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线上模拟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1. 图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乙酰胆碱()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处给予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图乙中的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后膜电位变化,从而使肌肉收缩
C. 在一定的范围内,图甲中的腓肠肌的收缩强度会随着e点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D. 图乙中的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正常情况下会被灭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
2. 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 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C. 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 图中“高级中枢”为大脑左半球的区
3. 当人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B. 5-羟色胺的释放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且需要细胞供能
C. 积极建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度运动有利于缓解抑郁症状
D. 5-羟色胺受体可能大量存在于某些脑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4. 睾酮(Ts,一种雄性激素)能够影响雄性动物的生长,生长激素(GH)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某研究小组选择生长状况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家兔若干,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对甲组家兔进行手术,切除性腺,作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Ts和GH的浓度,探究家兔体内睾酮含量对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实验表明,Ts和GH影响雄性动物生长的效应相抗衡
B. 乙组家兔作为对照组,不应做任何处理以使实验更严谨
C. 上述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则和加法原则
D. 由该实验可推知,对幼年雄性动物阉割可以促进其生长
5. 炎性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 炎性甲亢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确调控
C. 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低
D. 炎性甲亢患者往往体温偏高,情绪低落
6. 某学生在1000米的体质检测后倒地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青少年体质的讨论。检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成分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 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D. 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急剧升高引起,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7.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尽管位于不同的部位,但是在组成成分上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表为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统计。除蛋白质的含量以mEq/L为单位外,其他成分以mml/L为单位。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其中钠离子、氯离了和蛋白质分子的浓度
B. ②属于组织液,判断依据是钾离子含量比③低、蛋白质含量比①低
C. ②与③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密切相关
D. 正常情况下,③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①中高
8. 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
B.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
C.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
D.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
9. 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鼠发生恐惧反射时,会表现为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血管扩张
B.
C. 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是学习的结果
D. 实验中灯光刺激属于非条件刺激
10. 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泌素释放肽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B. 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中通过协助扩散到达后膜完成信息传递
C. 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出现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D. 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
11. 水稻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到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对此现象的相关分析和推测,错误的是( )
A. 成熟水稻植株脱落酸的含量增加,从而抑制种子的萌发
B. 高温干热可能会促进脱落酸的降解,从而解除水稻种子的休眠
C. 水稻种子的萌发不仅受基因调控,还受到激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
D. 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有助于抑制该现象的发生
12. 建设绿色“一路一带”,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沙柳的正常生长除依赖植物激素的调节外,同时还受环境影响
B. 摘除一定量的成熟叶片的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 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D. 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13. 如图所示,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点时,具有最大值
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C. 只有生长素浓度大于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 由图二可知,生长素的浓度不同时,对胚芽鞘的生长促进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14. 研究发现,某些宠物身上存在多种可导致人类过敏的过敏原,猫唾液中的Fel d1蛋白(简称F蛋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下图为F蛋白引发过敏性哮喘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F蛋白引发的过敏性哮喘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免疫应答现象
B. 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化学性质相同、分布不同
C. 过敏性哮喘的发生至少需要F蛋白两次侵入机体
D. 过敏性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5. 2018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P·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以表彰其在癌症疗法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毒性细胞攻击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
B. 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和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 抑制剂类药物,如抗体,可以减弱蛋白的功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17. 将燕麦胚芽鞘切段若干浸入蒸馏水中1h,再分别转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溶液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测量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1h,目的是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B. 实验数据表明NAA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浓度0.1mg/L的实验组两次结果偏差较大,应该舍弃实验数据
D. 经该方法鉴定,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微量有机物都是生长素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老年斑并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学习和记忆能力减退。大蒜素是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处应为与乙丙组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AD模型小鼠
B.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每组小鼠应保证一定数量
C. 实验结果证实大蒜素可通过提高脑内Aβ含量缓解AD症状
D. 支持“大蒜素可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结果②应强于乙组弱于甲组
19. 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中存在一种被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细胞。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可识别并攻击与正常细胞不同的任何膜表面发生变化的细胞,如肿瘤细胞或受病毒攻击的细胞。在NK细胞表面还存在多种与其杀伤活化有关的受体,如IgG-Fc受体,通过该受体的介导,可识别杀伤与IgG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肿瘤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此外,NK细胞活化后还可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B. 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C. NK细胞受损会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 NK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0.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外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麦种子萌发产生α-淀粉酶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落酸和赤霉素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相互促进
B. 人工合成6-甲基嘌呤是一种与脱落酸作用相当的植物激素
C. 糊粉层可能是大麦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合成的场所
D. 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强于6-甲基嘌呤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
三、非选择题
21. 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人和其他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的作用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是调节温度的基准。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发热时体温变化与调定点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维持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____________。
(2)体温上升期,人体常伴有“害冷”的感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间机体通过__________方式快速增加产热: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机体释放__________(激素)增多,使代谢活动增强。
(3)当体温上升到新调定点后,体温进入高热持续期,与体温上升期相比,此时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皮肤血管收缩加剧
C. 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减弱D. 体细胞代谢速率不断加快
(4)有人在高热持续期通过加盖棉被的方式增加排汗,你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
22. 为探究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以野生型玉米(α型)植株为材料进行诱变得到矮化突变体的新品种(β型)。现对β型品种的矮化原因进行实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_
(2)科学家推测β型品种的矮化原因可能是诱变后导致植株合成赤霉素不足或缺乏。提出假说的依据是赤霉素具有_________的主要作用:
(3)为验证上述假说,现实验操作如下: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_________品种玉米幼苗若干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标为实验组,另一组标为对照组。实验组用适量且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对照组应用_________处理;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品种的株高并求平均值。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假说成立。
(4)为了检验上述假说,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还可用直接测定_________玉米体内的赤霉素含量来检验该假说。
23.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_____。
(2)医生常将化验单中血浆肝酶等各成分的测量值与参考值作对照来估测患病情况。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_____。
(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_____。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和_____等路径进入血浆。
24.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膜的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分子结合,随后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可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
(2)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________细胞,当再次接触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
(3)多次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注射疫苗后,过敏症状会出现在极个别患者中。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
(5)目前,临床上仍无应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注射细胞因子,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这里常用的细胞因子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6)请结合题目信息及所学知识,为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提出新思路:________(答出1条即可)。
25. 研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有助于了解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下图甲和乙是人体内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两种调节过程,其中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GIP是一种葡萄糖依赖信号分子。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2)除图乙所示外,胰岛素还可通过促进_________,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会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
(3)研究表明,GIP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请用以下材料验证GIP的上述作用,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材料及用具:GIP溶液、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进食不久的健康小鼠若干、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必需的检测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时间
Ts浓度
GH浓度(μg/mL)
甲组
乙组
甲组
乙组
实验前
m1
m1
n1
n1
实验后
>n2
n2
成分
Na+
K+
Ca2+
Mg2+
CI-
HCO3-
HPO42-/H2PO4-
蛋白质
①
142
4.3
2.5
1.1
104
24
2
14
②
145
4.4
2.4
1.1
117
27
2.3
0.4
③
12
139
0.001
1.6
4
12
29
54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
老年斑数量
脑内Aβ含量(Pg/mL)
甲
①
玉米油灌胃
强
没有
3
乙
AD模型小鼠
玉米油灌胃
弱
比较多
12
丙
AD模型小鼠
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
②
比较少
7
高二年级上学期四调(期中模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图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乙酰胆碱()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处给予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图乙中的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后膜电位变化,从而使肌肉收缩
C. 在一定的范围内,图甲中的腓肠肌的收缩强度会随着e点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D. 图乙中的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正常情况下会被灭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甲分析:a表示神经-肌肉接头,b、c、e位于传出神经上,d位于传入神经上,f是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经过突触时有突触延搁,速度会变慢。
【详解】A、由于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静息时电流表指针应指向零,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先后经过右电极和左电极,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Ach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快速吸收Na+,从而使肌肉收缩,B正确;
C、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错误;
D、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正常情况下Ach会被灭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D正确。
故选C。
2. 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 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C. 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 图中“高级中枢”为大脑左半球的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感受器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A正确;
B、突触部位在传递兴奋时发生的变化是: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图中在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由题中信息: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图中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即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
D、大脑的V区属于语言中枢,图中“高级中枢”是视觉中枢,不在同一部位,D错误。
故选D。
3. 当人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B. 5-羟色胺的释放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且需要细胞供能
C. 积极建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度运动有利于缓解抑郁症状
D. 5-羟色胺的受体可能大量存在于某些脑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题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来缓解抑郁症状,可推知5-羟色胺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这种药物作用于突触前膜。
【详解】A、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A正确;
B、5-羟色胺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抑郁,建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度运动有利于缓解抑郁症状,C正确;
D、5-羟色胺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是由胞体膜或树突膜组成的,D错误。
故选D。
4. 睾酮(Ts,一种雄性激素)能够影响雄性动物的生长,生长激素(GH)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某研究小组选择生长状况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家兔若干,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对甲组家兔进行手术,切除性腺,作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Ts和GH的浓度,探究家兔体内睾酮含量对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实验表明,Ts和GH影响雄性动物生长的效应相抗衡
B. 乙组家兔作为对照组,不应做任何处理以使实验更严谨
C. 上述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则和加法原则
D. 由该实验可推知,对幼年雄性动物阉割可以促进其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家兔体内睾酮含量对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据此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睾酮的有无(性腺的有无),因变量是生长激素的含量变化。
【详解】A、实验结果说明,在Ts浓度减少的情况下,GH浓度却上升了,显然Ts浓度的减少能促进GH的分泌,但实验结果不能说明Ts和GH影响雄性动物生长的效应相抗衡,A错误;
B、乙组家兔作为对照组,应做不切除性腺的假手术会使实验更严谨,B错误;
C、上述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睾酮的有无(性腺的有无),因变量是生长激素的含量变化,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则,若在实验后再增加给甲组和乙组家兔分别注射适量且等量的Ts溶液和生理盐水的操作,然后再检测GH含量的变化,采用加法原则验证,这样实验结果会更有说服力,C错误;
D、实验结果显示,Ts含量的减少能促进GH的分泌,而GH能促进生长,因此,对雄性动物适时阉割可以促进其生长,D正确。
故选D。
5. 炎性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 炎性甲亢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确调控
C. 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低
D. 炎性甲亢患者往往体温偏高,情绪低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当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降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控制,A错误;
B、激素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不精确,B错误;
C、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降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量增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情绪兴奋,D错误。
故选C。
6. 某学生在1000米的体质检测后倒地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青少年体质的讨论。检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成分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 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D. 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急剧升高引起的,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会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有略有下降的趋势,A正确;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长期不吃早餐,体内缺少能源物质糖类,导致血液中缺少葡萄糖,虽然通过胰高血糖素而不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C错误;
D、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所以说中暑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造成的,D正确。
故选C。
7.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尽管位于不同的部位,但是在组成成分上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表为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统计。除蛋白质的含量以mEq/L为单位外,其他成分以mml/L为单位。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其中钠离子、氯离了和蛋白质分子的浓度
B. ②属于组织液,判断依据是钾离子含量比③低、蛋白质含量比①低
C. ②与③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密切相关
D. 正常情况下,③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①中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为细胞外液,③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
【详解】A、根据①含有较高的Na+和蛋白质,可知①属于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钠离子、氯离了和蛋白质分子的浓度,A正确;
B、②中钾离子含量比③低、蛋白质含量比①低,则其为组织液,B正确;
C、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无关,C错误;
D、③为细胞内液,是产生CO2的部位,依据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则可知③的CO2浓度最高,D正确。
故选C。
【点睛】
8. 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
B.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
C.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
D.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详解】A、过度紧张、焦虑等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A正确;
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但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消化不良,B错误;
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减弱,C错误;
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不振,D错误。
故选A。
9. 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鼠发生恐惧反射时,会表现为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血管扩张
B.
C. 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是学习的结果
D. 实验中灯光刺激属于非条件刺激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恐惧时会表现为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A错误;
B、图示为小鼠恐惧反射的过程,M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M>N,B错误;
C、图示小鼠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恐惧反射的建立后,灯光刺激属于条件刺激,恐惧反射消退后,灯光刺激属于无关刺激,D错误。
故选C。
10. 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胃泌素释放肽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B. 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中通过协助扩散到达后膜完成信息传递
C. 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出现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D. 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根据题意,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说明胃泌素释放肽应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胃泌素释放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有抓痒行为,A正确;
B、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通过物理扩散到达突触后膜完成信息传递,B错误;
C、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小鼠有抓痒行为,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由题意分析可知,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数量增多,会加强瘙痒,D错误。
故选A。
11. 水稻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到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对此现象的相关分析和推测,错误的是( )
A. 成熟水稻植株脱落酸的含量增加,从而抑制种子的萌发
B. 高温干热可能会促进脱落酸的降解,从而解除水稻种子的休眠
C. 水稻种子的萌发不仅受基因调控,还受到激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
D. 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有助于抑制该现象的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脱落酸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详解】A、脱落酸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成熟水稻植株脱落酸的含量增加,从而抑制种子的萌发,A正确;
B、由于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解除,所以种子在穗上发芽,B正确;
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水稻种子的萌发不仅受基因调控,还受到激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C正确;
D、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有助于促进该现象的发生,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 建设绿色“一路一带”,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沙柳的正常生长除依赖植物激素的调节外,同时还受环境影响
B. 摘除一定量的成熟叶片的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 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D. 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详解】A、沙柳的正常生长除依赖植物激素的调节外,还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A正确;
B、成熟叶片产生的生长素少,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以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消耗,有利于沙柳的成活,B正确;
C、对沙柳掐尖留芽,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顶端优势表现为顶芽生长较快,而侧芽生长素含量高,导致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的生长,但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能运输到茎的接近根的基部,不能运输到根尖,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形态学上端),运往“根近茎端”(形态学下端),D错误。
故选D
13. 如图所示,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点时,具有最大值
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C. 只有生长素浓度大于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 由图二可知,生长素的浓度不同时,对胚芽鞘的生长促进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
【详解】A、B点所对应的浓度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因此,当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胚芽鞘生长作用最强,此时的α具有最小值,A错误;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α具有最小值。因此,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逐渐减小,B正确;
C、图中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的生长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状态,高于该浓度后,生长素表现为抑制胚芽鞘的生长,C正确;
D、由图二曲线可知,图中B点为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该浓度值,生长素的促进作用都有所减弱,在图示的B点的两侧可找到两个不同浓度,对胚芽鞘的生长促进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D正确。
故选A。
14. 研究发现,某些宠物身上存在多种可导致人类过敏的过敏原,猫唾液中的Fel d1蛋白(简称F蛋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下图为F蛋白引发过敏性哮喘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F蛋白引发的过敏性哮喘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免疫应答现象
B. 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化学性质相同、分布不同
C. 过敏性哮喘的发生至少需要F蛋白两次侵入机体
D. 过敏性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详解】A、F蛋白引发的过敏性哮喘是一种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过强的现象,A错误;
B、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化学性质相同,均为分泌蛋白;但分布不同: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往往被某些致敏细胞吸附,而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B正确;
C、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故过敏性哮喘的发生至少需要F蛋白两次侵入机体,C正确;
D、过敏性哮喘属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般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正确。
故选A。
15. 2018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P·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以表彰其在癌症疗法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毒性细胞攻击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
B. 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和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 抑制剂类药物,如抗体,可以减弱蛋白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PD-1抑制剂作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PD-L1抑制剂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使癌细胞失去“伪装”,使T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A、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视功能,该过程不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
B、图中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
D、注射对抗PD-1蛋白的抗体,可以减弱PD-1蛋白的功能,使T细胞不与癌细胞结合,从而有效治疗恶性肿瘤,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答案】A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参与。
【详解】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A错误;
B、人的手被针扎缩回,属于神经调节,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实现,B正确;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C错误;
D、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也可以通过A→B→E来实现,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AC。
17. 将燕麦胚芽鞘切段若干浸入蒸馏水中1h,再分别转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溶液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测量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1h,目的是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B. 实验数据表明NAA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浓度0.1mg/L的实验组两次结果偏差较大,应该舍弃实验数据
D. 经该方法鉴定,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微量有机物都是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将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目的是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据图可知,在1mg/L浓度的A溶液中培养,促进切端伸长的效果最明显;第二次实验与初次实验结果偏差较大,应重复实验查找原因。
【详解】A、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是为了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正确;
B、据图可知,与对照组(0)相比,实验浓度范围内,NAA对于切段平均长度均为促进作用,不能表现两重性,B错误;
C、实验过程中,第二次实验与初次实验结果偏差较大,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避免偶尔误差,还应重复实验,C错误;
D、该实验只用到NAA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无法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微量有机物都是生长素的结论,D错误。
故选A。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老年斑并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学习和记忆能力减退。大蒜素是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处应为与乙丙组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AD模型小鼠
B.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每组小鼠应保证一定数量
C. 实验结果证实大蒜素可通过提高脑内Aβ含量缓解AD症状
D. 支持“大蒜素可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实验结果②应强于乙组弱于甲组
【答案】AC
【解析】
【分析】依照题意,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蒜素的有无,因变量是老年斑数量和脑内Aβ含量。
【详解】A、甲组是对照组,①处应为健康小鼠,A错误;
B、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每组小鼠应保证一定数量和数目相等,B正确;
C、依照表格可知,大蒜素可通过降低脑内Aβ含量缓解AD症状,C错误;
D、从表中,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老年斑数量和脑内Aβ含量比较,支持“大蒜素可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实验结果②应强于乙组弱于甲组,D正确。
故选AC。
19. 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中存在一种被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细胞。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可识别并攻击与正常细胞不同的任何膜表面发生变化的细胞,如肿瘤细胞或受病毒攻击的细胞。在NK细胞表面还存在多种与其杀伤活化有关的受体,如IgG-Fc受体,通过该受体的介导,可识别杀伤与IgG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肿瘤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此外,NK细胞活化后还可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B. 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C. NK细胞受损会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 NK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答案】AB
【解析】
【分析】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详解】A、由题意可知,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无需特定抗原预先加以致敏,为非特异性免疫,归于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A错误;
B、据分析可知,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
C、NK细胞活化后还可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NK细胞受损会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正确;
D、NK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正确。
故选AB。
20.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外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麦种子萌发产生α-淀粉酶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落酸和赤霉素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相互促进
B. 人工合成的6-甲基嘌呤是一种与脱落酸作用相当的植物激素
C. 糊粉层可能是大麦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合成的场所
D. 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强于6-甲基嘌呤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各组产生α—淀粉酶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赤霉素处理组>赤霉素与6一甲基嘌呤联合处理组>赤霉素与脱落酸联合处理组,说明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强于6一甲基嘌呤抑制种子的萌发的作用。
【详解】A、脱落酸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因此脱落酸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与赤霉素相互拮抗,A错误:
B、人工合成的6—甲基嘌呤不属于植物激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B错误;
C、保温时间在去除糊粉层前的15~20天内,赤霉素与6一甲基嘌呤联合处理组、赤霉素与脱落酸联合处理组产生α—淀粉酶的量均已经稳定在较低水平,但赤霉素处理组产生α—淀粉酶的量继续增加,去除糊粉层后,赤霉素处理组产生α—淀粉酶的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去除糊粉层后,α—淀粉酶将不再产生,进而推知:糊粉层可能是大麦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合成的场所,C正确;
D、各组产生α—淀粉酶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t赤霉素处理组>赤霉素与6一甲基嘌呤联合处理组>赤霉素与脱落酸联合处理组,说明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强于6-甲基嘌呤抑制种子的萌发的作用,D正确。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
21. 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人和其他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的作用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是调节温度的基准。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发热时体温变化与调定点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维持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____________。
(2)体温上升期,人体常伴有“害冷”的感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间机体通过__________方式快速增加产热: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机体释放__________(激素)增多,使代谢活动增强。
(3)当体温上升到新调定点后,体温进入高热持续期,与体温上升期相比,此时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皮肤血管收缩加剧
C. 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减弱D. 体细胞代谢速率不断加快
(4)有人在高热持续期通过加盖棉被的方式增加排汗,你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
【答案】(1) ①. 代谢产热 ②. 下丘脑
(2) ①. 体温调定点升高,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②. 骨骼肌战栗 ③.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AC
(4)没有道理。加盖棉被会影响机体热量的散失,使体温升高。
【解析】
【分析】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将体温设定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正常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温度回到调定点水平。
【小问1详解】
人体维持体温所需的热量源于细胞呼吸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即主要来源于代谢产热,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中,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
【小问2详解】
体温上升期,体温调定点升高,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因此人体常伴有“害冷”的感觉。期间机体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
【小问3详解】
AC、当体温上升到新调定点后,体温进入高热持续期,虽然此时温度高于正常温度,但也能在新的调定点维持相对稳定,故与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相比,此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减弱以维持新的体温恒定,AC正确;
BD、皮肤血管收缩加剧(减少散热)和体细胞代谢速率不断加快(增加产热)均不利于新平衡点的维持,BD错误。
故选AC。
【小问4详解】
人体降温的最主要方式是排汗,高烧的时候,排汗很少或不排汗,此时加盖棉被会影响机体热量的散失,使体温升高,适得其反,因此高热持续期通过加盖棉被的方式增加排汗是没道理的。
【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关键在于要熟悉体温调节的方式、参与的神经中枢、效应器以及相关的激素等,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22. 为探究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以野生型玉米(α型)植株为材料进行诱变得到矮化突变体的新品种(β型)。现对β型品种的矮化原因进行实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_
(2)科学家推测β型品种的矮化原因可能是诱变后导致植株合成赤霉素不足或缺乏。提出假说的依据是赤霉素具有_________的主要作用:
(3)为验证上述假说,现实验操作如下: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_________品种玉米幼苗若干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标为实验组,另一组标为对照组。实验组用适量且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对照组应用_________处理;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品种的株高并求平均值。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假说成立。
(4)为了检验上述假说,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还可用直接测定_________玉米体内的赤霉素含量来检验该假说。
【答案】 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②. 促进植株生长(或促进细胞伸长) ③. β型(矮化突变体) ④. 用等量且适量溶解赤霉素的溶剂 ⑤. 实验组的株高长势高于对照组 ⑥. α型和β型
【解析】
【分析】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进而促进细胞生长,经过诱变得到的矮化突变体的新品种(β型),可能是赤霉素的含量降低或缺乏导致植株生长受影响,也有一种可能是赤霉素的含量正常,但缺乏赤霉素的受体,使赤霉素不能发挥作用,本题中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假说是突变体中赤霉素减少或缺乏,若假说成立,则对突变体外源施加赤霉素后,株高应与野生型相近。
【详解】(1)植物体中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2)由于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所以科学家推测β型品种的矮化原因可能是诱变后导致植株合成赤霉素不足或赤霉素缺乏。
(3)若假说成立的话,则实验过程中给矮化的突变体施加赤霉素一段时间后株高应比未施加赤霉素的矮化植株高,故实验设计中是否添加外源赤霉素为实验的自变量,株高为因变量,而矮化植株的生长状况等无关变量在各组中应保持一致,故实验设计如下: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β型(矮化突变体)品种玉米幼苗若干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标为实验组,另一组标为对照组。实验组用适量且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对照组应用等量且适量溶解赤霉素的溶剂处理;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品种的株高并求平均值。
②如果实验组的株高长势高于对照组,则上述假说成立。
(4)如果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检测α型和β型玉米体内的赤霉素含量来检验该假说,若β型玉米体内的赤霉素含量少于α型玉米,则假说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有关生物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23.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_____。
(2)医生常将化验单中血浆肝酶等各成分的测量值与参考值作对照来估测患病情况。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_____。
(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_____。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和_____等路径进入血浆。
【答案】 ①. 血浆和组织液 ②. 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③. 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④. 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 ⑤. 先进入淋巴液后,再经淋巴循环
【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1)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导致肝水肿。
(2)进行检查时,化验单中各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先进入淋巴液后,再经淋巴循环等路径进入血浆。
【点睛】本题结合丙型肝炎与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对组织水肿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膜的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分子结合,随后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可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
(2)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________细胞,当再次接触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
(3)多次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注射疫苗后,过敏症状会出现在极个别患者中。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
(5)目前,临床上仍无应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注射细胞因子,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这里常用的细胞因子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6)请结合题目信息及所学知识,为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提出新思路:________(答出1条即可)。
【答案】(1)一 (2) ①. 记忆 ②. 浆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
(3)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4)(反应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白细胞介素、干扰素
(6)研发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药物、研发阻止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分子结合的药物、研发新的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等
【解析】
【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小问1详解】
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小问2详解】
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2019-nCV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2019-nCV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而消灭病原体。
【小问3详解】
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多次注射能增加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体内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抗体数量,帮助这些患者的治疗。
【小问4详解】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小问5详解】
细胞因子是由淋巴细胞分泌的,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
【小问6详解】
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因此研发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RNA 复制药物可以阻止新冠病毒增殖;研发阻止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分子结合的药物可以阻止病毒感染细胞;此外,可以研发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增强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杀伤力等。
【点睛】本题以“2019-nCV”为载体,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5. 研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有助于了解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下图甲和乙是人体内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两种调节过程,其中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GIP是一种葡萄糖依赖信号分子。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2)除图乙所示外,胰岛素还可通过促进_________,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会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
(3)研究表明,GIP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请用以下材料验证GIP的上述作用,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材料及用具:GIP溶液、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进食不久的健康小鼠若干、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必需的检测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②. 神经
(2) ①.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脏和骨骼肌细胞并合成糖原 ②. 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3)取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测定胰岛素浓度并作记录;甲组静脉注射适量GIP溶液,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GIP溶液;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丙组小鼠的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解析】
【分析】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3、据图乙分析: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1~4是细胞膜上与不同的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
【小问1详解】
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图中作用于胰岛B细胞并影响其分泌活动的物质有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小问2详解】
胰岛素可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脏和骨骼肌细胞并合成糖原。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原因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小问3详解】
设计GIP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实验,该实验自变量为给大鼠注射物质。实验思路:取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测定胰岛素浓度并作记录;甲组静脉注射适量GIP溶液,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GIP溶液;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丙组小鼠的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综合考查了兴奋的传导、血糖调节过程、自身免疫病及形成原因等知识。测定时间
Ts浓度
GH浓度(μg/mL)
甲组
乙组
甲组
乙组
实验前
m1
m1
n1
n1
实验后
>n2
n2
成分
Na+
K+
Ca2+
Mg2+
CI-
HCO3-
HPO42-/H2PO4-
蛋白质
①
142
4.3
2.5
1.1
104
24
2
14
②
145
4.4
2.4
1.1
117
27
2.3
0.4
③
12
139
0.001
1.6
4
12
29
54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
老年斑数量
脑内Aβ含量(Pg/mL)
甲
①
玉米油灌胃
强
没有
3
乙
AD模型小鼠
玉米油灌胃
弱
比较多
12
丙
AD模型小鼠
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
②
比较少
7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 《自然·医学》杂志曾经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