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中职对口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
专题07:语病(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语病(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考情分析,考查要点,常见病句类型,6不合逻辑,识别病句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汉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成语言简意骸、含蓄精辟,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很强的修辞作用。
【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属于必考题型。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通过分析上表可知,河南省对口升学考试每年都会考查病句辨析,题量为1题,分值为2分。 每年的题目的四个选项都会涉及这些类型,需要考生一一分析辨别。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语感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
1.语序不当例如:①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顺序排列不当,应该是“碰撞、交流、融合”。)②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语序不当,造成歧义,应改为“考古学家对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③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多项定语位置颠倒,应该把“许多”移到“附近的”后面。)
1.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一般顺序:领属性定语+指示代词+数量短语+形容词+名词。(中心语) 多项状语的一般顺序:表示时间、原因、目的等的词或短语+表示状态以外的形容词和一般副词+表示地点、方向的词或短语+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动词。(中心语)
(2)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主谓搭配不当。例如: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眼睛”不能“集中”,应该把“眼睛”改为“目光”)二是动宾搭配不当。例如: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红旗”可以插,“胜利”不可以插三是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泰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2)搭配不当 四是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 做报告前,他连夜把借来的资料详细地浏览了一遍。(“详细地浏览”中的状语与中心语相互矛盾,把“浏览”应改为“阅读”) 五是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 父母不在家,小华一到晚上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开门。(“胆小如鼠”经常做谓语,如“他胆小如鼠”,也可做定语,如“胆小如鼠的人”,一般不做补语。可改为“胆小如鼠的小华一到晚上就吓得不敢开门”,或改为“父母不在家,小华一到晚上就胆小如鼠”)
(2)搭配不当 六是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 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主语是夏天,说的是季节,后面却说它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可以把“地方”改为“季节”,前后统一。或者直接去掉“的夏天”,使主语变成小兴安岭这个地方)
(3)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缺主语。例如:通过你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属于主语残缺,应该把“通过”去掉)二是缺谓语。例如: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应改为“可见对工人阶级关心负责的态度缺乏到何等程度”)三是缺宾语。例如: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这句话缺少与谓语“响应”搭配的宾语,应改为“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3)成分残缺或赘余四是缺定语。例如:这本书开拓了境界。(句中“开拓”不能直接搭配“境界”,中间应该加一个定语,如“自己的精神”)五是缺状语。例如: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句中“做游戏”缺少主要状语,应该在“做游戏”前面加上“和他一起”)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赘余就是说这个词语在句子里是多余的、无用的。 例如: ①听了小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明。(在该句子中,“心里”和“由衷地”意思相同,使用其中一个即可) ②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导致语义重复) ③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重复使用,应该删去其中一个)
(4)表意不明表意不明有指代不明和句子有歧义两种情况。例如: ①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邪,充满幻想。(指代不明,“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对象不明,既可以理解为“我”,也可以理解为“你”) ②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有歧义,“想”既可以指“回忆”,也可以指“打算、希望”)
(5)结构混乱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例如 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段。 把“从……开始”和“以 ……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以”。 有的时候,一个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尽管是同义格式,总有些差别,应根据不同语境 和要求,选取最适合的一个。如果举棋不定,把两个都用上了,就犯了杂糅的毛病。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但要说明的是,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都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的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
1.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截止”指的是到一定期限停止,既然是“截止日期”,只能是指某一天,而不可能还有“最后一天”。
2.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日前正在”不能连用。因为“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表示时间已经过去,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因而这两个词在对态上是互相矛盾的。“日前”可改为“目前”
(1)熟悉病句的种类。 熟悉了病句的种类,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病症”。(2)仔细辨别。 有的病句“病症”比较隐蔽,需要仔细辨别、深入思考后才能发现“病之所在。 例如,“当民族处干危急关头,只有人民才能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命运”,初看意思通顺、结构完整,没有毛病。细看就会发现“命运”是“拯救”的宾语,不是“担当’的宾语,因此全句属于宾语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重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7:语病(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文件包含专题07语病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原卷版docx、专题07语病练-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文学常识(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考情分析,方法指导,古代作家作品,《诗经》,知识梳理作家作品,王羲之,知识梳理,现当代作家作品,毛泽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古诗词(文)默写(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PPT,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