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专题9.7 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和定线问题(讲+练)-备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9.7 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和定线问题(讲+练)-备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97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和定线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97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和定线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素养】
通过考查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和定线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与其它知识的交汇,凸显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数学素养.
知识点一
定值问题
1.定义:定值问题是指虽然圆锥曲线中的某些要素(通常可通过变量进行体现)有所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某个量的值保持不变即为定值.
2.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求代数式为定值:依题意设条件,得出与代数式参数有关的等式,代入代数式,化简即可得出定值;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定值: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出距离的解析式,再利用题设条件化简、变形求得;
(3)求某线段长度为定值:利用长度公式求得解析式,再依据条件对解析式进行化简、变形即可求得.
3.常见定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1)确定一个(或两个)变量为核心变量,其余量均利用条件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
(2)将所求表达式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有的甚至就是核心变量),然后进行化简,看能否得到一个常数.
4.定值问题的处理技巧:
(1)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先采用特殊位置(例如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等)求出定值,进而给后面一般情况的处理提供一个方向.
(2)在运算过程中,尽量减少所求表达式中变量的个数,以便于向定值靠拢
(3)巧妙利用变量间的关系,例如点的坐标符合曲线方程等,尽量做到整体代入,简化运算
知识点二
定点问题
1.求解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的两种思路:
(1)特殊推理法:先从特殊情况入手,求出定点,再证明定点与变量无关.
(2)直接推理法:
①选择一个参数建立直线系方程,一般将题目中给出的曲线方程(包含直线方程)中的常量当成变量,将变量x,y当成常量,将原方程转化为kf (x,y)+g(x,y)=0的形式(k是原方程中的常量);
②根据直线过定点时与参数没有关系(即直线系方程对任意参数都成立),得到方程组;
③以②中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就是直线所过的定点,若定点具备一定的限制条件,则可以特殊解决.
2. 求解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的方法
(1)确定题目中的核心变量(此处设为)
(2)利用条件找到与过定点的曲线 的联系,得到有关与的等式
(3)所谓定点,是指存在一个特殊的点,使得无论的值如何变化,等式恒成立.此时要将关于与的等式进行变形,直至易于找到.常见的变形方向如下:
① 若等式的形式为整式,则考虑将含的项归在一组,变形为“”的形式,从而只需要先让括号内的部分为零即可
② 若等式为含的分式, 的取值一方面可以考虑使其分子为0,从而分式与分母的取值无关;或者考虑让分子分母消去的式子变成常数(这两方面本质上可以通过分离常数进行相互转化,但通常选择容易观察到的形式)
3.一些技巧与注意事项:
(1)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从特殊情况入手,以确定可能的定点(或定直线).然后再验证该点(或该直线)对一般情况是否符合.属于“先猜再证”.
(2)有些题目所求与定值无关,但是在条件中会隐藏定点,且该定点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条件.所以当遇到含参数的方程时,要清楚该方程为一类曲线(或直线),从而观察这一类曲线是否过定点.尤其在含参数的直线方程中,要能够找到定点,抓住关键条件.例如:直线,就应该能够意识到,进而直线绕定点旋转.
知识点三
定直线问题
探求圆锥曲线中的定直线问题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是参数法,即先利用题设条件探求出动点T的坐标(包含参数),再消去参数,即得动点T在定直线上;
方法二是相关点法,即先设出动点T的坐标为(x,y),根据题设条件得到已知曲线上的动点R的坐标,再将动点R的坐标代入已知的曲线方程,即得动点T在定直线上.
知识点四
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处理策略
解析几何研究的问题是几何问题,研究的方法是代数法(坐标法).因此,求解解析几何问题最大的思维难点是转化,即几何条件代数化.在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后,为避免运算量、计算繁琐问题,可注意以下几种常用策略:
1.借助“定义”,化繁为简;
2.设而不求,巧搭“跳板”;
3.借用参数,变更“主元”;
4.形形“相惜”,向量助攻;
5.“韦达”助力,事半功倍.
常考题型剖析
题型一: 椭圆中的定点问题
【典例分析】
例1-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椭圆的离心率是,点在上.
(1)求的方程;
(2)过点的直线交于两点,直线与轴的交点分别为,证明:线段的中点为定点.
【答案】(1)
(2)证明见详解
【分析】(1)根据题意列式求解,进而可得结果;
(2)设直线的方程,进而可求点的坐标,结合韦达定理验证为定值即可.
【详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
所以椭圆方程为.
(2)由题意可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
联立方程,消去y得:,
则,解得,
可得,
因为,则直线,
令,解得,即,
同理可得,
则
,
所以线段的中点是定点.
例1-2.(2022秋·广东梅州·高三大埔县虎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椭圆的左焦点为,右焦点为,离心率,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的周长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动直线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且与直线相交于点,则在轴上一定存在定点,使得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点,试求出点的坐标.
【答案】(1)
(2)
【分析】(1)利用椭圆的定义可求得的值,结合椭圆的离心率可求得的值,可求出的值,由此可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将直线直线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即可求出点的坐标,将直线与直线联立即可求出点的坐标,假设存在定点,使得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点,即可知,对等式变形可求得的值,即可得出点的坐标.
【详解】(1)解: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的周长为,即,
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故椭圆的方程为:.
(2)解:联立可得,
因为动直线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
所以,,
此时,,
故点,
由可得,即点,
假设在轴上存在定点,使得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设,则,且,,
所以,,
整理得对任意实数、恒成立,则,
故在轴上存在定点,使得以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总结提升】
1.动直线l过定点问题的常见思路
(1)设动直线方程(斜率存在)为y=kx+t,由题设条件将t用k表示为t=mk,得y=k(x+m),故动直线过定点(-m,0).
(2)设动直线方程(斜率存在)为,由题设条件将t用k表示为,得,故动直线过定点;
2.动曲线C过定点问题.解法:引入参变量建立曲线 C的方程,再根据其对参变量恒成立,令其系数等于零,得出定点.
【变式训练】
变式1-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椭圆E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轴、y轴,且过两点.
(1)求E的方程;
(2)设过点的直线交E于M,N两点,过M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线段AB交于点T,点H满足.证明:直线HN过定点.
【答案】(1)
(2)
【分析】(1)将给定点代入设出的方程求解即可;
(2)设出直线方程,与椭圆C的方程联立,分情况讨论斜率是否存在,即可得解.
【详解】(1)解:设椭圆E的方程为,过,
则,解得,,
所以椭圆E的方程为:.
(2),所以,
①若过点的直线斜率不存在,直线.代入,
可得,,代入AB方程,可得
,由得到.求得HN方程:
,过点.
②若过点的直线斜率存在,设.
联立得,
可得,,
且
联立可得
可求得此时,
将,代入整理得,
将代入,得
显然成立,
综上,可得直线HN过定点
【点睛】求定点、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①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
②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变式1-2.(2023·吉林长春·统考模拟预测)已知椭圆过点,且椭圆的离心率为 .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动点在直线上,过作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为线段的中点,再过作直线,证明:直线l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点在椭圆上,代入椭圆的方程,再由椭圆的离心率为,求得的值,即可求解;
(2)设,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方程组,根据点的横坐标求得,结合,得到,得出直线过定点;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得到直线为轴,进而得到结论.
【详解】(1)因为点在椭圆上,可得,解得,
又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所以,所以,解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由题意,可设,且,
①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方程组,
整理得,
则,
所以,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即,
所以,经检验,此时,
因为,所以,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即,所以直线恒过定点.
②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为,
此时直线为轴,也过点.
综上所述,直线恒过定点.
题型二:椭圆中的定值问题
【典例分析】
例2-1.(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已知椭圆过点,且.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过点的直线l交椭圆C于点,直线分别交直线于点.求的值.
【答案】(Ⅰ);(Ⅱ)1.
【分析】(Ⅰ)由题意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即可确定椭圆方程;
(Ⅱ)首先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然后由直线MA,NA的方程确定点P,Q的纵坐标,将线段长度的比值转化为纵坐标比值的问题,进一步结合韦达定理可证得,从而可得两线段长度的比值.
【详解】(Ⅰ)设椭圆方程为:,由题意可得:
,解得:,
故椭圆方程为:.
(Ⅱ)[方法一]:
设,,直线的方程为:,
与椭圆方程联立可得:,
即:,
则:.
直线MA的方程为:,
令可得:,
同理可得:.
很明显,且,注意到,
,
而
,
故.
从而.
[方法二]【最优解】:几何含义法
①当直线l与x轴重合,不妨设,由平面几何知识得,所以.
②当直线l不与x轴重合时,设直线,由题意,直线l不过和点,所以.设,联立得.由题意知,所以.且.
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
当时,
.
同理,.所以.
因为,所以.
【整体点评】方法一直接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方程消去y,利用韦达定理化简求解;方法二先对斜率为零的情况进行特例研究,在斜率不为零的情况下设直线方程为,联立方程消去x,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求得P,Q的纵坐标,运算更为简洁,应为最优解法.
例2-2.(2023秋·河北保定·高二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是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椭圆过,直线与椭圆交于、.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分析可得,可得出,则椭圆的方程可表示为,将点的坐标代入椭圆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点、,将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利用斜率公式结合韦达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
【详解】(1)解:因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是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则这个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长为,斜边长为,则,可得,
所以,,所以,椭圆的方程可表示为,
将点的坐标代入椭圆的方程可得,解得,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解:设点、,联立可得,
,解得,显然,否则直线过点,
由韦达定理可得,,
所以,
,
因此,.
【总结提升】
1.定值问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所求为定值;二是证明某式为定值;
2.求解定值问题的三个步骤
(1)由特例得出一个值,此值一般就是定值;
(2)证明定值,有时可直接证明定值,有时将问题转化为代数式,可证明该代数式与参数(某些变量)无关;也可令系数等于零,得出定值;
(3)得出结论.
【变式训练】
变式2-1.(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且过点.
(1)求的方程:
(2)点,在上,且,,为垂足.证明:存在定点,使得为定值.
【答案】(1);(2)详见解析.
【分析】(1)由题意得到关于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即可确定椭圆方程.
(2)方法一:设出点,的坐标,在斜率存在时设方程为, 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已得到的关系,进而得直线恒过定点,在直线斜率不存在时要单独验证,然后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确定满足题意的点的位置.
【详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
故椭圆方程为:.
(2)[方法一]:通性通法
设点,
若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并整理得:,
可得,,
因为,所以,即,
根据,代入整理可得:
,
所以,
整理化简得,
因为不在直线上,所以,
故,于是的方程为,
所以直线过定点直线过定点.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可得,
由得:,
得,结合可得:,
解得:或(舍).
此时直线过点.
令为的中点,即,
若与不重合,则由题设知是的斜边,故,
若与重合,则,故存在点,使得为定值.
[方法二]【最优解】:平移坐标系
将原坐标系平移,原来的O点平移至点A处,则在新的坐标系下椭圆的方程为,设直线的方程为.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即,化简得,即.
设,因为则,即.
代入直线方程中得.则在新坐标系下直线过定点,则在原坐标系下直线过定点.
又,D在以为直径的圆上.的中点即为圆心Q.经检验,直线垂直于x轴时也成立.
故存在,使得.
[方法三]:建立曲线系
A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即.设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由题意得.
则过A,M,N三点的二次曲线系方程用椭圆及直线可表示为(其中为系数).
用直线及点A处的切线可表示为(其中为系数).
即.
对比项、x项及y项系数得
将①代入②③,消去并化简得,即.
故直线的方程为,直线过定点.又,D在以为直径的圆上.中点即为圆心Q.
经检验,直线垂直于x轴时也成立.故存在,使得.
[方法四]:
设.
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
因为,则,即.
由,解得或(舍).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则.
令,则.
又,令,则.
因为,所以,
即或.
当时,直线的方程为.所以直线恒过,不合题意;
当时,直线的方程为,所以直线恒过.
综上,直线恒过,所以.
又因为,即,所以点D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取线段的中点为,则.
所以存在定点Q,使得为定值.
【整体点评】(2)方法一:设出直线方程,然后与椭圆方程联立,通过题目条件可知直线过定点,再根据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定点即为的中点,该法也是本题的通性通法;
方法二:通过坐标系平移,将原来的O点平移至点A处,设直线的方程为,再通过与椭圆方程联立,构建齐次式,由韦达定理求出的关系,从而可知直线过定点,从而可知定点即为的中点,该法是本题的最优解;
方法三:设直线,再利用过点的曲线系,根据比较对应项系数可求出的关系,从而求出直线过定点,故可知定点即为的中点;
方法四:同方法一,只不过中间运算时采用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零点式赋值,简化了求解以及的计算.
变式2-2.(2023秋·江苏·高二南京市人民中学校联考开学考试)已知椭圆过点.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过点且斜率不为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椭圆的左顶点为A,求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
【答案】(1)
(2)
【分析】(1)由已知得到,从而求出离心率;
(2)分直线斜率存在与不存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求出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直接求出的坐标,从而求出结果;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出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结合韦达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1)由于椭圆过点,
所以,所以,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
(2)由(1)可知椭圆方程为,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与椭圆方程联立可求得(不妨设M在第一象限),
又,所以,
所以;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消去得,
,
由韦达定理得,
所以
.
综上,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题型三:椭圆中的定直线问题
【典例分析】
例3-1.(安徽·高考真题(理))设椭圆的焦点在轴上
(Ⅰ)若椭圆的焦距为1,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为椭圆上第一象限内的点,直线交轴与点,并且,证明:当变化时,点在某定直线上.
【答案】(Ⅰ)(Ⅱ)见解析
【详解】(1)由题意,得,
而,所以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设,
直线的直线方程为,当时,,
故点坐标,
由题意
得
即
解得
又点在曲线上,,解得
则点在定直线.
例3-2(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椭圆右焦点分别为,是上一点,点与关于原点对称,的面积为.
(1)求的标准方程;
(2)直线,且交于点,,直线与交于点.
证明:①直线与的斜率乘积为定值;
②点在定直线上.
【答案】(1)
(2)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
【分析】(1)设为,根据,解得;点在曲线上,可得,解得,,即可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①设,,直线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得,,利用斜率计算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为定值.
②直线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直线方程,,化简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为定值.
【详解】(1)设为,,
则,即,
又点在曲线上,∴,
将代入,整理得,,
解得,,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①设,,直线方程为:,,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得,
当,即且时,
,,
∴,
,
∴,
.
②直线方程为:,即,
直线的方程为,即,
联立直线与直线方程得,
∴,,
∴.
∴,即点在定直线上.
【变式训练】
变式3-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椭圆,过点的动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在线段上取点满足,求证:点在某条定直线上.
【答案】证明见解析
【详解】解法一:设,即,,设,,,由于,,
又,两式相减得③
①②式代入③式,④
又由于,,
⑤⑥式代入④式,,即点在定直线上.
解法二:设,即,,设,, ,则,
于是有由点在椭圆上,则于是有,即,故点在定直线上.
变式3-2.(2023·江苏常州·校考一模)已知椭圆:的短轴长为,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在线段上取点,满足,证明:点总在某定直线上.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得,再结合可求出,从而可求得椭圆方程,
(2)设,,,,设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可得,再结合前面的式子化简可求出关于的方程,从而可证得结论.
【详解】(1)由题意可知,因为,所以解得,.
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2)设,,,,
直线的斜率显然存在,设为,则的方程为.
因为,,,四点共线,不妨设,
则,,,,
由,可得,
化简得.(*)
联立直线和椭圆的方程,得,
消去,得,
,得,
由韦达定理,得,.代入(*)
化简得,即.
又,代入上式,得,化简得.
所以点总在一条定直线上.
题型四: 双曲线中的定点问题
【典例分析】
例4-1.(2023秋·江苏连云港·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双曲线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左焦点为,离心率为,点,为C的左,右顶点.P为直线上的动点,与C的另一个交点为M,与C的另一个交点为N.
(1)求C的方程;
(2)证明:直线MN过定点.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得,即可得到C的方程;
(2)根据题意,分别得到的坐标,然后分直线的斜率存在以及不存在分别讨论,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1)由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左焦点为,则,
离心率为,则,则,,
则C的方程为.
(2)
因为点,为C的左,右顶点,P为直线上的动点,
所以,设,,
则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可得,消去可得
,方程两根为,
由韦达定理可得,所以,,
即;
设直线方程为,
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可得,消去可得
,方程两根为,
由韦达定理可得,则,,
即;
由对称性可知,若直线过定点,则定点在轴上,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可得,
此时,,则直线经过点,
当时,,,
所以三点共线,即直线经过点.
综上,直线经过定点.
例4-2.(2023·安徽滁州·安徽省定远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双曲线的实轴长为,C的一条渐近线斜率为,直线l交C于P,Q两点,点在双曲线C上.
(1)若直线l过C的右焦点,且斜率为,求的面积;
(2)设P,Q为双曲线C上异于点的两动点,记直线MP,MQ的斜率分别为,,若,求证:直线PQ过定点.
【答案】(1)
(2)证明见详解.
【分析】(1)根据双曲线离心率公式,结合双曲线焦距定义求出双曲线的方程联立进行求解即可;
(2)设出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结合直线斜率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1)如图:
因为双曲线的实轴长为,
所以,即.又因为C的一条渐近线斜率为,
所以,所以,故双曲线.
则其右焦点坐标为,因为直线l过C的右焦点,且斜率为,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设,.
联立得:,
所以由韦达定理得:,.
所以,
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
所以.
(2)证明:如图
设直线PQ的方程为:,设,.
联立得:.
,即
所以:,.
而,则,.
因为,所以
整理的:,
所以,
所以:,
所以,
整理得:,
代入韦达定理得:,
所以,
整理得:,
即,则或.
当时,直线线PQ的方程为:,所以过定点;
当时,直线线PQ的方程为:,所以过定点.
即为,因为P,Q为双曲线C上异于点的两动点,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直线PQ过的定点为.
【变式训练】
变式4-1.(2023秋·四川成都·高三成都七中校考开学考试)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左焦点到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距离为,过点作直线与双曲线的左、右支分别交于点,过点作直线与双曲线的左、右支分别交于点,且点关于原点对称.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求证:直线过定点.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条件列关于的方程,解方程求,由此可得双曲线方程;
(2)设,分别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结合关于系数关系求点和点坐标,利用点斜式表示直线的方程,再证明直线过定点.
【详解】(1)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则,
由已知,故,即,
所以渐近线方程为.
又到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距离为,则,
所以.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2)设,
若,则,
故,
直线的方程为,
若,设直线的方程为,
直线的方程与双曲线联立,
.
又,则
所以,即.
同理,
则,
则直线方程为,
令,则,
即
所以直线过定点.
变式4-2.(2023秋·安徽·高三安徽省宿松中学校联考开学考试)已知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2,在C上.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不经过点P的直线l与C相交于M,N两点,且,求证:直线l过定点.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双曲线上过的点及离心率列出方程组,求出双曲线方程;
(2)设出直线方程,分斜率不存在和斜率存在两种情况,特别是当斜率存在时,设直线为,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根据题干中条件,列出方程,找到和的关系,求出过的定点,记得检验是否满足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详解】(1)由已知得:,则,
又因为在C上,则,
解得,,
所以双曲线C的方程为.
(2)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
联立方程,消去y得,
由已知,则,且,
可得,,
又因为,
由可得:,
整理得:,
则,
可得,则,
由已知l不经过点,故,
所以,即,
可得l:,过定点;
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设,,
可得,
由可得:,
又因为,解得,满足条件,
综上所述:故直线l过定点.
题型五: 双曲线中的定值问题
【典例分析】
例5-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A,B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P为该曲线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设,,的面积为S,则( )
A.为定值B.为定值
C.为定值D.为定值
【答案】C
【分析】利用三角换元得到,利用斜率公式可求与的关系,化简后可得的关系,故可判断AB的正误,根据面积公式可求(用表示),故可判断CD的正误.
【详解】由于双曲线的对称性,可设,
由双曲线可得,
则
,
因此,其中,
对于不是定值,故不正确;
对于,由于,即,
若为定值,则为定值,从而和是确定的值,
于是均为定值,这是不可能的,故B错误.
对于选项,
因此是定值,不是定值,
故选:C.
例5-2.(2023·全国·高二专题练习)已知点在双曲线上.
(1)点,为的左右顶点,为双曲线上异于,的点,求的值;
(2)点,在上,且,,为垂足,证明:存在定点,使得为定值.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代入点,得,从而得双曲线方程及,的坐标,设点坐标为,则,结合在双曲线上,即可得答案;
(2)设直线方程为,设,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及,得,舍去,从而得,直线过定点,为直角三角形,为直角,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证.
【详解】(1)解:因为点在双曲线上,
所以,解得,
所以双曲线,则.
设点坐标为,则,
所以.
因为点在曲线上,
所以,
所以,
所以的值为.
(2)证明:依题意,直线的斜率存在,
故设其方程为,设,
联立,消得,
显然,否则不可能有两个交点,
,
由韦达定理得,
因为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所以,
所以,
即,
所以有,
将韦达定理代入化简得,
而当,此时直线为,
易知恒过定点,故舍去,
所以,此时满足且直线过定点,(如图所示)
又因为为垂足,所以为直角三角形,为直角,
所以当点为斜边的中点时,为定值.
综上所述,存在定点,使得为定值.
【变式训练】
变式5-1.(2023·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古希腊人从一对对顶圆锥的截痕中发现了圆锥曲线,并研究了它的一些几何性质.比如,双曲线有如下性质:A,B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从C上一点P(异于A,B)向实轴引垂线,垂足为Q,则为常数.若C的离心率为2,则该常数为( )
A.B.C.D.3
【答案】D
【分析】设,由题结合可得.则,后由离心率结合可得答案.
【详解】设,则,又由题得
.则.
则.
故选:D
变式5-2.(2023春·福建厦门·高二厦门一中校考期中)已知双曲线:实轴长为4(在的左侧),双曲线上第一象限内的一点到两渐近线的距离之积为.
(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设过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记直线,的斜率为,,请从下列的结论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予以证明.
①为定值;
②为定值;
③为定值
【答案】(1)
(2)③正确,证明见解析
【分析】(1)首先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双曲线方程;
(2)首先设直线:,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得到,,再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表示,,以及,判断定值.
【详解】(1)设是上的一点,与是的两条渐近线,
到两条渐近线的距离之积,
依题意,,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正确结论:③为定值.
证明如下:由(1)知,,设,,
因为,不与,重合,所以可设直线:,
与联立:,消去整理可得:
故,,,
所以,
,,
①,
,不是定值,
②,
,不是定值,
③,
所以是定值.
题型六: 双曲线中的定直线问题
【典例分析】
例6-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双曲线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左焦点为,离心率为.
(1)求C的方程;
(2)记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过点的直线与C的左支交于M,N两点,M在第二象限,直线与交于点P.证明:点在定直线上.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题意求得的值即可确定双曲线方程;
(2)设出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然后由点的坐标分别写出直线与的方程,联立直线方程,消去,结合韦达定理计算可得,即交点的横坐标为定值,据此可证得点在定直线上.
【详解】(1)设双曲线方程为,由焦点坐标可知,
则由可得,,
双曲线方程为.
(2)由(1)可得,设,
显然直线的斜率不为0,所以设直线的方程为,且,
与联立可得,且,
则,
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可得:
,
由可得,即,
据此可得点在定直线上运动.
例6-2.(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双曲线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左焦点为,离心率为.
(1)求C的方程;
(2)记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过点的直线与C的左支交于M,N两点,M在第二象限,直线与交于点P.证明:点在定直线上.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题意求得的值即可确定双曲线方程;
(2)设出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然后由点的坐标分别写出直线与的方程,联立直线方程,消去,结合韦达定理计算可得,即交点的横坐标为定值,据此可证得点在定直线上.
【详解】(1)设双曲线方程为,由焦点坐标可知,
则由可得,,
双曲线方程为.
(2)由(1)可得,设,
显然直线的斜率不为0,所以设直线的方程为,且,
与联立可得,且,
则,
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可得:
,
由可得,即,
据此可得点在定直线上运动.
【变式训练】
变式6-1.(2023春·安徽池州·高三池州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双曲线过点,且焦距为.
(1)求的方程;
(2)已知过点的动直线交的右支于两点,为线段上的一点,且满足,证明:点总在某定直线上.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出这三个量的值,即可得出双曲线的方程;
(2)设点、、,记,则,,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结合点差法求出点Q的轨迹方程,即可证得结论成立.
【详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2)设点、、,
因为,即,记,
又A、P、B、Q四点共线,则,,
即,,
有,,
得,,
又因为,则,作差可得,
即,
得,即,
故点Q总在定直线上.
变式6-2.(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点在双曲线上.
(1)双曲线上动点Q处的切线交的两条渐近线于两点,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证:的面积是定值;
(2)已知点,过点作动直线与双曲线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在线段上取异于点、的点,满足,证明:点恒在一条定直线上.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先求出双曲线方程,设,则过点的切线方程为,联立与两条渐近线方程,得到点坐标,利用求出面积为定值;
(2)考虑直线斜率不存在,不合题意,故直线斜率存在,设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设出,得到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再设点的坐标为,由得到,,消去参数得到点恒在一条定直线上.
【详解】(1)将代入双曲线中,,
解得,故双曲线方程为,
下面证明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
理由如下:当切线方程的斜率存在时,
设过点的切线方程为,与联立得,
,
由
化简得,
因为,代入上式得,
整理得,
同除以得,,
即,
因为,,
所以,
联立,两式相乘得,,
从而,
故,
即,
令,则,即,
解得,即,
当切线斜率不存在时,此时切点为,切线方程为,满足,
综上: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
设,则过点的切线方程为,
故为过点的切线方程,
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
联立与,解得,
联立与,解得,
直线方程为,即,
故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且,
故的面积为
,为定值;
(2)若直线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与双曲线右支无交点,不合题意,不满足条件,
故直线斜率存在,设直线方程,
与联立得,
由,
因为恒成立,所以,
故,
解得,
设,则,
设点的坐标为,
则由得,,
变形得到,
将代入,解得,
将代入中,解得,
则,
故点恒在一条定直线上.
题型七: 抛物线中的定点问题
【典例分析】
例7-1.(2019·北京·高考真题(理))已知抛物线C:x2=−2py经过点(2,−1).
(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
(Ⅱ)设O为原点,过抛物线C的焦点作斜率不为0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两点M,N,直线y=−1分别交直线OM,ON于点A和点B.求证:以AB为直径的圆经过y轴上的两个定点.
【答案】(Ⅰ) ,;
(Ⅱ)见解析.
【分析】(Ⅰ)由题意结合点的坐标可得抛物线方程,进一步可得准线方程;
(Ⅱ)联立准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可得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从而确定圆的方程,最后令x=0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
【详解】(Ⅰ)将点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
故抛物线方程为:,其准线方程为:.
(Ⅱ)很明显直线的斜率存在,焦点坐标为,
设直线方程为,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可得:.
故:.
设,则,
直线的方程为,与联立可得:,同理可得,
易知以AB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坐标为:,圆的半径为:,
且:,,
则圆的方程为:,
令整理可得:,解得:,
即以AB为直径的圆经过y轴上的两个定点.
例7-2.(2023秋·四川成都·高三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拋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 轴,且经过点.
(1)求抛物线方程;
(2)若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满足,求证: 直线恒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答案】(1)
(2)定点,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抛物线过点,代入即可求出结果;
(2)由题意直线方程可设为,将其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根据韦达定理,化简求解,即可求出定点.
【详解】(1)由题可知,拋物线的开口向右,
设拋物线方程为 ,
因为经过点,
所以 ,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2)如图,
设直线 的方程为:,
联立方程
消 有:
由于交于两点,设,
则 ,即,
,
由 .
则 .
解得: ,验证满足条件.
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
即证直线恒过定点.
【变式训练】
变式7-1.(2024秋·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已知抛物线C:焦点为,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两点,且,(O为坐标原点).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求证:直线l过定点.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焦点坐标有求参数,即可得抛物线方程;
(2)设l:,,,联立抛物线消去x,应用韦达定理、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列方程求参数,并写出直线方程,即可证结论.
【详解】(1)由题设,则,所以抛物线方程为.
(2)令l:,,,
联立得:,则,,
,
解得或,由得:,故,
∴l:过定点.
变式7-2.(2023秋·广东东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心为C的动圆过点,且在轴上截得的弦长为4,记C的轨迹为曲线E.
(1)求E的方程;
(2)已知及曲线E上的两点B和D,直线AB,AD的斜率分别为,,且,求证:直线BD经过定点.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圆心满足的方程结合弦长得出的方程,化简即可得答案.
(2)设直线:,联立抛物线方程,设,,可得根与系数的关系式,结合化简可得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直线方程求得定点坐标.
【详解】(1)设圆心,半径为,
因为圆心为C的动圆过点,所以,
因为圆心为C的动圆在轴上截得的弦长为4,所以,
所以,即,所以曲线E是抛物线.
(2)证明:由题意点坐标适合,即点A在E上,
由题意可知BD斜率不会为0,设直线:,
联立,消去并整理得,
需满足,即,
设,,则,,
因为,,
所以,
所以,将,代入得,
即,
所以直线:,即,
所以直线BD经过定点.
题型八: 抛物线中的定值问题
【典例分析】
例8-1.(2022秋·广东深圳·高三深圳外国语学校校考开学考试)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过焦点的直线(斜率存在且不为0)交抛物线于两点,线段的中垂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求.
【答案】(1)
(2)
【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即可得解;
(2)不妨取抛物线的方程为,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消元、列出韦达定理,利用弦长公式表示出,再求出中垂线方程,即可求出点坐标,即可求出,从而得解.
【详解】(1)因为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所以,
根据建系方案的不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可能,
分别是,,,.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位置并不影响的取值,因此不妨取抛物线的方程为,此时焦点,
根据题意,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因此设直线的方程为,
与抛物线联立,得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则,设、,
则,,,
,
则,
线段的中点坐标为,中垂线方程为,
令,解得,即中垂线与轴交于,
所以,则.
例8-2(2023秋·湖南·高三临澧县第一中学校联考开学考试)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抛物线的焦点为,且.
(1)求的值;
(2)若直线l与交于M,N两点,与交于P,Q两点,M,P在第一象限,N,Q在第四象限,且,证明:为定值.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抛物线方程可得,,进而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2)由(1)知,,设直线,,,,,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知,且,联立直线与抛物线和的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可得,,由结合向量知识可得,进而得到,进而得到,联立,可得,,,,进而求证即可.
【详解】(1)由题意知,,
所以,
解得.
(2)由(1)知,.
设直线,,,,,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知,且.
联立,得,
则,
同理联立,得,
则.
由可得,,
又,,
所以,
即,化简得,即,
又因为,,所以,
再由,得.
联立,解得,
所以,,.
故,
所以为定值.
【变式训练】
变式8-1.(四川·高考真题(理))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过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在轴的上方,且点的横坐标为4.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设点为抛物线上异于,的点,直线与分别交抛物线的准线于,两点,轴与准线的交点为,求证:为定值,并求出定值.
【答案】(1)(2)见证明
【分析】(1)先由题意得到,,根据的斜率为,求出,即可得出抛物线方程;
(2)先由(1)的结果,得到点坐标,设点,结合题意,求出与,计算其乘积,即可得出结论成立.
【详解】(1)由题意得:,
因为点的横坐标为4,且在轴的上方,
所以,
因为的斜率为,
所以,整理得:,
即,得,
抛物线的方程为:.
(2)由(1)得:,,淮线方程,
直线的方程:,
由解得或,于是得.
设点,又题意且,
所以直线:,令,得,
即,
同理可得:,
.
变式8-2.(2018·北京·高考真题(理))已知抛物线C:=2px经过点(1,2).过点Q(0,1)的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直线PA交y轴于M,直线PB交y轴于N.
(Ⅰ)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Ⅱ)设O为原点,,,求证:为定值.
【答案】(1) 取值范围是(-∞,-3)∪(-3,0)∪(0,1)
(2)证明过程见解析
【详解】分析:(1)先确定p,再设直线方程,与抛物线联立,根据判别式大于零解得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PA,PB与y轴相交,舍去k=3,(2)先设A(x1,y1),B(x2,y2),与抛物线联立,根据韦达定理可得,.再由,得,.利用直线PA,PB的方程分别得点M,N的纵坐标,代入化简可得结论.
详解:解:(Ⅰ)因为抛物线y2=2px经过点P(1,2),
所以4=2p,解得p=2,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
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k≠0).
由得.
依题意,解得k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9.5 抛物线(讲+练)-备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95抛物线原卷版docx、专题95抛物线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8.9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探索性等问题(讲+练)-备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89立体几何中的最值探索性等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89立体几何中的最值探索性等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4.7 极值点偏移问题(讲+练)-备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47极值点偏移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47极值点偏移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