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 分析写作手法(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展开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中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几点。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要求 3.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标要求 5.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6.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
考查重点 1.表现手法 2.表达方式 3.描写方法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命题趋势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表现手法
一、常见题型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或具体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说明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某段写……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2.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3.答题思路分析表现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2)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和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是否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解答该题目时,通常可以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审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看题干中是否给出明确的表达方式,若已给出则直接分析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若没有给出则提取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联系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等分析作用 3.结合题干,总结出答题要点作答。
(一)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地点)、背景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2)渲染…的气氛(氛围)(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或烘托人物形象。 (3)烘托人物…的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或者抒发作者…的情感。 (4)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 (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暗示文章中心。(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6)引出下文。(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 (7)用景物描写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或作为记叙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答题模式 答题常见模式: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了(衬托了、交代了、表现了)……,烘托了……
(二)人物描写1.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一般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或……的心情(外在描写),体现(衬托、突出 )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在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形象,凸显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要答中心内容)。
(1)神态描写的作用:主要是透过特定环境,特定时刻人物的情态、表情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人物的品格、精神;然后,结合作用仔细阅读有关神态描写的内容并分析归纳。 答题格式:通过对XX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XX的心理,表现人物XX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2)动作描写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等。 答题格式:运用动作描写,“……”“……”等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的……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语言描写作用:言为心声,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4)心理描写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格式:运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揭示人物的……心理。
2.侧面描写(烘托)的作用(1)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2)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抒情、议论进行分析。作者对所写人物所抒发的感情和所作的评论,往往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4)综合分析看似矛盾或者对比色彩鲜明的事件,全面评价人物性格。从阅读的角度考虑,“人心难测”,指的就是人物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定性,分析时务必全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麻子①太阳露头叫日,太阳缩头叫黑,但山火着起来就没日没黑。风是火的帮凶,风一吹火就乐开了花,把一条火线点成一片又一片的火海。山火没日没黑,麻子也就没日没黑。山火来得猛烈,再猛烈也得顶上去,麻子说这叫迎难面上。麻子已经这样没日没黑四十八小时但跟消防队员比,这都是小拇指点大的事。麻子救不了火,但他能给救火人员送吃送喝送物资。②麻子刚从最高的火岭下来,有点累,趴摩托车上歇个乏,不想头一歪就秒睡过去。不长时间一阵仙风到骨惊醒了他,醒过来的麻子看到了身边正在用力给自己打蒲扇的柱子奶奶。烈日里的柱子奶奶腰弯如虾,又有点像干巴的招财猫不停朝自己招手,想笑,最终还是忍住。③麻子叫声奶奶,跳下摩托,去推奶奶到树荫下。奶奶单薄站立原地笑着摇头:娃呀,你再眯盹一会,我这里还有喝的吃的。④麻子真的想再眯盹一会,但念头刚有苗头,麻子就开始诅咒自己:你个死麻子,你咋好意思!脸皮咋恁厚呢!麻子举起手机告诉奶奶:奶奶你看,我睡了三分钟!足足三分钟!⑤救火队伍进山的时候,柱子奶奶就在寻找麻子。这孩子的心思她懂:这场合少不了麻子。麻子第一次骑车上山的时候,柱子奶奶就看到了他,她觉得背负满竹筐物资向山顶冲锋的麻子,活脱脱常山赵子龙。眼前救火车队的千军万马,像流水一样从奶奶家门前流过去,冲过去,杀过去,奶奶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麻子。
⑥麻子睡的囫囵觉在四天之前。那天,他正挥汗如雨地给秋裤成衣做蒸汽大烫,休息时刷手机,车友群蹦出一条消息:寄母山突发山火,急需摩托车,数量不限。翻出照片,麻子一脸惊讶,忙把手机递到正在缝纫的柱子奶奶大儿媳鼻下:大妈,这山火不就在咱村吗?大妈一看,说,这火离你爷爷奶奶你爸坟头不远呢。麻子命苦,爸爸早逝。爷爷奶奶相继过世,妈妈把二老弊在麻子爸爸坟头的右侧,两圹坟之间给自己留出一隙空地。办完这些,妈妈把麻子托付给柱子奶奶,磕了个圈圈头走了。⑦山火已经越过中岭,上面的山势更为陡峭,救火物资需要中转存放,然后改用摩托车实施蚂蚁搬家。山腰缓坡上是麻子家的玉米地,同村人说,这块地是麻子的命。麻子心思重,他咋想的妈妈懒:这是爷爷奶奶种过的地,也是爸爸种过的地。守住地就守住了爷爷奶奶,守住了爸爸。⑧指挥部领导说:这地方最适合建中转。⑨村干部说:这是麻子家的地,恐怕不合适。⑩有啥不合适,非常时期,毁掉的玉米悉数补偿。⑪这根本不是补偿的事。领导请看,这是他家的地,地埂那边就是麻子爷爷奶奶和他爸爸的坟头。⑫村干部再想解释,指挥部领导说:那就请他过来商量商量。
⑬麻子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后来还是大林联系上了麻子。麻子说:我知道了。就没有了下文。大林心说,这麻子。但天亮的时候,麻子家地里的玉米早已不见了踪影,地面平整结实,上面的物资早已堆积如山。有人说,我亲眼看见的,这是麻子自己开的铲车,连夜开出来的中转站。⑭麻子最佩服当过兵的大林,觉得他是个真男人。现在麻子必须要找大林,摩托车没油趴窝了!他不仅要借油去加油,还得借钱去加油,加油点不接受手机网上支付。⑮麻子给大林微信语音:大林哥,加油没钱,速速支援!大林回信:原地待命,马上就到。大林用塑料管给麻子渡了一些油:这些油够你赶到加油点。大林还掏出现金递给麻子。麻子开心地哼起了小曲,他抬头看了看挂着吊桶往山上飞去的直升机,再看看已备足泡面香蕉矿泉水的大林,蹬响摩托车准备走人。抬眼却见三个浑身透湿的男人拦住了自己的去路,麻子只认识村干部。⑯你这车我们收了。不着迷彩服的那位笑眯眯地说。⑰凭啥收我车?这是我的车。⑱你的车就不能收了?瞧你这点出息。村干部忍不住笑:不白收你的车,拿新车换,这车送博物馆。⑲那也不行,我的车是八十一号呢。⑳迷彩服说:行,还你八十一号。㉑一直没说话的迷彩服说:这么看重八一,想不想来我们消防队?㉒麻子怀疑地看向村干部,村干部捅了捅麻子,一副莫测高深的表情!
1.文章围绕“麻子”写了哪几件事?2.文章第六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找出其中一处运用了对比手法的例子并分析其作用。4.你觉得麻子最后会进入消防队吗?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分析。
【答案】1.①麻子积极给消防员送物资;②介绍麻子的身世;③麻子亲自铲平自家玉米地开中转站;④消防员邀请麻子进消防队。 2.不可以删掉。本段交代了麻子的身世,柱子奶奶和麻子的关系,大火发生的背景以及麻子运送物资的情况,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清晰,为为后文征用麻子家的地作为中转站的情节做铺垫,且表现出麻子虽然身世可怜,却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3.示例一:首段“麻子救不了火”与后文麻子被邀请加入消防员队伍形成对比。作用:突出了麻子的担当和奉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了文章主旨。示例二:前文“这块地是麻子的命”与后文麻子亲自开车铲地开中转站的行为形成对比。作用:突出了“麻子”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麻子在此次救火中展现出了勇敢、奉献、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等品质,展现出了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且他佩服军人、向往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真男人”,因此在得到“迷彩服”的邀请后,麻子会进入消防队。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表现手法的区别
一、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的区别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如: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 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 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伏笔与铺垫的区别 1.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2.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而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3.从笔墨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在分析记叙性作品中,经常会遇到伏笔和铺垫,如何区别开伏笔与铺垫呢?所谓伏笔,就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使用伏笔应注意:a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b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c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慢慢绽放简平①前阵子,朋友问我,他送我的那盆红梅是否开了花。他说他家的开花了,他还发来照片让我看。照片中的花真称得上是怒放,美丽至极。那是红梅的老品种,叫骨里红,开重瓣花,花朵很大,颜色恰如其名,红到骨子里头。②可是,我家的那盆红梅却无声无息,而且那灰灰的枝条看上去都要干枯了。我感觉情况不妙,心想,不开花也就罢了,但不要就此完结啊。于是,我还是去浇水,让盆里的土始终持有水分。回想去年,朋友给我拿来这盆花的时候,枝条上挂满了苞蕾,他向我保证能看到红梅花开。③红梅之所以让人喜欢,是因为它盛放在万物凋敝的冬季,其时许许多多的花草无力抵抗肆虐的北风和严寒的低温,萧瑟枯萎,只能期待来年的春天。冬日里的阳光并不那么灿烂,因此天气常常显得阴沉沉的,而盛开的红艳艳的梅花就像点燃了光亮。当然,也不是没有别的在冬季里开放的花卉,只是大多都被搁在屋子里,可红梅不是养在温室里的,真就是直接承冰雪,经风霜,挨凛冽。正因这样,红梅才显出不畏天寒地冻的傲然和坚忍,俨然成为一种稀缺的精神的象征。④当时正月都快过了,我觉得不会再有希望了。可有天早晨,我忽然发现枯涩的枝条上冒出了几星小小的花蕾。终于还是等来了花的消息。有了花蕾,应该就有花开。果然,这些天,花朵开始绽放,虽然小小的,但每一朵都是那么精致,五瓣叶子的花托上围了一圈由浅入深的红色花瓣,我细细数了一下,共有十八瓣,摸上去如丝绸般光滑,中间是细细的灰白色蕊丝,顶端还有个小点点,里面储藏着花粉,而梅花特殊的清香味就是从这儿散发开来的。
⑤这是一盆迟开的红梅。虽说花开总有先后,可我家的这盆红梅的确开得太晚了,但不管怎样,还是慢慢绽放了。或许这是天意,花开得晚,谢得也晚,这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当别人家的红梅已经凋落,这一季的红梅却因我家这一盆的迟放而延长了花事,从而变得像期待和向往中的那样漫长,让人得以从容地享受赏花时光。⑥慢慢绽放的是红梅,其实也是生活。我想起一个人来,他叫德里克·贾曼,是英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作家、画家,还是享有盛名的园艺家。他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坚持每天都记日记,他要求自己慢慢微笑,如同他家院子里各种各样的花卉慢慢绽放,他认为这是人在生活中应有的态度。也是在灰暗而寒冷的冬天,他发着高烧,外面则是零下四摄氏度的低温,看着院子里正在抽苗的海甘蓝,亮紫色的藜芦,冒出深绿色新芽的桂竹香,有些颤抖但依然怒放的雪花莲,还有摇曳的金雀花和缬草丛中的三株牡丹,花团锦簇,他觉得自己被这些花裹了起来,渐渐地恢复了元气,创作灵感又现,用他自己的话说,唤起了久远的青春。⑦确实是这样的,生活是丰富多样的,需要像花儿一样,依着自身的节奏去感受、去认识,不必慌慌张张,匆匆忙忙,这样,许多的东西反倒可以看得更深、更透、更明白,不然的话,长此以往,我们很难避免浅薄而轻浮地诠释生活,动辄煞有介事地指点江山。我家那盆红梅因为刚开,朋友判断说,至少会比他家的晚谢一个月。我很满意。我想,不急不躁,不忮不求,慢慢绽放,慢慢微笑,方能走进生活乃至世界的最深处。(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3月2日,有删改)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1.在等待红梅绽放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选文第①—⑤段,填写下面的表格。2.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简要分析题目“慢慢绽放”的含义。
【答案】1. 正月快过还没开花 枝条冒出花蕾 失望、担心 欣慰、满足 2.作者先写朋友的红梅开花了,而“我”的红梅无声无息,灰灰的枝条看上去都要干枯了,根本没有开花的迹象,这是“抑”;接下来写“忽然发现枯涩的枝条上冒出了几星小小的花蕾”“花朵开始绽放,虽然小小的,但每一朵都是那么精致”,这是“扬”。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突出了“我”家红梅的与众不同,揭示了花儿需要慢慢绽放,人生要不急不躁、不忮不求的主旨。 3.表层含义是指“我”的红梅比朋友的开得晚,绽放得很慢;深层含义是指红梅迟放给“我”带来的思考与感悟:每个人的生活各有各的节奏,不必急躁,不必慌张,依着自身的节奏去感受、去认识,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3讲 环境描写及作用(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23讲 环境描写及作用(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2讲 小说情节与结构(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22讲 小说情节与结构(课件)-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考向3情节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