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念项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程度位置。
2.团署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案。结识改动,用橡胶涂干净压,再选择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的,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根据住房产权是否清晰,可以分为正规居住空间和非正规居住空间(如“城中村”)。深圳作为沿海经济活跃的一线城市,正规与非正规二元居住空间开存,不同居住空间之间的迁移频繁。下表示意深圳四种人口空间迁居模式样本均值比较(注:平均租金变化=迁移后租金-迁移前租金;交通可达性变化为正表示迁移后交通便利程度提高,为负则表示下降,数值大小表征交通使利的变化程度:教育可达性变化是衡量上下学通勤便利程度的指标;综合区位变化表示迁移的空间方向,正则说明向市中心方向迁移,负则说明向市中心反方向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深圳优化住房政策,增加④类迁移的原因是( )
A. 缓解交通压力B. 推动城市化发展C. 减小人口密度D. 稳定流动人口
2. 推测④类迁移主要是为了( )
A. 节省开支B. 孩子上学C. 方便上下班D. 改善居住环境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表,深圳四种人口空间迁居模式样本均值比较,④类迁移平均租金变化为正值,且平均租金增加最大,反映④类迁移人口经济收入较高。结合材料信息,④类迁移人口经济收入高,会选择正规居住空间(其租金较高)。不同居住空间之间的迁移频繁”提示,深圳经济活跃,吸引人口持续流入,产生较大住房需求,供给不足引发房价和租金大涨,影响了很多人生活幸福感,导致不同居住空间之间的迁移频繁,④类迁移已经代表非正规居住空间向正规居住空间转变,深圳优化住房政策,可以稳定来深流动人口,D正确。缓解交通压力,应优化道路交通政策,A错误。推动城市化发展是增加④类迁移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错误。增加④类迁移会增加人口密度,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读表,深圳四种人口空间迁居模式样本均值比较,④类迁移平均租金变化为正值,且平均租金增加最大,A错误。④类迁移教育可达性变化为正值,表示上下学通勤便利程度提升,B正确。④类迁移交通可达性变化为负值,表示迁移后交通便利程度下降,C错误。综合区位变化为负值,说明向市中心反方向迁移,居住环境并不一定得到改善,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利: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及城市化; 弊: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 (如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对迁出地: 利:人口密度减小,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缓解人 地矛盾;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弊:人才、劳动力流失。
云和云影严重影响遥感图像的有效性,云影识别一直是遥感应用研究的重点。在云影识别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表征云和云影的水平距离,太阳方位角表征云和云影的相对方向。太阳方位角指以目标物正北方向为起始方向(0°),以太阳光射入光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方向为终止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所测量的角度。下图为我国北温带某地的云影识别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2:00,该地的位置可能是( )
A. 上海B. 重庆C. 海口D. 拉萨
4. 当该地正午时云和云影的水平距离短且逐渐缩小,可能出现( )
A. 该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B. 北印度洋环流为顺时针
C. 是测量此地合理楼距的最佳日期D.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京时间为12:00时,该地云影在云的东北方向,太阳在云的西南方向,该地的地方时应已过12:00时,推测该地位于北京所在经线以东,上海、重庆、海口和拉萨四地中,仅有上海位于北京东侧,故选A。
【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日影整体位于偏北方,表明该地应位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根据材料提示,太阳高度角表征云和云影的水平距离,当该地正午时云和云影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短且逐渐缩小,表示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距离该地越来越近,该地日出时间应越来越早,A错误。测量合理楼距的最佳日期应为冬至日,即太阳直射点距离该地最远的时候,C错误。当该地正午时云和云影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短且逐渐缩小,表明太阳高度角已经较大,且在不断增大,太阳直射点距离该地较近且越来越近,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且越来越近,在这期间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错误。该地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并且不断北移,此时可能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则北半球可能为夏季,北印度洋环流为顺时针可能出现,B正确。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其移动规律。 1、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2、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3、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4、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
城市和乡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融合体,“城市病”与“乡村病”互为叠加形成“城乡病”。小城镇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切入点。位于辽宁西南部绥中县北部的西平坡满族乡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是典型的农贸型小城镇。近几年在“互跃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下,当地农贸市场从单一的农副产品交易功能向复合多功能转变,读城乡分割带来的“城乡病”分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小城镇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切入点的原因在于( )
A. “城乡病”严重B. 具有城乡双重属性
C. 政策倾斜D. 公路交通发达
6. 从传统农业到“互联网+农业”,西平坡满族乡经历的变化是( )
A. 工业发展停滞B. 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
C. 农贸市场转为街边经营D. 青壮年劳动力回流
7. 西平坡满族乡的发展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体现在( )
A. 缓解交通拥堵B.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C. 扩大城乡差距D. 增加就业难度
【答案】5. B 6. D 7.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辽宁西南部绥中县北部的西平坡满族乡,既有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也有农贸市场,具有城乡双重属性,B正确。“城市病”与“乡村病”互为叠加形成“城乡病”,并非小城镇“城乡病”严重,A错误。为了解决“城乡病”,才进行政策倾斜,政策倾斜不是小城镇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切入点的原因,C错误。公路交通发达不是小城镇的典型特征,城市交通更为发达,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在“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下,当地农贸市场从单一的农副产品交易功能向复合多功能转变,有利于推动当地工业发展,A错误。“互联网+农业”,更多人从单一农副产品交易中脱离出来,从事复合多功能经营,需要更多易于接受新兴事物的劳动力,B错误,D正确。从图文中无法获取农贸市场转为街边经营的相关信息,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据图可知,国家战略层面和科学研究层面共同发力,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西平坡满族乡,缓解“城乡病”,助力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基础设施衔接不畅等问题。能有效促进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就业难度,B正确,CD错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应在交通运输方面着手,西平坡满族乡的发展不能缓解周边城市的交通拥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可能还会加重城市交通拥堵,A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化中出现的城市问题主要有:1.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地污染、光污染等)。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工厂外迁或者对工业、生活的废弃物、废水废气等进行处理再排放;加大宣传与法制建设,提高环保意识与公民素质等。2.交通问题。解决措施:交通公共化、轨道化,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完善交通网络,改善路面状况等。3.居住问题。解决措施:加大住房建设的投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等;改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4.社会问题(失业率较高导致犯罪率上升,人口素质较低)。解决措施: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养老体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社会福利;普及教育,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加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等。
心滩是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河床堆积形成的凸起的堆积体,其形成与演变受流水冲淤变化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黄河下游花园口呈双开河段为研究区域,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黄河水沙过程之间的关系。下因为2016年花园口至双开河段心滩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心滩的变化( )
A. 与黄河汛期成反比B. 与黄河径流量成正比
C. 无明显规律D. 不受小浪底水电站的影响
9. 5月心滩面积比3月时增加原因是( )
A. 华北正值春旱B. 黄河正值春汛
C. 河床坡度变缓D. 上游侵蚀加剧
【答案】8. A 9. A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发现,心滩在3月、5月、9月和11月面积均较大,6月和7月面积则相对较小。黄河下游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汛期多出现在夏季,径流量相对较大,因此心滩面积与黄河汛期和径流量均成反比,A正确,BC错误。题干中并未涉及小浪底水电站对心滩演变的影响,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华北出现春旱,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心滩出露地表面积增大,坡度较陡,A正确;黄河流域冬季积雪没有留到春季融化,春汛不明显,B错误;5月和3月河床坡度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5月雨季还未到达,上游侵蚀能力有限,D错误。故选A。
【点睛】心滩的形成过程:浅滩堆积如果得到加强,致使过水断面缩小,水流流速加大,冲刷两岸,水道随着河岸后退而弯曲,加强了环流,促使粗砂粒即推移质在浅滩沉积。由于浅滩滩面上的糙率较大,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心滩前端水流速度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泥沙沉积。东西侧翼河水分流,受狭管效应影响,流速快,沉积物以颗粒大的砂砾物质,细小的颗粒不易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两侧粗粒沉积,滩尾淤涨,心滩不断下移。心滩枯水期露出水面,丰水期没入水面。
云贵准静止锋又称滇黔准静止锋,位置来回摆动、强度不断变化,是影响我国西南地区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根据冷暖空气位置和强度的对峙情况往往造成不同的准静止锋锋向分布,根据上述定义将锋向分为三类,即南北型、西北一东南型和东西型。云贵准静止锋生成时,在云贵高原东部上空出现明显的逆温层。下图示意三类锋向的空间位置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当锋后冷气团越强,锋面位置( )
A. 保持不变B. 越偏北C. 越偏东D. 越偏西
11. 云贵准静止锋生成时,出现逆温层的原因是( )
A. 冬季地面气温低B. 地形导致冷空气堆积
C. 寒潮势力强D. 大气层结稳定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冬季侵袭西南地区的冷空气,主要源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沿途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为减弱,冷空气就逐渐静止下来,即由冷锋转变为准静止锋,即云贵准静止锋。故锋后冷气团越强,向西南地区侵入深度会越深,锋面位置越偏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势相对较高,当冷空气南下遇到高原地形时,受到地形的阻挡,冷空气会在高原边缘处或山前堆积。由于冷空气的密度比暖空气大,因此它会下沉到低空,而暖空气则被抬升到高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低空是冷空气、高空是暖空气的逆温层结构,B正确;冬季地面气温低和寒潮势力强虽然也可能影响逆温层的形成,但它们并不是云贵准静止锋生成时逆温层出现的直接原因,AC错误;大气层结稳定是逆温层存在的一个条件,但它更多的是描述大气状态的结果,而不是逆温层形成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冬季侵袭西南地区的冷空气,主要源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沿途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为减弱,冷空气就逐渐静止下来,即由冷锋转变为准静止锋,这就是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进入冬半年后,因气压带、风带南移,西风带也随之南移。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分成南北两支。北支西风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华东等地流向太平洋;南支西风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东流,经印度洋北部进入云南,形成西南暖湿气流,沿准静止锋锋面抬升,在贵州上空形成云系和降水。
2023年12月12日,由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三亚市人民政府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南国际碳排收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礁中心”)承办的“助力国际碳市场建设研讨会——海南自贸港的机遇和挑战”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上发布了《海南国际碳排政权交易中心战略规划(2023-2030年)》。海碳中心是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我国参与和建设国际政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碳中心设立在海南的主要原因是( )
A. 破排放量大B. 国际交往中心
C.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D. 碳交易制度完善
13. 从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海碳中心建立的意义是( )
A. 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话语权B. 带动海南的经济发展
C. 改善海南的产业结构D. 扭转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碳中心的建设是海南自贸港的机遇和挑战,海南设立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可以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的制度优势,在我国本土建设国际化的碳市场,B正确;海南省工业活动少、碳排放量少,A错误;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关系不大,C错误;是首个交易中心,碳交易制度不太完善,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碳中心是我国首个国际定位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我国参与和建设国际政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海碳中心建立,通过深度参与国际碳市场,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话语权,A正确;带动海南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海南的产业结构,均是海碳中心建立的经济效益,不是生态环境效益,BC错误;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D错误。故选A。
【点睛】海碳中心建立的初心和使命,是助力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全面建设立足海南、服务全国、引领全球的国内国际碳市场联通重要节点枢纽。从机遇来看,海碳中心深度参与国际碳市场空间广阔。一方面,“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倡议深入实施,中国与相关国家在绿色发展、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海碳中心国际合作资源和机遇丰富;另一方面,海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推进,赋予了海碳中心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有利于海碳中心打造低碳转型技术与绿色要素集聚、交易和配置的核心平台,全面拓展国际合作。从挑战来看,一是中国碳市场国际有效连接机制尚未建立,巴黎协定、行业减排背景下的跨境碳交易政策和制度尚未完全明确,我国开展跨境双边或多边自愿碳减排项目合作缺少跨境与履约互认的制度支撑。二是海南发展国际碳市场基础较弱。海南国际碳市场产品供给支撑不足。碳资产项目开发缺少数据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体系支撑。交易跨境资金流动与配套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国际碳交易结算不畅通。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一植被一大气连续体(SPAC)中的关键因子。目前关于土壤水分的研究多集中于气象、植被、地貌因素等,土壤厚度这一影响土壤水分的重要指标鲜少涉及,科研人员选择取山西省米脂县银州镇远志山试验基地进行实验,当地土壤为粉质沙壤土,探究土壤水分与不同土壤厚度、山地枣树根系生长之间的关系。因1为实验组布设示意图,图2为枣树生长期内各深度上壤水分垂直分布,下表表示意枣树生长期内不同厚度土壤水分耗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枣树生长期内不同厚度土壤水分耗水量
14. 根据“枣树生长期内各深度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土壤水分( )
A. 随土壤厚度增加B. 消耗和补给主要发生在浅层
C. 7月补给量最大D. 最大值出现在5m处
15. 根据材料,山地枣树根系( )
A. 浅层发达,提高根系吸收水分能力
B. 深层发达,根系生长期久
C. 中层发达,因为土壤水资源丰富
D. 中层不发达,团块状土壤阻碍根系生长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读“枣树生长期内各深度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土壤水分大趋势上随深度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值出现在4.5m处,AD错误。1.5m以下深度各月份含水率相似,表示中层和深层没有明显的补给与消耗,浅层土壤含水率各月份差异较大,表明消耗和补给主要发生在浅层,B正确。浅层7月土壤含水率最低,表明7月耗水量最大,C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枣树生长期内不同厚度土壤水分耗水量,发现枣树生长期内耗水量主要集中在浅层,深层耗水量也较多,中层相对较少。根据上题结论,枣树生长期内土壤水分消耗和补给主要发生在浅层,推断山地枣树浅层根系发达,以便获取更多水分,A正确。深层土壤根系生长期的长短从材料中无法获取相关信息,B错误。中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但枣树生长期消耗少,根系相对不发达,这是枣树的生长习性导致,与团块状土壤阻碍根系生长无关,C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水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水培植物除外),另外植物也可以直接吸收少量落在叶片上的水分。 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和灌溉水,参与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的水分大循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吸附、特化等作用来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技术,具有针对性。在水污染治理中,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往往需要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尚用的设备和试剂不等,而生物法应用更广泛,对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更明显。水污染治理中常使用的环境生物技术有减生物路
和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方法相比,说明环境生物技术应用更广泛的原因。
【答案】环境生物技术可以根据污染物的特点进行治理,治理针对性强;传统的方法需要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成本高,会出现二次污染,环境生物技术成本较低,无二次污染;环境生物技术治理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对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环境生物技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污染治理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
【详解】据材料“环境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吸附、特化等作用来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技术”可知环境生物技术可以根据污染物的特点进行治理,对于污染治理的针对性强;据材料“在水污染治理中,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往往需要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尚用的设备和试剂不等”环境生物技术无需建处理厂,需要的设备少,成本较低,且不会造成无二次污染;环境生物技术治理相比于传统的治理方法,治理速度快、消耗更低、效率高、对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软质海蚀崖是由松散沉积物构成、并经过海蚀作用形成的海岸陡崖,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带 发育的镜沙软质海蚀崖是典型分布区之一。海坛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25°23'- 25°40'N, 119°41'- 119°52'E),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末次间冰期干热气候-末次盛冰期干冷气候向冰后期的气候转型阶段-冰后期海平面波动上升。气候是影响外力作用的显著因素之一。下图1为福建海坛岛与软质海蚀崖地理位置,图2为镜沙海蚀崖岩性柱示意图(前人研究表明,华南沿海老红砂层源于晚第四纪的海岸风成沉积,是在总体上处于干热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图3示意镜沙软质海蚀崖地貌演化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内外力综合作用原理解释福建镜沙软质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答案】火山喷出岩构成海蚀崖基底;末次间冰期的干湿交替气候背景下发育了风成老红砂沉积;在末次盛冰期干冷的气候条件下,物理风化产生大量岩石碎屑,在冰后期气候转型阶段发育了山前冲积洪积层,覆盖在剥蚀夷平的老红砂沉积层之上;冰后期以来海平面波动上升,海水侵蚀,海岸线倒退,形成海蚀崖。
【解析】
【分析】本题以福建海坛岛海蚀崖为背景材料,涉及内、外力作用、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火山喷出岩冷却凝结,构成海蚀崖基底;据材料可知,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末次间冰期干热气候,末次间冰期的干湿交替气候背景下发育了风成老红砂沉积;在末次盛冰期干冷的气候条件下,物理风化产生大量岩石碎屑,丰富的松散物质,在冰后期气候转型阶段发育了山前冲积洪积层,覆盖在被剥蚀夷平的老红砂沉积层之上;冰后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波动上升,海水侵蚀,海岸线倒退,形成海蚀崖。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的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汽油(47%)和柴油(36%)的占比较大,目前该2025年将生物燃料在能源中的比重提高至5%。
材料二:生物乙酯是一种生物燃料,与汽油阶理性质相适,可与汽油混合使用,目前印度是西亚政府制定的生物乙醇的市场价格与汽油相比决之竞争力,生物燃料的推行在印度尼西及受到了很大阻力。下表为生物乙醇原料的生产成本,下图为生物乙醇生产流程。
(1)分析阻碍印度尼西亚推行生物燃料的原因。
(2)简述印度尼西亚推行生物燃料的意义。
【答案】18. 传统的能源消费观念根深蒂固;生物燃料生产成本过高;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
19. 增加就业,减轻贫困和失业;通过生物燃料采购推动经济活动,发展本国经济;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国内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尼西亚的生物燃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分析,印度尼西亚的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汽油(47%)和柴油(36%)的占比较大,传统的能源消费观念根深蒂固;根据材料二的表中数据,不难得出生物燃料生产成本过高;生物乙醇生产流程可以得出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
【小问2详解】
推行生物燃料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减轻贫困和失业;通过生物燃料采购推动经济活动,增加财政收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印度尼西亚的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汽油(47%)和柴油(36%)的占比较大,推行生物燃料能够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国内化石燃料的消耗;生物燃料,属于清洁能源,推行生物燃料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崩是一种冰体(或冰一岩体)快速崩塌的自然过程,由于冰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一般可以延伸到几十千米的范围。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冰崩灾害事件频发,冰崩成园机理问题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崩灾害往往为长链灾害,最终在雅鲁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一旦溃堤,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地处藏东南林芝地区米林县的色东普沟,在地壳板块冲撞、挤压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质构造与高山峡谷地貌,近年来气候变暖造成该地区冰川表面差异化变薄(即冰川下部冰面显著减薄,而上部无明显变化)。
(1)从地形影响大气的角度,分析“大拐弯”构造对冰崩形成的影响。
(2)说明青藏地区冰崩对形成长链地质灾害的影响。
(3)判断全球气候变暖与冰崩灾害之间的关系。
【答案】19. 大拐弯处海拔高,日照较多,加快冰川裂隙的发育。大拐弯处地震多发,使得冰裂缝进一步扩展、贯穿,诱发冰崩。
20. 冰崩常导致泥石流、滑坡和堰塞湖等长链地质灾害的发生。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升高,冰体融化,使内部孔隙水压力增加,冰崩的发生为泥石流及后续的次生灾害提供了水源和固体物质。冰崩时,冰体从冰川的陡峭部分上掉下来,容易形成冰滑坡。冰崩后碎屑物质形成碎屑流,在下游形成暂时性堰塞湖。
21.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冻融过程,消融水或降雨沿着冰裂缝下渗并进一步扩展裂缝,减弱冰体与冰床之间的摩擦阻力,最终诱发冰崩及冰崩灾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冰崩为背景材料,涉及冰崩事件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大拐弯处冰川坡向纬度较低,大气稀薄,日照较多,辐射也较强,加之冰川的海拔以及表面覆雪程度不同造成冰川表明热量分布不均匀,促进冰川裂隙的发育,有利于冰崩的产生。大拐弯处地质运动活跃,地震发生所释放的能量改变了冰体的内部应力,使得冰裂缝进一步扩展、贯穿,诱发冰崩。
【小问2详解】
冰崩常导致泥石流、滑坡和堰塞湖等长链地质灾害的发生。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升高,冰体融化,使内部孔隙水压力增加,随着压力的增加,摩擦系数逐渐减小,流动性增强,当土砂含水量过高,便会形成泥石流。冰崩体与上游沟道的冰雪融水相遇,也会形成泥石流。当一部分冰体从冰川的陡峭部分上掉下来,移动到超过冰川原始位置的地方,就会形成冰滑坡,有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冰崩后碎屑物质快速移动,形成碎屑流,裹挟沿途的物源前进,造成下游江河堵塞,形成暂时性堰塞湖,溃决后可形成洪水或泥石流,严重威胁下游的居民点以及工程设施。
【小问3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容易诱发冰崩。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活动层的厚度增加,加速冻融过程,促使冰川底部的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加速了高原冰川末端的消融,消融水或降雨沿着冰裂缝下渗并进一步扩展裂缝,减弱了上部冰体与冰床之间的摩擦阻力,最终诱发冰崩,进而引发长链地质灾害。迁居模式
平均租金变化/
(元·m²)
交通可达性
变化/m
教育可达性
变化/m
综合区位
变化/m
平均年龄/岁
①类迁移
-1.2
88
14
560
35.1
②类迁移
-38.1
319
-81
2328
33.3
③类迁移
-0.3
154
5
620
32.8
④类迁移
36.3
-85
103
-1170
33.7
土层厚度/m
2
3
4
5
6
土壤耗水量/mm
532.5
521.4
489.6
492.3
5459
各数
**
……
甘蔗
44
800
3-4
9-12
.
种植研究水量
2000-4000
36000
3000
生物乙醇产品等
*/04
3160-5000
1150-1125
3216
单位账件
“”
220
……
m
关心++
753
1115
892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68,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A卷: 这是一份168,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A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