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457448/0-17097816462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457448/0-17097816463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457448/0-17097816463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457448/0-170978164639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457448/0-170978164644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457448/0-170978164647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457448/0-170978164649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457448/0-170978164652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25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基础清单,非农业,农业生产,建筑物,空间功能,建设用地,农用地,功能区,居住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思路(1)城镇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因此在分析城镇空间结构、城乡地域文化、城镇化过程时,要将案例置于特定区域,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2)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各种图形、图像,增强对城乡事象的直观认识。结合地理图表资料,解释世界的城镇化特点及其规律,并分析城镇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3)联系生活实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某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特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整治措施。
2.学习技法(1)图像分析法:景观图要置于区域进行分析;统计图表则要重点关注其时空变化,如城镇化的时空变化、城市功能区的时空变化等。(2)区位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归纳常用专业术语。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居住区 工业区 商业区
新视点1: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古代为了防卫,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如“东市”“西市”。这两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大多数城市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因“市”而“城”。
小技巧:图示法理解城市、镇和乡村的空间分布
想一想1:城镇和乡村有何异同点?【答案】相同点:都属于居民聚居地。不同点: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规模较小;城镇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规模较大。
新视点2: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相同,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进而形成城市功能区。
想一想2:大都市的中心区通常都是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的市中心故宫附近,为什么没有高层建筑物?【答案】北京是中国的古都,故宫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如果在故宫周围建筑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地区古建筑的风格,与保留历史遗迹这一原则不符。城市的发展和改造需要继承历史和保留特色,因而现在故宫一带是行政区和文化旅游区。
新视点3:城市的四种空间形态
巧点拨:资源城和宗教城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灵韵……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
(1)分析江南水乡建筑的分布特征,并判断当地聚落主要的外部形态。【答案】大多沿河分布。当地聚落的外部形态多呈条带状。(2)每个规模较大的江南水乡的小码头附近几乎都会布局有酒馆、旅店,这说明了乡村土地利用变化的什么特点?【答案】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的土地利用会出现简单的分化,不再是简单地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
北京路步行街(下图)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国家商务部评定的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条全国示范步行街,被誉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2023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北京路步行街总客流260万人次,同比增长72.9%,
总营业额3.64亿元,同比增长45.9%,迎来2020年北京路步行街一期改造提升开街以来的最旺人气。
(1)判断北京路步行街所在区域属于何种城市功能区。【答案】商业区。(2)北京路步行街所在街区的景观特征是什么?【答案】建筑物高大密集。(3)总结城市商业区的布局特征。【答案】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以及交通便利的地区,客流量大,占地面积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1.乡村的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
2.城市三大功能区特点的比较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迁移,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迁移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3.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居住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如下图所示。
(1)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4.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乡村的空间形态有关。乡村的空间形态可以分为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
5.乡村内部的功能区、特点及演化
[考向1:城市功能区的布局](2023年四川成都开学考试)读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中①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功能区人流量昼夜差异较大B.⑥功能区交通运输不便C.①功能区通常为行政中心D.⑥功能区多为高大建筑物2.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 B.历史因素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功能区位于该城市中心,占地面积较小,最可能是商业区,商业区人流量昼夜差异较大,A项正确,C项错误;⑥功能区位于城市外缘,处在科教文卫机构用地和仓储用地之间,呈环状分布,最可能是工业区,工业区占地面积较广,土地价格较低,高层建筑少,厂房多数沿交通线分布,交通运输方便,B、D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市从市中心向外分别布局有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等,说明影响该城市功能区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地租水平,属于经济因素,D项正确。
[考向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不定项选择题](2023年山东济南月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就业中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就业中心模式向多中心模式演变(下图),城市地价和功能区也随之变化。据此完成第3~4题。
3.随着城市就业中心的演变,城市地价的变化情况为( )A.整体均价提高B.整体均价降低C.边缘区地价显著提高D.次中心区地价提高4.处于就业多中心模式阶段的城市( )A.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B.次中心区多为居住区C.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D.居民通勤时间可能会缩短【答案】3.AD 4.A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由于城市由单一就业中心模式向多中心模式演变,城市地价和功能区也随之改变,就业次中心区就业人口增多,地价随之升高,D项正确;区域就业中心分散,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价整体均价提高,A项正确,B项错误;边缘区人口向城市中心和次中心集聚,地价不会显著提高,C项错误。第4题,处于就业多中心模式阶段的城市,就业中心分散,交通拥堵状况会有所缓解,A项正确;次中心区多为工业区,这样才能吸引就业,B项错误;该阶段仍有外来人口迁入,城市人口老龄化会有所缓解,C项错误;因就业中心分散,居民通勤时间可能会缩短,D项正确。
[考向3: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A.以商业区、居住区、行政区为主B.空间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限明确D.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6.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B.布局合理,方便出行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商业区、行政区,农业区规模最大,居住区分散在其间,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D项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不靠近道路的乡村都被拆除,居民迁移到靠近道路的乡村里,可见目的是方便人们出行,B项正确;城乡一体无法体现,图中都是乡村,A项错误;邻里和睦也体现不出,C项错误;图中没有体现等级秩序,D项错误。
武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穿城市,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下图为武汉地理位置示意图。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于1988年创建成立,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央企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等。
(1)从地形、气候和河流三个角度分析武汉的自然地理区位。【答案】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②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③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此外,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从资源、交通两个角度分析武汉的经济地理区位。【答案】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②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市区,带动了武汉市的发展。(3)从政治、科技与旅游三个角度分析武汉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答案】①武汉市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近年来,武汉市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③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如下表。
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
3.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考向1: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2023年黑龙江牡丹江月考)读我国某城市城区范围变化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城市得以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河流和气候C.河流和铁路运输D.政治和军事2.河流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包括( )①提供水源 ②净化空气 ③输送废水 ④提供运输条件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早期沿河流分布,后期沿铁路线分布,故该城市得以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和铁路运输,C项正确;图中并未体现气候、政治和军事因素。第2题,河流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包括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①④正确;河流的净化空气作用与城市形成和发展关系较小,②错误;输送废水不是河流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③错误。
[考向2: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右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第3~4题。
3.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4.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第4题,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城市是该国最主要的港口,逐步发展成为该国的经济中心,进而发展成为该国的首都。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27页 探究1.城市的房屋高大,农村的房屋低矮;城市的道路宽敞而平整,农村的道路狭窄而不平;城市的灯光亮度大,农村的灯光亮度小;城市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农村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少……镇介于二者之间。
2.略。3.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基本动力: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镇化的直接动力。在景观上主要由矮小的乡村景观向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转变;布局上由相对分散变为集中密集。
教材第28~29页 活动1.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因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2.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3.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等有关。举例略。
教材第31~32页 活动1.(1)影响城区地租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的相同点:地租水平都随距离市中心渐远而渐低。不同点: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段为商业区、AB段为居住区、BC段为工业区。因为在O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在AB段居住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在BC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2.(1)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与当地的地形有关。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2)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辐射方向发展。(3)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如果过分改变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不建高层建筑。
教材第37页 活动1.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所以城市相对密集。2.主要原因:地处温带,气候宜人;地势平坦;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化,交通便利。3.深圳崛起的主要区位: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深港协调发展措施: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
“居住区与工业区布局”探究思考“居住区与工业区布局”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点内容,是衡量一座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要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往往受到历史、经济、社会、交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座城市的规划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让我们一起走出校园,探究一下自己所在城市功能区的布局特点吧。
【探究目的】(1)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学会分析居住区与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在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了解生活的城市,由此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确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探究过程】(1)探究分工。利用所在城市的城区分布示意图,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B两个小组在课前分别搜集所在城市的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资料;C组则负责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2)探究展示。①A组同学利用手机中的地图软件,以“小区”为关键词搜索城市地图,观察居住区的分布及面积特点。②A组同学展示居住区分布的相关图片。结论:居住区分布非常分散。从市中心到市郊,居住区分布在城市的各个方位,明显相对集中于市中心外围、工业区的内侧,且有普通居住区与高级居住区背向发展之势。
③B组同学展示工业区分布的相关图片。结论:工业区分布也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从目前许多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新城工业用地比例偏高的现象。④目前很多城市都注重城市公园的建设,你能说出建设城市公园的主要作用吗?提示:可从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沙市城市景观,城乡景观对比,城镇与乡村的定义,城乡空间结构的含义,土地利用类型,城乡土地利用差异,P27,城市的功能区,中心商务区CBD,城市各功能区间的联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考点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农业经济,公共服务设施,非农业经济,功能区,内部空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章城镇和乡村第16讲城乡空间结构与城乡区位课件湘教版,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课程标准,2社会经济因素,第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