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统编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统编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D 2.A 3.C
    4.①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看客”的三个心理特点:愚昧无知、精神空虚、自私自利;②材料二侧重于分析“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在当今社会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5.①愚昧无知。阿Q是他们的同胞,同胞被杀,看客们却当做盛宴来欣赏,认为枪毙没有杀头好看;未庄的看客们与阿Q是知根知底的同乡人,但都说阿Q是坏的,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②精神极度空虚。看客们精神空虚,以别人的痛苦来当做自己的快乐,围观阿Q行刑是为了去看“好戏”。③自私自利。看客们认为别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庄的看客们都说阿Q坏,是因为怕被阿Q连累了,赶紧划清界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鲁迅……打破了铁的‘黑屋子’的困境”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社会环境是合众人之力营造出来的,只有每个人的道德都提升上来,以众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国格,整个国家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谐。中国已经打破了那个没有窗户的铁的黑屋子的困境”,可知“打破‘黑屋子’困境”的不是鲁迅,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扩大了范围,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他们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这里的“他们中”是指“看客中的”而不是指所有的上层阶级和下层民众。
    C.“唯一渠道”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少有的渠道之一”可知“唯一”是错误的。
    D.“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受推崇”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的最后一段,可知“使人们有可能去爱别人,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不是“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文中信息的能力。
    C.材料二中“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 C 选项中阿 Q行为表现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地发动和依靠群众,所以很多人民群众不理解,以为革命就是形式主义。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原文各段的总起概述句或总结句“而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描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绘上,而是更注重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内在灵魂的深处是愚昧无知,是精神极度空虚,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进取”“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精神世界的空虚造就了他们的无情和冷眼旁观”“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进取,是一群浑浑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可知,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看客”的三个心理特点:愚昧无知、精神空虚、自私自利。
    而材料二中,根据第一段内容“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经麻痹了群众,迫使百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可知,作者首先介绍了“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而第二段“直到今日,现实中仍然有他们的翻版……这是在侵蚀着原本美好的社会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滋生蔓延”中,作者则由鲁迅笔下虚拟人物,引出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的体现,从而说明其在当今社会的危害。第三段中,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怎么挽救这样一个病态的群体?”引出话题,并自问自答,从“要改变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根本是要改变国民的思想”“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越来越受到推崇”等角度,阐述了解决办法。由此可知,材料二侧重于分析“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在当今社会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在材料一原文“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所以他们的生活才会是百无聊赖,对周围事物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有着狂热的态度,对低级趣味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痴迷其中”“因为无知,所以对别人的痛苦冷眼旁观,没有自己的思想判断,愚昧地实施着冷漠的语言和行动暴力”中,作者对“看客”的愚昧无知心理进行了分析。而语段中,与阿Q是知根知底的同乡人的未庄的“看客”们评判阿Q是否有罪的唯一依据就是“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不是看阿Q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甚至对于阿Q被杀这件事,并没有为此感到悲伤,而是觉得“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由此可见“看客”的愚昧无知。
    材料一原文中,作者说“精神世界的空虚造就了他们的无情和冷眼旁观。在他们的眼里,现实生活就是由一出出戏构成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对于他们来说都算是‘好戏’”,而在语段中,鲁迅生动描绘了“看客”们“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的丑恶心理。这一心理看似荒唐,却充分展现了看客们精神空虚,以别人的痛苦来当做自己的快乐,围观阿Q行刑是为了去看“好戏”的心态。
    材料一原文说“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进取,是一群浑浑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们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别人的生命”,而语段中,“看客们”之所以说“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看客们认为别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庄的看客们都说阿Q坏,是因为怕被阿Q连累了,赶紧划清界限。由此可见他们的自私自利。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C 7.C
    8.①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②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③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④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了病。
    9.①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②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负债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③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没有主观的评价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错。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说当时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其实只是“事后诸葛亮”,社会动荡,这样的损失是谁都难以预测的。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
    C.“运用双关手法”错。“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这句话没有使用双关手法。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浏览全文,聚焦老通宝的情绪变化,筛选与老通宝情绪相关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概括提炼出某个阶段的心理状况,然后分析出心理变化过程。
    根据第一段中“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分析可知: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老通宝的内心是紧张而焦灼的。
    “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等描写分析可知:因淋到蚕尿而快活。
    总之,在“山棚”下爇了火后,老通宝在“蚕宝宝”生长情况不明朗时的心理状况:紧张而焦灼,患得患失,时而忧愁,时而快乐。
    根据第二段,“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当四大娘看到“一片雪白”后,“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分析可知:老通宝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他的内心由原来的患得患失转而快乐起来。
    根据“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分析可知:当老通宝他们看到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不由得忧愁、失望起来。
    根据“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分析可知:老通宝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他又气得生了病。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根据题干,这道题是要求学生结合这篇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它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特征。从题干来看,就是要从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方式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可考虑小说所讲故事是怎样反映现实的、小说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代表现实中的人物的、小说作者是如何用客观的方式从内容和情节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倾向的。
    细节真实、形象典型、
    (1)通过真实细节表现现实生活。
    “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由此概括:这篇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
    (2)通过典型形象表现生活本质。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不算”这篇小说叙述了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一村的人都有了春蚕丰收却丰收成灾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
    (3)通过冷静描写和叙述方式隐蔽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情。
    这篇小说作者采用叙述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的情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生活艰难,揭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但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没有采用主观的评价的方式,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DE 11.D 12.D
    13.(1)阐明广大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透彻明白。
    (2)违背准绳而追随邪佞,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
    14.①志趣高洁;②行为端正;③洁身自好。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
    第一个分句,“每一令出”是完整的主谓句,“每一令”做主语,“出”作谓语,所以第一处断在“B”处;
    第二个分句,“平伐其功”句式结构完整,“平”为主语,“伐”为谓语,“其功”为宾语,所以第二处断在“D”处;
    第三个分句,“曰”在句中的意思是“说”,其后为“曰”的具体内容,应在“曰”后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E”处。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句意:怀王很信任他。/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B.正确。
    “声非加疾也”的“疾”解释为“劲疾,声音洪亮”。句意: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声音并没有加大。
    C.正确。
    D.“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错误,文中指“随水消逝”。句意: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逝。/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这在《离骚》中表述为‘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说法错误,“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是被贬黜的原因,应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明”,阐明;“广崇”,广大崇高;“靡”,没有;“有以”,有……办法。
    (2)“绳墨”,准绳,准则;“周容”,迎合讨好;“度”,法度。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依据原文“其志洁”可知,作者认为屈原志趣高洁;
    依据原文“其行廉”可知,作者认为屈原行为端正;
    依据原文“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可知,作者认为屈原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推赞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材料二: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
    16.相同:都有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和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不同:陆诗还嘲讽俗儒们不知道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才建立这样的功业。也讽刺了俗儒不思进取,选择安逸的一贯做法。《蜀相》不仅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分析错误,“当”解释为“自称”是错误的,应该是应战,抵挡之意。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都有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和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
    本诗中“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运用拟人修辞,回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
    《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这些诗句都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敬仰。
    不同点:
    本诗中“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俗儒们不知道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才建立这样的功业。借此讽刺了当时俗儒不思进取,选择安逸的做法,针砭时弊;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不仅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17.(6分)【答案】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沃若、摧、栈、钩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①原句是长单句,节奏沉缓,更能表达压抑沉重的意味,改后无此效果;
    ②原句的“使得”揭示老百姓心态保守有着环境原因,改后无此意思。
    19.①反复强调“她们”这一主语,更能体现人物的主体地位:
    ②同时,多个“她们”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更能表现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20.①前者引用人物原话,表明她们对旅游并不了解,发音不准;
    ②后者表明她们现在充分认识到旅游带来的好处。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句式上看,原句是长单句,读起来节奏缓慢,给人以沉重感,符合语境特色;改句多短句,读起来节奏明快,和原文情境不符。
    从内容上看,原句“……使得……”强调了环境是老百姓安于困顿、思想保守的原因;改句变为主谓句,没有了这层意思。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反复强调这一主语,更突出了“从前的香雪们”如今的主体地位。
    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句子构成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她们”从“衣着干净时新”到“谈吐不再畏缩”,再到“懂得了价值”,由表及里,表现出“她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中的“流油”带引号,就是表示直接引用,以前“香雪们”的生活困顿、落后,连“旅游”是什么都不了解,所以当说起“旅游”时就发音不准,将其说成“流油”。
    第二处“流油”不带引号,结合“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可知,这里的“流油”是指“香雪们”现在认识到旅游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让她们都富了起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A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 B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
    22.①“饱腹”改为“饱腹感”(或:“收获饱腹”改为“感到饱了”)
    ⑥“消除”改为“消失”
    ⑧“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根据空前句“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和空后句“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可知,此空是说同一事物(或旧事物)不能让人重燃热情的原因是反复刺激,故此空可填“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
    B处,根据上一段内容“虽然多巴胺能使人愉悦,但是这一效应持续的时间很短”可知,此空是说通过新鲜的刺激来重新上升多巴胺水平,故此空可填“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句,“饱腹”和“收获”搭配不当,可将“饱腹”改为“饱腹感”(或:“收获饱腹”改为“感到饱了”);
    ⑥句,“消除”与“效应”搭配不当,可将“消除”改为“消失”;
    ⑧句,缺少主语,可将“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
    四、写作(60分)
    23.(60分)
    【答案】例文:
    昂首风骨荦,低头谦良德
    天戴苍,地履黄,纵千古,横八荒。昂首向前,炎黄子孙风骨卓荦,铁骨铮铮挺脊梁;低头谦恭,华夏儿女温儒内敛,生命智慧万年长。林庚言“人走路要昂着头”,但无言万物却把头低垂下来内蕴智慧,昂首与低头之间,是生命的哲思。时代霄壤,风云际会,我辈青年亦当昂首风骨荦,低头谦良德。
    低垂着头,温良恭俭让,是生命的智慧,是成熟内敛,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笃厚恭谨。低头,是厚积德行,是沉潜心绪,是低调做事,是十年磨一剑的匠心独守。“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将磨洗是初心”,叶嘉莹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秀口一出便是半个盛唐”,传承文化,化育一方。北大青年才俊韦东奕,低调做学问,心无旁骛,览数学胜景,窥学术奥秘。亚洲飞人苏炳添沉浸赛场,突破坚持,用日复一日的自律创造辉煌。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我辈青年,放低姿态,垂下头去,守初心、厚德行、积才识,成栋梁。
    昂首向前,仁义笃信勇,是卓荦的风骨,是顶天立地,是潮头登高再击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勇毅笃行。抬起头来,是挺起坚硬的脊梁,是责任担当,是不懈追求无止境,是勇攀高峰凌云志,敢教日月再丈量。拒绝躺平不佛系,断臂男孩以汗水与坚毅成就篮球梦想;努力奋斗不畏难,残疾女孩江梦南用拼搏和奋进感动中国,学海遨游成就美好人生;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倒在的助贫路上,却为青年人树起了站着的丰碑。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昂首人生路,披荆斩棘,向阳而生。青年强则国强,我辈少年郎,莫做神州袖手人,敢教天地再丈量。
    低垂着头才有昂首向前的机会与魄力,才能纵目远方。放低姿态成熟内敛才有谦逊广纳的品格,才能雄视世界。低调内敛,深德厚行,于立业成家、开眼界获真知都大有裨益;昂首向前才有资格在成熟后垂下头去,才能厚修德行。没有自立自强,没有足够的才识,没有底气与实力,没有披荆斩棘以启山林,没有创榛辟莽开拓前行,哪里有收获的辉煌,踏实的成绩。揆诸当下,太多的青年人眼高手低,既不能潜心研究学术,昂首向前,深研一技一能,又无法有成熟的心态与智慧,只是糊涂麻木,动辄躺平,佛系游戏人生。当代青年人要有昂首向前的勇气,低头深钻的智慧,人生才大美。
    奇花初,商皇皇,昂首勇,低头智。利刃发硎少年郎,芳华晔晔如朝阳;红日升,光万丈,百卉萌动我辈强,前程浩浩如汪洋。低头大格局,昂首硬脊梁。河出伏流潜龙泳,云涌雾集兴家邦。鼙鼓催征稳驭舟,奋楫笃行立潮头。昂首风骨荦,低头谦良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引用了现在诗人林庚的话,意思是人走路要昂着头;第二句话列举了自然界中一系列低垂着头的植物;第三句话指出无言的万物蕴含着生存的智慧。
    材料透露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林庚的人生箴言,引导考生体悟贤者的人生智慧,关键词是“昂着头”;第二层用“但”领起,引导考生参悟自然无言的智慧,关键词是“垂着头”。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围绕“昂着头”和“垂着头”这两个关键词,思考其形象表述背后的精神内涵。“昂着头”可以是高贵的尊严,关乎人格,关乎气节,绝不允许践踏和轻慢;可以是自信的人生,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绝不退缩,绝不放弃;可以是自尊的灵魂,关乎品质,关乎内涵,绝不允许亵渎和玷污……“垂着头”可以是成熟的智慧,有内涵,不张扬;可以是谦卑的姿态,有敬畏,更低调;可以是优雅的灵魂,有关爱,不冷漠……“昂着头”还可以是做人的姿态,志向高远,抬头做人,逆天改命;可以是为国为民的态度,奋起抗争,踔厉奋发,不屈不挠;“垂着头”还可以是做事的风格,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可以是承担使命的担当,埋头做事,为国铸剑,俯身担责,击水中流。总之,二者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
    从“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适合写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亮明观点,如人生在世要昂着头(垂着头),然后分析昂着头(垂着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做。也可以运用辩证思维,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人生在世何时应该昂着头,何时应该垂着头,将二者辩证统一。
    立意:
    1.昂首风骨荦,低头谦良德。
    2.俯身许国隐名姓,昂首做人奋楫行。
    3.蹲得下去,站得起来。
    4.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名著阅读,语言表达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