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文化教育革新同步测试题
展开1.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其废止时间是( )
A. 1900年 B. 1912年 C. 1905年 D. 1922年
【答案】C
【解析】C.1901年, 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故C正确。
2.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该学府是( )
A. 福州船政学堂B. 京师同文馆C. 京师大学堂D. 湖南师范
【答案】C
【解析】C.据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C正确。
3. 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京师大学堂( )
A. 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堂 B. 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 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D. 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答案】B
【解析】A.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堂,故排除A。
B.题干信息反映了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一方面被称为“老爷”,这是旧时代的称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故B正确。
4. 下面是1904—1910年中国教育统计表,新式学堂数量猛增主要是由于( )
A. 洋务运动期间对教育的推动B. 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C. 中华民国的教育政策影响D. 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思想的推崇
【答案】B
【解析】A.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故排除A。B.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新式学堂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都猛增,故 1904——1910年新式学堂数量猛增主要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故B正确.
5. 下列各项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的有( )
①创办京师大学堂 ②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③创办商务印书馆 ④废除科举制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不属于教育方面。故③不符合题意。
6.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即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A. 清华大学B. 北洋水师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保定讲武学堂
【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大部分变法措施都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了下来,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故C正确。
7.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下列史实表述准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创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②百日维新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1905年停止科举制,统一全国学制
④创办《申报》《解放日报》等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举步维艰,题干中表述准确的史实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百日维新时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停止科举制,统一全国学制。④不属于近代教育。
故选:C。
8. 如图所示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变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创建于戊戌变法期间 B. 辛亥革命期间发展为京师大学堂
C. 是中国近代由国家建立的新式学堂D. 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答案】B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京师大学堂。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选项B表述有误,符合题意。
9. 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之称的报刊是( )
A. 《万国公报》 B. 《申报》 C. 《格致新报》 D. 《译书公会报》
【答案】B
【解析】A.《万国公报》注重介绍西方政治、时事和伦理学说。在戊戍变法期间鼓吹变法,对清廷上层官僚以及维新派知识分子,都有一定的影响。故选项A不正确。B.《申报》是旧中国在上海出版的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1872年创办,《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国图志》一书,全方位地描述了当时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
材料三: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国家像一棵树,教育就是花,海陆军就是果实,而树的根本在实业。翻译《天演论》的严复认为,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变强,这样才符合进化的规律,否则将会走向灭亡;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提倡民主、自由、平等。
(1)材料一中《海国图志》的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核心主张?
(2)请列举材料二中提到的“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各一例。“开眼看世界”在当时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中国兴起了哪些救国救民的方式?这些救国方式的共同思想来源是什么?
(4)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何启示?
【答案】
(1)“师夷长技以制夷”。
(2)魏源;容闳;郭嵩焘。“开眼看世界”使部分中国人突破狭隘的世界观,从此,为救国救民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一股思想潮流。
(3)救国方式:实业救国(或教育救国、强军救国);变法救国(或政治救国)。思想来源:均来自西方的工业文明及民主思想。
(4)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实行对外开放,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并吸收借鉴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果。
【解析】
(1)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识记的能力。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他阐述了其救国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本题考查“开眼看世界”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识记的能力。关于举例,紧扣题意“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并联系所学知识相应举例即可:先进思想家如魏源;早期留学生如容闳;外交使臣如郭嵩焘。关于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回忆再现做答即可:“开眼看世界”使部分中国人突破狭隘的世界观,从此,为救国救民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一股思想潮流。
(3)本题考查晚清救亡图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材料分析归纳与理解的能力。依据材料“而树的根本在实业”、“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变强”分析归纳得出方式:实业救国(或教育救国、强军救国);变法救国(或政治救国)。关于思想来源,联系所学即可知:均来自西方的工业文明及民主思想。
(4)本题考查近代救亡图存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带给我们的启示,要求具备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联系我们今天走向世界的活动,从中得出相关启示: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实行对外开放,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并吸收借鉴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果。言之有理亦可。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950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一课一练</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美国的诞生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a href="/lssh/tb_c950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美国的诞生达标测试</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9503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课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训练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