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60,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地理试卷,共x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罗燕玲审题人:王清)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地理试卷,共x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机读卡上及答卷的密封区内。
2.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机读卡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和机读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所示中国空间站运行在距地面约400—450km的近地轨道上。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与中国空间站顺利交会对接。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除常态化工作外,还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维修太阳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与下列哪一天体系统同级( )
A. 地月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河外星系
2. 航天员舱外维修太阳翼时可能遇到的恶劣宇宙环境包括( )
①低温②高温③低压
④高压⑤大风⑥强辐射
A. ①②④⑤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D. ①③⑤⑥
3. 太阳翼吸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
A. 太阳活动B. 太阳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辐射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1题详解】
在绕地轨道上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人造天体,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所属的天体系统层级与地月系的级别相同,A正确,BCD错。故选A。
【2题详解】
航天员需要进行舱外作业,宇宙是真空的,因此不会遇到高压、强风,④⑤错误,③正确;舱外环境会出现过热、过冷的侵袭,因此可能遇到低温或高温状况,①②正确;宇宙中存在射线等的侵害,⑥正确;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航天器从地球发射,再到固定的轨道,需要庞大的能量,但是其所携带的燃料是有限的,要完成探测任务,其就必须要就地采取能源,而无处不在的太阳能就是最好的能源来源,太阳翼光伏发电板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保证了航天器在外太空的能量来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
下图为我国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午逐渐增强B. 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
C. 下午呈减弱趋势D. 一天中变化无规律
5. 推测影响该地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天气C. 植被D. 纬度
6. 下列关于太阳能资源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昂贵B. 匮乏C. 清洁D. 稳定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太阳辐射强度上午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下午呈减弱趋势,ABC不符合题意;该地太阳辐射强度一天中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D符合题意。故选D。
【5题详解】
据图可知,第一天太阳辐射强度明显大于第二天,最可能是因为第二天出现了阴雨天气,云层变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B正确;地形、植被、纬度在前后两天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变化,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属于清洁能源,但是稳定性较差,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拔,天气状况以及昼长时间。一般认为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多晴朗天气,昼长时间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多。
地磁暴是一种由太阳风引起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的现象。2023年12月1日爆发了地磁暴现象,我国北方多地观测到罕见的极光。完成下面小题。
7. 推测今年太阳活动的特点是( )
A. 处于太阳活动谷年B. 耀斑活动减弱C. 处于太阳活动峰年D. 黑子数量减少
8. 地磁暴现象的主要影响有( )
A. 便于宇航员出舱实验B. 造成大范围疾病流行
C. 利于航天器发射升空D.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我国北方多地观测到罕见的极光,说明此时处于太阳活动峰年,太阳活动增强,A错误,C正确,耀斑、黑子活动增多,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地球磁场被扰动,反映出太阳活动增强,太阳风、耀斑增强,高能粒子、电磁辐射等增多不利于宇航员出舱实验、航天器发射升空,AC错误;太阳活动对疾病影响较小,B错误;太阳活动增强会破坏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能影响地球的气候。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爆发时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冲进两极高层大气,在高纬度地区形成美丽的极光现象。
2022年10月,地质工作者在福建政和大溪盆地发现鸟翼类恐龙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在该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水生和半水生的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 岩层和化石B. 生物和化石C. 生物和地貌D. 岩石和地貌
10. “奇异福建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 元古宙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11. “奇异福建龙”生存的环境最可能是( )
A. 森林B. 草原C. 荒漠D. 沼泽
【答案】9. A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帮助科学家发现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变化,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因此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岩层和化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福建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的鸟翼类恐龙化石表明“奇异福建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在发现鸟翼类恐龙化石的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水生和半水生的生物化石,表明“奇异福建龙”生存的环境最可能是沼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下图为某网友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地震预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预警在地震之后B. 利用电波速度较快特点
C. 能减少人员伤亡D. 无法预警纵波到达的时间
13. 积石山地震感源位于( )
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核
【答案】12. D 13. A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利用电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的特点,进行的灾害预警,AB说法正确。人们接收到地震预警后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地震的损失,C说法正确。纵波传播速度慢于电波,可以预警纵波到达时间,D说法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积石山地震发生在西北内陆的甘肃省,震源深度8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左右,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动画片《飞屋环游记》讲述了退休气球销售员费迪逊与少年罗素乘坐由成千上万个氢气球牵引的“飞屋”飞越云层,遨游天际,前往南美洲“天堂瀑布”冒险的故事。图1为《飞屋环游记》剧照;图2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飞屋”从地面升至图2位置过程中,“飞屋”的温度变化趋势为( )
A. 越来越冷B. 越来越热
C. 先变冷后变热D. 先变热后变冷
15. 若“飞屋”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时保持约一万米的高度,二人途中可能感受到(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颠簸B. 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
C. 先左右颠簸,后平稳飞行D. 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
【答案】14. C 15.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飞屋”从地面升空过程中,飞越云层,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由于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升空过程中,“飞屋”温度变化趋势为先冷后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对流层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故飞屋保持约一万米的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途中经过平流层再经过对流层。故二人途中感受为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是对流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雨等最经常出现的区域。平均而言,对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约0.6℃。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此时,北京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
17. 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上海B. 三亚C. 昆明D. 成都
【答案】16. D 17. C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本题为判别近地面的风向,图示为亚洲局地,处于北半球,因此风向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30-45°即可。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右偏30-45°为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决定风力大小的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上海、三亚、昆明、成都四地中,昆明的等压线最密集,因此昆明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风的力: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向和风速,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②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③摩擦力,影响风速和风向。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海平面的摩擦力小。高空中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如图为“风塔”景观与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 )
A. 作冷源B. 用作热源C. 美观居室D. 用于集雨
19.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建筑的气流在( )
A. 风塔中上升、大厅内四散B. 风塔中下沉、大厅内聚集
C. 风塔中上升、大厅内聚集D. 风塔中下沉、大厅内四散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可知,室内大厅水池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作为冷源为各个房间提供冷空气,A正确,B错误;水池在室内大厅主要是为了降温,而不仅仅是为了美观,C错误;风塔和室内水池占地面积小,难以收集雨水,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在大厅内向四周辐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下面左图示意北京2023年12月25日—27日天气状况,此季节前后当地农作物经常受到霜冻的影响。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白天,北京25日比27日气温高的原因主要是( )
A. ①强B. ②强C. ④强D. ⑤强
21. 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
A. 削弱①B. 增强③C. 增强④D. 削弱④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右图中箭头位置和方向判断,图中①~⑤分别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读左图可知,北京25日是晴天,27日是阴天,白天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削弱作用(⑤)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强,地面获得的能量多,地面辐射(③)强,大气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气温高,B符合题意,排除D;这两天到达上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差别很小,不是影响两天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排除A;晴朗天气时,大气逆辐射(④)相对较弱,排除C。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右图中箭头位置和方向判断,图中①~⑤分别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熏烟中含有大量固体颗粒物和二氧化碳,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④),使得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且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可起到减轻霜冻的作用,C符合题意,排除D;熏烟并不能削弱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且削弱太阳辐射并不能减轻霜冻,排除A;③是地面辐射,是地面损失能量的主要方式,增强③并不是熏烟减轻霜冻的原理,排除B。故选C。
【点睛】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1)吸收保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2)补偿作用: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能够实现图中①环节的是( )
A. 我国的夏季风B. 我国的冬季风C. 长江D. 副热带高气压带
23.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 ①B. ④C. ⑤D. ⑥
24. 水循环最主要动力是( )
A. 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B. 潮汐
C. 地热能D. 生物能
【答案】22. A 23. C 24. A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①的环节的是水汽输送,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上输送水汽进入陆地,A正确;我国的冬季风由内陆吹向海洋,不能完成水汽由海洋向内陆的输送,B错误;长江完成地表径流,C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多晴天,可以促进水汽蒸发,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改变部分径流的方向,⑤表示地表径流,C正确;①表示水输送,④表示降水,⑥表示地下径流,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促进水分的蒸发、输送和径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循环类型根据发生领域不同,分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北京时间2022年4月26日,“雪龙2”号船返回上海,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顺利完成。下图示意“雪龙2”号去程路线(上海—中山站),完成下面小题(①上海附近、②赤道附近、③南回归线附近、④中山站附近)。
25. “雪龙2”号上海至中山站路线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6. “雪龙2”号上海至中山站路线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25. D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水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位于南极洲外围的南极圈附近,纬度最高,海水水温最低,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读图可知,图中③位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蒸发强,海水盐度高,①处位于长江口,受河水的稀释盐分作用,盐度较低,②地位于赤道附近,因降水丰富而盐度较低,④位于高纬度海区,因蒸发较弱而盐度较低,因此③地海水盐度最高,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海洋水水温分布特征: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暖(寒)流海区水温高(低);表层水温高,向下水温降低;临近陆地的水温变化大。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浙江温岭的江夏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涨潮和落潮均可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通常情况江夏潮汐电站一日内可发电( )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
28. 除利用潮汐发电外,人们还可利用潮汐进行( )
①水产养殖 ②港口航运 ③蓄水灌溉 ④气象观测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27. D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潮汐电站主要通过在海湾或河口筑坝形成水库,利用水库内水位与外海潮位的潮差来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因此一次海水的涨和落可以各发电1次,故潮汐电站一日内可发电4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可利用潮汐现象形成的潮间带进行水产养殖,利用潮汐规律安排水产养殖的生产,①符合题意;可利用潮汐引起的水深变化及海水运动方向进行港口航运,②符合题意;潮汐海水为咸水,不宜用来蓄水灌溉,潮汐由天体引力所致,与气象观测无明显相关性,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海浪是表层海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风浪。潮汐是在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洋流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密度差异、补偿作用。
29. 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随处可见。图为“我国人民币中四种地貌景观图。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景观属风力侵蚀地貌B. ②地景观属流水侵蚀地貌
C. ③地景观属冰川堆积地貌D. ④地景观属流水沉积地貌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①壶口瀑布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②长江三峡属于流水侵蚀地貌,B正确;③珠穆朗玛峰是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C错;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地貌,D错。故选B。
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30.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90米B. 220米C. 330米D. 460米
31. 若某日图中A山顶的温度为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该日B聚落的气温可能为( )
A. 13℃B. 22℃C. 25℃D. 29℃
【答案】30. B 31. C
【解析】
【30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交会,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陡的取值范围是100米≦H陡﹤300米,选项中只有220米符合。故选B。
【3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距,可计算出A山顶的海拔高度HA取值范围为1500米﹤HA﹤1600米,B聚落的海拔高度HB取值范围为600米﹤HB﹤700米,A山顶与B聚落相对高度H相取值范围为800米﹤H﹤1000米,仅考虑海拔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故A山顶与B聚落气温差值T差的取值范围为4.8℃﹤T差﹤6℃。A山顶温度为20℃,则B聚落气温TB取值范围为24.8℃﹤TB﹤26℃。故B聚落气温选项中只有25℃符合。故选C。
【点睛】 陡崖的相对高度:(n-1)d≤H﹤(n+1)d(其中n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32.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光热条件不同B. 土壤性质不同C. 海陆位置差异D. 水分条件差异
33. 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 群落结构简单B. 种类繁多C. 植被稠密D. 叶面宽大
【答案】32. D 33. A
【解析】
32题详解】
“草原巨人”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减少干季水分蒸发,形成图示植被外形特点,将水分储存在植物体内;骆驼刺根系发达,主要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热带季雨林分布地区年降水丰富,树木可独木成林,因此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D正确;与光照条件、土壤性质、海陆位置差异没有必然性的关系,ABC错误。故选D。
【33题详解】
骆驼刺根系发达,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根据材料可知,骆驼刺应为温带荒漠地区的典型植被。由于所在地区气候干旱,所以植被稀疏,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A正确,BC错误;气候干旱,为保持植被体内水分,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叶面不可能宽大,D错误。故选A。
【点睛】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铺开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生存几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大题,34题、35题、36题,共计34分)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某学校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到郊外进行了红壤的实地观测调研。他们测量红壤的深度和垂直分层,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完成了土样的组成成分及酸碱性测定实验,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中写道: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低山丘陵地区,其pH值在6.5以下,碱性较强;红壤黏度高,透气性差。土壤垂直剖面如图所示。
(1)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包括____层和____层。
(2)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试提出两项改良措施。
(3)同学们撰写的报告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答案】34. ①. 有机质 ②. 腐殖质
35. 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其有机质;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掺入沙土,增加其透气性等。
36. 文中:碱性较强→酸性较强。图中: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实地调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在红壤的最上面,包括有机质层和腐殖质层。
【小问2详解】
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红壤酸性较强,黏度高,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改良措施如下:针对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以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红壤呈酸性,可以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针对红壤黏度高,透气性差,可以掺入沙土,增加其透气性,降低黏度等。
【小问3详解】
该地理兴趣小组报告图文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文中的错误:碱性较强→酸性较强,因为红壤pH值在6.5以下,属于酸性土壤;图中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淋溶层在淀积层的上面。
35. 读下列一组地貌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判断以上各地貌主要成因:B主要是因__________形成的;C主要是因__________形成的。
(3)A图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哪里,并解释其成因?
【答案】35. ①. 三角洲 ②. 冲(洪)积扇 ③. 沙丘
36. ①. 流水堆积作用 ②. 风力堆积作用
37. 一般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成因是河流从上游山区侵蚀搬运带来泥沙,入海口处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貌示意图为材料,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图片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
【小问1详解】
从A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主要是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形似三角形,所以为三角洲;从B图可看出,该地貌由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形似扇形,为冲积扇;从C图可以看出,该地貌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
【小问2详解】
B冲积扇,成因为:河流从山谷带来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所以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C沙丘,是在干旱地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小问3详解】
A河口三角洲一般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在上游山区流速快,侵蚀力强,携带了较多的泥沙,又由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水流变缓,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泥沙难以下泄,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
3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昆明市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热力环流课题的研究,左图示意热力环流原理,右图为昆明主城区与滇池的分布示意图。
(1)左图代表城市热力环流,表示城区的字母是_______,原因是什么_______?
(2)左图中A、B、C、D四地气压值最大的是_______,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描述滇池附近A地的昼夜风向变化,并解释其成因。
【答案】36. ①. B ②. 城区建筑物密度大,地面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人口密集,产业发达,向大气释放的废热多。
37. ①. A ②. B
38. 白天吹西北风(偏北风),夜晚吹东南风(偏南风)。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湖泊则温度低,气压高,吹西北风(偏北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吹东南风(偏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示意图、昆明主城区与滇池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城区气温一般高于郊区,城区气压低于郊区,图中A等压线向上弯曲,气压高,B等压线向下弯曲,气压低,因此B是城区。
【小问2详解】
气压值一般是垂直方向近地面高于高空,同一水平面高压高于低压。图中A>C,B>D;水平方向是D>C,A>B; 故ABCD四点气压值最大的是A;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故气温最高的是B。
【小问3详解】
右图中A地白天盛行湖风,原因是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湖泊则温度低,气压高,此时吹湖风,西北风(偏北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湖泊高压,陆地低压,此时吹陆风,东南风(偏南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64,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7,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