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3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自然界中,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具有统一性。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
B. 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一般是ATP
C. 细胞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D. 细胞中蛋白质的加工都需要内质网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2、内质网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也是脂质的合成车间。
【详解】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不存在生物膜系统,A错误;
B、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进行相互转化并处于动态平衡中,保证能量的持续供应,B正确;
C、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C错误;
D、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蛋白质加工,D错误。
故选B。
2. 人体低钠血症是指血浆中的Na+浓度小于136mml/L,严重低钠血症可导致脑水肿,患者出现头痛、嗜睡,甚至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B. 严重低钠血症会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C. 严重低钠血症引起脑水肿是因为脑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
D. 严重低钠血症患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可能会低于正常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A正确;
B、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当严重低钠血症会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B正确;
C、严重低钠血症是指血浆中的Na+浓度小于136mml/L,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中,进而引起脑水肿,C错误;
D、严重低钠血症患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双链DNA分子均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连接两个碱基的化学键可以被同种限制酶切割,在不同DNA分子上无特异性
C. 将一个含15N的DNA放在14N的环境中复制4次,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有14个
D. 若第三次复制消耗腺嘌呤640个,则该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氢键的碱基对有160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结构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
【详解】A、若双链DNA是环状,则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连接两个碱基的化学键在两条链间为氢键,可被解旋酶打开,在同一条链上,连接两个碱基的是脱氧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其中有磷酸二酯键,可被限制酶切割,且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DNA片段对应的限制酶不同,B错误;
C、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将一个含15N的DNA放在14N的环境中复制4次,得到16个DNA分子,因子代DNA分子的合成所用的原料均含14N,故所有的子代均含14N,C错误;
D、若第三次复制消耗腺嘌呤640个,可计算腺嘌呤的数量为640÷(23-22)=160个,已知A、T相等且含有两个氢键,该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氢键的碱基对有160对,D正确。
故选D。
4. 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固醇类激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红、肿、痛等过敏反应症状。皮质醇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垂体细胞内可检测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皮质醇的受体mRNA
B. 人体内皮质醇含量相对稳定与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有关
C. 垂体该功能受损的人发生过敏反应后症状可能消退较慢
D. 皮质醇抑制下丘脑感觉中枢缓解疼痛与神经递质受体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皮质醇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垂体细胞上存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皮质醇的受体,因此细胞内应该有相应的mRNA,A正确;
B、皮质醇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这过程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从而能维持人体内皮质醇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
C、皮质醇激素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红、肿、痛等过敏反应症状,若垂体功能受损,则皮质醇激素分泌不足,对特异性免疫的抑制作用减弱,则发生过敏反应后症状消退较慢,C正确;
D、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而非下丘脑,D错误。
故选D。
5.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不发生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眼雌果蝇体细胞一定含有两个红眼基因
B. 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含有红眼基因
C. 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
D. 白眼雄果蝇细胞中一定只含有一个白眼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
【详解】A、红眼雌果蝇可能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因此体细胞可能含有1个红眼基因,A错误;
B、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可能不含有X,即不含有红眼基因,B错误;
C、白眼雌果蝇的细胞为2个白眼基因,因此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C正确;
D、白眼雄果蝇细胞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2个白眼基因,D错误。
故选C。
6. 用关东107和白火麦两个品种的小麦(体细胞染色体42条)培育糯性小麦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前,应先对小麦进行去雄处理
B. 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是为了让小麦获得来自玉米的优良基因
C. DH系小麦的体细胞中通常有21条染色体
D. DH系小麦中糯性小麦大约占1/4
【答案】A
【解析】
【分析】诱导多倍体植株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小麦是雌雄同株植株,在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前,应先对小麦进行去雄处理,避免自身花粉的干扰,A正确;
B、根据题图可知,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后,玉米的染色体全部丢失,培育得到的糯性小麦中并未获得玉米的基因,故两者杂交不是为了让小麦获得来自玉米的优良基因,B错误;
C、DH系小麦是经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获得的,其体细胞中通常有42条染色体,C错误;
D、据题意可知,小麦F1植株表示为AaBbDd,可以产生ABD、ABd、AbD、Abd、aBD、aBd、abD和abd8种配子,与玉米杂交后得到的受精卵,玉米染色体丢失,则获得的单倍体与小麦F1植株染色体组成相同,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则DH系小麦中糯性小麦(aabbdd)大约占1/8,D错误。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7. 研究环境温度升高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对于评估未来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水稻品种沈农9816为实验材料,以环境温度为对照组,设置高于环境温度5℃的增温组为实验组,每天上午11:30测定旗叶(水稻穗下的第一片叶)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实验结果见图1和图2。测定中发现实验组有膜结构解体及细胞某些组成成分降解情况的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用___________表示水稻旗叶的净光合速率,由图1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由图2分析,实验组净光合速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除此之外,温度还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有的同学认为温度造成的类囊体膜解体会影响其上叶绿素的含量,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则证明该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1) ①. 氧气的释放速率##CO2的吸收速率##单位时间有机物的增加量 ②. 高温会降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且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合理即可)
(2) ①. 实验组气孔导度降低,植物吸收CO2的能力下降,使暗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 ②. 分别称取等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稻旗叶,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下面两条色素带的宽窄 ③. 实验组色素带比对照组窄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而影响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
可以用氧气的释放速率(或CO2的吸收速率或单位时间有机物的增加量)表示水稻旗叶的净光合速率。由图1可知,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温度高,导致净光合速率第,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高温会降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且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小问2详解】
由图2分析可知,实验组的气孔导度比对照组低,植物吸收CO2的能力下降,使暗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
为了探究温度是否造成了类囊体膜解体从而影响其上叶绿素的含量,则可通过提取色素进步比较的方法来验证假说。
实验思路:分别称取等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稻旗叶,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下面两条色素带的宽窄。
若是该同学的说法正确,即温度造成的类囊体膜解体会影响其上叶绿素的含量,则实验结果为实验组色素带比对照组窄,说明温度影响了叶绿素的含量。
8. 某科研小组利用枪乌贼的神经纤维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为材料测定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将电压表的两电极均接于神经纤维膜外,测得结果如下图甲所示;将测量电极一极接于膜外、另外一极接于膜内,测得结果如下图乙所示。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将2条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保持活性)编号甲、乙,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抑制膜上运输K+的通道蛋白的活性,置于相同且适宜浓度的盐溶液中,检测静息电位并观察比较其峰值大小。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图中电表1的两个电极分别接于b、c两处的膜外,电表2的两个电极分别接于d处膜内、e处膜外,静息状态下两个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如下图所示,适宜刺激作用于a处,可以观察到电表1的偏转方向是_________(填“先向左偏转回位后再向右偏转”“先向右偏转回位后再向左偏转”或“不偏转”);兴奋传到c处后,神经递质释放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突触后膜上将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4)毒品成瘾的机制复杂,其一是因为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突触间隙多巴胺含量异常增加,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当多巴胺含量减少时,引起继续吸食毒品,维持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合成,也可加快多巴胺的分解,毒品成瘾者通过适度运动能有效抑制复吸冲动,但急性剧烈运动却无法有效抑制复吸冲动,甚至会诱发复吸行为,对此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枪乌贼神经纤维膜内外存电位差
(2)甲组静息电位峰值大于乙组
(3) ①. 先向左偏转回位后再向右偏转 ②. 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出神经递质 ③.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离子通道改变),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4)急性剧烈运动对多巴胺分解的促进作用超过了对多巴胺合成的促进作用,减少了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解析】
【分析】膜电位通常是指以膜相隔的两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一般是指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电现象,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膜电位在神经细胞通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问1详解】
甲电压表的两电极均接于神经纤维膜外,显示为0mV,说明膜外电位差为0,乙电压表的电极一极接于膜外、另外一极接于膜内,电压表显示为-70mV,说明枪乌贼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电位差。
【小问2详解】
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抑制膜上运输K+的通道蛋白的活性,K+外流受阻,因此乙组静息电位的峰值下降,甲组静息电位峰值大于乙组。
【小问3详解】
适宜刺激作用于a处,a处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b处,使得电表1左偏,动作电位传至c处,使得回正的电表1右偏,动作电位传到c的右侧,电表1回正,因此电表1的偏转方向是先向左偏转回位后再向右偏转;兴奋传到c处后,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离子通道改变,发生电位变化,此过程涉及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小问4详解】
急性剧烈运动对多巴胺分解的促进作用超过了对多巴胺合成的促进作用,减少了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因此急性剧烈运动却无法有效抑制复吸冲动,甚至会诱发复吸行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膜电位的变化即神经调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9. 在鸭绿江口和黄海岸边,每年春天成千上万只候鸟比翼长空,在此停歇、觅食、繁殖,用七彩斑斓的羽毛把海滩铺就成一片缤纷锦绣,用此起彼伏的优美叫声把数十公里的海岸变幻成歌唱的秀场。这人间仙境,鸟类天堂,就是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杓鹬是众多迁徙候鸟之一。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小杓鹏的种群密度时,若调查中部分鸟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实际数值比调查数值偏____________(填“大”或“小”)。随着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
(2)该如图所示。
若鸭绿江口的藻类养活了1500只小杓鹬,则黄海岸边中等量的同种藻类最多能养活小杓鹬___________只。在黄海岸边的这条食物链中,若小虾同化了A千焦的能量,小杓鹬摄入的有机物含能量B千焦,储存的能量为C千焦,小杓鹬粪便中的能量为D千焦,请问能否计算出能量在小杓鹬和小虾之间的传递效率?若能,请算出该传递效率;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效率”或“原因”)
(3)近年来在市政府的综合治理下,鸭绿江的水越来越清,使得消失很久“面条鱼”——银针鱼“重现江湖”。随着“面条鱼”的增加其天敌数量增加,从而制约其数量的变化形成良性循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修复后的鸭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小 ②.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内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③. 600 ④. 能 ⑤. 传递效率为:(B-D):A×100% ⑥.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⑦.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之间,能量传递效率=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
【详解】(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褐家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内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鸭绿江口的小杓鹬处于第二营养级,而黄海岸小杓鹬处于第三营养级,若鸭绿江口的藻类养活了1500只小杓鹬,则鸭绿江口的藻类的能量最多为15000,则黄海岸边中同等的藻类最多能养活小杓鹬为15000×20%×20%=600只。能量传递效率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小杓鹬同化的能量为摄入量-粪便量,即B-D,则小杓鹬和小虾之间的传递效率为(B-D):A×100%。
(3)根据题干信息““面条鱼”的增加其天敌数量增加,从而制约其数量的变化形成良性循环”可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表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
(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个方面。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信息传递的作用以及标志重捕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0. 图甲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A/a不位于X、Y同源区段),图乙为人类性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已知双胞胎一般情况下分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异卵双胞胎直接由两个受精卵形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关于该病,图甲中与Ⅰ1的基因型和性别均相同的个体是________。
(2)Ⅲ7与Ⅲ8为双胞胎,能否根据图甲中二者的表现型判断其是同卵双胞胎还是异卵双胞胎﹖_____,理由是_______。
(3)已知该病在当地的发病率为19%,Ⅲ7与当地某患者结婚,其后代患病概率为___________。
(4)图乙中,红绿色盲基因所在位置是______(填序号)区段 ,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已知Ⅱ3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Ⅱ4不患红绿色盲。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②. Ⅰ1和Ⅱ4
(2) ①. 不能 ②. 无论二者是同卵双胞胎还是异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均存在相同的情况
(3)10/19 (4) ①. Ⅱ ②. 大于 ③. 5/16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Ⅰ1、Ⅰ2患病,二者的女儿Ⅱ5正常,可推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析图乙:图中Ⅰ区段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Ⅱ为X染色体上特有区段,Ⅲ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遗传系谱图,Ⅰ1、Ⅰ2患病,二者的女儿Ⅱ5正常,可推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Ⅰ2的基因型均为Aa;Ⅱ3正常,Ⅱ4患病,二者的女儿Ⅲ7正常,Ⅱ4为Aa,Ⅱ3、Ⅱ5、Ⅱ6、Ⅲ7、Ⅲ8、Ⅲ9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图甲中基因型和性别均相同的个体有Ⅰ1和Ⅱ4。
【小问2详解】
无论Ⅲ8与Ⅲ7为同卵双胞胎还是异卵双胞胎,二者表现型均存在相同的情况。因此不能根据图甲中二者的表现型判断其是同卵双胞胎还是异卵双胞胎。
【小问3详解】
Ⅲ7的基因型为aa,该病的发病率为19%,可推出基因型aa的概率为81%,a的基因频率为9/10,A的基因频率为1/10,当地患者中AA的概率为1/19,Aa的概率为18/19,Ⅲ7与当地某患者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19+18/19×1/2=10/19。
【小问4详解】
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位于Ⅱ区段;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大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假设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为B、b,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再生一个女儿,其基因型为l/2AaXBX-、1/2aaXBX-,两对基因分开考虑,先考虑A、a,该女儿的基因型为1/2Aa、1/2aa,表现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aa,二者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1/2=1/4,正常的概率为3/4。再考虑B、b,该女儿基因型为1/2XBXB、1/2XBXb,表现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XBY,二者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1/4=1/8,正常的概率为7/8。两对基因结合起来考虑,后代患图甲所示遗传病不患红绿色盲和不患图甲所示遗传病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7/8+3/4×1/8=5/16。
(二)选考题: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11. 自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作用以来,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相关的问题:
(1)果酒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_______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2)苹果酒在_______(填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乳酸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工程常需分离酵母菌和Taq耐热菌,分离方法常用选择培养基。例如,用加高浓度食盐的适宜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请提出从含细菌、酵母菌和Taq耐热菌的培养液中分离酵母菌和Taq耐热菌的方案。
①分离酵母菌:用添加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按功能分,该培养基称为_________。
②分离Taq耐热菌:用_____________培养条件分离Taq耐热菌。
【答案】 ①. ABC ②. 醋酸菌 ③. 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 ④. 维生素 ⑤. 线条末端细菌数目比较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⑥. 抗生素 ⑦. 选择培养基 ⑧. 高温
【解析】
【分析】
1、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温度18-25℃,缺氧、酸性。
2、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温度是30~35℃,要适时充气。
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1)酵母菌发酵需要控制条件:温度18-25℃;溶氧控制,即要先通气后密封;pH控制,偏酸性,故选ABC。
(2)苹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乳酸菌和醋酸菌都是原核生物,在代谢方式的区别是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
(3)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除了基本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满足添加维生素等特殊要求。平板划线的目的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每次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是由于线条末端细菌数目比较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4)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分离酵母菌时,由于酵母菌属于真菌,故可用加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分离酵母菌;分离Taq耐热菌可根据该菌的特点用高温条件进行选择培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高三10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