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昭苏县(43°N,81°E),昼长最长可达15小时23分,每年夏季日落前的一到两个小时,多见彩虹景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7秒时,展示了芒种节气“昭苏麦田彩虹”景观。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每个节气内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下图示意“昭苏麦田彩虹”景观及二十四节气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 芒种(6月6日前后)太阳位于黄道的位置是( )
A 6B. 8C. 18D. 20
2. 与芒种期间昭苏昼夜长短状况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小暑(7月7日前后)B. 小寒(1月6日前后)
C. 大雪(12月7日前后)D. 夏至(6月22日前后)
3. 芒种这天,昭苏最容易拍摄到麦田彩虹的时段是北京时间( )
A. 16时~18时B. 18时~20时C. 20时~22时D. 22时~24时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1题详解】
图中水平圆圈为地球未道面,倾斜的圆圈为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即黄道。地球公转方向与太阳在黄道上的“视 运动“均为逆时针方向。当太阳视运动到图中“19”时,为夏至,二十四节气大约每15天一个节气,所以芒种节气 (6月5日前 后) 地球公转到夏至日之前的位置,因此为图中的“18”,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与芒种期间昼夜长短状况大致接近的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芒种为故6月6日前后,与夏至日差16天,故小暑与芒种期间昭苏县昼夜长短状况大致接近,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我国夏季主要在7月中旬至8月底,由所学知识可知,此段时间(120°E,40°N)地区日落时间 大概在18点30分到19点30分之间。昭苏位于新疆伊犁地区,位于42°N到45°N之间,80°E到84°E之间。可知该地区尽长时间和40°N地区昼长相差不大,可知日落地方时相差不大。该地和120°E经度相差40°左右,位于120°E西侧,可 计算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大概两个半小时,由此可推断,暑假期间昭苏日落时,北京时间大概在21点到22点。由材料可知,当地夏季出现的彩虹多集中在日落前1一2小时内,结合选项,合适的时间为20时到21时,C正确;16时至20时距离日落时间较长,太阳高度较大,不容易出现彩虹,AB错误;22时至23时昭苏已经进入夜晚,不能形成彩虹,D错误。故选C。
【点睛】黄道面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它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26'。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某中学学生在太行山一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两岸陡崖发育,坚硬的石英砂岩层和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层交互,陡崖壁下有崩塌物堆积。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数字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及该景区陡崖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4. 形成该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 )
A. ①B. ②C. ③D. ④
5. 景区内陡崖发育形成过程是( )
A. 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重力崩塌B. 沉积作用一地壳下陷一风力侵蚀一重力崩塌
C. 岩浆活动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一流水堆积D. 岩浆活动一流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风力堆积
6. 推测崩塌物主要来自的岩层及原因是( )
A. 硬岩层,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B. 硬岩层,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C. 软岩层,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弱D. 软岩层,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答案】4. B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坚硬的石英砂岩层和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层交互,陡崖壁下有崩塌物堆积。可以得出,该地的岩石为沉积岩,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出,①为沉积物,②为沉积岩,③为变质岩,④为岩浆,⑤为岩浆岩,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坚硬的石英砂岩层和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层交互构成,沉积岩的形成说明该地经历了沉积作用;沉积岩形成之初埋藏于地表之下,后经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后经风化出现裂隙,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饱受流水侵蚀作用,岩石变得松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机械性崩塌,形成现今的陡崖景观。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两岸陡崖发育,坚硬的石英砂岩层和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层交互,陡崖壁下有崩塌物堆积。崩塌堆积物是从陡崖上较坚硬的岩层经过机械性崩塌掉落而形成,而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层掉落后因其较为松软,被风化侵蚀的速度更快,难以保存下来,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某次地质考察活动中,地质队员在①②③④四处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其中①处的钻孔深度是100m。在该水平面①④处取得相同的砾岩,②③处取得相同的砂岩,且砾岩的年代比砂岩新。下图示意地质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7. 甲处地质地貌为( )
A. 背斜成谷B. 背斜成山C. 向斜成谷D. 向斜成山
8. ③处钻孔深度最可能是( )
A. 20mB. 40mC. 60mD. 80m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②,③处取得的砂岩形成年代比①,④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是谷地地形,因此属于背斜成谷。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 图示等高距为20米;①的海拔为250<①<270m,钻100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150<水平面<170m。③位于河谷右侧, ③的海拔为210<③<230m,③处离此平面的高度差为40-80m,因此相对来说,最有可能的钻孔深度是60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背斜因其拱形结构,受力均匀,因此在隧道、铁路等对地质要求较高的工程选址中常被优先考虑。其次,背斜也是良好的储油、储天然气构造,因为背斜的构造有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含碳酸氨钙的地下水沿坡面流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淀,形成如梯田般的钙华堆积地貌,称“钙华梯田”。加那利群岛上有一处人工引水形成的“钙华梯田”,梯田下方开凿有蓄水池,用来收集“钙华梯田"硬度较低的来水,用作农田灌溉。下图示意该人工“钙华梯田"蓄水系统及加那利群岛“钙华梯田"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9. 加那利群岛的气候特征是( )
A. 炎热少雨B. 高温多雨C. 低温干燥D. 温和少雨
10. 人工建设“钙华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护土壤的通气透水性B. 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
C. 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D. 减少坡面的水土流失
11. 蓄水池能最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1~12月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加那利群岛位于30°N附近,纬度较低,受海洋和寒流(加那利寒流)影响,气温年较差小,终年温和;该地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虽然受西风带影响,但是因寒流降温减湿,降水也少。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水体主要用来进行灌溉。该地岩石类型以石灰岩为主,水中溶解的碳酸钙数量多,水质较硬,用来灌溉容易析出固体杂质,阻滞土壤水气运动,破坏土壤,故利用“钙华梯田”硬度较低的来水灌溉有利于通气透水、保护土壤。C正确。降低流速、防洪减灾,增加流量、稳定用水, 美化环境、促进旅游不是修建“钙华梯田”的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钙华梯田”位于非洲西北部加纳利群岛,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炎热干燥,是引用钙化梯田来水灌溉的主要季节,C正确;冬季春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不用引水灌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①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②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非洲西部的赤道辐合带是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几内亚季风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区,其位置的季节性移动会影响区域降水状况。几内亚湾沿岸的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示意非洲部分区域7月赤道辐合带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2. 7月赤道辐合带南北两侧的气流分别是( )
A. 西南季风、东北季风B. 东南信风、东北信风
C. 东南信风、东北季风D. 西南季风、东北信风
13. 图示月份下列区域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北京高温伏旱天气B. 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C.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草木枯黄D. 澳大利亚西北部有火灾风险
14. 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不相关的是( )
A. 受赤道辐合带的影响B.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C. 向岸风输送充足水汽D. 台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答案】12. D 13. D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7月赤道辐合带位于赤道附近,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北侧为陆地,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南侧受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进入北半球后向右偏成的西南季风影响,所以南北两侧的气流分别为西南季风、东北信风,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月份,北京正处于夏季,气温高,降水多,不会出现高温伏旱天气,A选项错误;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7月份为冬季,草木枯黄,B选项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草木茂盛,C选项错误;澳大利亚西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7月份为干季,降水少,气温高,有火灾风险,D选项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依据材料所述,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其降水丰富的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辐合带)的影响,多对流雨,与之有关联,A不符合题意;位于喀麦隆火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与之有关联,B不符合题意;向岸风(几内亚湾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携带水汽丰富,降水多,也会增强其降水,与之有关联,C不符合题意;布埃亚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难以形成台风,因此其降水丰富成因与台风无关,D项说法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点睛】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地形、洋流、锋面、植被、水文、下垫面、人类活动。
苏木吉林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地势低洼,且被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近年来湖泊面积较为稳定。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季节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5. 苏木吉林湖( )
A. 湖区面积夏季最大B.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C. 6月、11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D. 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16. 苏木吉林湖冬季湖水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③周围地势高,湖面风速小
④距离风源地远,植被稀疏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苏木吉林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且地势低洼,被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没有邻近湖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可以推断其出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B正确;且材料中提到湖泊面积较为稳定,因此AD错误;由图可知,6月降水量为50mm蒸发量为140mm,11月的降水量为50mm蒸发量为80mm,因此C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湖泊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没有外泄河道,应该是咸水湖,①错误;湖泊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蒸发量小,②正确;周围地势高,阻挡来自西北的大风,蒸发量也随之减少,③正确;湖泊所在西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④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高山区,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最高的夏季是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经常起着调节作用。
海水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改变会影响浮游生物分布、溶解氧浓度(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浓度,与水温呈负相关)等,从而对水域鱼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剧烈的变化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下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①表示正常年份)。完成下面小题。
17. ②所示的年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是( )
A. 拉尼娜现象一海域温度异常偏高B. 拉尼娜现象一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C. 厄尔尼诺现象-海域温度异常偏低D. 厄尔尼诺现象一东南信风势力减弱
18. ①→②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水域( )
A. 鱼群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B. 鱼群栖息地明显向低纬移动
C. 溶解氧升高利于鱼群呼吸D. 鱼群移至更靠近海岸处觅食
19. 受②年份气候现象的影响( )
A. 我国出现冷冬热夏气候B. 热带气旋对我国影响减小
C. 印度尼西亚泥石流多发D. 赤道太平洋西部海面偏高
【答案】17. D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该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由图中可得,太平洋东部海域由①~②出现海水的异常升温,由正常年份的沃克环流变为厄尔尼诺,正常情况下,东南信风(赤道附近的南半球信风)会将温暖的海水吹向西太平洋,使得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较冷。然而,在某些年份,东南信风会减弱,导致温暖的海水留在东太平洋,这种现象就是厄尔尼诺;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刚好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综上所述,ABC三项表述错误,D项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太平水域鱼群受秘鲁寒流影响,冷水鱼居多,出现厄尔尼诺后,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海水中的鱼群数量和种类明显会减少,A错误;低纬地区温度较高,不适合冷水鱼的生存,所以,鱼群栖息地并不会向低纬移动,B错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此时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海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C错误;受厄尔尼诺暖海水的影响,中上层海水中的鱼类未来追寻较低水温海水区域,会向靠近海岸地带行进,因为这里存在寒流,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现象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所以,热带气旋对我国影响减小,B正确;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所以,印度尼西亚降水减少,泥石流出现频率减少,C错误;厄尔尼诺出现时,其表现只是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变的异常偏高,却不会影响其海平面的高低,D错误。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暖流: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浮游植物的生长会消耗海水中的营养盐,洋流对海洋浮游植物分布以及沿岸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下图示意挪威海、格陵兰海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0. P洋流( )
A. 受西风影响,性质上属于寒流B. 受极地东风影响,成因上属风海流
C. 每年的12月~次年2月势力最强D. 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
21. 受P洋流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河流( )
A. 结冰期缩短,流速趋缓B. 水量增大,季节变化小
C. 汛期缩短,含沙量减少D. 凌汛多发,持续时间长
22. 关于①②③④四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沿途污染物易聚集于此B. ②沿途风平浪静,航行速度快
C. ③海域浮游植物最为贫瘠D. ④海域多海雾,影响航运安全
【答案】20. C 21. B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P洋流位于65°N以北地区,方向由南向北,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所以,该洋流应该是暖流,A错;P洋流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方向由南向北,一般来说,南北方向上形成的洋流为补偿流,而非风海流,B错;每年12月~次年2月期间,受热力因素影响,极地高气压带势力会更强,由此导致极地东风增强,形成的风海流也会变强,该洋流作为风海流的补充,势力也会变强,C对;看图中洋流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为暖流,所以流经海域的海水等温线会向高纬度突出,D错。故选C。
【21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及上题的结论可知,P洋流为暖流,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会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河流降水补给多,径流量会增大,而且补给更稳定,季节变化小,B对;温度增加使河流结冰期缩短,降水增加了河流的径流量,使得河流流速加快,A错;河流水量增加,汛期则会变长,C错;附近的暖流会影响到河流下游地区,下游地区的气温会上升,导致冰层变薄,所以,凌汛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减少,D错。故选B。
【22题详解】
由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的位置可以判定,①海域位于格陵兰岛的东侧,污染物可能会随着东格陵兰寒流流向低纬度地区,而不会在此聚集,A错;②海域位于极地东风带,海面不可能风平浪静,B错;③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会引起海水扰动,营养物质较多,适合浮游植物的生存,浮游植物应该较多,C错;④海域位于高纬度,由暖流流经,易产生海雾,严重影响航运安全,D对。故选D。
【点睛】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一般呈东西向分布,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等。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等。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一般呈南北向分布。例如,千岛寒流,秘鲁寒流等。
研究表明,某类植被垂直带的带幅一般在1000m以内。我国秦岭中部太白山的某植被垂直带垂直高差达2300m,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超级垂直带”。下图示意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的关系及太白山“超级垂直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示甲乙丙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垂直分异规律B. 地方性分异规律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4. “超级垂直带”的植被类型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5. 关于“超级垂直带”形成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白山人类活动干扰少,自然带发育完全B. 太白山纬度较低,相对高度高,物种丰富
C. 气候变暖会导致该垂直带上限上升、下限上升D.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南坡该垂直带上升至雪线
【答案】23. C 24. B 25.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年平均气温在20-30度,降水充沛,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带,乙的年平均气温在5-20度之间,降水较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丙的年平均气温在5--5之间,降水较少,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因此,甲乙丙的植被的演变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由图可知,秦岭太白山南坡的基带是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秦岭北坡基带位于暖温带南界,山地的海拔又足够高,导致北坡几乎包含了完整的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广大地理环境,热量条件能满足绝大多数落叶林物种的生长,且与水平分异的温带落叶林相邻,故“超级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应是落叶阔叶林,由上题分析可知对应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山区的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垂直分布影响小,A错误;秦岭太白山相对高度较小,B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导致该垂直带上限上升、下限上升,垂直带宽增大,C正确;该山海拔较低,且纬度较低,没有雪线,D错误。故选C。
【点睛】秦岭中部太白山南、北坡形成了上限达到2800m的超宽垂直带,突破了典型垂直带的带幅阈值,其存在与秦巴山地的过渡性气候及生物竞争紧密相关,也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这也是历史上世界杯首次在北半球的冬季举办。下图示意卡塔尔位置。
卡塔尔首都多哈气温、降水量数据
(1)依据多哈气温、降水量数据,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绘制气候统计图(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
(2)从气候角度分析卡塔尔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举办世界杯比赛的原因。
【答案】(1) (2)世界杯比赛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卡塔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昼长也较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为凉爽;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加上东北风带来少量降水,气候有利于足球赛开展和草坪的养护。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卡塔尔为背景,涉及其气候统计图的绘画,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举办世界杯比赛的原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表的数据,在图上描出各月的气温的点,用曲线连结;用柱状表示每一个月的降水量,即可。如图:
【小问2详解】
选择在11-12月举办,是因为到了11月份,太阳直射点已经来到南半球,卡塔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且日照时间也变短,气温开始下降,气温较为凉爽,这个时候踢球比较合适。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加上东北风带来少量降水,气候有利于足球赛开展和草坪的养护,减少水资源的利用。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盆地(下面左图)原为青藏高原东部的古湖泊,古黄河曾发源于盆地西北的玛曲县附近,自东南流向西北。在末次冰期古黄河沟通了古湖泊,湖水外泄,形成了若尔盖沼泽湿地。近年地质学家在黄河第一弯附近的唐克镇发现了出露良好的地层剖面(下面右图),揭示了若尔盖盆地水系的演变过程。
(1)分析若尔盖沼泽湿地形成的地质过程。
(2)说明若尔盖盆地内水系之间补给关系的演变。
(3)描述Q4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沉积特点。
【答案】(1)青藏高原抬升过程中,周围边缘断裂下陷形成古湖泊;古黄河源溯源侵蚀切穿湖泊边缘,使湖水外泄留下沼泽湿地。
(2)古湖泊时期,河流从周边山地汇入湖泊,补给湖泊;古湖泊消失后,盆地内逐渐形成黄河水系,若尔盖湿地成为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
(3)整体沉积物颗粒较小;沉积物颗粒磨圆度较好;具有分选性。
【解析】
【分析】此题以若尔盖盆地为背景,涉及河流地貌和陆地水体补给关系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文字材料可知,若尔盖盆地形成古湖后又变成沼泽。而若尔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所以在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由于内力抬升会使周围地区发生断裂下陷,形成盆地,然后径流汇集盆地内形成古湖泊;形成的古湖泊位于古黄河源头的上游,末次冰期古黄河沟通古湖泊,即古黄河发生了溯源侵蚀,让古湖泊的水沿古黄河外泄,从而形成沼泽。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若尔盖盆地地区经历过古湖泊和湖水沿古黄河外泄之后形成沼泽两个阶段,当古湖泊时期地表径流是向湖泊流入,故从周围山地汇入湖泊,补给给湖泊;当古黄河溯源侵蚀后,古湖泊流入古黄河,盆地内径流演变为黄河上游水源,所以补给古黄河。
【小问3详解】
Q4为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属于河流沉积地貌,由所学知识可知,流水沉积物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同时河漫滩多分布在中下游的平原区,故流水搬运能力弱,沉积物颗粒物较小。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焚风是气流越过山地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阿根廷门多萨省,气候干燥,西部有森林分布,东部多草原、荒漠,是焚风多发区。某日门多萨经历了一次强焚风天气过程。下图示意该日当地时间12时南美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据材料描述该日门多萨省强焚风的形成原因。
(2)说明焚风对门多萨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该日安第斯山脉西侧吹偏西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向安第斯山脉流动;南部气旋西侧的冷锋向东北方向移动,对暖湿气流起到了推动作用;山区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加强了翻越山脉的气流强度,焚风效应增强。
(2)有利影响:可改善冬季的热量条件;加快积雪消融,增加河流水量;利于草场返青。
不利影响:加剧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破坏生物多样性;风沙天气增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美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焚风效应的成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知,该日门多萨省强焚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该地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西风气流在越过山脉后在下沉过程中逐渐变得干热,形成焚风效应。其次,该地区的气候干燥, 西部有森林分布,东部多草原和荒漠,这种地形和植被分布也加剧了焚风的强度。最后,该地区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也促进了焚风的形成。
【小问2详解】
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推断,焚风对门多萨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气候:阿根廷门多萨省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位于30°S以上,属于温带地区,出现的焚风效应可改善门多萨省冬季的热量条件,但会使得该地区气温全年范围内有所升高,降水减少,加剧了该地区的干旱程度;植被:焚风效应增强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有利的是使得该地区东部草场更容易返青,而不利则是使得西部森林分布减少,同时极易发生森林火灾,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土壤:焚风效应使得该地区的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加剧,风沙天气增多;水文:焚风效应加快了安第斯山脉上冰川及积雪的消融,使得该地区的河流径流量有所增大,但长久下去,却会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会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综上所述,焚风对门多萨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本题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点睛】焚风效应是一种气候现象,指当风经过山脉时,由于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变化,导致空气下沉并增温的现象。这种现象以奥地利科学家阿尔弗雷德·冯的名字命名。焚风效应通常在山地地区发生,当地面风向与山脉走向一致时,风会在山脉的背风面产生焚风。焚风的特点是干燥、温暖且通常伴随着气压的下降。焚风效应的强度与山脉的高度、风速、空气湿度和地形等因素有关。焚风效应在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例如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等。在这些地区,焚风效应会导致气温的快速升高,甚至可能在一天之内升高10℃以上。焚风效应还可能导致降雨减少、蒸发加剧等现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广西两省区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规划目标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加快西江沿岸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下图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简图。下表示意广东、广西两省区不同年份的经济指标。
(1)简要说明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地势特征。
(2)说明广东、广西两省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简析广东、广西在共建“珠江一西江经济带”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答案】(1)广东省地势特征总体上北高南低,广西地势特征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
(2)广东省比广西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较高(二、三产业比重高)。或两省区分别表述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亦可。
(3)广东省市场广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广西铝土、锰、水能等资源丰富,可提供原料和能源;廉价劳动力资源充足;土地价格较低。两省区可共同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广西可承接广东部分产业转移。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东、广西两省区的经济”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地势特征可以从河流流向和地形分布来判断。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说明地势北高南低;广西河流大多自西北向东南流,说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小问2详解】
广东、广西两省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均高于广西,说明广东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2022年,广东的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广西,说明广东产业层次更高,结构更加优化;广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广东,说明广西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
【小问3详解】
广东、广西在共建“珠江一西江经济带”中各具备的优势:广东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而广西地区资源丰富,如铝土、锰、水能等资,可以为其提供原料和能源;广西拥有较多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租金价格也比较低,两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①加强两地之间的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②充分发挥广东的经济优势,加强对广西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促进广西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促进两地之间的人员、物资、信息的交流和互动;④加强两地之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⑤加强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等等。
【点睛】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均温(℃)
175
18.5
22
26.5
31.5
34.5
35.5
35
32.5
29
25
19.5
降水量(mm)
3.5
8.5
10.3
2.6
0
0
0
0
0
0.5
5.2
8.8
地区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11.1
25.7
480
2022
129119
4.1
40.9
55
10.19
广西
1980
97.33
45.3
31.6
23.1
278
2022
26301
16.2
34
19.8
5.22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降风风力最强的时间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54秒,在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