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6天内环境及其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6天内环境及其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第1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6天内环境及其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第2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6天内环境及其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6天内环境及其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6天内环境及其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其中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P2)
    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P5)
    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P5)
    4.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P5)
    5.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P5)
    6.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其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P5)
    7.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P5)
    8.下列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丙酮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细胞内)②H2O2分解(细胞内)③食物中淀粉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消化道)④抗原与抗体结合(内环境)⑤乳酸与NaHCO3反应 (内环境 )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
    1.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P10)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P10)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P11)
    5.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P11)
    1.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1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3.为研究中医名方—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胃内容物进入小肠)的作用,科研人员设置4组实验,测得大鼠胃排空率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药物A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
    A.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
    B.正常组能对比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
    C.与正常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
    D.柴胡疏肝散与药物A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
    4.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结果不要求精确定量的是( )
    A.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C.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5.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7.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8.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B.血糖C.肾上腺素D.睾酮
    9.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
    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10.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__________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__________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__________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__________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__________而转变为兴奋状态。
    (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__________,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还有实验发现,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__________。
    (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倒数第6天 内环境及其稳态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其中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P2)
    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P5)
    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P5)
    4.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P5)
    5.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P5)
    6.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其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P5)
    7.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P5)
    8.下列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丙酮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细胞内)②H2O2分解(细胞内)③食物中淀粉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消化道)④抗原与抗体结合(内环境)⑤乳酸与NaHCO3反应 (内环境 )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
    1.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P10)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P10)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P11)
    5.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P11)
    1.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1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3.为研究中医名方—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胃内容物进入小肠)的作用,科研人员设置4组实验,测得大鼠胃排空率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药物A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
    A.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
    B.正常组能对比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
    C.与正常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
    D.柴胡疏肝散与药物A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
    4.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结果不要求精确定量的是( )
    A.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C.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5.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7.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8.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B.血糖C.肾上腺素D.睾酮
    9.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
    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10.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__________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__________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__________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__________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__________而转变为兴奋状态。
    (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__________,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还有实验发现,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__________。
    (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组别
    状态
    胃排空率(%)
    正常组
    健康大鼠
    55.80
    模型组
    患病大鼠未给药
    38.65
    柴胡疏肝散组
    患病大鼠+柴胡疏肝散
    51.12
    药物A组
    患病大鼠+药物A
    49.92
    组别
    状态
    胃排空率(%)
    正常组
    健康大鼠
    55.80
    模型组
    患病大鼠未给药
    38.65
    柴胡疏肝散组
    患病大鼠+柴胡疏肝散
    51.12
    药物A组
    患病大鼠+药物A
    49.92
    参考答案:
    1.D
    【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
    D、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该过程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故选D。
    2.A
    【分析】细胞外液是指人体内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主要包括组织液(组织间隙液的简称)、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和淋巴。占体液总量的三分之一。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
    【详解】A、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
    B、在正常生命活动中,由于组织细胞不断地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一定分别增加10mL,B错误;
    C、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
    D、因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细胞外液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的Na+浓度,不可能出现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的现象,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对照是实验所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详解】A、由表可知,正常组胃排空率为55.80%,模型组胃排空率为38.6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A正确;
    B、正常组为对照组,将给药之后的胃排空率和正常组比较,能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B正确;
    C、由表可知,正常组胃排空率为55.80%,柴胡疏肝散组胃排空率为51.12%,正常组胃排空率更高,所以与正常组相比不能表明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C错误;
    D、由表可知,柴胡疏肝散组与药物A组的胃排空率相似,且均比模型组胃排空率高,柴胡疏肝散与药物A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D正确。
    故选C。
    4.B
    【分析】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需要精确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要求精确定量。
    【详解】A、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需要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要求精确定量,A错误;
    B、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属于物质提取与鉴定类的实验,只需观察是否有相关现象,不需要定量,故对实验结果不要求精确定量,B正确;
    C、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要明确不同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下根的生长情况,要求定量,C错误;
    D、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需要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需要定量,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A、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 降至20 mmHg 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 A 正确;
    B、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 CO2 ,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B 正确;
    C、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 C 正确;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 pH 的稳定, D 错误。
    故选D。
    6.A
    【分析】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A、静脉滴注后,药物首先进入血浆,然后通过组织液到达靶细胞,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错误;
    C、体温的改变与机体的产热散热相关,而产热就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有关,C错误;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吸水,甚至涨破,D错误。
    故选A。
    7.A
    【分析】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当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当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详解】A、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时,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呼吸,D错误。
    故选A。
    8.A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
    B、 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
    C、 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
    D、 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BC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详解】A、由“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可知,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
    B、剧烈运动时交感兴奋的同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最终的结果是血流量增加,也就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血管扩张,而体液调节就是使血管扩张的,所以在这个情境下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B正确;
    C、血流量增多利于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交换,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C正确;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错误。
    故选ABC。
    10.(1) 组织液 神经
    (2)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电 内流
    (3) 小 受抑制
    (4) 大脑皮层 脑干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详解】(1)人体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人体细胞可从内环境中获取氧气。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通过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从而转变为兴奋状态。
    (3)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会导致血浆pH变小。CO2浓度过大会导致呼吸中枢受抑制,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
    (4)大脑皮层受损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参与,而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说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3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3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稳态(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14天细胞的物质运输、酶(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14天细胞的物质运输、酶(原卷版+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胞吞,酶的专一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11天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倒数第11天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原卷版+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意义,全能性,干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