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489497/0-17103466749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489497/0-17103466749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489497/0-17103466749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下列各项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氨基酸、丙酮酸、核酸、乳酸B.载体蛋白、受体蛋白、抗体
C.Na+、Ca2+、尿素、维生素D.K+、、色素、抗生素
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B.淋巴液中的物质进入血浆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C.肾小球肾炎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D.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机体就可维持稳态
3.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能保持不变
C.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属于机体稳态失调
D.体内多对缓冲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迁移至胸腺发育成熟
B.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能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加工
C.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机体突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5.免疫吸附是指利用具有特定亲和力的物质,特异性的吸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借助免疫吸附剂葡萄球菌蛋白A(SPA)的免疫吸附,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关
C.推测SPA免疫吸附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被SPA免疫吸附
6.科学家对生长素发现过程所给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
B.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
7.某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探究生物体如何维持pH的稳定,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 pH的变化
B.图中的结果表明生物组织匀浆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明显强于缓冲液
C.依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 pH的稳定
D.机体维持 pH的稳定,酶就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8.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休息时,心率和胃肠蠕动会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减慢和胃肠蠕动加强
B.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和胃肠蠕动都减慢
C.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减慢和胃肠蠕动加强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和胃肠蠕动都减慢
9.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病理和实验治疗等研究。给健康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浓度(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不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B.胰岛素分泌增多
C.肝糖原分解增多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10.人体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会因口渴而大量饮水。关于此期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
B.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C.运动时会大量出汗是为了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下完成的
11.植物激素的合成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给某植物施用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X能促进植物果实发育;施用高浓度的X能促进植物果实成熟。关于该植物果实成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高浓度X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B.高浓度X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赤霉素促进果实成熟
C.高浓度X能促进脱落酸的合成,脱落酸促进果实成熟
D.高浓度X能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合成,细胞分裂素促进果实成熟
12.光敏色素是调控种子萌发的主要光受体。光敏色素在远红光条件下,从活性形式(Pfr)转化为非活性形式(Pr),光敏色素活性降低。在红光条件下,从Pr转化为Pfr。活化的光敏色素可诱导PIF1蛋白降解,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使赤霉素(GA)与脱落酸(ABA)的含量比增大,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活化后,信号传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B.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可发生Pr与Pfr的相互转化
C.推测Pr可使PIF1蛋白大量积累,导致GA/ABA下降
D.粮食贮藏的过程中配合红光照射,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
13.人的大脑皮层由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与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特定的H区与听懂别人说话有关
C.手的体积较小,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所占的面积也较小
D.情绪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B.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
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一定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D.用适宜浓度的2,4-D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其生根
15.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影响着生物种群的发展。科研人员分别设置了若干个样地,调查不同破碎生境中某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得到如表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5公顷生境碎片中,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为6.6只/公顷
B.15公顷生境碎片中,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增长型
C.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D.生境破碎导致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
16.互花米草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由于其耐盐、耐淹和促淤护堤作用,曾被世界多地引种,用于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引种后互花米草能够快速取代本地植被,已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入侵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的入侵改变了原有群落的结构
B.互花米草的入侵减少了某些鸟类的食物资源
C.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D.使用除草剂治理互花米草时需考虑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17.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B.草原群落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
C.森林群落植物的花为风媒花,树栖动物较多
D.荒漠群落砂砾裸露,生物具有耐旱特性
18.如下图所示将电流表两电极分别接到神经元膜外a、b两点,c点到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4中的物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已知当两个相同兴奋相遇时会相互抵消,假设刺激强度相同且能产生兴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别刺激图中的三点,会使电流表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的是a、c两点的刺激
B.同时刺激b、c两点,若c点产生的兴奋比b点先传到3处,则电流表发生三次偏转
C.同时刺激a、c两点,电流表会发生两次偏转
D.给予c点刺激时,若降低2处Na+的浓度,则可能会导致3处的动作电位减小
19.胰腺癌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在癌症晚期前没有任何症状,而且胰腺癌细胞的扩散非常快。胰腺癌细胞会释放出CXCL16因子,CXCL16因子能够吸引非攻击性免疫细胞在癌细胞周围聚集。研究人员试图提高免疫系统攻击胰腺癌细胞的能力,以达到治疗胰腺癌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主要依赖于细胞毒性T细胞
B.胰腺癌细胞周围聚集的非攻击性免疫细胞有利于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
C.提高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能力属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免疫治疗
D.使细胞毒性T细胞表达出CXCL16因子的受体可能会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二、多选题
20.由甲状腺自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减)称为原发性甲减,由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甲减分别称为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和垂体性继发性甲减。下表所示为健康人和几种常见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激素指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减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新陈代谢减慢,体温偏低
B.表中①、②可能分别患垂体性继发性甲减和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
C.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则该患者属于原发性甲减
D.给患者注射TRH后,TSH没有明显变化,则其病变部位在垂体
三、填空题
21.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乔木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林下缺少阳光,有的草本植物长有巨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雨林中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要认识它首先要分析__________。
(2)热带雨林中所有__________称为物种丰富度。热带雨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构,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植物对__________的利用不同。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
(3)乔木高大,树的分枝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这有利于__________。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可以吸引动物__________,是植物适应性的表现。
22.植物种子萌发后,将幼苗横过来放置,根会弯曲向地生长。这是由于在重力的调节下,根部生长素分布不均衡导致的。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体的细胞中,生长素是由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从细胞水平来看,生长素在根弯曲向地生长的过程中起着__________等作用。
(2)在重力的调节下,横向放置的幼苗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说明在根部弯曲向地生长的过程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从植物体角度来看,重力能影响植物根部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原因是植物的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__________的信号。
(3)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角度分析,横向放置的幼苗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导致根弯曲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因此,远地侧细胞生长比近地侧快,导致根弯曲向地生长。
(4)在我国载人空间站——“天宫”(无重力状态)中,横向放置的幼苗将会__________(填方向)生长。
四、读图填空题
23.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决定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
(2)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__。
(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_____。
(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 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
(5)若该生物为生活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松雀鹰,调查松雀鹰种群密度时常采用___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影响松雀鹰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4.专家指出,接种疫苗仍然是抵抗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有效手段。如图是健康人体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产生免疫应答的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疫苗属于__________。
(2)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器官)。
(3)与图中细胞⑤功能相适应的具膜细胞器是__________。(写出至少2个)
(4)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物质B,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人体进行__________。
(5)与灭活新冠病毒疫苗相比,重组腺病毒(可侵染到宿主细胞但无法复制繁殖的病毒)疫苗的优势之一是可引起__________免疫,增强免疫保护效果。
(6)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异常时会损害机体健康,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将会引起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当免疫功能减退会引起__________病。
五、实验探究题
25.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甲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以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回答下列问题:
(1)题干中的“甲”和“乙”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处于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内环境中依然有乳酸存在,原因是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人体源源不断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内环境的pH发生显著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利用家兔血浆、缓冲液、蒸馏水等进行如表所示的验证实验。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实验中步骤四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③预测实验的结果及结论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在人体内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而不是细胞外液中,所以丙酮酸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且核酸也存在于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A错误;B、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Ca2+、尿素、维生素存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色素位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液泡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2.答案:C
解析:A、泪液不属于内环境,泪液中的溶菌酶不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A错误;
B、淋巴液不断汇入淋巴管,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直接汇入血浆中,不需要穿膜,B错误;
C、肾小球肾炎会使蛋白质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中,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D错误。
3.答案:B
解析: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能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属于机体稳态失调,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4.答案:B
解析:A、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至胸腺中成熟,错误;B、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都能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加工,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C错误;D、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机体突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5.答案:B
解析:A、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会引起过敏反应,B错误;C、SPA是免疫吸附剂葡萄球菌蛋白,推测SPA免疫吸附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C正确;D、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被SPA免疫吸附,从而可用于治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D正确。
6.答案:B
解析: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错误;
C、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正确;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7.答案:C
解析:C、从图上看,两种生物材料维持pH的能力与缓冲液差不多,说明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C正确。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可以增进胃肠的活动,所以胃肠蠕动加快;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A正确,BCD错误。
9.答案:C
解析:A、给健康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与题意不符, A错误; B、给健康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浓度(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与题意不符,B错误; C、由B选项可知,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增多能促进肝糖原合成,符合题意,C正确; D、由B选项可知,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增多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抑制、抗利尿激素减少,A错误;
B、口渴是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的结果,此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B正确;
C、运动时机体的产热量会增加,大量出汗可以增加散热量,从而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
D、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调节血糖相对稳定的过程既有下丘脑参与,也有胰岛素等激素参与,故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实现的,D正确。
11.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给某植物施用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X能促进植物果实发育;施用高浓度的X能促进植物果实成熟。植物生长调节剂X是生长素类调节剂,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A正确,BCD错误。
12.答案:D
解析:A、依题意,活化的光敏色素可诱导PIF1蛋白降解,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使赤霉素(GA)与脱落酸(ABA)的含量比增大,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因此,光敏色素活化后,信号传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A正确;B、依题意,光敏色素在远红光条件下,从活性形式(Pfr)转化为非活性形式(Pr),在红光条件下,从Pr转化为Pfr,即光敏色素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可发生Pr与Pf的相互转化,B正确;C、依题意,活化的光敏色素可诱导PIF1蛋白降解,(Pfr)转化为非活性形式(Pr),光敏色素活性降低,可使PIF1蛋白大量积累,导致GA/ABA下降,C正确;D、粮食贮藏的过程中若配合红光照射,光敏色素会被活化,活化的光敏色素诱导PIF1蛋白降解,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使赤霉素(GA)与脱落酸(ABA)的含量比增高,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不利于种子的保存,D错误。
13.答案:C
解析:A、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学习和记忆与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有关,A正确;
B、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特定的H区与听懂别人说话有关,若该区域受损,则不能听懂话,B正确;
C、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手所作的动作精细程度高,其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较大,C错误;
D、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有两种相反的表现,它们都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促进果实的成熟的是乙烯,A错误;
B、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成熟果实脱落,其抑制种子萌发,B错误;
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一定能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不能提高品质,C错误;
D、用适宜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其生根,D正确。
15.答案:D
解析:A、表格数据显示,5公顷碎片该物种种群数量分别为33,所以种群密度为33÷5=6.6只/公顷,A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推知,15公顷生境碎片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少,所以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推知,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C正确;D、由表中数据看出,如果生境碎片中种群数量均小于连续森林,因此,生境破碎不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D错误。
16.答案:C
解析:A、互花米草的入侵快速取代本地植被,植被改变,原有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
B、互花米草能够快速取代本地植被,会影响以本地植被为食的鸟类,B正确;
C、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影响本土植被生存,影响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减小,C错误;
D、除草剂可能对底栖动物有毒害作用,D正确。
17.答案:C
解析:A、环境影响生物群落的形成,不同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A正确;B、草原群落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小,表面有茸毛,B正确;C、森林群落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C错误;D、荒漠群落砂砾裸露,降雨较少,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D正确。
18.答案:B
解析:A、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先偏转一次,等兴奋经过突触传到点时,电流表再反向偏转一次;在b点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偏转一次,但兴奋不能经过突触反向传到a点;在c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向右传递时经过突触,具有突触延搁现象,又c点到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因此兴奋先传导至a点,后传递至b点,电流表发生两次反向偏转。因此分别刺激图中的三点,会使电流表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的是a、c两点的刺激,A正确;B、同时刺激b、c两点,b点产生的兴奋先使电流表偏转一次,C点产生的兴奋双向传导,其中向左传导的兴奋传到点时,再使电流表偏转一次;已知c点产生的兴奋比b点先传到3处,则c点向右传递的兴奋会与b点产生的向左传导的兴奋相遇而相互抵消,不能使电流表偏转,因此同时刺激b、c两点,若c点产生的兴奋比点先传到3处,则电流表发生二次偏转,B错误;C、同时刺激a、c两点,a点先兴奋,指针发生一次偏转,随后与c传来的兴奋相抵,兴奋不再传递,但c点的兴奋能继续向右传导b点,指针又偏转一次,因此最终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C正确;D、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机理是兴奋时细胞膜外的钠离子内流,若降低2处膜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则可能会导致动作电位减小,D正确。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攻击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主要依赖于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在胰腺癌细胞周围聚集的非攻击性免疫细胞不能清除癌细胞,并且会阻碍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并识别癌细胞,不利于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B错误;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有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提高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能力属于免疫治疗,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CXCL16因子能够吸引非攻击性免疫细胞在胰腺癌细胞周围聚集,推测这些非攻击性免疫细胞表面有CXCL16因子受体,由此可知,使细胞毒性T细胞表达出CXCL16因子的受体,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接近胰腺癌细胞并将其清除,从而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D正确。
20.答案:ABD
解析:A、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升高温度的作用,甲减患者体温应该偏低,A正确B、①TRH含量高而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垂体病变引起的垂体性继发性甲减;②中三者均低,可能是下丘脑病变引起的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B正确; C、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说明患者甲状腺正常,不可能是甲状腺病变引起的原发性甲减,C错误; D、给患者注射TRH后,垂体正常是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注射TRH后, TSH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病变部位在垂体, D正确。
故选:ABD。
21.答案:(1)(生物)群落;物种组成
(2)物种数目;垂直;光;水分、无机盐
(3)争夺阳光;传播花粉和种子
解析:(1) 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要认识它首先要分析物种组成。
(2)热带雨林中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热带雨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植物对光的利用不同。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是水分、无机盐等。
(3)乔木高大,树的分枝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这有利于争夺阳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可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是植物适应性的表现。
22.答案:(1)色氨酸;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2)向重力运输;运输生长素
(3)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细胞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细胞生长
(4)横向
解析:(1)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来,从细胞水平来看,生长素在根弯曲向地生长的过程中起着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2)在重力的调节下,横向放置的幼苗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说明在根部弯曲向地生长的过程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向重力方向运输,从植物体角度来看,重力能影响植物根部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原因是植物的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3)横向放置的幼苗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导致根弯曲向地生长的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细胞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细胞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4)“天宫”(无重力状态)中,横向放置的幼苗将会横向生长,因为不存在重力影响的横向运输,只进行极性运输。
23.答案:(1)迁入率和迁出率
(2)增大;“J”形
(3)最大/K;C
(4)B
(5)标记重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温度、阳光、水
解析:(1)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数量增长模型为理型,乙图中ab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
(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增长率为0,数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C点。
(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B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增长速度最快。
(5)松雀鹰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密度是应采用标记重捕法;影响松雀鹰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阳光、水、气候变化、空气质量等。
24.答案:(1)体液免疫;抗原
(2)辅助性T细胞;胸腺
(3)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
(5)细胞
(6)过敏;自身免疫病;免疫缺乏
解析:(1) 物质B是抗体,因此如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疫苗属于抗原,可以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更有效地针对病原体。
(2)细胞②能与抗原直接结合,且分泌物质A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因此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3)细胞⑤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无膜结构)上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线粒体为其提供能量,因此与图中细胞⑤功能相适应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可以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物质B即为抗体。
(5)重组腺病毒可侵染到宿主细胞,能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灭活新冠病毒疫苗只能激起体液免疫,因此重组腺病毒能增强免疫保护效果。
(6)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属于免疫功能过度而引起的,过敏反应攻击的是过敏原,自身免疫病攻击的是自身;免疫功能减退会引起免疫缺乏,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免疫缺乏。
25.答案:(1)成分;神经—体液—免疫
(2)人体细胞在能量不足情况下,仍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同时形成乳酸,另外还有其他物质转化为乳酸;人体内环境存在缓冲物质
(3)探究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再次测量个试管的pH,并记录;在一定范围内,动物血浆的pH变化与缓冲溶液的pH变化大致相同,说明血浆具有缓冲作用,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解析:(1)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所以题干中的“甲”和“乙”分别指的是成分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即便人体处于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人体仍有些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成熟的红细胞。另外,还有其它物质也会转化成乳酸。正常情况下,人体源源不断产生的乳酸进入内环境,但人体内环境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所以内环境的pH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3)①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家兔血浆、缓冲液、蒸馏水,以及加入这些材料中的试剂是HCl溶液还是NaOH溶液,实验的因变量是溶液的pH。由此推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②据表格数据可知,前三步已设置好各实验组的自变量,控制好各实验组的无关变量,因此,步骤四的操作是测量实验的因变量,即各实验组加入对应试剂后的pH。并作记录。
③动物血浆中存在各种从环境进来及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因此预测,动物血浆的pH变化与缓冲溶液的pH变化大致相同,说明血浆具有缓冲作用,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生境碎片类型
个体数/只
幼年
成年
老年
合计
5公顷碎片
21
9
3
33
15公顷碎片
57
17
8
82
连续森林
45
22
26
93
受测者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激素
健康人
正常
正常
正常
原发性甲减
高
高
低
①
高
低
低
②
低
低
低
步骤
A组
B组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一
25mL蒸馏水
25mL缓冲溶液
25mL血浆
25mL蒸馏水
25mL缓冲溶液
25mL血浆
二
测量pH
三
滴加1mL的HCl溶液
滴加1mL的NaOH溶液
四
?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