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解析版).docx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原卷版)第1页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原卷版)第2页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解析版)第1页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解析版)第2页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53 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53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53巧用图形的平移解决几何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精讲】
    应用探究:(1)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表示的数乘以,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的对应点P′.点A,B在数轴上,对线段AB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如图1,若点A表示的数是﹣3,则点A′表示的数是 ;若点B′表示的数是2,则点B表示的数是 ;已知线段AB上的点E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与点E重合,则点E表示的数是 .
    (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等边三角形ABC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实数a,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m>0,n>0),得到等边三角形△A′B′C′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3,0),B(3,0)的对应点分别为A′(﹣1,2),B′(2,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内部的一个点F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与点F重合,求点F的坐标.
    解:(1)点A′:﹣3×+1=﹣1+1=0,
    设点B表示的数为a,则a+1=2,
    解得a=3,
    设点E表示的数为b,则b+1=b,
    解得b=;
    故答案为:0,3,;
    (2)根据题意,得:,
    解得:,
    设点F的坐标为(x,y),
    ∵对应点F′与点F重合,
    ∴x+=x,y+2=y,
    解得x=1,y=4,
    所以,点F的坐标为(1,4).
    【知识精讲】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三角形OAB的顶点B的坐标为(2,0),
    点A在第一象限内,将△OAB沿直线OA的方向平移至△O′A′B′的位置,
    此时点A′的横坐标为3,则点B′的坐标为 .
    【解析】作AM⊥x轴于点M.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OA=OB=2,∠AOB=60°,
    在Rt△OAM中,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M=1,AM=,从而求得
    点A的坐标为(1,),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当x=3时,y=3,所以
    点A′的坐标为(3,3),所以点A′是由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
    23个单位后得到的,于是得点B′的坐标为(4,2).
    【答案】(4,23)
    2、在Rt△ABC中,∠BAC=90°,∠B=30°,线段AD是BC边上的中线,如图1,将△ADC沿直线BC平移,使点D与点C重合,得到△FCE,如图2,再将△FCE绕点C顺时针旋转,设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AF,DE.
    (1)在旋转过程中,当∠ACE=150°时,求旋转角α的度数;
    (2)探究旋转过程中四边形ADEF能形成哪些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解析】(1)由题意分析可知此问需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E和点D在直线AC两侧;②点E和点D在直线AC同侧;(2)在旋转过程中,总是存在AC=CE,DC=CE.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将会出现两种对角线相等的特殊四边形:等腰梯形和矩形.抓住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较易证明.
    【答案】:(1)在图1中,∵∠BAC=90°,∠B=30°,
    ∴∠ACE=∠BAC+∠B=120°.
    如图2,当点E和点D在直线AC两侧时,由于∠ACE=150°,
    ∴α=150°-120°=30°.当点E和点D在直线AC同侧时,
    由于∠ACB=180°-∠BAC-∠B=60°,∴∠DCE=∠ACE-∠ACB=150°-60°=90°.
    ∴α=180°-∠DCE=90°.∴旋转角α为30°或90°;
    (2)四边形ADEF能形成等腰梯形和矩形.
    ∵∠BAC=90°,∠B=30°,∴AC=BC.
    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AD=DC=BC=AC.∴△ADC为正三角形.
    ①当α=60°时,如图3,∠ACE=120°+60°=180°.
    ∵CA=CE=CD=CF,
    ∴四边形ADEF为矩形.
    ②当α≠60°时,∠ACF≠120°,∠DCE=360°-60°-60°-∠ACF≠120°.
    显然DE≠AF.∵AC=CF,CD=CE,
    ∴2∠FAC+∠ACF=2∠CDE+∠DCE=180°.
    ∵∠ACF+∠DCE=360°-60°-60°=240°,
    ∴∠FAC+∠CDE=60°.∴∠DAF+∠ADE=120°+60°=180°.∴AF∥DE.
    又∵DE≠AF,AD=EF,∴四边形ADEF为等腰梯形.
    3、如图,点C、M、N在射线DQ上,点B在射线AP上,且AP∥DQ,∠D=∠ABC=80°,∠1=∠2,AN平分∠DAM.
    (1)试说明AD∥BC的理由;
    (2)试求∠CAN的度数;
    (3)平移线段BC.
    ①试问∠AMD:∠ACD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会,请求出这个比值;若会,请找出相应变化规律;
    ②若在平移过程中存在某种位置,使得∠AND=∠ACB,试求此时∠ACB的度数.
    解:(1)∵AP∥DQ,
    ∴∠D+∠DAB=180°.
    ∵∠D=80°,
    ∴∠DAB=100°.
    ∵∠ABC=80°,
    ∴∠DAB+∠ABC=180°,
    ∴AD∥BC;
    (2)∵AN平分∠DAM,
    ∴∠NAM=∠NAD=∠DAM.
    ∵∠1=∠2,
    ∴∠CAM=∠BAM.
    ∴∠NAM+∠CAM=∠DAM+∠BAM,
    即:∠CAN=∠DAB
    ∵∠DAB=100°,
    ∴∠CAN=50°,
    (3)①不会.
    ∵AP∥DQ,
    ∴∠AMD=∠MAB=2∠1,∠ACD=∠1,
    ∴∠AMD:∠ACD=2,
    ②∵AP∥DQ,AD∥BC,
    ∴∠AND=∠NAB,∠ACB=∠DAC,
    ∵∠AND=∠ACB,
    ∴∠NAB=∠DAC,
    ∴∠NAB﹣∠NAC=∠DAC﹣∠NAC,
    即:∠1=∠DAN.
    ∴∠1=∠2=∠DAN=∠MAN=25°,
    ∴∠ACB=∠DAC=75°.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顶点A的坐标是(1,3),顶点B的坐标是(﹣2,4),顶点C的坐标是(﹣2,﹣1),现在将△ABC平移得到△A′B′C′,平移后点B和点A刚好重合.其中点A′,B′,C′分别为点A,B,C的对应点.
    (1)在图中画出△A′B′C′;
    (2)直接写出A′、C′点的坐标;
    (3)若AB边上有一点P,P点的坐标是(a,b),平移后的对应点是P′,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
    解:(1)△A′B′C′如图:
    (2)∵平移后点B和点A刚好重合,
    ∴平移后,对应点的横坐标增加3,纵坐标减小1,
    又∵顶点A的坐标是(1,3),顶点C的坐标是(﹣2,﹣1),
    ∴A′、C′点的坐标分别为(4,2),(1,﹣2);
    (3)∵P点的坐标是(a,b),
    ∴平移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a+3,b﹣1).
    5、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
    (1)将△ABC沿x轴正方形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点B1坐标为 ;
    (2)将△A1B1C1沿y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2B2C2,画出△A2B2C2,点C2的坐标为 ;
    (3)点P(a,b)是△ABC内一点,经过上述2次平移后对应点坐标为 ;△A2B2C2的面积为 .
    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点B1坐标为(1,﹣4);
    故答案为:(1,﹣4);
    (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点C2的坐标为(2,2);
    故答案为:(2,2);
    (3)点P(a,b)沿x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沿y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对应点的坐标为(a+3,b+4),△A2B2C2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a+3,b+4),.
    6、如图1.将线段AB平移至CD,使A与D对应,B与C对应,连AD、BC.
    (1)填空:AB与CD的关系为 ∠B与∠D的大小关系为 ;
    (2)如图2,若∠B=60°,F、E为BC的延长线上的点,∠EFD=∠EDF,DG平分∠CDE交BE于G,求∠FDG.
    (3)在(2)中,若∠FDG=α,其它条件不变,则∠B= .
    解:(1)AB∥CD,且AB=CD,∠B与∠D相等;
    (2)∵AB∥CD,
    ∴∠DCE=∠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CDF=∠DFE﹣∠DCE,
    ∴∠CDG=∠CDF+∠FDG=∠DFE﹣∠DCE+∠FDG,
    在△DEF中,∠DEF=180°﹣2∠DFE,
    在△DFG中,∠DGF=180°﹣∠FDG﹣∠DFE,
    ∴∠EDG=∠DGF﹣∠DEF=180°﹣∠FDG﹣∠DFE﹣(180°﹣2∠DFE)=2∠DFE﹣∠FDG﹣∠DFE,
    ∵DG平分∠CDE,
    ∴∠CDG=∠EDG,
    ∴∠DFE﹣∠DCE+∠FDG=2∠DFE﹣∠FDG﹣∠DFE,
    ∴∠FDG=∠DCE,
    即∠FDG=∠B,
    ∵∠B=60°,
    ∴∠FDG=×60°=30°;
    (3)思路同(2),
    ∵∠FDG=α,
    ∴∠B=2α,
    故答案为:(1)AB∥CD,且AB=CD,相等;(3)2α.
    7、如图1,已知直线PQ∥MN,点A在直线PQ上,点C、D在直线MN上,连接AC、AD,∠PAC=50°,∠ADC=30°,AE平分∠PAD,CE平分∠ACD,AE与CE相交于E.
    (1)求∠AEC的度数;
    (2)若将图1中的线段AD沿MN向右平移到A1D1如图2所示位置,此时A1E平分∠AA1D1,CE平分∠ACD1,A1E与CE相交于E,∠PAC=50°,∠A1D1C=30°,求∠A1EC的度数.
    (3)若将图1中的线段AD沿MN向左平移到A1D1如图3所示位置,其他条件与(2)相同,求此时∠A1EC的度数.
    解:(1)如图1所示:
    ∵直线PQ∥MN,∠ADC=30°,
    ∴∠ADC=∠QAD=30°,
    ∴∠PAD=150°,
    ∵∠PAC=50°,AE平分∠PAD,
    ∴∠PAE=75°,
    ∴∠CAE=25°,
    可得∠PAC=∠ACN=50°,
    ∵CE平分∠ACD,
    ∴∠ECA=25°,
    ∴∠AEC=180°﹣25°﹣25°=130°;
    (2)如图2所示:
    ∵∠A1D1C=30°,线段AD沿MN向右平移到A1D1,PQ∥MN,
    ∴∠QA1D1=30°,
    ∴∠PA1D1=150°,
    ∵A1E平分∠AA1D1,
    ∴∠PA1E=∠EA1D1=75°,
    ∵∠PAC=50°,PQ∥MN,
    ∴∠CAQ=130°,∠ACN=50°,
    ∵CE平分∠ACD1,
    ∴∠ACE=25°,
    ∴∠CEA1=360°﹣25°﹣130°﹣75°=130°;
    (3)如图3所示:
    过点E作FE∥PQ,
    ∵∠A1D1C=30°,线段AD沿MN向左平移到A1D1,PQ∥MN,
    ∴∠QA1D1=30°,
    ∵A1E平分∠AA1D1,
    ∴∠QA1E=∠2=15°,
    ∵∠PAC=50°,PQ∥MN,
    ∴∠ACN=50°,
    ∵CE平分∠ACD1,
    ∴∠ACE=∠ECN=∠1=25°,
    ∴∠CEA1=∠1+∠2=15°+25°=40°.阅读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k,就是把这个点向右(或向左)平移k个单位长度;反之如果把一个点向右(或向左)平移k个单位长度,就是把这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k.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k,就是把这个点向上(或向下)平移k个单位长度;反之如果把一个点向上(或向下)平移k个单位长度;就是把这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k.

    相关试卷

    专题41 菱形的折叠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41 菱形的折叠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41菱形的折叠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41菱形的折叠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7 矩形折叠问题中的类比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7 矩形折叠问题中的类比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7矩形折叠问题中的类比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7矩形折叠问题中的类比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5 反比例函数中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5 反比例函数中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5反比例函数中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5反比例函数中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