,攻打青州;你可连夜快去梁山泊内,告你师父宋公明,来救你叔兄两个。’以此今日一径到此。”宋江道:“此是易为之事,你且放心。先来拜见晁头领,共同商议。”
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9. 选段表现了孔亮孔明兄弟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用两个词语概括。
【答案】8. 孔亮上梁山泊请师父宋江出兵救叔叔和哥哥。
9. 冲动鲁莽、顾及亲情、武术不高。(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
根据“到水亭下,李立便请孔亮下了船,一同摇到金沙滩上岸,却上关来”“已有小喽啰先去报知,宋江慌忙下来迎接。孔亮见了,连忙下拜”“自从师父离别之后,老父亡化,哥哥孔明与本乡上户争些闲气起来,杀了他一家老小,官司来捕捉得紧。因此反上白虎山,聚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青州城里,却有叔父孔宾,被慕容知府捉了,重枷钉在狱中”“哥哥与他交锋,致被他捉了,解送青州,下在牢里,存亡未保。小弟又被他追杀一阵”“你可连夜快去梁山泊内,告你师父宋公明,来救你叔兄两个”可知,这是孔亮上梁山泊请师父宋江出兵救叔叔和哥哥的情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形象。
①根据“哥哥孔明与本乡上户争些闲气起来,杀了他一家老小,官司来捕捉得紧。因此反上白虎山,聚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可知,孔亮孔明兄弟冲动鲁莽;
②根据“青州城里,却有叔父孔宾,被慕容知府捉了,重枷钉在狱中。因此我弟兄两个去打城子,指望救取叔叔孔宾”可知,孔亮孔明兄弟顾及亲情;
③根据“哥哥与他交锋,致被他捉了,解送青州,下在牢里,存亡未保。小弟又被他追杀一阵”可知,孔亮孔明兄弟武术不高;
据此分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四、(3分)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立冬夜舟中作
宋 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一“老”一“寒”写出诗人面对时光飞逝、年华难留的无奈和辛酸。
B. 颔联中诗人站在山头望“樵火”和“渔灯”,流露出归家期盼和对自由的向往。
C. 颈联中千叠浪影来回淹没沙痕,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哲趣,与节气更替应景
D. 尾联交代行舟目的,想要一睹峨眉风采,需等到天明,表现了诗人从容的心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
B.根据题目“舟中作”可知诗人是在船上写此诗的。“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是倒装句,意为“望山头樵火,见水底渔灯”,这两句是写行舟途中所见的景色:抬头可见山间樵夫家的灯火,平视又见江边渔民船上的渔灯。因此“颔联中诗人站在山头望‘樵火’和‘渔灯’”是错误的;
故选B。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元吉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与之偕行,简阅秦王帐下精锐之士以益元吉军。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语齐王:‘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世民以言告长孙无忌等,无忌等劝世民先事图之。……世民访之府僚,皆曰:“齐王凶戾,终不肯事其兄。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若使二人得志,恐天下非复唐有。以大王之贤,取二人如拾地芥耳,奈何徇匹夫之节,忘社稷之计乎!”世民犹未决,众曰:“大王以舜为何如人?”曰:“圣人也。”众曰:“使舜浚井不出,则为井中之泥,涂廪不下,则为廪上之灰,安能泽被天下,法施后世乎!是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盖所存者大故也。”世民命卜之,幕僚张公谨自外来,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计。
1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阅秦王帐下精锐之士以益元吉军 益:利益
B. 无忌等劝世民先事图之 图:谋划
C. 涂廪不下 廪:仓库
D. 安能泽被天下 被:覆盖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
A. 彼与太子谋乱/未成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
B. 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
C. 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
D. 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
1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元吉想削减李世民的兵力,太子李建成与元吉合谋欲杀掉秦王李世民。
B.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告诉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与其幕僚劝李世民杀掉太子。
C. 众人用舜的例子告诉李世民孝子面对责罚应有的态度,但他仍然做不了决定。
D. 李世民请求算卦决定,幕僚张公谨掷卦于地,取得吉卦,李世民便做了决定。
1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大王之贤,取二人如拾地芥耳,奈何徇匹夫之节,忘社稷之计乎!
【答案】11. A 12. B 13. D
14. 凭着大王的贤能,捉拿这两个人就像拾取地上的草芥一般容易,怎么能够为了信守平常人的节操,而忘记了国家大计呢?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A.句意:检阅并挑选秦王军中精悍勇锐的将士,来增强李元吉的军队。益:增强;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李元吉与太子谋划作乱还没有成功,就已经有了捉拿太子的心思。作乱的心思没个满足,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彼与太子谋乱未成”是前提条件,“已有取太子之心”是结论;“乱心无厌”是原因,“何所不为”是结果。
故断为: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根据“世民命卜之,幕僚张公谨自外来,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可知幕僚张公谨把卜卦用的龟甲扔在地下,说“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并没有占卜。因此本项“取得吉卦”理解错误;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以,凭着;之,的;取,捉拿;奈何,怎么;徇,遵循;匹夫,平常人;节,节操;计,大计;乎,呢。
【点睛】参考译文:
李元吉请求让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检阅并挑选秦王军中精悍勇锐的将士,来增强李元吉的军队。率更丞王秘密禀告李世民说:“太子对齐王说:‘现在,你已经得到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悍的士兵,拥有数万人马了。我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让勇士就在帐幕里摧折秦王的身体,将他杀死,上奏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皇上该不会不相信。我自当让人进言申说,使皇上将国家事务交给我。尉迟敬德等人被你掌握以后,应该将他们悉数活埋,有谁敢不服呢!’”李世民将王的话告诉了长孙无忌等人,长孙无忌等人劝说李世民在事发以前设法对付他们。……李世民就此事征求秦王府僚属的意见,大家都说:“齐王凶恶乖张,是终究不愿意事奉自己的兄长的。李元吉与太子谋划作乱还没有成功,就已经有了捉拿太子的心思。作乱的心思没个满足,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假使这两个人如愿以偿了,恐怕天下就不再归大唐所有。凭着大王的贤能,捉拿这两个人就像拾取地上的草芥一般容易,怎么能够为了信守平常人的节操,而忘记了国家大计呢!”李世民仍然没有做出决定。大家说:“大王认为虞舜是什么样的人呢?”李世民说:“是圣人。”大家说:“假如虞舜在疏浚水井的时候没有躲过父亲与哥哥在上面填土的毒手,他便化为井中的泥土了,假如他在涂饰粮仓的时候没有逃过父亲和哥哥在下面放火的毒手,他便化为粮仓上的灰烬了,还怎么能够使自己恩泽遍及天下,法度流传后世呢!所以,虞舜在遭到父亲用小棍棒笞打的时候便忍受了,在遭到父亲用大棍棒笞打的时候便逃走了,这恐怕是因为虞舜心里所想的是大事啊。”李世民让人卜算是否应该采取行动,恰好秦王幕府的僚属张公谨从外面进来,便将龟甲拿过来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卜算的结果是不吉利的,难道就能够不采取行动了吗?”于是,大家便定下了采取行动的计划。
Ⅱ表达(共65分)
六、(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
美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生命塑造,它激发美感、挖掘潜能、彰显智慧,对人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化育功能。美育的内涵是尊重和珍视生命,挖掘生命的社会意义,并将真、善融入美的形式,使单纯的审美臻入大美之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一种生命的________,是从感官的审美________,到情感的审美________,再上升到理性的审美________的过程。所以,孩童对美的认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不是用概念辅导、背诵名词或者一笔一画照着临摹就能培养出来的。美育应当着重培养孩子懂得自然之美[A]艺术之美和创造之美[B]这三种美相互联动[C]相辅相成[D]对人的影响贯穿一生。
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在平凡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美育应落实在日常,更不能舍近求远。①当下,有的家长给孩子报美术培训班,却忽视了让孩子感受身边的美好。②其实,水中的游鱼、天边的浮云、阶前的青草,无不是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媒介。③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无不是传播经典艺术、开阔人文视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场所。④多让孩子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自我感受,将美融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家长和老师的重要责任。
(选文有删改)
15.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塑造B. 潜能(qiǎn)C. 彰显D. 挖掘(jué)
16.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美是一种生命的______,是从感官的审美______,到情感的审美______,再上升到理性的审美______的过程。
A. 感动 愉悦 体验 超越B. 超越 体验 感动 愉悦
C. 感动 体验 愉悦 超越D. 超越 感动 体验 愉悦
17.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美育应当着重培养孩子懂得自然之美[A]艺术之美和创造之美[B]这三种美相互联动[C]相辅相成[D]对人的影响贯穿一生。
A. 、B. ;C. ,D. ,
18.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在平凡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美育应落实在日常,更不能舍近求远。
A. 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在平凡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美育不能舍近求远,更应落实在日常。
B. 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在平凡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美育应落实在日常,更不能舍近求远。
C. 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在平凡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美育应落实在日常,更不能舍近求远。
D. 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在平凡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美育不能舍近求远,更应落实在日常。
19. 将“如今,很多乡村也有了村史馆、传统工艺坊等,展示着当地历史文化,传递着朴实与活力之美。”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5. B 16. A 17. B 18. D 19. D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辨析字音字形。
B.潜能(qiǎn)——qián,潜在的能量。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感动: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愉悦:喜悦;快乐。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超越:超出,越过。
根据第一空“美是一种生命的_______”可知,要填写对于生命的认知,故应该填入“感动”一词,表达因看到外物而激动;根据第二空“是从感官的审美________”可知,要填入对审美的感受,故应填入“愉悦”;根据第三空“到情感的审美_______”可知,要填入表示亲身经历所感受的词语,故填入“体验”;最后一空应该填入“超越”符合对审美的认知过程。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B.“美育应当着重培养孩子懂得自然之美[A]艺术之美和创造之美[B]”,此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该用句号。因为后一句“这三种美相互联动[C]”是对前文的总结,没有与前一句形成并列关系,故不能用分号;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根据句子“因为美育应落实在日常,更不能舍近求远”可知,两个分句应该是因果关系,故应该把关联词“更”改为“所以”,表示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还原句子。要根据句子内容及与原文的逻辑关系分析作答。
句子“如今,很多乡村也有了村史馆、传统工艺坊等,展示着当地历史文化,传递着朴实与活力之美。”句子列举出具体事例,说明乡村也建立了一些公共的厅管等能传播文化的设施,与“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无不是传播经典艺术、开阔人文视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场所”的内容吻合,故应该放到③句的后,也就是④的位置。
故选D。
七、作文(5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内驱力是指一个人能够自己驱使自己,自我激励,追求目标并实现成功的内在动力。
有着强大内驱力的中国女排,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凭着强大的内驱力,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队,获得金牌。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2022年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在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凭着强大的内驱力,以3∶0战胜日本队,获得复赛小组第一,晋级6强,取得中国女排自1982年以来的最好世锦赛成绩。
可见,内驱力是一种积极的品质,可以帮助人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例文:
内驱才能成长
“鸡血”的出现,也衍生了“鸡汤”“鸡娃”之类的流行语。到底家长的“输血”重要,还是“造血”更重要,成了网上讨论的问题。
曾经的我觉得对于自制力弱的我们而言,家长的“输血”才能让我不断前进,但四年级的经历让我的想法产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妈妈身体做了大手术,隔段时间就要去北京复查,便让姥姥姥爷给我做饭。
因为班级群总会发作业,就留下了手机。对于长时间被爸妈督促“输血”的我,这是一段惬意的时光。我每天懒懒散散,作业潦草应付,放飞自我。
半个多月的时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被班主任叫去谈话。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人生的道理,那段讲话让我记忆犹新。“很好的成绩都是逼出来的,家长的监督固然可以让有你提升,但家长看不了你一辈子。上了高中要住校,没有人时时刻刻看着你,但你要面临人生的转折——高考;大学,老师更不会管你,但你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有工作。当家长不在身边了,靠你自己,才是成长的动力。”
回到家,我思考了很久。我或许可以靠家长在小学获得不错的成绩,但高中,大学甚至以后的生活呢?只依靠外力取得的成绩只是一时,靠内心的动力才能长久。
从那以后,我开始逐渐摆脱对妈妈的依赖,每天自觉认真地做作业,重新赶上并超越他人。
现在的我,越发觉得学会“造血”才是硬道理。知识越来越难,只有认真听课才能不犯难;学业越来越重,唯有主动学习才不费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自我驱动方能不断进步。
我慢慢明白一个事实,在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父母总有一天老去,自己的未来只掌握在自己手中,内心变好的渴望才是成长的来源。
“输血”总有血输没的一天,但让自己学会“造血”却能时刻充满能量。内驱才能成长,主动方可成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材料第一部分揭示内驱力的概念,第二部分提供了中国女排的两个事例,写中国女排分别在处于不利和优势的情况下,在内驱力的积极影响下,顶住压力、戒骄戒躁,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材料第三部分以一句话点明了内驱力的价值——可以帮助人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内驱力是一种积极的品质,能够使人自己驱使自己,自我激励,从而激发潜能,让人能从困境中突破,从顺境中利用有效的条件,带来好的结果。内驱力可以是源自内心的热爱,也可以源自使命与责任等等。内驱力的强弱,与热爱和使命感的程度紧密相关。本题题意的表述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入手,探究“内驱力”的价值。如:内驱力能有效提高效率;内驱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内驱力可以使人充分发挥奉献精神;内驱力,可以让人保持持续的战斗力……本题题意的表述也可以从“怎么做”的角度入手,探讨怎样才能拥有内驱力。如:内驱力需要自主性;内驱力需要有自信心;内驱力需要有使命感……
二、选材。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具体呈现出题意所蕴含的事理逻辑,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即能将“内驱力”的来源具体化,体现出“内驱力”产生的原因;能展现“内驱力”带来的良好效果,揭示“内驱力”与实现目标的内在逻辑,能基于自己确定的题意及其题意蕴含的事理逻辑展开叙述,从而凸显“内驱力”的作用、意义或拥有内驱力的方式方法。注意建立“内驱力”与“最终实现目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求将“内驱力”的来源具体化,“内驱力帮助人”的过程具体化,“目标”具体化。所叙述的事例能揭示“内驱力”带来的积极效果,揭示“内驱力”与“实现目标”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三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考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共8页,答题前,答洗摇题时,答非选择题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根据选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